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6|回复: 0

枞阳记忆】龙口街姚铁匠的手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9-15 15: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枞阳记忆】龙口街姚铁匠的手艺

    六尺巷文化

    在父亲健在的岁月,我们逢时过节回乡下老家看望父母。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只见父亲手拿一把弯刀利索地砍树桠。别小觑那把锈迹斑斑的弯刀,碗口粗的树桠一刀两截。我好奇的拿在手上一瞧,刀背上一个火烙的“姚”字依稀可见。原来,这把弯刀出自龙口街老姚铁匠之手。
    瞬间,小时候路过铁匠铺,师徒热火朝天打铁的情景呈现在眼前。
    小时候时,我背着书包上学,每当走近龙口街的下街头,首先映入眼帘是那间大瓦房上烟囱断断续续地冒着烟。
    那烟囱一会儿冒着一缕缕白烟,宛如一朵朵白云在飘荡;一会儿喷着一股股浓烟,宛如几条乌龙在天空中盘旋;一会儿火星迸溅,宛如夜空中流星划过。从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焦炭味道。“叮当、哐啷”的有节奏锤击声震天动地,那就是姚铁匠的铁匠铺。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龙口街上有供销社、食品站、小学、大队部、卫生室,还有两个生产队。龙口街是龙口大队政治、经济、文化、物资的中心,因此周边老百姓三天跑两头经常光顾的地方。
    两米多宽的街道坑坑洼洼稀稀落落排列着参差不齐破旧农舍,显得十分萧条,似乎这家铁匠铺高大开阔敞亮,小学生上学放学路过铁匠铺都要驻足看一番热闹。只见红通通的炉堂里火苗在风箱扑哧扑哧的作用下,发出呼啸的响声。炉堂中间悬吊着一个黑不溜秋烧开水的铁壶,一蹿多高火苗不时在水壶上疯狂地乱吻。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姚铁匠手中的长柄钳子上,夹着一块透明耀眼的红铁块,放在炉前的大铁墩上。只要老铁匠的小锤轻轻敲一下,徒弟手抡八磅大锤使劲砸下去。顿时,火花四溅,金光闪闪,锤声隆隆,震天动地。那大小锤像小鸡啄米似的敲个不停,叮当、哐啷……铿锵有力的响声震耳欲聋,仿佛大地都在颤动,震得我们脚板痒丝丝的。
    经过反复回炉灼烧和锻锤,那一块块锈铁变成铁锹、锄头、菜刀、锅铲……往往一阵紧张的抡锤后,老铁匠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总是捧着金灿灿的水烟袋安详地坐在铁墩前,吧哒吧哒地抽着旱烟。老铁匠一面小憩,一面瞅着地上雏型的物品似乎皱眉思忖着什么呢?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你瞧,从现象上看铁匠打铁时大小锤锻得火花四溅,叮当、哐啷响过不停。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铁匠抡大小锤是有规矩的,师傅的小锤似无声的“指挥棒”。如果师傅事先在铁櫈上敲一下,提示徒弟举锤准备好,小锤敲到哪里,徒弟必须锻到小锤指定的位置。
    小锤轻敲则暗示徒弟减轻大锤的力度,小锤重敲则暗示徒弟重锤出击猛锤猛锻。如果师傅在中途中突然用小锤在铁櫈上敲一下则表示立即停止打铁。看起来打铁是一种蛮干的体力活,可蕴藏着一定的行规和“趁热打铁”道理呢!
    农村一直流传“一劁猪,二打铁,三捅黄鳝,四捉鳖”的说法。可见,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铁匠手艺在农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青少年的记忆中,这家铁匠铺几乎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日月轮回,铁匠铺里叮当、哐啷响过不停……
    夏天,我们上学放学路过铁匠铺,门前总是围着一群小学生看热闹。只见师徒二人,胸前挂个千疮百孔的大围裙,赤裸着臂膀,满脸汗珠,脸庞上沾满灰炭仿佛粉墨登场的丑角。
    老铁匠见一群小学生围在门前遮挡他们的视线,用那漆黑的双手往自己脸上一抹,花脸变成黑脸,逗得我们前俯后仰地哈哈大笑。偶尔,趁我们哄笑之机,在背后抽出那双布满老茧的大黑手,朝我们脸上轻轻一抹。糟啦!白面书生变成黑脸小包公。
    这时,我们就齐声唱着“老铁匠敲小锤,大徒弟抡大锤,哐啷、哐啷打菜刀”的自编儿歌。弄得他们师徒十分尴尬,也只好摸摸自己的大花脸一笑了之。铁匠铺南面的墙壁上错落有致挂满写着农户姓名和标着单价的锄头、铁锹、锅铲、菜刀……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宛如一件件艺术品陈列在展览的橱窗里。
    在我的印象中,铁匠铺最忙的季节是“双抢”锉割稻的镰刀。一当生产队开镰收割早稻之际,周边的几个大队的农户都送来四五把镰刀来锉。老铁匠师徒一会儿将镰刀放进炉膛里回火,一会儿将镰刀夹在台钳上锉齿,一会儿将烧红的镰刀放进水里淬火,忙得不亦乐乎!门前常常是一拨又一拨人等着拿镰刀,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呢!
    俗语曰,铁匠无样边打边像。那些打造的物品确实无图纸,完全凭他的意象锻造。“长木匠,短铁匠。”意思是木匠打家具出毛坯料要长点,留有余地,铁匠打铁器家伙短点没关系可以趁热锻长。姚铁匠不仅铁器家伙打得好,而且最拿手的绝活是面钢、淬火。
    一件铁器成型后,经过切边、锉平、铲刃,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淬火。淬火要掌握一定的火候,恰到好处刃口削铁如泥。没有把握好火候的铁器家伙就变成钝器,还要重新淬火。因此,淬火的功夫是铁匠手艺最关键的一关。
    我的祖父是祖传造船的大木匠。小时候,我常常帮助祖父将那些钝凿子,壑口的刨刀,失去韧性的锯条送到姚铁匠那里“回火”或“面钢”。只见,姚铁匠将那些受了创伤的木匠工具,分别送到熊熊的炉火中,不是灼热后敲打,就是在台钳上扳扳锉锉。然后,一手拉风箱,一手用长柄铁钳牢牢夹住凿子、刨刀放在炉膛里回火。
    等到凿子、刨刀的前半截烧得晶莹剔透里外透明,这时火候到了,迅速出炉,插进冷水桶。顿时,水花像珍珠飞溅、水雾弥漫,发出嗤嗤的响声。待冷却后带水在砥石上磨刃,试一试锋口,不理想再来一次。
    祖父常说,老姚铁匠淬火的砍斧口,坚韧无比、无坚不摧,即使一根铁钉也能一砍两截而斧刃毫无损伤。曾经有人将一根头发放在菜刀刃口上,轻吹一口气,头发一截两段,可见他的淬火功夫胜人一筹。经过姚铁匠淬火的木工凿子无论凿什么结料都不会卷口和崩口。经过他“面钢”的刨刀入木三分,锐不可挡。因此,在方圆几十里的乡村,姚铁匠的手艺家喻户晓,名不虚传。
    在我初为人师的岁月,姚铁匠年事已高拿不动铁锤了手艺传承其子,子承父业。那真是名师出高徒,打铁的手艺不仅得到传承,而且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古语云“艺多不压身”,其子有文化,大脑灵活,聪明能干,将过去父业硬打蛮干的手工操作,转入半机械化操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对铁匠手艺进一步精益求精。那锻造的铁器家伙,斧头、菜刀、铁锹、钉耙、洋镐……式样美观大方,钢火好,经久耐用。
    他打造的大门环别有风趣,大门一闭一对老虎头跃然门上栩栩如生。他打造的新屋的梁脐更是造型别致妙趣横生,仿佛就是一件工艺品,令人赞叹不已。
    其子不仅铁匠手艺精湛,而且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人缘也非常好。在那“文革”盛行唱“样板戏”的岁月,他主演好几场样板戏的主角,还能写出一手靓丽的钢笔字,是乡村一艺多才的能工巧匠。那祖传的面钢、淬火功夫,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还能锻造一些农用机械的零件。使姚家铁匠手艺进一步发扬光大,还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此,姚家铁艺名声远播,深受远近老百姓的青睐,慕名拜师学艺的小伙子纷纷登门。其子带了几位铁匠手艺精湛的徒弟,使姚家祖传的铁匠手艺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春秋轮序,岁月有痕。周边耄耋之人提起龙口街姚铁匠两代名师,无不翘起拇指交口称赞。时至今日,在一般的农家中还能拿出两三件出自姚铁匠之手的铁器家伙。不时地还能听到乡亲们在茶余饭后议论:“现在市场卖的铁器家伙都是行货,好看不耐用……怎么也比不上龙口街姚铁匠的手艺呀!”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村庄在萎缩,种田大户进入了机械化作业,基本告别了农耕时代。铁匠的手艺随之在民间也渐渐失传,从而铁匠铺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铁锤叮当、哐啷敲击声成了浓郁的思乡之愁。
    沧桑巨变,时过境迁,那条小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姚师傅铁匠铺荡然无存,只要我偶尔路过龙口街。那叮当、哐啷……铿锵有节奏的铁锤交响曲,仿佛还在那条小街上空回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18 22:43 , Processed in 0.1004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