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2|回复: 0

文德昭彰一鸿儒——曾得乾隆赞誉的文士姚培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9-2-28 19: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培谦字平山,清代松江府娄县人(今上海金山廊下人),一生著作等身。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自刻出版了《春帆集》,校刊了宋代刘克庄的《后村居士后集》二十卷。次年,与松江文士徐是效同作《茸城蹋歌》,记载了松江府一带的风俗习惯。康熙六十一年(1722),出版了所注《古文斫》十六卷。雍正二年(1724),又出版所著《自知集》。姚培谦为人清高,淡泊名利,尚书沈德潜荐于朝,力辞不赴。

    其所著《经史臆见》、《松桂读书堂集》入《四库全书》存目,另著有《楚辞节注》、《类腋》五十五卷,《春秋左传杜注补辑》三十卷,《朱子年谱》、《李义山诗笺注》、《乐善堂赋注》等,编有《唐宋八家诗钞》、《陶谢诗集》等,与人合编有《文心雕龙辑注》、《通鉴揽要》二十七卷、《明史揽要》八卷、《宋诗百一钞》八卷,深受方苞、沈德潜、焦袁熹、纪昀等名流的推重。乾隆八年(1743),学使刘藻将其与徐乾学、汪士禛等名宿并论。乾隆皇帝曾亲览其书并赞誉。

    (《春秋左传杜注》)

    (《宋诗百一钞》)
    一、出身文学世家

    姚培谦祖父廷聘,是个秀才,获赠文林郎州贡公。姚培谦之父宏度,字宗裴,号息园,工诗画,扶危济困,力行善事,为乡人所推戴,著有《一隅山房吟稿》。姚培谦祖、父二人事迹,王嘉曾《姚平山先生传》有记载:“(姚氏)世居云间,今之金山县五保……父讳宏度,内阁中书。中书公始迁居于郡城之北。姚氏由前明入国朝,子姓多以科第起家,遂蔚为我乡之望族。”由此可见,在姚培谦之父姚宏度这一辈,已经在松江郡城之北居住。姚培谦《周佳录》也有类似记载。

    姚培谦从祖名叫姚廷瓒,字述缃、号懒迂,有《懒迂诗稿》《髦学集》《铁樵词》等作品传世,姚培谦与姚廷瓒时相过从。雍正十年(1732),姚廷瓒撰《寿平山侄孙四十》贺诗,就是贺姚培谦四十生辰而作,其诗集《鼠穴余》有录。姚培谦则在《题从祖懒迂先生<吟艳编>后》则赞道:“懒迂先生未全懒,栽花觅句花生管。一花一诗艳且香,春浓秋淡费平章……功名富贵总等闲,诗卷长留天地间。”从这首诗看,姚廷瓒著作也很丰富,而且姚培谦十分羡慕从祖姚廷瓒的为人。

    姚培谦的伯父,名叫姚宏绪,字起陶,号听岩,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选庶常。康熙四十九年(1710)参修《渊鉴类函》。雍正元年(1723)充明史馆纂修官,后乞假归里,不复出,有《招隐庐诗》《宝善堂词》《迟就草》《胥浦类稿》《十如塾杂钞》《姚氏世谱》等,辑有《姚氏家集》一百四十卷。康熙四十八年(1709),宏绪编有《松风余韵》,录松江六朝以迄明代诗文,雍正二年(1724)完成,以后多有增改。

    这本《松风余韵》,对松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贡献极大。初次出版于乾隆八年(1743),嘉庆十年(1805)宏绪曾孙姚湘重印,凡五十一卷,卷十九为姚氏族人诗选。

    (《松风余韵》)
    《松风余韵》的印刷发行,姚培谦也有功劳,乾隆九年(1744)五月,姚培谦说:“先伯父手辑是书,未及开雕,旋捐馆舍。一亭兄从汉兴解组回,感念遗编,恐年久散失,命培谦与宅安、坳堂、巽斋兄校订付梓。”由此可见,姚培谦在刊行此书时所作的贡献,乾隆三十九年(1774),汪启淑以此书进献朝廷,为国家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姚培谦的二伯父名叫姚宏启、号药岩,是个贡生,《嘉庆松江府志》有其传。姚宏启有梅园为松江之胜景,姚培谦常至梅园与伯父交流,对其中的飞鸿堂很有感情,其曾作《飞鸿堂梅花歌》。姚宏启死后,姚培谦又专门作《哭家药岩先生》诗以纪念其事。《松江府志•名迹志》大篇幅记载梅园胜迹,收录松江名士黄之隽所作的《飞鸿堂记》,黄达所作的《梅园记》。

    二、早年家庭和美

    姚培谦初名廷谦,字述斋,号鲈香先生、鲍香老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十一月十八日生,乾隆三十一年(1755)卒,享寿七十四。姚培谦被誉为汉宋兼采经学家、史学家、诗人、诗论家。

    据史料记载,姚培谦在儿童时,体弱多病,到弱冠之时才开始强健起来,并攻读科举。姚培谦从六岁入私塾,先后受业于张友仙、陆端士、庄安汝等先生,二十二岁时冒周姓入青浦县学。原来,当时任松江府学使的胡公润,是湖广京蒙人,与姚培谦的伯父姚宏绪是同榜进士,且关系非常友好。舆论怀疑胡公润因为姚宏绪的关系,可能会对姚氏子弟有所照顾,到时候府试、县试时,姚氏子弟肯定都能入学。

    胡公润听闻后,心里面不是很痛快,娄县县试的时候,姚培谦参加了考试,可是胡公润竟然因为避嫌而不阅他的试卷,所以姚培谦落榜。后来,姚培谦的同学陈慕南,劝说姚培谦改姓参加青浦县试,姚培谦同意,所以改名为“周廷谦”,最终得以入学,从童生升为了秀才。这一年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姚培谦双喜临门,因为他又娶了平湖陆氏女为妻,两个人夫唱妇随极为和美。


    据史料记载,陆氏的祖父即是官至陕西布政使的陆之祺,父亲名叫陆燫昌,也是个学问家。姚培谦的夫人陆氏,性格很是温良谨慎,而且喜欢文墨,平常与姚培谦一起灯窗伴读,颇有琴瑟之乐。姚培谦为纪念新婚之乐,曾作诗纪念说:“旭日鸣雝雁,当湖刺画船。绿油春涨滑,雕玉霁云鲜。琴韵中闺叶,蟾辉天上圆。”可惜的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二月初六,仅仅三年的时间,陆氏就不幸亡故。具体怎么死的,史料没有记载,但按时间推算,有可能是难产而死。

    康熙五十八年(1719),姚培谦的妾吕氏,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姚钟鸣。第二年,姚培谦自刻所著《春帆集》,雍正二年(1724),刻所著《自知集》。自康熙六十年起,陆续刊印《唐宋八家诗》,直到雍正六年(1728)才完成,总共五十二卷。
    (《雍正丁未、雍正戊申两年间,姚培谦曾两次被荐举,但是由于姚培谦在居丧守制期间,所以均予以拒绝。此段史料乃出自姚培谦所作《述怀一百韵》自注,丁未、戊申分别是雍正五年、六年。而乾隆《娄县志》《华亭县志》均作:“(雍正)四年保举人材,以居丧不赴。”《松江府志》作:“雍正七年保举,以居丧不赴”,时间上均有误。

    三、因科场案入狱

    雍正八年(1730),姚培谦从青浦县学改归华亭县学,复学名为姚。雍正十年(1732),“改名培谦,避祖讳也。”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将姚培谦、姚廷谦误作两人,系于“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康熙三十年和三十四年”两处。

    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姚培谦因科场案牵连入狱。原来,这一年八月,江苏巡抚山东人乔世臣,列款上疏弹劾松江知府吴节民,其中有一款“府试童生”,称姚培谦在署阅卷,合署领案共九名通同得贿,八月十四,姚培谦被逮入狱,许多松江文士均作诗相慰。不久,对簿公堂,发现纳贿之事无据,主审此案的按察使徐士林又面试此次府试中榜的童生,发现都有文采。后来,清廷派下来的督学使者,又举行了院试,受考童生均合格。

    于是,两江总督赵宏恩认定姚培谦无辜,于雍正十二年(1734)八月十九日放归。姚培谦在牢狱之中一年有余,作诗文四十余篇,取名《负暄草》,另有乐府百章,古今体诗数十首。此次牢狱之灾,对姚培谦影响很大,他在《狱中杂诗序》云:“余材同社树,学类酰鸡,抚十笏而多惭,守一径以自好。丹铅不辍,门户常扃,何期毁誉之忽来,几致身名之俱败。彷徨棘木,踞躇园扉,投匦有心,叫阍无路,虽盛孝章难免讥评,江文通犹遭窘辱,吾何人欤?辄敢拟议谁无情也,聊写衷怀。”

    获释之后,姚培谦的性情大变,早期积极用世之志淡冷,从此闭门谢客,潜心著述。雍正十三年(1735),方苞、黄叔临、冯景夏等人举荐姚培谦入都做官,姚培谦再次力辞。姚培谦一生曾四遭荐举,荐举理由或孝友端方,或博学鸿儒,足见其文德昭彰。

    四、曾得乾隆皇帝赞誉

    乾隆十二年(1747)夏,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沈德潜,假期结束从老家长洲回到京城,六月十七日朝见乾隆皇帝。皇帝问及江南文风士习,沈德潜奏称姚培谦闭门著书不求闻达。乾隆皇帝说:“不求闻达就难得了!”
    (乾隆)
    六月十九日,乾隆传旨进姚培谦所著书籍。沈德潜呈上姚培谦所著《乐善堂赋注》四卷、《增辑左传杜注》三十卷、《读经史》二册,乾隆皇帝阅览后说:“《左传》《经史》甚好,《赋注》尚有未详处。”从此,姚培谦更是名噪一时,远近文士争相结纳。

    ( 沈因此,姚培谦一生虽无功名,却以名节砥砺,之前心灰意冷闭门谢客的消极心态,也得到了扭转。《姚鲈香传》记载:“(姚培谦)以世家子,翩翩自好,远近皆爱慕之。继赴省门,亦无不争相投契,以是文名遂大噪于江表……又素好客,每当春花秋月设筵肆席,征歌选伎,以相娱乐。非惟文章气谊可以联结天下英隽,而声色之移人亦云盛矣!”张照、王嘉曾、焦袁熹、曹一士、顾大申、顾成天等松江府各县的名士,都与其成为至交好友。除结交名士之外,姚培谦居乡还行赈济灾民、焚烧契券免征佃租等义举。

    总之,姚培谦的一生以科场案入狱为界,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汲汲世功,刚健有为,希望能够光振家业。变故以后,则以老庄思想为主,精光内敛,委顺随缘,“不逃名亦不求名”,“视富贵若等闲”,“栽松种竹,诵诗读书,陶然有以自乐。”姚培谦成就的取得主要缘自刻苦读书,著作非常之多,其中《宋诗别裁集》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这本宋诗选重北宋轻南宋,强调宋诗的伦理价值,与理学派有暗合。

    姚培谦编《宋诗别裁集

    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那就是唐诗抒情、宋诗说理,姚培谦的《宋诗别裁集》在编选时,就是崇尚理学而多选理学家之诗。有学者统计了《宋诗别裁集》目录,发现理学家中仅朱熹就入选二十首,程颢二首,周敦颐一首,占总数六百四十五首诗作的近百分之四。而入选的一百三十七位诗人中,朱熹收诗数仅次于苏轼、陆游、王安石、欧阳修、杨万里、陈与义,而高于范成大、黄庭坚、张耒、陈师道等著名诗人。而且还尊称朱熹、程颢、周敦颐为朱子、程伯子、周子,表现了姚培谦对理学家的推重。

    尽管姚培谦提出了宋诗说理的说法,但是姚培谦整体的诗学观,还是在宗唐的前提下,形成唐宋兼采的诗学倾向。可以这样说,姚培谦是在宗唐的前提下来推崇宋诗的,并提出主唐正宋说,正如《宋诗别裁集序》中,姚培谦说:“以予观之,则一代源流,正变已具,其诸美善之会归,鉴裁之至当者欤。夫论诗必宗唐,是也,然云霞傅天,异彩同烂;花萼发树,殊色互妍……”

    (作者乔进礼系松江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3-29 21:53 , Processed in 0.1070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