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2|回复: 3

姚学谋|| 《从陕州走出来的大唐贤相姚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9-4-20 08: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学谋|| 《从陕州走出来的大唐贤相姚崇》

    姚学谋  

    从陕州走出来的大唐贤相姚崇
    系列之一


    说起中国历史,最让国人感到骄傲、自豪的朝代是唐朝;直至今日,世界上很多地方,仍把中国人称为唐人,中国人居住的街道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当时在世界上影响之大。说起唐朝,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版图最大的时期当属开元时期;说起开元盛世,历史学家会给你讲起一个人,他就是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代“开宝盛世”的陕州人——姚崇。
    说起姚崇,那是我们陕州的骄傲,是三门峡人的骄傲。姚崇是唐朝陕州硖石县人。硖石县管辖今天三门峡市陕州区东部。姚崇出生于唐朝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逝世于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他少习武功,长乃好学,以孝敬挽郎入仕,后来又中下笔成章制举,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朝做过官,曾在十几个州做过地方官,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担任宰相兼兵部尚书,他一生最辉煌的是以十事要说为条件,第三次作宰相,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而被记入史册。
    所以,唐代的大诗人、史学家杜牧称赞姚崇“首佐玄宗成中兴业”。而宋代的大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则评价说:“唐世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他人莫得比焉。”把姚崇称为唐代四大贤相之一。当代伟人毛泽东则评价姚崇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称赞他上唐玄宗的十条建言为“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今天,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的国际、国内的环境和问题更加复杂,在机遇和挑战中,我们需要借鉴古人的政治智慧。因此,研究大唐贤相姚崇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6年是姚崇诞辰136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从今天起,我讲从陕州走出来的大唐贤相姚崇系列。共分六讲:第一讲姚崇出世;第二讲女皇岁月;第三讲宦海风云;第四讲玄宗任相;第五讲姚崇新政;第六讲晚年暮歌。
    今天先从第一讲姚崇出世讲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08: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姚崇出世
    硖石降生
    我们先从姚崇的家乡讲起。姚崇是陕州硖石人。那么,陕州是怎么得名的,唐时的硖石县在哪里?
    大家知道我们陕州或陕县,是因其境内有陕塬而得名的。陕塬即今张村塬。西周初年,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塬以东周公治理,陕塬以西召公治理,于是,我们陕州就留下召公甘棠树下处理政务的美谈!今天陕西省即因为地处陕县以西而得名。
    秦朝时始建陕县,两汉时一直属弘农郡管辖。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设陕州,州治即在陕县县城,即今三门峡市陕州公园内。唐代的陕州管辖哪些地方呢,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陕州管辖今三门峡市的陕县、硖石县、桃林县(今灵宝市),和今山西省运城市的平陆县、夏县和芮城县。比如说宋代大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就是陕州夏县人。
    我们先从姚崇的老家陕州硖石说起。唐代陕州之东南约40里有硖石县,他的前身叫崤县,管辖今陕州区东境。县城开始在今陕州区菜园乡南县村,也有专家研究县城在今湖滨区野鹿村。为什么叫崤县呢,因为其境内有三崤山而得名。(郦道元著的《水经注》说: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故名“三崤”,又分东崤山、西崤山,故名“二崤”)因崤县地处长安和洛阳两大都会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到了唐贞观年间,因为县治迁移到了硖石坞(今菜园乡南县村南石门水库处)这个地方,改名为硖石县。
    再说姚崇家族的由来。话说北魏时候,有一支出之江南吴兴郡的姚姓家族迁移到崤县居住,他就是北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吴兴公姚仲和的家族,因此,姚仲和成了全国有名望的陕郡姚姓的起家之祖。他的家族人才辈出,世代为官。他的四世孙是北周的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姚宣业;五世孙姚安仁先后任隋朝青州、汾州刺史;六世孙姚祥,先任隋朝怀州长史,因文武兼备,深受隋朝廷的器重,称赞他“武能守于交险”,遂授他检校函谷关都尉,把守一方要塞。
    却说姚祥有一个小儿子,名叫姚懿,字善意。少年素有大志,武艺高强,兼有谋略。十八岁时,父亲姚祥已经过世,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崤县因为地处东西往来要道,徭役尤其繁重,百姓不堪重负,揭竿造反,地方官吏逃散,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年轻的姚懿遂统领父亲的旧部,维持地方治安,成为地方实力派人物,被朝廷任命为崤县县令。
    隋大业十三年(617)九月,太原留守李渊审时度势,起兵反隋,南下攻取长安。大军渡过黄河后,姚懿主动去拜见并投奔李渊。李渊非常高兴,就赏赐给他诏书和金帛。这样,使整个陕州地区避免了一场战争灾难。
    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率唐军东征洛阳王世充割据集团,姚懿随军听用,被授予鹰扬郎将、水陆道副总管、长沙县男,屡立战功。后来王世充被平定,议功请赏之时,有人却说姚懿曾经和王世充有过来往,姚懿因而得不到朝廷信任。他遭人谗言,心灰意冷,遂不愿在朝内继续做官。
    武德四年(621年),姚懿率全家在崤县东北岗峦起伏之地,也就是今陕州区张茅乡中学所在地,卜地而居,建造一座山庄,开始了以耕读为主的隐居生活。
    姚懿先娶张氏、李氏夫人,相续过世。后续娶刘氏夫人。大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的一天,陕州硖石县姚家山庄里传出一阵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注定长大要改变大唐命运的孩子诞生了!孩子的母亲刘氏夫人时年二十四岁,丈夫姚懿已六十有一,典型的老夫少妻。老夫少妻生出的孩子往往绝顶聪明,多有作为。比如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e)比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大54岁,这对老夫少妻结合,生下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父亲姚懿晚年得子非常高兴,他为这个新出生的第十个儿子起名叫姚元崇。后来武则天时,姚元崇在朝为官,北方有一个突厥人叫叱利元崇,反叛朝廷,武则天不愿意姚元崇和他同名,姚元崇就改名为姚元之。后来,唐玄宗时改年号为“开元”,姚元之的名字中有“元”字,又和开元之“元”字重名,就又改名为姚崇,这是后话。
    这个新出生的婴儿姚元崇,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大唐三朝贤相。60多年后,就是他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唐代乃至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开元盛世”,也是数千年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
    姚崇的出生也为父亲带来了好运。新即位的高宗皇帝李治为笼络人心,重新启用开国时的皇唐元勋,隐居了近三十年的姚懿又被人重新举荐,于是朝廷征召他去做官,两次都被姚懿拒绝,但最终还是被朝廷的真诚所打动,姚懿接受了峡州刺史的任命。姚懿重新任职后,尽职尽责,加之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兴利除害,革故鼎新,业绩显著,百姓多受其惠,受到了朝廷的褒奖。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因嶲州(今四川省越西县东北)邛部蛮族首领叛乱,朝廷又任命姚懿为嶲州都督,官品为正三品,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司令员,前去平叛。七十二岁高龄的姚懿,没有因为年迈和山高路远为理由推辞,而是毅然决然千里迢迢前去赴任。到任后,他一方面熟悉军情,严格地整训军队,全面地部署防务;另一方面正面训导官吏,安抚邛部,公正地处理汉族同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很快地兵不血刃,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边疆。龙朔二年(662)12月1日,由于劳累过度,姚懿殉职于嶲州都督府,享年73岁。
    过去,外出的人不管死于何地,一般都要叶落归根,安葬故土。姚懿病故后,他的家人和部下把他的灵柩千里迢迢,运回家乡,直到第二年7月15日才安葬在今陕县菜园乡东凡原上的南阳村村东,今天的姚懿墓地仍然存在。
    父亲病逝时,姚崇才十二岁。抚育儿女长大成人的重任便由三十七岁的母亲刘氏来承担。她含辛茹苦,抚育教导儿女,挑起家庭重任。她的优秀品质无疑对姚崇成长产生了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08: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折节读书
    光阴似箭,日月似梭,不觉已到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姚崇已经二十岁了,他高高的个子,仪表堂堂,为人豪放。古人20岁,就要行“加冠礼”,表明他已长大成人。但是此时的姚崇,仍然像一个孩子,但不知读书,不图上进,经常呼朋唤友,以打猎为乐。
    这是因为姚崇年少时,因父亲姚懿公事繁忙,很少有时间管教他;后来父亲殉职边疆,十三岁的姚崇失去父亲的护持和约束,行为更加放荡不羁。
    大约在父亲姚懿在担任峡州(今湖北宜昌)刺史期间,姚崇的母亲刘氏因嫌陕州硖石道路崎岖,出入不便,姚家就搬迁到汝州梁县石家岭村(今伊川县白沙乡石岭村)居住。这里距离汝州广成泽不远,这就为姚崇经常到广成泽打猎提供了便利条件。
    汝州广成泽,据说是因为上古时的广成子居住过,因此叫广成泽。广成泽方圆一百多里,山川秀美,草木葱茏。有神泉汤浴,遍地都是飞禽走兽。早在西汉时,就被辟为皇家苑林。到唐代仍然是皇帝及王公贵族经常游猎的场所。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及皇后武则天都驾临过此地,进行射猎、汤浴、吟诗活动。姚崇的新家又邻近广成泽,更是他乐此不疲的地方。
    有一天,姚崇约合好友李迥秀、杜景铨等公子哥,到广成泽打猎。正兴致勃勃间,忽然听说全国的著名预测师、相学家许州长社人张憬藏路经此地。
    姚崇说:“我听说张憬藏先生看相特别准,百相百中,咱们何不请张先生为我等预测富贵?”李、杜二人欣然赞同。
    三人一行找到张憬藏,深施一礼,说明来意。张憬藏问过三人的姓名后,仔细端详三人面相后说:“老夫恭喜三位公子,都是大福大贵之相,将来都要做到宰相那样的高位上呢!”
    三人听了,都很高兴。张憬藏分别问明三人具体情况,特别又叮咛姚崇道:“姚公子命相最好,鹏程万里。只是不要自暴自弃,要努力攻读圣人典籍,拾取功名,以文才博取将相!切记,切记!”
    不知道这张憬藏确有先见之明呢,还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姚崇的好友李迥秀、杜景铨后来确实也科举登第,做官后来位列宰相,这是后话。
    姚崇回家后把张憬藏的话告诉了母亲。刘氏说:“张先生之言,至明至善,你一定要听从,今后认真读书才是!”
        可能是算命先生的心理暗示起了神奇的作用,从此,姚崇一改过去不好读书的坏习惯,埋头攻读圣贤之书,苦心钻研儒家经典。浪子回头金不换。姚崇本来就聪明过人,他努力读书,不但读遍了家藏的书籍,而且还来到洛阳皇家书馆借读《修文殿御览》,还虚心向修文馆的学士请教。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几年下来,姚崇已成为河洛地区的饱学之士,令人刮目相看。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五月,皇太子李弘病逝于洛阳,被高宗、武后追谥为孝敬皇帝,依皇帝之礼办理丧礼。姚崇由于出身名门,仪表堂堂,又富有文采,被人推荐选拔为孝敬挽郎,参与了孝敬皇帝李弘的盛大葬礼。
    一般说作了孝敬挽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到朝中作官。但是姚崇并不满足,他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显名于朝廷。仪封二年(公元677年),27岁的姚崇又参加了高宗皇帝李治亲自主持的制举大考,考场上他文思敏捷,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文章被主考官和高宗皇帝相中,高中“下笔成章”制举!姚崇随即被任命为濮州司仓参军,这官职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粮食局长,虽然仅仅为七品,但这是靠自己奋发努力而得到的!他春风得意,走马上任,踏上了入仕之路,开始实现他人生的抱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08: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崭露头角
    姚崇先在濮州,后在郑州,先后在任司仓参军这个位置上干了13年。这13年他了解了民间的疾苦,获得了官场处理政务的经验,这些都为他日后到中央任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授元年(690),武则天代唐为周,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宝座。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武则天启用新人的背景下,40岁的姚崇被从地方调到中央,被任命为司刑寺的司刑丞,相当于今天全国高院的一名高级法官。后来又被调到夏官任职,相当于在今天的国防部工作,先担任夏官员外郎,后来担任夏官郎中。
    姚崇本将门出身,从小受父亲影响,对军事工作本不陌生,到兵部任职后又认真研习军事知识,掌握、熟悉边疆的防务和战备情况。他精明强干,记忆力超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对于全国各地军队的驻屯营地和边塞重镇及侦察哨所的位置,士卒、战马、军械、粮草的储备数量,也都熟记于心,成了兵部的“活地图”。他等待着有一天能够施展才华,报效国家。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居住在漠北草原上的契丹人造了反!
    契丹族是古代东胡族的一支。唐初契丹的首领率众归附于大唐朝廷。唐太宗贞观中,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西拉木伦河北岸),以其首领窟哥为松漠都督,赐氏姓李,并委托唐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都督管辖、监督。
    武则天时的营州都督赵文翙(hui)骄傲自大,看不起契丹人,甚至常常把契丹首领当做奴仆看待,横加侮辱,引起了松漠都督李尽忠和内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的强烈不满。恰巧这时契丹发生了大灾荒,赵文翙又不加抚恤和赈济。李进忠和孙万荣就利用契丹人的不满,煽动聚众造反。他们首先攻破了营州城,杀了赵文翙。接着李进忠自称“无上可汗”,意味着再不受“天可汗”(大周皇帝)的管辖了。又以孙万荣为大将,纵兵南下,进逼檀州(今北京密云一带)。
    武则天闻知大怒!下诏,改李尽忠名字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派遣曹仁师、张玄遏、李多祚、麻仁节等二十八名将军率军讨伐。八月,李尽忠听说官军将至,用计释放了攻破营州时俘虏的数百名的官军,谎称契丹兵少有没有军粮,准备投降。前去讨伐契丹的诸将听说后大喜,个个贪功冒进,结果中途遭契丹伏兵截杀,全军尽没。
    败讯传来,武则天忙调兵遣将,以防契丹南下。十月,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其众。他收集余众,军势复振。遣将率兵攻破冀州(今河北冀县),进逼瀛州(今河北简县)。武周朝廷起用名将王孝杰为清边道总管率兵十七万迎敌,因地形不利,官军大败,王孝杰坠谷自杀。契丹军更加猖狂,攻入幽州(今北京市西南部)杀人放火。
    河北震动,人心惶惶!各地告急文书象雪片一样飞向朝廷。夏官(兵部)成了战事信息中心,事务特别繁忙。
    夏官郎中姚崇的才能得以充分展施。许多纷繁复杂的事务,到了他的手中,都被及时处理得干净利落,井井有序。他知己知彼,应变能力又强,每天汇集战况,作出战事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写出报告。这些报告,“剖析如流,皆有条贯”。看到姚崇的超群才干,女皇武则天非常惊奇。她历来爱惜人才,注重启用新人,就破格提拔姚崇作了夏官侍郎,相当于今天国防部副部长。
    面对契丹军的猖狂进攻,姚崇帮助朝廷制订了周密的十面出击的作战计划。朝廷调集了20万大军,按照十面出击的作战计划,发愤雪耻,众志成城,分路合击,才将契丹军团团围住。神功元年(697)七月,决战开始,九战九捷,契丹军败溃。贼首孙万荣率千余名骑兵落荒而逃,途中歇息时被手下的人斩首邀赏。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叛乱才得以平定。
    姚崇的军事才能得到初步显露,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因此,姚崇后来三次担任宰相时,三次都兼任兵部尚书。他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个能干的军事家。就连唐玄宗直到安禄山叛乱时,跑到成都后,还叹息的对身边人说:“若姚崇在,此贼不足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姚崇还在世的话,平定安禄山是不在话下的。”
    姚崇被武则天提拔之后,还会有那些突出的表现呢?他的仕途又会是怎样的呢?请看下一讲,女皇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0 11:29 , Processed in 0.1337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