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6|回复: 2

增城金蘭寺姚氏族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9-5-19 10: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蘭姚氏世譜 : 增城
    書名別名:
    增城金蘭寺姚氏族譜
    收录:2014年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記事至1979年. 1冊 :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國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註 : 據民國間抄本複印.
    遠祖 : 姚宗卿,號印巖. 壽昌公次子. 居番禺.
    始遷祖(一世) : (宋) 姚賢,字念十.
    派祖(3世) : 姚七六(居金蘭) ; 姚七七(居新溪). 皆為大義公之子. 此譜為七六公派下之譜系資料.
    七六公下二子 : 姚明甫 ; 姚瑞甫.
    散居地 : 廣東省增城縣等地.
    書名據書簽題編目.
    另題名 : 增城金蘭寺姚氏族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7: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5-20 21: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兰寺的前世今生

    ——乡土增城之三

    北宋时期,舜帝69世嫡长孙吴兴姚平的后人姚宗卿辗转来到了当时还是蛮貊之区的岭南大地。随后,他的子孙们在增城南部的三江平原上停下了跋涉的脚步,开始在这里披荆斩棘,建设家园。从此,大舜的子孙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今的石滩金兰寺——增城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就是其中一个延续着四千多年圣王血脉的普通的岭南水乡。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贝丘遗址,并进行了发掘,成为广东历史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金兰寺也因而闻名遐迩。

    如今,六十年过去,当初的考古发现却仿佛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当年的发掘现场已经被村民建满了横七竖八的楼房,看不到一点痕迹。金兰寺古村雄伟的姚氏大宗祠、南池书院、麻石古巷和两旁的青砖大屋也显得败落荒凉。抚今追昔,让人唏嘘不已。

    “金兰寺,银砌地……。”这首六十多年前流传的歌谣吟唱出了这里曾经的富庶繁华。据老人们回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村北的沿江河还是三江平原上一条繁忙的货运通道。上通增江河,下达三江圩出东江,可走五六十吨的大轮船。村子旁的码头,一年四季商贾云集,货如轮转。数百年来,金兰寺的姚、关、周三姓族人得这条黄金水道的厚赐而财源滚滚,富甲一方。

    据该村姚氏族谱记载,南宋宝佑四年(1256),居住于三江初溪村的姚七六来到数里外的沿江河搭茅寮放鸭。有天晚上,他从远处看到自己所搭的茅寮红光满天,以为着火了,但赶近前一看,茅寮却安然无恙。姚七六预感到这是一个吉祥福地,于是索性把家迁了过来。而在这之前,已有周姓人家在此居住。后来,又来了一户关姓人家。于是,这三户人便在村子旁的金莲寺焚香结义,立誓同舟共济,永结盟好。同时,把金莲寺改称金兰寺,村子也就得名为金兰寺村。后来,周姓族人逐渐衰落,最后迁往他方。现在的金兰寺村有姚姓村民二千多人,关姓二百多人。

    据传说,村前这条沿江河又名刘王涌,是一条人工挖就的运河。它的出现与一千年前一个岭南割据政权的覆亡紧密相关。那时,赵匡胤已经统一中原,建立了大宋政权,并准备南征。荒淫无道的南汉国主刘鋹预感到大厦将倾,于是慌忙征调民夫开挖一条通往罗浮山的水路,打算把宝藏辎重运往罗浮山,躲藏起来。结果运河还没挖好,自己就成了大宋元帅潘美的俘虏。沿江河就是这其中的一段。

    笔者看到的沿江河早已浮萍败瓦,死水一潭。当年繁忙的码头如今也成了村民抛弃垃圾的地方,只有荒草丛中依稀可见的整齐宽阔的麻石步级可以窥见当年的繁忙景象。

    见证着金兰寺兴衰的还有曾经富丽堂皇的姚氏宗祠。

    宗祠为典型的广府特色祠堂建筑,坐西朝东,五间四进,总面宽23米,进深45米,建筑面积1035平方米。人字封火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砌墙,红砂岩石脚,红砂岩和灰砂三合土铺地。祠前有坪,坪前方塘。

    祠堂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比较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因此,该宗祠于2008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据悉,鉴于目前姚氏宗祠已显残旧,有关部门已经拨出专款对其进行重修,让它焕发昔日的风采。

    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落,金兰寺具有重修价值的何止一个宗祠。清代举人姚万清创建的南池书室、天后宫、洪圣宫以及长达1.3公里长的麻石巷道和两旁无数的青砖大屋……这些,无不让人驻足徘徊,而发思古之幽情。

    如果说,歪打正着的刘王涌造就了金兰寺往日的繁华,那么,前面提到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个偶然的考古发现,则让金兰寺爆得大名,并载入了史册。

    1956年,省文物普查队首先在这里发现了贝丘遗址。1961年试掘200平方米,共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上层属于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中层和下层是新石器时期遗存。出土有砍斫器、敲砸器,有肩石斧、锛、凿等打制和磨制石器。还有部分磨光泥质红陶和少量彩陶。动物以软体动物斧足类的蚬最多,还有鹿、牛、鱼、龟的遗骨,时间可以追溯到4035年前。这个有三叠层文化堆积的遗址,是广东省较早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它为研究广东省古文化遗址的早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地层根据。

    在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今天,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文物保护意识也空高涨,当地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金兰寺。他们提出以重修姚氏宗祠为契机,以建设贝丘文化博物馆为核心,以沿江河两岸、旧码头、姚氏大宗祠、南池书室、麻石巷道等为主要景点,以珠三角广府水乡民俗体验和古圣王大舜血脉宗族文化为特色,打造增城南部特色旅游,形成增城乡村大旅游南北呼应,两翼齐飞的新格局。十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建议得到了当地村委和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注。

    四千年前在金兰寺燃起的一缕人间烟火,在今天凝成了彩陶贝壳一样的存在。而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四千年前,姚氏的先祖——舜帝姚重华正在遥远的北方励精图治,和协万邦,把华夏大地变成人间乐土。“虞舜之德,山高水长,若日月之光,与天地同在。”如果说,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暗示,生活在金兰寺的姚氏后人,也许会迎来再度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4 22:39 , Processed in 0.1040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