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17|回复: 0

她执笔了黄炎培和毛泽东的“窑洞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9-10-25 2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她执笔了黄炎培和毛泽东的“窑洞对”
    黄方毅
    七十三年前的1945年7月,身为国民参政员的黄炎培应中共中央邀请访问延安,留下了一段精彩对话:
    黄炎培对毛泽东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一史称“黄炎培周期率”或“窑洞对”的三百余字对话文字严谨,掷地有声,是出于谁人之笔?谁人将黄炎培与毛泽东的这段对话形成文字,写入史书?
    史載黄炎培结束延安之行回到重庆,诸多友人登门,询问延安情景,于是黄闭门谢客,自己口述,夫人姚维钧执笔,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将这一历史性对话公诸于世。
    姚家世代居住徽州黄山之下黟县姚村,务农经商,家业殷实。十九世纪末,姚父携家迁浦东,落户南汇周浦镇,在南汇街上开起德隆昌百货店,生意日兴,又建姚家大院。1909年二女儿出生,取名“薇娟”。薇娟天资聪颖,从小好学,13岁父亲去逝,家道趋落。三十年代抗战来临,不甘在沦陷区的她转赴内地,辗转到贵阳,考入大厦大学(今上海华东师大)。国难中为激励自我,姚将名字“薇娟”改为“维钧”(取自<诗经.小雅>“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1941年末已丧前妻近两年的黄炎培从重庆来渝,在大厦大学演讲抗日,黄家乡浦东川沙与姚家乡浦东南汇相邻,都远离家乡千里的二人邂逅,开始鸿雁往来,书写情书百余封,留下“灵珰百札”之美篇(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次年夏姚毕业应黄邀赴渝,随结百年之好。从此陪伴黄,经历了有喜有悲,高潮轮起的二十四年精彩岁月:
       1945年夏黄口述,姚执笔写成延安归来一书。
       1946年初遭反动派抄家。
       1946年春随黄重返阔别九年故乡上海。
       1947年黄拒参国民大会并辞参政员,全家靠黄卖字为生。
       1949年初黄面临当局抓捕,姚随黄逃离上海北上北平。
    姚维钧为人宽厚,善解人意,与黄前妻子女和谐相处,黄的二儿黄竞武在上海解放前夕被当局杀害,姚把他的两个孩子接到黄炎培身边来抚育。姚自己生有四子女,作为主妇的姚,登堂入室,相夫教子,同时又是黄的事业助手,应对四方,“秉国之钧”也,获得了黄周围众多人士好评。
    1949年3月26日陪同黄炎培作为毛泽东来北平下榻双清别墅的第一位客人,与毛泽东、周恩来、江青长谈五小时。
    姚好诗词,擅书法,会绘画。黄姚的灵珰百札中有姚的多首诗词,请看她的<沁园春.维钧学作>:
    孤鹤高飞,越海冲天,
    别尽旧人。且聊酬壮志,
    辟开心境,快翻双翼,
    早拂埃尘,林露何依,
    窠云何托,谁识长鸣自有真。
    流年改,念来时重任,茹苦含辛。
    交亲散落如云,又何用朝朝暮暮情,
    任花开也好,月圆也好,
    等闲聚散,更不伤神。
    遍历艰危,饱经贫病,
    夕阳山城寄此身。无言久,
    有一腔热血,相映红轮。
    黄姚都不好下棋,更不打牌不打麻将,闲时常以诗词书法自娛。黄出版的诗集也由姚来作序。黄将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书法册页<苞桑集后诗选>赠姚,1952年初被毛泽东借去阅后爱不释手以至“扣押”月余,直至请黄再写下同样一册送自己后才送还原册。
    史載黄炎培结束延安之行回到重庆,诸多友人登门,询问延安情景,于是黄闭门谢客,自己口述,夫人姚维钧执笔,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将这一历史性对话公诸于世。
    姚家世代居住徽州黄山之下黟县姚村,务农经商,家业殷实。十九世纪末,姚父携家迁浦东,落户南汇周浦镇,在南汇街上开起德隆昌百货店,生意日兴,又建姚家大院。1909年二女儿出生,取名“薇娟”。薇娟天资聪颖,从小好学,13岁父亲去逝,家道趋落。三十年代抗战来临,不甘在沦陷区的她转赴内地,辗转到贵阳,考入大厦大学(今上海华东师大)。国难中为激励自我,姚将名字“薇娟”改为“维钧”(取自<诗经.小雅>“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1941年末已丧前妻近两年的黄炎培从重庆来渝,在大厦大学演讲抗日,黄家乡浦东川沙与姚家乡浦东南汇相邻,都远离家乡千里的二人邂逅,开始鸿雁往来,书写情书百余封,留下“灵珰百札”之美篇(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次年夏姚毕业应黄邀赴渝,随结百年之好。从此陪伴黄,经历了有喜有悲,高潮轮起的二十四年精彩岁月:
       1945年夏黄口述,姚执笔写成延安归来一书。
       1946年初遭反动派抄家。
       1946年春随黄重返阔别九年故乡上海。
       1947年黄拒参国民大会并辞参政员,全家靠黄卖字为生。
       1949年初黄面临当局抓捕,姚随黄逃离上海北上北平。
    姚维钧为人宽厚,善解人意,与黄前妻子女和谐相处,黄的二儿黄竞武在上海解放前夕被当局杀害,姚把他的两个孩子接到黄炎培身边来抚育。姚自己生有四子女,作为主妇的姚,登堂入室,相夫教子,同时又是黄的事业助手,应对四方,“秉国之钧”也,获得了黄周围众多人士好评。
    1949年3月26日陪同黄炎培作为毛泽东来北平下榻双清别墅的第一位客人,与毛泽东、周恩来、江青长谈五小时。
    姚好诗词,擅书法,会绘画。黄姚的灵珰百札中有姚的多首诗词,请看她的<沁园春.维钧学作>:
    孤鹤高飞,越海冲天,
    别尽旧人。且聊酬壮志,
    辟开心境,快翻双翼,
    早拂埃尘,林露何依,
    窠云何托,谁识长鸣自有真。
    流年改,念来时重任,茹苦含辛。
    交亲散落如云,又何用朝朝暮暮情,
    任花开也好,月圆也好,
    等闲聚散,更不伤神。
    遍历艰危,饱经贫病,
    夕阳山城寄此身。无言久,
    有一腔热血,相映红轮。
    黄姚都不好下棋,更不打牌不打麻将,闲时常以诗词书法自娛。黄出版的诗集也由姚来作序。黄将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书法册页<苞桑集后诗选>赠姚,1952年初被毛泽东借去阅后爱不释手以至“扣押”月余,直至请黄再写下同样一册送自己后才送还原册。
    建国前后姚伴随黄经历与中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岁月,也伴随黄承受来自“左”的压力,一场场运动,一桩桩冲击,相对黄而言,姚甚至更首当其冲。凡事找黄,都需先找姚。反右之中,黄家五个子女被打成右派,消息传来姚怕激化黄情绪,做通子女工作让其别告之父亲,以至黄炎培只知自己三子黄万里、四子黄大能是右派。即使如此,黄炎培还是去找毛泽东,当面问毛为何将黄万里打成右派,毛答以“你家也分左中右嘛”,又加了句“你儿子黄万里的<贺新郎>写得好,我爱读”。
    1965年文革炮声已远近相闻,是年春黄写下人生几千首诗词中最后一诗:
    真诚悔改又何求,
    昨日之口永不留。
    双捧赤心输党国,
    雪端百札自千秋。
    其晚年心境跃然纸上,年底黄去逝。次年风爆来临,从党内到党外,民主党派被勒令停止,造反派挥舞大棒,姚被批斗,惨遭毒打。不堪受辱的她,最终以一死结束其58岁的生命。姚之死,以鲜血为黄姚的灵珰百札写下最后的壮烈诗篇,也为其执笔的周期率留给了后人更多的思考。
    今人时提“窑洞对”,请也勿忘执笔写下这一史篇的姚维钧。而今2019年6月3日恰是姚维钧诞辰110周年,谨作此文,是为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6 01:38 , Processed in 0.1002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