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波

随南姚谱 谱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0: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修家乘序》


        ( 原文第二篇)
      
          吾先世自虞舜产於姚墟,遂以姚为氏,此姚姓之所由昉也。
          厥后光史册者,代不乏人,姑阙弗叙,非略也,特远而无征也。若最近而有征者,其惟自有明之伏一公始。公于洪武二年为绿旗队长,奉命戍德安,以游骑分巡随州涢川乡归仁里。见山水之灵秀,俗尚之纯良,既而散军,遂至是构庐而居焉。
          一传而生廷湖,再传而廷湖生国贤,囯清,囯栋,囯梁,此吾族四大房之所由来也。
          四百八十余年,聚族而居,从无一户一丁迁居异乡。洪楊役后,民力虚耗,吾族携眷南下者,往往有人。越年既久,县治既分,声气即不通,喜不庆,忧不吊,冠婚不告,丧祭不助,有无不相通,患难不相顾,不惟长幼、尊卑不叙,而颜貌亦不相识矣!数传而后,其不族人而至于途人者幾希?钧特忧之。
          乃集族内元臣,迎南,显亭,璧亭,囯臣,行之,瑞霖,炳若,正德,培德等倡议修谱,均极赞成,无一彼此推诿之语。
          循即从事编辑,凡吾祖一脉之后,无论散居何地,苟为所知,无不一一详载。寻流溯源,合其万以归于一,某房与某支同源也,某支系某祖分出也,世系年表,村居墓志,行实传赞,凡例规条,无不了如指掌,朗若列眉。由近今以溯往昔,其人之懿行芳徽,存殁年月,一展卷而如在目前将见生者,别其昭穆而行庆吊,死者识其邱墓以祀春秋,亲者日以亲,疏者不致远,共敦一本之愛,而不至视族人如秦越者,其在斯谱欤!夫谱而既修矣,惟冀吾族秀者横经,朴者负耒,崇孝友而黜回邪,敦朴素以戒奢华。家业诗书,无或一丁不识之子;户称殷富,无或二釜不给之人,是则余之所殷殷馨香祝祷者也。


    中华民国八年岁次已未孟冬月


    十六世裔孙   秉钧谨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编家谱序》


      (译文第二篇 )
      
          我们的先祖,自虞舜诞生于姚墟,遂以地名为姓,姚姓由此而起源。
          之后光宗耀祖,青史留名者,每朝每代都有姚氏名人,大家也清楚,我就不再一一赘述,并不是特意省略不详细叙述。因为时间特别的久远而无从考证。离我们不太远,又有证据可考查,与我们随南姚氏家族有确切关系的,只有我们的始祖伏一公。公于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为绿旗队长,奉命戍守德安,率骑兵维护地方治安,当巡视到随州涢川乡归仁里时,见山水灵秀,民风淳朴,于是解散了军队,并在这里建造房子而居住下来。
          一传生子廷瑚,再传而廷瑚生国贤,国清,国栋,国梁,这就是我们姚氏宗族四大分的由来。
          从洪武二年起,四百八十多年,大家安居乐业聚居在一起,从无一户一人迁居到异地他乡。
          洪秀全,杨秀清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后,国家经济萧条,人民穷困潦倒,为了生计,我族不断地有族亲携带家眷南下,以求温饱。
          时间一久,跨省越县,各处一地,杳无音信。有喜事不能来庆贺,有忧事不能来吊唁,孩子长大了结婚也得不到消息,人老去世办丧事也不能来帮忙。有无不能相通,患难不能与共,就算见面了也不知道辈分高低,容貌也不认得了。
          数代以后有谁知道这些宗亲还是不是本族的人呢?而如同路人了!到底有多少人搬走了呢?我特别地忧心!!于是召集族内元臣、迎南、显亭、璧亭、国臣、行之、瑞霖、炳若、正德、培德等倡议修谱,大家极力赞成,无一人相互推辞或有不和谐的声音。
          随即,开始从事抄录资料,编辑族稿,凡我族伏一公的后裔,无论散居何地,只要是我们晓得的,都要一一详细记录。寻流溯源,万条支流不离其源,合宗归一。 某房头与某分支是同源的,某支系由某祖辈分出,世系年表、村居墓志、事迹传赞、条律规章,一一核实,无不井井有条,了如指掌,朗若列眉。由近到远向上溯源,追忆往昔去逝的先祖,将他们的生平事迹,高尚品德,生卒年月 一 一记录在卷,一翻阅(族谱),仿佛眼前能见到他(她)们在世时一样。
         依照族谱上的记载,辩别长幼尊卑之顺序去凭吊死者。 准确地认清祖墓,春秋两季的时候来祭祀先祖。让近处的宗亲更亲近,远处的族亲心有灵犀也不显远。我们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亲三代, 族万年”,共享一本之爱! 无论你身处何地,有多长时间没有相聚,也不会至于族人再见面时有如秦国人见越国人,相距千里般的隔阂生分了。因为你和我是一家人,都记录在一本族谱里啊!我们的这套族谱已经快要修好了。
          唯寄厚望于我族优秀后孙,读书刻苦用功,饱读经论,朴实本分的宗亲辛勤耕耘,作一个孝敬长辈,善待亲友的人。而斥责那些走歪门邪道,目无尊长的人,劝戒他们迷途知返。督促以勤俭朴素为本,反对铺张浪费,戒掉骄奢淫逸。
          家有诗书,没有一个孩子不读书,不知书识礼的。
          家庭富裕,没有一个人吃了上顿而没下顿,为生计而发愁。
          这是我对你们的殷切期盼啊!最后我用最美好的言词为你们祝福,为你们祈祷!
          
      十六世孙  秉钧(端廷)谨撰


      一九一九年十月 吉日


        族谱翻译组(初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修家乘序》


         (原文第一篇)


          从来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无以识兴衰治乱之原。家无乘,何以别远近亲疏之派。三代上,未闻有以谱名者降及后世,年表列传遂为实录,然第以纪一人一家之事,而非敬祖尊宗,以远推夫本支百世之心也。慨自洪楊一役,宇内震惊。人民之流离播迁避地,以求衣食者,何可胜道?当其实谋生之不暇,谁则溯其祖之所出,而为水源木本之思哉?迄今承平数十年矣,谱牒之不能修,不几人忘其祖乎?
          昔眉山苏氏有言曰:一人之身,分而至於途人,幸其未至途人也,使之毋至於忘焉,非此之谓欤!孙凤林有感,于是爰集族内玉田,连杰,受之,朗齐,雅山,端廷,信之,元臣,宗权,宗行等倡为修祠,兼及修谱之议。幸族皆踊跃从事,极力赞成。
          于是购买祠址,抄录宗谱,将吾族之生存死亡,吾祖之邱墓山向,均历历录之於稿。
          俾后世贤嗣,考其悖谬,补其缺失,次序昭然续之正谱,而不紊,庶乎阅者了然百世,而下亲者,日以亲疏者,亦不至于大相疏也,吾族之子孙繁衍,不且引而无替也耶。谨为之序!


       峕


    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仲冬月


    穀旦


         十七世裔孙   凤林谨撰


    (族谱翻译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0: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修家谱序》


       (译文第一篇)


          从古到今,家有族谱如同国有《史记》,一个国家如果不记录历史,怎么会知道兴盛和衰落,去查找动乱的原因呢?并无以为鉴治理好国家。家有族谱可以寻根溯源,字辈排行,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如果一个家族的人,连续几代没有记录到族谱中,将会被遗忘,后世子孙也弄不清谁是谁了。虽然说有手抄世系年表相传,但是那只是为一支一家之记载,而并非尊祖敬宗,来弘扬我姚氏大家族共同繁荣,流传百世之心。
          也感慨自洪楊一役(太平天国)举国震惊,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老百姓四处乞讨,颠沛流离失所,以求衣能遮体,食能裹腹,谁能在战乱谋生之际去寻根溯源,寻找祖先之所在?而只有水之寻源,木之思根的意愿罢了。
          于今,承蒙天下太平数十年,族谱依然没有修成,我在寻思:还有几个人能记得清自己的祖宗是谁呢?!
          昔日北宋文字家,眉山苏询,曾经感慨道:如果一个家族不修族谱,时间一久,一个族上的人也会相互不认识,如同路人一样。幸好我们还没有成为路人,没有忘记编修族谱,不至于以后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了。
          凤林我感慨万千,于是我去联系族内玉田,连杰,受之,朗斋,雅山,端廷,信之,元臣,宗权,宗行等商议修建祠堂及修谱之事。欣慰的是族亲们积极响应,踊跃捐资捐物,极力赞成。
          于是,购买祠堂地址,抄录宗谱,将我族所有宗亲的资料一一录入族稿,已经去世的祖先坟头墓地山向,均清清楚楚地登记造册。
          寄厚望于我姚氏家族的后世贤孙,更正族谱初稿上不合乎情理的记载,补上被遗漏的宗亲资料信息,按照顺序清楚明白地填写正谱,有条不紊,让大家一目了然,流传百世。让近处的宗亲更亲近,远处的宗亲也会心连心,见面后也不至于显得生分。
         从此以后,我姚氏大家族之子孙繁衍昌盛,不再无族谱可考,无字辈可依。谨为之序!


            十七世孙  凤林谨撰


          一八九七年十一月 吉日


          十七世孙  凤林谨撰


          族谱翻译组(初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5 22:44 , Processed in 0.0958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