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5|回复: 0

姚学乙,是宋朝的一个医学生,让我带你看看我的求学经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31
  • 签到天数: 291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0-3-24 17: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叫姚学乙,是宋朝的一个医学生,让我带你看看我的求学经历

    柯说教育
    发布时间:03-2210:5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想过,古代怎么样才能去学医?系统的学医要学些什么课程?未来去哪里工作呢?带着这个疑问本文将以一个宋朝医学生的视角,带大家了解一下宋朝医学生的求学经历

    我叫姚学乙,出生于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东京城。父亲是东京城的一个小医官,虽然一直被很多官员看不起,但生活过的还算可以

    我们一家人也比较乐观,父亲也不过多的去掺和朝廷上的事 ,同时也不希望日后我去瞎掺合。所以父亲给我取名姚学乙(谐音要学医),想要我以后也去学医。毕竟这样也能不愁吃不愁穿的过一辈子,安稳又平静。


    今年的我刚行了冠礼,同时一年一度的春试也马上要开始了。按照朝廷的规定,我不用参加春试就可以直接入学,这也算是享了父亲的福了。春试结束后,朝廷公布了录取学生的榜单,很开心可以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学习。我一定要好好学,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来要做一个好医生,报效国家。


    初夏时,我正式走进了太医局进行医学的相关学习,和我一起学习的还有另外299个同学。按照王安石王丞相创立的“三舍升试法”,我被安排在了外舍。一年后如果我能通过公试且成绩为优良,那么我就有机会升为内舍。内舍后再过一年,如果我下次考试还是优良。那么我就能升上舍,升了上舍我就会有更多的优质资源可供学习


    我们开始时是学《千金药方》和《伤寒杂病论》。后来经过了一次仔细的分科,太医学一共分为三科十三门。我去了针科,主要学习《脉科》和《三部针炙经》,有不少同学和我在一起,还是挺开心的。我还在针科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元华,我们两个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时间过的好快,不知不觉中一年已经过去了。后天就要参加升舍考试了,我和元华最近相互之间的话也少了起来,因为我们两个都在复习,准备这次升舍考试,毕竟这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啦。这两天除了上课之外,我除了复习复习,还是复习

    终于到考试那一天啦,我和元华早早就来到了贡院的别试所,准备进入试所进行考试。进考场前我们先经过一道普通的检查,后来又进行了搜身的检查

    但我们并没有反抗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时代对于防作弊管的特别严,可能原来发现了很多考生作弊吧。 由于监考的官员是我们的老师,所以考试必须要采取封闭式考试的做法,来防止作弊


    一系列东西弄完后,我们正式进入了考试,拿到试题一看,哇,考的内容我都复习过了,然后我奋笔疾书,试题很快就完了。不久后,考官让我们停笔走出考场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感觉轻松多了。我知道为了反作弊,我们的试卷会被糊去个人信息,可能还会被其他人滕抄一遍,但我觉得这样挺不错而且挺公平的。在路上我碰到了元华,我问他你考的怎么样?元华说,还可以应该能升舍吧,我说太好了我们又能一起学习了。

    等待成绩的公布是十分煎熬的,虽然我们俩都很有信心,但是还是有些煎熬。过了十来天后,考试成绩终于开始公布了。我们急忙跑过去去看,当我们俩个看到榜上成绩为优时,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一起升舍了。

    同时升舍以后我们也能获得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想想就有点开心。晚上我们觉得要庆祝一下,我们搞了几盘小菜,一壶小酒庆祝了起来,同时也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升舍后的我们俩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我和元华两个人的交流开始越来越少,但我们俩个都知道,我们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的又一年过去了,我们又到了要升“上舍”的时候,我和元华又开始准备了起来,准备了两天。考试如期的开始了,考试的流程和升“内舍”差不多,就是考试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拿到试卷后,果然不出我所料,考试难度大了不少,很多我都没有复习到,既然都在考场了硬撑着也要把试题写完。写了很久后,考官下命令大家停止动笔,都走出考场

    走出考场后的我十分担心,我问元华:这次考试你觉得难度怎么样,有把握不?元华说,我看这次难,估计要开始准备第二次的考试了。不久后,考试成绩公布了,我们两个的成绩为平,但是综合我们平时的表现,我们还是进入上舍,是最后一等“下等”。虽然不是不理想,但我们还是欣然接受了


    随着我们理论知识的越越越多,学校开始安排我们进入临床进行实践,以提高我们都临床动手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学校开始安排我们去给三学(太学,律学,武学)以及军营的人治病,并且规定我们对于任何一个病人的症状,诊断,用药以及用药依据都要写下来。如果有治疗不了可以不治,但也要写下来留个记录提交给学校,学校会依据这个综合打分。


    并且这个也是未来任职“医官”或其他官员的参考依据,失误多的人会得到一定惩罚,特别严重的会被开除学习的资格,并且未来也不能从事医生类的工作。我觉得这个方式特别好,十分赞同。我一定好好学习,不管是为了我父亲,还是为了我自己,都要好好学。

    每次轮到我和元华出诊时,我都会和元华商量着大家互相配合,给病人最好的治病体验。所以我们俩个也经常得到病人的表扬和支持,在被表扬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元华也是这么认为的。元华说未来他想离开东京城,去一些偏远贫困点的地方为那些穷苦的人治病,那一刻我心里十分佩服他


    学校也会对我们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培养我们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学校要求我们在临床实践时给别人看病不准索要钱财,也不准提相关索要的钱财的想法。同时老师也让我们以后出去行医要多积德行善,因为作为一个医生要有仁爱思想,为社会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也知道就算是老师不说这个,我们也要有职业道德素养,因为朝廷了定了不少法令和措施,一旦我们触犯了,轻则不能做医生,重则会有牢狱之灾,那时候估计谁也救不了我了。

    时间过的好快,不知不觉几年时间一下就过去了,我也学成准备毕业了。毕业时学校给我们组织了三场考试,两场理论,一场实践,我以高分通过了这三场考试,元华也是这样。

    高分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去向,元华坚持选择要去偏远贫困的地区做一个郎中,为那里的百姓解除病痛的困扰。而我听我父亲的,留在了京城做了一名普通的医官。

    元华要走的那一天,我去给元华送行,对元华说我们会是一辈子的朋友,有机会一定要来东京城我们在叙叙旧。


    在求学的这段过程中,遇见元华,是我这最宝贵的财富

    由于这篇文章里有一些历史类的知识,在这里我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冠礼:古代汉族男性二十岁时进行的一种成人礼,用来表示男性已经成熟,可以进行婚娶。这种礼仪起源于周代

    宋代学医的途径:宋代想学医主要还是通过春试(医学考试),当然还有官员推荐,京城官学其他科的推荐,以及医官后代(文中就是这种途径)。一般来说每一年进入太医局学习医学的学生数量为300人左右

    宋朝的太医学一共分为三大科:针科,疡科,方脉科,还有十三个小类 ,用来培养不同类型的医生

    三舍升试法:王安石变法的产物,每年300个学生中,200个外舍,一年后考试合格,60个人可升为内舍,再过一年后40个人可以升为上舍

    宋朝医学生毕业的就业途径:宫廷御医,太医局教学,京城医官,地方医官,地方父母官


    原载:我叫姚学乙,是宋朝的一个医学生,让我带你看看我的求学经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3-29 00:06 , Processed in 0.1036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