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85|回复: 2

大唐贤相姚崇的《五诫》箴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0-7-29 13: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唐贤相姚崇的《五诫》箴文
    姚学谋

    武则天以来,尤其是唐中宗以来,“朝廷罕有正人,附丽无非险辈。”有些官吏为升官而不惜出卖自己灵魂,委身投靠权贵而“纷纶谄媚”,偷机钻营;有些官吏“当官以害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两眼盯的是钱,认的是钱,权钱交易,大收贿赂,而不惜剥夺老百姓;还有一些官吏“以鲜务为德”,当官不为民作主,无所事事,“偷安爵禄,但养资望”,以侍升迁。这些人“朋比成风,廉耻都尽”。玄宗执政以来,虽然得到了应有的惩戒和罢黜;但他们的腐臭言行仍然对大唐官吏队伍影响很深。(见《旧唐书·玄宗》史臣曰)
    姚崇为相之后,玄宗信任有加。但同时有些人企图利用各种关系向姚崇谄媚取宠而钻营升官。先天二年(714)十月间,时任左拾遗的张九龄给姚崇上书,直率地指出说:“自从君候您担任宰相重任而执掌用人大权后,一些学识浅薄、才能低下的人,已经延颈企踵而来。巴结你的亲戚以求赞誉,谄媚你的故旧以求擢进。……那中间难道没有人才?但他们的错误在于太厚颜无耻。”建议姚崇在用人方面要“疏远那些热衷于谄媚取宠、急于求官之人,而选拔进用那些忠纯、笃实、厚德之人。”“任用官员关键在于选拔人才,这是职掌国政之大事。与贤能共同治理国家,没有超出这条途径能治理好国家的。但过去任用选拔人才时,并不是没有知人的鉴别能力,之所以出现失误,是在于有照顾人情的举荐啊!”(见《全唐文》张九龄《上姚令公书》)
    张九龄,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自幼聪敏,20岁中举,颇有才气。后来也成为开元后期一名相。时年34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轮年龄,张九龄算晚辈;轮官品,张九龄是一个八品官。姚崇看了张九龄书信后,认为张九龄的看法虽然有些片面浮躁和误解,但态度诚懇,较有见地,且敢于上书,用心良苦。就认真地写了一封《答张九龄书》,阐明了自己在用人上的一贯态度,表示诚恳地接受张九龄的建议,其文的大意为:
    “承蒙来书,喜悦与欣慰的心情并集。回来只有反省自己,才感到非常惭愧和担忧。这实在是我的智力所不及,应该受到朝廷的责备。我本是平庸之才,向来不是经国济世的材料。承蒙大家过分赞誉,以致错被朝廷委以重任。我从小到年长,从做无名小吏到担任朝野皆知的大员,只知道以正直之道去成就事业,从不希望以曲路来求腾达。我先后在则天、中宗、睿宗朝为相,担当重任已一纪(十二年)有余。凡是我所称赞并推荐的人才,很少躲避别人的猜疑。实在是象春秋时晋人祁奚为国荐举,不是没有象三国时魏人许允的答对得体啊!但是在武则天时,已经被流言中伤过。我长期坚持自己的操行,时间久了流言不辩自明。现今承蒙你赞誉我,更加激励我这驽钝之人奋发。经常把选拔贤能视为要务,想让朝廷的公卿大夫个个称职,希望的是象古代杨桥之、解狐这样的贤人为朝廷所用。而那些普通的人并不能够体察,众口议论纷纷,都想中伤于我。我上依赖皇帝明察秋毫,下凭借神明公正无私。既然不能辞职奉身而退,就只有鼓足信心向前。自认为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就是死了也是清请白白的。我这个人很不聪敏,承蒙来函美意,定当以之为座右铭,永远作为自己的珍贵之物。元崇扣首称谢。”(见《全唐文·卷二○六·姚崇》)
    大约开元二年春,为了清除不正之风对官员队伍的影响,也为了进一步对张九龄书信的答复,姚崇撰写了《执称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等文章,时称《五诫》,(见《全唐文》卷二零六,姚崇)向官吏提出了道德规范上的具体要求。
    从《五诫》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姚崇严格要求官员,规范其言行的良苦用心。在《执称诫》中,要求为官者处理政务要象持秤那样,做到公平、公正、诚信。品德操行应该成为老百姓学习的楷模。在《弹琴诫》中,要求为官者,要象弹琴那样,善于用教化的手段来治理政事。在《执镜诫》中,要求为官者要象执镜一样,经常检查自己,处理政事“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在《辞金诫》中,要求为官者,要象子罕辞玉、杨震辞金那样,以廉慎为师,“慎乎在位”,谢绝赠金,洁身自好。在《冰壶诫》中,要求一个好的为官者,要有象冰壶一样的高风亮节,廉政勤政。
    《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姚崇一生有文集十卷行于世。可惜的是这些文章现在大部分遗失不传了。现今仅能看到的是清朝董诰等收集在《全唐文》中的24篇文章。这些文章中,有十三篇是奏章书信,有八篇是箴言铭文。从文风上看,大都立意高远,观点明朗,针对性强,语言锐利流畅,有很强的逻辑征服力。从内容上看,有反映了姚崇以天下为己任、经邦济世的远大政治抱负的,有反映了他时时关心国家安危和百姓疾苦的爱国情怀的,也有反映了他积极进取、不及个人得失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牺牲精神的。其中《五诫》是姚崇遗文中的重要篇章。读之不禁使人肃然起敬,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
    姚崇不仅制定了一个规戒官员的《五诫》,而且自己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姚崇勤于政务。他以年过六旬之躯,担当起处理纷繁国事的重任。每隔日清晨率领文武百官,进行朝见皇帝的“常参”仪式,向皇帝汇报和讨论重要军国政事。“常参”结束后,再到中书省履行宰相职责,审阅奏章、公文,处理纷繁复杂的政务。唐制,“凡内外百僚,日出而视,即午而退。有事则直官省之。”(见《唐六典》卷一《尚书都省》)一般官员上班时间以太阳升起为准,正午下班。但姚崇下午则还要赶到兵部处理部门的事务,下班的时间则在午后六刻,即下午二时半。有时还会迟得多。唐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记载道:“兵部尚书姚元崇长大行急,魏元乘目为‘赶蛇鹳鹊’。”意思是说姚崇身材高大魁梧,走路总是急匆匆的。好给人起绰号的朝官魏光乘则戏称为“赶蛇鹳鹊”。这也从一个侧面上反映整日姚崇忙于政事,连走路的时间也抓得很紧。
    姚崇历来十分简朴,注重廉洁自律。他对穿戴不讲究,“性不爱衣冠”,反对奢侈腐化。姚崇贵为堂堂首辅宰相,却不注意居住条件,在京城长安竟没有为自己建造私第,上朝处理完政务后,就借宿在大宁坊一个叫“罔极寺”的寺庙里。姚崇公正无私,严格要求子女,发现问题不护短。开元二年(714),吏部尚书魏知古到东都洛阳选拨官员。姚崇的两个儿子在东都任职,依恃父亲早年有德于魏知古,就招权相托。魏知古回朝后,报告了玄宗。一天,玄宗装着不在意的样子问姚崇:“爱卿的儿子才德如何呀?现在做什么官呀?”姚崇坦率地答道:“臣有三个儿子,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多欲望而少谨慎。这次朝廷在东都选官,他们必定会找魏知古走后门。但臣现在还没有听到这方面的情况。”玄宗本来想姚崇会掩饰、包庇自己的儿子的错误。当听到姚崇的回答后,就很高兴地继续问:“你是怎么知道了这件事呢?”姚崇答道:“魏知古做小吏时,是臣举荐提拔了他,以至于后来做了朝廷大臣。臣子很愚蠢,以为魏知古出于报答臣举荐之恩德,必定会满足他们走后门的欲望。”玄宗听后,倒觉得魏知古忘恩负义,有点对不起姚崇。就想罢免魏知古的官职。姚崇坚持请求道:“臣的儿子不成体统,扰乱了陛下之法,陛下不追究,已是大幸了。如果由于臣的原因而排斥魏知古,天下人必定认为陛下偏爱于臣,而连累了陛下的圣政啊!”玄宗觉得姚崇言之有理,于是就取消了自己的打算。(见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另一宰相黄门监卢怀慎,虽为三品大员,俸禄不薄,但自己从不营资产,大都用于周济穷亲故友,以致于妻子、儿女有时还不免饥寒。开元四年(716)十一月,卢怀慎染病卧床不起,同僚大臣来探病,发现他睡在破旧的草席上,大冷的天气,门上连门帘也没挂。招待来客吃饭,仅是普普通通二碗蒸豆和二盘蔬菜而已。(见《新唐书·卢怀慎传》)
    开元之初,由于姚崇大力倡导《五诫》,严格要求宰相和官员们率先垂范,官吏作风得到一定的扭转,也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这对于开创开元盛世来说,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节选2005年5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姚学谋著《大唐贤相姚崇》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13: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0-8-14 14:48 编辑

    大唐贤相姚崇的《五诫》
    读姚崇五诫序言 (定)



    执秤诫并序


        秤者,衡 ,衡天下之平也。君子执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齐七政 ,在人以均 万物。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是执衡持平之义也。
    圣人为衡,四方取则。志守公平,体兼正直。用于天官,铨综斯得。行于里闬,纷竞以息。故南北以对,左右以持,秤物低昂,不差毫厘。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君子似之。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皆其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乃无失。嗟尔多士,钦哉勉旃,庶经观则,同夫佩弦。


    注 释
       《执秤诫并序》:本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此篇《执秤诫》与以下同选自《全唐文》的《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并称《五诫》,是姚崇在唐玄宗开元二年(715)任紫微令时写的五篇著名文章,用以律己并告诫下属官员。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吏治思想,也表露了他所追求的品格和思想境界。这些内容,对于当今的为政之人,也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五诫》亦载之《文苑英华》卷三六八。






    弹琴诫并序


    琴者,乐之和也。君子抚之,以和人心。夫其调五音,谐六律,则移风易俗,感舞禽兽,而况于人乎?故身不下堂,不言而理者,盖鸣琴故也。
    乐导至化,声感人情,故易俗以雅乐,和人以正声。乐有琴瑟,音有商徵,琴音能调,天下以治。异而相应,以和为美。和而不同,如彼君子。故善为国者若弹琴。宫君商臣,则治国之道;大急小缓,岂安人之心。不调者改张,逾于立法;声悲者调下,感于知音。昔武城单父,以弦歌乐职;邹忌雍门,以辩对匡国。美此调抚,而人是则。昭告后来,无怠于德。


    执镜诫并序


    执镜者,取其明也。夫内涵虚心,外分朗鉴,物不可以匿诈,体无得以逃形。是以野鹿窥而惭,山鸡对而舞。故君子是绘是画,置之座隅,盖将照奸回之心,绝险诐之路也。《诗》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其理焉。
    秦楼明镜,鉴有余晖。色自凝晓,光能洞微,饰以鞶组,匣以珠玑。龙绕池卧,鸟临月飞。傍入四邻,中延万象。济物攸博,利人斯广。握在帝心,则宇宙融朗;悬诸铨目,则翘楚瞻仰。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屡照,君子是效。嗟尔在职,为代作则。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凡今之人,鲜务为德,纷纶谄媚,汩没忠直。当须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敢告后来,无忝前哲。




    辞金诫并序


    辞金者,取其廉慎也。昔子罕辞玉,以不贪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列前古之清洁,为将来之龟镜。原其立者,俯而揖让也;跪者,仰而受恭也。俾左右顾盼,又得谦恭之道焉。
    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 ,乾乾终日 。慎乎在位 ,钦乃攸司 。请谒者咸息 ,苞苴 者必辞。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若尔有赠,吾今取之,尔则丧宝,吾则怀非 。故曰: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无悔吝,不若守慎。慎之伊何?主诫在乎瓜李 ;悔之伊何?讟谤由乎薏苡 。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苟自谨身,必无谤耻。凡所从政,当须正己。诫往修来,慎终如始。



    冰壶诫并序


    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玉本无瑕,冰亦至洁。方圆相映,表里皆澈。喻彼贞廉,能守其节。凡今之人,就列称臣。当官以害剥 为务,在上以财贿 为亲。岂异夫象之有齿,以焚其身;鱼之贪饵,必曝其鳞!君子让荣 不忧,辞满为珍。以备其德,以全其真。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吴隐酌泉 ,庞参致水 。席皮洗帻 ,緼袍 空里。虽清畏人知,而所知远矣。嗟尔在位,禄厚官尊,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冰壶是对,炯诫 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13 21: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唐贤相姚崇开元二年撰写的《执称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就是一组重要的珍贵文献,其文针砭时弊,倡导为官者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为政以公,廉勤从政,教化人民,移风易俗,兢兢业业干事,清清白白做人的精神,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现实与教育意义。
    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诵的形式,讲好中国的故事,来聆听、分享1300多年前先贤的的谆谆告诫,来体验姚崇公忠体国、廉勤从政的高尚品格和思想境界!




    大唐贤相姚崇开元二年撰写的《执称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就是一组重要的珍贵文献,其文针砭时弊,倡导为官者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为政以公,廉勤从政,教化人民,移风易俗,兢兢业业干事,清清白白做人的精神,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现实与教育意义。
    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诵的形式,讲好中国的故事,来聆听、分享1300多年前先贤的的谆谆告诫,来体验姚崇公忠体国、廉勤从政的高尚品格和思想境界!


    “救时宰相”姚崇与他的《五诫》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河南三门峡陕县人。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称:“唐时贤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他人莫道焉”。
      姚崇一生刚正不阿,革除积弊,且以廉慎为师,为开创“开元盛世”起了重要作用。姚崇针对官场“补阙连车裁,拾遗平斗量”的状况,决定“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材”,并撰写《五诫》,作为官员从政的准则。其《五诫》,分别是《持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总共只有1300余字,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为官执政的吏治思想和政治理念,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一是《持秤诫》。主要倡导“执衡持平”、“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存信去诈,以公灭私”的吏治理念。“执衡”,就是利用“天下公器”,在法律规范、制度设计、社会管理等方面,公平公正公道像秤一样,不差毫厘地处理天下事情;“执秤”,就是自己思想品质要“秤物平施”,无私无畏,不偏不移,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达到公平正义,对于执法者来说,就是力倡公正执法。他要求官吏像持秤那样“不差毫厘,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存信去诈,以公灭私”。
      二是《弹琴诫》。主要倡导“移风易俗”、“治国之道,大急小缓”。他强调了治国的感化作用,探讨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人际关系营造问题。他以弹琴喻于治国,治国者要向弹琴一样教化百姓。“琴音能调,天下以治。异而相应,以和为美,和而不同,如彼君子”。这从大处讲,以德治国,教育人民文明有礼,积极向上,人心大同,社会才能和谐;从小处讲,当官的要能以德待人,以理服人,以身正人。
      三是《执镜诫》。主要告诫官员应“内涵虚心,外分郎鉴”、“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一方面为政当有镜鉴,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正衣冠,正己身;另一方面执政当阳光执法,透明执法,反对暗箱操作。
      四是《辞金诫》。主要讲得是为官的廉政建设,主张当官要廉洁奉公。这是姚崇“五诫”中的最重要篇章,也是当代官员最应学习与践行的理念。以“子罕辞玉,以不贪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惧”两个典故的现身说法,引申到“不贪为宝,廉慎为师”的吏治思想,还特别提出“欲人不知,莫若勿为;欲无悔恡,不若守慎”预防腐败的人生哲理。要求官吏具有“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谨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的高贵品质,他告诫官吏贪赃受贿必将暴露,悔之晚矣。
      五是《冰壶诫》。主要讲得是为官当如冰之洁,如壶之守。他赞扬了“内怀冰清,外涵玉润”君子为官的冰壶之德;抨击了“当官以割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的卑鄙龌龊行径;提出了“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的人生价值观;倡导了“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的治家之风。
      古为今用,也为今鉴。现今,在举国上下持之以恒反“四风”之际,姚崇之《五诫》,对当今的党员干部来说仍有至关重要的警示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应常读《五诫》,对照己身,修德养廉,做一个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事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6 17:14 , Processed in 0.1171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