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5|回复: 0

何谓"姚学",它的本质是什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6-12 10: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谓"姚学",它的本质是什么?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 06-0911:37文化领域爱好者





    何谓"姚学"?按曹禺剧作家多年前说姚雪垠的《李自成》可称″李学"。那么,它何尝不是"姚学"的翻版延伸?


    ″姚学"起什么作用?


    这″姚学"的″学",首先以″学"化人,受教而变化,它的本质就是教化。凡是以学业之道诲人为教,人能接受此道业而变易气质,它远过迁善,更远过阎浩岗教授论证的"姚学"一一初次经典化,去经典化,再次经典化。在多个"经典化"方面发生若干变化,这一学术牲变化的″化"人,或″化"心,就是以文字,文章,甚至学术探讨等文艺形式″化"解人的气质,修养,达到转恶为善,转凡为圣悟道的《李自成》学问,自然升华了"姚学"本质以文化人的目的。


    我们现在为何重提"姚学"?


    《南阳日报》首先认为,″姚学"立起来了。


    请问,姚学为何现在才"立"起来了?


    姚雪垠之子,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编审姚海天说,姚学立起来,这要得到学界承认,是需要一段的岁月,可能是几代人努力的事情。关键还是《李自成》的成就作根基。现在″姚雪垠研究会"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人不多,有水平的论文少,这是研究会眼下的一大弱项。当前所谓的教授大咖说法仅供参考。父亲多次谈到,过去发表那么多论文,大都是隔靴瘙痒,谈不到点子上。他最看重的是茅盾、朱光潜、严家炎等几个人,比较了解他的创作意图和小说艺术。


    对任何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来说,″姚雪垠"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1966年7月毛泽东指示王任重″你告诉武汉市委,对姚雪垠要予以保护,他写的《李自成》(第一卷)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看完,写得不错。"


    邓小平评价《李自成》第一卷很精彩,可以说无懈可击,第二卷不如第一卷,但也精彩,也是难得的。


    郭沫若致姚雪垠一一《李自成》(前言),我一口气读完了,我完全赞成您的观点,祝贺您的成功。感谢您改正了我的观点。


    茅盾评《李自成》,重要人物数以百计,作者在人物上是下了功夫的,而且也是成功的。作者在《姚雪垠》中,打算为中国封建社会生活(包括它的各阶级相互关系),描绘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由于从小学开始收听曹灿评书姚雪垠的《李自成》长大,给我的象,姚雪垠是一座文学高山,永远无法超越这样的″文学高山"。他的《李自成》必然蕴含了反对封建礼教,揭露农民起义的社会黑暗等深刻主题。姚雪垠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从1957到1999,这42年的创作与"磨一剑"的成书历程,使《李自成》最终以五卷本12册,篇幅高达320万言的长篇巨制,成为展示明末灭亡到前后8年历史的宏阔画卷之百科全书。




    姚雪垠在现当代中国的价值是对中国人精神反思的农民苦难,使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实际上是开创了长篇历史小说的史诗范式。对姚雪垠来说,他的历史小说是开创性的,探索性的,很少有可以进行参照的现当代读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具体写作实践中探索,边写边总结。这种写作之慢,也是从他创作延续的时间(42年)中去判断"。″他是认为李自成的起义造成明朝覆亡与满族入主中原,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许建辉《从李自成看姚雪垠的文学贡献》),以及阎浩岗教授论证姚学姚研的″初始经典化,去经典化,再经典化"新思路。


    姚雪垠抗战之初便是坚定的左翼文学作家,一直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抗战前夜他就接受过党的思想教育,并与左翼作家站一条战壕,开展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受到革命文学的深刻影响,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他即投身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洪流。抗战初期他在河南地下党领导下主编《风雨》周刊,对促成中原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发挥过积极作用。武汉沦陷后,他响应中华全国抗敌文艺界协会《文章入伍》的号召,参加第五战区进步文化工作,并参与筹建文协襄阳分会和均县支会,为推动豫南鄂北进步文化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抗战后期,他来到大后方被推举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理事兼创作研究部副部长。(摘吴永平大著《姚雪垠抗战时期小说创作研究》)




    姚雪垠在宣传抗战中看到战乱中国农村的黑暗,更深碰触了农民阶级性中的两面性和中国农村困苦现状的无奈与无助,以及饥寒荒凉。在这样的丰富阅历下,作家的成名作《差半车麦秸》,《牛德全与红萝卜》,《春暖花开的时侯》,《长夜》,以及影响力较大的《李自成》,都可以看出中国农民身上继承的初始经典化,去经典化,再经典化。特别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在创造人物形象时不写不符合现实的审美参照,偏偏以那些审美参照做到了典型形象与各自特点相统一的大获成功。这是缘于《李自成》原则上是″大开大合",″有张有弛"。姚雪垠坚守两条创作原则,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二是坚持历史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兼收一部分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姚雪垠并且强调说"以上两条是我创作历史小说的思想基础,是《李自成》写作成败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自成》它″大开大合"构建全套小说,既每卷有若干单元,单元之间又能互相串联一条主线构成完整的故事。全书为一个大单元,单元独立而又相互呼应,并一环紧扣一环,环环又交叉穿越。通过小单元组合展现了明末一个较完整的社会风貌。人物群像,生活图景的历史式百科全书。


    按一往文学的说法,中国古有《红楼梦》,西方著名百科全书式小说《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其优点在于视角广阔。因此《李自成》最大特点使构架宏伟而又不失细致入微。《李自成》可以说是在明朝覆灭的大悲剧下,李自成,崇祯,张献忠,卢象升各人不同背景悲剧矛盾的集合体。在每个人不同逃离的悲剧命运下,折射出时代的悲剧,民族的矛盾,阶级的斗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共同汇成一曲壮丽悲凉的挽歌。


    我们审视《李自成》,渐渐发现或多或少批判误区言论的尖酸与苛刻,甚至有诋毁攻击的言论让人感觉难以接受。本人作为姚学姚研的一个爱好者,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来驳斥这些言论,还原一个真实丰厚的姚雪垠。但同时不仅要问,为什么现在″姚学"才立起来了?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姚雪垠,他的一一历史贡献与地位,前人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将"姚学"研究水平推向了一个时代的重要阶段。而今,他已化作历史文化的符号,是个难以逾越的能量存在,同时也是个全球化普世性存在。他的经历,创作,理论乃至未完成的残缺和遗憾。他的曲折,探索,叹息,悲观,绝望,穷达,都界碑式地屹立并将延伸到遥远的未来。(摘王超逸为姚海天,蒋晔编著的《一代文学大家姚雪垠》之《序,天有大美 易有大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8 11:41 , Processed in 0.1156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