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山西平定姚瑞——《走进姚氏》丛书之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3: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迁 坟 前 后

        每当我说起我家迁坟,或者想到那年迁坟的事,心中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我家原来的老坟地就在平定城东洗马堰东脑,出了东阁100多米往北拐,再沿着上地的小道走三四百米,往上走就到了,每年的三个上坟节日,十月初一、清明节上坟还好,七月十五上坟,正时庄稼茂盛时季,小道上两旁庄稼长的八九尺高,大麻、小麻和玉茭有的被人弄倒在地下,有的因雨水大、根基软大半躺在路上,那时上地只有个走过人的小道,遇上以上情况,那的搬一根庄稼才能往前走几步,我家坟路上那几家坟地那赑屃驮碑有4米多高,那些名门贵族墓塚雄伟高大,一连好几座有序排列,周围长满酸枣、荆芥,霍类笨等,我们 上坟必须路过这些庄稼地,真是举步艰难,在高大坟墓旁穿行本来就 觉得胆怯,着怕,周围静的一点声音也没有,静的可怕。十分阴森,胆颤心惊的时候,不时听那老乌鸦的叫声,让人头根炸,每上一回坟,心情总觉得是过一道难关,随着合作化、高级社发展,逐步把路也拓宽了,小平车道一直路过我家坟,那些碑也不知什么时候都没了,合作社把那些坟中的灌木酸枣树砍了个净光,那些高大的墓碑也不知道上了哪。
        从我懂事起,妈妈告我说:“听说你爷爷那辈都埋到门外了,咱家老坟穴场用完了,早就应该采新坟了,据说阴宅也是有范围的,人埋在门外或埋不到自己家的地方,对死者是没回到自己家,影响后代繁衍。”所以,我就多次和叔叔商量采新坟的事,因为那时他是城里社员,社员占地好办,叔叔满口答应,说和农业社交涉,采坟的事春天推秋 天,秋天推明年,我上班、结婚、孩子已三个了,婶婶下世后又埋到老坟,还没找下新坟。那时,不时听说老坟地上修铁路的信息和传言,我当时在平定自来水公司,干着全城供水维修安装工作,是个涉及千家万户的活计,洗马堰村我经常去,村民都认识我,关系不错,我嘱托洗马堰种地的老赵,万一有占地的动静,千万通知我一下,这样过了好多年。1986年9月底的一天,我上班后门房家告我:“来了个洗马堰村老赵说修铁路的要占你家坟地,下了通知已经好几天了,让你千万快去看看”,我安排了下工作,让徒弟赵贵祥骑摩托车带上我去看,走了四、五里地,一会便来到坟地下面地里,那里一伙一伙的人,正在挪各自坟茔,其中桥南街耿家,叔伯五六个弟兄正用铁钎向 2 尺多高的堾里挖洞,准备将小棺材放进里面,这就是现在新采的坟,因为是熟人,知道我家的坟在上面,他们见我来了,有的迎上来,对我说姚师傅,你家坟挪的话千万别走远,弄不好还得回来,就和我们埋在这里吧,我说,我得看下情况才能定,应该一下就安排好,他们推住我的摩托车诉苦。说他们找人给挪坟,找下石圪叮的地方,一共花了1200元,等把四代人的骨殖移过去,挖了3尺深,遇见石头,咋也挖不下去,我们无奈才又返回这来,我听了他们挪坟经过,看看他们现在选下的这坟地,实际都不适用。因为这个坟地离河十几米,离村二、三十米,如果搞农村建房,非往这面拓展不行,所以,我接受他们的教训,得找个离城较远的地方,所以我约好赵贵祥、叫上懂阴阳的郭贵寿先生于午饭后直奔离县城五、六里的胡家庄村,我老姑家、姑姑家都在那村,前年胡家庄村和自来水公司协商了从西关那里的水管接水(当时城里也缺水),自来水公司抽调大部分人充实到尚怡至城里的供水工程上,抽不出人来承担安装,协商结果为这段西关至大峪的水管由大峪承担。胡家庄村和大峪村联系后,费用均摊,各自安装,胡家庄给自来水递了申请,开始自己筹划。村里知道我的情况,想靠我给支持,他们派长锁和副村长来家联系,我说村里和自来水公司已商 量好了,我当然的给咱村鼎力相助,我抽休息时间找下胡家庄村航测图,到村见了村主要领导,和副村长等人测量了管道长度,选择高位水池位置、提水水泵房位置,回来抽空画了管道平面示意图,选择了高位水池、水泵房标准图,制定了管道材料表、水泵电机型号,给他们找下城关建筑公司施工队,又找下安装管道的人员,根据工程需要, 有序地进行。我在休息时到工地看看,有时还的晚上从尚怡工地回来研究事情,工程3个月后完工,村里设了公台,解决了祖祖辈辈吃井水的环境,随后开始水表入院进户。经过这些,从村民到村干部见我很辛苦,都把我当自己人,互相称咱村,村干部和一部分人称我师傅,年长些的跟着长锁叫我哥,因为忠恕书记是秋林的表哥,更是长锁丈人家那方面的大兄哥,所以我见了就叫他大哥。在离城 20 里的尚怡建净水厂,利用休息时间及晚上给村里规划供水工程,从建造水塔、泵 房、管道设计及施工,我出大力气,帮助这个祖辈吃水困难的村子实现了自来水,社员和村领导对我感谢不尽,姑姑的二儿子长锁又在村保健站当医生,人际关系好,我觉得人有关系好办事,而且两三年前 已托他们给寻坟地,现在急着用,我总的先到胡家庄找找。
        我们三个人一同来到表弟长锁家,我介绍了铁路占坟地的事,请他 想法找坟,表弟听后,放下手中的饭,直奔前任村长老任家,请他给 找块坟地,老任当时在镇卫生队上班,我们常来我表弟家,早已认识, 见我到家,热情接待,给我三人点烟沏茶,我们止也止不住,他坐那 掂量了半天,第一块是村前南面的,就在长锁家对面有四五亩地一块 大点的长条形地,如不行再占另一 块,我和贵寿到那看了一会,他按阴 阳的要求规划、测量,经计算、调向。 他认为就按老任指点的办。事情基本 定下来后(图一),
    我们四人又来到副村长香孩家,说明情况,香孩同我们去找王忠恕书记,定夺这事,当时农村是书记说了算,出门没几步王书记正出来外出办事,我迎上去,说:“大哥(因表妹夫叫大哥,我也按他叫的叫),咱那洗马堰坟地修铁路要占,想在咱村找块地方,长锁他们给看下南边山上那块大地,请你看看行不行,和谁家说说”,忠恕大哥听我说完,拉住我的手,对村长说:“香孩,告给咱村社员们,姚师傅占地按社员对待,谁也不能说其它,该怎占就怎占,不能胡来。”香孩连忙说:是,我安排一下。我从心里感谢忠恕大哥在关键时候帮了我大忙,给面子,听了大哥的表态,大伙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我们分头行事。村长与我见了种地的主家,我和表弟说了价格,他准备人打墓,我和贵祥、贵寿还得马上返洗马堰安排起办的事。
        胡家庄离洗马堰十来里路,我们不一会就来到洗马堰村找见给我通风报信的老赵,除当面感谢他及时通知我们外,经协商把拾骨殖的活计包给他,共同见了以前的村支书申世元,因现在村里靠他负责铁路占地工作,老赵又找了两人开始起办,价格据说每穴 40 元(土地局定的价,起尸和重新打墓安葬都在内),为了尽快办完办好,我决定起 办一个墓穴给他们40元,他们很高兴的接受了,开始动工,我指点了埋人的墓穴位置就回公司上班了。由他们摸索着干,为了把挪坟事办好,我来到南营西头找老冯夫妇出主意,因为他社会经验多,让他们指点,他家坟地也在东脑,他只起父母,其余不管了,听我说有多少起多少起,十分佩服,他建议用红布铺盖代替装裹,孩们不要进坟等,我心里有了点底。第二天下午洗马堰老申打电话说挖了很多沟,就是找不到,我立即骑车赶到坟地,果真横七竖八挖了3尺多深好多沟, 没找见痕迹,我也左看右看认为挖的对呀,怎么不见活土和阳井,我用鋜头、铁钎也挖了一阵不见效果,老赵忽然对我说:“姚师傅,是不是你祖宗不愿走?和咱捉迷藏。”我说:“不可能,因为我爷就埋到门外了,遇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应当配合才对。”老赵说:“道理是个这,可真要动,他们有顾虑没有?”我也犯了嘀咕。因为我昨天找下坟地后,还去我叔家商议过,我叔的意见是挪上四个爷爷之中的两个(一个是亲爷爷,一个是过继的),其余就甭管他们了,我一听驳斥说,既然都是我的爷爷,我认为没有理由不管,我的意思是有多少、 启办多少(因为无记载),不能留下不管,叔叔有气无力的说:“你看着办吧,我老了,没有那力量。”就这样,我从叔叔家出来,心想祖宗们这下看我的了,虽然我父亲这辈只有我一个男孩,但我绝不能看着祖宗们的尸骨被挖出来撒在路基上,就是眼下搭点饥荒,也得把他们安葬好,饥荒可以慢慢还,垫了路基等咱光景好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当机立断,才托老赵老申给起办,老赵说:“不了烧份纸,你当面告给他们说说怎样?”我将信将疑,立即跑到供销社买了色纸和面包、香等供品,在路上我想起昨天中午饭前,饭还得等一会,我趁机坐在坑上靠在被床上休息一会,做了个梦,梦见我在爷爷家中,爷爷躺在坑沿边,父亲伺候着他,忽然从里院来了两个男老者,我没见过,后 边跟着从小看我的奶奶,父亲和爷爷见来人进来,起来恭恭敬敬站在地下,把三位老人让座,三位老人面无表情,像是问他们什么事,平时亲热慈祥的奶奶今天一反常态也不和我搭话,没人理我,好像他们都憋着气,我听不见他们说什么,正想走近听听,妻子叫我吃饭,把我叫醒了,把那天白日做梦联系起来看,祖宗们这几天看见左右迁坟, 大部分被拉上了垫了路基,可能祖宗们也在商量这件事,大概祖宗来问我爷和父亲,你那孩子管不管我们?是不是要把我们垫了路,想到这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祖宗们安葬好,有多少起多少。我快步来到坟地,他们见我行动快速,都过来帮我摆好供品,我烧了香,作揖叩头,我说祖宗们今天铁路占坟,这是帮了咱姚家大忙,你们选下的茔地早已用完,咱姚家人向来听从国家安排,祖祖辈辈是顺民,这次咱也不要出难题,我一个不落的把你们都迁住新居,不能垫了路基, 我这么干,你们应当配合,不要给孩儿出难题,不要折腾这几位洗马堰家啦,都已计划好了,我给你们叩头啦。我觉得鼻子一酸,热泪涌上来,差点哭出声来。这时老申眼快,只见挖过的沟壕脱落下一片土,接着又一片,忽然露出一个洞来,我也顾不上再叩头了,忙去观察,果然是土葬的垭门口,老申和伙伴们 这才长出了口气,半开玩笑的说:“这老姚头就缺孙子给烧香叩头了,真拿的硬,还得让孙子亲口说了怎么安排他们才肯露头。这老姚头们还真会管孩们,看来平时家教够严的。”这样起办有了头绪,老赵和伙 计们立即投入开挖,我快回去安排小棺材的事,叔叔怕我经济不行,为起办的事给了我 300 元,妹夫陈来源找下木头板,我找窦良基老朋友给加工,一个上午就做下十多个小棺材,我找车拉下来,供起办的用,由于我们得到通知迟了几天,洗马堰该挪的大部分已挪走,那个时候说不好施工队随时都有挖走这块土的可能。眼看附近就剩下我姚家坟地,所以挖这个土岗,就是为了垫铁路基,铁路基要比周围高出十来米,所以需要大量的土,为了防止意外,我一边安排村民加紧施工,一边与挖土的施工队联系,我拿了5条大光烟看望他们,要求等我们起办了再挖,那时候,太原大光烟档次不低,师傅高兴的答应了, 承诺配合起办,绝不失言,经过两天寻找父亲往上四辈祖先基本起完,按照当地风俗,遇上挪坟,办事的主家在邀请老人主家都要来人参与,看看自己的埋好了没有,所以我通知了姐夫家。姐姐素兰听说挪坟和外孙国华来家参与,我妻子李春生在街道纸盒厂干活,她共买了7丈红布、供品、五色纸、纸箱、纸袋等用品,两个儿子也参与进来,送东西,干跑腿活,妹夫陈来源、妹妹润苓来坟帮忙,我们没有缝衣裳,将骨殖用红布覆盖。我停下工作,专门和村民起办,施工队师傅果不失言,停住拉运机、推土机,还经常上来看看。后来把推土机开在未起办坟上,机器开过之处一闪一滑墓穴显现。因为土葬经不住机器压,自然塌陷下去,这样走了两个来回,有几个穴,露在眼前,这时施工队看四代人起完,剩余祖宗墓可以用机器了,和我打了招呼,立即把4台拉运机开来,一车可带16方,4 台车均匀施工,拉出300米处,司机一松手,土方自然均匀落地,再一辆开来,就把前面倒的压实了,这时老赵看见用机器挖土,忙和我交涉,他们工资怎么办,我说为了尽快起办和办好,尸首露头捡一个墓也按40元算,他们听了,对我的 慷慨对待十分高兴,立即准备工具下手起办,由于我们没有神主,几个位牌在“文化大革命”时已烧了,不知道有多少墓穴,用完棺材就用纸箱,纸箱用完用纸袋,随着机器的轰鸣,在坟地土挖到两米多深 处出现了棺材盖被掀起的响声,看来古人做活相当认真,十几个墓穴 同时出现证明墓中阳井一样深,黄澄澄的棺材板十几公分厚,十分坚 固,200多年了棺内人员盖的和装裹五颜六色,光泽鲜明,三个村民忙 着下手拾骨殖,放在我准备的纸袋内,说来也怪,姥姥以后四辈人大约埋了几十年至 120 年棺材,烂的连皮皮也没看见,现在挖出的先祖 200多年,材板和衣服被风一吹,尽变成毛毛灰,什么也没了,当时约是下午4点半,商议由妹夫来源和妹妹润苓打理这里,我还的跟着运 灵车,赶往胡家庄新坟,我用公司 212 拉骨尸,我觉得司机年龄小,就另请了成年人小周师傅,车上除 14 个木头棺材外,还有用纸箱盛的,我沿路放些炮,有个响动,各方避让一下,以取吉利。当灵车从坟地直入东关大路时,我思前想后,多少年来我的祖先,父母为我姚家传宗接代,下了世,人抬着吹吹打打从东关大街到了洗马堰,今天采下 新坟,又被我这个子孙用汽车拉上走大马路返回县城,走在回家的老路上是件想不到的事,难过异常掉下眼泪,因为我把他们与先祖分离了,再好也不如在一起,我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秋天的黄昏,一晃天就黑下来了,当灵车从河头拐到胡家庄坟地时(图二),
    天已大黑,表弟长锁和几位帮忙的亲戚村民早已等候在那里,七手八脚用杠一个一个地按次序把棺材抬到墓边,按照风俗下葬垒垭门,很快安葬完毕。我们摸黑回到长锁家,表弟媳瑞美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白酒、香烟,我先对表弟一家及帮忙的村民和亲戚深表谢意,大家都说这件事办的真好,祝贺我挪坟顺利成功,他们说一顺百顺。
        第二天上班后,我叫刘建平摩托车带我又来到洗马堰老坟边,太阳高照,昨天还是高高的万方土岗,现在早已被起为平地,祖先四代人的骨殖在上面地里停放着(图三),
    我看了一下纸袋的祖先骨殖(图四),心里酸楚难忍,负责起办的老赵三人早已等在地旁,我按计划和他们 来到坟西 200 米处,即将再垫路基的地段,他们依次照我的安排,把墓穴按祖宗的辈份挖了二尺多深,规规矩矩地放入坑内,我埋了两铲土,然后磕头烧纸,村民埋好。只能拉运机拉来土方,还要垫起十来米厚。我感谢他们几天来及时的帮助,于三个村民合影留念(图五)。
    事后我买了烟酒、糕点、玻璃瓶罐头分别到洗马堰村干部申世元家、负责起办的老赵家看望,又到胡家庄家有关人员家看望,表示真诚的感谢。
        我家在洗马堰200年的老坟经过约一周紧张忙碌迁移,总算办妥了,各方亲戚、朋友、自来水公司领导及同事们给了很大的帮助,我心里十分感激,本来是爷爷手的事却留给了我,我体谅爷爷、祖宗们,无怨无悔地积极操办。特别是公司同事们和邻居们、亲戚们都认为办的好,大家说你再不用为坟的事犯愁了,办好事必有好报,也给后辈人 解除了顾虑。
        说来也巧,当年年底,二子天阳参加了自来水工作;公司任命我为生产技术副经理,走上了领导岗位;1987、1988年我在各方支持下在后院原正房地基上返修了60平方米现浇顶两间正房,都是里外套间,明亮宽敞,由于墙厚顶厚,冬暖夏凉,夏天从来没用过电扇之类东西, 睡觉时还的盖东西,1988年公司派我参加在阳泉举办为期半年、全国第八期厂矿长(经理)培训,并领取了合格证;年底我被省、市评为“给 排水工程师”职称;1989 年我被公司推荐参加由省人事厅、建设厅批准的为期一年的太原工业大学脱产学习,领取了给排水大专文凭。几年来,接二连三的好事落在了我的头上,当然个人收入上也提高了许多,原来我比他们每月少几十元,经过这几年,我反而比他们多了 300 多元。同事们用奇异的目光看我,并把那件迁坟的事和提拔、职称、 学历、长钱、孩们安排了工作联系在一起,总认为迁坟迁好了,其实是我平时下了功夫,正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好政策。
        1986年底,洗马堰老申托人告我到南坳信用社取迁坟的款,我按洗马堰家向土地局申报的 22 个墓塚,领到 920 元,分别给洗马堰和胡家庄起办的师傅们付了工资,我又把叔叔给我的 300 元还了他,因为他已经不能参加劳动,生活全靠女婿。我大了,咱姚家的事不能再拖累亲戚,除土地局给发放的迁坟款外,我自己又添了800元,主要是支付胡家庄打墓、买装裹、烟花爆竹、烟酒、做棺材、纸折香火和供品,给坟地的承包人和帮助过迁坟有关方面的人买些礼品等。
        企盼几十年的迁坟,在国家铁路建设中帮了我的大忙,感谢国家,感谢社会上支持与帮助我的人,更感谢亲戚和家人、子女参与和支持。长锁表弟帮我采了新坟,可他自然也承担了一份责任,每到节日,给我们做下饭,还拿上礼品,扛上铁钎和我们一同上坟,一同烧纸,一同维护墓塚。
        几十年过去了,由于近几年开山挖煤,胡家庄坟地也几次遭煤窑 占地和扩建占用,每每出现情况,表弟一家比我们早知道,更比我们着急,都是由表弟长锁出面和有关方面交涉,那些人知道是长锁老娘家的坟,避让三分,用他的办法一一化解,有时是办完事他才告我。 我几次说给人家点礼品,长锁说甚也不让,因为我家坟地在南山上, 他家坐北朝南,在村中大路旁,地势低的多,坐在坑上就能把坟看到,更重要的是他把老娘家的事当自己家的事,他一家为我们看管坟地,排忧解难,全家都知道。我从心里感激他,也感激弟媳瑞美及全家。
    姚 瑞 整理
    孟鲜花 姚国美校对
    2014 年 9 月 18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4: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一


    《走进姚氏》历史文化丛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继《姚氏族谱》整理完善后的又一次收获。《族谱》只记录了家族繁衍生息、长幼辈分,却没有记录族人的经历和成就,而传统的修谱录男不录女更是一大憾事。《走进姚氏》别开生面,把很多族谱中的人尽可能全面、详尽的介绍给大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族谱的不足。特别是“妇德篇”中的女人们,一位位为家人的一切贡献着、奋斗着,她们是我们姚氏家族的贤德楷模,没有她们的努力,就没有姚氏家族的今天。应该说《走进姚氏》一套四本书的撰成,是我们姚氏家族的幸事,是宣传我们家族的有益读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来讲究国有史、郡县立志、家族修谱一说。我们《姚氏族谱》整理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抢救的过程。族谱经历几十年失散、丢失的情况下,把它整理完善好,续谱增谱到现在这个版本,是个艰难的过程,很多族人为此而付出心血。
    《走进姚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以示肯定和赞赏。
    《走进姚氏》加载了很多相应的照片,更好的记录家族“老坟会”历年来的活动,由中断到恢复,人员从少到多,以传承族人尊祖崇宗的美德,凝聚族人亲情,增进族人交流,营造家族世代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
    《走进姚氏》同时记录了许多族人家庭幸福生活的镜头,保留至今的具有传承意义的族人作品和器物,反映了族人崇尚文化的精神,体现祖训“耕读人家”一脉相承。先辈们“农时耕作,农闲读书”的理念,我们谨记心间,不管是高雅的书法、精湛的厨技、唯美的摄影、潇洒的太极,还是栩栩如生的剪纸、面塑、刺绣等都集中的反映了我们族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文化的追求。他们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者,默默地继承,又潜移默化的传了下去,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在中华文化的大海里,有我们族人贡献的一滴水。
    主编姚瑞,是一位古稀老人,是姚氏十九世孙。多年来他不辞辛苦,爬山涉水,费尽心思,访遍了姚氏各支系,不论严寒酷暑,为了搞清楚一件事,不计劳苦,不厌其烦地往返于一地,直到全部搞清为止。一个 70 多岁的人,在自掏腰包,自付路费,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这般辛苦只想为家族做点事情。他尊祖崇宗,想为先辈们歌功颂德;他敬重族人,想为他们彰显品德;他热爱后人,想为他们传承有益的精神食粮,这就是他的初衷,这样的初衷让人敬佩。
    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老人,能够写出一套四本的丛书,凭的是对家族的热爱,展现的是超常努力和非凡的业绩,反映的是中国人民丰富生活的一角,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我为姚瑞点赞,为他喝彩,为他呐喊,为他祝福:老骥伏枥,青春永驻。
    姚江
    2016年8月4日
    ( 本文作者系大阳泉支系族长十五世,男,67 岁,曾任村主要领导,郊区干部,已退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4: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二
        “营阙先荐阙时期不愧为孙子,继其志述其事庶可对得祖宗。”《走进姚氏》继承华夏传统,发掘姚氏文化,展现历史资料,论述古今哲理,至诚至深,丰富多彩。近 50 余万字的巨著,约1500 幅照片,实为可观,难能可贵。
        姚瑞者,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城里西南营人士也。大专学历。给排水工程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2002 年退休后又被聘为技术顾问至今。他珍惜时光,参加过多次征文活动,在地方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实属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仁人志士矣!
        2012 年正月 25 日,姚瑞第一次参加了姚氏老坟会,感慨万千。因历史原因平定支系近 200 年与族人失去联系,直到 2013年方实现了认祖归宗的愿望,心里感到非常欣慰。在报恩心情的驱使下,虽年过古稀,但心如少年,与族人拉成、惠俊等同心协力,为弘扬中华文明、发掘姚氏文化,勇气骤增,赶进度,抢时间,日夜兼程,只争朝夕,全力以赴。能上午办的事不能等到下午;能今天办的事不能拖到明天;能自己办的事不用别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014 年,姚瑞虽已 73 岁,但他不服老,四处奔波,先后结识了诸如李克明、白文华、魏万全、杜富科、王晋秀、刘建国、姚拉成等许多知名人士和普通百姓,走访了许多有关单位,拓石碑,译碣文,访古宅,问今人。他不顾心脏病的困扰,忍受了无计其数的冷遇、劳累、饥饿、炎热、寒冷,200 多次的往来于赛鱼、大阳泉、石卜咀、马家坡、寺家庄等地,搜集信息、摄影撰文,获取第一手资料。
       《走进姚氏》融哲理思考、激情抒发、艺术形象于一炉,充满对家族的感恩,充满对生活的体验,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图文并茂,述理明志,细腻透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值得世人一览,以渊己识,以増己见。
        编写《走进姚氏》四本书,姚瑞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今年他已 75 岁了,撰文初稿已定。书中包含了《增补姚氏家谱的建议》《保护姚氏老坟申请》《家事传闻》《首届姚氏家族文化展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贺词》《我的家·妇徳篇》《昔阳寺家庄家族成员介绍》《姚氏所涉碑刻文选》《寿星录》《烈士军人录》《神轴位牌祠堂照》《老树木录》《老用具照》等内容,感想之丰富,观察之细微,意境之隽永,语句之精辟,摄影之讲究,是何等不易!又是何等可贵!我相信会有许多人如我一样,从这四本书中获取有益的信息甚至教益。
        “夕阳无限美,人生无黄昏”。亲爱的读者,敬爱的朋友们,不妨关注和效仿之。“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青年人要有志向和热情,老年人也不能因年暮而消沉,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力群80多岁学画画,而且很有成就,享高寿100多岁。“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但愿年暮之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老当益壮,锐意进取,发挥余热。
        2016年7月31日我到姚瑞家,见到《走进姚氏》之四已完成(《走进姚氏》一至三卷已于4月份传阅过),感慨激昂,心潮澎湃,回家后连夜赶写成此文,以示敬仰。相信历史永远会记住这一位老人的功德。
    姚连成
    2016 年 7 月 31 日深夜于灯下
    (本文作者系昔阳寺家庄支系,男,66 岁,退休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4: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4: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6-17 15:31 编辑

    一、从增补姚氏家谱到抢救姚氏文化的始末




        经过十几年的寻根问祖,我家于 2013 年正月 25 日老坟会上正式认祖归宗啦,我还得到一本家谱,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年 7 月,一个偶然机会我见到李克明、王九存编著的《平定谱牒墓表见知录》。此书介绍平定 98 家的家谱和多家的墓碑内容。我对此书爱不释手,想得到一本阅读。我也曾想如能把我姚氏家谱加入到其中该多好,所以就和姚钰商议,他说能加入就加入。今年 2 月我登门拜访李克明老师,因我给他家安装过自来水,早就是老熟人了,我到他家受到他和夫人赵老师的热情接待,当谈到他那本著作时,他说后来发现个别错字,近年又有几家送来些家谱,所以他决定再版。我介绍了我认祖归宗的过程,表达了希望再版能写上我姚氏家谱的意愿。李老师说:“拿过来看看,我正在筹集稿件。”回来我把能入见知录的喜讯汇报给我们的家谱保管人家长姚钰,他支持我,第三天我把家谱给李老师送去,李老师看了看说:“如有富余的,咱交换一下,我给你们见知录”。我虽然当时答应交换,可我当下就没有了家谱,回来后我一边阅读见知录,一边考虑我得想法印几本家谱,就和姚钰商量再印几本家谱的事,因为我们的家谱是电子版复印的,比铅印容易的多,我和他在电话上提出我重印家谱的要求和交换谱书的事,他支持并让我拿上家谱底稿去复印,因为原家谱是硬壳书皮,文字版都在星光印刷厂保存,我一打听才知道做一本100元,10本也是100元,无奈我计划印6至8本分别赠送给儿女们,实现一家有1本,这样既省装订费,又可以留几本备用,改变以往家族没有一本富余家谱的状况。
        我们平定西南营姚氏在认祖归宗过程中,多亏昔阳寺家庄支系姚新生、大阳泉支系姚江、姚钰长辈包容提携,在平定白文华、魏万泉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实现了。从中我体会到祖国谱牒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有的岁数比我还小,靠的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解决了我家的归宗难题,我对家长和各位老师心存感激,又觉得自己虽年过 70,谱牒知识却是一片空白,简直是门外汉。认祖归宗实际上除我有强烈的愿望之外,只有后四辈人有名讳,其余只知有人不知名讳,全靠当家拉,众人帮实现的。假如我早年有点谱牒知识或印象,我当时 30 多岁甚至 40 多岁的时候,知情亲戚和当事人还有,母亲、叔叔还健在,起码对神主和位牌,近几辈祖宗的情况能说清楚。假如我有点现在的境界和想法,1986 年洗马堰修路迁坟过程中完全可以找到上八辈祖宗的名讳记砖实物,因为我在迁坟时见过爷爷姚植的瓦记,由于没有那种境界,错过了足以完全补救的良机。由于不懂,自己放过机会,到头来找人分析和帮助,想起来真是一生天大的遗憾,所以我不但感激帮助我认祖归宗的人们,更羡慕他们渊博的知识、社会处事。
        与他们几年的交往中对谱牒文化产生了兴趣,经常到他们家看望,听他们说事,点评家谱特点,参与他们自娱自乐的活动,我想搜集家谱和神主样式,后来又认识了自学成才、农民收藏家杜富科先生,我拍了他收藏的50多家的家谱照片,找到李克明老师家,想拍他存放的家谱样式,他拿出所藏家谱 20 多部,让我拍了照片。1 个月之内我收集到了 70多家家谱的样式,20 多个神轴样式,其中包括毛泽东家的神轴牌位。通过这些,相比之下我觉得我们的姚氏家谱,急需增补些资料,我把这些想法汇报给姚钰和老师们,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同,我开始为姚氏家谱增补做必要的准备。
        3月初,我给杜富科从大阳泉姚钰那里捎回张穆家的张氏族谱,富科拿住简单翻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家谱是古装的、样式好、印得不错。”富科主编了杜氏族谱,此人是拓碑把式,也是阳泉的收藏家,他藏有多家的碑碣,因此应邀参与了当地多家的拓碑和谱书编纂、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经常为谱事向他讨教,在我替他归还张氏族谱前仔细看了下格式,框页尺寸,画出了我准备采用的样式并拍了照片。
        我这次尝试增补姚氏家谱,是想增加些表面东西,不是修家谱,对家谱内容原文不动,明确了家谱的地名,就是在《姚氏家谱》字旁加上地名,用小号隶体书《山西平定郡·赛玉》,根据姚氏家谱序第一行第一句“平定郡姚氏者赛玉里人也”,区别于其它姚氏;使目录与家谱内小标题相一致,便于查找;把家谱单面印改为双面印,建了姚氏电子版;增加汉纂《姚氏家谱》阴刻大印一枚;增加带说明的姚氏图腾图案一个;增加《平定郡赛玉姚氏迁徙分布图》一张;根据姚钰一步一步丈量、绘制的《大阳泉村道路、景区平面图》,绘制了《姚氏老坟在大阳泉村方位图》《姚氏老坟平面图》;打印了《姚氏老坟周边航测图》《姚氏老坟周边卫星图》;看见老坟会的烧纸混乱,太危险,编写了《老坟会安全防火五条》;后页家谱加了阳刻《姚氏家谱》,表现了前后呼应,阴阳相合,融为一体,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兴旺发达,后代子孙男女均衡,光前裕后,一辈更比一辈强的寓意。为查找核对明清时期的家谱发生事件的年月,复制了《明清至今纪元表》。
        回忆二三十年来生活当中遇上困难时同姓人鼎力相助的事情,我决定从自身开始,动脑动笔,搜集、整理《家事传闻》。经过一段回忆,我写出了第一篇家事传闻之《根祖文化的亲和力》;为提高族人对姚氏的了解,整理了《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传说》;摘录了《寻根溯源》《百家姓姚氏历年排名表》《姚氏对联》。这次增补家谱是在我们平定城里姚家 200多年种种原因与族人失去联系,没有为家族办一点事的情况下,我这辈晚年实现了认祖归宗,在报恩心情的驱使下,余虽年越古稀,心却如少年一般,产生了更大的勇气,对增补家谱敢想敢干,说干就干。赶进度,抢时间,日夜兼程,只争朝夕,能自己办的事不用别人。如当我得知大阳泉牧岭老坟(明万历年间、三世祖开始)前几年差点被人开发破坏的时候,心情为之一震,我是姚家的后代,老坟面临毁坏,决心为保护老坟做点实事。首先向姚钰反映想法,测绘老坟图纸,给有关部门打报告,反映情况,提出保护申请,多做些方方面面的工作,把保护申请提在事前。企盼在讲孝道的今天,或许有些好心的掌权人,遇事能避开我们的老坟,有时候就是领导的一句话,只要我们为保护老坟尽了心,即使扛不住,我们也不太后悔。所以我给姚钰提出亲自丈量的建议,他当时就和我一同实地测绘,后来我又叫上长子天龙,一则方便记录、丈量、绘图,二则让儿子参加,熟悉老坟的情
    况,传好保护老坟的接力棒(图一)。



    所以于 2014 年 4 月 15 日,我们 3 人约好下午 3 点到村里集中,到老坟丈量,数了老坟南边垒着的 12 个碑座
    (图二)。


    拍了重矗老坟碑的照片。谈话中才知道老坟重矗碑文无底稿留存。丈量老坟至南马路地段时,悬崖峭壁,杂木丛生,坡陡泥滑,我到坟边准备下去丈量,他俩见太危险,不让我下,看来无法下去?为了保护老坟不受侵害,尽快拿出地形地貌图,我硬是硬着头皮冒着生命危险,居高临下,真的要往下下,他俩见我不听他们的劝阻,真的拽着长在堾边的树枝往下滑,同时瞪大眼睛,认为太危险,不能下,这样冒险而行肯定要出事,连喊带阻拦不让下,说时迟那时快,我已拽着树枝慢慢往下滑,他们见我很有把握的滑到堾底,转危为安,随后他们也按我的办法拽着树枝滑了下来。我们在挖山挖出的垃圾沟壑上上来下去,一尺一尺的量,我们终于丈量出了老坟距南外环路 165 米的第一手资料,由姚钰亲自绘制了《老坟平面图》。
        第二天上午,我发现拍照的重矗碑文被泥土遮挡,不清楚,不能用。午饭后,我没告家人,顶着毛毛细雨,打着雨伞,拿了两个饮料瓶,一块新毛巾,乘公交车直奔大阳泉,期间在大阳泉牧岭老坟坡底灌了满满两瓶深井水,到老坟(图三)

    为了安全起见,我开了录音机,向祖宗们汇报、清洗拍照碑文,保护老坟的事,祈求配合,我先清理了碑上的灰尘、污物,用带来的水从上至下仔细喷洗,擦抹干净,然后分别拍照(图四),


    来摘录,为增补又拿到一份基础资料。看来及时地增补资料是很必要的。增补的底稿于 5 月 2 日下午 6 点完成后,看见天色还早,立即乘车赶往大阳泉姚钰家,说明来意,对每个资料做了简单的说明,给他留下,约好一周后来取。7 号他电话告诉我稿已看完,让我去取,下午 5点乘车去,到他家他早已写好对资料的 19个改进意见,且对每个资料改动做了说明。
    因谈的时间较长,出来赶到去平定的车站已是末班车,回到家中已晚上 9 点整。第二天我对拿回的修改意见作了细致的分析,按姚钰的意思,家谱地名去掉山西二字,如原来的姚氏家谱增补始末改成增补姚氏家谱始末,对资料中的
    “明清纪元表”“百姓姓氏大全”,因是知识性的资料,就不进家谱了,对“老坟会安全防火五条”可放在附录中,等大伙通过后执行。其它全部按他的意见修改,于 15 号傍晚送到姚钰手上,原计划留下过两三天他看完后再来取,结果他看了说挺满意,已经改了,不用留下,可以印成五六本,写上你的名字。我说这么多资料都是在你的指导下完成的,应该上咱俩的名字,你在前,我在后才合适,但是他说什么也不让,说到这份上我也不能再强求,告辞,我赶快往车站走,又是一个末班车。当晚我修改了部分资料,第二天又修了一部分。


    13 日我听胡家庄李济民介绍,民间流传着大阳泉姚城给魁盛号当经理的传说,我立即给姚钰打电话询问有无此事,是哪一世哪一股的?什么时候的事?他都给我做了解释,姚城就是他的爷爷,那是民国初年的事情。为了详细了解情况,我约好他立即赶赴大阳泉听他的讲述,拿回了他为我准备的所有资料。当天晚上就写出了《姚城当“魁盛号”煤窑经理的传说》的初稿。同时我也给寺家庄、石卜嘴、赛鱼、马家坡的当家打过电话,搜集关于族人的一些传说,有条件的话一并进入《家事传闻》。


    5 月 16 日晚上,我想起今年老坟会石卜嘴东庄沟的一位当家来参会,听说想入家谱,不知结果,也不知名字和联系电话,很遗憾。就在第二天早上东关等车时,突然看见此人骑车从眼前走过,我急忙让他停停,下车一看正是此人,我说你来这儿干什么?他忙解释,几年前买下新派宿舍住在平定好几年了。我喜出望外,因为车就要来了,我马上就得走,忙问了他的名字和电话号,问他上次入了家谱了没有?我告他是想找些姚家的故事和资料。他说:“上次没入了家谱,我那儿也有些资料,请到我家看看。”21 号我如约到他家看望,其中看到从洪洞大槐树祭祖园购买的《姚氏家谱》,上面有我正需要的移民传说,如山西省临汾、洪洞姚姓人数统计表等。我借了回来复印,他还为我下载了电脑留存的资料、照片等,为我增补家谱雪中送炭,解决了急需东西。
        5 月 17 日早上,我乘车到姚钰家请他审阅我写的《姚城当魁盛号煤窑经理的传说》,他看了一遍说因为故事主要讲当经理故事,他提出了去掉前面真实介绍魁盛号的一段,我认为言之有理,将其删除。在整理赛鱼当家的资料上,我向他打听该和赛鱼的谁了解?他给我介绍了姚启富、姚立仁等。我当天晚上就和他们取得联系并约好明天早上去拜访。第二天我早 5 点多到东关等车,7 点多到了姚启富家,他又引我见到原姚家祠堂院的姚立仁,一同看祠堂及碑碣,高岭当家姚立仁热情接待并讲姚家祠堂等故事。看到这种情况,估计时间短了不行,我就和启富商量,请他回去做点准备,等改日我再专门拜访。立仁当家健谈,我认真做了笔记,,10 点半离开赛鱼回平定,午饭前写了《碰破鸡蛋以后》,午休起来写了《大战在捷》,晚饭后到侄女鲜花家打印《大槐树移民的传说》修订稿至 9 点,回来连看电视又写了《旅店遇当家的故事》。为了加快速度,第二天仍乘 6 点头趟车赶往姚立仁家,请他听听 3 个故事初稿,订正故事的时间和地点,他对我的办事速度和写的 3 个故事很满意,又给我讲了祠堂的两件事,下午我起草了《祠堂奇事》《不能随便占姚家祠堂的故事》,在傍晚同鲜花打文件至 10 点。
        20 号我和姚钰约好同时于下午3 点到姚启富家专程拜访,着重说了他家的往事,准备为他老坟拓碑、祠堂拓石碣,并和 86 岁的姚升堂合影留念(图五)。


    我回来仍在笔圣打印资料,摸黑到富科家联系拓碑事宜,也顾不上回家吃晚饭,傍晚直接到侄女家写出并打印了几
    个故事。
        第二天买下宣纸和二子天阳商定抽空拉上杜富科与我一同到赛鱼拓碑。当天下午我按富科先生提醒,在县志办查找《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成果·阳泉卷》,我在企业干了一辈子,政府机关咱不熟悉,何
    况不上班也十几年了,到政府找材料谈何容易,但这事还得想法办,我先了解到县志办掌管人是个以前的熟人,下午去找她,她办事去了,打听到手机号,晚上给她打电话,说明要一本书的意愿,她满口答应,第二天一上班我就去取,她以我借用的方式让我拿走,回来我重点查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和重大损失,日军侵略阳泉期间,造成了大量人口伤亡,使阳泉人民蒙受巨大损失。我们的姚氏族人同样造成重大伤亡,我们不能忘记国耻,不能忘记家恨,找到这些资料后编制了《抗日战争时期阳泉地区姚氏伤亡人员名单》草稿。


        经过和赛鱼方面联系,23 日下午去拓碑,我备了一根 1.5 长、揪把粗细的大撬棍,带上宣纸,还带了两瓶清水,叫上杜富科先生乘天阳的车一同到赛鱼拓碑。经启富引道,来到山上的鹅脑老坟,两块早已破了的碑躺在地下,由于地势不平,拓碑必须摆平才能拓好,我用带来的撬棍撬平撬正,支垫好,杜富科先生开始拓碑,由于风大,一张纸不好拓,又用了两张纸分别拓的办法,当清晰的文字显现出来的时候,大家被碑文的内容和字体所感动,启富说这得感谢俺当家抢救姚氏文化的举动。然后看着一旁还斜竖着一截碑,姚启富说多年来不知道是什么碑,杜富科说:“这上面有文字哩,咱们挖挖看”,我和天阳用撬棍挖,铁锹铲,挖了近 2 尺深,挖着了碑座,富科说这是块原来老坟的碑,他经过一番清理,开始拓,拓出的碑文清晰,是一块完整的碑,只不过是年代久远,上几辈没传下来,无人知道。经富科解释,这是采坟时第一块碑,既能说明坟的方向,又能写明立碑人及他的辈分。启富听了以后十分感激,多年来坟的方向不清的问题解决了,也知道是哪位祖宗立的碑,他说:“正是俺当家来拓碑,以前弄不清,认为这坟不能用了。”拓碑成功,有了文字资料,理清了鹅脑老坟情况,拓碑给俺办了件大好事。
    我们又到祠堂拓了墙上两块长方碣石,6 点多回到平定(图六)。


    二天,打早把拓片给魏万泉先生送去请他给断文,25 日早上万泉电话告我,已看了,让我去,我于 8 点多到他家。万泉是个半病人,这么快给看了,写出碑意,我十分钦佩,当面感谢。他告我,墙上那碑应叫碣,在他的建议下,我带上资料来到白文华老师家,请他装裱,他看了碑文,立即为我装裱这两个拓片,两块碣,用 3 张 1.6的纸装裱,11 点半完工,只要了一点工本费,比市场便宜了一半,经过几天滚动整理资料,于 26 日下午,修改了 6 篇《家事传闻》,将《抗日战争时期阳泉地区姚氏伤亡人员名单》打印成表写入《建议增补姚氏家谱十五项》,永远铭记。
        28 号下午,我又向姚钰做增补汇报,带上裱了的碑碣请他指导,他把全部资料字字句句认真阅读(图七),


    认为很好,对赛鱼的碑碣装裱十分满意(图八)。


    对石卜嘴、马家坡支系走访提供了联系人。当晚我就和石卜嘴汝云联系了,相约第二天见面。
        29 号姚汝云领我在村走访了 3 位老当家,拍了老坟的树、看了姚家“三慶號”老院、姚家祠堂,姚芝华姚家大院、我们经细访姚芝华老人,他 73 岁,是十五世,我看着这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我问她有什么姚氏故事?古傢具?她说什么也没有。这明明是古老的文化遗存,还能没有故事?我决定要在这地方做点文章,决定从外到内进行考察,那就是先从外面了解情况寻找线索,再往本家进行调查。这次拍了照片 25 张,(图九、图十)。


    30 号仍于早7 点在平坦小区我们二人走访了我姚氏最高辈份十四世贵元老人,想了解他家“三慶號”的历史和兴衰

    过程,他说因为解放时他还岁数小,没有听大人们说过“三慶號”的事,也没有什么具体记载,原来家中也有家谱和很多的古书,土改后都烧了,没有什么可说的。他说村志办的人也找他问过“三慶號”的事,他还到村志办说过,所以建议我到村志办找,或许现在有了新的进展,我们觉得这是个办法,立即乘车来到村志办,说明来意,村志办的同仁们对我们十分热情,与我们进行了座谈(图十一),


    他们主动为我们提供了几份资料,回来使用时发现有些还不清楚。于 6 月 5号下午又去订正,从中发现庙台院三官庙碑记两块碑上都有姚家人遗迹,是否拓印还值的研究。
        进入 6 月份天气更炎热,6 号预约了贵元,早六点乘车直奔平坦小区、他不顾80 高龄回村给我们介绍老家的72 道门宅院、古树,回顾了往日的“裕泰宫”,店铺的人员、经营范围、地理位置(图十二),


    为我上了一堂可贵的家族历史文化遗产课。其中“裕泰宫”为音译,后来找到一位老者,解放时他 17 岁,他说见
    过招牌,上写为“浴太恭”,实际情况还待考证。
        6 月7 日下午由长子天龙开车同我赴昔阳寺家庄支系走访。本来下午 2 点乘车已经走开,因单位急事,4 点才又上路,到村拍了些老宅院(图十三)、

    军人证件、碾磨等祖上留下的用具,和长辈老军转人员座谈、了解情况拍了照(图十四)。

    两教阁碑碣没拓成,天已黑了,只得向长辈们简单介绍 3 个月的增补家谱进展情况。对于寺家庄姚氏的传说和
    事迹由他们先拿出初稿再修定,回到平定已 21 点。
         6 月 8 号我准备去马家坡走访,石卜嘴姚汝云知道后,怕我不熟悉,自告奋勇要和我同去,因为我去过,不让他去,他非要去,所以没办法,经联系于 8 号早 7 点到水泉沟和姚汝云会合,因马家坡不通公交车,外甥杨志豪知道后专门用他的车将我们送往马家坡走访。姚汝贵告我因原来的马家坡被矿务局拆迁占用。现在住的是离原住地往南 1 里地的新马家坡,新马家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三矿赔偿给新修的房子。原来的旧村是老辈人在那里居住的时候什么也都有的地方,老坟的明堂、望柱、墓碑林立,很不一般,老宅院碾磨齐全,好多院都因开矿被破坏,回忆起来很痛心。这次来除拍了两家的老神轴外,还想拍摄几名退伍军人的证件,因人外出不在家中,没有拍成。几位当家长辈十分热情好客,对及时增补姚氏家谱,抢救姚氏文化的行为大加赞赏和鼓励,认为又出现了像姚钰一样的人才,我们姚家又有希望了。我们合影留念(图十五)。


    情办完后我们准备立即返回,姚汝贵安排儿子送我们到大桥车站。当我们乘车行至三矿医院时,我的妻子打来电话说姚汝云的家人来电话,他本来就走不开,经营的摊位还没开门,让他赶快回去,看来要了解石卜嘴的姚氏情况还得
    另行寻找别人。为加强家族的爱国主义教育,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人,不忘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不忘过去苦日子。去年孙子姚熹参军后,我把山西广播电视报上 2 年来连载,(经了解共连载 3 年)《开国将帅在山西》的文章剪下来,贴在纸上,双面复印,自己设计了封面,计划分上、下两册,于六月十四日完成上册,当礼品分别赠送给子女及有关的亲戚朋友、单位,收到良好的反映。社会上两位农民、两位退休工人、四位氏族人员、县自来水公司写了读后感和点评。
    《山西广播电视报》于 2015年 11 月 26 日头版头条以《祖孙俩和一个栏目的情缘》做了报道。(附图)


    看了拉成提供的洪洞大槐树移民研究会出版的《姚氏家谱》,觉得了解我市、县、镇姚氏人口十分必要,它是阳泉姚氏文化的基础,我决定查找一下。


        经过筹划,为查找我姚氏常住人口,先后于 6 月 6 日、6 月 9 日到冠山派出所、市公安局、县公安局,分别查找到本市、县区的常住姚氏人口,达到预期目的。这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是费了几番工夫和周折才取得的成果。石卜嘴是我姚氏人口较多的支系,人才辈出,文化深厚,我又人生地不熟,要采访我一人不行,又请了当家拉成和我同去。
         6 月 17 号,我约拉成回村,先拍姚家老坟树,又拍了西坡 10 来处姚家老宅院,他告我说他又约了本村族人姚惠俊(十七世乳名贵成),我想知道“三慶號”的发展历史,姚贵成从小在村,当过多年的村干部,后来调入区政府直至退休。他考虑了一下,引我们找了几个他认为的知情人,结果两个人都不在,听说下午才回来。正在考虑咋办时,街上走来个晨练回来的老人,贵成迎上去和他打招呼,给我介绍,他是解放初期的老村干部杨连苍,贵成说我们想了解姚家祠堂、姚芝华姚家大院、姚贵元家“三慶號”历史,老杨说:“咱到家聊吧”,我们跟他到他家,自我介绍 78 岁了,他家迁到石卜嘴村 90 年了,说起祠堂历史,老杨说: “姚家出过武状元,祠堂那儿还有练功台,听说‘三慶號’开过煤窑”,我们告辞到那采访,先到“三慶號”想量一下建筑面积,却没带大尺,只好下次带大尺再丈量。我们到了祠堂怎么也找不到练功台。在村西坡反复走巷串户看老宅,见了多名古稀长辈。(图十六、十七)。


        19 号先到杨连苍家询问,他说就是祠堂后门外面那个台台,虽已垫高,原来也有 1 丈多高,武状元就在那里练功,听说我们来了解姚氏文化,当家姚培耀也来到老杨家,他提供了姚汝伟家有块大炭已经 100 多年了,我们决定一看究竟,他自告奋勇引我们去,汝伟当家住在老杨家西边的山坡上,门口有颗老槐树,我测量了一下,约有 630 多年的历史,看着培耀当家热情憨厚为我们跑前跑后,引路介绍情况,我更是干劲倍增,决心尽量多了解些东西,满足大家的心愿。进到汝伟院中才知道炭在前几年已经用了。我们顺便看望了有病在家的当家姚汝伟(图十八)。

        接着我们转着丈量了“三慶號”大院,一一做了记录,进行拍照,拿到一些明摆着但一般人说不来想不到的资料和文化信息。看来看似简单的一个名称,可能隐藏着复杂而难言的历史发展遗迹,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以正本清源。我们按照老杨指的地方找到了那时候的练功台(图十九)。


    随后我们来到姚芝华家,她见我们又来了,十分热情,我们又谈起祖上故事。和她拉家常,她见我们对他家的往事十分重视,平定城到这那么远的路三番五次的来访深受感动。她说前些时候公家占用坟地,迁坟时抬回一块碑来,就放在院里,还有几个香炉,我们随她看了门口放着的一块碑,那是一块墓志铭(图二十),

    她又从柜里拿出了 5 个瓷香炉,一个放香炉的灰陶制品,我一看那就是一个葬底桌,我们一一进行了拍照(图二十一)。

        为寻找历史资料,我在院查看古老建筑,它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往日的情景,后来我在院里看着这正窑、插檐的门头和墙上的挂钩,我就问姚芝华老人这里挂过匾没有?她回想了一下说挂过,我问她说:“匾去哪了?”她说:“那时候觉得没用就拿下来做了柜了,那个柜还在家里放着,匾是做了箱底了”。就问她字坏了没有?她说:“基本没有,只是推了一推刨,字迹还很清楚。”我们为了拍个照片,量个尺寸,请老人把柜腾出来,我们等一两天后再来。接着我们应邀来到西窑,看望南下干部姚汝森二老,拍摄了他家的老书柜、帽盒(图二十二)。



        在增补我姚氏家谱之前,我一直把大阳泉牧岭老坟保护的事放在心上,除考虑写文字材料外,有机会就探讨,千方百计寻求办法,像得了保护老坟病一样,见人就说,见人就问。也受到过很多顶撞、嘲笑,他们说:“什么年代啦还保护三杆也搭不上的老坟”,有人竟然说:“真是闲的没事干!”等。我认为我是姚氏的后代就应当维护祖宗的坟茔。我做得对,功夫不负我的心,一个偶然机会,一个文管所专家听了我对保护老坟的表述,很受感动,认为我做的对,保护明代古墓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并送我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让我学习。我为了从中找到政策依据通读了一遍,反复琢磨,并和拉成找到大阳泉姚钰介绍情况(图二十三),


    因为他最了解本家的事情,我们希望他执笔写申请,他满口答应,但还缺乏老坟的具体资料。计划一两天去测量,为尽快拿到牧岭老坟所需资料,当下我二人改变计划立即到老坟测量槐树,查看残碑、碑座及供台等有关数据,拍照片(图二十四)。


    他第三天就写出了申请,我从家谱中找出应备的证明资料,如:老坟序、重矗老坟碑、家谱序、录碑文、又临时配备了老坟平面图、老坟在大阳泉的方位图、姚氏官职合谱等资料,请人按正规申请材料的要求打印了大阳泉村姚氏老坟列入古墓群保护申请资料(图二十五),


    先后打印了 8 份,按姚钰的意见,以大阳泉村申报,但当我们拿上申请找他们盖章时,村干部认为我们的老坟在他们现在准备要开发的规划内,不给盖章,怕盖了章村里开发占地不好办,怕伤害着他们的利益不给盖章,当时碍于面子,说等研究后再定,是推辞的话。这出乎姚钰的预料之外,他决定立即走访郊区文物局。


        7 月 2 号,我们 4 人来到郊区旅游局(图二十六),递了申请,旅游局局长张兆平接待了我们,她问的很仔细,但因申报者和申请的署名不符不能办,根据这情况我们决定自己申报。
        当我们说到全族人每年正月二十五各支系都派代表参加在大阳泉举办老坟会时,她让我们详细介绍大约人数?办什么事?老坟会举办多少年啦等?姚钰一一回答并详细介绍,张局长很感兴趣,认为老坟会是个家族古老习俗,应继续弘扬、光大。如果明年决定举办,咱这里立即跟进记录、做个报道。我们觉得很好,姚钰同意并表示一定办,要办好。看来我们申报还真没白费心血,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明年的老坟会一切准备工作,那就得认真组织,落实到人,早准备,早动手。
         为保险起见,7 月 10 日下午我们 4人走访了市文物局,递了申请,马局长答应,近日请专家和郊区文物局共同下去看看。11 号,我建议姚钰、贵成给大阳泉族长姚江做汇报,想得到他的支持,此人当过多年的村干部、村长、书记等职,后来调到乡政府工作,早已退休在家,12 号早上我们三人来到姚江家向他做了汇报(图二十七)。


        鉴于以上情况,长辈们决定以我们姚家申报,为慎重起见我们 5 人在申请上盖了章摁了手印,重新申报。第二天我与拉成早上乘车来到郊区文物局,重新递了姚家人署名的老坟保护申请,撤销了以大阳泉村名义递了的申请。
    当前,从挖掘姚氏文化以来发现近年来开山挖煤、房地产开发和城镇化推进,多数农民住进楼房,农具自然就没有了,很多老宅院消失,老用具自然随之没有了,而且发展速度快,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想找个知情的人了解情况也非常困难,要想留下现有的姚氏历史文化痕迹必须加快挖掘的步伐,形势迫使我们还得增加一个抢救姚氏历史文化遗存的项目,当前我们就 3 个人,又是生手,确实是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必须加大力度深入到家户,走访的时间短了不行,向知情人盘根问底了解情况,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挖掘姚氏文化过程中,贵成、拉成随叫随到,他们还任劳任怨抢着支垫费用的举动鼓励了我,人常说办成好事必有贵人相助,我忽然悟到,近来办事挺顺,比预期的好多了,他两个人就是贵人,一个贵成,一个拉成,他们都是石卜嘴人,人缘好,贵成从小在村干活当过石卜嘴村支书和平坦乡政府的干部,拉成当过四矿及寿阳矿的坑下工人、调度,现已退休,爱帮助人,是市老年大学电脑班、摄影班的学员,和他俩所到之处,都有熟人。他们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办事效率高,就是事情成功的主要原因,所以没有他俩的相助,就没有现在的成果。连续两个多月,走访姚家人住的地方,所到之处都是先了解情况,讲解、宣传、挖掘姚氏文化的必要性、搜集到的成果,然后征求他们对开展这项工作的意见,请他们提供线索。邀请他们参加老坟会,都得到好评和支持。我们 3 个人已成为联系族人的纽带,而且把这当成一件重要事来干。
        6 月 19 号我在杜富科先生家见到阳泉王晋秀师傅的拓碑文集,他见我有兴趣,于 20 号引我见王晋秀师傅,我向王师傅介绍我今年增补姚氏家谱,近来又搞抢救姚氏文化的事,在石卜嘴发现了些碑刻、随葬的香炉等,王师傅对这很感兴趣,因为他是自学成才古碑刻研究的专家,当着富科的面,说:“什么时候用着我,我就什么时候帮忙。”我和他商量能不能 24 号去石卜嘴拓碑,他满口答应。
        我回来买了拓碑用的宣纸,经联系 24 号我与贵成、拉成引王晋秀师傅给姚芝华家拓墓志铭,王师傅看了姚家祠堂(图二十八),

    见了姚芝华老人(图二十九)


    又看了墓志铭,他说墓主人瑞五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五品武官,品质高尚,爱护百姓,灾年放饭,是深受乡民拥戴的人,原来门上的牌匾(图三十)就是民众给他挂的。

    那个香炉是个五供台,在封建社会,有一定官位的人才能用五供台,那个灰陶供台就是葬地桌,王师傅开始拓墓志铭(图三十一),

    拓起样片后王师傅答应回去断了文、打印成材料后亲自给她解释。我们对当天的收获很满意,芝华老人也十分高兴,我们对她家祖宅内的文化遗产、原牌匾等文物进行了了解和拍照,大家合影。(图三十二)


    随后又引王师傅到三官庙拓了我姚氏十世先祖树德书写的重修三官庙碑文,它是我姚氏族人参加村里公益事业的实际事例。之后王晋秀师傅经过一段时间对墓志铭的照片,整理、断句、打印、资料完成后我们三人约好同王师傅来到姚
    芝华老人家,王师傅专门给带来两本碑文资料,给了姚芝华与我,并一句一句地给我们讲解,据墓志铭记载:墓主名云卿,字瑞五,是本郡庠生,在京城防议叙五品衔候选卫所守备、是正五品武官,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能舍掉盛名而不自居,任保长期间,兴利除弊,排难解纷,乡里有名望的老人们联名制作牌匾楹联赠送给他。瑞五的人品是光明磊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王师傅的讲解令在场人员受益匪浅,重现了姚家人的家风和品德,使我们这些姚氏后人又知道了自己家族的一件大事。王师傅还提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意见。

        怎样挖掘和拯救姚氏文化是我们三人没有办过的事,心中没底,大部分认为所说氏族文化,那就是像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一些大家族出了的一些惊天动地的人和事才称得上,虽然我们不能与圣贤相比,但是你要和当家们拉家常,谈老辈人的事、老辈人用过的傢具,就能发现了姚氏文化。
        看来拯救姚氏文化得从家户开始着手,我决定从自己家开始,取得经验后再扩大范围。我把家中的老用具像木器、纸筋用具、瓷器、灶具、碾磨、石器、我父亲的剪纸遗作等共 90 件(图三十三)分类作了拍照,

    又到我叔叔家拍了些老用具 11 件(图三十四),


    从中摸索到深入下去就有收获。说来也巧,这时平定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几位老朋友告我说县里要出一本剪纸艺术集,问我有什么作品,我说没有,后来我突然想到征集姚氏文化时拿出来的父亲的剪纸作品,就送去让他们看,他们看了十分高兴,认为我父亲这样的作品平定还没有,因为这种艺术是出自原山西蔚县一带,他们问我说怎么得到的?我说:“是我父亲在河北保定打工时学下的”,他们说:“这种形式的剪纸艺术平定没见过,这可真是填补了平定剪纸艺术的空白,十分感谢你们现在开展挖掘姚氏文化的举动。”他们把 11 个作品都收入其中(图三十五),


    编入《平定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作品》之四《妙剪生花》专辑,已于 9 月中旬于读者见面。把我搜集到的父亲剪纸遗作入选《妙剪生花》专辑,展现了我们姚氏文化的多样性,弘扬了传统剪纸艺术,也为平定书画研究做出了贡献。
        今年 6 月初至今是我聘请贵成、拉成帮我调查,我们互敬互爱,外出寻找资料,符合了他们对祖先的崇敬,对氏族的热爱,自发的形成一个姚氏文化征集群体,最终目的是思前辈功德,承先祖传统,激励后人奋发向上。所以我们三人经常研究,各抒己见,各尽其能。大家心往一处想,贵成利用红白喜事的机会和当家们探讨“山慶號”这个商号是哪个“山”字?最终从石卜嘴致祥的老人嘴里才弄清了实情。因为他见过民国时期煤矿挂着“山慶號”的招牌是大山的“山”,而不是一二三的“三”,最后才确定下来。
        一个多月来,我们想找姚仁承的儿子了解阳泉市书法大家姚仁承的事迹,咋也找不到,就连我们的家谱保管人姚钰曾参加过姚仁承的葬礼,他存有众多族人的电话,也找不到姚仁承的儿子,还是经贵成多方查找最终联系了他的儿子雪篁,说明情况,提出见面了解的意愿,得到了他的理解与支持,并约好他在家等候我们。八点我们就到了他家三矿蒙河楼,经过了解情况,拍摄照片(图三十六),

    拿到了好多珍贵的资料,比想像的还多、还好。已近中午,我们原本想邀请雪篁共同外边用餐,下午继续干,但却变成了他为我们备了丰盛的午餐,饭后随即拍摄姚仁承先生的日记、用过的书桌、文墨笔砚和民国时候的老家谱等,并为雪篁电脑上留下备份。我们感谢他的支持,他对我们为搜集姚氏文化所作的努力十分感佩。我们共同探讨发扬姚氏文化,对创造性地举办老坟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交谈中得知市政府于 9 月 8 日在展览馆举办“纪念姚仁承先生辞世一周年书画遗作展”的消息,我们邀他参加老坟会,他欣然接受,我们回来经过会议研究,准备有 5 人参加姚仁承的遗作展。
        这段时间,我苦心寻找姚家人的传闻以来,拉成也提供了当地人流传的姚大孩的故事为线索,我反复考证,写成传说—《姚大孩端撒拽车赌烧饼》,至此,我们已经考查了五根姚氏老槐树,这是其中的两根(图三十七、三十八)。



    为了掌握石卜嘴姚氏文化情况,贵成建议我们再找一下石卜嘴村志办,他带我们又来到村志办,受到热情接待,有求必应,并给我们找出了一些姚家人的档案和姚家历代名人资料多份。
        为尽快拿到资料,7 月 20 日,天虽然下着雨,我趁着二儿子天阳休息,用他的车请拓碑工匠高立新师傅到昔阳寺家庄拓两教阁、捐款碑碣(图三十九、四十)。


    拍了神轴照,其余昔阳寺家庄姚氏的传闻等姚连城完善了再寄来。大阳泉牧岭山姚氏老坟周围绿树成荫,内有重矗的老坟碑,地边有零星的残碑。为拓老坟碑,27 日请王晋秀师傅,我们由钰、贵成、拉成、我和天龙五人带上铁钎、镐、撬棍、宣纸、拍照工具约好于 8 点前在大阳泉集中,来老坟拓碑,(图四十一)


    共拓了现有碑文两张,残碑 5 块,实地查看坟内共有碑座基石 17 个,至此已将姚氏发现的碑碣九块全部拓成,已于近日全部裱装,至此领悟到我等有此举动,恰逢我姚氏坟茔 540 年、立祖 670 年之际,虽为巧合,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30 日上午 9 点郊区文物局通知我,下午到老坟勘察查验,我分别通知了长辈姚钰、姚江、贵成、拉成,我准备了拍摄工具、申报文件,下午 2 点多,为赶时间天龙用他的车把我送到大阳泉,我们 5 人下午陪同市、郊区文物局领导到老坟进行考察,他们认真地观察了老坟的地貌、墓碑、碑座、老坟树等,问的很仔细,我方主要由姚江和姚钰回答(图四十二),


    经过查看,市、区领导表示根据看到及听到的情况回去研究,给我们一个答复(图四十三)。


        根据市、区文物部门对牧岭老坟检查情况看,我们没有老坟具体墓塚数量、方位图,大约起止点,姚钰和姚江两人说下两个样的状况,这对我们的申报不利,我想必须及时补充材料,统一口径,要有个确切的依据,才能经得起检查,尽快实现申报成功。

        8 月 4 日早上带老坟平面图到姚江家,重新研究,请他回顾墓塚的埋设方向、大约起止点、范围等,我按他说的一一标在图上,并让他签名,作为历史资料,以备后用。
        从此便经常和市、郊区文物局领导询问结果,市局告诉让大阳泉出个手续,证明姚家坟是文物,有文物价值,实际这是件明明办不成,非让我们办的事,经多次催促,姚江和姚钰两次和村领导见面,最终还是不给盖章。
        8 月 4 日我和姚江等人谈话时,听说我们姚家先祖因避战乱逃难刚来大阳泉没办法就住在“五道庙”。我盘根问底最后请教了王晋秀师傅。知道了五道爷的职责,大阳泉的西五道庙门内有两块碣,这正是我要的东西。通过姚钰,我又约了王晋秀师傅、拉成去拓那俩块碑碣。由于年久文字有些模糊,第二次我们用火碱反复清洗,经王师傅重新拓了一次(图四十四)清楚了很多。

    这俩块碣,一块是说门前的“老槐树碑记”(这颗老槐树是姚家的),一块是说这个五道庙是姚家的地界凑钱完成的。当天又请王师傅拓了“广育祠”附有姚家人捐款的重修广育祠捐款碑(图四十五),


    先后进行了装裱,期间有时间就整理《家事传闻》,又写出《迁坟前后》《无奈之举》两篇回忆录。
        8 月 31 号三人又来到马家坡走访,查看了旧的马家坡遗址,拍了戏台、庙宇照、村民的部分房屋、丰收在望的庄稼地,因资料准备不充分,决定收秋时再来。姚钰早就向我介绍,石卜嘴的事要多问问姚汝琮,在走访石卜嘴村时就和他联系过,因为他带着电大和老年大学的课,很忙。经多次联系最终 9 月 6 日上午由他和姚钰、拉成与我进行了座谈,议定如下:我们最少 5 人代表姚氏家族参加阳泉市举办的仁承书画遗作展,多方出力争取老坟保护申请成功,准备明年老坟会期间,举办姚氏历史文化展(以下简称会展),增强凝聚力。所以 9月底 10 月初要召开有关人员的预备会,商讨有关议题,如果获得通过,任务落实到人,抓紧进行准备。议题如下:准备举办的姚氏文化展,其中姚仁承书画作品、姚钰父亲的书画作品;组成承担姚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及宗亲联谊会,设立各股经办人,特别推荐年青人或 60 来岁既能积极参加又能办事的人选,为今后聚集人才建立机构、打好基础。
        经过一段的努力,在 9 月 8 号阳泉市举办的“纪念姚仁承先生辞世一周年书画遗作展”(图四十六)


    最终我们姚氏有 9 名代表参加,并得到大会赠送的作品集。在现场我们亲身体会到阳泉人民对我姚氏的杰出代表仁承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尊重程度。
        9 月 19 日,姚钰、贵成与我在大阳泉先研究了明年老坟会主要议题,一是举办姚氏文化展;二是给各支系发放关于举办姚氏文化展的邀请信;三是给姚氏家谱加地名。当天晚上,我用电话给姚汝琮作了汇报,他说近期选择一个适当日期,再增加一些人员进行最后的研究。
        为尽快召开老坟会文化展预备会,多次和姚汝琮电话联系协商。10月 10 号 8 点多,他电话告我,这个周六
    有时间,我与他商定于周六上午开会,地点在姚钰家,我随后把参会者通知了。
        11 号 9 点多会议开始,参加人汝琮、钰、贵成、雪篁、拉成、同富和我共 7 人,对明年老坟会期间开展姚氏文化展的事宜仔细研究讨论(图四十七)并做出如下决定:


    要在老坟会期间进行姚氏文化展,主要展品有书画、碑拓、谱书、老宅院及用具,涉及姚氏文化的美德良风,如勤俭持家、革命军人的事迹、证书和照片等;地点:同富家及二楼;展出的一切准备工作要在腊月十八前完成,这次姚氏文化展和对族人的邀请书从设计、选择资料到制作全部由汝琮负责,会展前要召开各股及有关人员会议,安排办好明年老坟会的有关事项,当前参会人员尽快把资料交给汝琮,便于及早统筹安排会议有关事宜,会上有人提出会展开支怎么解决,这实际是件最重要的问题,但没有研究,会议于 11 点结束。
        18 号上午,我和拉成又来到赛鱼,和姚启富订正了照片上的户主名称,因他有事,我们到村里又拍了些照片,见了些当家,探讨老坟申报保护途径等。
        24 号我约贵成又到石卜嘴黄水沟拍了些老宅院照片,走访了 3 位 82 至 90 的老人,25 号贵成应我邀请专程来到我家听我通读了这篇文章,提出多处改进意见,对照片进行了分析,认为可以定稿。
        26 号下午我请姚钰审阅这篇文章,他看了一遍说:知道大意了,对个别字进行了纠正,对文化展的内容上提出要改变上次会议上定的有什么上什么的做法,改为高标准的会展内容,我认为会展项目中涉及采编及资料、资金来源没有解决之前应慎重考虑再行,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和挖掘姚氏文化、增强凝聚力,增强团结,不能造成副作用,不能让族人感到成了负担,以后不来参会,但姚钰对我提出的文化展资金来源不表态,只让往下干。
        11 月 1 号晚上我向汝琮汇报了以上进展情况,希望他们相互沟通,落实文化展的资金来源,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他表示理解我的意思,答应他们进行沟通。
        在等待姚钰和汝琮沟通结果的日子里,为文化展准备资料仍在抓紧进行,贵成寻找合适人选搜集故事,物色传统风俗的说讲人。
        11 月 11号,我专程到矿务局总医院看肩周炎,结束后,我应邀来到姚贵成家,和他探讨尽快挖掘文化遗迹和搜集传统风俗的事,下午又找人修稿,并为《家事传闻》及这个文件加印封皮。本人书写掌握的传统风俗,想打印碑文拓片文字内容,因一般年轻的打字员不认得繁体字,而碑碣全部是繁体字,又有好多文言文,考虑再三,于 11 月 12 日到王晋秀师傅家,请他帮忙,王师傅笑脸相迎,满口答应,立即动手,我忙解释,不是让你立即为我写,你是个忙人,抽空再写吧,什么时候写好,我再来取。
        第二天傍晚,王师傅电话告我明天上午去取碑文,23 号上午,我来到王师傅家,他让我看了 U 盘上的碑文,王师傅已经一个来月牙痛感冒,稍好就很快的给我完成了 12 个碑的译文注释。我从心里十分感激,再三道谢。王师傅将资料全部复制在我的 U 盘上,我向王师傅告辞。
        11 月 26 日我又找到 3 块碑碣,随即又和王师傅电话商量,再给注解打印一下,王师傅让我下午拿去,12 月 1 号王师傅告我已完成,我下午立即去取回资料,到此共收集到碑碣 15 块。为了适应我的资料模式,我和鲜花编排成册,打印了《山西平定郡赛鱼姚氏所涉碑刻文选》封面,配有图片、目录,重新编排了碑碣资料。当时正值当年头次寒流,两个晚上都是 8 点干至 11 点,在回家的路上,平时运动鞋还感到烧脚,这两天觉得好像没穿袜一样,西北风在呼叫,街上行人很少,觉得穿大衣也不顶事,但我一步步接近完成今年写的 5 本资料即将装订成册,尽管大
    风吹得浑身发抖,心中却充满温暖和成功的喜悦。5 至 6 号,我和鲜花又对《建议增补姚氏家谱十五项》《家事传闻》分别设计了封皮、目录。
         7 号我专程到拉成家征求他对以上资料的意见,下午请笔圣打印成册,13 号晚,我和汝琮通电话,告诉他资料已准备好,什么时候送去?他说:“再过半月我的课就代完了,等贵成旅游回来咱就办。”让我等他的通知,再把资料送过去。这个资料再经少许修改就全部完成。至此,今年 9 个月的增补姚氏家谱、挖掘姚氏文化全部完成。
        我今年自己投资搞了增补姚氏家谱,挖掘了姚氏文化,是我个人聘请贵成、拉成搞的,我领他们的情,我办了件我想办的事,文化展则不同,全家族的事就应当各股知道,家族承担,动用资金就应当落实出处再办。至目前,我已经承担了资料费、车旅费等上千元的费用支出,至于人情债的偿还,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也不是三年五年能还清的。目前我掌握的现有资料通过协商可以使用,再让我冬天出去采访,身体确实无能为力。
        今年在我增补姚氏家谱和抢救姚氏文化的过程中,为了支持我,我的家人及亲戚全部投入其中,妻子承担了家务,替我查字典、找生字(图四十八)


    是我部分文件的第一读者。儿子天龙、天阳为我修稿,还多次开车协助、拓碑、拍照、采访(图四十九),

    大儿媳陈亚红多次给打印文件资料,二儿媳及其弟弟秦和平先生为我打印家谱铜版纸谱皮等资料,在广州工作的女儿虽离家远,利用互联网也参与了稿件的校对,侄女鲜花担负了部分电脑打字,照片插入(照片五十),


    堂妺的女儿陈丽芳(芳芳)虽在外地工作,却为我提供了电脑网络技术支持,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外甥杨志豪出车查找资料(图五十一),


    为我上坟拍照排除障碍,清理碑上的泥土,孙子姚熹、姚焘抽时间帮助改稿件(图五十二)。

    半年来我们几个采编人员走遍我姚氏族人的 5 个支系居住的地方,涉及 300 多人。共走访了 85 人,其中族人 69 人,女士 9名,其它姓氏有关人员 16 名,女士 4 人;申报了《大阳泉姚氏老坟列入古墓群保护
    申请》;列出《建议增补姚氏家谱十五项》;开辟了挖掘姚氏文化的先河,拍照片 230张;共搜集整理出《家事传闻》10 篇;制作《山西平定郡赛玉姚氏所涉碑刻文选》,拓片 18 张,并且装裱了 14 张,寻找碑座和记台 17 块,残碑 6 块;为明年老坟会期间姚氏文化展做出了初步准备,召开了 3 次会议;姚氏传统风俗正在整理书写中。
         9 个月的增补姚氏家谱抢救姚氏文化是个认识、学习、提高、发展的过程,我们干中学,学中干,从增补姚氏家谱到依法保护国家文物的群体行为。为祖先行孝,为家族办好事是我们的出发点,在实现这个共识中,领教了多样的对待,增长了见识,所以始终把自己当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听,不管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我们有好处,我就照你的办。因此不但拿到了部分姚氏的文化实物,还挖掘出埋没已久濒临毁坏失传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实物。
        今年 6 月 17 号以来,拉成和贵成参加我发起的增补姚氏家谱,挖掘姚氏历史文化的工作,后来从拉成嘴里知道了贵成有心脑血管疾病,他女人说:“你用他你可要考虑他是个病人”。在 11 月底拉成的女人痛心地告我,原来拉成在 8 年前心脏上了支架,医生不让抽烟、喝酒,刚开始还注意,现在已经全忘记了,我们拿他实在没有办法。听到这些,前一段我把他俩当好身体的人用,回想起来三个人都有严重心脑血管的毛病,把病置于脑后,带病干活,能取得以上的成绩,能平平安安干到现在实为万幸,我们应当吸取教训。拉成是我们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认识他
    以来,为增补姚氏家谱提供资料,推荐贵成参与其中,出主意,想办法,破解难题,为挖掘姚氏文化提供线索,主动走访知情人,拍摄了好多有价值的照片,参与了老坟的申报,参加举办文化展的会议,布置会场,到老坟拓碑等。
        经过几个月的增补家谱、挖掘姚氏文化,正值大热天,早出晚归,打乱了多年的生活规律,舍弃了每天舒适的休闲光景,一直到冬天,全身心的投入,白天黑夜想这件事,满脑袋都是姚氏文化,长期夜间枕下放着笔和纸张,想起来的东西简单记上,生怕白天忘掉。好多人都担心我身体累出毛病,因为这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我也被他们的好心劝告犹豫过,但是我觉得通过走访和外出查找资料,想要的资料找见了,想要解决的问题有些也有了眉目,甚至就解决了,卸掉了我长期想为家族办事的包袱,觉得跑出去就有新的收获,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所以我越搞身体越轻松。我心想家族的事就去忙活,虽然身体受到了劳累、炎热、饥饿、瞌睡、上山扒岭、阴天下雨的煎熬,心脏病的困扰,对于一个 70 多岁的人来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但我知道像我这样的岁数、这么小辈份的人要在短时间内为家族办这么多事,天上掉不下馅饼,无故来不了资料,没有极大努力和意志根本不行,必须夜以继日地去办,这种忙活是一种抓紧时间完成使命的驱使,感觉到一种幸福,是在承前启后,是一种孝心的体现,是发自内心的迫不急待,是老天给的机遇,实属幸运,不去抓紧干,就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忙活出成绩就觉得心理平衡、舒服,成绩越大越舒服,越舒服就越要忙活,为防止到我不能办的时候感到内疚、后悔。所以我把增补姚氏家谱和抢救姚氏
    文化的事尽快去办,哪怕是捕捉到一个信息,哪怕只办好其中的一件事也觉得痛快和欣慰。
        今年以来,我想增补点家谱,我搜集到一些资料、传说,按我当时认为需要补充的资料收集成册,趁着身体自如、思维清晰,为家族尽点微薄之力,以表寸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知情者谅解,并希望后人进一步完善,传承,发展。
        在增补姚氏家谱、挖掘、搜集姚氏文化、编纂的过程中,得到了族人的支持、家长的指点、得到一同搜集资料的贵成、拉成同姓志士出钱出力的鼎力相助,得到了我的单位平定县自来水公司、平定老年书画研究会、南阁草堂(图
    五十三)、


    白文华和李克明、魏万泉、姚俊祥、杜富科先生的指导及王晋秀师傅、笔圣、再乐公司、市海峰印刷厂、社会有关人员的帮助和亲友家人的支持,在此特表最真挚的感谢。

        《从增补姚氏家谱到抢救姚氏文化的始末》是一项想也不敢想,从来没有干过的事,由于本人学识浅薄,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家族人等、知情人士赐教斧正。
    姚 瑞

    孟鲜花、姚国美 校对

    2014 年 12 月 18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5: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供水节水春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5: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6-17 15:49 编辑

    族史回忆录一


    忆 培 文



        我们的父辈兄弟五人,我们这一辈兄弟十人,姐妹十人,是一个较大的家族。家族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一年中总有一家或几家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之类的事情,这类活动也就成了我们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今年 7 月培武为孙子“做百日”,我们见到了培文三岁的孙子,长的虎头虎脑,健康活泼,说着不太流利的语句,在人群中窜来窜去,是一个惹人喜欢的小家伙。这样的好消息怎样告诉培文呢?他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三年前也是在兄弟们团聚时,说到培文刚生下十几天的孙子,弟兄们一致要求培文给孙子“做百日”,培文笑着应承了。但在短短的十来天后,他却住进了“阳煤总医院”,经诊断为肺部严重病变。培文的兄长、姐姐、妹妹及全家人,不相信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在知道结论的次日,怀着一线希望,专车带培文去太原进行复查,结果拿到了和“阳煤总医院”一致的“诊断书”,像一柄铁锤重重地砸在了陪培文去检查的亲人们心上,亲人们怀着痛苦、失落与无奈的心情,将他带回“阳煤总医院”直接住入重症监护室,经二十来天的抢救,终归回天乏术,培文怀着未能含笑弄孙的遗憾,抛下了爱他的和他爱的所有亲人,在 2013 年 11 月 20 日(农历十月十八日)走完了他平凡又坎坷的人生路程,享年五十九岁(虚岁)。
        培文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有哥哥、姐姐和一个妹妹,在我们兄弟大排行属老七,因我们兄弟年龄相差无几,从懂事开始,就经常在一起玩耍。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我们也有自己“金色的童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根本不知玩具为何物,所有的游戏都是互动的,最少两个孩子以上才能玩。我们常玩的游戏有:“弹球”、“扇盖”、“赶箍”(就是滚铁环)、“喊别动”、“扇洋牌”、“跳高高”、“锤油油”、“打马”等等,以现在的眼光,这些土得掉渣的游戏,纯属可笑和苦中作乐,但不谙世事的我们没觉得苦,只有无限的乐,玩的昏天黑地,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常常家里的大人站在门处喊每个人的名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同伴回家。
        我们玩的游戏有一个叫“摆饭饭”,把泥巴放进圆圆的瓶盖,然后小心地扣出来,这就是我们心中美味的糕点,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放在破碗片里再用各种颜色的花瓣和绿色的叶子点缀一番,这就成了我们心中的佳肴,做好后我们装模作样的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如果捡到一只死去的麻雀和昆虫,我们会郑重其事地把它们放在一个纸盒子或者破瓶子里,然后摆放上精心制作的“美味佳肴”,让小动物享受最后的晚餐,最后挖个坑埋了。这些想起来傻傻的举动,当时的我们却做的有模有样,乐在其中。
        培文的姐姐出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办事”后的“槽火”(灶火)在院子里没拆,在征得培文的母亲,我们的“三妈”同意后,当时十几岁的我们把“槽火”用碎石烂砖填平,用黄泥抹平、抹光,晾干后,中间位置一边一块半头砖,上架一根竹竿和木棍,一个乒乓球台子就成功了。我们在这个球台上,你推我挡,你扣我杀,一来一往,谁也
    不服输。常常是两个人玩,旁边观战的就有好多人,为了都有机会参与,重新制定新的规则:两人上场只能打 10 个球,输者下,重新排队候场,夏季有时还挑灯夜战,玩的意兴阑珊,乐此不疲。这是我们童年时最为高雅的游戏,老六培万是此项活动的佼佼者,后就读于山西大学体育系。
        转眼进入 1966 年,这个令全国动乱,全民困惑的年代,也给培文一家带来更大的不幸,培文的母亲,我们的三妈因患癌症丢下她一心操劳的家庭,心爱的儿女,我们的三叔,潸然离世,年仅四十余岁,当时姐姐已经出嫁,虽然家里有慈祥的 、仁义的兄长,乖巧懂事的妹妹,但是谁也代替不了伟大的母爱,在别的孩子还在父母亲面前撒娇的年龄,培文却提早告别童年,帮家里承担起了家务。在我们那个年龄和时代,除学习外,担煤、担水、担烧土、和煤泥、割草、自留地送粪等劳动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另一门功课,培文在和我们一样从事上述劳动以外,还加了一门新的功课---“做饭”。因为三叔在村办煤窑工作,早上六点以前就得去,过了中午才能回来。哥哥培富在村里劳动,也没时间。后来参加工作住在单位,家里只有培文和妹妹,虽有我们的母亲帮衬,毕竟每家都有一大家子人,不是长久之计。在那以玉米面为主的年月,做饭的难度和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
        当时正逢“文化大革命”初期,已开始动乱,提倡“读书无用论”“反师道尊严”,“停课闹革命”,老师不敢也无法管学生,以前的课本成了修正主义教材,学生也无法正常上课学习,培文草草结束了小学学业,因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辍学回家。
        70 年代初,阳泉市政府为了解决本市居民饮水和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兴修“娘子关提水工程”全市总动员,各大企业提供物资和技术,各村提供民工参与此项工程,年仅 16 岁的培文积极报名获批准,成为提水大军光荣的一员,开始了驻外三年的大集体生活。刚开始和大家一样干的是“挖土方”修路等工作。三个月后工程指挥部组建“毛
    泽东思想宣传队”,年龄偏小,长相乖巧,名字沾点文艺的培文被有幸选中,成为宣传队年龄最小的一名队员,探亲和休息回家,我们聚在一起时,他经常给我们讲工地上的逸闻趣事,展示他表演的节目,时过境迁,年代久远,我们只记得他表演的快板书片段,节目的名字叫《我是工地保管员》
    我是工地保管员,
    人们叫我“管的宽”,
    锤锹镢镐我都管,
    钢材水泥木头板,
    钉子螺丝小合扇,
    铅丝席片和油毡,
    还有两样最危险,
    就是炸药和雷管,
    分门别类安放好,
    随到随领不嫌烦。
    交旧领新要牢记,
    修好再用节省钱。
    铁面无私来管理,
    群众才能信任咱。
    我们常常被他幽默的表演,诙谐的语言引得哈哈大笑。他当时活泼风趣的表情,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精神状况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弟兄们脑海中,唉!短暂而难忘的岁月。
        三年后,娘子关提水工程结束,原班人马去修山南水库,水库完工后,岁月流逝,培文已是二十多岁的棒小伙,接下来娶妻生子和每一个人一样进入人生拼搏阶段。
        父慈子孝,兄仁弟恭,尊老爱幼是我们的家风,在三叔健在的日子里,兄弟姐妹赡养老父亲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享年 84 岁(是我们父辈最后去世的),分家时兄弟二人你谦我让,在众弟兄不知情中就把家分了,后来培文新修的家是众弟兄中房屋最多,院子最大的。
        培文的一生是坚忍不拔、奋力拼搏的一生,也是诙谐幽默、性情开朗、工作踏实、助人为乐的一生,在邻居、众弟兄、单位同事和他的朋友中都有很好的口碑,并且在繁重的劳动和家务外发挥了自己的文艺天赋,在村里文艺团体学唱晋剧,其功力得到了业内人士赞赏。
        多次在众弟兄面前展示,我们都为他稳重的做派,和进入“板”“眼”宏亮的嗓音所折服。培文的一生为家庭注入了最多的心血,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又千辛万苦安排了工作,娶妻生子,并修了一处大宅院,我们很难想到一辈子没离开村子,特别是村办企业纷纷关闭,靠四处打工的他,做出以上成绩,我们都觉得不可想象,但他做到了。
        善良、诚信和对家人、兄弟姐妹、邻居、朋友、同事不求回报的奉献和付出,始终伴随着他的一生,直到雷霆突发、噩耗骤至,我们才意识到他坚实身体的背后,原来隐藏着塌天祸患。正是他奋力的拼搏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英年早逝,给自己、家人和众弟兄带来了深深地遗憾和惋惜。
        培文是一位守信开朗的人,他对邻居、亲朋好友、众弟兄总是与人为善,行事仗义,言而有信。他无微不至的关心话语,总能让我们心里充满暖意,他乐观向上的情绪总能让我们心怀开朗。
        培文是一位诚恳厚道的人,他生活简朴,与世无争,性格坚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再大的困难他总能从容面对,再苦的环境也能淡泊从之。
        无情的岁月像一柄利刃,割去了我们懵懂的童年、无知的少年、拼搏的青壮年,在我们的额头上刻上了一道又一道深深的皱纹,但永远割不去我们众弟兄的情义和一往情深。培文三周年之际,众弟兄此文,言不及情义,值此华堂奉供,特以以上文字及一首小诗和佳肴美食一同祭奠兄弟。
    同室昆仲整十人, 平生情义常忆及,
    而今两位驾鹤行。 相会只能在梦中。
    子孙满堂家业兴, 吾辈聚时多悲叹,
    但惜无福享天伦。 话语飘零思二君。
    哀哉,尚飨,愿兄弟在地下安息
    注:长兄培亮于 7 年前去世。
    石卜嘴支系 姚培广
    2016 年 12 月 30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5: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6-17 15:57 编辑

    族史回忆录二

    我 的 回 忆
        美好童年:我是姚家十六世姚汝仁之妻一一连春彦,一九五一年六月六日出生在左权县芹泉乡箕山村,父母亲先后早逝,由我奶奶爷爷娇生惯养,抚养成人。两代人守着我一根独苗,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掉在地上怕碎了,从小争强好胜,爱唱爱跳。特别是我演左权小花戏获得了同龄人和家族人的好评,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优良,团结同学,多次被评为五好学生、班长、唱歌委员,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戴,不知不觉我美好童年过去啦。
        初到姚家:一九六九年经人介绍,我嫁到姚家。一进门就看到姚家是大家庭,公公、婆婆、奶奶、叔公、婶婆,还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四叔公,兄弟姐妹们很多,他们看见我很亲切,我就很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据说公公是历史上有问题的人,再加上生活习惯不一样,住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是我叔公的),我很快就觉得天上的乌云遮盖了我的头,开始思想斗争,想离开这个家,心里想的我是革命家庭出生的人,嫁给这样一个公公天天被大会批小会斗一天也不安宁的家庭,当时我决意离开这个家,正在犹豫不定的时候,我的奶奶从左权来了,她老人家费尽心机,左劝右劝说好女不嫁二男,只要男人勤奋对你好,再苦再累也能过上好日子。奶奶的话真的让我的心坚定下来,打消离家的念头。上帝有祂的美意,我五年生下三个儿子,我俩不等不靠,勤奋节俭,困难再大我们扑倒身干,我俩到村里最苦最累的厂矿去上班,他在村翻砂厂,我在村陶瓷厂上班,就这样每月只有 30 一 50 元的生活费,挣钱养家糊口。全家五口人吃的、花的,紧巴巴的,可也没有缺,小孩子们身体健康,聪明活泼。我记的有一天我下班回家找不到三儿子上哪里玩,我家小孩子是大的看小的长大的。那年三儿才四岁,走迷了路,让水泉沟好心人贾计英妈妈捡到啦,她领回家吃了中午饭就到大队广播,谁家的孩子丟失啦?我听到后真是悲喜交加,快去领回来,我们全家为了寻孩子中午饭都没有吃,那年长子 8 岁,次子 7 岁,三子 4 岁,我的孩子都是我妈家奶奶带大的。我在姚家是长媳,有独立自主的习惯,住的也很紧张,全家五口住在 20 平米的房子,那时我们这农村国家只供应玉米,谷子、油都没有,我记的有一年,我奶奶从左权拿来 20 斤核桃油,我婆婆她们也没有油吃,我就先拿 5 斤油给她老人家,有时还省下一点小钱给我奶奶生活费用,那个时代都是靠手工缝纫机做衣服,我除了给家里做,还给左右邻居做,白天上班,晚上做衣服做鞋,一年我们全家做 20 多双鞋,就这样我俩只靠勤劳双手创建了一个小院子,孩子们也长大了。
        瓷厂风波:我记的我公公带着一个平定冠庄瓷厂的王东明师傅和两位师傅到我家,为了创建石卜嘴陶瓷厂。当时是钢砖厂,我公公是创始人,那是一九七一年,他和咱们家族十七世姚惠俊一手建的,当时我公公是带帽分子,他虽身负不白之冤,还想让石卜嘴村富起来,他在陶瓷厂担任技术员,只管质量,不管生产。我记得有一天我们正在忙工作,我公公负责检查烧出的瓷器有毛病没有,那时成品多,奖金多,次品多,奖金少,工人都是靠装窑挣钱养家,那天我公公验货可能有点失误,有几个青年工人还有其他工人都信口开河,趁机骂我公公说不负责任,让他受了人身人格攻击,很多难听话骂的我公公不敢还口,只好忍着,骂的他面红耳赤不敢出声,我听见有很多人吵闹声音,跑过去一看,问明原因,我就大发雷霆,质问他们为什么骂人,谁骂他,他们看见我动了真气理穷词缺,谁也不敢做声,我说他即便犯了国家王法由法律来处制,用不着你们来无故惩罚、谩骂他。他是为瓷厂负责任,不是为个人谋利益,他做的公平合理,我是陶瓷厂的老工人,说几句公道话也是应该的,后来人越来越多,厂领导听到我为公公打抱不平,领导和工人都说你这个儿媳妇真是以理服人,敢做敢当的人,就事论事,我不是蛮不讲理,他再怎么也是我的长辈,长辈为公得罪人,我就对公公说,我看谁还敢再欺负你,你就告我,媳妇为你老做主,我公公心里很受感动,从那以后,谁也没有再欺负他老人家,当时在场的人都屈手一指,都夸我是好媳妇。
        帮助叔公:在一九八 O 年,我的四叔公因得了肝硬化腹水病情加重,他因智力障碍,独身一人,其它弟兄很忙,我俩是大的,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我们俩人把他送到市医院传染科,在住院期间我和丈夫昼夜轮流照顾住院,白天我在医院接屎倒尿,喂饭、洗衣服,洗尿布,晚上我丈夫照顾,一连十多天病情也不见好转。有一天,医院下病危通知书,让我们出院,我们没有办法,我就去办了出院手续,可是已经晚上了,我就打电话通知我的小姑(病人的侄女)等他们俩人来到医院,已经九点多,路上已经没有公交车,当时没有出租车,怎么办呢?我们四个人商量,把病人抬回去,从医院起身快十点,到了家已经是凌晨 2 点多,当时只有二叔二婶他们等着我们,回家以后我们也帮二婶他们照顾病人,可没过多久他就离世啦,我和叔婶共同操办完后事,最后受到了家族和众人的赞扬,说作为侄儿媳妇,出生于外县,能主动融入姚家大门传承孝道,不是亲生胜过亲生,作为姚门的长媳作了一件本来该做的事,我内心感到稍微的平静。
        攻读博士:在一九八九年八月份,我的次子考上了杭州大学,当取到通知书的时候,我们全家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到我家看望祝贺,家族的老人们高兴的合不上嘴,左右邻居也闻声赶来问长问短,但我的心很不平静啦,因为我们都是农民,家庭很贫寒,自己赚的也不多,不让他上学影响了孩子的前程,为了孩子有出息,为了家庭将来有希望,有依靠,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为了父母的期盼,望子成龙,我们全家拧成一股劲,全力以赴,有难同当,于是决定在八月三十一号,在我俩陪同下坐火车直达杭州大学,说实话,头两年经济还对付,后来资金不足,为了供儿子上学,我全家三年没有买过新衣服,没有买过新鞋子,过年把旧裤子翻过来重做成了新的,尤其是我有病不吃药,有一次感冒的特别厉害,就到村卫生所输液,输完了不敢回家休息,马上到陶瓷厂上中班,家里还有三儿子也上学,资金实在不足了,我就动了卖血的念头,有一次我记的是秋天不冷不热季节,我就背着家人到市一院去验血,经过我再三请求,说明情况,医生说先去检查身体,说我是贫血,不能抽血,于是就硬着头皮卖掉我妈家祖父的遗产,供孩上学,从一九九二年杭州大学毕业到一九九七年取得博士学位,分配到广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为家奉献:我在我家是长媳,孝敬奶奶、公公、婆婆、叔叔,帮助兄弟姐妹是应该的,多次得到家人的好评。我婆婆说我的大媳妇家里家外整齐,孩子们干净利索,还给姚门培养了一个博士生,我们全家深感荣幸,骄傲自豪。现在我们领取农村人员养老金,生活上从寒冷的冬天到了温暖的春天,孩子们都很孝顺,我们不求别的,只求全家族平平安安,和睦相处,我俩有个健康的身体就知足啦。
    连春彦供稿 姚瑞整理
    2016 年 12 月 28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6: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族史回忆录三
    姚氏润身大阳泉股平潭垴,东垴湾支系


    续家谱记事【一】
    1963 年续家谱经过:山西阳泉市,大阳泉本土,姚氏十二世祖【润身】支系,迁平潭垴、东垴湾。十二世祖,共两人,即;祖【福】【富】二人。十二世祖至十六世祖名讳次序皆按照大阳泉家谱排序,填名入谱。十五世祖为单名,依草字头为序。十六世双名,依【炳】字为序
    【大阳泉,石卜嘴十六世主要依“汝”字为序】。东垴湾两支系十七世男丁二十三名,只有六人系建国前出生。解放后政治运动不断,与大阳泉宗亲联系极少,家族坟会祭祀业已中断,本支系文化素质较低,无力自行排列名讳,单列支系家谱,所以十七世名讳没有规范。本应当按大阳泉族谱排列为单名【金字旁】取名,但十六世共分为十户,各自起名,单双不一,各自为阵。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灾荒过后,于 1963 年初夏,大阳泉,十七世【铣】持家谱到东垴湾整理、序列、排名。当时本支系十五世仅存我祖【芳】一人,只好由他接待续家谱人【铣】。因本支系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资料,只有使用一本民国时期的破字典查找。【金字旁】字数本来不多,有好多字一般都很少使用,例如【锤,锄,镰,锹】等字不雅,还有好多化学元素金字旁字又不常用,更不懂这些字的含义,更有金字旁字笔划稠密,字义难涩,选择困难。【铣】两次到本村整理,回去与大阳泉【金】字辈对照有无重复,各家意见不一,【金字
    辈】当时未入家谱,均无结果。例如本支系有【钰】,大阳泉也有【钰】。此后【铣】归,再没来续补家谱。所选名字,因 1964 年----1965 年“四清”,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大部分【金】字辈都没有使用【金】字旁名字。几年后【铣】过世。后我遇到【铣】二子【蛋蛋小】,要求他回去找一下那本家谱,由于他文化低,父兄皆亡故,家谱失落无存。




    对失落的家谱印象【二】

    1963 年我当时已经十五岁,家谱上的字大部分都认识,但尚属儿童,记忆不多。只记得家谱是一本线装书,蓝皮,族谱序言与现在修的家谱差别不大。唯一留有记忆的是家谱中提到有本土,大阳泉迁往【河南】【山东】【浙江】各一股支系,具体迁居原因,以及地址,家谱记载不详。【注 1】还有一位到陕西做官,留居,地址记载不详

    【注 1】此记忆与现有家谱有差别,无文字依据,一切应以现有家谱为准。
    【注 2】此记忆与现有家谱略有不同,无文字依据,应以现有家谱为准。
    【注 3】大阳泉本土子孙采名讳序列为【单、双名交替】
    平潭垴,东垴湾支系,十七世【宝义】应平定城十九世【瑞】邀,回忆整理。
    公元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6: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6-17 16:27 编辑

    族史回忆录四
    怀 念 老 照 片


        这张黑白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距今已六十年了。
        当时,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一切向苏联引进”。照片中的姑娘,身穿当时流行的俄语叫做“布拉吉”的一袭白色连衣裙胸前两条大麻花辫乌黑发亮,头上扎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前额留着漂亮的“刘海”,一双长睫毛下聪慧的大眼睛望着前方,充满憧憬。清秀、端庄、大气的脸上露着不易察觉的微笑。这就是我的大姐。
        我的家乡,在阳泉郊区石卜嘴村。大姐叫姚培荣,出生于一九四零年。拍照时的年龄也就是十六、七岁,毕业于阳泉市第二中学。当时,阳泉市正处于是建国初期,也是建市初期。那时的初中生就是“高学历”了,初中毕业证就是高文凭,是抢手的“香饽饽”,对于现在特别难求的职业,比如银行职员、护士、公务员。用大姐的话讲,就是都有机会,这些“香饽饽们”也不会看上这些职业。银行职员每天和钱在一起,易出错,风险大;护士工作又苦又脏又累,还得和形形色色的病人打交道;公务员无一技之长,挣得又是死工资。当时找工作的普遍想法就是有技术,有人求于自己。因为大姐的“高学历”,她的工作和爱美女孩子的衣服一样,换了又换,最终定格于商业局药材批发公司直至退休,而不得不提的是大姐就职于药材公司之前的单位居然是中国人民银行,而后一直成为我们和子女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干一行,爱一行”,而大姐是“爱一行、干一行,不爱就不干”。这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有关,但也和她的性格有关。
        大姐是热心肠,只要有人提出要求,她都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解决。石卜嘴村地处矿区,村里矿工多,务农的多,市里工作的亲戚朋友少。在当时国营“一统天下”的状况下,对于现在极为寻常简单的事诸如买药、买菜、买肉、买鸡蛋、住院看病等等,在村里人看来都是十分棘手的“大事”。每当此时,大家第一想法就是哪里有熟人?
    于是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辗转找到大姐。大姐都会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和工作交往的人脉、关系给予尽可能帮助和解决。我们家是一个较大的家族,我们所有的兄弟姐妹去市里办事,一遇困难,首先想到就是找大姐,大姐对求上门来或者是去单位直接找她的乡里乡亲或本家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会伸出热情的双手,能帮忙的尽量帮忙,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乐此不疲。
        大姐帮人最多的事,也是和她的本职工作有关的就是“看病找药”。当时开一副中药,常常是去一个药店抓药,司药接过药方一看,拿笔一划:“短三味,抓不抓。”这就让人十分为难,抓吧,药配不齐,药效怕受影响;不抓吧,病人等着服药。只好拿着被司药划掉几味中药的处方回去让医生看看少几味行不行。医生答复当然是:“没有这
    几味,这药等于白喝。”这时就会想到“找熟人”,就想到了“找大姐”。大姐看过处方,立马打电话,然后告诉来人去“万和堂”、“致和洪”、“正仁裕”或“七一市场”、“四矿口”(以上是市里几家药店的店名和店址)找某某会帮你把缺的几味药配上。
        药材公司只批发不零售,所以药材公司不能配药,但大姐也有办法:批发对象是市里各大医院、各个矿卫生所、各乡村医疗机构,大姐会把药批发出去之后再向他们零售买几两几钱。客户对批发站工作人员的这点要求一般是不会拒绝的。因此,这些对于大家来说为难的事,大姐处理起来却游刃有余。
        阳泉市药材公司辐射范围为山西省东部六县,包括:盂县、寿阳、昔阳、平定、和顺、左权。曾有几次为配齐药方,阳泉没有而在左权和寿阳才能找到的事。有读者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阳泉市批发总站没有,而其他县会有?这和当时的计划经济有关,各种物资和生活用品都按计划分配。阳泉是市区,而矿区人口密集需求量大,而偏远一点的县城需求量相对小,这就形成了一边供不应求,一边闲置的现状。
        在当时困扰乡亲们的另一件事就是婚、丧大事中的肉蛋采购。肉和蛋都是凭号(票)供应,市民户口每人每月半斤鸡蛋半斤猪肉,农村户口没有。村民哪里找那么多号?找到大姐,大姐就去食品公司(同属商业局)找某个熟识的领导,本着你买药找我,我买肉找你的对等原则,求领导批条,问题往往能得到解决。
        至于住院看病,因工作关系,哪个医院大姐总能找到熟人,对进入市里两眼一抹黑的乡亲和家人,大姐就是唯一的希望。
        大姐对自己所钟爱的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钻研业务,不但熟记各种中草药名称,还得认识和了解药性药理,相攻相克。
        大姐对身边的同事热情大气,乐于助人,在本单位或其他系统都有几个好姐妹,这也是她办事比较顺畅的原因之一。
        大姐在父母、弟、妹和邻居眼里是一个孝顺的女儿。父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多次患病,大姐已经参加工作,并成家有了孩子,经常把药送回家里,有时误了车就步行十几里路,从来无怨无悔,到现在都落下走路太多腿疼的毛病。父亲动情地说:“吃了我孝顺女儿的药我的病一定能好。”但后来父亲的病是当时闻之色变的肺病,虽多次
    救治,并用了好多偏方,终归回天乏术于一九六四年四月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父亲去世后,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大姐已出嫁,家里留下母亲,二姐和我。母亲五十岁,二姐十八,我十一。二姐已辍学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微薄的工分远远不能解决一家三口的温饱。此时在市里居住的大姐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姐夫在矿务局工作(现阳煤集团),面对现实姐夫主动要求下矿井,这样收入可以多一点。大姐全家是城市户口,细粮多,每月拿十元钱,十斤白面交母亲补贴家用。当时阳泉市城区居民最低标准为六元,达到六元就不在贫困之例,不足六元也不是现在的可以吃低保而是可安排一个子女就业,农村户口不在此例。
        十元钱就能使两个农民脱贫,这就使得在父亲去世后,我的穿衣和饮食,和父亲去世前一样。一直是同龄人所羡慕的。当时不懂事的我在父亲去世后到参加劳动前的日子里,有母亲和两个姐姐的呵护,丝毫没有感到经济的压力和生活中带来的不便。
        世事常坎坷,道路多不平。母亲在一九七六年突发急病诊断为脑栓塞,虽经抢救挽回了生命,但留下了偏瘫后遗症,当时我已参加工作,没有成家,大姐毅然把母亲接到了她们家,担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当时姐夫已经去世,家里留下四个孩子,大姐在照顾母亲的日子里同时照顾着一大家子人,从没有半句怨言和厌烦。总是教育孩子们第一碗饭给老娘,第二晚饭给舅舅,然后才是兄弟姐妹,最后才是她自己。之后,大姐和二姐两家轮替照顾母亲。一直到我成家后,我才把母亲接回自己身边。母亲在生病十一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每个人的一生都历尽沧桑,大姐也不例外,大姐夫于一九七零年突发心梗疾病去世留下四个孩子,大姐当时三十一岁,与后来的姐夫结婚后生了两个女儿,最后因性格不合于二十年前离异。孩子们长大后为给每个孩子找工作,大姐四处托人,费尽了心血,老天垂怜好心人,在大姐的努力和孩子们的配合下,两个儿子进了阳煤集团,两个女儿进了银行,一个女儿在城区政府,小女儿在广东高速公路局工作。大孙女硕士毕业后随当军官的丈夫去了江苏连云港,大外孙在上海工作,其余几个孙子、外孙在上大学和中学。
        走进毗邻阳泉市第四中学的康源大药房中草药部,你会看到众多身着统一服装、忙碌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胸牌上标着“中药主管”,身穿绿色马甲上用黄丝绒绣着“姚培荣”名字的那个老太太——就是我的大姐,七十八岁的大姐耳不聋、眼不花,还在继续从事着她一生所钟爱的中草药工作。
       我们眼中,样子古怪,形状各异,药名晦涩难记的中草药在在大姐的眼中,每一味中药好像都有灵性,每天抚摸它们,几克几钱,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每天默念着它们的乳名“麦冬、当归、连翘”……,一味一味的秤好、包装,热情地递到顾客手中,让“孩子们”去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想着憔悴病人服药后恢复的面容,听着一些想不起来的面孔一声亲切的道谢,大姐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也正是大姐对自己的工作倾注了无限热情的原因。
        大姐在工作之余的爱好是阅读医药杂志、医药书籍、医药报纸,常常一边读一边记笔记,连每一位药方都会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时间久了,有人来买药,一看处方就知道是什么病,什么年龄段,什么人服用,她会用自己多年掌握的药物药理知识向对方讲服药方法,怎么煎药,先服什么,后服什么,什么药先熬什么药后熬,小孩子要注意什么等等,甚至会提供一些小偏方,所以大姐的柜台前常站满了人,大姐总是有问必答,充满热情,乐在其中。
        大姐每年都要出去旅游,大自然秀丽的山水荡尽了她心中的尘埃,开阔了她的胸襟。
        对不起,差点忘了介绍大姐身边的那个小孩子,也穿着一身连衣裙,长长的头发,胸前戴一串项链,眉间点一颗“吉祥痣”,肉嘟嘟的脸蛋,厚厚的嘴唇,木讷的眼神,一只手拿着手串,一看就是一个被家庭“宠坏”的孩子,那就是我,正因为从小受到娇惯,常向父母亲和两个姐姐“闹脾气”,现在和两个姐姐说起往事,自己还十分后悔,姐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原谅我小时候的无知。
        我在一九六八年十五岁就参加了劳动,最初在村里电工组学徒,后又到村办煤窑开绞车。于一九七一年招工到阳泉纺织厂工作,直到退休,一辈子没有大起,所以也没有大落。淡泊一生,退休后为了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生活,报名加入市老年大学书法班和“喜德胜”骑行俱乐部,闲暇时看看书(办有市图书馆借书证),干干家务,养养花,骑骑车,练练写字,尽量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退休后,信奉一句格言:一件事重复做一千次,你就是专家,用心做一万次你就是赢家。七十八的大姐现在还活跃在她钟爱的工作中,她从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她的行动和现实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和诠释。
        她使我懂得了:在人的一生中,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会遇到很多烦恼,很多挫折。当这些烦恼挫折降临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堪一击,整日郁郁寡欢,要坦然面对,哪怕双眼饱含泪花。她使我懂得了: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你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
        她使我懂得了:大地有坎坷不平,崎岖小路,大海有潮起潮落,险滩暗礁,如何驾驶人生这艘航船到达幸福彼岸。幸福彼岸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成,有一个好的身体,从工作岗位退下进入另一个工作状态。有追求、有目标、有理想,退而不休,不要浑浑噩噩了其一生。
        世界上的所谓传奇,有时并不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把一件简单的事用心的做成千上万次,乃至几十万次,也就成就了一个奇迹。
        “用知足的心来生活”是大姐用简朴的生活传递的意境,站在大姐面前,我们会忘记什么是老人,在我眼里她依然有撼动人心的美丽容颜,这来源于她内心的丰饶。有人觉得她很辛苦,但面对她工作的状态,却好像她在以度假的心情度过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时隔六十年再次翻阅,怀念老照片之情油然而生。
        大姐的一生让我们感到:时光可以这样优雅地逝去,一切都可以这样美好。
    姚培广 写于二 O 一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16 20:30 , Processed in 0.1764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