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山西平定姚瑞——《走进姚氏》丛书之四(族人技艺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0: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剪纸、面塑、刺绣类


    1、王玉林及作品
    面 塑
    王玉林,石卜嘴支系十七世
    姚汝熹之妻,平定北后峪村人,78 岁。




    王玉林剪纸
    作品


    2、王兰芳作品
    王兰芳,大阳泉支系十五世姚江之妻,
    大阳泉村人,1952 年 5 月 16 生,退休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0: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0: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妇德篇(续)


    二十五、民国时期的女教员-姚文安



        石卜嘴十四世姚毓琇之女姚文安,字彬如,名贵长,石卜嘴水泉沟人,生于 1911 年 12 月 14 日,1964 年病故,享年五十四岁。
        姚文安是姚毓琇先生的独生女,可惜幼年丧母,无奈由外祖母黄惠珍抚养,外祖父是魏家峪的富户,女儿的病故,老两口化悲痛为力量,承担了把小外孙女培养成人的责任,并让她通文识字。姚文安外祖父家在平定县城有亲戚,外祖母带着她住在平定,从小学念到高小毕业,又念了当时的平定女子师范学校。后来与本村荆家结亲,和丈夫同当教员。1934 年在石卜嘴小学教学,她带数学与画画,她那种认真教学的精神,促使她把学生个个教懂教会。    1937 年日本侵华,她不给日本人干,同丈夫放下教学活计回村务农,其中在本村罗卜台就有块八畝堰,直到日军投降才又回石卜嘴小学教学。
        1950 年至 1956 年到阳泉矿务局,四矿职工业余学校教学,给工人们上课。
        1956 年因病退职,在家养病,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为女儿带孩子。
        1964 年初因感冒引起肾衰竭,医治无效,于 2 月 17 日逝世,年仅五十四岁。
        姚文安女士是我姚氏民国时期就当了小学教员的一位知识女性,2014 年我听说她的情况后,十分震惊,引起我搜集书写《妇德篇》资料的兴趣,因年代久远,知道她的人太少,知道她详细情况的更找不到,所以她的资料无从下手。直至十一月份《走进姚氏》之三《妇德篇》二十四位妇女材料定稿,也没找到她的资料,这并没有影响了我搜集她资料的决心。辛苦不负有心人,随后我和惠俊、樊爱梅等多次商讨办法,各自继续留心搜集,终于在 2016 年初,樊爱梅在矿上找到头绪,可是很快又断了,我和她电话联系对她不断鼓励,使她增强了信心,随后她三次叫上丈夫玉林往一矿、三矿找、学校找,单独两次到三矿工会找,终于找到姚文安的女儿荆淑善女士的电话,并促成五月五日由惠俊、樊爱梅和我到她家采访,(照片)她七十八岁,丈夫八十六岁,二老对我们热情接待,和惠俊说起石卜嘴的事,历历在目,采访引起他们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当我们想采集文安前辈的遗留资料时,她女儿十分痛心的说,我母亲的资料如教案和书画作品、日记、写下的东西还真不少,因我丈夫是归国华侨,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抄家时,全部东西都弄走了,至今没有归还。所以姚文安只有一个年轻时期的照片。
        可惜,我们姚氏这个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化人,在民国时期男人们没有文化的很多,一个女性能在外祖父家人的培养下念了高小,又念了师范,从事教育工作,为新中国的解放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虽然她的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得一无所剩,但她的骨气和爱国情怀是永远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姚惠俊 樊爱梅 姚瑞整理
    2016 年 7 月 7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0: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忆我的母亲——李凤云


    大阳泉支系十四世姚振祥之妻我母亲李凤云,阳泉市平潭垴村东沟人。1914年 20 日(农历)生,1997 年 7 月 17 日(农历)离世,享年八十四岁。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母亲结婚到我家,父亲姚振祥配妻三房。我大姐、二姐系我父原配刘氏所生,三姐系我父二房张氏所生,我和四姐系母亲李氏所生。可见我母亲一进姚家门就面对三个前房留下的孩子,后娘该怎么当?恐怕母亲也用了不少心思,付出了不少努力。我懂事后,看到大姐、二姐、三姐均没有对母亲有太多的埋怨就是例证。想像得出后娘不太好当啊。
    我父 1957 年 8 月去世,听母亲说,和父亲一起生活了十六年。这十六年里,生育了我和四姐,伺候死父亲,可谓前窝的要待好,亲生的要养好,病人要伺候好,轮到自己还能有好吗?父亲去世后,家里失去了支柱。随着父亲的离去,大姐、二姐、三姐的帮助也就渐渐远去。40 多岁的妈妈,15 岁的姐姐和 9 岁的我成了孤儿寡母之家。无奈之下,四姐刚进入 18 岁就嫁人而去了。
    1958 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期间,母亲无例外地参加到运动中来,白天干,晚上干,有时还要连着干,一个 9 岁的孩子整日看不到妈妈,晚上哭着睡不着觉,次日早晨才能看到妈妈一次,她给我准备了一天的吃喝,就又去大炼钢铁。为了生活,为了我,当然也是社会的要求,她就是这样的干着、苦着。
    父亲去世时,妈妈四十多岁,很多街坊邻居都有闲话说,妈妈要改嫁,千万不要把姚家的儿子带走等等。我虽然是小孩,这些话也时常听到。后来我记得,大舅和我妈谈过这个事,我妈曾明确表示为了我,不改嫁。可很多人还是用鄙视的眼光看待母亲,加上人也穷,别人越发的看不起。但母亲为了生计仍要去劳动;母亲为了我,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污蔑。为这些,我常常感到伤痛和愤恨。
    六十年代以前成立的公共食堂解散了,各家各户的吃喝要自己操持。我们蔬菜队的口粮,在种植半粮半菜的时候,生产队解决一部分,国家供应一部分,在全部种植蔬菜的时候,就完全由国家供给。每人每月二十一斤口粮,日人均 0.7 斤,这点粮食不够我一顿吃,所以全国人民都挨饿,有些人还被饿死。幸运的是劳动的农民,每挣十个二分,就是一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可补助 0.5 斤的粮食,这对于劳力较多,工分较高的人家来说,凑付过得下去。对于我和母亲就难以为计。母亲是个小脚妇女,重活、累活、技术活都干不了,多数情况下是干些捆黄瓜、捆西红柿,打杂之类的手头活,每天最高六分,能挣0.3 斤的劳动代粮。这样,两人每天不足 1.7 斤的口粮,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我,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不够我吃一天,那就是说母亲就得挨饿,而我们娘俩,野菜就是主食。为了我这根独苗能长大成人,过着清贫的不能再清贫的生活。这就是我的母亲。
    六二年我考上了初中,要吃饭,也要花钱,生活负担更重了。母亲的针线活是一流的,本来平时就给人家纳底,做中式的绸缎衣服等,挣些零用钱。花销的增大,这些零用钱不够维持生活,母亲就给人家做“月嫂”,当保姆。我一个人在家生活,母亲在外给人干活,就这样我们相依为命,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从五七年父亲去世,到六六年我回村参加劳动,这十年间,母亲是我的依靠,我是母亲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感谢母亲,我热爱妈妈。
    时至今日,我已儿孙满堂。孙女去年考上了大学,孙子明年就要高考,我相信母亲的在天之灵,定会保佑她的重孙顺利考入高等学府。在我们儿孙三代的心目中,我的母亲就是一座丰碑,一座永铸心中的丰碑。
    姚江供稿 姚瑞整理
    2016 年 7 月 7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6-21 11:13 编辑

    二十七、一个普通农家妇女——荆海贤




        石卜咀支系十六世姚汝义之妻荆海贤,1933 年出生在石板片村,1950 年与姚汝义结婚,生有四男两女,现在全家三十余口,属四世同堂大家庭。
    孝 道 为 先

        当时与姚家结亲可为门当户对,妈家贫寒人家,婆家三间破窑洞,叔侄三个光棍,姚汝义从小父母双亡,全靠二叔抚养,三叔终生穷的没有成家,一直单过,荆海贤当年可是进门就当家,丈夫在煤矿上班,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有年近八旬的公公,下有六个年幼无知的孩子,那年月吃穿靠供应,粗粮也吃不饱,荆海贤靠孝道为先,克己服礼,吃苦耐劳,历经艰苦沧桑岁月,换得和睦美满家庭。荆海贤娘家是老实农民家庭,生活是穷了点,可从小受孝道为先熏陶,尊祖敬宗,传统观念在心中根深蒂固,结婚后,主动挑起家庭重担,她把两位叔公当成自己的大人,经常给他们洗衣服,她把房前屋后,家里院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破旧的农家小院变得焕然一新,家人邻居嘴上不说,心里觉得这个姚家媳妇不简单。
    艰 苦 度 日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六零年前后孩子相继出生,也是家庭生活最困难的时期,粮食不够吃,丈夫当矿工,受苦饭量大,每月供应的几斤白面,也只好给公公,丈夫一周吃一顿,头碗饭给公公,第二碗给丈夫,孩子们只能吃一点粗粮,轮到自己时,剩下的话吃上一口,没有饭就喝口面汤算了,她想,自己在当这个家,谁家的当家人也不容易,过一会就又该做下顿饭啦,她说那时候买布要布票,数量有限,一个人挣钱,门营差事,生活十分拮据,孩们衣服只能大的穿了二的穿,快过年时没有专门的过年衣服,吃了晚饭,快让孩子们上炕睡觉,脱下所穿衣裤,洗净,在火上搭起架,把火添旺,干上衣服,挑灯夜战,在天明前干了,重新缝好,孩子们起来就是过年的干净衣服。这种条件下,她看着逐渐长大的孩子们,她就从内心高兴,高兴使她忘记了疲劳。她的三叔公是单过,每当节日,总要让孩子们先给送过去自己做的饭菜,每当她准备洗衣服前,总要让孩子们过去问一下,有什么洗的拿出来。一块洗了再给送过去,持之以恒。平时她话不多,但心里觉得当了姚家媳妇就要办媳妇该办的事,人家穷了也不能穷了礼,她用自己的行动和睦了家庭,同时把孝老敬老的美德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们,她经常说,人都要老,都有不能动和不待动的时候。她说等俺孩们长大了,挣下钱,买来粮就好了,用这种期盼,美好愿望鼓励自己,她用克己服礼,吃苦耐劳精神度过艰苦岁月,换来全家的同情和尊敬。现在孩子们早已男婚女嫁,各自成家,实现她久久的期盼。
    保 存 家 谱

        “文化大革命”中以破四旧为名强迫各家把家谱、神轴拿出来烧掉,姚汝义和夫人商量咱那家谱怎么办,丈夫没有文化但对家谱看得很重要,荆海贤把它藏在破旧衣服里,放在隐蔽处,使之保存下来。
        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阳泉支系修谱,但是老谱丢失,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族长姚江四处打听,想借其他支系的老家谱,经过一番努力,姚江的夫人王兰芳托同一单位的工人姚新泉(石卜咀支系的)从石卜咀村姚兆文手借来以前我族所居各村均存有的老家谱。姚江交给具体承办修谱的姚永兴等人才得以抄录,同时也知道了石卜嘴姚汝义家那个各村均有的老家谱的手抄本,使我族修谱有了双保险,及时挽救了无家谱的困局,所以我族家谱得以顺利延续。事后姚江经夫人王兰芳由姚新泉归还姚兆文,从荆海贤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家谱的事迹体现了爱家爱族的高尚品德。从中明显看出在我族的历史长河中像姚兆文、姚汝义、荆海贤这样爱家护谱事例比比皆是,正因为这些人的责任和担当使我族的家谱得以传续。
    安 度 晚 年

        进入晚年的荆海贤老人顺其自然,看淡沧桑世事,内心安然坦荡,知足常乐使她遇事泰然处之,孩子们为让她安度晚年,三个儿子轮着在身边陪伴,但她能干的如做饭之类的事,还是尽量自己干,进入2016 年 1 月份,正当长子惠俊刚换班陪伴之机,老人突然全身疼痛,不能自理,吃饭穿衣都得用人,洗脸洗脚更得用人,在治疗两个月后,情况大有好转,老人又逐步恢复自理,五个月后重新自己做饭,洗漱,她的刚强和良好心态为子女树立了榜样,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尊祖敬宗,艰苦度日,保存家谱,安度晚年,这些普通的事迹和她的品德是我姚氏家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我为写作《走进姚氏》遍访族人,了解到以上情况,如实将此实情反映到我族《妇德篇》中供全体族人学习弘扬。
    姚 瑞

    2016 年 7 月 16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太极拳师——姚慧蓉


    姚慧蓉,女,大阳泉支系姚永厚之女,十七世,初中文化,1969 年 6 月 30 日在手管局单位河底水暖厂工作,2002 年 11 月在矿区矿灯厂退休。
    1990 年 5 月上南山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学习太极拳、剑、刀,勤学苦练,超常的悟性,使她的太极拳技艺突飞猛进,受到教练的肯定和同行、学员的赞扬。1991 年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当教练,2002 年参加了阳泉市太极拳协会,任副秘书长,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的多项比赛,都获得了较好成绩。
    二十多年间曾教过腰鼓、秧歌、交谊舞。主要以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为主。在去年 9 月份山西省在阳泉市举办的杨式太极拳大赛中,由市太极协会推荐担任裁判,受到了省杨式协会的好评。
    苦练基本功
    1990 年姚慧蓉来到了阳泉市南山公园锻炼身体,她看到演练太极拳的人挺多,优美的舞姿在音乐的伴随下显得格外高雅、潇洒。对此产生了兴趣。也主动的走进了锻炼的队伍中,几天下来,当时的教练看见她很有悟性,比一般学员显得动作到位,就主动的对她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其它学员看见她进步很快,也跟着她的样子做,当时的教练向她推荐了简化太极拳教材,她在场上认真的学,回到家中,看着教材,连画带写,连说带记(左附当时的笔记照片)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姚慧蓉不论从理论上、动作的规范程度上都有长足的进步,教练怎么教,她就能完全做到。
    教练经常让她做示范动作,她成了教练的好助手,教练见这位才来不到一年的学员如此的用功,真是喜出望外,觉得她是一位好苗苗,有意把她推在教练的位置上,姚慧蓉还真不负教练的提携,按照教练的安排,认真的教,她胸有成竹,不慌不忙,把自己平时学到的东西尽量应用在教练工作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她逐步成为南山活动站的一位既能演练又能教学的教练员。
    技艺结硕果
    1995 年 6 月在阳泉市举办的武术表演赛中获中青年组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两个第一名。
    1996 年 4 月在郊区河底镇培训三十二式太极剑 70 余人。国家总局领导吴绍祖,阳泉市体委领导,郊区区委领导视察农村奔小康工作并观看了表演。各级领导观看后给予高度赞扬和好评,并合影留念。
    1997 年 7 月 6 日曾担任三十二式太极剑教练,带队赴石家庄参加庆香港回归体育比赛,获得了团体三等奖。
    1997 年11 月7 日通过考试取得了社会体育工作二级指导员资格证书。
    1999 年 5 月考评成绩合格,授予国家武术五段称号,银虎胸卡。并由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颁发了证书。
    1999 年 10 月在阳泉市国庆迎澳门回归武术比赛中,获成年组(女子)太极拳第四名,太极剑第三名。
    2000 年 11 月 27 日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考评成绩合格成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2001 年 3 月 21 日成为阳泉市成年人体育协会会员。
    2001 年 8 月 16 日参加了中国山西首届【古城庆宝杯】形意拳国际邀请赛,成为中年女子组四十二式太极拳第三名铜牌奖得主。
    2001 年 8 月 16 日参加山西省第二十届传统武术锦标赛暨散手擂台大赛中评为中年女子组武当太极剑第一名,获得金牌。
    2002 年 6 月 20 日在阳泉市举办的《腾飞杯》武术比赛中获成年组第四名。女子四十二式太极拳第二名,四十二式太极剑第四名。
    2002 年 10 月荣获阳泉市《中国人寿保险杯》十万人跳绳大赛老年组第四名。
    2002 年 1 月 1 日阳泉市太极拳协会成立,经过各级考评,成为阳泉市太极拳协会会员,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并颁发证书。
    2004 年 3 月 20 日由阳泉市太极协会聘任担任阳泉市太极协会教练,持有聘书证,胸牌。
    2004 年 6 月 16 日在山西省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武术比赛中获得四十二式太极拳(女子组)优胜奖,四十二式太极剑(女子组)优胜奖,并获得团体奖杯。
    2006 年 5 月由阳泉市体育局颁发武术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裁判员证》,并在多次比赛中担任裁判。
    2008 年 10 月山西省中老年武术比赛中获得老年组(女子)四十二式太极剑二等奖,四十二式太极拳三等奖。
    姚慧蓉二十多年来锻炼了自己,传授技艺,办了多个培训班,跟她学习的学员有几百个,她非凡的组织能力和超常的指挥天赋为阳泉市多次大型太极拳赛事,做出了突出贡献。她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
    照亮了别人。充分体现了姚氏女性的风采,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身边的人带来了健康和快乐。
    当我对姚慧蓉进行采访结束时,我问她这么多年有什么感受,她说:“个人付出的,别人得到的,受益的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姚惠蓉供稿 姚瑞整理
    2016 年 7 月 24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3: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环卫工人—石艳美


        大阳泉十六世姚永舒之妻石艳美,瀑里村人,生于一九六四年,在妈家、村里是阳泉市蔬菜基地做粉条,上地喂猪的活计,自然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本事。
        与姚永舒结婚后家庭仍以农耕为主,大阳泉也是市蔬菜基地,轻车熟路,年轻泼辣的她上地是把式,农活是行家,自然是生产队红人,也是姚家媳妇中的佼佼者。那时生活清贫,他俩只有一处窑洞。弟兄们多,为了生计,风里来雨里去,能干的她却弄的浑身毛病,还得抚养伺候婆婆,她坚持孝敬老人,在家族和村民中落了个好名声。
        永舒参加市环卫处工作,石艳美于一九八三年也参加环卫处工作,当时数市里街面公厕二十一个,工作量大,相距干线长,无人愿揽的石艳美一人自报奋勇承担,这些厕所的位置在北大街、河边街、阀门厂、阳钢、古城、城市广场、小阳泉、转盘、下站天桥货场、大阳泉三院、南山公园、市政府、泉中路、当问及清扫时间时,她说一般从早上六点到十点,每天还有环卫处设专人监督检查,规定时间内干不完干不好不行,特别到了冬季,天寒地滑,夏季,炎热、厕所味大,自行车爆带、落链,就得步行去干,时间自然就得顺延,一上午能干完还算不错,这活足足干了一年多,市里改为收费厕所,一人清扫全市公厕的工作才成为历史。“苦累我一人,换得万人喜”,石艳美出色的工作表现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受到了同行和居民的肯定。

        我们姚氏每年的坟会已经追溯到几百年的经历,土改后中断了几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又重新恢复至今,特别在姚永吉承办以来,永舒与永吉是叔伯弟兄,两妯娌关系特好,永吉家里承担家族这么大的事,哥嫂年纪渐大,照顾哥嫂不如说对家族的情感,促使她在坟会前一天就提前出去帮厨,出去接待客人,在厨房缺什么人她就顶什么角色,忙活两三天(照片左上)(照片左)把十来年的坟会办的圆圆满满,吃好喝好,家族人等,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我问及她的兴趣爱好时,她说,我觉得生活很有趣,上过地,下过坑(开绞车),当过掏茅工人,爱好就是爱干活,自己奋斗下有了独门独院,至今家人仍穿她做的布鞋,她随即拿出洗的干干净净的布鞋(照片左)让我看,家人穿惯手工鞋,就拿老伴来说,孩们给买回的皮鞋,放了几年,扔掉了,却又将她扔了的布鞋拾回来,洗了洗又穿上了,他说布的好穿,皮鞋烧脚。石艳美把古老的传统习俗用在生活中,在当下全国人民穿买鞋的情况下,守护传承布鞋的行为实属少见。
    本人讲述 姚瑞整理
    2016 年 7 月 25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3: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 世 祖 李 氏


        2012 年冬天,我在认祖归宗过程中得到一本我族的《姚氏家谱》,当我看到三世祖天成公配室人李氏墓誌碑文后,对家族老祖先崇高品德、尊重妇女的美德产生了敬佩之心。
        据碑文记载,明朝中晚期,因战乱我姚氏先祖从赛鱼避战乱来到大阳泉,当时逃难人员不少,老祖先刚来到大阳泉时没办法就住在五道庙里,由于先祖得仁、俊、天成公都当过很小的政府下等官员,见过世面。虽落难,艰苦度日,他们勤奋,“性资名达,与物无忤”,没闲话没是非,对贫乏者常为周给、同情,和乡亲们相互尊重,和周围人关系和好,融为一体。配室人李氏先祖温良处事,“事舅姑孝,处妯娌和”,对于治家之道,她曾如此说:“我姚氏虽不事诗书,而以务农为本,男耕种女蚕桑,未能丰衣足食,诸子各事其事,而家道益兴。”
        天成公七十下世,子孙男女二十余口,生活过得和和美美。这就是我族第一位在石碑上得到颂扬的女先祖,其史实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以上是我读了家谱又遍访族人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继三世祖李氏之后,乐平润身支系七世祖刘氏事迹也感人至深,并且同样刻上石碑,谱书早有记录,由此看出我姚氏六百年历史中早已开了记录妇女功德的先河,我等传承这种美德家风是前有车后有辙,表达继承先祖美德遗志,这样团结族人,挖掘历史对开创未来美好前景,具有继往开来,教育后人的意义。
        所以我八月七号晚十一点,灯下提笔写下我的第三十个《妇德篇》“三世祖李氏”,以表达对先祖和祖辈妇女的敬仰。
    姚 瑞
    2016 年 8 月 7 日深夜
    (文中排列序号按成稿时间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1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后 记
        编写了《走进姚氏》之一、之二之后由于难度大,就曾想过到此为止,可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又促使我忘记了艰辛和疲劳,写出之三,当加上了封面成为打印本的时候,又有了写《走进姚氏》之四的创作设想。于是我与贵成、拉成、乐平族人以及平定的朋友、先生们商议,得到他们的支持,搜集族人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继续开展起来,同时也感受到攀登族史新高峰的快乐。
        千百年来,族人为了维系生计,想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丰富生活内涵,顺应社会需求,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更好的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于是学习了剪纸、面塑、烹饪、书画、刺绣等艺术。我通过大量的电话、微信交流,联系、采访,寻找作品来源,然后凡自愿奉献自己的艺术作品的,定时间、定数量、限期完成,或者准备出来,我去拍摄,或者是利用自有设备,拍下并给我发来。期间我和雪篁商量,搜集他父亲姚仁承的书画作品,与他分工合作,减少重复劳动,四至六月份我白天黑夜想怎么样尽快办好这件事,我走访书法家郭九麟先生等,请他们给指点哪些地方有仁承作品,并一一记在本子上,随即去搜集,减少了弯路,节约了时间,效果显著,真是行家指路省时省工。
        老坟会是我姚氏传承已久的古老习俗,我想到大阳泉姚钟先生,他十年前就借上相机、录像机拍摄我族老坟重新树碑的过程和每年正月二十五老坟会祭祖、聚会等详细过程,我请他供稿,他毫无保留的把全部资料给我,为这一主题做了大量工作。
        石卜嘴姚培富和夫人为搜集姚仁承书法作品,可谓是翻箱倒柜,提供了二十五幅所藏作品,他还冒雨打出租车与我回村补拍老家具照,并提供了本人烹饪技术资料。一个普通工人能在烹饪专业上获得高级专业职称,并且有较高的唢呐吹奏特长,又是个书法收藏家,实属不易。
        三个多月来,在采访书写之四的过程中,我能发现甚至能找到意想不到的信息和史实,深深体会到要想为家族办点实事只要方法对头,肯下功夫,就能办得到,可见有耕耘就有收获。只要深入到族人当中,就会发现不少亮点。我这次就无意中发现大阳泉姚江的孙女,姚蕙,她十一二岁就获得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但这件事连大阳泉也很少有人关注。
        在烹饪技艺上,赛鱼姚汝春可算全市有名的厨师,我对村民采访中,他们告诉我,他父亲姚德宸是阳泉市宾馆高级厨师,那时(大约 30 年前)外宾入住,市里靠他的饭菜接待,据说有种拿手的汤菜,小鱼在汤中游荡,一般人看不透,看着稀奇,吃着喜欢,那是当地一道古老的烹饪艺术。据说姚汝春的爷爷姚希农就是高级厨师,他是“门里”出身,已是五代相传。
        千百年的嘉河水和无烟煤造就了平定的美食文化,并誉满全国,平定州的传统名厨随处可见。他们奔赴晋冀鲁豫城镇州市商号酒楼,王公相府,既传授平定传统风味又学会各地特色,为发扬平定古老烹饪文化作出了贡献,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采访中还发现石卜嘴村姚汝熹之妻王玉林的剪纸、面塑艺术,栩栩如生,神采动人。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去搜集千百年家族的文化艺术成果,往事记忆,确实是件浩大的工程,我所搜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被历史埋没和掩盖的还有许多,况且完成这一巨大工程,凭一个人和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不够的,这些入了卷的事例,并不能代表族人的全部史实和水平,只是裸露在表层的零金碎玉,这项工作也仅仅是尝试着开了一个头,所以希望各位姚氏族人继续努力。
        我们虽因种种原因,分村居住,或者客居他乡,或移居海外,从事的行业不同,兴趣各异,但尊祖敬宗,一脉相连,传承弘扬姚氏历史文化的信念是一致的,希望提高认识,广泛宣传,继续搜集提供信息资料,书写这方面的文章、纪实,为丰富姚氏历史文化遗产做出各自的贡献。
        走进姚氏一至四卷的再版不是结束,只是我走向新的征程的转折点,不忘初衷,我们申报的老坟文物保护还没实现,我们家族男女共有的完整族谱等还未开修,企盼全族上下努力学习文化,多读书、读好书,发扬、传承好家风,抽出时间写写家族回忆录,争取人人都为家族历史文化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再版过程中曾得到阳泉郊区潘钰、尚娟敏、任涛海、平定的李克明、李爱国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更兼有些瑰宝深藏于民间,个人搜集力量有限,鞭长莫及,后来的工作,只能希望有心人奋起努力,广征博采,聊补斯憾,对编纂中的错讹疏漏,诚望大家不吝指正,谨向一切关心支持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姚 瑞
    2016 年 8 月 15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0 05:44 , Processed in 0.1187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