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2|回复: 1

同由塘湾村革命旧址“竹松书室”“姚氏宗祠”拟修缮重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10-21 17: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21 21:39 编辑

    塘口镇:同由塘湾村革命旧址“竹松书室”“姚氏宗祠”拟修缮重建
    发布日期:2021-10-03 14:34:01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2岁华诞,普天同庆盛世华章。


      阳西县的红色村庄——阳西县塘口镇同由村委会塘湾村迎来了喜人的消息:在政府和乡贤的共同努力下,该村革命旧址“竹松书室”“姚氏宗祠”(同由学校)即将迎来重建修缮工作。国庆前夕,乡贤、村民与县老促会相关人员以及古建筑设计专家们一起,商榷谋划具体建设修缮事宜。
      
      塘湾村是革命老区村庄,更是百岁革命老人、中共阳江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姚立尹的家乡。而“竹松书室”“姚氏宗祠”(同由学校)则是桐油革命历史中的两个秘密联络站,也是姚立尹参加革命的起源地。其中“竹松书室”是革命红色基地,是培育革命后代的摇篮,传承着“竹松书室”古堡的红色文化。
      
      “竹松书室”由姚氏二十世孙姚文靖于清末光绪年间建造,是防御土匪袭击的综合性用途的建筑物,为塘口古堡群中唯一一个不叫“堡”的古堡。其门前有一副对联“竹传君子操,松受大夫封”,指的是:竹松书室的弟子要像竹子那样虚心好学,秉持正人君子的品德操行,要像松树那样刚强勇敢,学成之后精忠报国、积极向上。竹松书室为研究本地清代防御性建筑和书室发展过程提供了实物,2002年被阳西县人民政府列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氏宗祠”则建于清未宣统年间,1932年成为同由学校。
      “每有“特殊任务”, 姚立尹就给学生们布置作业,有时候课上到一半就不上了,匆匆忙忙布置作业就出去了,后来才知道他是去联络革命工作。”现年92岁的老人姚若旭说,他念小学一年级时是姚立尹的学生,姚立尹1936-1938年间在“姚氏宗祠”(同由学校)教书,以教师身份隐蔽开展地下组织工作。
      1945-1946年间,姚立尹依托桐油山一带背靠深山,可达阳春、阳江、电白、茂名四县的天时地利,以及姚氏宗亲的社会关系作为掩护等有利条件,把“竹松书室”和 “姚氏祠堂”(同由学校)作为两个秘密联络站,组织发展了姚九、姚良任、姚献等20多名村中有文化的热血青年参加革命,其中有亲妹妹姚尹莲、胞弟姚学尹;组建了130多人“澎湃”武工队,还安插了姚尹耕、姚新尹(堂哥)分别以教员和炊事员的身份做内应和地下交通工作,多次将筹粮、筹盐等物资送往部队。因此,“姚氏宗祠”(同由学校)被称为红色革命祠堂。
      光阴荏苒,两座红色古建筑多次被贼匪侵扰,历尽沧桑与磨难,屋面早已全部坍塌,墙体多处开裂。而秉承“竹松书室”祖训与红色基因的姚氏子孙们,如今都过上了美好的生活。重建修缮“竹松书室”与“姚氏宗祠”是塘湾村民强烈的心愿,更是百岁革命老人姚立尹“唯一”的心愿,他还亲笔写下了“红色革命图书馆”让堂侄子姚良树带回来,说是竹松书室建好时,要在里面建一个“红色革命图书馆”。而获悉当地政府对两座红色古建筑重建修缮的重视,姚立尹的儿子、女儿率先捐款。
      
      站在历尽沧桑与磨难的两座红色古建筑前,听着塘湾村民、乡贤关于百岁革命老人姚立尹英勇的斗争史以及追随他一起革命的一个个英勇的先人们的革命故事 ,让人不禁百感交集。相信不久的将来,两座红色古建筑将会以全新的面貌、以更好的形式承载这些恒久的、红色的记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1 21: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21 21:46 编辑

    红色阳西|百岁革命老人姚立尹的峥嵘岁月


    发布日期:2021-04-21 09:32:38   来源:南方日报





      



    上图:1950年,姚立尹(中)在广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时和学员留影。 资料图片。
      下图:姚老在审阅《阳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阳西县委老干部局供图
      
    人物档案

      姚立尹,原名姚乐尹。1922年生于阳江县塘口乡同由塘湾村一个书香门第。在桐油高小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县立中学读免费初中,在校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初中毕业,考上香港迁到恩平县的一间师范学校。参加革命后,刘田夫(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原省长)将他的名字改为姚立尹,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二连指导员,漠南独立大队大队长,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

      新中国成立后,姚立尹任阳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阳江县人民法院院长,阳江县立中学校长。1954年,姚立尹调任湛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湛江地区专员公署办公室副主任、湛江地区专员公署粮食局长、海康县委书记等职。“文革”后任廉江县委书记、湛江市委副书记等职,1990年在湛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离休。

      秘密入党
      在桐油山度过艰苦岁月

      1945年2月,经中共地下党员陈国璋介绍,党组织批准,在旧仓小学一间教室里,23岁的姚立尹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3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来到塘口冷水坑,党组织派陈朝波通知姚立尹加入部队,他高兴得连脚上穿的木屐都丢在路上。
      1945年10月,朗底突围后,部队实行分散隐蔽。12月,赵荣带一支突围部队回到阳江西区。按照“分散隐蔽,积蓄力量”的战略方针,凡未暴露身份的战士回家,暴露了身份的则留下来隐蔽,有些同志通过其他社会关系进行隐蔽。姚立尹带领一些人在桐油大山以烧炭、种烟、砍柴维持生计,度过了一段十分艰苦的岁月。
      不久,中共香港分局派吴桐任中区武装负责人。
      1946年7月,吴桐在恩平沙莲冈召集大家开会,分析斗争形势和进行前途教育。吴桐把马平、曹广、陈枫带领的一支队伍调到两阳,和两阳的队伍合并,组成一支有40余人的武装队伍,成立两阳武装工作委员会。其中,马平为召集人,曹广、姚立尹、陈庚、陈枫为委员,5人的代号分别为“风、雪、夜、归、人”。
      1947年初,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根据上级指示,姚立尹与战友们公开用以前“解放军六团”名字,恢复党的活动。
      1947年9月,李信任两阳特派员,召集部队开展“小搞”,扩大游击区,壮大武装力量,打敌乡公所、保公所等。此后,在河口、上下双、金堡、那旦、漠东山区、蟠龙等地,武工组集合起来,把隐藏的步枪、机枪拿出来组成一支武装队伍,叫雪枫队,由马平、曹广率领。陈枫、陈庚和姚立尹,每人各自带一个武工组。

      队伍不断壮大
      群众路线在战火中淬炼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群众路线’是革命致胜的三大法宝。”姚立尹对此深有感触,也善于灵活运用。那时,桐油山西麓的新圩有个老乡长叫郑任可,还有个绅士叫郑英松,在当地颇有威信。于是,武工组做好绅士的统战工作,绅士找商家开会,动员商家给武工组交税。武工组在漠阳江建立了税站,开展收税和收军粮工作,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
      当时,横山有位乡绅经过武工组做统战工作以后,表示支持游击队在横山活动。一次,国民党纠集了阳江、阳春两县的地方武装到阳春上双扫荡。这位乡绅将情报送给武工组,武工组把队伍化整为零,分散到横山、河口、金旦一带活动,国民党军队扑空而归。
      一次,姚立尹带两个武工队员到横山。了解到坡尾保公所的保长是这位乡绅的亲戚,也从中得知,通过保长可以打开坡尾一带的局面。于是,姚立尹找到这位乡绅说明来意,乡绅也同意了。乡绅喜欢打猎,于是4人便扮成猎人,带了两杆猎枪、两只猎狗,沿途打猎到了坡尾。乡绅向保长介绍说:“这3位是我的朋友,我们一起到这里打猎。”保长便热情接待,4人当晚就住在坡尾保公所。
      第二天早上,保长和4人一起吃早饭时,保公所的联防队吹哨集合准备出发。有人问保长,联防队集合去哪里?保长说:“去上双打姚立尹!”保长和联防队做梦也没想到,姚立尹就坐在他们的面前吃饭。
      贯彻“小搞”方针后,姚立尹带领的武工组很快发展成为有20余支步枪的队伍,在这个基础上“彭湃队”成立。1948年1月,赵荣从香港带来了一批骨干。3月,中共两阳特派员李信把两阳武装队伍集中到恩平清湾进行整编,将“雪枫队”扩编为漠东独立大队,曹广任大队长、马平任政委。将“彭湃队”扩编为漠南独立大队,姚立尹任大队长,赵荣任政委。

      大搞武装斗争
      发动老区群众破仓分粮

      1948年3月,漠南革命武装贯彻上级指示,开展大搞武装斗争,为了救助数万贫苦农民度过春荒,武装队伍酝酿破仓分粮计划。经过侦察,获悉金横区内的国民党阳江县程村粮仓主任贪污了大量粮食,为推卸罪责、避免坐牢,粮仓主任有意通风让人民武装攻打程村乡公所,破仓分粮。
      为保证行动万无一失,姚立尹亲自组织指挥这一行动,事前充分发动老区群众,做好准备工作。1948年3月26日凌晨,姚立尹带领漠南独立大队和春江区队强行打开程村墟侧两座粮仓。春江区队在外围警戒,防敌增援。漠南独立大队一部包围乡公所,围而不打;另一部指挥群众搬运粮食,一夜之间搬走粮食40多万斤。破仓分粮期间,程村乡公所的乡兵不敢外出阻挠,直至天亮才向国民党阳江县府虚报情况。国民党阳江县府派兵到程村、横山等地捉去群众30多人,后经隐蔽在阳江县府机关的“中共大浦旅江支部”营救,被捕群众获释脱险。
      1948年5月,中共两阳特派员李信根据中共广南分委指示,宣布分别成立漠东县工委和漠南县工委。李信兼任两县工委书记,吴孑仁、马平任漠东县工委委员,赵荣、姚立尹任漠南县工委委员。
      成立两县工委和漠东、漠南两个独立大队后,两县的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经过无数次战斗,漠南大队发展到七八十人,武工队活动的范围更大,织篢、蒲牌、儒洞、横山、塘口、金旦、龙门等游击区连成一片。
      1949年2月,根据形势的发展,上级指示撤销中共漠南县工委建制,成立中共阳江县委,赵荣任书记,姚立尹、陈国璋、梁昌东任委员。当月,在塘口梅花地村成立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姚立尹任县长,陈国璋任副县长。同时,将漠南独立大队扩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广阳支队第八团,赵荣任团长兼政委。姚立尹领导的民主政府一直随八团战斗,以民主政府名义发出多个布告宣传党的主张。这些布告通过地下党还贴进了阳江城,敌人对此尤为震惊。

      激战七昼夜
      重返老区休养生息

      1949年7月初,国民党军461团团长雷勋(称为“雷团”)率领7个连,伙同当地保安部队1000多人“扫荡”漠南游击区,妄图围歼第八团。获悉情报后,驻在阳春龙门圩的八团和电白县独立连开会研究对策。独立连建议八团派一支部队和他们一起到茂名、电白山区,伺机打掉那霍乡公所,把“扫荡”敌军引到那里去。
      这个建议被采纳。当晚,姚立尹率八团一连和电白独立连沿着山边小道出发,不料到达芒头岭时遭到敌人伏击。好在部队还击及时,将敌人打退。
      部队日夜行军打仗,爬山涉水,鞋子时干时湿,不少战士脚趾已经溃烂。更艰难的是,战士们子弹越打越少,又无法补充,若继续和敌人纠缠甚为危险。姚立尹与大家商量认为,既已达到把敌人拖到茂电山区的目的,就应迅速跳出包围圈,向阳江方向转移。
      经过七天七夜大小13次战斗,姚立尹一行终于返回漠南。群众见到姚立尹率子弟兵回来了,热情找山草药煮水给战士浸脚,并帮助找到了在此坚持斗争的北区队和南区队,与留守在家队伍会合,敌人围歼八团主力的阴谋破产。

      发起总攻
      助南下大军解放阳江

      1949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在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基础上宣布成立。8月中旬,粤中各级党委开会布置迎军支前和解放城市的准备工作。为阻敌南逃,二支队司令员郑锦波命令八团把广湛公路的桥梁烧毁。八团组织各区区队和武工组,把漠阳江以西至儒洞的桥梁全部烧毁。
      10月20日,八团在横山梅花地,听说龙门敌人撤走了,便立即拉队到龙门去;到了龙门,又听说河口的敌人也走了,又立即去河口;到了河口,河口的商船反映,阳江来了很多国民党兵。为了获得准确情报,姚立尹和赵荣带领八团战斗人员到潭簕驻扎待命,勤杂人员留在河口。
      23日午后,队伍开到潭簕圩。只见漠阳江有不少船顺流而下,船上坐满穿黄衣服的兵,陆上还有一长列的士兵由北向南快速跑来。经了解,这是从右路追歼国民党军的南下解放军。南下大军的任务是到双捷上船快速抵达广湛公路,堵住企图从广湛公路南逃的国民党军队。
      敌方刘安琪兵团逃到阳江白沙后,广湛公路阳江西段桥梁被毁,滞留之时南下解放军追了上来。
      24日一早,八团全部到了双捷,在望牛岗一带截住了国民党刘安琪兵团,双方展开激烈战斗。赵荣团长率八团登罗琴山警戒,不让敌人登山,姚立尹则率队留在双捷做支前工作。
      25日,二野四兵团将国民党刘安琪兵团4万余人包围在白沙圩至平冈圩之间,26日凌晨,我军对敌发起总攻,中午12时结束战斗。
      26日下午,姚立尹率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成员从双捷经漠阳江坐船进入阳江城办公。27日,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阳江县人民政府,时年27岁的姚立尹任首任县长,陈华任副县长。
      ■印记
      同由乡革命青年

      秘密联络站旧址

      同由乡革命青年秘密联络站旧址位于阳西县塘口镇同由村委会同由村东南面的一座古堡内,古堡称竹松书室。同由行政村解放前称同由乡。
      同由村是阳江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姚立尹的家乡。1943年到1948年间,姚立尹、姚邶尹、姚若士等革命志士以竹松书室为秘密联络站,开展革命活动,并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革命战争年代,同由村的父老乡亲大力支持共产党游击队的武装斗争。共产党员姚立尹和姚若松,交通员姚尹雄、姚新尹,内线姚若士等,常在竹松书室谋划筹粮筹款、掩护战士、为部队带路、秘密输送情报等工作,还秘密组织引导村中进步青年参加革命。塘湾村的姚若士,在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参加过农军和农民运动,后来在伪政府同由乡联防队当文书。他暗中支持共产党游击队,做联防队的策反工作。塘湾村的姚尹雄,经常为部队输送情报及急需物资,后不幸被捕,被反动派在同由墟以“通共罪”残忍杀害。
      竹松书室始建于清末年间。建筑形制为古堡,长40米、宽30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堡内原设有祠堂、粮仓、住房、水井、炮楼等,是本地清末学童读书和防御土匪袭击的综合性用途的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堡内建筑物甚为破落,杂草丛生,围墙部分脱落坍塌,存在安全隐患。
      竹松书室于2002年3月被阳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阳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
      百岁革命老人

      情牵家乡建设

      受阳西县委主要领导委托,2020年6月19日上午,阳西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委老干部局、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志办、县老促会等单位领导,前往湛江看望慰问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阳江县长姚立尹同志,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同志心坎上。是年,姚老已是99岁高龄。
      提到家乡阳西,说到漠南人民对革命的贡献,姚老动情地说:“没有党的领导,没有人民的支持,没有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革命就不会取得胜利。”
      姚老获悉阳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成就,尤其是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时,特别高兴。
      姚老二儿子姚刚告诉记者,数十年来,姚老一直了解家乡同由、塘口建设情况,一直关注着家乡阳西的发展。每年的台风季节,比如2020年6月14日台风“鹦鹉”袭击阳江时,姚老便让儿子去电询问台风对阳西的影响,时刻牵挂着家乡……
      县委组织部领导与姚老亲切交谈,关心其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详细介绍了当前阳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情况以及老干部工作情况。并希望姚老在保重身体的同时,能回家乡阳西县塘口镇同由塘湾村看看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贡献经验、智慧,关心支持阳西各项事业发展建设。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姚老也刚好是一百周岁。祝姚老身体健康,生命长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0 16:23 , Processed in 0.1063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