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当代宗族认同的重构——以浦市姚氏宗族为中心的观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03 编辑

    姚老师当时对此事半信半疑, 认为这既是好事, 但也有风险。 最后, 姚老师想到自己也是姚家人, 祠堂也在自己村, 又有人牵头, 就答应了, 但他不愿涉及财务。


    因其与当前这辈人的祖辈们相识, 可以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帮忙做做文字工作。 在 2015 年祭祖活动中, 姚老师负责撰写了欢迎词与祭祖词。 姚老师老师表示: “ 宗祠很有必要建立起来, 不管什么状况, 都要帮助他建立起来 ” 。


    (笔者正在对姚老师进行访谈)



    姚先生, 永顺人, 现在广西北海市一家外资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他在博客与微博上发布了许多有关姚氏历史的文章, 他也正是通过网络与江东村族人联系上的。 大概 2014 年底, 他与贵州族人姚 W 在网上联合发起 2015 年清明节辰溪祭祖活动。 我问道: “你和姚 W 为什么会突然想组织 2015 的祭祖活动呢? ”他回道“ 一是听说中溪村瓦庄的祖坟被别人破坏了 , 且在坟上种菜。 二是联络家族感情 ” 。


    他向我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姚氏宗族的资料。 2015 年清明祭祖活动来了三百人,到了瓦庄祖墓与姚氏宗祠。 清明祭祖活动由姚先生与姚 W 发起, 但在现场的具体活动由姚头人主持与安排, 其文书工作由姚老师负责。 可以说, 此次集各精英之力的祭祖活动是姚氏宗祠复修的起始。


    姚主任, 江东村村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 他是以村主任的身份协助姚氏宗祠等的复修工作的。 一方面因为是村杂货那长, 要维护村中秩序及避免纠纷, 无论村发生什么事情, 都需要他参与处理, 只要在其治理范围内, 他都义不容辞。 比如, 同村的陈氏家族想要修缮祖墓, 但祖墓周边的地皮并不属于陈氏家族, 陈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06 编辑

    家族成员与土地使用权人多次协商均未果, 为了维持村落的和谐与稳定, 姚主任参与其中, 帮助协商, 最终陈氏家族以四万块的价钱买下了现今陈氏祖墓所在地的使用权, 修缮过的陈氏祖墓显得非常气派; 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也是姚氏族人。


        因此, 应该协助出一份力, 但主要还是姚头人负责。 姚头人说, 2015 年清明祭祖活动主任姚主任支持但没有出面。 我认为这与其半公务性质的身份有一定关系。 宗族一直被视为带有封建性质的组织, 是与当前的社会核心价值不符的。 作为党员与村领导的姚主任是不能带头做这一事的, 但因其也是姚氏族人, 也需要尽一份力。因此, 他通过帮助陈氏购买祖墓地皮一事表明其只是尽村长协助之责,而并没有对姚氏宗祠的修复有过度的参与和偏向。


        从上述精英之间的互动可以看出, 姚头人是姚氏宗祠重修中当之无愧的核心与领头人。 自他撑头修复宗祠始, 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经过他的手。 不幸的是,2016 年 4 月 23 号, 姚头人的眼睛忽然看不清, 检查得知脑内有瘤压迫了视觉神经, 不得不住院进行手术。 姚头人的生病使得祠堂的工作不得不中止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人负责筹集资金, 以致修缮资金短缺。 姚头人生病之后, 各地的姚氏族人自发号召捐钱, 筹集了五万多帮助他; 在北京的族人帮助他联系医院与医生;很多姚家人自发的到医院或辰溪家中看望他。 他的工作得到了族人极大的认可与赞赏。 正如姚主任所说: “ 姚头人出事可不得了 , 他是姚氏宗族修复的主要负 责人, 所有的事都经过他的手, 他有广泛的联系网络 。 ” 可见, 姚头人在这次修缮过程中的发挥的作用是极大的。 姚头人也告诉我, 等他病情好转之后, 又将会马上投入到了修祠堂、 祖墓等的宗族事务中。


        精英之间既有相互的合作, 也在某些事务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在关于先修祖墓还是先修祠堂这一问题上就发生过争论。 姚头人建议先修祠堂, 他说道“ 祠堂历史更久, 有了宗祠才有了 能凝聚族人的地方, 才能凝聚族人, 难道(要族人) 天天围着祖墓(开展活动) , 别人没有理解到这点 ” 。 正如姚头人提出的宗祠建设方案中写的:“江东姚氏宗祠是后裔们祭拜祖先的场所, 又是我们后裔交流的一个平台, 更是发扬我姚氏优良传统与优良品德的展示平台” 。 姚先生则不同意先修祠堂, 主张先修祖墓, 认为如果不先修祖墓, 修祠堂(就) 没有意义。 最终, 因姚头人是实际的操作人, 他坚持自己的看法, 所以就优先修祠堂, 此举也获得了部分族人的支持。 祠堂修复的效果也获得了众人的赞赏。 姚老师也是优先修祠堂的支持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09 编辑

    他说“整个宗族的修复分为三步走, 首先是修祠堂, 其次修祖墓, 再次是修族谱”。在他们看来, 祠堂更能将族人凝聚在一起。 无论是祠堂还是祖墓, 两者都是姚氏宗族重要的象征。 宗族精英为此而展开的争论, 都是心系宗族的表现。 可以说,宗族认同正在合作与争论中构建起来。

    三、 宗族精英与族人之间的互动

        除了宗族精英之间的互动, 还存在宗族精英与族人之间的互动, 此互动则主要表现在祭祖活动、 筹资捐款与事后评价等方面。

        祭祖活动方面。 2015 年清明之前, 姚先生与贵州姚 W 通过网络发布清明祭祖的公告, 号召三公后裔清明节在辰溪祖地开展祭祖活动。 2015 年 4 月 4 号至 6号, 来自湘、 鄂、 川、 黔、 滇、 桂等地的三百多名三公后裔参加了“舜帝暨三公后裔公祭大会” 。 族人先在中溪村瓦庄的良能、 良珊公墓地进行了祭拜, 随后来到破烂不堪的江东村姚氏宗祠对三公灵位进行祭拜。 2016 年清明节, 有两百多三公后裔齐聚姚氏宗祠开展祭祖活动。 此两次由少数宗族精英通过网络手段发起的祭祖活动得到了各地族人的积极响应, 比较圆满成功。

        在筹资上, 祠堂修复委员会发出了一份倡议书与一份宗祠建设方案, 其中都涉及到了筹资的内容。 调查研了解到, 姚头人建议每一位姚氏族人都最少捐资一百元, 但族人的捐款热情使得实际情况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以下则是一些令姚头人与其他族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和事例。

        姚氏宗祠于 201 5 年 5 月 21 日 举行了“姚氏宗祠开工大吉” 仪式, 仪式上有捐款环节。在整个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 一个八岁小孩跑到发言台的位置, 说道: “我也姓姚, 我也要为姚氏捐两百” 。 姚头人非常感动, 可惜的是, 他不知晓这个小孩的名字。 二、 一位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的大学生姚 JF, 看到了 他妈妈前来参加祭祖活动所发的微信朋友圈, 马上联系了 妈妈, 要其帮他代捐一千元, 而他的爸爸已经捐了 两千元, 妈妈也已捐了一千元。 三、有些族人认为自 己生的是女儿们就可以不要捐钱, 但还是有许多族人毅然决然的捐款。 十月二号, 只有一个女儿的姚 MX 捐了一万二千元; 姚 ZD, 桥头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育有三个女儿, 也捐了 一千; 姚 BY, 是辰溪县税务局工作人员 , 家中有一个女儿, 十月 二号上梁开工那天捐了两千元; 辰溪县泸溪县姚氏族人每人捐一百, 族人们不仅自 己捐了 , 还号召自己的女儿都捐了 。 四、 寺前镇的姚 MJ, 十月 二号村里组织捐钱的时候, 他并不知情, 待知道之后特地找到姚头人捐了五千元。 8、 寺前镇姚 YZ, 五十多岁, 是一名 残疾人, 没有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14 编辑

    低保, 村里安排其扫地以维持生活。 姚头人见其家庭条件不好, 便劝说他不要捐钱, 但他还是捐了两百元, 并说道: “我有桂花树, 等祠堂建起来, 还要捐两棵树” 。


    (笔者在姚头人家中对其进行访谈, 此时他刚大病初愈, 在家中修养)



        这些人和事令人感动, 不仅是对精英人物号召的一种积极回响, 隐藏在其后的是族人强烈的家族意识与认同感, 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与对家族的责任。 凭借这次修复活动, 族人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得以充分表现。


        事务评价上, 阶段性工作获得族内族外人员的认可。 姚头人手术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 祠堂的修复工作也被迫中止了。 但至此, 祠堂的修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祠堂基本结构修复已经完成,外部粉刷也已完成, 只差内部的装修工作了。 关于姚氏宗祠的修缮与姚头人的工作, 可以说是获得了族内族外人员的普遍认可与赞赏。休养期间, 许多族内人员前往其家中探望即是对其工作的一种认可。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 遇见一位姚姓的老奶奶, 今年七十八岁, 本字辈。 我问她:“ 你们想祠堂修起来吗? ” 她回答道: “想啊” 。 她又补充到, “ 没有姚头人, 祠堂修不起来 ” 。 对于族外人员, 居住在祠堂旁边的邓大姐说道: “ (姚氏) 祠堂修得好, 姚头人这个头撑的好, 为子孙后代造福 ” 。


        从以上几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宗族精英与族人之间的互动是获得了极好效果的。 这也映射出了宗族精英与普通族人对于姚氏宗族复兴拥有的共同渴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17 编辑


    (邓奶奶在宗祠门前)




    姚氏宗祠的成功复修是各方宗族精英相互合作, 普通族人积极响应的结果。


        姚大爷是一位年近 90 的老人, 也参与了 98 年宗族的修复, 可以说他对姚氏宗族有着特殊的感情。 98 年的那次修缮有些美中不足, 这也使得他多了一丝愧疚感。


        正是责任感与内疚感促使为再修祠堂而奔波, 可是身体条件又使他无法担此重任, 因此必须寻求后辈人的支持。 姚头人作为一位退休人员, 在祠堂的修缮中垫付了不少的资金, 同时他有着筹集资金的能力, 因此将他归为经济精英的; 但不仅于此, 因为起初他并不想撑头此事, 在见过祠堂之后便有了决心, 也是一种对宗族的认同感促使他行动, 在其后, 强大的责任心使其坚持下来, 姚头人的眼疾与劳累不无关系。 姚老师利用了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优势, 如在祭祖活动中负责书写了欢迎词与祭词。 主任姚主任确也只是起协助作用, 但这种协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其作为主任,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尤其是在筹款事务的参与上, 可以让普通族人更加放心, 因此姚头人借助主任的权威获得了祠堂修缮的正规性。 姚先生可以说是兼具文化与网络应用两方面的优势, 对比于参加其中的其他族人,他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则更显突出, 使事务族人的联系与议事变得更加便利。但无论如何, 宗族活动是不能脱离普通族众的,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 宗族精英与普通族人的互动取得了极佳效果。 正是在精英们的调动与活动, 族人的积极配合下, 宗族的复修才得以开始, 宗族认同的重构才有了温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20 编辑

    第三节 宗族物质基础的恢复


        对于宗族物质基础的恢复, 姚头人已有计划。 现阶段, 姚氏宗族物质基础的恢复还主要集中在祠堂的修复上, 也囿于资金的不足, 无法同时开展。


        姚头人作为主要负责人, 在其儿子的协助下, 撰写了一份关于宗祠修复的筹款修缮倡议书与一份宗祠建设方案。 倡议书写于 2015 年 7 月 15 日, 主要阐述了宗祠的历史、 结构与现状, 希望族人能够出资出力, 踊跃参与宗祠的修建, 以至有场所“共祭我祖, 共话情谊” ; 建设方案时间落款于 2015 年 12 月 18 日, 其对宗祠前期的修建状况作了交代, 但主要部分还是落在了带有激励性质的捐款制度设计上。


    (宗祠建设方案中的捐款设计与筹款修缮倡议书)



        至今,宗祠修建工程已完成大半。 在 2015 年清明节祭祖之后, 姚氏宗祠于2015 年 7 月 6 日开始动工, 同年 10 月 2 日举行上梁仪式。 至 2016 年 6 月 底时,姚氏宗祠大体结构已经修缮完成, 四周的墙壁已经进行了粉刷与绘图, 只待内部的装饰。 姚头人是祠堂修复的最主要负责人, 因为他生病, 以致祠堂筹款及内部装修暂时停滞。


        值得注意的是, 姚氏宗族的修复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地区形势的助力。 与江东仅有一河之隔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浦市古镇, 浦市古镇正大力发展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21 编辑

    游, 形势非常火热。 江东与浦市既有历史的渊源, 又具有地理的优势, 且姚氏宗祠、 江东寺等都是文物。 受此利好形势, 姚氏族人更有信心将宗祠加以修缮, 以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景点。 正如姚头人在宗祠建设规划中写道的: “(让姚氏宗祠) 与隔河相望的国家重点保护和开发的泸溪浦市建筑群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 。


        其他宗族财产的恢复。 关于族田, 时至今日是已经没有了的。 虽然姚头人在姚氏宗祠周围购置了三四亩土地, 但并不是用作祭祀祖先使用, 而是将其规划为旅游发展用地。 在姚氏宗祠的修复告一段落后, 姚头人将继续投入到族谱的重修与祖墓的修复中, 这是在他们计划之中的。


        对于宗族物质基础的恢复, 以姚头人为首的宗族精英作了规划; 对于筹资,他们也制定了倡议与方案。 假以时日, 姚氏宗族的符号物将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族人面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24 编辑

    第三章 当代宗族认同的新趋向


        宗族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重新活跃已是明显的事实, 虽然在某些地方会表现出一些负面影响, 但绝不应该以偏概全地放大其负面形象, 因为这已不是对传统宗族的复制。 宗族现象能在现代社会中再次活跃, 就必有一些适应现代社会的因素或者即将融入一些现代社会的因素。 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在认同层面上的新趋向或现代性因素。


        在探讨新趋向之前, 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认同? 认同的概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与弗洛伊德提出的, 弗洛伊德把认同“看做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 规范与面貌去模仿、 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 ”① 关于族群认同, 一般认为是“个体与自己所属群体之间建立相互认可的一种主观性态度、 认知与情感依附”② 。


        宗族无疑是一个群体, 无论在组织表现上还是在心理认同上。 但在经历一些外来的压力之后, 这种群体性似乎被打散了。 从本文的姚氏宗族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族认同的再次浮现, 以“认同” 核心, 我们又可以看到许多与“传统” 的差异。这些差异, 在本章中被名为“新趋向” , 而这些“新趋向” 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第一节 传统宗族认同的简述


    一、 基于共同空间上的认同


        弗里德曼认为, 地方宗族是中国宗族的基本形式。 他在《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一书中指出:“东南中国的宗族裂变似乎限制在那些地理空间明显的单位,或者是村落共同体, 或者是相邻的村落群体, 在宗族间通过裂变可以追溯的以往的联系是形成某种姓氏集团的基础,但是超出地域群体限制的裂变体系的扩大没有固定的框架, 只要它是地方性社区, 宗族就存在”③ 。 对于地方化宗族, Yuen-fongwoon 解释为“居住在同一地理区域范围内的、 源于共同祖先的父系亲属群,他们

    ① 梁丽萍.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 .
    ② G· 勃罗德彭特. 符号· 象征与建策[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③ 弗里德曼.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27 编辑

    通常具有用于共同祭祖活动的祠堂”① 。 在传统社会中, 交通与通讯的局限, 致使宗族与村落的重合, 形成一村一族或一村数族。 一旦迁居外地, 随世代的繁衍,联系也就断了。 最终, 只有源于同一先祖且聚居一处的族人, 因为共同的生活与祭祀活动, 才有可能形成宗族组织, 建立起宗族认同。 倘若遥居两地, 尽管有着共同的血脉, 也很难建立起群体认同感, 只能是各成一脉。 因此, 共同的地理空间为传统宗族认同创造了前提。


    二、 基于生存层次的宗族认同


    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中指出, 稻作经济、 边陲社会、 水利工程等是宗族形成的条件。 他认为, 东南沿海是中国历史上的边陲地区, 政府无法有效控制, 经常发生社会动乱, 因而也就促使人们聚族自保。 “聚族自保” 正道出了传统社会中凝聚成族的主要目的。 历史上的湘西地区亦属于中国的边陲地带, 这里混杂着众多的民族, 浦市一带属于政府控制的真空地区, 也正得益与此, 才有了该地商业的萌芽与发展。 作为迁居此地的姚氏, 为了在此争取“入住权” , 保证生存资料的持续获得, 基于血缘而联合成族是最佳的方法。 因此, 我认为, 传统社会中宗族的集群生活更多的是出于保证生存的需要。 例如在生活方面, 在传统社会中,“宗族的功能在经济上帮助其成员, 在诸如婚礼和葬礼这样的礼仪场合召集成员, 或者组织后代祭祀祖先”② 。 此类事务都是单靠个人或某个家庭所无法完成的。 宗族是个人与家庭的依靠, 传统社会中, 农业生产是具有风险性的, 单个家庭很难承担风险, 为减小风险的影响, 就需要宗族内家庭的互助或宗族的支持。 在安全方面, 与外族争夺生存资源的纠纷时, 需要宗族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一些过程中, 宗族认同得以形成, 因此, 这些认同都是以谋取生存为主要目的层次上建立起来的。


    三、 祭祖事务的严格性


    祭祖即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感恩与崇敬, 因此, 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社会中, 祭祖是不可或缺的, 而祭祖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对于祭祖, 哈维兰阐述到, “对于大约三代以内的最近去世的先辈, 人们在他们的生忌和死忌供奉食物



    ① Woon, Yuen-fong. Social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South China: Overseas Chinese andthe Guan Lineage Of Kai ping County. The China Quarterly . 1989.
    ② 威廉. A. 哈维兰著, 瞿铁鹏. 张钰译. 文化人类学(第十版) [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10: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30 18:29 编辑

    和焚烧纸钱作为祭品, 而对于更远的祖先, 人们则每年对他们集体祭祀五次。 ”其严格性主要表现在祭祖时间、 祭祀主持者与程序上。 一是时间上的固定性。 如冬季祭始祖、 立春祭先祖及在清明、 端午、 除夕等节日上的祭祀。 “它在某种意义上是时历仪式,每年在差不多相同时间举行的” 。① 此类规定在姚氏族谱是亦有详细记载。 二是祭祖活动的主持者身份的严格性。 《礼记.曲礼下》 : “支子不祭, 祭必告于宗子” , 从南宋始, “宗子与族长合一的趋势一直保持到近现代”② , 宗子(族长) 才具有祭祖活动的掌控权。 三是程序上的严格性。 在祭祖的程序安排上也是极其严格的, 如姚氏族谱中附有正寝时祭图, 关于祭品摆放、 跪拜位置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对于祭祖活动, 传统宗族中还专门设置祭产, 以作祭祖开销。 祭祖活动中, 宗族中的男性都要参与到其中, 而女性是不参与祭祖活动的。


    第二节 当代宗族认同的重构及新趋向


    宗族认同逐渐清晰起来。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宗族事务活动与修复活动之后, 很明显可以观察到的是宗族认同与宗族意识在姚姓人中的再次强烈的涌现或增强。 田野过程中, 我问过一些姚姓人关于要不要修宗祠的问题, 他们的回答能让我们清晰的看到这点。 我向姚大爷老人问道, “ 为什么祠堂要重修? ” , 他回答道: “ 这是我们的出生地 ” 。 姚老师则说, “ 宗祠很有必要建立起来, 不管什么状况,都要帮助他建立起来 ” 。 姚 ZY 说, “ 这是我们姚家人的宗祠 ” 。 从这些话语中, 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摆脱了“宗族是封建事物” 的观念, 也不必顾及认可宗族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 人们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 某些意识必将退居其次, 不能张扬出来。 从现今的情况来看, 当代人对于宗族的认同与意识, 并没有消失殆尽, 只要有适当的时机与平台, 便会再次涌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 在姚头人生病期间, 族人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宗族认同感的存在。 在北京的族人帮其联系了北京的医生, 并尽快的做了手术; 各地的族人自发筹集了资金资助姚头人, 众多的族人去医院或着到其家中看望他。 可见, 在姚氏族人看来, 他是在为整个姚氏宗族做事, 族人也有义务在其困苦的时候帮助他,在此过程中, 姚姓人逐渐建立起了“同族人” 的群体认同感。


    ① 罗伯特. F. 莫非, 吴玫译. 文化和社会人类学[M] .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
    ② 钱杭. 中国宗族史入门研究[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6 19:39 , Processed in 0.1181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