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波

探寻一个姚氏家族450年历史 ——兼记浙江湖州双林人物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2-26 13: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世、姚美彦(峙青)(1896-1944)
    (一)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姚美彦,为姚兰坪二子,字峙青,号玉楼。这里,称姚峙青,更方便读者区分。
    因为父亲过世早,姚峙青便早早出门谋生。在“上海盈大钱庄”实习空余时,兼职替人做家庭教师。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之人的。一次,在给一户姓马的人家千金小姐做家庭教师时,姚峙青竟然看中这位学生,俩人因此相恋起来。这位小姐芳名叫:马琼英,号菊秀,生于1900年11月13日,比姚峙青小四岁。
    女方父母见自己女儿爱上钱财不多的郎君,并未作太多的干涉。1915年,年方20的姚峙青与芳龄16的马琼英结婚了。
    结婚当日,女方家拿出十万银元作陪嫁。同时,聘请保镖,将新娘和嫁妆安全送到男方家。民国初期,中国报业发达,武汉当地报纸给予深度报道此事,一时成为万人羡慕的美谈话题。
    此事可真?真!马琼英父亲名叫:马汝霖,祖籍鄞县(宁波),乃武汉商界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他16岁从宁波乡下来上海闯荡,后赴武汉创业,开设“鸿彰永绸缎局”,生意颇为兴隆。期间,与清军第11混成协的协统(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旅长)黎元洪成为哥们。黎元洪是谁我就不用介绍了。1912年,黎元洪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继任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能与总统成为结拜兄弟,生意岂能不飞黄腾达?
    一次,在酒桌上,马汝霖向黎元洪提出说:“我想当实业部长!”这位总统脑子很清楚,回答道:“你做好你的生意。做官,你不是这块料。”
    马汝霖虽然官梦未成,却当上“汉口总商会”会长。马琼英是他的独生女,家中就这么一个千金,婚礼能不隆重?
    姚峙青结婚后,进入由岳父马汝霖开设的“福康隆办庄”做事。姚峙青为人性情豪爽,淡泊名利和财富。1925年2月,马汝霖与湖北籍人李陵筹建汉口市第一纱厂,派他前去做总管,却遭他拒绝。理由是:财富乃身外之物,他的兴趣在于读书。
    马琼英于1917年为姚峙青生下大儿子,取名:姚永涛,字滋圃,号润生。后改咏陶,即咏陶渊明之诗之意;1919年生下女儿,取名:姚薇珺;1920年又生下小儿子,取名:姚永檖,字昆明,号润良。三个孩子后来都接受高等教育,知识渊博。
    然,老苍无眼。1944年冬,姚峙青不幸患淋巴癌,早早病逝。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马琼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一生参透禅机,看破红尘。茹素念经、乐善好施。守寡33年,与孙子姚凯第一起生活。她于1977年2月26日去世,享年78岁。
    闻祖母马琼英去世,作为孙儿的姚凯文,极度伤感,书写祭文一篇,其中写道:
    呜呼祖母,马氏千金。六岁侍母,恪尽孝道。及笄成婚,备极荣耀。相夫教子,堪称贤淑。二子一女,俱能成立。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抚育孙儿,功在宗族。为人豪放,有丈夫气。笃信佛祖,不敢杀生。悲天悯人,乐善好施。慷慨解囊,助危济困。三从四德,躬身实践。三寸金莲,胜过须眉。女中豪杰,儿孙楷模。七十八年,有如一日。遥想清辉,音容宛在。噫,何日再能承欢膝下,只求今夜梦中相会。呜呼哀哉,伏惟尚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A7F.tmp.png
    (左一)堂房美鑫、(二)长子美彝、(右二)次子美彦、(右一)三子美森
    (二)
    这里,我顺便说说姚峙青的哥哥姚美彝。
    姚美彝,号题青,字东涧(1895-1963)。父亲姚兰坪人到中年病故,作为大儿子的姚题青,早年得到大姐夫蔡风若照顾。15岁时,来到上海打工,入瑞记德行实习。20岁时,改入美商纽约美鹰绸厂驻沪采购部任要职。后娶汪鞠如的次女汪氏为妻。人未到中年,患肾结石,不能干大活,每天以读宋、元、明、清代书籍排遣郁闷。69岁过世。
    姚峙青弟弟:姚美森,字笠夫,1897-1958。成家时,娶孙朗泉公女儿孙氏为妻。孙氏女为姚美森生子四个:姚永纶、姚永铨、姚永樑、姚永鑑。女儿二个,一直居住在湖州。
    (三)
    这里,我再说说姚其澳两个儿子,长子为姚美烺。
        姚其澳长子姚美烺,字慎青。生于光绪癸未年(1883)10月15日,去世于民国癸酉年(1933)5月23日。寿51岁。
    姚美烺成家时,娶孙幼斋公女儿孙氏为妻,生儿子五个,分别名叫:姚永炜、姚永钰、姚永澄、姚永椿、姚永堃。女儿二个。
    后人评价姚美烺说:“性格温和,为事慎重。治家克伦,对弟妹友爱。”
    父亲姚其澳去世时,姚美烺只有20岁。上有母亲,下有弟妹需要他倾力照顾,日子过得艰难。早年,他虽在“上海瑞记德行”丝绸部供职,但总不忘利用夜晚空闲时间,刻苦补习西文。后来,结识多位同行知己,于是自己创建“鸿基丝绸公司”。
    没想到创业一炮打响,由此积起不少财富,并且,终在丝绸行业里大名鼎鼎,无人不晓。
    姚其澳次子姚美熉,也是姚家一个杰出英才。
    姚美熉,字谊青,生于光绪庚寅年(1890)11月18日。
       
        姚美熉成家时娶南浔望族——沈氏家族沈氏女为妻,沈氏女为姚美熉生儿子二个,长子取名:姚永刚,次子未育。后,沈氏女早早过世,姚美熉再娶榆林籍人朱贡三公女儿朱氏女为妻。朱氏女1914年出生,比姚美熉小25岁。她为姚美熉生女儿一个,取名:姚心珠。姚心珠长大后,许配给一个叫邱世绚的男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A80.tmp.png
    姚美熉获得圣约翰大学堂结业证书。
    姚美熉因父亲过世早,早年的他一直得胞哥姚美烺照顾。青年时,入“圣约翰大学堂”读书,各门西学课程优秀,获得结业证书。后来,他由北方回到上海定居,事业从此大发。
    姚美熉夫人沈氏,生于光绪壬辰年(1892),死于民国庚午年(1930),寿39。
    夫人早逝,姚美熉伤心不已,作志文一篇,如下:
    熉原配沈氏,南浔望族,生子二,次不育。后随余北居,不久即返申,独守家庭,教诲子弟,勤俭忠厚、志气高洁,待人以宽,律己而廉。克俭家庭,多和睦邻里,有赞声。外舅早世,妻弟纯士尚幼,夫人抚之成立,以遂其平生心愿与刚儿,同受教育不遗余力。徧懇亲友为谋事,期将来有所成。对家务处理井然,衣服朴素,饮食节省,无一文浮费,然亲友间,应酬备极周至,尤是丰隆,惟因身体羸弱,二十年来,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又为节省医药,以致因循不治,空留贤淑之名,未得一日享之受。熉故皈心佛道,代种福田,以为回向,聊以报也。
    读姚美熉《志文》,我想到宋代词人“贺梅子”——贺铸(1052-1125)。贺铸的爱妻是宋室赵克彰的女儿,勤劳贤惠。爱妻死后,贺铸作了一首感人涕泣的词《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在此,我还想说明三点:之一、《吴兴双林姚氏家乘》就是由姚美熉赞助一千大洋、于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丙子重修完成的。我手中这本家谱就是那个时代的见证,真是功德无量啊!
    之二:姚美熉是姚氏家族中第一个拿到西学文凭的读书人,他深知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读书意味着受到了诸多教育,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深刻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现实的视野。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是不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精神枷锁的。至于那些未受过良好教育者,很容易被无知、愚昧、贪婪、怀疑、嫉妒等坏习惯蒙上眼睛,也想象不出知识会变成修身养心的桥梁,使读书人在心性方面得到各种启迪,进而引导人生走向光明。
    之三:姚凯文作为野庄公第十四代孙,对姚美熉印象深刻,称他为:谊青公公。公公在世时,姚凯文和大哥姚凯第经常去探望请安。姚美熉说:“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活到80岁,因为姚氏家族中尚未有人活到80岁。”
    姚美熉果然如愿,80多岁寿终。寿终之年为1969年3月,姚凯文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十二世B版
    (一)
    “工以才成,业由才广。”
    我先来介绍一下双林倪氏家族:倪汝进家族
    倪汝进,谱名汝鳌,字天持,号瑶池。倪思之后裔,先世倪思由东林山迁居双林东庄湾。
    倪汝进博学多闻,潜心撰编《双林志》16卷,其居所名曰:“松庐”。一生以读书、编书为乐。
    倪骆,倪汝进孙子。字滨航,一作宾黄,又字庆威,号枥夫。能诗。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恩贡,未仕卒。著有《枥夫诗集》。
    倪应泰,字文山、汶山,号赤庄老人。入府学,制义酷摹成洪。
    远在南宋,倪氏家族出过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的名字叫:倪思。
    之前我有过介绍:倪思(1147-1220),宋代学者、进士,中博学宏词科,官吏。晚年归乡,在双林落脚,建“东庄湾”一座。他博学多才,著有《齐山甲乙稿》、《兼山集》、《经锄堂杂志》、《易说》、《论语义证》二十卷,《孟子问答》二十卷,《掖垣词章》二十卷等。
    在今日双林镇幼儿园后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弄堂,这一带旧时称作:“东庄湾”。这里,水网迂环,景色清秀,有亭台楼阁壮景的“东庄别业”就坐落在此。
    倪思世居东林千乘桥堍,因千乘桥为倪氏家族所建,故,千乘桥又俗称倪家桥。
    (二)
    古镇双林,地方虽不大,但古迹名胜却不少。虽然这些景致现在大多不复存在,成为轶闻轶事,但回味一下,也算是一种满足吧!
    石街
    在石漾河中,东接水镜寺,西北边养一圩。旧时有石堤为街,后沉没于水中。水失干旱时,能见其石路一条。
    砖街
    在普光桥堍西北,东之普光桥堍,即为缓绢等丝织品交易集市。传说此处原为街市,后因地壳陷落,沉没为湖泊,故该处又名:石街漾,简称石漾,又称石湖、石溪。
    旧日早时,水性好的渔民潜入水底,可循行于石街之上。还有人从水底摸起一块砖头。长二尺余,坚过于石,细腻如羊肝,木匠用作磨砺之具。
    石路
    在镇北往湖州郡城大道方向。化成桥至旧馆二十里路,这条石路有三千六百余丈,为明代义民陈元*[]所建。因陈是一个普通市民,故,不见有文字记载。
    还金亭
    在虹桥东畔。之前有过介绍,在此不重复。
    墨池潭
    在儒林村中央,为宋朝杨驸马故园,前后有两潭。顺治初年,当地农民在自家田地耕地时,从土中挖出一块石碑。年代久远,字迹不清,经水反复冲洗,才见“墨池潭”三字,经专家考证,得知为宋代产物。
    见一亭
    在恭三圩北际,由明代学人陈良谟为严凤所建。
    当时,严凤回到双林时,正逢大雨天。四周皆空地,无避雨处,陈良谟[]见之感慨,于是造了一座小亭。
    后人闻知此事,曾写了一首诗:“琴鹤携归早息机,朝衫脱却换罗衣。练塘参政多清与,亲缚茆亭着钓矶。”
    严凤,湖州人,举人出身,正德十五年(1520)出任分宜知县。他在分宜工作期间,口碑极好,德行至上。)
    一洲亭
    一洲亭在中洪,为明代诗人沈震坪(又名:沈尧龙)所建。
    《姚河桥诗》中有诗云:“何处一洲亭?烟波望欲冥。惟余双白鹭,拳立叙修翎。”
    闻闻亭
    在三林观音桥则,是明代官人沈秱与里人谈事议事之地。
    丁家堂子
    在普光桥东三里,也即三汊港水底。咸丰六年,大旱。水失,河心有石屋一座。与文阁基相似,周围有数块丈方石砌成,站在屋脊处,此处的水特冷,不敢再入。岸边有一庙。问庙主,说此地是奉丁相公神。
    西楼
    在大通桥北,又叫:古楼。系明代妓女素晖居家。
    有诗为证:“欲恨年华似流水,西楼早已付寒烟。吴江城外穆溪头,何必争墩费讨搜。此地清游证明月,素晖终古擅风流。”
    在双林,除了古屋、古亭,还有不少珍稀古树,比如:古柏、古槐、古桂、双梓树、竹杖等。
    双林多文化名人、职位显赫官人、商贾巨子,故而,他们的老宅也是值得回顾之地。比如:陆珩府尹第、沈秱中丞第、沈懋华侍御第、姚学塽第、郑祖琛中丞第、徐有壬中丞第、沈澜太守第、凌以璋文学宅、茅湘客居宅等。
    另外,双林私家花园也不少,比如:嘉遯园、西园、沈家园、真率园、非园、涉园、湾西小圃、梅花庄、公余庄、三林庄、听雪轩、梅花窝、也足轩、白云轩、姚氏园、半亩园、梅花书屋、柘柳草堂等。
    再次说明,以上这些景致,除了沉在河底下的不曾遭破坏。大部分的景观现已不复存在。可惜了!
    (三)
    这里,我应该介绍两位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吴兴人:
    钱玄同(1887-1939)
    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五四”运动前改名:玄同。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为运动的倡导者。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俞平伯(1900-1990)
    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吴兴德清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俞平伯青少年时便积极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在文坛中享有“新诗人”、“散文家”享誉。当然,这种“享誉”不是借曾祖父俞樾之光。
    俞平伯读书很用功。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先后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真是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性格的人;什么样的制度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没有“五四”时期参加各种文学社活动,他的文学细胞不会被激活,他的文学才气将会被默默掩盖。
    古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如果不给金子一个露面机会,而一直是埋在地表深处,怕是百年之后还是没得机会展露其光华。对此,俞平伯应该感谢民国时期的宽松制度,才有他大展拳脚的舞台。
    可不是吗?作为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1954年,俞平伯因在《新建设》杂志发表《红楼梦简论》学术论文,遭到毛泽东的点名批判。从此,“反动分子”的帽子被套在头上,一套就是二十几年。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啊?
    相比之下,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回台湾的胡适,红学研究成果继续问世不少。
    俞平伯虽不是双林人,但他是吴兴人,是吴兴人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2-26 13: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世、姚永涛(咏陶)(1917-1991)
    十三世A版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28.tmp.png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现在我来说说姚峙青的大儿子:姚咏陶。姚咏陶,原名:姚永涛,后改此名。即咏陶渊明之诗之意。字滋圃,号润生。他自幼聪颖过人,敏而好学。九岁便能书写对联,日练大小楷五百字。
    年轻时就读于民立中学,毕业于大同大学、清华大学[两大学各读二年书。]。好武功,也好京剧。曾是“汉口平剧社”成员,在《双枪陆文龙勇斗八大锤》戏曲对外公演时,担任过勇战岳家军八大锤的陆文龙。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29.tmp.png
    1934年至1935年,姚咏陶来到武汉,在外公马汝霖手下工作一年,借此际游尽武汉三镇。因不愿继留武汉接班,怀揣马汝霖给的五千大洋银票(算是薪水),返沪自谋事业天地。
    回沪后,姚咏陶身边有三位姑娘同时看中他,分别名叫:朱爱华、陈良仪、汪琦。朱爱华是双方父母指腹为婚的对象;陈良仪是他大同中学的同学;而汪琦身份是小老婆养的。三人个个如花似玉、婷婷玉立,但姚咏陶觉得她们都不是自己篮里的菜。
    无巧不成书。那晚,姚咏陶、姚昆明、姚薇珺兄妹三人出门,姚昆明意在将同班同学罗国馨介绍给自己姐姐姚薇珺。见面后,姚薇珺没能看中罗国馨,反到是姚咏陶看中了陪同罗国馨前来的妹妹罗琦龄。
    罗琦龄,自小养尊处优,毕业(肄业)于光夏中学(今新群中学)高中部。她与姚薇珺是同班同学;哥哥罗国馨[]与姚昆明是光夏中学同班同学。
      那晚,五个人在静安寺一家大饭店吃饭,饭后去“百乐门”跳舞;那晚,他们玩了一个通宵。罗国馨掏出200多银元埋单。分手时,罗国馨还送姚家兄妹三人一人一份马赛尔巧克力。
    就这样,1939年1月25日,22岁的姚咏陶与芳龄21岁的罗琦龄结为了伉俪,假座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礼堂举行婚礼。当时沪上有家英文报予以登载,并刊发俩人结婚照。按理,这类喜事不算什么新闻,但姚昆明有个名叫潘怀棼的同学在报社任记者,也就行职业方便给报道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2A.tmp.png
    (姚咏陶与罗琦龄结婚照)
    (二)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里,我来介绍一下罗琦龄身世。罗琦龄,生于民国七年农历8月30日(公历1918年10月4日),为浙江上虞罗象禹(又名:罗强万)三女儿。
    罗象禹与其兄罗企云、其弟罗伟东三人在北京东路外滩大楼开设证券交易所、钱庄、“信亨金号”,大有执上海滩证券之牛耳之势,人称金融界“罗氏三兄弟”。
    罗象禹家在威海卫路737号[此路名现改为:威海路727号;花园空地处造了一幢楼,取名:威海别墅。],那是一幢英式洋房,占地九亩三分,设有网球场,男女仆人十多个。购置此洋房时,连同室内全套英式家具一起买下。
    那时,罗象禹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四个儿子全是“足球迷”。于是,他遂命府上男佣分作两队,陪儿子踢足球,反正花园里有的是草坪空地。
    然而,天有不测之云。1937年,在一次股票交易中,罗象禹一步走错,导致后面的交易连连失败。仅仅三天时间,罗家产业、家当,全部赔光。没办法,只能卖房。罗象禹携全家人搬至愚园路576弄(四明别墅)3号。3号上下有三层,每层有二间。
    初来时,罗家勉强能延续这种独住局面,但坚持没几年,这种颓势依旧没能扭转。无奈之下,罗象禹只得靠逐步朝外租房,像割肉一般一块块割让房间,以减轻经济压力。
    四明别墅是四明银行出资造的,对外只出租不出售。而且,银行为图省事,以一个门号对外租赁。普通人家想借也没有这个租赁实力。
    1 947年秋,无路可走的罗象禹只能将3号整幢房子顶给后来搬进来的二楼史家,由史家接替做二房东。未几,罗象禹带着太太搬迁到南市,四子四女如同飞鸟各自投林。
    罗象禹搬离前,将假三层朝东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留给三女儿:罗琦龄。
    1949年后,“四明银行”归国家所有,“四明别墅”产权也属于政府了。50年代初,有个姓陈的先生,单位分房,分到3号二楼。陈先生有个儿子叫陈长生,小名叫:小龙,1951年生。
    一次,一同学在宝山一家饭店请笔者吃饭,此同学随口叫来他老婆的师傅一道吃饭。没想到这位师傅就是陈长生。他对于小时候居住在3号的事、以及女主人罗琦龄和她四个儿子之事记忆犹新。这是后话。
    (三)
    继续说罗家三兄弟之事。
    在罗家三兄弟中,以老三罗伟东财力最雄厚,其私宅花园在常熟路100弄10号(今为:上海歌剧院)。1947年,罗伟东与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老板吴性裁结为亲家,借座上海南京路五层楼酒家(百货公司楼上)为其子女举办婚礼,著名影星李丽华前来唱堂会,上海本地多家报纸给予报道。        
    运气稍差一些的要数老二罗象禹。1928年10月的一天,罗象禹遭到“黑社会”绑架,被敲诈勒索大洋五十万元(银元)。家人被恐吓不许报警,否则撕票。悉数付了赎金后,人才回家,方知其被绑至黄浦江上一条木船的船舱里。罗象禹怀疑是自己车夫勾结土匪干的,因没证据也只能打发他走人。
    当时,罗象禹账上有483万块大洋,损失50万大洋,还余433万块(按现在每块大洋360元人民币计算,就是15亿5千多万元)。罗象禹不敢再掉以轻心,请了两个红头阿三(印度警察),配长枪在家门口站岗,每人每月100大洋薪水。另再雇佣人若干:男佣,每人每月8块大洋;女佣,每人每月6块大洋。
    老大罗企云1959年离世,寿75;老二罗象禹1954年离世,寿62;老三罗伟东1956年离世,寿62。他们三个都幸运离世于“文革”前,否则,你懂的。他们的后代就因他们的家庭身份而备受精神及肉体折磨。
                  (四)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3B.tmp.png
    继续说罗琦龄。
    1939年年底,罗琦龄为姚咏陶生下大儿子,取名:姚建庭,字凯第;1941年生下二儿子,取名:姚建安,字凯文;1943年生下第三个儿子,取名:姚建伦,字凯伦;1946年再生下第四个儿子,取名:姚建法,字凯法。凯法后被红卫兵打残,跳楼自杀
    家庭兴和,事业也一帆风顺。姚咏陶先后任“中国银行”上海行员、“信谊药厂”销售代表、“柯达公司”高级职员、中美某联合企业上海公司总经理等职。
    期间,姚咏陶认识了一个叫俞斌祺的人,他对姚咏陶说,抗战结束,台湾摆脱日本长期统治,市场对物质需求很大,是否愿意合作,一起到台湾去做生意。
    姚咏陶考虑了几天,征得老婆罗琦龄同意,然后鼓动母亲马琼英,将所居花园大洋房——武夷路85号卖掉,换得60根金条,与弟弟姚昆明各拿30根金条,作为从商本钱,开始频频往来于上海与台湾,开始贸易活动。这是1946年至1948年间的事。
       这里,小作补充:姚咏陶于1946年秋卖掉武夷路85号花园大洋房后,全家搬至愚园路576弄四明别墅3号,即:罗琦龄的娘家。搬家那天,从一座假山的山洞里爬出一 条碗口粗的蛇,蛇知道主人要走了,特地出来露露面。这幢花园大洋房面积很大,绿树花草交相丛生,假山逼真自然,1949年之后改为:长宁区工人疗养院。
    (得30根金条的姚咏陶,后来为申办“打捞公司”,白白损失了16根金条,但营业执照未被南京国民政府批下,这是后话。)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3C.tmp.png
    姚咏陶照片
    天高任鸟飞,但内战到来改变了一切格局,尤其是商人们的梦受到阻断。1949年,国共之战胜负已成定局,有钱人秉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原则全家迁往台湾。
    1949年1月10日,姚咏陶飞赴台湾,处理商务之事,没想到此行竟与妻子儿子长别,相隔整整38年再相见。
    姚咏陶这样的商人离去,寓意着中国现代工商精英在大陆历史地位的结束。他们若不走,厄运会难躲。
    姚咏陶到台湾后,托朋友陈守仪替罗琦龄搞到两张进入台湾的《入境证》(想到台湾去的人太多,国民政府要求凭入境证才放行),但几个小孩先后患上麻疹(上海称之:出痧子)。等到病愈时,上海开往台湾的轮船已停航(1949年5月11日停航)。
    此时,龙华机场候机大厅的航班图上,由上海飞往全国的航班皆呈黑色,唯有飞往台湾的灯还亮着。以罗琦龄手头财力,能买两张机票,当她得知一张成人票可允许带一名小孩时,已晚。
    这一天是5月24日,上海飞往台湾的飞机航班也停航了[蒋介石是5月15日从上海复兴岛离开,飞往台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3D.tmp.png
    (五)
    罗琦龄为何在上海虹桥机场优柔寡断,不能果断作出决定呢?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还在1946--1948年间,姚咏陶频繁往来于上海台湾间做生意。那时台湾刚从日本人手里收回,商机很多。在台北“新高雄酒家”,姚咏陶认识了酒店服务员王红珠,两人产生了感情。
    1948年秋,姚咏陶因想去南京申办打捞公司执照,便与酒店老板张俊宝一同回上海。台女王红珠要求同行,来上海看看。
    姚咏陶同意,回沪后,姚咏陶在贵州路上的“中国饭店”四楼为王红珠开了一间房间:403室。
    然而,金屋藏娇之事被穿帮, 家庭风波顿时而起。
    罗琦龄带着三个儿子去“中国饭店”,最小的儿子凯法才两岁多,由女佣人抱着同去。一家人从四明别墅出发,步行到静安寺,然而乘1路有轨电车到南京路,直扑那女的落住饭店抗议示威。
    王红珠当即哭诉道:“不是我要破坏你们的家庭,我肚子里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了。”
    为了阻止姚咏陶与台女同居,罗琦龄干脆在“中国饭店”也开了一间客房:就在403室隔壁的402室,每天吃住在里面。
    家中因姚咏陶的婚外恋分裂成两派:一派以罗琦龄为首,加上除老大之外的三个儿子,还有就是罗琦龄娘家以及一些亲戚。这一派人谴责姚咏陶荒唐不忠;另一派人则以姚咏陶母亲为首,姚咏陶大儿子也加入其中,另外包括俞斌祺、张俊宝等朋友。这帮朋友认为男人讨小老婆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对大老婆关爱不减,也只要有这个经济实力。他们还搬出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祖籍福建同安人,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的“一只好茶壶应该配有几个茶杯”的论调,说哪有见过一个好茶壶只配一个茶杯?还说男人娶小老婆是社会走向开明的一种表现。
       
       姚咏陶自从有了怀孕的王红珠以后两头都撇不下,如同下雨天打麦子——难收场。他希望接罗琦龄与儿子赴台,过一种正室、侧室和平共处的家庭生活。其中更多的成分是为了完成道德上的自我救赎。故而,在接原配夫人及家眷赴台这件事上,他是极有诚意的。
    而罗琦龄对于老公纳妾一事,一直是持抗议态度,其中不乏有过激行为。殷实家庭出生的她认为,自己哪方面比老公差?凭什么要同意他纳妾。更何况,这是原则问题,坚决不能让步。至于社会上有人对“一正一侧”的婚姻模式进行歌功颂德,就让他们去歌颂。
    孩子出痧子、购买机票缺一点钱,这些其实都不是阻碍罗琦龄去台湾与丈夫团聚的理由。只是,当她一想到去了台湾,肯定要与那个台女相处,情感上接受不了。她宁肯选择不离开上海,也不想看到台女。换一句话说:在罗琦龄潜意识里,根本就没作好去台湾的心理准备。她甚至天真地认为,过个一年半载,台湾也会被大陆解放军解放。到那时,老公会主动回来,回到上海这个家。
    罗琦龄之所以这样认为,那是因为当时的人民解放军进军全国势如破竹,而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以这种气势,解放一个台湾,还不是小菜一碟的事。
    (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此,姚咏陶夫妇俩天隔一方;从此,深重无比的苦难降落在罗琦龄身上。
    为了养活几个孩子,这位从前的千金小姐,做过冲床女工,也去生产组修补毛巾。每天工资仅为0.71元(起先是0.66元,星期天不上班,没钱进账),这点钱如何养活全家几口人?好在姐姐罗馥龄见妹妹可怜,她自己未婚,无子女,手头略宽裕,也就每月资助罗琦龄10元钱。
    1966年9月2日,这一天对罗琦龄来说就是噩梦降临之日。红卫兵如天兵神将来到她家中,抄出并没收金器8件。其中有几件金器还是外婆在她结婚时送的。
    “王法在哪里?”罗琦龄坐在地板上一个劲哭泣。她不曾想到,就在这天夜里,住她家不远的(江苏路284弄[安定坊]5号)、令她非常崇拜的文学家兼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在家自缢身亡。中国社会已变成一个无法无天、丧失人性、没有伦理道德可言的野蛮国度。
    躲过棒槌挨榔头——祸不单行。10天后,也就是9月12日。罗琦龄的家再次被抄,所有书籍及值钱之物被劫掠一空。这次来的红卫兵是另一批,其卑劣行为已无法用人类语言来形容。一些珍贵书信,比如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写给马汝霖的书信及前辈留下来的家谱、名人字画,因红卫兵们看不懂,也不识货,检查了半天,没见到反党语言,也就搁在马路中央直接放火烧掉了。
    罗琦龄被以国民党“残渣余孽”之对象及资产阶级少奶奶之恶谥拖至火堆前,逼其大声叫喊:“烧得好!我罪有应得!”
    完了之后,红卫兵不死心,又逼其站在水泥制成的垃圾桶上,胸挂“打倒罗琦龄”的纸板,再接受批斗。
    说起傅雷,我想起人称“钢琴诗人”的顾圣婴,她住在愚园路1088弄103号,平时与傅雷有走动。傅雷夫妇自杀后,这位才华横溢、30岁不到的顾圣婴一直闷闷不乐。
    翌年,也就是1967年1月31日,顾圣婴被红卫兵严正关照,明天必须准时过来,接受红卫兵召开的批斗大会。当晚,顾圣婴和她的母亲秦慎仪、弟弟顾握奇三人开煤气自杀。事后,红卫兵破口大骂:“畏罪自杀,死有余辜。”
    在一个乌鸦也会骂人黑的时代,讲公理是没有用的。
    比罗琦龄日子更难过的是她整个罗家成员,因为他们家有钱,钱就是罪恶的证据。家中钱越多,罪恶越深。
    1966年9月5日,罗琦龄的姐姐罗馥龄和弟弟罗国源受邀去淮海中路2054号三外婆的家(三外婆嫁给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因担心红卫兵要来抄家,姐弟俩打算替他们转移家中金银器皿。
    不想,正在清点与交接金银器皿时,红卫兵冲进门来。这些金银器皿就是剥削罪证,全部没收。同时,罗馥龄、罗国源姐弟俩被五花大绑,戴上纸糊高帽,押送游街回四明别墅。一路上众人围观不说,受尽万般凌辱。
    罗家得罪了谁?这么被往死里整,遭遇如此没人性的肉体与精神折磨。如果说这是“革命”的需要,那么这个“革命”就是变态革命。
    (七)
    刚才有说起罗琦龄的哥哥罗国馨、罗国灏、姐姐罗馥龄、弟弟罗国源,在此有必要带一笔。
    罗馥龄,为罗琦龄之姐姐,命运坎坷,一生未嫁,享年85岁。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4D.tmp.png
    (罗国馨照片)
    罗国馨,罗家长子,1917年5月1 4日出生,与姚咏陶同庚。他为人豪爽,用钱大方。那回,姚昆明将姐姐姚薇珺介绍给他,虽然姚薇珺对他不中意,但那天晚上,罗国馨请客吃饭、跳舞,一夜用去200多元银洋钿。罗国馨家里有钱,但姚薇珺后来嫁给了一个比罗国馨更有钱的男人。羡慕漂亮女人,有第二次投胎、改变生命的机会。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决定命运。
    罗国馨后半生很落魄,一则是由于父亲罗象禹事业破产,二则是他没把握好机遇,或者说没遇上一个好女人。
    这位曾在复旦大学外语专业就读过的高才生,后来沦落到在上棉十七厂大炉间烧开水。“四人帮”倒台后,改革开放,上海驻香港一家公司需要一名经理,因他会一口流利英文,领导问他愿意去否?如果想去,必须按规定提供“已婚”、“有家庭”证明材料。而此时,过着落难日子的罗国馨找不到对象,只能降低身价,与一个拖着三个孩子、和坐牢男人离婚的女人姘居。
    罗国馨急忙回家与这个姘居女人商量,希望去民政局开结婚证书。但这个女人有心计,且自私,认为罗国馨去了香港后,很有可能如断线的风筝不会回来。故而,以“这把年纪了,还结什么婚?不怕被小辈们笑话”为由,拒绝与罗国馨同去民政局领“派司”。
    罗国馨去香港的梦就此破产,人生转折机会也就此失去。他是一个做事较真的人,有着一竿子到底的思维。就是没想过:既然是姘居关系,那女人不同意结婚,难道世上没其他女人愿意与他结婚了吗?
    罗国馨于1993年病故,后半生的苦难画上了句号。
    比罗国馨更为苦难的是他两个弟弟:罗国灏和罗国源。
       罗国灏,交通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原在一家单位工作,每月拿九十多元工资。后因家庭成份问题,被单位打成“坏人”,失业回家。再后来,政府重新替他安排工作,但他私下去打听,获知如果去工作,每月报酬是:58.50元(这是大学生工作一年后的工资标准,这标准原是65元,因逢国家经济困难,政府官员将这标准打九折,便变成58.50元)。见工资待遇明显下降,罗国灏对上门来做他思想工作的街道干部说:“我不缺这个钱花,你们不用替我找工作了。”
    那时,各街道办正在开展抓“坏人”比赛,每个部门都有指标。这个街道办一直完不成指指标,街道干部想到罗国灏这一句话,于是以“自恃家中曾经殷实,拒绝政府安排工作”为由,将他定性为对社会不满、有牢骚之人,由政府部门出面,强行送往上海郊区青浦的青东农场接受劳动教养。
    罗国灏最后死在那里,没能走出劳改农场的大门。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4E.tmp.png
    (罗国源照片)
       罗国源,命运与罗国灏差不多,生于1927年1月29日。八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七,下面还有一个妹妹。1949—1955年间,担任上海“人和医院”工会主席兼医院代理院长、上海卢湾区第一届区人民代表。他因不愿意加入共产党,政治上态度不明朗、立场观点不鲜明,想做一个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没成!
    1958年反右,罗国源以一件小事被对他有意见的单位领导作为补打的右派对象,送至安徽白茅岭农场接受劳动教养。事后,据他所说,他所在的大队共有300多人,至劳动教养结束,三分之二的人饿死了,永远回不了家了。
    罗国源回家后,一直郁闷不堪,想着如何离开这个风暴中心。
    1967年某天之晚,罗国源与一位姓董的及他家一个亲戚,三人在家关门闲聊。聊有什么法子离开大陆,通过香港转道去台湾,因为台湾有他的亲戚。
    不料,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这位平时话语不多的董家亲戚竟大义灭亲地向公安局举报。公安局即以“偷越国境罪”判姓董的18年徒刑(姓董的最后死在监狱里),判罗国源10年徒刑,那个举报者虽然参与讨论,但有立功表现,免于起诉。
    1979年春,坐牢满十年的罗国源由安徽朗溪重返上海,此时,他已是54岁的半老之汉。回到原单位,在医院保卫科任保卫干事。白天吃在医院食堂,晚上则睡在一个废弃的、放着杂物的房间,没固定住所。无聊时,对着天花板发呆,或手捧一本书,阅读了半天还是第一页。
    2003年2月8日,有位在“四明别墅”第一排楼(即:沿愚园路马路)居住的、名叫“张伟群”的人,写《四明别墅对照记——上海一条弄堂诸史》一书时,特地采访了罗国源[作者张伟群在完成此书出版后,因积劳成疾,患病走了,寿67]。
    民国十五年出生的罗国源,接受访谈时已年七十有八。这位幼小憨嬉时“饭米粒还粘在嘴角,就出来拿弹皮弓弹后弄堂小人”之人这样回忆道:
    “父亲叫罗象禹,原来在黄金交易所里做。1937年我读小学的辰光,他交易所失败,三个夜里家当蚀光了。爷上虞人,娘苏州人,养过八个,四男四女。我最小,大家叫我罗家小弟,罗琦龄老三。
    “父亲原来在威海卫路737号买下独幢头花园洋房,买的时候连房间里的全套英国家具一道买下来。花园老大,专门请了两个花园师傅伺弄园子,汽车夫要3人,雇佣好几个厨师,家中一共雇了1 6个佣工。每月最开心的事情是爷叫我给佣人发工钿。
    “失败后就搬到四明别墅来了,也是一幢,全弄堂我们3号月租最高,爷住二楼正房间,我一幢楼里的房间全蹲过。从前的佣人绝大部分回头掉了,只留周妈、阿玲。周妈管收作房间,阿玲是我贴身妈妈。
    “搬过来以后,开头还可以摆八个人的大台面,爷留出庶楼的西厢房做书房,不想越弄越不好,一败涂地。二楼顶了三四根大条……”
    罗国源一生未婚。2012年8月14日病逝,享年87岁。
    罗国源去世,令姚咏陶二儿子姚凯文伤心不止,他是陪舅父罗国源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亲人。作为外甥,姚凯文写了一篇祭文,其中写道:
    呜呼舅舅,魂兮归来!天上方一日,人间己千年。琼楼玉宇虽美,不及红尘万丈。再欲谈笑风生,唯期待来世相遇。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余既以兰为可侍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椒专佞以慢韬兮,樧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呜呼哀哉。真是:
    山河未破心已碎,生死两茫无路归。
    多少遗恨随梦回,谁人赔我青春误?
    这里,笔者认为,罗国源的去世,寓意着中国现代殷实家庭出身的、有着自我叛逆精神的、寻找个性自由的精英知识分子的集体消亡。
    (八)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继续说姚咏陶。姚咏陶到了台湾,与台女王红珠居住在一起。
    1949年夏,王红珠为姚咏陶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姚凯丽;1951年又生个一个儿子,取名:姚凯庆;1954年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姚凯禄;1960年最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姚凯凤。
    姚咏陶在台湾一年左右,正逢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战场上急需懂中英文的翻译,姚咏陶前去应聘,以无可挑剔的面试好成绩被录用,每月薪水700美元(这待遇比一般军官还高)。他干了一年,回台湾后,王红珠将这笔钱一分未少地从银行取出,买了一幢小洋房。现这幢小洋房对外租赁,后代们收着不菲的租金。
    这里,需要敬赞一个人:蔡澄玄。他是姚咏陶父亲姚峙青大姐夫蔡风若的孙子,早年去了香港,后在加拿大定居。1949年之后,台湾对大陆实行“三不通”政策:“不通邮、不通航、不通商。”姚咏陶与罗琦龄三十八年的通信全靠他贴邮资转寄。对罗琦龄来说,这些信几乎就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试想,若没有姚咏陶的来信抚慰,罗琦龄的生活不可想象。断然会是:海上空明月,天涯失音讯。
    (九)
    时间往后推到1987年秋(笔者说这话很平淡,但妻离子散的感受能说尽吗),姚咏陶乘飞机抵达香港,与分别38年又9个月的妻子罗琦龄、大儿子姚凯第、二儿子姚凯文重逢,地点在铜锣湾一家十五层楼的旅馆房间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4F.tmp.png
    (1987年秋,姚咏陶与分别38年又9个月的妻子罗琦龄在香港见面)
    1991年5月11日,姚咏陶受儿子姚凯伦之邀,由台北返上海探亲,之后去了武汉。同年10月20日,由武汉返台。
    二个月后,也就是1991年12月21日,姚咏陶突发心脏病,在台湾去世,享年75岁。
    闻姚咏陶去世噩耗,作为儿子,姚凯文极度伤心,悲痛欲绝,写下一篇《祭父文》,内容如下: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50.tmp.png
    (姚咏陶夫妇、姚昆明夫妇与母亲马琼英合影)
    维以西历一千九百九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距吾父猝然去世六十有八日,距余去苏州上祖父母大人之坟后十日,不孝之子凯文,谨以香烛马,冥钱若干,文房四宝,心香一缕,致祭于显考詠陶府君之灵前。是日也,日星隐曜,阴霾满天,而气候骤暖,春意袭人。此吾父谢世后,倍感伤神之早春二月也。昔吾曾恃父爱而骄,今己为无父之孤儿矣。遥望南天,俯仰若不能言,惟觉涕泪滂沱,春衫渐湿而已。
    祭文曰:
    吾父咏陶府君,以民国六年正月初三日(西历一九一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生于上海,民国八十年十一月十六日(西历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冬至之夜遽尔谢世,享寿七十有五岁。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噩耗传来,如晴天霹雳,久久难以相信。以老母尚在,恨不能与吾父一同命归黄泉也。
    大人祖籍浙江吴兴双林镇。姚氏素为镇上望族,自先祖野庄公传至吾父,一十三世矣。大人为长中支之长子,居永字辈之首,因五行缺水,故取名涛。后改名詠陶,即咏陶渊明之诗之意也。字滋圃,又字绿树,潤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61.tmp.png
    姚咏陶(前排右一)参加汉口精武体育会平剧组周年活动,1934年摄
    大人自幼聪颖过人,敏而好学,才华横溢。九岁起,即能书写对联。日练大小楷五百字,曾不少辍。祖父母大人有督促之功焉。大人后就读于民立中学,大同大学,毕业于清华大学。大人年十八,游武汉三镇,视事于太外祖父马汝霖公所开设之鸿彰永绸缎局。大人熟谙武功,爱好京剧,为汉口平剧社社员,著名票友,曾在八大鎚中扮演主角双枪陆文龙。太外祖父交游广阔,遍布三楚。与民国元勋黎元洪义结金兰。黎元洪继袁世凯为总统后,太外祖父要求当实业部长,遭拒。后任汉口总商会会长。
    太外祖父马汝霖公特别钟爱大外孙余之父亲,欲父亲继承其开创之事业有厚望焉。而吾父视金钱如粪土,卒不就,旋返沪上,任中国银行行员,信谊药厂代表,柯达公司高级职员,中美企业公司总经理等职。
    年二十二,吾母来归。时母年二十一。父母亲大人于西历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农历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假座青年会举行结婚典礼,一时传为盛事,沪上各英文报均予登载,并刊发结婚照。因叔父之同学潘怀棼为新闻记者也。
    吾父年二十三,生大哥凯第。年二十五,生不孝之我。因余之生日为正月二十七,恰与父亲大人同月,又与大人同肖蛇,恰好相差二十四岁又二十四天,故大人于小子独钟爱有加也。此为余比其他诸兄弟姐妹得天独厚之处。年二十六,生三弟凯伦。年三十,生四弟凯法。
    民国三十八年一月十日(一九四九),正当国共两党战乱频仍之际,大人乘空中霸王式飞机离沪赴台。从此一去不返。不孝儿当时曾悲哭不已,迨有不祥之预感欤?其余兄弟则懞然不知。
    是年夏,大妹凯丽出世。大人已三十三岁矣。俗云:“三十三岁乱刀斩”,此诚国家民族及吾家危急存亡之秋也。年三十五,生五弟凯庆。即今日台湾与大陆亲人联系之主要促成者。凯庆仁孝,父亲去世后,继续供养我老母,抑也姚氏祖宗之积德显灵耶?年三十八,生六弟凯禄。而小妹凯凤来到人间,大人已年逾不惑,四十有三岁矣。呜呼,大人举六男二女,亦盛矣哉。姚氏一族之昌盛,当自大人始也。惟四弟凯法三十七岁英年早逝,良可痛惜,思之令人扼腕。
    忆及大人去台时,儿年甫八龄。自此,吾兄弟四人即失去父爱。又,吾降世之日,满清皇帝早已下台多时,吾一向以无君无父自居。无君又无父,岂非无法又无天,难怪生就一身反骨也。故儿有今日之灾,虽属咎由自取,亦未尝不是天意也。
    大人与儿等阔别三十八年有余,任儿等自生自灭,与世浮沉,遭尽白眼,历尽坎坷。
    一九八七年十月,蒋经国开放海禁,始得与老夫在香港重逢。当是时也,父子相拥,抱头痛哭,泣不成声,几疑身在梦中。
    又隔四度春秋,一九九一年九月,儿携妻儿与大人在武汉三弟家聚首。时大人已老态龙钟,风烛残年,自知不久于人世,非复四年前精神矍铄之老翁也。九月二十三日,儿全家向大人告辞,相对默然亦黯然,竟无语凝噎。然而犹相期于来年,谁知一别竟成永诀耶。呜呼哀哉!
    今大人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磷,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我乃秋风黄叶,水上浮萍,洞穴蝼蛄,逐粪苍蝇;自是人鬼殊途,泉壤相隔,永不相见,永不来往矣。噫嘻,儿何薄命,父何寿促,天不假年,伤心永哭。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何心意之愀愀兮,若窹寐之栩栩耶?余乃唏嘘而怅怏兮,惟泣涕而彷徨耶?若方寸之已乱兮,不知笔墨之所云耶?叹吾父之怀才不遇兮,儿亦深有同感耶?何来去之匆匆兮,勿对娇妻孤儿稍作留恋耶?哀吾不能跨海奔丧兮,仅以一纸空文遥祭耶?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篔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大人魂兮归来!岂天地菁华之气发越既至而随以尽耶?抑脱去尘网而与造物者游耶?不然,则志有所未尽展,才有所不得施,乃遗恨而入地耶?
    生也茫茫,死也茫茫。儿无文,余不能状显考府君之生平,上遂大人之愿,下传之子孙后代。儿之子珧,大人之孙,年十一,大人素钟爱之,同在此一哭。生不能养,死不送终。呜呼哀哉!尚飨!
    1992年2月27日于上海不孝儿姚凯文率子姚珧泣挽。
    (十)
    原配妻子罗琦龄于1997年2月24日,在所居住的上海中原路开鲁新村小区房内因摔倒昏迷而去世,享年80岁。
    王佩兰,于2007年在台湾病逝。
    罗琦龄去世时,姚凯文正在大狱里,还没坐完“反革命罪”的十年大牢之期。
    获悉母亲大人遽然离世,姚凯文不胜悲恸,哭泣中书写挽联:
    半世纪独守空房,抚诸儿成立,列女传应谱新篇
    六十载勤俭持家,知稼穑艰难,大时代堪作风范
    又:
    生不能养,死不送终,恨不能相赎人百其身
    国犹如此,民犹如此,应恕我忠孝不能两全
    另,又撰写祭文一篇,以书信方式寄回家中,信中泣书: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文亦劳止,母犹过之,国家分裂,父走海外,母氏坚强,独任其肩,三口嗷嗷,母氏辛酸,含辛茹苦,终日操劳,诸儿成立,居功厥伟,三十八载,父母团圆,四弟早夭,此恨悠悠,孩儿不孝,又遭大祸。生不能养,死不送终,离群索君,老母寿促,儿既出狱,母已归天,孝子不匮,永赐尔类,爰作悼词,以表哀思。
    (十一)
       由罗琦龄的坎坷人生让我想起一个与她身份相近但命运却有所不同的女人。此人名叫:王淑贞,1897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县如皋镇。她家境殷实,上过女子高中,喜欢诗词音乐,从小信仰佛教。
       19岁,豆蔻年华,王淑贞嫁给了当地富家子弟李浩民。之后,为李家生了8个女儿5个儿子。1948 年,李家举家迁往台湾。1949年初,时年50岁的李浩民在苏南买了—批鱼苗,乘太平轮运往台湾时不幸遇海难。
       丈夫去世后,失去顶梁柱、成为孤儿寡母的王淑贞只能带着13个孩子在这片举目无亲的环境里难难求生存。她发誓:不仅要让13个孩子个个吃饱饭,还要供他们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为此,这位从以前的“大家闺秀”、“全职太太”,放下身价,在富人家里帮忙带孩子、洗衣做饭、家教音乐。
        宁无金玉富,只求子孙贤。淑贞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仅是长大成人,更是长大成才。为此,她极尽所能地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求学条。后来,子女们都长大成才了,他们从事的职业分别是:科研学者、商人、设计师、工程师、艺术家、广告师、证券工作者、IT 精英等。最为可贵的是:他们都获得了博士学历。  
       试想,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居然培养出了13位博士,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王淑贞62岁时,为取得移民美国资格,刻苦学习英语。最终如愿移民美国。
        在王淑贞一手培养的13位博士中,有3位被美国政府授予“美国十大杰出青年”。连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在“母亲节”时都写信赞誉过她,称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 100 岁大寿时,克林顿总统携夫人和纽约市市长一起上门来祝贺。
        2003 年,王淑贞在纽约去世。这位生于光绪、长于民国、成于共和、跨越三个世纪、带着“伟大的母亲”荣誉的中国女人,无愧于自己的一生走了,享年 103 岁。
       王淑贞留下15个字的座右铭:“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这个座右铭正是李家子女成才与成功的保证。
    (十二)
       在本章第一小节有谈及姚咏陶的妹妹姚薇珺和弟弟姚昆明,在此不妨作小小的补充,否则会有遗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62.tmp.png
    (罗琦龄、姚咏陶、姚薇珺三人合影)
       姚薇珺,1919年出生,成年后,找了一个很有钱的医生结婚。这个医生叫刘雨苍。刘雨苍,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在上海行医。家住复兴中路505号(即:“复兴公园”对面),那是一幢很大的花园洋房。姚薇珺偶尔去看病时,认识了他。于是,向他索要家庭电话。电话号码很好记:79603。
    一次,侄子姚凯文因感冒而身体发热。姚薇珺便借机打电话给刘雨苍,让他上门来一次。就是这一天,他们恋爱的大门打开了。
    当时姚薇珺住武夷路85号,那是一幢很大的花园洋房。刘雨苍自然看得懂,明白姚薇珺是富家千金小姐出身。而且,姚薇珺家里也有电话。1949年前,上海电话号是5位数,全市共有十万部电话,家庭装有电话的人家是凤毛麟角。
       姚薇珺公公是上海立德油厂[此厂后被政府公私合营,改名为:上海油脂二厂]老板,绰号:流浪猫。当时上海全市老百姓食用油均由他(厂)提供。同时,全上海各教堂所需《圣经》也经他批发出来。可以想想她家多么有钱,而且她气量也大。比如,母亲马琼英于1946年秋将武夷路85号花园大洋房卖掉,所得60根金条,大儿子姚咏陶、小儿子姚昆明各30根平分。一分财产未得的姚薇珺也只是一时发发牢骚,过后也没责怪母亲。
       姚薇珺人生有悲喜两面性。她虽然嫁给了富裕人家,并且生有5女3男8个孩子,但幸福生活不长久。
       作为医生的刘雨苍,虽然他努力做到洁身自好,但没用,“红色政治风暴”到来,任何人别想躲避,除非你完全交成人性、尊严,甘心做一个奴隶。刘雨苍的性格注定了人生会遭遇坎坷。他被打成“右派”,1959年4月被送劳动教养。姚薇珺只能一个人照顾着八个孩子,日子极苦。
       人生转折的机会来了。1961年底,一位连姚薇珺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关系的人从香港给刘雨苍汇来500港币。姚薇珺拿到这钱后,转身向政府部门说,对方还欠他家很多钱,她必须亲自到香港,办了手续才能拿到后面的钱。政府官员相信了,同意她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逢国家经济极度困难,政府曾出过政策,开过一个口子,由此跑出去不少人]。
       1962年5月,姚薇珺如愿去了香港,但她再没回来。她不回来,八个孩子便没人管了。政府官员见姚薇珺确有不会回来意思,才于翌月,也就是1962年6月,将刘雨苍提前解除劳教,回家照顾小孩。如果姚薇珺不离家出走,刘雨苍一时是回不了家的。
       之前说过,姚薇珺是千金小姐,富家女出身。到了香港,一时没能找到工作,只能先委曲自己,做保洁工。后来,她曾在挪威驻香港的办事机构里做过一段日子保洁工作。凭她的交际能力和智商,做保洁工是大材小用了。总之,在香港,姚薇珺生活是不成问题的。在国内,八个孩子都能拖大,还怕什么?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73.tmp.png
    (梵蒂冈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接见姚薇珺儿子刘祺)
      刘雨苍晚年,政府落实政策,将当年没收的财物作价退给他。他留一半给八个子女,另一半捐赠给天主教上海主教金鲁贤[金鲁贤,男,本名金鲁意,圣名类思。耶稣会士,上海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梵蒂冈极为重视的中国教会领袖。1950年,获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神学博士学位。1955年9月,被以“反革命”罪名被捕入狱,监狱度过18年,劳改9年。1982年,获得释放,被邀任为上海佘山修院创院院长]。为此,刘雨苍儿子刘祺去梵蒂冈时,受到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接见。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74.tmp.png
    (姚昆明照片)
        姚昆明(姚永檖),号润良。1920年出生,一个读书成绩优秀者。未成家前,住长乐路1237号,那是一幢很漂亮的洋房。后来母亲将房子卖了,他分到30根金条,却不另外去找房子,而是带着母亲一起挤到姐姐姚薇珺家,反正姐姐家是花园大洋房,大有空房间。再说,在外借房要付房租,住在姐姐家可省去这笔开支了。姐姐没意见,给他一间20平方的房间,至于母亲,另外再安排房间。
    姚昆明晚年很落魄,夫妻双双进敬老院。据说手头非常拮据。吃了饭就没钱看病,看了病就没钱吃饭。他有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但却被错过了。
      事情是这样的:
      姚昆明年轻时会说一口流利英语,被中国航空公司上海分公司录用,任高级领班,每月200美金工新。公司总经理很器重他,将他作为重点人才培养。期间,姚昆明认识了公司里一位负责地勤的小姐,俩人谈起了恋爱。这位千金小姐家中很富裕,父亲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中国上海分公司高级买办,家住长乐路1237号,那是一幢很有气派的大洋房。
        1949年5月23日,这一天,总经理对姚昆明说:“明天,是上海飞往香港航班的最后一天。如果你想跟我一起走,离开大陆,那么务必明天早上八点半前到达机场。”
       姚昆明觉得这事事关重大,言明要回去与家人商量后再作决定。
       当晚,姚昆明家人一百个支持,让他到了香港,再转至台湾,找兄姚咏陶。
       当晚,姚昆明来到女友家,希望女友与他一起去香港。不想遭到反对。反对有两个原因:一则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中国上海分公司将从上海撤离,父亲面临失业,全家很快失去经济来源;二则是女友在家是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需要她照顾。她既不可能扔下弟弟跟姚昆明去香港,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这个帅哥从自己身边飞走,一去不复返。
      当晚,女友破天荒地将姚昆明留宿睡了。睡了,姚昆明就别想有二心了。正是这个“当晚”,改变了姚昆明一生的命运。
      1949年5月24日,这一天过后,通往意识形态自由的世界大门关上了。姚昆明、嫂子罗琦龄及罗琦龄三个儿子,等,这些姚家成员均被关在了大门外。
       后来,女友的父亲,不!姚昆明的岳父大人作为“大买办”被打倒,姚昆明老婆从航空公司失业(后,姚昆明姐夫刘雨苍医生替她找了一份医院里的药剂师活,一直工作到退休),全家落难,靠姚昆明一个人支撑。再后来,两个舅子读大学的费用,从姚昆明婚前带来的30根金条里兑现,日子就这样过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975.tmp.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3-29 18:03 , Processed in 0.1546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