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8|回复: 0

姚氏祠堂,永留芳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1
  • 签到天数: 294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2-26 14: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2-26 14:15 编辑

    姚氏祠堂,永留芳华

    姚泽嘉


        姚氏宗祠作为家族的标记性、纪念性的建筑,有独特和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受中国社会传统的宗族观念的影响,祠堂成为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可谓收族敬宗的宗教意义上的引力场,更是家族的重要社交场所。历经千年,传承有条不紊。由此产生的宗祠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它极大地凝聚了姚氏家族的向心力,对社会的稳定在某种意义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又有了新的价值标准。成为聚宗合族的象征,这是我们宗祠最基本的功能。
        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宗族礼制性建筑,也是族人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祠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 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行派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姚氏家族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活动场所。
        古人认为祭祀为五礼之首。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十分讲究祭祀气氛的庄重肃穆。“左昭右穆”,认为是始终活着的祖先。始祖是百世不迁的,永远摆在正龛上。是为了增强家族亲缘和之间的团结,做到全族俱荣,利害与共,所以祭祀祖先活动比较多。
        祭拜是崇敬和缅怀先祖,感悟宽厚与仁爱,是继承和发扬,但不是寻求祖先的庇护和保佑。是族人对逝去的先人的一个追念,是精神依托与精神安慰的传承。祠堂既然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那么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每逢祭祀,全族聚会,齐集祠堂,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主,然后分别至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通过祠堂祭祀,使旗人常瞻仰先祖仪容,唤起家族团结。也使外迁久远的族人,联宗上谱,促进敬宗以收族。
        立祠堂以重祭祀。祭祖源于祖先崇拜,是形成家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召示着家族美德和功业,体现着家族先人的道德境界或丰功伟绩。同时鞭策后人光宗耀祖,通过各种宗族活动产生宗族的凝聚力。因此,崇拜祖先的思想渗透到祠堂建筑的门楼、楹联、匾额、绘画、雕塑等方方面面。
        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宗谱是一种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等记载下来,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宗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它对本家族的族产、人口等情况有完整的记录;家谱又是家族的成文法律,它为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提供依据;宗谱也是族人身份和辈分的凭证,族人可凭借宗谱明世次,序长幼。宗谱有教化、敬贤、理政、信使等功能。如祭祖、扫墓、认亲等,也依据宗谱记载来决定,因此宗谱也成为家族的行事指南。正因为宗谱对一个宗族来说具有如此特别的意义,所以宗族注重宗谱。按照惯例,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这个任务在祠堂里完成。在族长的主持下,组织有一定声望的族内文人进行修谱,以弘扬先辈祖德,家谱修成后,先请名人作序,审核刻印等等。家谱刻印完成,这是全家族的一件大事,通常要在祠堂里举行祭拜仪式,将一份家谱供在祠堂。其余按编号分给族人领谱保藏,家谱一般是一房一部,掌谱人由房长充任,或推本房之贤能者为领谱人。对家谱的收藏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将家谱装进特制的木匣,供于神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能霉烂,不能遗失。不得随意乱放,亵渎家谱。以前家谱不准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如果有人敢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不怠。新谱修成后,旧谱要依数缴回销毁。祠堂一盖就是数百载,族谱一修就是几千年。作为宗族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带着明显的血缘地域特征的标志,一条维系着各宗族之间的血脉。在过去和未来之间都架起穿越时空的桥梁。
        以宗族血缘为基础的祠堂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载体。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还具有无穷的传承价值。
        家族文化是先贤人化的产物,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习惯。可见有形的如建筑、祠联、堂号、堂联等物态文化,族谱、族规、祖训、家法、祠堂的收支和管理等制度文化,族风、族俗、祭祀仪式等行为文化,以及族人长期在祠堂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精神文化。在我们姚氏祠堂这个神圣的空间里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姚氏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姚氏宗祠作为具有经济基础和场地条件的文化物化象征,具有明显的文化传播功能,首先是祠堂具有教学的功能。在我们宗祠里,有为本家族子弟开设了业余学校。设有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等供族人学习娱乐的场所。祠堂所进行的国学孝道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维护长者尊严与权威的传统,虽然约束了个性自由发展,但对长者的尊敬应该弘扬和传承下去。当然,祠堂文化教化功能最直接体现在, 让祠堂变为传授和了解知识的课堂。
        其次是宗祠具有文化的符号传播和刺激功能。宗祠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物化现象,它的建筑规模、格式包含有想后代灌输一种文化意识的内涵,尤其在宗祠内的灵牌、堂联中甚为明显。宗祠内的灵牌、始祖碑文一般都强调先祖的官人地位、文人地位。因此,这些灵牌中所言的“品学兼优”。 因此,这些灵牌所强调的,实际上也就是对后人“登科举, 有选拔”的一种文化意识传播。
        家族祠堂是族人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家族的中心。个体通过加入祠堂的一切日常行为活动,如婚丧嫁娶、祭祀、贺生等,通过暗示、感染和模仿等初级文化传承方式进而形成记忆,记忆是家族认同的基础,强化了个体对家族历史和祖宗的记忆与认同、理解和记忆。
        添丁上灯之日,鞭炮齐响,醒狮起舞。主人大宴亲友, 还会有戏曲表演或醒狮武术表演,令众亲友心情欢庆。祠堂里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的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大一些的祠堂,通常有戏台建筑,好戏连台,既是唱给先祖们听的,更是演给宗族内男女老少们看的。把祠堂变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场所。祠堂庄严肃穆,但也是节日族人娱乐的重要场所。每逢节日,族人带着自己家的食物和酒,大家围在一起,把酒言欢,聊天问候,小朋友一起玩耍。每逢元宵节,祠堂就成了灯会的聚集地,各家制作的灯笼都拿去祠堂展览,举行花灯展。农忙收获时节,祠堂都成了丰收的库房或临时堆栈。由此可见,祠堂又是一个多功能活动中心。
        宗祠有强化宗族乃至民族文化认同心理的功能,以宗祠为中心在本宗族人中开展的纵向活动,主要是祭祖,而以宗祠为基本单位与远宗房所开展的横向活动,主要是联宗,这些祭祖联宗活动,所追求的实际上就是对同宗文化的认同,这些都对民族文化认同心理以有力刺激。祠堂供奉的灵牌也就成为聚宗合族的根据,而祠堂也就成为同宗举行的祭祀活动能够较大规模的场所。这种祠堂和围绕祠堂而展开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亲情文化含义,目的是通过追念先祖的活动强化宗族观念,这就是所谓的聚宗合族,所谓“建宗祠以溯本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随着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崇尚西方文化的大运动,否定自身传统文化,将自己的传统文化视为保守和迷信等的代名词。在一段时期祠堂被没收或征收,彻底消灭了家族的依托中心,祠堂文化在中国大地也逐渐慢慢销声匿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发生了变化,它的传承模式也受到激荡。当社会发生变迁时, 年轻人往往能够较为容易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者为上、长者为尊”的尊卑思想逐渐淡化,文化传承出现世代断裂,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电脑的普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是祠堂文化也随着渐趋淡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凝练的民族价值观念的浓缩物,一旦失去它,面临“失根”现象。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祠堂在当代纷纷兴建起来。祠堂的兴建,从某种意义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而且是现代人们的精神诉求。祠堂文化传承的自觉在于其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精神追求,使人们感到生活得和谐自然,祠堂文化传承的价值才得以彻底实现。孝道在祠堂文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拜金主义冲击着青年一代的大脑,他们对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并不极力排斥“祖先”,价值目标的单一和信仰的空缺使得族人们重新走向“寻根”之旅,重温“家风家规”、“祖先”、“家祠”等。
        族规是宗祠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更是一种调节手段和机制,用于调整和规范族人的生活和行为。宗祠在规范族人是一种调节手段和机制作用,弥补了国家、社会在教育、救济、赡养和治安等方面的职能缺陷,邻里或众家出现的纠纷,通过祠规民约的制定和对族民约束,对社会各种矛盾排解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节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
        祠堂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先民的传统生活中的一种记录形式,它的主体是尊贤、祭祖,是对这种思想精神的思考、理解和信仰的过程,它的范围就是一种有序的、 丰富的祠堂文化,它是包容并蓄汇纳百川,又滋润万物化成一体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封建社会宗族世家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姚氏宗族文化建设所留的遗存。饮水思源,缅怀祖先业绩。颂扬祖先恩德,思祖之情融于佳酿,崇祖观念进一步地得到强化。其中谱牒文化里的一些优秀的家训、家乘、家规、家礼等文献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和爱家、爱族、爱国的思想,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我们家族的文化教育教养,整齐家风,以至协调社会和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以族长或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他们同言而信、传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立人、达人、爱人、谅人的“忠恕之道”,以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蘩矩之道”等。因此,它是组成我们姚氏祠堂文化的重要部分,由此产生了国史、方志、家谱等所含的礼仪、祭祀等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传统文化。此外还有昭忠祠中弘扬“崇德报功,风励忠节”纪念精忠报国之臣的爱国精神,先贤祠中宣扬“持躬正直”、“奉职公忠” 的效国利民精神,以及忠义、孝悌、贞节等忠、孝、节、义思想,都包含在这个独特的文化范畴之内。
        几千年后祠堂文化其内容是丰富的,但同样也十分复杂,并非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和时代的要求进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所承载的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不失时机地引导发挥祠堂文化“以德服人”功能。培育时代道德风尚,为用先进文化思想作出更有益的探索。

        不难发现,我们姚氏宗祠要做的事情很多,姚氏祠堂的复苏现状!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人们以一种难能可贵的热情进行自发性的保护和修复! 并且以新的眼光,新的观念去拓展姚氏祠堂的文化内涵,它是我们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研究和分析姚家祠堂文化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它是我们家族中的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融为一体,我们要保护祠堂文化不受现代思潮的冲击和破坏,继承和发扬祠堂文化,使之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抹灿烂云霞。通过姚廷明编著的《中国姚氏祠堂》二册丛书240GB高清原图,发表200余座姚氏祠堂。让后人饱览福祉。通过建设祠堂使宗族达到“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的目的,从而使宗族长久,人财兴旺。在目前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传统的姚氏祠堂建筑及其文化,已经是风毛麟角.显得岌岌可危。了解这种文化,特别真正对这种文化有所研究,或是经历过这种文化生活的人们,更是在日益减少。由此,我们更应该对祠堂文化的形式及其内涵,进一步去发掘研究,去洞察和思考。通过这些文化历史遗产。人们可以托物寄情、托物寄史,托物来寻根访祖、瞻仰未来。

    姚波 初稿
    2022-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 04:31 , Processed in 0.0998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