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张棉棉』 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19 20:07 编辑

    “凡为长官,能清自身者甚易,清得僚吏者甚难。至于姚璹,可谓兼之矣。”①其弟姚珽亦是“规谏有才”② 之诤臣,当“时节愍太子举有不法”③ 时,姚珽便多次上书提出谏言。故史臣对其兄弟二人颇多赞誉,谓“能操执”④ 。


    姚崇三朝为相,直谏“十事要说”⑤,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玄宗赞其有“贤相之风”⑥ 。姚崇所撰之文也可体现其正直不阿的品质,如《五诫》⑦从为官角度,对处理政事、个人品德及言行做了明确的要求。姚崇认为处理政务当如执秤般公正,如弹琴般无声教化,如冰壶般高风亮节,为官者亦要经常执心中之镜,反省自己的言行,廉政勤政,洁身自好。因此就算是长期与姚崇不和的张说,在撰其墓志时,仍高度赞扬了姚崇的“忠孝”和“仁义礼智”之美德⑧ 。


    这样良好的家风在姚崇的后辈中亦有所体现。《新唐书·忠义中》载,姚訚在安史之乱时,坚守大义,死守睢阳城, 后遭敌军破城,慷慨就义。姚合为官正直,曾任谏议大夫和监察御史。“谏者,谏君者也”⑨,“御史多以清苦介直获进”⑩ ,前者要求官员直谏无隐,后者则以清苦耿直当选,可见能胜任如此官职者,必定志行高远、品德高尚。 在朝廷中,姚合不结朋党11,即使牛、李两党斗争激烈,姚合仍能处理好两边关系,交往自如12。在朝廷外,姚合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谋福祉,亦能在退居山林时,与各方友人交往甚欢,多有诗作寄赠唱和。故姚勖在撰姚合墓志时,赞其“仁义而朴直”13,“内孝外忠”14。

    姚勖、姚晠也曾为谏议大夫。姚勖德行才干俱佳,《唐语林》卷六载其“治行无疵”15 。《姚晠墓志》载姚晠“执刚用直,息奸止暴”16,“才可以理剧,

    ①(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4 页。
    ②(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附姚珽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7 页。
    ③(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附姚珽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5 页。
    ④(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附姚珽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7 页。
    ⑤(清) 董诰《全唐文· 执秤诫》 卷二○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085-2086 页。
    ⑥(清) 董诰《全唐文· 授姚元之兵部尚书同三品制》 卷二〇,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36 页。
    ⑦(清) 董诰《全唐文》 卷二○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084-2085 页。 《五诫》 分别为《执秤诫》 、 《弹琴诫》 、 《执镜诫》 、 《辞金诫》 、 《冰壶诫》 。
    ⑧(清) 董诰《全唐文· 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奉敕撰》 卷二三〇,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328页。
    ⑨王夫之《读通鉴论》 卷二十,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1562 页。
    ⑩(宋) 王谠撰, 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年版, 第 693 页。
    11他与牛李两党成员皆有往来, 如杨嗣复、 令狐楚等牛党成员; 裴度、 李绅等李党成员。
    12姚合既是李逢吉门生, 又师事李德裕。 当李德裕因淮南府钱与牛僧孺产生矛盾时, “姚合、 魏谟共劾奏德裕挾私怨沮伤僧孺” 。 而当李德裕遭令狐绹、 白敏中排挤, 远贬他乡时, 姚合却能多方关照。 (宋) 欧阳修、 宋祁撰《新唐书》 卷一八○《李德裕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5334 页。
    13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并序》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307 页。
    14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并序》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309 页。
    15(宋) 王谠撰, 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年版, 第 597 页。
    16吴钢《全唐文补遗·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 大唐故太中大夫使持节冀州诸军事守冀州刺史上柱国姚君(晠) 墓志文并序》 ,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6 年版, 第 163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可以 纳谏”① 。 另 有姚无陂“ 以 忠而奉国 ,孝以 承家”② 。 姚辩义“ 履忠介而不渝”③ 。 姚迁“ 居忠履孝,蕴义怀仁”④ 。 至唐代,吴兴姚氏成员 仍能以 忠正耿介之家风称誉士林, 这为其家族发展起到了 不可忽视的作用 。


    二、 仁爱孝悌
    姚氏历来就有仁孝之传统。 姚僧垣“ 幼通洽, 居丧尽礼”⑤ ,每有丰厚的供赐就交给姚察和姚最, 兄弟二人便以此为本, 求学看书, 终成见闻广博之人⑥ 。受僧垣影响, 姚察“ 幼有至性, 事亲以孝闻”⑦ 。 姚思廉大加肯定其父品 格“ 道冠人师, 缙绅以为准的”⑧ ,也认真践行孝道, “ 丁继母忧, 庐于墓侧, 毁瘠加人”⑨ 。 另 有《 旧 唐书》 载,姚璹幼年父母双亡, 由 其抚养弟 、 妹⑩ ,体现了 手足之爱。


    姚崇“ 孝与忠俱”11 ,《旧 唐书· 姚崇》 载, 长安四 年, 姚崇因 母亲年老多病上表请奏, 希望能解职回 去侍养母亲, 以报养育之恩12 。 言辞恳切让人为之动容。 姚崇本人坚决反对佞佛, 但出 于孝道, 给崇信佛教的母亲祈福造像, 并撰《姚元之造像记》 纪念。 另 有姚崇弟姚元景为母造像, 撰《姚元景造像铭》 。


    另 据墓志载, 姚懿“ 门 传孝义, 代蒙旌榜”13 ,姚闢 “ 才贤国 器。 孝友门风”14 ,姚伾“ 孝友温恭”15 ,姚贞谅“ 惟孝生死, 不离不分”16 ,姚存古“ 伏陛祈天, 愿 光就养”17 ,其子四 人皆“ 天与 至 仕, 泣 血如 孺慕”18 ,姚仲 然子伯达、 伯俣“ 孝友淳深, 幼彰令誉”19 。


    唐代 吴 兴 姚氏 家 族中 的 女 子 亦 遵守 仁爱 孝 悌 之礼 教, 如 姚勖 之女 姚缙,“ 婉娩闲 雅, 仁孝贤行”20 。 姚品 因 “ 贞 姿孝行” ① 得到赵郡李氏的青睐,并成

    ①吴钢《全唐文补遗·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 大唐故太中大夫使持节冀州诸军事守冀州刺史上柱国姚君(晠) 墓志文并序》 ,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6 年版, 第 163 页。
    ②张学锋《读西安出土唐姚无陂墓志》 , 《华夏考古》 , 2005 年第 2 期。
    ③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大唐故朝请大夫齐州临济县令吴兴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320 页。
    ④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 大唐故益州都督府户草参军姚君墓志铭并序》 开元三五四,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 1400-1401页。
    ⑤(唐) 令狐德棻《周书》 卷四七, 北京: 中华书局, 1971 年版, 第 840 页。
    ⑥(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72 年版, 第 348 页。
    ⑦(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72 年版, 第 348 页。
    ⑧(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72 年版, 第 355 页。
    ⑨(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92 页。
    ⑩(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2 页。
    11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姚崇神道碑》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274 页。
    12(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2 页。
    13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姚懿神道碑》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261 页。
    14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大唐故魏郡贵乡县令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288 页。
    15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吴兴姚氏长殇墓志》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297 页。
    16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 文林郎吴兴郡姚公墓志铭并序》 永泰〇〇五,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 1760 页。
    17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唐故功德使朝议大夫内侍省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知东都内□侍□□□长□食邑二千五百户姚公墓志铭并序》大和〇五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921 页。
    18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唐故功德使朝议大夫内侍省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知东都内□侍□□□长□食邑二千五百户姚公墓志铭并序》大和〇五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921-922 页。
    19吴刚《全唐文补遗· 唐故将仕郎试洪州建昌县丞吴兴姚府君(仲然) 墓志铭并序》 第七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115 页。
    20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并序》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295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功联姻。 其子李玕亦是在姚品慈训 下, “ 孝而嗜文”② 。 姚禔一之女姚潭,“ 幼而令淑, 素习 女仪; 恭顺父母, 雍睦兄弟”③ 。


    但墓志所载之事不一定完全真实。 据《 姚异墓志》 载, 姚异天资聪颖、 个性率真, 谨遵家训 , 公私分明 , 勤俭持身, 多 为溢美之词。 然而《 资治通鉴》却记载其兄弟二人“ 广通宾客”④ ,收受贿赂, 为时人所不齿。 《旧 唐书· 姚崇传》 亦有类似记载。 前后记载反差之大, 让人惊叹。 故墓志碑铭中 的信息不可尽信, 应结合多方史料, 认真辨析, 努力争取还原事实的本来面貌。


    三、 清廉俭约
    吴兴姚氏家风清廉俭约 。 姚懿出 身于官宦世家, 少 年时就已胸怀天下, 不仅治国 有功, 而且治家有方, 据其墓志载“ 姚懿以 三年七月 十五日 藁葬于陕石县安阳 公之原, 未备迁礼也”⑤ 。 “ 藁葬” 乃“ 草草埋葬” 之意,说明 其家族历来就有俭约 之风。 姚察一生俭朴, 虽位居显要, 却 励尚清节, 颇受文帝赞赏。文帝曾 谓众臣曰 : “ 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 我平陈唯得此一人。 ”⑥ 亦有门 生因仰慕他的为人携礼拜访, 被姚察生气赶走⑦ 。 姚察临终,遗命薄葬。 吴兴姚氏祖辈言传身教, 终唐一代, 冠缨不绝。


    姚思廉平居俭朴, 为官直言敢谏, 颇有父风, 曾 因 太宗去九成宫避暑一事上谏, 认为陛下不应贪图享乐, 而要心系百姓, 大济苍生⑧ 。


    姚崇身为宰相, 没有专门 府第, 常因 路途遥远而住在附近的寺庙中 。 宰相源乾曜曾 建议玄宗, 让其搬入四 方馆居住, 但姚崇婉拒了 他们的好意。 开元四年, 姚崇因 儿子广通宾客, 收受贿赂, 加上中 书省主簿赵诲“ 受胡人赂” 便决定自 请辞职, 并推荐宋璟来接替相位。 姚崇知贤荐贤, 风范极高。 唐代厚葬之风盛行, 姚崇临终写下《遗令诫子孙文》⑨ ,高度赞扬了 先贤遗令“ 薄葬” 之行为, 并嘱令子孙将自 己薄葬, 颇有见地, 体现了 一代贤相之通达。


    姚合生活作风俭朴。 这在他自 嘲的诗句中 多 有体现, 如“ 小市柴薪贵, 贫家砧杵闲 ”⑩ 、 “ 久贫还易 老,多 病懒能医”11 、 “ 布囊悬蹇驴,千里到贫居”

    ①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唐故濮州临濮县令赵郡李公夫人吴兴姚氏墓铭并序》 大中〇五五,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1008-1009 页。
    ②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唐故濮州临濮县令赵郡李公夫人吴兴姚氏墓铭并序》 大中〇五五,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1009 页。
    ③吴刚《全唐文补遗· 大唐故吴兴姚氏(潭) 墓志铭并序》 第一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373 页。
    ④(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二一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956 年版, 第 6723 页。
    ⑤(清) 董诰《全唐文· 巂州都督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谥文献姚府君碑铭》 卷三二八,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3326 页。
    ⑥(唐) 李延寿《南史》 卷六九,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1691 页。
    ⑦(唐) 李延寿《南史》 卷六九,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1691 页。
    ⑧(唐) 吴兢《贞观政要》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年版, 第 46 页。
    ⑨(清) 董诰《全唐文· 遗令诫子孙文》 卷二〇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082 页。
    ⑩(唐) 姚合《姚少监诗集》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26 页。
    11(唐) 姚合《姚少监诗集》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28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① 。 姚合的贫窘状况,在其友人的诗作中 也常被提及, 如“ 贫官多寂寞, 不异野入居”② 、 “ 莫厌通宵坐,贫中 会聚难”③ 、 “ 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④ 。 姚合早年贫困 尚可理解,但至中 年仕途顺畅仍未见富余, 到了 老年甚至有点凄凉, 则 不能不说是其道德操守上的谨严了 。 姚合妻卢氏亦有良好修养,据其墓志载其“ 约身愈俭, 车服罕更”⑤ 。


    据《旧 唐书》 载, 姚璹“ 于神龙元年卒, 遗令薄葬”⑥ 。 另 有姚南仲墓志载其“ 抗行厉操, 清方谦俭。 以 规为□ , 以 礼为舆, 以 多 文为富, 以 不贪为宝。洁如大圭, 铿若黄钟, 宏毅以任重, 温良而能断”⑦ 。 其子太仆寺主簿衮,亦是“ 洁清好古, 诚信得礼”⑧ ,“ 以闰十月 巳酉, 与弟亮奉公之丧与夫人之殡, 合□ 於少陵原黄渠里, 以俭襄事, 率循家法。 ”⑨


    吴兴姚氏以 经史传家、 以 文学立家, 多 有忠义与孝义之行, 勤俭节约 , 操守清廉, 推动了 其家族的发展, 也使其社会地位有了 很大的提高。


    第三节 吴兴姚氏与佛教
    佛教自 秦汉传入中 国 以 来, 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 融合, 尤其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因 为统治者的保护和提倡, 有了 空前的发展。 吴兴姚氏深受影响,多 信仰佛教。 但入唐后, 个别成员 意识到佞佛的危害, 开始自 觉摒弃其中 的消极部分。


    姚察热衷于佛教, 幼年时期就已受戒, 并将自 己的禄俸都用 于建造寺庙⑩ ,今尚存《 游明 庆寺》 诗一首。 姚察不仅崇尚佛教, 还喜欢读藏经、 研究佛理、与僧人交流探讨, 可见其好佛非常彻底。


    据墓志载, 吴兴姚氏其他支系 亦有部分成员 信仰佛教。 如清河张晕妻吴兴姚氏, “ 孀居毁容, 迴心入道, 舍之缯綵, 弃以 珍华, 转法华经, 欲终千部。寻诸佛意, 顾悟微言, 与先辈座主为门 人, 与后学讲流为道友, 曾 不退转, 久而弥坚, 斯善人焉。 ”11 再如姚贞谅“ 初敦儒学,早悟释门 , 遂于□ 德伽蓝凤台

    ①(唐) 姚合《姚少监诗集》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55 页。
    ②(唐) 张籍《张司业集》 卷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2 页。
    ③(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五一四,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5868 页。
    ④(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五一四,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5868 页。
    ⑤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唐故秘书监姚府君夫人范阳县君卢氏墓铭并序》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311 页。
    ⑥(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4 页。
    ⑦(清) 董诰《全唐文•故中散大夫守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并序) 》 卷五〇〇,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2256 页。 又见《全唐文新编》 卷五〇〇, 第 5892 页。
    ⑧(清) 董诰《全唐文•故中散大夫守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并序) 》 卷五〇〇,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2256 页。 又见《全唐文新编》 卷五〇〇, 第 5892 页。
    ⑨(清) 董诰《全唐文•故中散大夫守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并序) 》 卷五〇〇,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2257 页。 又见《全唐文新编》 卷五〇〇, 第 5893 页。
    ⑩(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52 页。
    11周绍良、 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 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并序》 贞元〇一八,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 1850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上, 崇建金阁 雁塔, □ □ □ 行宝林, 为彼岸舟航, 超出 世梁栋, 西□ □ 安,因趋道门 。 ”① 姚僧垣父姚菩提,虽暂无史料记载其与佛教的关系, 但根据“ 菩提” 二字, 不难推断其家族信仰佛教的风气相当盛行。


    吴 兴 姚氏 大体崇 信 佛 教, 但是 在 初 盛 唐期 间 , 家 族成员 意 识 到 佛 教的 危害, 开始摒弃佞佛的成分。 据《旧 唐书》 载, 证圣元年明 堂发生大火② 。 在佛教体系 中 , 火灾被定义为一种“ 因 果反应” , 具有上天的警示作用 。 武则天“ 欲责躬避正殿”③ ,但姚璹明 确指出 , 这场大火并非天灾, 而是人为所致, 为了 更具说服力, 姚璹还用 周 代和汉武帝时期的例子加以 佐证。 此举表明 , 姚璹并不信佛。


    同 为宰相的姚崇观点更为明 确, 是反佛的杰出 代表, 不过这也经历了 一个过程。 姚崇曾 为母造像, 造功德窟。 但姚崇深知迷信佛教, 会给国 家、 百姓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 此姚崇一当 政, 就协助玄宗采取一系 列措施来抑制佛教, 包括“ 检责天下僧尼”④ 、 禁止创建寺观 ⑤ 、 “ 禁止民间铸佛写经” ⑥ 、 “ 禁止士女施钱佛寺”⑦ 、 “ 令道士、 女冠、 僧尼拜父母” ⑧ 等。 《旧 唐书· 五行志》 亦载,在姚崇执政期间, “ 谋汰僧尼, 令拜父母”⑨ 。 这些措施的实施,无疑对安定国家局 势, 抑止寺院经济, 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国 家财政收入, 起到了 一定的积极作用 。 如 开元三年, “ 山 东 大蝗”⑩ 时,不少 官员 认为“ 杀虫太多 , 有伤和气”11 ,而姚崇坚决主张大力灭蝗。 于是各地百姓纷纷自 救, 组织生产, 极大地调动了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 开元年间 的经济发展。 另 有一例可证,开元五年春, 唐玄宗将巡幸东都, 适遇太庙崩 毁。 有人便妄加解释, 认为灾变的发生是上天的一种明 诫12 。 姚崇客观分析,指出 太庙是因为久经岁 月 才“ 朽蠹而毁”13 ,并非“ 无故崩 坏”14 ,姚崇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可见一斑。 临终前, 姚崇还嘱 托子女, 不要沉迷佛教, 应心存“ 正法”15 。 若必 须顺应风俗人情做斋祭、 布施, 则一切从简, 不可铺张浪费, “ 徇追福之虚谈”16 。

    ①周绍良、 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 文林郎吴兴郡姚公墓志铭并序》 永泰〇〇五,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 1760 页。
    ②(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二二《礼仪二》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865 页。
    ③(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二二《礼仪二》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865 页。
    ④(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宣宗本纪上》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172 页。
    ⑤(清) 董诰《全唐文· 禁创造寺观诏》 卷二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304 页。
    ⑥(清) 董诰《全唐文· 禁坊市铸佛写经诏》 卷二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300 页。
    ⑦(清) 董诰《全唐文· 禁士女施钱佛寺诏》 卷二八,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320 页。
    ⑧(清) 董诰《全唐文· 令道士女冠僧尼拜父母敕》 卷二五四,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571 页。
    ⑨(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三七《五行志》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1374 页。
    ⑩(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3 页。
    11(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4-3025 页。
    12(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5 页。
    13(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5-3026 页。
    14(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5 页。
    15(清) 董诰《全唐文· 执秤诫》 卷二○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084 页。
    16(清) 董诰《全唐文· 执秤诫》 卷二○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084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5: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18 17:00 编辑

    则严加斥责, 以为无论是帝王百姓, 嫡子与庶子都应长幼攸序① ,人们应该严格遵守 社会等级秩序。 而叔陵王“ 险躁奔竞”② ,刺 伤后 主的 这种 犯上作乱之行为, 即 使“ 辕磔形骸”③ 、 “ 汙潴居处” ④ 也无法弥补其所犯下的罪行,痛恨之情力透纸背。 由 此可见, 姚氏对忠诚孝悌观念的重视程度, 也可见其倡孝悌以树国本、 立风俗之目 的。


    姚氏父子热衷于古文创作。 这和家族尊敬尚史的传统息息相关。 以 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家发起的古文运动, 以六经为归依, 反对骈文, 推崇三代两汉的散文, 主张“ 文以 载道” , 与儒学复古思潮有直接关系 。 古文运动提倡的宗六经、 尚质 实的古文创作与姚氏家族的家学家风相契合。 吴兴姚氏家传儒学 , 并且把儒 学 思 想 引 入到 家 族内 部 , 形成了 尊 经守 礼 、 仁孝 治 家 的 古 老家风。 此外, 姚氏家族以 史传家, 形成了 闻 典修史的传统。 古文的发展和史学也有密切关系 。 古文不讲究辞藻、 声律, 叙事能力强, 适于记载历史, 而骈文过于拘泥于形式, 在叙事和议论方面都难以与古文相抗衡。 故姚氏父子在修梁、陈二史时, 均以散体行文, 文风质 实, 笔意劲气明 畅, 一革六朝以 来萎靡浮艳的文风, 被清人赵翼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奠基者。


    综上, 受家族文化影响, 姚氏父子热衷于古文创作, 在修史时, 儒家正统思想在其头脑中 根深蒂固 , 突出 表现为以“ 五德终始” 说为陈辩护, 宣扬孝悌思想, 以树国本、 立风俗。


    二、 儒释道思想对姚氏文人的渗透
    儒家是一门 经世之学, 而佛道则 更多 地表现为对出 世的超脱和对长生的乞求。 古代士人承受着儒、 释、 道三家的熏陶, 既积极入世参与社会, 又渴望退隐实现自 我的超越。 三教思想对吴兴姚氏的创作亦有所渗透。


    姚最受儒学影响, 一生积极入世。 其画学批评著作《 续画品 录》 序中 阐 述了 儒 家 关 于 绘 画 功 能 与 教 育 的 作 用 。 姚 最 认 为 绘 画 的 目 的 是 “ 传 千 祀 于 毫翰” ,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绘画仍然要有“ 明 劝戒, 著升沉”⑤ 的认识和教育意义。 在道德与人性沦丧混乱的南北朝, 姚最始终保持着儒士本色, 强调绘画的教育意义, 具有强烈的儒家忧患意识。


    姚察的思想创作受佛教影响。 在《 梁书· 文学传》 中 , 姚察提出 “ 文者妙


    ①(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三六《始兴王叔陵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499 页。
    ②(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三六《始兴王叔陵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499 页。
    ③(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三六《始兴王叔陵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499 页。
    ④(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三六《始兴王叔陵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499 页。
    ⑤(南齐) 谢赫《古画品录》 ,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 年版, 第 1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6: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 唐以 后, 姚合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 佛教的影响。 在其交往的友人中 ,刘禹 锡、 白 居易 等人均笃信佛教。 姚合不仅通晓佛理, 还常与众僧来往, 并有诗作寄赠。 然而,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姚合并未沉溺于佛教信仰。 纵观姚合的一生, 其信仰仍以经世致用 的儒家为主, 既积极入仕, 又清净文雅, 体现出 耿直的君子人格。


    第四节 家学家风对吴兴姚氏思想创作的影响
    吴兴姚氏深厚的家学、 优美的家风对其思想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姚察父子的 史学 旨 趣及 儒 释 道三种 思 想 对姚氏成员 的 渗透等都与 其家 学 家 风有密 切 关系。
    一、 姚氏父子的史学旨趣
    梁、 陈二史主要由 姚察、 姚思廉二人共同 完成, 故其中 的史学旨 趣是姚氏父子的 共同 倾向 。 姚氏父子 的 史学 旨 趣主 要表现为以 “ 古 文 ” 修史、 坚守 儒学, 以“ 五德终始” 说附会朝代兴亡、 重视孝悌观等。


    姚氏家族以 儒学传家, 在历经动荡不定逐渐走向 统一安定的时代, 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强烈冲击时, 姚氏父子仍坚守正统家学, 以 “ 五德终始”说附会陈的兴亡。 姚察“ 幼有至性, 事亲以孝闻。 … …为儒者所称”① ,其子姚思廉亦承袭家学。 在处理朝代更替的敏感的问 题时, 姚氏父子以 “ 五德终始”说为依据, 附会禅让, 解决了 这一难题。 这样既遂现任统治者的意愿, 而又能给遗民以 交待。 姚氏父子认为, 帝王的兴替是五德循环的结果。 在姚氏笔下,陈霸先“ 有命自 天”② ,“ 天地合德”③ ,是众望所归的人物。 于是梁帝“ 便逊位别宫, 敬禅于陈”④ ,就变得合情合理。 姚氏将朝代灭亡的原因归咎为魏晋以来小人当道, 有识之士不问 政, 非陈统治者所为, 其亡乃天意⑤ ,既为陈代梁做了 辩护, 也树立了 陈朝承续大统的形象。


    姚氏 父子 宣 扬 孝 梯 、 以 树国 本、 立风俗。 “ 孝 ” 是 吴 兴 姚氏 最 基本的 家风, 统治者亦用 孝悌观来维护国 家统一。 身处由 乱世到统一的姚氏父子深刻体会到孝悌观对社会的凝聚作用 。 《 陈书》 立有《 孝行传》 , 凡孝行之德仪者,列传必录无遗, 并感慨孝行之人“ 诚贯幽显, 在于历代, 盖有人矣”⑥ 。 在《陈书》 中 , 多的是“ 若乃奉生尽养, 送终尽哀”⑦ 之类的语句。 而对无视孝悌之人

    ①(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48 页。
    ②(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一《高祖本纪上》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22 页。
    ③(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一《高祖本纪上》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22 页。
    ④(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一《高祖本纪上》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22 页。
    ⑤(唐) 姚思廉《陈书》 卷六《后主本纪》 , 北京: 中华书局, 第 120 页。
    ⑥(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三二《孝行》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423 页。
    ⑦(唐) 姚思廉《陈书》 卷三二《孝行》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423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性灵,独拔怀抱”①的观点,另外在《陈书·孝行传》中也出现了“性灵”一词,“人伦之至极也,凡在性灵”② ,因为史料缺乏,无法对姚察所谓的“性灵”做系统的探究,也无法看出姚察思想言论与佛教之间的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性灵”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代表着人的性情和精神。《陈书》本传载,姚察幼年时期就已受戒,由此可以 肯定,姚察在论“文学”和“孝”时,所理解的“性灵”一词,必然与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所理解的佛性有关。


    当 然, 在儒释道三教盛行的唐代, 其影响不可能进行绝对地分割, 如姚合的身上就打有三家的烙印 , 但是正如曹芳林先生所说, 儒家思想仍是姚合一生思想与 行为的 主导③ 。 姚合出 身 于一个“ 奉儒守 官” 的 家庭,常以 儒生自 谓 ,“ 狂来不似儒”④ ,“ 为儒自 喜贫”⑤ ,“ 遣脱儒衣裳”⑥ 。 姚合年轻时就用 功读书, 积极仕进。 此外, 儒家思想的渗透, 使得郡望受到时人特别关注。 所以 ,无论姚合的仕途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仍能从姚合和他同 时代人的作品 中 发现,姚合祖籍当 为吴兴, 出 自 大名 鼎 鼎 的吴兴姚氏, 如《 送喻凫校书归毗陵》 云:“ 吾亦家吴者, 无因见弊庐。 ”⑦ 因 挚友返乡 ,勾起了 姚合对家乡 吴地的思念。又如 《 送顾非熊 下第归 越》 : “ 秋风别 乡 老, 还听鹿鸣歌。 ”⑧ 顾非熊 ,姑苏人, 姚合称其为同 乡 人。 从姚合《 九日 忆砚山 旧 居》 诗歌的标题亦可见端倪。砚山 , 即 “ 岘山 ”⑨ ,吴兴山 墟名 。 姚合旧 居当在吴兴岘山 下无疑。 佛道思想对姚合立身行事、 诗歌创作等方面也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在立身行事方面, 姚合坚守清净, 心态平和, 多 与僧道交往。 辛文房评其诗曰 : “ 人事生理, 略不介意。 ”⑩ 其实,早在元和末年从军时, 姚合已有“ 几时得归 去, 依田 作山 夫”11的感慨, 长庆后, 以 企慕归 山 隐居的闲 适生活为准则 , 表现出 亦官亦隐的生活态度。 在诗歌创作方面, 姚合多 描绘琐碎之物, 追求闲 适静寂的意境, 诗歌表达大多通俗易懂、 平易浅切。


    综上可见, 家族文化对吴兴姚氏的思想与创作有很大影响, 究其原因 , 是姚氏重视子孙教育的结果。 姚信曾 告诫子孙:


    ①(唐) 姚思廉《梁书》 卷五〇《颜协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3 年版, 第 727 页。
    ②(唐) 姚思廉《梁书》 卷二八《韦放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423 页。
    ③曹芳林《姚合考论· 论姚合诗》 , 成都: 巴蜀书社, 2001 年版, 第 174-192 页。
    ④(唐) 姚合《姚少监诗集》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31 页。
    ⑤(唐) 姚合《姚少监诗集》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48 页。
    ⑥(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五〇二,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版, 第 5714 页。
    ⑦(唐) 姚合《姚少监诗集》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31 页。
    ⑧(唐) 姚合《姚少监诗集》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3 页。
    ⑨(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四九八,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5668 页。
    ⑩(元) 辛文房撰, 舒宝璋校注《唐才子传》 卷六,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269 页。
    11(唐) 姚合《姚少监诗集》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59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8: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阨易不亏,始终如一;进合神契,退同人道。故神明佑之,众人尊之,而声名自显,荣禄自至,其势然也。①
    姚崇不但治国有方,而且对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姚崇现存多篇具有家训、家规性质的文章,世称“宰相家训”。 《口箴》、《遗令诫子孙文》、《五诫》皆言辞恳切、内容丰富,是对其家学家风最好的文字阐述和记载。据传, 曾侄孙姚合还把《口箴》刻在石碑上,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准绳。姚氏子弟正是在这样优良的家族文化熏陶下,忠于国家,勤俭持家且自奉清廉,为后人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①(宋) 刘清之《戒子同录》 卷三,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703 册,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第 40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8: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18 19:34 编辑

    第三章 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创作

    唐代吴兴姚氏奉儒守官、家传师教,是唐代文坛的中坚力量。唐代吴兴姚氏家族是江南文学世家,家族成员在诗歌和文学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多有优秀作品传世,推动了唐代乃至后世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唐代吴兴姚氏文学创作概况吴兴姚氏家族以文学立家,有唐一代,著述颇丰,现根据《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全唐文》、《全唐文补编》、《全唐文新编》、《全唐文补遗》、《洛阳新出唐志研究》进行初步收录,具体情况如下:
    3. 1 唐代吴兴姚氏作品统计表
    时代
    人物
    诗(含残篇)
    篇数
    著述
    初唐姚思廉止足论》 (《全唐文》 )1《梁书》 、《陈书》
    姚璹
    《请□大石国献狮子疏》 (《全唐文》 ) 、 《不合从坐奏》 、《 明 堂 灾 奏 》 ( 《全唐文补编》 )

    3
    姚珽《谏节愍太子书》 、 《再上节愍太 子 书 》 、 《 三 上 节 愍 太 子书 》 、 《 四 上 节 愍 太 子 书 》(《全唐文》 )4


    姚崇 《奉和圣制夏日 游石淙
    山》 、 《故洛阳城侍宴
    应制》 、 《春日 洛阳城
    侍 宴 》 、 《 秋 夜 望
    月 》 、 《夜渡江(一作
    柳中庸) 》 、 《奉和圣
    制 龙 池 篇 》 ( 《 全 唐
    诗 》 ) 、 《 过 栖 岩
    寺》 、 《奉使蒲州返辔
    奉答圣制》 ( 《全唐诗
    补编》 )
    《扑满赋》 、 《请褒赏刘子元吴兢奏》 、 《请东都别立义宗庙奏》 、 《请宣示豫州鼎铭符瑞奏》 、 《对太庙屋坏奏》 、 《谏造寺度僧奏》 、 《答捕蝗奏》 、《对问冤狱疏》 、 《请遣捕蝗疏》 、《东幸疏》 、 《答张九龄书》 、 《报倪若水捕蝗牒》 、《 造 像 记 》 、《 遗 令 诫 子 孙文》 、 《先师冉伯牛赞》 、 《口箴 》 、《 执 秤 诫 》 、 《 弹 琴诫 》 、 《 执 镜 诫 》 、 《 辞 金诫》 、 《冰壶诫》 、《十事要说》 、 《答卢怀慎捕蝗说》 、《兖州都督于知微碑》 (《全唐文》 ) 、《中书事状略言优劣奏》 (《唐文拾遗》 ) 、 《开元四年蝗虫大启奏》 、 《兖州都督于 知 微 碑 》①( 《 全 唐 文 新编》 ) 、 《 请遣捕蝗疏》①、《谏造寺度僧奏》② 、 《大唐故兖州都督于府君碑铭》③ 、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嶲州都督长沙郡公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 君 玄 唐 记 》 ( 《 全 唐 文 补编》 )35
    盛唐姚发《送萧颖士赴东府, 得草字》 (《全唐诗》 )1
    中唐 姚合 《送狄尚书镇太原》 、《送杨尚书祭西岳》 、《送李侍御过夏州(一作 送 李 廓 侍 郎 ) 》 、《送李起居赴池州》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送裴大夫赴亳州》 、《送徐州韦仅行军》 、《 送 刘 禹 锡 郎 中 赴 苏州 》 等 ( 《 姚 少 监 诗集》 )

    510
    姚勖《善权洞题名 》 ( 《全唐文补编》 ) 、 《故中散大夫守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 并序) 》 、《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并序》 (《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
    3
    姚南仲《谏近城为陵墓疏》 ( 《全唐文》 )1
    姚伦 《感秋》 、 《过章秀才洛 阳 客 舍 》 ( 《 全 唐
    诗》 )
    2
    姚係 《秋夕会友》 、 《荆山独往》 、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 、 《送周愿判官归岭南》 、 《送陆浑主簿赵宗儒之任》 、《 杨 参 军 庄 送 宇 文邈》 、 《京西遇旧识兼
    送 往 陇 西 》 、 《 古 别离 》 、 《 野 居 池 上 看月 》 、 《庭柳》 (《全唐诗》 )
    10
    姚栖简《唐节士姚君墓铭并序》 (《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1

    姚褆一《大唐故吴兴姚氏(潭) 墓志铭并序》 (《全唐文补遗》 )1
    姚瓒《唐故夔王傅分司东都吴兴姚府君室女墓志铭并序》 (《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1
    姚潜《唐故秘书监姚府君夫人范阳县君卢氏墓铭并序》 、《唐姚氏故夫人扶风马氏墓志铭并序》、《唐故濮州临濮县令赵郡李公夫人吴兴姚氏墓铭并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3
    姚康《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
    仪楼》 、 《和段相公登
    武担寺西台》 、 《礼部
    试早春残雪》 、 《赋得
    巨鱼纵大壑》 (《全唐
    诗》 )
    4
    姚岩杰《报颜标》 、 《酒令》
    ( 两 句 ) ( 《 全 唐
    诗》 )
    2
    不详姚赞 《八分书歌》① (《全唐
    诗续拾》 )
    1
    姚景山《大唐故兴州司马王君(游艺)墓志铭》 (《全唐文补遗》 )1
    姚略《大周故弘化大长公主李氏赐姓曰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墓志铭并序》 (《全唐文补遗》 )1


    ①《全唐文》 、 《全唐文新编》 、 《全唐文补编》 均收录了此文, 但较之后期辑补, 字数缺失较多, 故进行了重录。①全唐文卷二〇六收此文。 仅八十五字。 较《全唐文补编》 少四十六字。 故重录。
    ②全唐文卷二〇六收此文。 仅七十字。 较《全唐文补编》 少五十字。 故重录。
    ③原题仅存鄂道利果恒阆常绛等八州诸君(事) 八州刺史。 余缺。 全唐文卷二〇六收此文。 题作兖州都督于知微碑。 较此文少一百三十四字。 故重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0 12:18 , Processed in 0.1222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