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张棉棉』 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18 12:56 编辑

    表 1. 2 姚崇(姚元之) 家族世系表


    二、 科宦
    唐代主要通过门荫和科举入仕。门荫,又称“恩荫”、“任子”,即凭借祖先的余荫得官 , 带有“世卿世禄”之遗风。部分唐代吴兴姚氏便是以门荫入仕。姚懿任嶲州都督,属于正三品官,其子姚崇以荫入仕,“ 仕为孝敬挽郎”① ,后仕途顺利,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因此其三子均门荫出仕。姚崇孙姚闉,门荫入馆。其志文载:“( 姚闉)弱冠,弘文生高第,发迹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转宋州宋城丞。”② 姚侑未尝读书求仕,而是依靠门荫和官场网络,由地方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的方式,直接获得县尉的职位,墓志云:“宝应年,河南转运使穆中郎宁,桢干刚肠,唯才是与。公尝隶职,旋获己知,荐授亳州

    ①古人也把挽郎看成是入仕的一种官职。 (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1 页。
    ②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大唐故魏郡贵乡县令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288 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3: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18 13:17 编辑

    临涣县尉。”① 姚辩义以荫入仕,其墓志云:“长寿元年,入仕宿卫。”② 姚合“ 以祖恩授监察御史”③ 。姚思廉兄孙无陂或是承其祖辈的门 荫入仕 ④ ,“起家左亲卫,俄迁平州司仓参军事”⑤ 。

    而唐代又是科举考试迅速发展的时代,科举成为朝廷选拔官员和唐代人入仕的重要渠道。因此,子弟科举及第的情况对家族的兴衰影响很大。姚氏热衷科举,姚合,元和十一年登进士第⑥ 。姚係,贞元元年,登进士第⑦ 。姚康 ⑧ ,元和十五年,登进士第⑨ 。姚潜,举进士,大中丁丑岁 ,登上第⑩ 。姚勖,长庆初登进士第11 。姚晠,早岁进士登科12 。姚发,登天宝十二载进士第13,不过《全唐文》载其“天宝中举秀才,十上不合”14 。另外,姚南仲 ,乾元元年中制科15。姚珽,明经登第16。姚璹,明经及第17。姚崇,仪凤二年,举下笔成章科18。姚安之,登童子学究二科19。姚爱同,应五臣举及第20。现将江左士族在唐科举情况统计如下:
    表 1. 3 江左士族在唐科举情况



    ①吴钢《全唐文补遗·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 唐故朝散郎前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姚公墓志铭并序》 ,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年版, 第 298页。
    ②乔栋、 李献奇《洛阳新获墓志续编》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第 99 页。
    ③(宋) 王钦若《册府元龟》 卷一三一《帝王部》 “延赏” 二,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1580 页。
    ④姚无陂卒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 年), 卒年 65 岁, 则其生于贞观六年(632 年), 其父官职在六品以下。 然思廉、 思聪兄弟尚在, 无陂即降生在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的显赫家庭。
    ⑤吴钢《全唐文补遗· 大周故姚府君墓志铭》 第八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7 页。
    ⑥(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9 页。
    ⑦(清) 徐松《登科记考》 卷一二,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第 428 页。 (元) 辛文房撰, 舒宝璋校注《唐才子传》 卷五, 亦有载, 第 226-228 页。
    ⑧一作姚元康, 误。
    ⑨(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年版, 第 760 页。
    ⑩吴钢《全唐文补遗· 唐故摄河东节度推官前试大理评事吴兴姚公墓志铭并序》 第八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204 页。
    11(宋) 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 卷一二四《姚崇附》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4388 页。
    12吴钢《全唐文补遗·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 大唐故太中大夫使持节冀州诸军事守冀州刺史上柱国姚君(晠) 墓志文并序》 ,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6 年版, 第 163 页。
    13(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年版, 第 424 页。
    14(清) 董诰《全唐文· 故中散大夫守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 卷五百,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256—2257 页。
    15(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一五三《姚南仲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4081 页。
    16(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附姚珽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4-2905 页。
    17(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2 页。
    18(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九六《姚崇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3021 页。
    19(清) 董诰《全唐文· 唐故朝散郎贝州宗城县令顾府君墓志铭》 卷九九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10322-10323 页。
    20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 大唐故姚府君墓志铭》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288 页。
    21该表数据来自李建华论文《唐代江左士族与文学》 , 2012 年。 从孟二冬先生《唐登科记考补正》 的登科名单中统计出各姓氏举子登科的情况。《新唐书· 儒学传》 载: “过江则为侨姓, 王、 谢、 袁、 萧为大。 ” 王氏有太原王氏(山东士族) 和琅琊王氏(侨姓士族) 之分, 情况较为复杂。这里以江东士族中的其他大姓考察其登科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3: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18 13:26 编辑

    由上表可知,有唐一代,江左士族中,颜氏家族有进士最多,为五十三人,其次为萧氏、许氏、贾氏。姚氏家族有进士二十五人,居整个唐代江左士族的第五位,有一定政治优势。

    除上述科举信息外,对姚氏入仕人数的统计亦能证明其家族实力不容小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吴兴姚氏家族未有入仕者二十一人,入仕者七十四人① 。今人姚诗聪根据《全唐诗》以及相关墓志,对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做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认为除《宰相世系表》里的记载以外,姚氏入仕人数颇为可观,有一百三十七人② 之多,超过了武功苏氏(九十三人)③ ,天水赵氏(一百三十四人)④ ,河南元氏(一百二十人)⑤ 等家族。另据伊沛霞先生统计,姚思廉支入仕率为 73.1%⑥,姚崇支入仕率为 77.2%⑦。由此可见,唐代吴兴姚氏虽远不及当时的显赫大族,但在整个士族体系中,仍有较强的实力和较高的地位。

    西魏和隋朝时,吴兴姚氏有两支迁居关中,在唐代兴旺发达。唐代姚姓中有两人担任宰相——姚璹和姚崇,均出自这两支。


    表 1. 4 江左士族在唐拜相情况⑧


    由上表可知,吴兴姚氏仅有两人在唐拜相,家族势力较之吴郡陆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一族,稍显逊色。 但一个家族能出两位宰相,实属不易,可见吴兴姚氏在唐代仍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优势。

    ① 其中姚祥、 姚察、 姚最并非在唐代入仕。
    ②姚诗聪《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关于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初步统计》 , 2016 年第 3 期。
    ③王兰兰《隋唐武功苏氏家族研究》 ,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年。
    ④刘鹏《唐代天水赵氏家族研究》 ,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年。
    ⑤余静《唐代河南元氏家族研究》 ,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年。
    ⑥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 博陵崔氏个案研究》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年版, 第 160 页。
    ⑦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 博陵崔氏个案研究》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年版, 第 160 页。
    ⑧该表数据来自李建华论文《唐代江左士族与文学》 , 2012 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3: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18 13:38 编辑

    三、 婚姻


    除了官宦,吴兴姚氏还通过维护婚嫁关系来强化家族的政治地位。婚媾关系情况是考量士人人品的标准,也是评价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标准之一。“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① ,山东士族在唐前期的政治地位虽不高,但其婚姻却为时人所热衷,能与其通婚是社会门第的体现,故有李义府为子求山东婚姻而不得、薛元超以“不娶五姓女” 为平生三恨之一。士族通婚情况的变化直接体现了士族社会地位的升降。


    现根据《新唐书》、《旧唐书》、《全唐文》、《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全唐文补遗》、《 全唐文新编 》、《洛阳新出唐志研究》、《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等,统计出吴兴姚氏婚媾关系五十例(详见附录),见下表:
    表 1.5唐代吴兴姚氏家族婚姻关系表



    ①(宋) 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 卷一七二《杜兼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5205—5206 页。
    ②李建华从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 认为陇西李氏属于山东士族。 《唐代山东士族与文学》 ,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年。
    ③王氏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之分, 琅琊王氏自晋乱后迁往江南, 但亦不改其郡望, 此琅琊王氏即江东侨姓士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3: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汉光先生选出除李唐宗室外,唐代最贵盛的十四族(十七家)① ,吴兴姚氏与其中九个家族均有婚媾关系,其中 以与荥阳郑氏最多,为四例。另外与一些地方大姓亦有通婚。从地域上看,吴兴姚氏与山东士族婚姻关系最为密切,占68%;其次为江左士族,占12%;关中士族仅占 8%。山东士族重礼法、门第,能与其联姻是士人的追求。唐代吴兴姚氏共有三十四人与山东士族成功联姻,可见其家族在唐代有一定影响力。与关中士族婚姻关系仅四例。其中姚思廉家族一例,其他支系三例。若从其实力与籍贯②来看,显然不合常理,或许是因为与之相关墓志及神道碑过少,无法较为真实地还原事实。吴兴姚氏乃吴兴旧族,故仍有家族成员与江左士族联姻。其中姚璹孙女得以与十四家琅琊王氏联姻,另有支系与吴兴大族沈氏有联姻。与代北虏族通婚仅一例,出自姚思廉家族。除此之外,唐代吴兴姚氏与其他家族亦存在婚姻关系,但因通婚对象出身卑微,家族门第不显,故无法确切了解其郡望籍贯,这也可以看出吴兴姚氏的部分支系影响力比较有限。


    通过对唐代吴兴姚氏婚媾关系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在门阀制度下,姚氏与唐代的各个士族都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婚姻关系,这对其名声地位、入仕做官均有裨益。然而武周时期,科举成为朝廷选拔官员和唐人入仕的重要渠道,有些达官生前风光无限,倘若子孙不思进取,不仅败坏先人名声,家族也会随之迅速没落。吴兴姚氏在唐代的发展亦呈现如此态势。如姚崇子姚彝、姚异收受贿赂,成为姚崇罢相的导火索;姚闳逼迫牛仙客奏姚弈和卢奂代己为宰相,被玄宗诛杀,姚弈受此牵连被贬;姚闉曾因失误惨遭贬谪等。由此可以看出,吴兴姚氏中的部分成员依靠门荫入仕,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甚至出现败坏门风之行为,使其家族的政治地位在唐中后期开始有所下降,家族也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①十四族(十七家) 为赵郡李氏、 陇西李氏、 赵郡崔氏(即清河崔氏) 、 博陵崔氏、 兰陵萧氏、 荥阳郑氏、 河东裴氏、 弘农杨氏、 范阳卢氏、 京兆韦氏、 太原王氏、 琅琊王氏、 京兆杜氏、 彭城刘氏、 渤海高氏、 河东薛氏、 河东柳氏。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版。
    ②姚崇家族的籍贯为陕州, 距离关中不远。 姚思廉家族的籍贯为雍州万年, 即在关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3: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唐代吴兴姚氏的家族文化

    家族是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其聚族而居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政治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家族文化上。优秀的家族文化,有利于提高家族成员的个人修养及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家族地位。随着士族地位的确立,吴兴姚氏也形成了深厚的家学传统和优美的家族门风。这些家族文化成为吴兴姚氏家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后世子孙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节 吴兴姚氏的家学
    家学是一个家族成员内在思想、文化修养的反映,是家族维系声望不坠,巩固社会政治地位的重要支撑。《 颜氏家训 》载有谚语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①吴兴姚氏是文化世族,其家族历经百年,沦为“贱族”而不衰,靠的不是以事功,而是深厚的家族文化传统。吴兴姚氏之家学,以经史传家,以文学立家,同时在医学、书法、音乐艺术方面也有所积淀。
    一、 经史传家
    吴兴姚氏的尊经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孙吴时期的姚信便有深厚的经学积淀,做《周易》注十卷② 。虽然姚氏家族在东晋南北朝期间,没有杰出的经学家显名,但重儒家风一直有所保存。至南朝时,姚察明晓礼制,“ 博引经籍”③ ,本传称其“博极坟素,尤善人物,至于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娶,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④ 。 姚思廉亦称其父“既历职贵,显国典朝章,古今疑议,后主皆取先臣断决焉”⑤ 。入隋后,炀帝“及改易衣冠,删正朝式,切问近对,察一人而已。”⑥唐代姚氏秉持家学,姚珽“明经登第”⑦ ,姚璹“博涉经史,明经摧第”⑧ ,姚崇孙姚闢,墓志铭载其传经出身⑨,姚崇裔孙姚岩杰“弱冠博通坟典……时称大儒”⑩ ,亦称“象溪先生” 11 。经、史二学密不可分,如刘知几所云:“世之学者,皆先云五经,次云三史”12 。史学亦是吴兴姚氏最重要的家学之一,家族成员 仅史学素养深厚,还

    ①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 第 153 页。
    ②(唐) 魏征《隋书· 经籍志一》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3 年版, 第 909 页。
    ③(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49 页。
    ④(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50-351 页。
    ⑤(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55 页。
    ⑥(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51 页。
    ⑦(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附姚珽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4-2905 页。
    ⑧(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1 页。
    ⑨毛阳光、 余扶危《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 故殿中侍御史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 年版, 第 393 页。
    ⑩(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 第 110 页。
    11(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卷六六,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990-991 页。
    12(唐) 刘知几著, 浦起龙释《史通通释》 卷六,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 第 165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有著述,对史学贡献巨大。南北朝时期,姚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时商略今古,则为学者所称”① ,姚最“博通经史,尤好著述”② ,撰《梁后录》十卷。姚察,有史学之才,曾被朝廷任命佐著作郎,自梁代末年开始修史,改朝换代亦未停止,对《汉书》颇有研究,曾为沛国刘臻答疑,引经据典,令人信服。刘臻叹曰:“名下定无虚士。”③姚察撰有《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道里记》、《 玉玺》、《建康三钟》等各一卷。入隋后,开始修梁、陈二史,未就,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但“本多是察之所撰”④。《梁书》和《陈书》 被列入二十四史,足见姚氏父子二人的史学地位之高。


    至于唐代,家族成员仍有史学建树。姚思廉“学兼儒史”⑤,自幼刻苦学习家业,不仅没有辜负姚察的临终嘱托, 与魏征“同撰梁、陈二史”⑥ ,还与“崔祖浚修《区宇图志》”⑦。姚思廉本传载其“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征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⑧ 。姚璹、姚珽亦通史学。姚璹曾提议“撰时政记”⑨,有创制之举。姚珽撰《汉书绍训 》四十卷⑩ 。姚康撰有《帝王政纂》十卷,《统史》三百卷,《科第录》十六卷,俱佚。后人对其著述偶有论及,亦少得当,如章学诚云:“《小史》、《统史》之类,但节正史,并无别裁, 当人史钞。向来著录入于通史,非是。史部有史钞,始于《宋史》。”11另有思廉侄孙姚珝,“ 西垣司翰,东观著书,世业传其儒学,时论比于歆同”12 。季历丞相肃公之后顾谦之女嫁吴兴姚安之,其家族“率皆礼乐名儒,簪缨盛族”13 。可谓“辉映当代,不可一二而言也”14 。姚氏子弟历经多个朝代,仍能保持尊经尚史之家学,受到了 统治者的器重,也为唐代吴兴姚氏家族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文学立家
    唐以前,吴兴姚氏性好文学者较少,仅姚察和姚最二人。姚察善属文,以


    ①(唐) 令孤德棻《周书》 卷四七, 北京: 中华书局, 1971 年版, 第 840 页。
    ②(唐) 李延寿《北史》 卷九十《姚僧垣附》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第 2980 页。
    ③(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48-349 页。
    ④(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54 页。
    ⑤(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十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92 页。
    ⑥(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十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93 页。
    ⑦(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十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92 页。
    ⑧(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十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93 页。
    ⑨(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十九《姚璹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2 页。
    ⑩(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十九《姚璹传附姚珽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4 页。
    11(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内篇四,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年版, 第 123 页。
    12周绍良《全唐文新编· 大唐故朝议大夫上柱国杭州长史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卷九九七, 吉林: 吉林文史, 1999 年版, 第 15121 页。
    13(清) 董诰《全唐文· 唐故朝散郎贝州宗城县令顾府君墓志铭》 卷九九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10322-10323 页。
    14(清) 董诰《全唐文· 唐故朝散郎贝州宗城县令顾府君墓志铭》 卷九九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10322-10323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体见长,与江总、徐陵并称“陈代三大文士”。姚察文学造诣深厚,颇受统治者礼遇,官司文郎,有文集二十卷, 已佚。现存散文两篇,诗歌两首。姚最撰《续画品录》,对谢赫的画学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良好的文学修养不仅是士族素质的体现,更是提高声望、谋求仕进的工具。正如姚察所云:“近世取人,多由文史。 ”①入唐后,统治者多以文学取士,故唐代文学之盛,远超前代。在社会大环境和家学传统的影响下,唐代吴兴姚氏在文学方面成就有了很大突破,出人才多且巨,文采济济,形成了浓厚的文学文化氛围。


    姚崇支是典型的文学传家,该支成员能诗善文,且多有作品流世。姚崇以文华著 称②,《唐诗纪事》载其“时有述作,然少见于世”③,张说赞其诗文“黼藻弥焕”④ 。有《六诫》一卷、文集十卷,俱佚。张九龄、苏颋、苏绾均有和作,但姚诗已佚。现有存诗八首,文章二十七篇。姚崇曾孙姚係、姚伦有诗名 ,两人“联玉无瑕,清尘远播”⑤,姚係有诗一卷⑥,已佚。现存姚係诗十首,姚伦诗二首。姚崇曾侄孙姚合,名重于一时,对后世,尤其是“晚唐体”诗人颇有影响。胡震亨评云:“ 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 ,而媚以蒨芬。殆兼同数子,巧撮其长者。”⑦“四灵”之一赵师秀曾合刻姚、贾诗为《二妙集》十卷、《极玄集》一卷、《诗例》一卷。今传有《姚少监诗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七卷。姚崇裔孙姚岩杰,不乐仕进, 性好诗酒,有《象溪子》二十卷,今已佚。今存诗一首,酒令两句。
    姚思廉支的文学素养也很高。入唐后,姚思廉授李世民文学,后引为文学馆学士,又任太子洗马,后为著作郎、弘 文馆学士,是“唐代十八学士”之一。从其入仕经历来看,姚思廉当为善于文辞之人。现存《 梁书》、《 陈书》及文章一篇。姚璹善属文,有才辩,曾奉令撰《瑶山玉彩》、《芳林要览》等书,著有《修时政记》四十卷、《姚璹集》七卷,已佚。现有文章一篇。其弟姚珽,除去已佚的《汉书绍训 》四十卷外,《 全唐文》亦存其文四篇,但误署作姚班。姚发,《全唐诗》收其诗一首。其子姚南仲,工诗文,有《姚南仲

    ①(唐) 姚思廉《梁书》 卷一四《江淹· 任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3 年版, 第 258 页。
    ②(唐) 刘肃《大唐新语》 卷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第 91 页。
    ③(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223 页。
    ④(清) 董诰《全唐文· 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奉敕撰》 卷二三〇,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第 2328页。
    ⑤(元) 辛文房撰, 舒宝璋校注《唐才子传》 卷二,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57 页。
    ⑥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 著录。
    ⑦(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 第 71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十卷①,已佚。《全唐文》存其文一篇。姚南仲孙姚康,著述颇丰,可惜很多都已不传,《全唐诗》存其诗四首。
    《全唐诗补编》收吴兴姚赞诗一首。据墓志载,姚氏女子亦能诗,可见其家学氛围之浓厚。姚崇曾侄孙姚合之女弟姚品“常咏讽歌诗,以自怡恽”② 。士族子弟拥有杰出的文化才能是提升个人声望和家族地位的重要条件。故唐代吴兴姚氏在家学教育方面更加重视文学,在文学领域人才辈出 ,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文学世家。


    三、 其他家学形式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提到,东汉以后,因为社会稳定,士族对政治的热情便有所减退,多才多艺成为士族的普遍追求③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杂艺篇》中提到书法、绘画、射箭、卜 筮、医疗、弹琴、围棋、算术、博弈、 投壶之类,名目甚多。姚氏不仅在学术上成就突出,而且还在医学、书法、音乐等艺术上独领风骚。吴兴姚氏世代精研医术,使其成为“家业”④。梁代姚菩提“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⑤,经常与梁武帝讨论医经,颇受其礼遇。 其子僧垣传其家业,医术精湛,梁武帝曾多加测试,僧垣亦对答如流⑥。姚最习得家业,尤精药学,著有《本草音义》遗世。吴兴姚氏凭借精湛的医术,受到统治者重视,并显名于南北朝。这为姚氏后世子孙在文化与政治领域的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家族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除医术技艺外,吴兴姚氏在弹琴、书法等方面亦有所习。姚訚“性豪荡,好饮谑,善丝竹”⑦。 姚係“善弹琴,好游名山”⑧,归隐后,常以琴来解闷,如其诗所言:“宿昔山水上,抱琴聊踯躅。山远去难穷,琴悲多断续。”⑨ 清河张晕妻吴兴姚氏“尤善琴瑟”⑩ 。另有吴兴姚赞“工八分书”11。这些才艺充分体现了姚氏家族成员高雅的艺术品味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同时也为家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①《新唐书· 艺文志》 著录。
    ②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唐故濮州临濮县令赵郡李公夫人吴兴姚氏墓铭并序》 大中〇五五,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1008-1009 页。
    ③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301 页。
    ④东晋南朝时期医学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医学传续与世族的结合。 当时的世医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东海徐氏, 八代传医, 影响到南北朝。
    ⑤(唐) 令狐德棻《周书》 卷四七, 北京: 中华书局, 1971 年版, 第 839 页。
    ⑥(唐) 令狐德棻《周书》 卷四七, 北京: 中华书局, 1971 年版, 第 840 页。
    ⑦(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一八七《姚訚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4902 页。
    ⑧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 第 366 页。
    ⑨(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二五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2855 页。
    ⑩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 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并序》 贞元〇一八,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版, 第 1849 页。
    11陈尚君《全唐诗续拾》 卷五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 第 1571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1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18 14:27 编辑

    第二节 吴兴姚氏的家风

    受儒家传统思想熏染,吴兴姚氏历来家风谨严,其人物无论出处,都能恪守儒家的伦理纲常。优美的家风是士族彰显门第、维系门望的重要保证。孙国栋先生曾言:“一个家族能延绵数百年,其声华上足以抗衡天子,下足以为士流所景仰,必其对于家族之保持有别心裁者。此种心裁,端赖于家法之谨严,与弟子学习环境之优异,使弟子熏陶习染于家范书史之中,而自成才德也。”①吴兴姚氏家族绵延数百年,逐渐形成了忠正耿介、仁爱孝悌与清廉俭约 的优美家风。
    一、 忠正耿介
    吴兴姚氏子弟不畏权贵,直言敢谏,颇多主持正义的刚直之举。三国时期,孙权致朝臣分化,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形成“二宫之争”时,姚信、陆逊等人严守儒家立嗣原则,史载“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 … 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嫡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②,体现了士人的忠诚与耿直③。姚僧垣在朝政混乱时,毅然“弃妻子赴难”④,并“每深忧之”⑤,有义举。姚察言行忠谨,《陈书》本传载,梁元帝年间,姚察为改善县邑萧条的现状,不仅减轻赋税劳役,还引导百姓耕种,时人对其赞不绝口⑥ 。

    吴兴姚氏家风不坠,沿袭入唐。姚思廉一生忠正不阿,被认为是“忠烈之士”⑦,颇受称道。《旧 唐书》载其“不惧兵刃”⑧,“临大节而不可夺”⑨ ,多有忠义之行 。思廉曾为杨侑侍读,即便李渊起义 ,仍不离其侧。面对政治得失,思廉亦敢于力谏,直言无隐⑩。姚思廉忠诚正直的风范对其仕途及撰录史书有很大影响。


    姚璹仕于武则天时期,是敢于直谏的忠义之士,《旧唐书》本传载,在明堂遭火灾后,武后本想承担责任,避离正殿,姚璹上奏援引使其回心转意;朝廷欲饲养狮子11,璹上疏谏言,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亦有武后下令用黄金涂九鼎 ,姚璹极力劝谏,阻止了这项“面子工程”。武则天非常信任姚璹,曾言:


    ① 孙国栋《唐宋史论丛》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年版, 第 233 页。
    ②(晋) 陈寿《三国志》 卷五八, 北京: 中华书局, 1964 年版, 第 1354 页。
    ③(晋) 陈寿《三国志》 卷五八, 北京: 中华书局, 1964 年版, 第 1354 页。
    ④(唐) 令狐德棻《周书》 卷四七, 北京: 中华书局, 1971 年版, 第 840 页。
    ⑤(唐) 令狐德棻《周书》 卷四七, 北京: 中华书局, 1971 年版, 第 841 页。
    ⑥(唐) 姚思廉《陈书》 卷二七《姚察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第 348 页。
    ⑦(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92 页。
    ⑧(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93 页。
    ⑨(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604 页。
    ⑩(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七三《姚思廉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93 页。
    11(五代) 刘昫《旧唐书》 卷八九《姚璹传》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903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0 04:11 , Processed in 0.1180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