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8|回复: 2

达州市宣汉县姚氏宗祠建筑特点浅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4-25 0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4-25 09:50 编辑

    达州市宣汉县姚氏宗祠建筑特点浅析


    潘熙1 陈颖2


    摘要 祠堂,是宗法制度的产物,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合族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祠堂的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形制,在一片住宅群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所分析的姚氏宗祠,为清初移民所修建,建筑形制保留较为完好。通过调研和测绘,有助于我们了解四川宗族祠堂建筑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据《四川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频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加之瘟疫和洪水,四川的人口大量减少,族人四处流散,祠堂在战乱中被损毁,四川的宗族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战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移民政策,以求迅速恢复四川的经济。于是,湖南、湖北、广东、河南等省的移民,浩浩荡荡地涌向四川,这就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移民们经过努力地耕耘,终于在财力、物力和人口数量方面,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这时候,大量的宗族祠堂建筑建立起来了。

    姚氏族人原居于湖北省的麻城(现红安)县,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中移居至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县水田坝、宣汉县清溪场姚家土扁、开江新邑县几个地方。姚氏家族入川始祖姚益龙第七世祖由宣汉县清溪场姚家土扁又移居毛坝姚坪,耕耘集资,光绪九年捐资竖碑,立族谱,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建宗祠。

    1建筑的选址与布局
    姚氏宗祠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毛坝镇姚坪村东南700m处的一台地上。宗祠前方视野开阔,背靠山丘,风水较好。宗祠建筑为四合院布局,坐东南向西北。院落通进深29.68m,通面阔21.51m(图1)。整个建筑群由拥壁、戏楼、画汝楼、厢房以及正殿这六大部分组成,形成了一进四合院的布局方式。拥壁、戏台和正殿位于中轴线上,厢房和画汝楼对称地分布于两侧。从戏台到正殿,地面通过台基逐渐升高,体现出了正殿的主导地位。人们从戏台下部穿过,进入院落,视线豁然开朗,抬头便是立于台基上的正殿,使正殿成为了视觉中心,形成了明确的主从关系(图2~4)。
    这种布局方式也是川内宗族祠堂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是和迁出地——湖北的宗祠相比,姚氏宗祠的规模较小。在湖北的东南部,发达的家族所建的宗祠中,在享堂之后,还设有祖宗堂,形成了纵向的三进院落的布局形式。而且,宗祠常含有议事亭、酒厅、厨房等建筑,财力雄厚的家族还设有乞丐房、义学等。这就使得宗祠的规模较大,横向不止一条轴线。由此可见,从湖北迁来的姚氏族人所修建的宗祠,在规模上不及原籍的宏大,在建筑功能上也不及原籍的丰富。据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族人从湖北迁来,并不是举家迁徙,因此,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形成规模宏大的家族结构;二是移民迁徙至新的地方,在财富累积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宗祠的修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是清政府为了鼓励移民开垦土地,采取宽松的赋税政策,四年起科,甚至是六年起科,不少移民为了躲避赋税,抛弃即将开始征税的土地,又转而开垦新的荒地,进行第二次移民,这种不稳定的生活也不利于稳固家族的形成,如姚氏族人就是在第二次迁移后才定居下来。

    作者简介  1 硕士研究生,2 副教授, 1 &2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成都, 6117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总平面图


    2剖面图


    3一层平面图


    4二层平面图


    5拥壁


    6戏楼屋架仰视平面图


    7厢房横剖面图


    8正殿明间横剖面图


    9正殿次间横剖面图



    10拥壁明间正门


    11正殿前檐柱柱础


    12封火山墙立面图


    13戏台台沿木雕


    14正殿撑弓



    15正殿檩下彩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3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09: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3.3戏楼
    作为观演建筑,戏楼通常是装饰的重点。姚氏宗祠的戏楼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台沿的木雕以及后壁的彩绘上。戏楼台沿木雕的题材是:岳母刺字、孟母训子、完璧归赵、农户田园生活图两组(图13)。反映出对“忠孝节义”的宣扬,对子孙的厚望以及希望家族人才辈出的心理。

    3.4正殿
    正殿在祠堂中,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反映到装饰上,也是最为豪华和精美,正殿的装饰主要集中在檐柱的撑弓、石雕柱础以及檩上彩绘这三个方面。撑弓施于檐柱与挑檐檩之间,为扁形,撑弓上施浮雕、圆雕的戏曲人物(图14)。
    正殿的木柱有三种类型的柱础,其中各个金柱的柱础为素面方形柱础,4根前檐檐柱的柱础则造型、雕刻精美。柱础高720毫米,由上下三部分组成,与木柱相接那一部分为鼓形,中间一部分为方形、圆形或正八边形,最下一部分为逐渐收分的方形。柱础采用了浮雕、圆雕相结合的雕刻技艺,雕刻题材丰富,包括龙、马等祥瑞动物,也有戏曲人物和花草等(图11)。
    正殿的檩上施有彩绘,有的颜色还很鲜艳。所绘题材有春姑娘报春、鱼儿戏水、书香万卷等吉祥图案。在檩上绘制与水有关的图案,体现了希望祠堂免于火灾的愿望,而绘制书香万卷,则是期望家族人才辈出(图15)。
    4姚氏宗祠的价值

    4.1社会文化的见证
    宗族是一个社会群体,它以血缘为纽带,将同一祖先的人联系在一起。宗祠建筑,是宗族的象征,是祭祀祖先和族内议事的场所。
    一座宗祠的修建,代表这一宗族在人口数量和财富累积上,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四川的宗族祠堂建筑多建于清代中、晚期,可见战乱后的社会需要人们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形成宗族结构和累积财富。四川的宗祠建筑从建筑规模上也不及宗族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这也可以说是受到四川社会文化的影响。建筑是社会文化的见证,姚氏宗祠必然带有当时社会文化留下的烙印。

    4.2传统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建筑类型
    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相当的财力物力的时候,必然会修建宗族祠堂,以祭祀祖先。在传统社会中,大的家族必然建有祠堂。且祠堂分为三个等级,即宗祠、支祠和家祠。只是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祠堂功能的消失,这种建筑就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了。因此,对祠堂建筑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传统社会的风俗与文化。

    4.3建筑艺术价值
    由于祠堂是家族的象征,族人们必然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本族的祠堂。因此,祠堂体现的是民间最高的建造工艺,反映了普通民众的审美观,具有了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选址上,几乎所有祠堂都考虑的风水的因素,背靠山丘,前方视野开阔,占据了村落中最佳位置。在建筑的布局上,祠堂多采用对称的院落布局,显得庄严肃穆。从单体建筑上来说,等级也远远高于普通民宅,更不用说其精美的雕刻、灰塑以及彩画。

    5结束语
    四川的宗族祠堂建筑,多为清初移民所修建,孕育和产生于一个移民社会。它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建造技术特色,是中国建筑多元化的见证。



    图片来源
    图片均由作者测绘、拍摄。
    参考文献
    [1]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2]谭红主编.巴蜀移民史[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
    [3]姚先生(祠堂管理人员)的手稿.
    [4]张飞.鄂东南家族祠堂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5]宾慧中,闫爱宾.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略论[J].南方建筑,2012(1):75~81.
    [6]李晓峰,邓晓红.鄂东祠堂[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5(9):96~99.
    [7]张茜.浙江武义俞源村俞氏宗祠价值要素探析[J].南方建筑,2010(6):82~85.
    [8]四川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资料.
    [9]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0 04:42 , Processed in 0.1082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