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6|回复: 0

宋代姚舜明墓志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6-4 0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6-4 09:03 编辑

    宋代姚舜明墓志考


    宋美英(诸暨博物馆311800)


    【摘要】 1984年浙江诸暨出土了宋代姚舜明墓志,对了解姚舜明生平事迹、查考姚氏家族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是研究诸暨地方人文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对墓志作一初步考释,以期对墓志的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墓志  宋代  姚舜明


    1984年10月,诸暨县文管会在东和乡上姚村文物普查时,征集到宋姚舜明墓志两方,同时征集的还有姚妻张氏黑色大理石墓志一方和“崇宁通宝”、“熙宁元宝”铜钱等(现皆由诸暨博物馆收藏)。据当地群众反映,姚舜明墓为夫妇合葬砖室墓,毁于1967年“文革”中,发现时墓中仅见铁墓志盖、枕形志石、黑色大理石墓志各一方和“宋故待制姚公之墓”铭文墓砖若干。

    姚舜明墓志由铁墓志盖和枕形志石组成。铁墓志盖,呈长方形,长34.6、宽21.3、厚1.1厘米,用铁浇铸而成。正面竖刻楷体阳文,笔道略带隶意。志文共8行,满行5字,共39字(图一),铭文为“宋故左中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姚公之墓”。

    枕形志石,为花岗岩质地,制作光滑,呈青白色。面呈梯形,长24.8—27.8、宽12.5—14.5、厚7.5—9.5厘米,其状似枕。志石六面环刻墓主人生平,铁线篆书阴刻,枕面四围共18行,满行10字,两个端面共6行,每行6字,凡214字(图二),字体工整,秀逸隽永。其中两个端面铭文为“宋左中大夫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姚公墓”,内容几乎与铁墓志盖上的如出一辙。另外四个面主要记录了姚舜明的籍贯、官职履历、卒葬年月及其婚姻、子女情况,铭文释读如下:

    公讳舜明,字廷辉,姓姚氏,会稽剡人。登绍圣丁丑进士第,仕至左中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引疾丐闲,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太平观。逾年,上章挂冠,有旨从其请,而增秩焉,甫及授命。当绍兴五年九月十三日疾革而薨,享年六十有五。有旨赠官四等。娶张氏,故太仆寺丞之女。子,男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归莫伯镕、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壹未行。以六年七月六日葬于诸暨县长宁乡左溪。原家有石枕,宗党刻记,纳之椁中。若夫盛德至善,立朝大节,详具于志铭。

    志文中涉及人名、官职、地名若干,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和诸暨历史地理、行政区域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本文拟结合史志文献,对姚舜明墓志作一初步考释。


    一 姚舜明生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1.jpg
    图一, 1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2.jpg
    图一, 2
    由墓志可知:姚舜明,字廷辉,原籍嵊州,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官至左中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卒于绍兴五年(1135)九月十三日,享年65岁。依年龄推算,其当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娶张氏,系太仆寺丞张匋之女。子女十人,男四,宏、宽、寓、宪,女六,嫁莫伯镕、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一未嫁。志石关于姚舜明的婚配和子女情况,与我们同时征集到的姚妻张氏墓志(图三)记载的一致。张氏墓志称硕人张氏,系“户部侍郎姚公讳舜明之配也”,生于元丰戊午(1078),卒于绍兴乙丑(1145)八月二十九日。诸暨人,宋绍圣四年“归侍郎”(即嫁给姚舜明)。张氏“子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长归莫伯镕,前卒。次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何修”。显然,两志记载完全吻合。但与姚志有所不同的是,张氏墓志还对张氏的家世和德行作了详细的记述。而有关姚舜明的家世谱系、政绩德行等重要事项,姚志并无涉及。再查阅有关史志文献,我们似乎可以从中管窥更多的历史信息。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3.jpg
    图二, 1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4.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5.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6.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7.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8.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9.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00/wps10.jpg

    图二分拆图

    图三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和清乾隆《诸暨县志》载:姚舜明(1071—1135),字廷辉,原籍嵊县。宋绍圣四年进士。先为相州临漳主簿、登州平牟令,知平江府昆山、秀州华亭二县,颇著声望,后任河东经略安抚司干办公事。宣和二年(1120)冬,通判婺州,权州事。因于义乌平定方腊起义有功,授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及福建路提举公事。钦宗即位,擢监察御史。高宗初,知衢州,提点江南东路行狱公事。建炎三年(1129)冬,知江州(今九江等地)兼本路安抚制置使。李成叛宋,拥众30万围城,姚布列将士,召募敢死,昼夜接战,生擒其将王林等。复以秘阁修撰充江淮荆浙都督府、随军转运使,除权户部侍郎。绍兴四年(1134),任华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进徽猷阁待制。卒,赠太师。

    应该说,史志和出土墓志的许多记载是基本一致的。但从材料记述的详细程度看,史志无疑比志石优越多了。在姚舜明的仕途中,有两件大事可圈可点:即宋徽宗宣和二年的平定方腊起义军和宋高宗建炎三年的镇压李成叛军。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宣和二年冬,盗发睦州青溪,连陷杭、睦、衢、婺、处、歙六州。以舜明通判婺州,遂权州事。”这里的“盗”,指方腊起义军。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尖锐,沉重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使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宣和二年,青溪方腊揭竿而起。《宋史》卷二十二《本纪二十二·徽宗四》是这样记载的:“宣和二年冬辰朔……建德军青溪妖贼方腊反……三年春正月乙丑,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这里所谓的“盗”、“贼”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方腊的蔑称。其时,姚舜明为通判婺州(今金华)。关于这次镇压方腊起义军的战役,《嘉泰会稽志》则有更为生动的记载:“……招集流亡兵数千人,穿贼境以入郛,晨登义乌门,治城壁,飞矢雨集。舜明亲率从兵,以石击贼,继而引兵出战,贼遂大溃。”[1]最后,姚舜明不仅运用计谋,成功地使方腊部将洪载解甲投降,还因此得到宋王朝重用,所谓“平贼之功于时为冠”。不久,姚“除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对于姚舜明镇压方腊起义军一事的功过是非,笔者在此不妄加评论。但毋庸讳言,姚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官员,自然不可避免地打上代表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立场的烙印。同时,也说明他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

    高宗建炎年间,可谓南宋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段时期。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军队叛乱四起,外有金人铁骑虎视耽耽,意欲蹂躏江南。刚刚建立的南宋朝廷立足未稳,战和不定。建炎三年,李成叛宋,围攻九江,《宋史》卷四百五十二载曰:“李成叛,据江、淮六七郡,连兵数万,遣其党马进围九江,守臣姚舜明与士嶐及副钤辖刘绍先御之。”其时,姚舜明“知江州(今九江等地),兼本路安抚制置使”。关于这场战役,《嘉泰会稽志》作如是记载:“(李成)拥众三十万至城下,舜明布列将士,召募敢死,昼夜接战,贼众毙踣不可胜计。又开门奋击,生擒其将王林等。”也正是在这场平叛战役后,姚舜明再次得到升迁,“复以秘阁修撰充江淮荆浙都督府、随军转运使,除权户部侍郎”[2]。同年,姚又以户部侍郎的身份与韩世忠一起参与李横军讨伪齐(金拥刘豫而立的政权)的战斗,并在抗金斗争中立下战功[3]。

    姚舜明一生仕途荣耀,官至四品,曾任尚书户部侍郎、徽猷阁待制。据宋代官制,“诸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待制……权六曹侍郎……为从四品”[4]。在他死后,同样享受宋朝廷恩宠。绍兴五年(1135)卒,赠太师。这里的“太师”当属虚职,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因为按宋代官制,实职的太师,为三公(太师、太传、太保)之一,与丞相并列,属正一品官。这显然不可能。墓志提到姚舜明“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向我们表明了姚的身份地位。宋代食邑从一万户至二百户共分十四等,三百户是其中一等。爵与邑密切相关,三百户以上封男,五百户以上封子,七百户以上封伯,一千户以上封侯。依宋代官制,“待制”在食邑三百户之列[5]。在宋前期,三品以上官员(元丰新制四品以上)服紫、佩金鱼袋,四品、五品的官员服绯、佩银鱼袋,作为出入朝廷或赴仕、出使的徽章(称章服),如果官员的阶官未及品,可以用皇帝殿赐的方式,如赐紫、赐紫金鱼袋。姚舜明死后,其子姚宽、姚宪皆以父荫补官,这些足显宋王朝对姚氏父子的宠信。

    二 姚舜明的四个儿子

    姚舜明墓志提到,他与张氏育有4子6女(张氏墓志佐证之),可令人疑惑的是,有史可查的,只有他的三个儿子,即长子姚宏、次子姚宽和幼子姚宪。另外一子姚寓,不知是史书阙漏,还是实在无名,这还有待以后考证。姚宏、姚宽、姚宪其人,南宋《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续志》和清乾隆《诸暨县志》俱有传。

    长子姚宏,南宋《宝庆会稽续志》、清乾隆《诸暨县志》有传[6]。生卒年月不详,字令声,少有才名,建炎间,任删定官。因得罪秦桧被贬江山,时江山大旱,姚率众祈雨,秦桧诬为妖术惑众,下大理狱,死。

    次子姚宽,南宋《宝庆会稽续志》、清乾隆《诸暨县志》有传[7]。字令威,号西溪。以父荫补官,先为吕颐浩、李光帅江东时幕府。秦桧执政后,以旧怨抑而不用,退隐从事著述。后经贺元中、张孝祥推荐,复入仕途,权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侵,姚宽认为金军孤军南下,后力难继,力主抗金,得主战派支持。次年(1162),姚任郎中,随帝入金陵,复论当世要务。一日,召对时,疾作,卒於殿廷,年58。故从年龄推算,其当生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宽博学强记,所谓“学问详博,注史记行于世,三乘九流,无所不通”。著书百卷,有《西溪集》十卷、《史记补注》一百三十卷、《战国策五行秘记》三十一卷、《五行秘记》一卷、《西溪丛语》《玉玺书》等。为配合抗金,他搜集和整理古今用弩事实及造弩制度,写成《弩守书》,又改进韩世忠造弩旧法,制造出三弓合弹弩。

    幼子姚宪,南宋《嘉泰会稽志》、清乾隆《诸暨县志》有传[8]。字令则,仕至徽猷阁待制。宪以父任,补承务郎。为海盐、龙游、宣城县丞,历知临安府仁和县。仁和为赤县,公务繁复,然宪敏捷干事,政治修明。任满,升为秀州知府。土豪钱安国,居大泽中,重湖深阻,隐匿亡命奸盗,州县不敢追问。姚宪到任后,擒钱安国及其党徒,依法严惩,州境得以安宁。浙西大水,姚宪请输粟万斛以赈。(皇)上嘉其能,除提举浙西常平茶监公事,迁提点刑狱,又以直秘阁知平江府,转任两浙转运判官,进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后历工部侍郎,进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以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年63岁卒。

    三 墓志涉及的两个地名

    墓志云,姚舜明葬地在“长宁乡”,这与文献记载是一致的,据《嘉泰会稽志》卷六“墓冢”条载:“姚太师舜明墓在长宁乡。”宋时,诸暨县郊外分24乡,乡下设都,都下设里。《乾隆诸暨县志》卷二《建置八•坊里》载曰:“第四十八都,领里二……第四十九都……第五十都……以上宋为长宁乡,旧名永宁,领里五:步溪、大坑、石砩、马塘、黄山。”可见,宋时的长宁乡即旧时永宁乡,其下辖3都(第四十八、四十九、五十都),5领里,行政区域相当于今东和乡王家宅、卓溪,枫桥镇顾家坞、石砩、桥亭、洄村、霞朗桥等地。其中卓溪在宋代名“左溪”,因村西有河流左溪而得名,后卓姓迁入,村内多卓姓,1981年改名卓溪[9]。左溪附近今分布上姚、下姚等村,宋时称姚家庵,为枫桥姚姓聚居地。此墓志的出土,印证了文献记载的正确性,使历史文献记载的地理位置更明确。

    墓志明确指出,姚舜明系“会稽剡人”,其籍贯为嵊州,而死后葬地在诸暨,至于姚迁居诸暨的时间和原因,墓志没有确切记载。但查阅有关资料[10],可知姚源出帝舜,舜生于姚墟,故姓姚。始祖承泰,世居吴郡,后迁武康,五代十国时为躲避战乱,复迁山阴徙居剡邑(今嵊州封田)。至七世孙舜明时,才由剡邑迁诸暨永宁乡,后子孙世居姚家庵,成为诸暨姚姓之由来。考其墓志,笔者以为,姚由嵊迁诸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与诸暨张氏的通婚(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二是张氏墓志中提到的一个不容忽视之事实,即在姚舜明的晚年,家乡“剡中旧庐焚毁”,其曾一度欲告老还乡,墓志所谓“丐闲营葺……为归老计”,但未能如愿。后因卜得“左溪地吉”,同时可能是考虑到诸暨与嵊县虽异县,“然百里而近,风烟相接”,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风俗习惯都相邻相近,故选择在死后归葬诸暨左溪(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古人择吉地而葬的丧葬观念);三是张氏墓志提到的,姚舜明死后,妻子张氏也随迁诸暨,陪伴夫君之墓在左溪这个山清水秀、宁静安逸的地方定居下了。

    总之,从文物价值看,姚舜明墓志不仅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六面环篆的形式颇为罕见),还有珍贵的史料价值。通过对该墓志的考证,使我们对宋代姚舜明的生平事迹有了较为真切的了解,对研究宋代历史和诸暨人文历史、地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注释
    [1][2][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十五,《四库全书》卷四八六《史部》二四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
    [4]同[3],《志》第一百二十一《职官》八。
    [5]同[3],《志》第一百二十三《职官》十。
    [6][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七,《四库全书》卷四八六《史部》二四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清代乾隆《诸暨县志》卷二十三《人物》三“循吏”。
    [7][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清代乾隆《诸暨县志》卷二十五《人物》五“儒林”。
    [8][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十五,《四库全书》卷四八六《史部》二四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清代乾隆《诸暨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一“名臣”。
    [9]诸暨县地名委员会:《浙江省诸暨县地名志》,1982年,内部资料。
    [10][清姚鹤等:《暨阳花亭姚氏宗谱》卷六。陈炳荣:《枫桥史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第177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3 16:11 , Processed in 0.1002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