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5|回复: 0

舜帝开创中华文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9-14 13: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舜帝开创中华文明

    舜帝执政,践行德治,重用贤士能人,建立国家体制,积极发展生产,改进制陶技术、兴修水利、创办教育,把一个原始愚昧的社会,推上了文明发展的大道,开创了“虞舜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始祖。
    一、舜出生的美妙
    据《史记音义》记载:舜生于帝尧二十一年甲子(公元前2216年)。其母握登氏,见“太虹绕室,意感而生舜于姚墟”,因地而姓姚。舜目有双眸,故名重华。《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诸冯即是山东荷泽县东北五十里处的姚墟,后又称姚城(或是河南濮城东南)。舜生之地何以为姚墟?姚者,意为美好,孔子曰:“美哉,德乎,姚姚者乎。”墟者,大丘也,故城也。由此可见,所谓姚墟,不可能是故城,应是大丘,实为一处较大的山丘高地。大概是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这里曾住过一群美好的女子,故称姚墟。舜因出生在这处美好的高地上,因而以姚为姓。属东夷集团,以桃为吉祥物,以凤为图腾。
    舜出生不久,其母去世,其父瞽臾,是一位善观天道的老者,娶后妻,生子象“母嚣象傲”,与舜不和。幸有一位好妹妹嫘,帮助舜多次走出险地。舜为避免与家庭的矛盾,迁到历山(河南濮阳),勤奋耕种,开拓创业。汉代以后,在濮州历山,建有舜庙,以春秋上戊为纪念日。
    二、舜通向成功的道路
    舜二十岁时,因后母不贤,避居外地。《史记·五帝本纪》《墨子·尚贤》篇记:“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其中唯以“陶于河滨”业绩显著。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叙“舜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在河滨兴办制陶业,三年时间就发展成规模较大的集贸市场。后经考古证实,在山东河滨附近出土了大批独具风格的黑陶制品,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文化”。其陶为黑色,外表光滑,器内呈红色,品种多达数十种。尤其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一件黑色蛋壳陶器,制作工艺精良,是一件观赏品,反映了先民对美的追求。在制陶技术上,改革手工制陶,发明了快轮制陶,这在制陶史上是一个飞跃,不仅提高了工效,而且提高了质量,适应并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精美的黑陶闪烁文明的曙光。舜的后代有一支长期居住于此,管理制陶业。舜领导本部落卓有成效,他曾到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经营陶业,到内蒙潢水一带去放牧。他领导百姓发展生产,遇到干旱便替百姓凿井,遇到有虎豹出没的山村,便不顾个人安危,立标志警告人们免遭伤害。
    王充在《论衡》中说,尧曾叫舜到狼虎出没的大森林里去,舜在茫茫大森林里,老虎碰上他不敢吃,毒蛇碰上他不敢咬,在狂风暴雨中行走也不迷路。尧很惊奇,便把舜当作圣人。尤是舜孝义的品德,被历代儒者奉为大孝,属“二十四孝”之首,在他避居历山时,曾作有“思父母”歌:“涉被历山兮崔巍,有鸟翔兮高飞,思父母兮力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
    舜不仅获得老百姓的爱戴,还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在身边。他的好友有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等,都是国中贤人。舜在历山时,与伯益成为朋友,在河滨时,又与大禹交友。因而舜逐渐获得各氏族首领的支持。《史记》载,“帝尧问可用者,四岳皆荐舜。”
    三、舜成为联盟领袖
    舜三十岁时,帝尧非常信任舜的能力,将其封在虞地,并将娥皇、女英二女嫁给舜为妻子,住在妫水河边。(约今山西永济境内)《尚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妫汭即妫水弯曲处,系舜建国的地方。
    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在20年试用期内,勤勤恳恳,诚实厚道,历经考验,深得民心。“慎微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于是帝尧认为舜够格“格汝舜,询事德言,乃言可绩。”《帝王世纪》云:“尧乃赐舜以昭华之玉。”尧决定把帝位传给舜,让舜正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正月上日,在河洛之地筑天坛,举行禅让大典,“受终于文祖”,“以齐七政”,“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国号为虞,史称“虞舜”。
    舜居帝位后,尧的儿子丹朱不服,舜就让丹朱当政,但天下诸侯都不向丹朱朝拜,而向舜朝拜。告状的不向丹朱申诉,而请舜审理案件。歌颂的人不愿歌颂丹朱,而盛赞舜的功德。舜通过实干,在百姓与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愿意拥戴有政绩的舜,而不愿意拥戴靠吃父辈老本的丹朱。
    舜登上帝位三年后,因丹朱是炎黄大部族的代表,势力仍很强大。舜便封丹朱于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舜的智慧还体现在组阁问题上。他任用的内阁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蚤、彭祖等,其中只有皋陶、契、夔龙、益等系东夷族,其余全属黄帝族。充分展现了舜的博大胸怀,从心理上淡化了东夷与炎黄部落族之争,有力地分化了对手。团结了各部落,缔造了华厦大族。
    四、舜帝缔造文明盛世
    舜承禅让,称帝虞国,建都城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虞乡),号有虞氏,虞舜为帝,多谋善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部落联盟组织管理完善臻备。以让四方百姓更好地安居乐业。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二年二月,开始有计划地考察全国。首先,东巡至岱宗泰山,五月南巡至衡岳,八月西巡至华山,十一月北巡至北岳。一年之内考察了四方。为了随时掌握国情、民情,深入实际调查,在那个时代采取巡视的办法,是极其先进的作法。舜帝作为一种制度,每三年或五年巡视一次,不断了解国情民意。
    舜帝重视民主,善于听取大家意见,咨询国事。“询于四岳,辟四门”,“以求明四目,达四聪”。对各州首领及联盟成员,进行分工。命“禹”治水,以平水土。命“弃”教民播种百谷,解决黎民温饱。命“契”推选教义,开办学校。教育年轻人识字计算,成为中国办学兴教之始。舜帝非常重视人才,为选拔人才,找人荐举,有人推荐伯夷,舜连夜拜访。伯夷很受感动,又为之推荐几位有识之士。舜对部属实行每三年一次考绩,实行升降处理。凡事不论大小,力求统一,“律度重衡”。在开展文化教育方面,特别注重“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做到“神人以和”。舜帝当时统领十二州,封十二山,举十六族。建立专门机构,制订法规,“天下咸服”。舜治天下在政治上、生产上、艺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在这个时代向前跨进了大步。舜对大臣进行了具体分工,有的管农业,有的管司法,有的管天文,有的管文化艺术等等,舜手下最有建树的大臣是水利大臣禹。他治水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舜构造了中国国家的最初模型。
    舜帝时代,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陶器制作已相当精美。人们开始用鹿皮与五彩做衣服,十分鲜艳华丽。对日月星辰和植物的观察有了较多的知识,并能把握时令节气耕种收获。老百姓食有鱼肉,穿有衣裳,乐有音乐舞蹈,陶器上有了绘画和刻划文字。氏族内没有冲突,称得上政治清明,社会繁荣。
    舜帝治国之道,主要是身教和德行。他贵为帝王,仍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与庶民一样耕种渔猎。并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指导全国。 故司马迁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载,“当舜之时,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
    舜帝在位五十年,以德行政,广纳贤士,将一个部落联盟组织逐步建设成为国家基本体制,万民乐居。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第一个“文明盛世”。当时“鸾鸟自歌,凤鸟自舞”一片升平美好的景象。天下大治,人民康乐,艺术也因之发展,舜不仅有高度的行政管理才能,还有极高的艺术天赋。相传他亲手制作五弦之琴。创有六律五声八音。制成《九招》、《九韶》、《六列》、《云英》等乐章。舜曾与夔合作,创作乐典大韶和萧韶。这种韶乐,被用来召集群众集会。首先以箫吹奏,箫声清雅幽场,可招使“凤凰来仪”。怪不得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乐典水平之高,可想而知。舜帝曾作有《南风歌》“南风之薰兮,而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阜吾民之财兮。”诗中充满大统一后,国富民强的自豪感,颇具帝王之气。
    五、南巡归天的遗迹
    舜帝百岁时,不顾年迈南巡苍梧,驾崩九嶷山下。此消息传开,百姓泣涕,三年不闻嬉笑之声。据《水经注》舜南巡苍梧未归,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到潇湘,闻舜崩于苍梧,抱竹而哭,后溺于湘水,神游洞庭。亦称湘君和湘夫人。屈原在《九歌》中有专文描叙。历代关于湘君二妃绘画作品较多。在洞庭湖君山有湘君庙和湘妃庙,现成为游览胜地。
    湖南零陵宁远县南六十里九嶷山上,今有舜陵。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附近有舜峰,女英峰,箫韶峰。旁有娥皇峰,也有舜池。因九嶷山系舜陵所在,被道教列为第二十三洞天。汉武帝曾祭祀虞舜于九嶷山。蔡邕曾作《九嶷山铭》歌颂虞舜功德,可见汉以前多认为舜陵在九嶷山。唐代的元结作《九嶷山图记》谓“舜帝九嶷,有作九悲之歌,因谓之九嶷。”宋代黄表卿《九嶷山赋》,明代邓云霄及蒋璜《九峰嶷山记》皆提及有虞氏征三苗至此,并歌舜的功德。《太平环宇记》说舜陵亦名永陵,自古禁樵采,置守陵户。
    1954年,零陵永州黄田铺的山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宗教纪念物石棚。这种石棚由三块石头顶起万斤大顶石,棚内空高1.1米,坐东北朝西南,象征石棚的主人是由东北向西南迁来的。我国只在辽宁、山东发现过三处石棚。石棚与东夷族宗族祭礼有关,应与舜帝南巡有关。九嶷山曾出土过玉琯箫,有些学者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玉箫,与舜应有密切的关系。舜帝为追击一些不肯归联的三苗,南巡九嶷山,有较多的可信的成份。虞舜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遗迹,是杭州余杭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石工艺品及陶器十分丰富。
    舜族南迁的痕迹除留有一些出土文物之外,在湖南还留一些地名,如:沅江县有梁武所置重华县;衡阳有舜庙;宁远县有舜宫、舜陵;湘潭县有韶山。此外,在山东、山西、河南、浙江等地也有许多相关舜帝的胜迹及纪念建筑,这一切都是对舜帝的永久纪念。


    来源 佚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5:11 , Processed in 0.1041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