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2|回复: 0

姚察公的博学与清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9-14 14: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9-14 14:31 编辑

    姚察公的博学与清廉



        在中国历史上能以博学清廉著称的高官为数不多,南陈吏部尚书姚察就是其中一位。姚察出生南朝吴兴世家,以学优步入仕途。历经梁、陈、隋三朝,官至吏部尚书。陈后主称其:“达学洽闻,足为师范。”隋文帝赞其“博极群典,强学待问,自修立德,白首不渝。”生平治学严谨,为官清廉,实为一代宗师。
    一、以博学步入仕途
        姚察,字伯审(532-606)。吴兴武康人,东吴太常卿姚信是其九世祖,五世祖姚郢官南朝宋散骑常侍。其父僧坦,精于医术,为梁太医正,姚察自幼勤奋苦读,悟性甚高。六岁时已读书万余言,十二岁时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十三岁时博览群经。东宫太子闻其声名,常邀姚察到宫中谈经论学。文人学者都刮目相看。
        太子萧绎即位后,对姚察特加厚待,授职南海王佐常侍,专在王宫讲学。不久,梁朝发生宫廷动乱。姚察随父及家人由京城回乡。一路上兵荒马乱,吃住都很困难。姚察总会想些办法弄到食物。即时分给家人及同行的人们。而自己常以野菜野果充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手不离卷,坚持读书。同时对父母也关怀备至,问饥问寒,其孝行传誉一方。
        动乱平息后,梁元帝萧绎在荆州即位,姚察随父亲赴荆州,以期效力朝廷。元帝授姚察为原乡县令,择日启程上任。此时年仅二十二岁的姚察,只见乡境一片萧条,农田废耕。马上制订减轻税役,发展生产的政策,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经过数月努力,恢复了生产、百姓的生活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公元556年,梁大将军陈霸先击败北齐进攻,受封陈王,不久代梁自立,史称陈武帝。永定初年,吏部尚书徐陵,知姚察博通经史,又善文辞,向陈武帝举荐,补为嘉德殿学士。徐尚书每有奏表,就请姚察代为制作。徐陵常叹“吾不逮也”。他还对儿子徐俭说“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
    二、以德才立于朝廷
        陈宣帝时,姚察官为散骑常侍,潜心史学研究。他待人谦和,德行高尚。当时朝中的江总、顾野、陆瑜等人,以才学之美,朝夕相娱。但他们每见姚察言论制述,无不佩服称重。姚察对《汉书》研究颇深。太建中,姚察奉令出使北周。当时居住在北周的江南士大夫刘臻,专程到姚察居处拜访,并提出有关《汉书》的十个疑问,请予讲解。姚察依据经典,一一分析解答。刘臻听了连连点头,深为钦佩,于是对他周边的人们说:“姚察真有学问,名不虚传。”
    姚察完成出使任务,奉令回国,为祠部侍郎,随之著成《西聘道里记》记载了北周风土人物及朝廷政事。姚察为官正直不阿,从不随波逐流。有一年宣帝意欲改变梁武帝订立的祭祖礼仪,增设礼乐程式,让朝中官员议论再行。当时文官大臣都迎合宣帝意志,表示赞同。唯有姚察“独违群议”,博引经籍,不同意增设礼仪做法。认为梁武帝制订的礼仪是合宜的,不能改变。在场的官员大为惊讶,无不佩服他的胆量与学识。
        陈后主即位,授姚察中书侍郎,负责撰修梁史。至德元年(583),其父僧坦公去世,姚察十分哀痛,蔬食布衣守孝默忧,一连数月,原本瘦弱的身体更为虚弱。陈后主深为怜惜,专派中书舍人司马申前往劝慰。姚察因父母相继离世,累居忧服,斋素日久,染上气喘之疾。陈后主实不忍心,特在宫中设宴,请姚察宫中一叙。见姚察身瘦如柴,心情沉重地说:“朝廷惜卿,卿宜自惜。既知吃斋一年多,可停止长斋。”姚察奉旨陪君主就餐,但仍然只吃素食。姚察重德守孝,让朝中君臣感动。不久后主挑选人才补充尚书之职,尚书令江总等大臣进表荐举姚察,奏曰:“姚察非唯学艺渊博,亦是操行德修。典选雄才,今得之矣。”后主允准,但姚察辞让甚切“臣九世祖信名高往代,才居选部,自后罕有继踪。臣遭逢成擢,沐浴恩造,臣虽无识,颇知审……”陈后主乃曰:“我与你君臣礼隔,情份却很不平常。为了朝廷,期望你担当此任。”即升为吏部尚书。
    三、以廉洁传誉古今
        姚察自担任显要官职,更是自励廉洁,从不与人私相交往。长期粗衣素食,戒斋不忘。日间勤于政务,夜间励精学业,著述文章。
        有一天他的门生想巴结主人,谋个一官半职,就想给姚察送礼,左思右想,不敢重礼相赠,仅送去绸布一匹,花绫一端。姚察见了,严肃地说:我的衣裳服饰,都是麻布蒲束,你送的东西对我毫无用处。既想和我诚心相交,就不烦用这样的东西。这个门生恳请他收下。姚察怒气上升,指斥门生说:赶快把东西拿走,不然,你莫进我的门。那个门生只好拿着东西无声地走了。自此再也无人给他送东西。姚察以奉禄过日,时而资助佛寺,时而外济,每当家资贫拮时,就有人劝他考虑谋生之计,姚察总是笑而不答。
        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陈朝旧臣多数回乡怡养天年,而姚察颇受隋文帝重视,授任秘书丞,令撰修梁陈两朝历史。于是姚察迁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住进了朱华阁,继续他的修史工作。隋文帝知道姚察生活简朴,有一天见姚察入殿,特地赏赐精美水果和菜肴。并指着姚察对众位朝臣说:“姚察学行当世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人。”不久,封北隆郡公。仁寿二年(602) 封为散骑常侍,供皇帝咨询政事。大业二年(606)姚察在东都洛阳逝世。当时他参预佛经,面西而坐,口念“一切空寂。”帝闻知后,深为悼惜。
        姚察历任三朝大臣,总是清正廉洁、性情纯正,生活简朴。几代皇帝都很信任而给子嘉奖。加之他的学识渊博,受到众多官员名士的敬佩,颇有清誉。陈朝时一代名臣徐陵、江总与姚察都非常友善。尚书令江总曾作五百字诗,当时名贤都有和诗,江总特请姚察和诗,姚察再三推辞。江总说:“公高才硕学,若无其作,仆诗毫无意义,只有抛弃。”姚察不得已而和诗一首。
        姚察德行高雅,对人亦有精辟的鉴识能力,怀抱淡泊虚静,不求名利,谦虚恭顺,不以自己长处傲视别人,专心致志研究经史,直至年老白头。平生著述有《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玉玺》各一卷,《文集》二十卷。所撰梁、陈二史,尚未完稿,姚察临终时嘱咐儿子思廉继续完成。思廉入唐官至散骑常侍,秉承父志,于贞观十年,修成“陈梁”二书,成为中国历史专著。曾孙姚璹担任过武则天时期宰相,另有曾孙姚敬文携子侄潜居光州固始。其十一世孙姚天明又由光州徙居福建莆田,发展甚众。

    佚名 2018年秋再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9 10:23 , Processed in 0.1005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