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林玲《清代布衣文人姚世钰研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9: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思乡怀亲悼亡感怀
    姚世钰中年遭遇其弟、姊、女相继离世,让他饱受打击,常以诗哭之。其诗集中悼亡怀思类分为记怀诗和悼怀诗,但无论是哪种,都出之以情,极有感染力。
    (一)思乡怀亲
    姚世钰一生往来于江浙间,漂泊在外,思乡怀人是游子诗中永恒的主题。寓扬期间,曾作《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咏荷竹有怀故园》二首:
    其一
    客睡起常早,晓园风露香。
    翠翻欹曲槛,红润艳凉堂。
    目玩盆池种,心随鸥鹭翔。
    蒲莲正如海,归梦水云乡。
    其二
    吾州下若溪,夹溪饶碧竿。
    翠羽满林飞,清流一道贯。
    沈吟故园思,徙倚幽亭畔。
    便欲拣渔竿,不是江南岸。①
    前一首诗人在小玲珑山馆赏玩池中莲花而想到“坐卧闻荷香”的故园莲花庄,看着眼前物,诗人的心早已随着鸥鹭飞走了。通过想象,在梦里见到那一片“蒲莲正如海”的水云故乡,道出了故园是其魂牵梦萦的牵挂。后一首诗人发出悠悠的思乡沉吟,“便欲拣渔竿,不是江南岸”句正如《乡心》中“三十六陂千万春,乡心一寸兰丝棼”②,即使扬州的春光千万好,诗人也无心欣赏,反而更添思乡之心的繁乱。另《扬州客舍期太鸿不到》中的“故园千里隔春芜,越客吴船得到无。我有乡愁向谁说,妒君苦死恋西湖”③,诗人直言乡愁无法与好友厉鹗诉说,只能羡慕他“苦死恋西湖”的这份情思。此外,《五十初度,寓马氏书斋,秋玉、佩兮昆季为余招集诗社诸君觞咏竟日,赋此志感》中:
    行年忽五十,栖栖为旅人。
    暑雨渡江来,雪华霁通津。
    君家兄弟间,地主宿心亲。
    招邀四三贤,文宴展慇懃。
    中厨饬甘馔,明灯灿重茵。
    悯然窃向隅,念我生不辰。
    少壮丛忧患,垂暮百酸辛。
    回头望故园,万感集兹晨。
    诸弟屈指期,病妇愁眉颦。
    朋欢固堪恋,乡梦亦已频。
    曰归又迟迟,此意将谁申。
    哀歌激冻弦,聊为知音陈。④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19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1页。
    ③(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9页。
    ④(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7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9: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前半部分写马氏兄弟为年过半百的自己邀友觞咏,欢度竟日,后半部分,诗人有感于垂暮酸辛,心生乡愁,以乐衬哀,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诸弟屈指期,病妇愁眉颦”句,诗人从对方着笔,写诸弟盼望归期,设想老妻愁眉蹙额的形态,更衬自己思乡情切,读来凄恻动人。朋欢固然值得留恋,但是乡梦也越来越频繁,诗人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如《纸窗竹屋图》中的“冻云压屋冷吟身,寒夜迢迢客梦频。想见故园风雪里,一窗灯火话归人”①,同样的“客梦频”,诗人直白地坦露出“想见故园风雪里”的愿望。
    (二)悼亡感怀
    姚世钰笃于孝友,与弟秉衡、丰万感情甚好,但为授徒糊口,飘零在外而不得见,姚世钰常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如《夜灯下读此有怀秉衡蓤湖雕六字诗四句寄之》:“梅花零乱春夜,春草池塘又生。低唱新词白石,便梦解颐阿衡。”②
    后秉衡早殁,姚世钰鸰原痛切,正如沈德潜在《孱守斋遗稿》序提及:“秉衡前殁,玉裁绘夜雨伤神图,题诗哭之,语极悲楚,已黯然神伤矣。”③《孱守斋遗稿》中多有悼亡秉衡诗,如雍正乙巳(1725)春日,留滞梧桐乡,感念亡弟秉衡,代书寄孙,作《五寄灵》三首:
    其一
    烛醉琴歌忆昔游,朝朝衣带缓离忧。
    暮云楼阁春窗月,归梦与君相对愁。
    其二
    四海当时一子由,感君末契詑朋俦。
    而今夜雨真萧瑟,一恸人琴万事休。
    其三
    箧中散失订遗文,恨唱凄凉忍再论。
    留得王融白团扇,夜台何路与招魂。
    (去岁春,秉衡有怨诗一章,益识君曾书之便面。今方与贤兄健亭商刻亡弟遗集,故感而及之。)④
    由“去岁春,秉衡有怨诗一章”可知,秉衡曾于雍正甲辰(1724)春作诗,其《慈敬直两弟》序也提及甲辰三月,诸弟作玉湖送春诗,由此可推测秉衡殁于甲辰三月后,姚世钰作诗悼怀亡弟。其一诗人回忆起昔日与弟游,如今因离忧而身形消瘦,惟盼梦中与弟相对,读来满是凄离哀愁。其二诗人将自己与秉衡的感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7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0页。
    ③(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97页。
    ④(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9: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类比苏轼与子由之情,同时情寓于景,感念亡弟的哀恸与萧瑟夜雨融于一体,可见情深。其三更是直言“恨唱凄凉”,这样凄离的情思还体现在《慈敬直两弟》:“二郎吟苦竟长眠,三笔枯来亦半年。水嫩苹香玉湖口,伤春谁上橛头船。”①二郎即秉衡,三笔指丰万,其弟逝去,“翻理箱帙吟笺,触手不能展读,叹逝伤离”②,睹物思人,满是哀音。其他如“十年重醉书窗烛,不独浮生哭故人”③、“忆从南浦盼归航,出手新诗泣数行。但以散蓬悲道路,可堪埋玉哭文章”④、“我亦天涯思今弟,中宵风雨懆朱颜”⑤,语言均直白质朴,感情坦露,虽无华辞丽藻,但以真情感染人心,兄弟情深动人心魄。秉衡死后数十年,姚世钰又经凋丧弱女,其女益敬于乾隆壬戌(1742)殁,姚世钰作《哭女诗》二十二首,回忆其女在世时往事,述其哀思,言之辛酸,语之极哀,令人不忍卒读,如其四:
    十岁言诗有性灵,木兰爱说涕爷征。
    黄泉不是黄河水,闻否爷孃唤女声。⑥
    益敬十岁便能吟诗解诗,可见其秉性灵慧、聪颖,正如《吴兴诗话》中记:“幼时诵北朝民歌《木兰诗》,问父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著色大雅,若铺排过多,恐近小说”⑦,姚世钰大奇其女之才。诗的后两句引《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从军途中朝听黄河流水声之凄凄,似是听得爷娘唤女声,读此处便声情凄咽。而此时,爱女已亡,永不复闻爷娘唤声,此情难堪,即如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评价此诗:“即从木兰诗中生情,
    触手生哀,高于微之哭子之诸作”⑧。再看其十八:
    传业今方羡蔡邕,慰情那更比陶公。
    明知此恨古人少,哭女偏当无子翁。⑨
    东汉蔡邕虽遭党狱之祸,但其女蔡文姬聪颖明慧,通晓音律,为亡父整理编撰诗赋碑铭书记,继承其遗志;陶公,即范蠡,功成身退后自号陶朱公,虽政治失意、远离朝堂,却在野享天伦之乐。与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的蔡邕和范蠡相比,姚世钰在结句发出“哭女偏当无子翁”之语,憾己无子而又哀己丧女,悲恸哀绝,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1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1页。
    ③(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10页。
    ④(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03页。
    ⑤(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03页。
    ⑥(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20页。
    ⑦徐世昌编,闻石点校:《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350页。
    ⑧(清)沈德潜著:《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1页。
    ⑨(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0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9: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9-24 09:56 编辑

    “哭”字直抒心底无限凄楚、怆恻之情,正如沈德潜称“哭女可哀,无子哭女,倍难为怀矣,句中兼写两层。”①此外,《归家悲亡女》:
    久客归亦好,何为转悲酸。
    频年赋近游,预恐归期愆。
    入门问无恙,弱女迎堂前。
    起居爷安否,旅食倘加餐。
    次第启箱箧,先索新诗篇。
    颇复能赏会,吟玩开心颜。
    亦有小碎诗,迟疑出袖闲。
    把笔请点窜,杂语方更端。
    囊空忘羞涩,大家喜团圞。
    兹来独不见,悯点泪阑干。②
    诗中回忆以往归家弱女相迎、家人团圆的情形,质朴的语言中刻画出其女顽皮与灵动的形象。如今归家,却“独不见”女,通过首尾呼应与前后对比,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丧女的悲酸,情真意切,让人读罢不觉泪沾衣襟。诗人有时不直接述其哀痛,如《秋杪客中病疟》中“猿枯失子泪,雁背去乡心”③,化用“猿枯”来传达其情,又托大雁将这份哀思带回故乡,让人联想不尽,不失为佳句。作者还曾咏亡女旧房窗前梅树,睹物思女,泣然成咏,可见其哀思。
    据《哭女诗》其二十一自注可知姚世鉴殁于雍正壬子(1732)六月,短短数十年,姚世钰先后经历弟、姊及女相继离世,可见其中年凄离,悒悒寡郁之境。好友厉鹗为姚益敬《芬陀利居小稿》序中称:“及殁,薏田悲悼不已,从暨之索其遗稿,曰:‘今而后吾女之诗不忍使其湮没矣!”④姚世钰读女诗曾曰:“余皆悽惋,不堪卒读。”此外《哭女诗》序中言:“余无他儿子,独此女,聪明仁孝,不啻陶公所谓弱女非男,慰情胜无者今已矣。割慈忍爱,触类增悲,岂能备辛酸之苦言,聊以写茶毒之极哀云尔。”⑤读此类诗,我们能发现姚世钰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细节,着笔于细微处,巧于用事,深于用情,并以反衬见长,将哭女写得凄婉哀恻、触处生悲,引人哀思,感人至深。
    四、关切民生眷注现实
    在清代所谓“康乾盛世”繁荣昌盛的背景下,大多数诗人都在为盛世歌功颂德,在这一时期,扬州诗坛的诗人们诗歌创作的内容几乎都只着眼于个人的生活,很少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正如钱仲联先生所说:“在乾嘉诗坛上,注意民瘼
    ①(清)沈德潜著:《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2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2页。
    ③(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2页。
    ④(清)黄秩模编辑,付琼校补:《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校补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75页。
    ⑤(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0-52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者本不多”①,而姚世钰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描写底层百姓,以纪实的方式展现他们的生活面貌与生存环境,颇具深意。如《官米》就描绘了官吏贪惏无餍、漠视人命:
    西蜀千石米,东吴万里船。
    南风玉湖口,五两翩其翻。
    老少起奔波,典衣鬻钗钿。
    官家许平籴,升斗争相先。
    持筹县小吏,工数青铜钱。
    十十与五五,先取肥腰缠。
    孰谁致剖析,应手提掷还。
    百呼不颔头,垂橐路旁边。
    归来兮日暮,覆釜仍空然。
    黠者补不足,欲辨非忘言。
    仍将沙参粒,得米声暗吞。
    颇闻长官怒,示辱加蒲鞭。
    小惩无大戒,益喜恣欺谩。
    北里霍家奴,瓜葛多结连。
    指挥市儿辈,转运如循环。
    贩贱即腾糶,白粲惟红鲜。
    余粮到赊贷,子母生绵绵。
    少已变丹砂,富将铸铜山。
    问渠那敢尔?乃吏虱其间。
    此曹亦赤子,本庶人在官。
    平时雀鼠耗,坐仓饱窥缘。
    一朝豺狼横,择肉剜心肝。
    朝廷霈德泽,赈恤哀茕鳏。
    忍教绝人命,资汝生财源。
    百姓无噍类,咨汝何利焉。
    何当尸诸市,使民不逢旃。
    不然天雨粟,岂够盘中餐。②
    《官米》,《清诗铎》中称《籴官米》③,据记载,雍正己酉年(1729),自是亦屡有拨济邻省之举的四川支援浙江大米,作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穷困百姓买粮维生的场景,一面是老少“典衣鬻钗钿”,另一面是官吏“先取肥腰缠”;一面“沙参粒”,百姓“暗吞”,另一面官吏“富将铸铜山”,如此鲜明的对比极具认识价值,以百姓疾苦反衬官吏的残酷贪婪。作者还将这些县吏比喻成“鼠耗”、“豺狼”,平时“坐仓饱窥”,如今有利可图,其“择肉剜心肝”般残忍行径让人生畏,如何能忍“绝人命”而“生财源”的官吏?面对这样的境地,诗人无奈发出反问“百姓无噍类,咨汝何利焉?”全诗语言极为质朴,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酷戾凶残的官吏的愤怒,以及对“尸诸市”、“不逢旃”、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疾苦百姓的无限同情。
    再如《吴兴太守行》:
    唐公多美政,第一是停征。
    能将一叶荫,遮遍湖州城。
    湖州本水国,旱潦频相婴。
    上司入奏报,皇帝蒙嗟矜。
    救灾议留漕,赈廪开常平。
    奈何春夏交,雨点天瓢倾。
    二麦悉烂死,原蚕又无成。
    县吏夜催租,打门鸡狗惊。
    不食三日矣,失限罪所丁。
    民实畏官府,民岂甘敲搒。
    可怜饥馑迫,始觉性命轻。
    是时三伏热,触暑如遭烹。
    尪羸县门暴,狼狈堂阶撑。
    仰视所坐官,实饰冠朱缨。

    ①魏中林著:《钱仲联先生讲清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5页。
    ③(清)张应昌著:《清诗铎》卷2,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羽扇平头奴,动摇风泠泠。
    翠瓜切水玉,甘蔗噉甜冰。
    胡天帝巍峨,鞭雷车砅砰。
    不敢略吐气,况乃求无刑。
    何来朱书符,传自太守厅。
    吏胥捩眼窥,颜状变生狞。
    逝将焚如死,岂意脱然生。
    退衙遣归农,闾里欢逢迎。
    忍饥幸少安,两月宽作程。
    锄禾分辛苦,补败期秋成。
    何以报太守,请歌吴兴行。
    不愿公三公,不愿公九卿。
    愿得长借公,流泽苕溪清。
    五风州六雨,妇子同康宁。
    千仓万斯箱,府库储充盈。
    百姓乐复乐,受福唯王明。①
    此诗作前有序云:“丁未春,上悯湖州百姓之被菑,允大臣请缓漕运船粟往,哺以活之。而民间自谷菜不熟,继无蚕麦,夏税期且失限未免烦,有司者征求异。时县吏催租多持酒食,顾金钱相馈,其尤贫力不能者,或踰墙走,苟免须臾。今一呼罢民辄蹶蹶焉,奋其惫延颈就锁,纽至提以大杖,不顾民非不欲走,大杖,以为杖而死庸独异乎饥而死,且旦旦有是哉。知府事江都唐公恻然有感,诚恐紧绝百姓以负天子命。乃磨丹洒翰下令停征,民交走相告欣欣然,去热来清风不啻矣,时六月廿四日也。尝读唐杜工部同道州元使君《舂陵行》,窃念今代汉官良吏为邦伯,盖不止结辈十数公,要公兹事不可无一,矧小生粲籍学官弟子,业在读书著文,沐膏泽,咏勤苦,其能无辞,爰依二家体制,作《吴兴太守行》直歌其事,以俟采舆童之诵者。”②序文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绍祖于雍正丙午年(1726)至乾隆丙辰年(1736)任湖州知府,湖州本多水,却屡遭旱潦困扰,此诗前半部分概括叙述了赋税苛杂,县吏严刑催逼的情况,描述了湖州百姓困厄不堪的处境。同时,县吏“饰冠朱缨、羽扇动摇、翠瓜切水玉,甘蔗噉甜冰”的逍遥自在与饥民“可怜饥馑迫,始觉性命轻、触暑如烹、狼狈堂阶”的困苦不堪、县吏多持酒食与百姓“仗而死庸独异乎饥而死,旦旦有是哉”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县吏的残暴,正如沈德潜在《清诗别裁》中评价此诗:“写县官之草菅民命,如见其形,如闻其声”③,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不公现实的强烈愤懑。后半部分通过百姓得此宽政后的欣喜“民交走相告欣欣然”、“退衙遣归农,闾里欢逢迎”来称赞唐公美政,首句“唐公多美政,第一是停征”也成为千古赞句,唐公美政被列入张应昌主编的《清诗铎》之善政篇,姚世钰在《水流云在图》中也称改堂先生“守辙但勤民”。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体恤百姓的贤德官员的热切期盼以及对未来康宁生活的美好愿望。此外,姚世钰还从选士的角度来关注现实,如《选举》: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5-506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5-506页。
    ③(清)沈德潜著:《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吏部限资格,科场衡时文。
    学校兼选举,取士良慇懃。
    胡为广文官,若据要路津。
    曰师曰弟子,便坐时相亲。
    宛转行东修,伛偻踏破绅。
    眼不判黑白,气唯识金银。
    或美如冠玉,或髯兮轶群。
    酒肉屠沽儿,悉充席上珍。
    三物向谁教,四科今谁陈。
    久品谁上下,八行谁伪真。
    谁何评月旦,孰谁鉴人伦。
    一与世抹杀,公道奚由伸。
    吾闻虞蕃讼,太学升舍偏。
    竹簟与陶器,受贿犹停官。
    使之蒙显戮,莫若清其源。
    潮州师赵德,鄞县请杜醇。
    阳城为司业,诸生荐何蕃。
    游学得张耒,时苏辙在陈。
    师儒慎简择,自足资陶甄。
    矧昔胡安定,规矩传循循。
    庶几复湖学,贤才会诜诜。
    方今舍天网,举错该知仁。
    明明扬侧陋,多士胡忧贫。
    先生勿欺余,唯帝其知人。①
    上诗写到诏所在州县学举一人取士,而居要职的官员以此受贿,“眼不判黑白,气唯识金银”句最能说明,也正如诗作前序所言:“四年春,诏所在州县学各举送生员一人引见备用,而乃闻见之间,颇有违明诏、失圣意者,即不敬,莫
    大是。若夫儒效阔疏,人材放失,又其次也,知我者勿谓是区区不余畀故云尔”,那些求官的人或称官员老师,或自称为弟子,或年轻或年迈的,甚至那些屠沽人都悉数充席,不问三物四科,不问品行。诗人在“竹簟与陶器,受贿犹停官。使之蒙显戮,莫若清其源”句中强调哪怕贿赂的只是竹簟与陶器,也要停官对待,让这些受贿的人加罪而死,不如清其源头。诗人列举当年受贿停官的虞蕃讼,以及贤者杜醇、何蕃,告诫为官者慎简择。还提及昔日胡公,主张培养“致天下之治”的人才,姚世钰《安定胡公墓下作》中“千秋仰湖学,岂独当时荣。九京如可作,吾师胡先生”②以及上诗“庶几复湖学,贤才会诜诜”等句,希望贤者复兴湖学,才会贤才众多。“方今舍天网,举错该知仁。明明扬侧陋,多士胡忧贫”是诗人发出的呐喊,劝谏为政者“唯帝其知人”,选拔人才要知人善用。除了时政,姚世钰还关心底层百姓,如《芦䕠室伤山东流民而作是诗也》:
    萧萧暮雨梁溪滨,沿溪背郭多饥民。一竿竹插城根石,芦䕠盖成人字文。蜗庐随身不盈咫,骨肉都卢聚于此。跼高蹐厚敢怨嗟,上漏下泾可奈何。监门旧图为曾绘,社陵广厦谁为遮。君不见,前年江海上,万姓鱼头鱼腹葬。龙宫贝阙收不訾,芦䕠一方官掩尸。即今逐食江南行,犹胜尽室填沧溟。但问后土何时干,但愿皇天趁晚晴。圣恩指日䘏流宂,尔田尔宅仍归耕。篷䆫感叹转自笑,沽来泉酒醉复醒。故园茅屋秋风破,三族寒饥作么生。③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6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7页。
    ③(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诗描写了水灾泛滥,致使庄稼无物,饥民四处流散的场景。诗人笔下“蜗庐”、“跼高蹐厚”、“上漏下泾”的形貌如在眼前,流民只能是怨恨叹息与无可奈何。面对浮尸遍野的惨状,人力难为,诗人不由得发出责问“但问后土何时干”,只能将希望转向早日天晴。诗末化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在这里我们能发现,诗人在描述这些灾难的时候,他能像杜甫一样心系民生,与人民同悲同喜,这种情怀难能可贵。钱仲联先生曾提出:“衡量诗歌,要看现实性。无论山水、恋情,只有与社会现实有关系,反映了时代社会者才为主流。”②姚世钰的这类诗提升了诗歌思想高度,这是值得关注的。
    第二节姚世钰诗歌艺术特色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史学家笔下的“康乾盛世”,比起衰世、乱世,这一“盛世”固有为人称道的地方,但却也不是法网宽疏、恩厚子民的清平之世。“宽厚”如康熙、“阴骘”如雍正、“酷厉”如乾隆的祖孙三世在拾掇民心、驯顺士子的举措上堪称酷戾,浙人屡屡因文字而罹祸,往往株连甚广。在文网密张、文字狱威劫惨酷,株连诛戮极其惊怖的文治下,诗人的归属不是附和皇权,就是遁迹山林。不少士人选择远离朝政,野逸色彩浓重并且疏离心态明显的“盛世”布衣诗群由此形成。同样,这群活跃在当时诗坛、有着相似人文背景的浙派布衣诗人厉鹗、陈章、陈皋、陈撰、金农、汪士慎、丁敬、闵华、姚世钰等以寒士自居,寡居淡泊、特立独行的他们引起当时诗坛不小的轰动,成为康乾诗坛除了官方主流诗群外,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上述寒士诗群,他们身份、地位不一,但作为心迹相类的盛世的“拓落者”,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对彼此有着情感认同,并通过集会结社、唱和往来等途径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联络感情、切磋诗艺的文学交际圈,并致力于诗集刊刻,金石考证等工作,正如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里所说的“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③这群以厉鹗为首的寒士诗群,当文学场域的现实境遇与他们的习性产生碰撞时,致使这一文学群体形成鲜明特征:
    第532页。
    ①(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31页。
    ②魏中林著:《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4页。
    ③鲁迅著,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纂:《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4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相似的性格以及追求,其寒士诗群多不谐于俗,多孤清寡淡,喜泉石而厌声华。比如厉鹗作《木兰花慢》:“平生爱寻先隐,冷襟怀,要与俗人疏”①,将其狷介性格暴露无遗。陈撰不以贵交,为人“性孤洁,不肯因人以热煦鲜荣而侈泠汰......亦不肯以诗酬应人”②,早年读书不第,曾发出“十年空读书”、“嫚骂谁高座,狂歌或接舆。平生差快意,交友类陈徐”等愤激、狂狷之辞。汪士慎追求一生苦吟生活,不随波逐流,除与吟社友人交往外,便无其他,好友陈章曾赠诗“巢林淡泊人”、“甘贫非矫廉,爱静或避俗”③等述其心性。
    其次,远离朝堂的他们,诗歌内容也表现出在野性,很少描写重大题材,更多的是表现其个人感受,描写境界相对来说比较小。正如笔者第二章分析姚世钰诗歌内容时提及,康乾“盛世”的背景下,主流诗人在为盛世赞歌,而寒士诗群,他们的诗歌创作多着眼于他们个人的生活。比如厉鹗诗歌中明显表现出疏离政治的在野性,以及受厉鹗影响的金农,诗歌内容多著色山水、古寺、庙宇。姚世钰亦如此,诗文中多记山水及游历。
    再者,生活遭遇困窘、生存形象落拓的他们,多途穷而生心寒,他们的诗中寒意颇重,尤喜以秋声秋气为题材入诗,表现清寒的意境。姚世钰尝称陈撰诗:“绣铗清吟句句奇”④,也曾评价汪士慎的诗“巢林嗜茶同嗜诗,品题香味多清词”⑤,还为陈章《秋吟》诗作序等等。
    康乾时期的浙派,是一群寒士、野逸诗人,姚世钰身在其中,也深受其影响,尤其受到寒士诗群称首的厉鹗的影响。厉鹗诗歌主张“宗宋”,标举“清寒”论,其为好友余元甲作序中有“寒士有特操,世资其道”⑥句,并提出“寒则敛、清、”的观点,这一诗歌主张影响了同时期的诸多寒士诗人,如闵华、金农以及姚世钰等。据统计,厉鹗一千三百多首诗中,“清”字出现次数约占诗歌总数的两成多,同样姚世钰诗中“清”字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孱守斋遗稿》收录的332首诗中,“清”字使用达到了69次(不包含题名、序、小注与联句),约占两成,并不比厉鹗逊色。厉鹗于诗中明显表现出远离政治社会的在野倾向,从上述

    ①(清)厉鹗著,(清)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页。
    ②(清)杭世骏著:《道古堂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28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50页。
    ③(清)陈章著:《孟晋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0-91页。
    ④(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11页。
    ⑤(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17页。
    ⑥(清)厉鹗著,(清)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4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世钰交游一章节中可见其二人性好泉石,登临凭吊,寄情山水。此外,厉鹗诗歌注重学问,多用典故,这同样影响到姚世钰,差别在于厉鹗所用典故多源自宋,而姚世钰所用典故多取于唐,这与厉鹗学术兴趣取向有一定关系。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姚世钰的诗歌风格。
    一、清隽、凄清之风
    好友全祖望曾在《鲒埼亭集》中评价姚世钰:“其为诗古文词,清隽高洁,平视千古,一时推为国器。”①对其诗歌风格形成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受其性格影响。姚世钰性狷介,据《前徽录》载:“馆于桐乡汪氏,汪巨富继嗣析产西席,亦有千金之赠,薏田坚郤不受,且辞归。未几,汪以继事兴大狱染指者靡不波及。薏田飘然局外,人咸服其卓识。唐改堂先生绍祖守我湖,延入幕为诸郎君经师,出入府幕数年。从无千请恬退不慕荣禄。年未四十,即绝意进取,不应省试,以诸生终其身”②,姚世钰曾面对千金不为所动,正是如此才未受到汪事狱祸牵连,人咸服其卓识,可见其正直孤傲,洁身自好。陈章也在诗中赞“守正薄骫骳”③,称其为人守正不曲意依从,有骨气。其次,姚世钰有着自己的个人追求,对莲、梅等的喜爱,是他清隽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者,与其身世紧密相连,沈德潜在诗序中这样说道:“其诗初则才情隽丽,格合声谐。中年悒悒无所遇,加以鸰原痛切,后更凋丧弱女,多激宕凄清之音,拟之哀猿啼岭,秋虫鸣夜,然亦不戻于和平,所谓备文质,兼雅怨者非耶。”④正是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姚世钰诗中呈现清隽、凄清之风。
    (一)清隽
    姚世钰室名莲花庄,又作莲花庄图,并邀朋和之。对于诗人所住环境,且从好友诗中可以看出,如“如此荷花云锦地,可无书画米家船?溪山八面翠环城,欲认君家路易明”⑤(严遂成《为姚玉裁题莲花庄图》),诗中称姚住处是荷花云锦地,八面环翠;“爱君好家居,开门水光里。来往舴艋船,终日断尘轨。坐卧杂荷香,笑语惊鸥起”⑥(陈章《题莲花庄图送玉裁归吴兴三十韻》),门开

    ①(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58页。
    ②(清)姚世锡著:《前徽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5页。
    ③(清)陈章著:《孟晋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9页。
    ④(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97页。
    ⑤(清)阮元,杨秉初辑,夏勇整理:《两浙輶轩录》,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02页。
    ⑥(清)陈章著:《孟晋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04:28 , Processed in 0.1189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