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林玲《清代布衣文人姚世钰研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6: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其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宋真氏尝分列于正宗之编,故今仿其例而辩之。其序事又有正、变二体。其题曰某序,曰序某;字或作序,或作叙,惟作者随意而命之,无异义也。至唐柳氏、字序,则别附于名字说条,使得以类相从,兹不复列。
    ......
    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惑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至总其实则有四焉:一曰题,二曰跋,三曰书某,四曰读某。夫题者,缔也,审缔其义也。跋者,本也,因问而见本也。书者,书其语。读者,因于读也。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宋。曰题跋者,举类以该之也。其词考古证今,释疑订谬,褒善贬恶,立法垂戒,各有所为,而专以简劲为主,故与序引不同;学者熟玩所列之数篇,亦庶乎得之矣。
    上文对序的写作提出了有条有理的明确要求,也就是要注意序的篇章结构。“序,绪也”,“绪,丝端也”,端即头,即开端发绪,指对事物进行概括引导,表现序文开篇名义、提纲挈领的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及“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即“序”主要是条叙事理,而“引”主要是对文章的创作背景、内容等进行阐释说明。所谓跋,正如上文所说,“题”侧重于把握归纳主旨,“跋”重在把握本质特征,“书”和“读”主要是有感而发,由于它们意义相近,因此概括称之“题跋”。由于序和跋在体制、功能等方面亦有所相似,所以人们常常将它们相提并论,统称为序跋。褚斌杰说:“古代文章分体,有序跋文类......序和跋的性质是相似的,它们都是对某部著作或某一诗文进行说明的文字。”②但是二者也稍有区别,有研究者曾指出不同之处,笔者也赞同此观点:“在位置上,序的位置可前可后,只是因为后世于文后多有增补,才移序于前,演变到后来就成了文前曰序,文后曰跋。在载体上,序多用来说明书籍、诗文等载体的内容、体例、写作缘由,或者用来感兴抒怀、阐述道理。而跋所附的载体包括了诗文、书籍、书法、绘画、金石、碑志等,较序的范围要广。在形式风格上,序较为详细,而跋相对简洁。徐师曾在上文也提及题跋‘专以简劲为主,故与序引不同’,吴讷也认为:‘跋语不可太多,多则冗;尾语宜峭拔,使不可加。’③此外,在
    ①(明)徐师曾著,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35-136页。
    ②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78页。
    ③(明)吴讷著,于北三校点:《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6: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篇幅长短、内容涵盖等方面二者也略有不同。”①
    概而言之,可以对“序跋文”进行如下界定:序跋文主要是放在经史子集、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前后,对其进行简要说明、叙述、评价、议论的文章,隶属于谈文论学的散文体。
    一、序跋文的思想价值
    姚世钰没有专门的诗歌理论著作,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为好友以及其好友为他所作序跋中窥探出其对诗歌创作的一些观点。姚世钰在诗歌理论上,受到明代袁宏道创性灵说以及袁枚辞贵自然的影响,加以发展,重视个人的感受,强调性情,提倡诗歌的自然之道。姚世钰在诗文集中多次提到“诗教之以性情”一说,《石川诗钞序》写道:
    夫诗本性情之教,不可以为伪,故诵《诗》三百,必达于政;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公精于吏事,廉不伤物,慈不贷奸。其司臬也,老胥巨猾,相顾不能名一钱,甚且㦸手诟詈,以祝其去。而小大之狱,人人得自尽其情。平居洞朗轩辟。遇内外族属,与凡后门。寒素之交,胥有恩意。盖自家形国,施于有政往往默契,夫性情之教者如此。②
    姚世钰在为方觐作序中,高度评价其才守焯著,称“其诗之工,则称之者或寡矣”。提出诗教当以性情的重要性,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方觐也做到了“施于有政往往默契,夫性情之教者如此”。姚世钰在《与陈竹町》中论述道:
    然而古者农歌辕咏,有应风雅。晚近世学,士大夫寻行数墨句栉字,比如老吏守三尺金科玉条,豪䯼无敢出入,而性情之教逾益衰。③
    “古者歌辕咏”做到了“有应风雅”,而晚近世学士大夫雕文琢字却使诗歌失了性情。作者在《玉兰堂诗集序》中提出“其诗原本性情,务去彫饰”④,认为写诗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反对卖弄辞藻的作诗方法,强调性情。《锡谷堂诗序》也提到:
    ①辛玉晶:《钟惺序跋文研究》,辽宁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第2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7页。
    ③(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8页。
    ④(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5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6: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迨未老而悬车,日与同志者栖迟林壑,吟咏性情,则又忘其年辈爵德之间,而不遗夫羁穷癄瘁之士,故其诗不尚夸饰,而片言只韵,自然刻画,警绝动人。①
    刘师恕吟咏性情而致文辞自然,这点姚世钰是很赞赏的。对于“自然”,《施竹田诗集序》云:
    沧浪诗话云:诗有别才,非关学也。然则不学博依,无害安诗哉。夫学不可已三才万象,得一以贯学则恶可已。然而朱子固云:潄六艺之芳润,更须洗涤肠胃间夙生,荤血脂膏,通其意则二者之论正互相发也。西施病心而颦其里,颦之,所以美焉。
    ......
    君总丱学诵诗,辄工诗,俯拾即是,功谢锄耘,而神明清澄,缥缥陵云,兰鲜月映,粉黛无色,是固不待更洗肠胃而有别才者非耶。鄙夫自三五少年时,东涂西抹,年长多病,换骨无方,芳润不入。②
    整篇序中贯穿“自然”的文学观点,姚世钰为佐证这一观点,引用大量经典。“潄六艺之芳润,更须洗涤肠胃间夙生,荤血脂膏。”③语出《答巩仲至》,朱熹认为“诗言志”之“志”是以道德为本体,即当道德修养达到高明纯化之境时,诗便自然而成了,因此他反对工巧,主张自然拙朴,“以求真淡,此诚极至之论”④,讲求诗以至诚、真淡。西施病心而颦,颦之美焉,其真实也,而丑人效之,人皆去之不以为美。作者称施安作诗“俯拾即是”,这是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的文学论点,鼓吹文理自然,反对矫揉造作,信手拈来,不必雕饰。“功谢鉏耘”语出《醉赠张秘书》:“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⑤韩愈主张诗歌,反对雕饰,提倡天趣自然。“神明清澄”出自《远游》句:“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⑥屈原认为应保持精神心灵的明澈纯洁,心怀恬淡虚无,顺应自然。“缥缥陵云”出自《汉书·扬雄传下》:“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繇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⑦当年武帝追求神仙之道,司马相如写赋予以劝说,但是他对仙境的描述,反而使得武帝对仙境更加倾心并向往之。扬雄写此话讽刺了司马相如的赋过于追求辞藻华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8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4页。
    ③(宋)朱熹撰:《朱子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页。
    ④(宋)朱熹撰:《朱子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页。
    ⑤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第129页。
    ⑥(清)姚鼐纂集,胡士明、李祚唐标校:《国学典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6年版,第693页。
    ⑦(东汉)班固著,赵一生点校:《汉书》,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2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6: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丽,导致本意隐讳不彰,反而一讽十劝,适得其反。作者还指出自己作诗“西抹东涂”,而致“换骨无方,芳润不入”,因袭杂凑的作诗方法终究达不到自然之境。以上诸多经典均强调自然观点,姚世钰在论证中旁征博引,引古述今,极注重学问,正如沈德潜高度评价:“为文章贯串经史,磅礴闳肆,有所考订,必详核精当。”①
    上文中均提到诗歌要去除雕饰,追求朴实自然,《道腴堂诗抄序》也是如此,如:
    顾其自视欿然,间谂小子曰:“余自少年涂抹,雅慕渔洋,癖性所耽,纸墨斯积。然而蹈常袭故则屋下架屋,奇外无奇,称心而言则享帚徒珍,披沙难拣,䕶短凭愚,我无是也。”......其余模山范水,感物造端,大都宗派渔洋,而不必形似渔洋。喻如渔洋瓣香在山谷而未尝貌肖山谷,善学古人者,当如是矣。②
    通过鲍珍与后辈的对话来规劝要避免因循守旧,批判“蹈常袭故”而造成的“屋下架屋”、“奇外无奇”,“屋下架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比喻文章结构重叠。“奇外无奇”是论禅诗,指的是贵在平淡无奇之语中见出奇之意,后半句仍在强调平淡自然。同时提出为文要“感物造端”,见物兴感,情以物感而生文,忌断章取义。
    二、序跋文的艺术特色
    姚世钰的序文共17篇,其中序诗文集12篇,跋文17篇,与前代大家杨万里、陆游、周必大等的散文比,尽管数量有限,但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序跋篇幅不一。序文整体上多于跋文,最短的跋文不足二百字,这也符合题跋的特征,正如徐师曾曾说题跋“专以简劲为主”,太长则显得繁复冗长,姚世钰的跋文即是如此,以精简的篇章囊括丰富的内容。其次,序跋文称呼多样。序文主要有“......序”与“......题辞”两种表现形式,如《玉兰堂诗集序》、《念慈经义题辞》等。跋文有“......跋”与“书......”,如《安溪先生墨迹跋》、《书朱霞山小传后》等。
    除了形式多样,姚世钰的序跋文在体裁上也多样,首先,诗、文之序跋是最重要的体类之一,主要对所序跋之人或者作品进行论述,或者是抒发自己的感兴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97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6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6: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9-25 14:35 编辑

    等等。其次,赠序,这是清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单独列出的一类,又称赠别序,如《送沈㯉厓归宣州序》。此外,寿序作为赠序文的一种,是专为祝寿而写的序文,褚赋杰先生说:“在赠序文中还有一种专为祝寿而写的序文,称为‘寿序’。生日之礼,起于六朝,唐宋以前,只见寿诗而未见寿序。清方苞说:‘以文未寿,明之人始有之。’”最初的寿序是缘诗而作,发展到后来才成为即使没有诗作也可以单独成篇的寿序文。姚世钰的寿序文有《闵节母姚夫人六十寿序》以及《史安人八帙寿序》,在内容上,作者叙亲情、陈交谊、择其平生可景仰之事加以颂扬。再者,还有书法、绘画类序跋,如《书奉母图后》、《安溪先生墨迹跋》、《徐幼文师子林图跋》,虽然这类作品数量不多,但是通过鉴赏,或者抒发感慨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姚世钰。
    (一)谋篇布局不拘一格
    传统序跋,尤其是序文,经常在篇首就序其原由,之后再进行正文的写作。姚世钰有一部分序文就遵循传统序跋的布局:先点名写作的缘由,接着引出所序或所跋的人或者物,随后再对其进行点评,如《陈竹町十九秋吟卷序》:
    甲辰冬,姚生负疴梧桐乡,友人竹町氏自扬州寄视秋吟卷,凡今体五言十九首。于诗朔风正严,同云栖扃,开缄引读,倏忽如泬寥天气,见晓山高棱结寒浦;澹潋飞霁,蟾孤白曳银河幅练,盖秋之明洁。其格也,沈吟缅怀,则又摇落变衰;登临送归,短檠遥夜,空馆唏唶;风闺夕杵,有美独处怦怦兮。觉秋气移夺者,姚生日气之感则霜钟鸣而称诗者,必穷乃工。生几年来,恒寒无燠,宁独悲此廪秋。今且弃乡离家,久居郁郁而喑无诗歌,愁苦之言殆于难好。竹町瘦吟心苦,如奏金石破蟋蟀之声,正坐其穷不极耳。①
    该文便是循规蹈矩的作品,开篇即交代了所序对象,浙派寒士诗群多以秋声秋气为题材入诗,如汪士慎连篇歌咏秋物,陈章亦如此,作《秋吟》十九首。接着姚世钰化用孙樵《书田将军边事》:“吾尝伺其来,朔风正严,缓步坦途”②中“朔风正严”来评价其诗,高度称赞诗如“秋之明洁”,同时概括出诗歌内容分为沉吟缅怀、登临送归与风闺夕杵,并各有风格。既是秋吟,悲秋题材不可避免。作者还结合好友陈章生平,其“弃乡离家,久居郁郁而喑无诗歌,愁苦之言殆于难好”,故而造成其苦吟的诗风,如“奏金石破蟋蟀之声”。姚世钰与陈章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他能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悲辛,因而才能如此形象具体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4页。
    ②(清)爱新觉罗·弘历编:《唐宋文醇》,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90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5 14: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刻画出陈章的诗歌特点。
    姚世钰序跋文中的写作缘由不固定在文中的位置,有时在中间捎带提及,如《石贞石遗诗序》:“计七易律□乃散去,而贞石巳前数年死。方是时,授衣既为诗哭之,今复以太鸿所撰贞石遗稿,谋合钱寿梓而以序见属,嗟乎!余固贞石未亡友也,虽不吾面其忍无辞。”①有时放在文章末尾,如《琴语集诗序》:
    香溪先生早入翰林,退修初服,家居三十年,惟好学问。文章于凡填词、度曲、字画、图绘、投壶、激矢、医方、地理、围棋、象戏,九流百家之术,靡不旁推博贯,而尤耽于诗。其诗伫兴而就,不事钩棘。人皆劫劫,我独有馀。余客扬州,每逢契集题襟辄自愧,思苦言艰如曹郐,陋邦悉索,几疲于奔命,弥叹先生之汪洋恣肆,所谓吞云梦八九者,不得不属诸大国楚也。丙寅三月,行菴文讌,授简分题,茶酒间多追悼南轩唐丈之不复与斯会也。先生因以馀力,赋诗自脯,时迄高舂,而五言百韵成。又尝分和元微之解秋十首,八占一韵。独先生即席遍和焉,时刻烛未尽一寸也。间尝与朋侪窃语今朝廷右文栢梁之联句,龙池之应制当不乏人,要如香溪者,恐甚不多耳,乃仅使之怜风月狎交亲心力长注射间处耶?顾先生淡然忘怀,不闻有玉堂天上之感,宁啬其遇而昌其诗,是则贤远于人,又非独文墨几案浅事而已。先生自编,其未刻稿若干卷,卷别为集,而以所名琴语者,征书首简,其为昭文之鼓耶,泉明之抚耶!闻弦赏音,岂无牙旷愚蒙,非其伦也。②
    此段序文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多才多艺、诗才杰出的主人公形象。文中一开头就形容程梦星对“填词、度曲、字画、图绘、投壶、激矢、医方、地理、围棋、象戏”九流百家之术均有所擅长,其诗歌才华更是不同凡响。姚对程诗有一个高度的评价“其诗伫兴而就,不事钩棘”,称其诗格调高远,有感而发,而不只是在字面上下功夫。所谓伫兴,朱自清曾言:“有些人觉得作诗该等候感兴,酬应的诗不会真切,但伫兴而作的人向来大概不多。”③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中专门列有“伫兴类”,写道:“萧子显云:‘登高极目,临水送归。蚤雁初莺,花开叶落。有来斯应,每不能已。须其自来,不以力搆’,王士源序孟浩然诗云:‘每有制作,伫兴而就’,余生平服膺此言,故未尝为人强作,亦不耐为和韵诗也”④,王士禛极力推崇这种发于情感的创作理论。“人皆劫劫,我独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6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9页。
    ③朱自清著,朱乔森编:《朱自清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26页。
    ④(清)王士禛著,郭绍虞主编:《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67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5 15: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馀”句出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何焯补注曰:“言其翫词而抹杀名利,故人所征逐者,处之裕如。”①即指世俗之人都在追名逐利,而程梦星独独从容自得。作者文中对程梦星才思之敏捷深表叹服,其文兔起鹘落,浏漓浑脱,“时迄高舂,而五言百韵成。又尝分和元微之解秋十首,八占一韵。独先生即席遍和焉,时刻烛未尽一寸也”尤其将自身与程梦星进行对比,称自己每逢作诗“思苦言艰”,如同黄庭坚自认为才气不比苏轼,自谦道“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然而,尽管程诗中不乏清新雅丽之句,但未经斟酌,信手而成的诗歌难以避免过于草率、刻露的弊病,因而缺乏含蓄、深刻的意蕴之美。正如钱仲联在《清诗纪事》中评价程诗:“虽近剑南一派,间出于玉溪生,词亦具宋之体,但格力差减耳”②,实为中肯之语。卷末交代了别集名称由来,“征书首简”说明了写作缘由,“其为昭文之鼓耶”化用《庄子·齐物论》的“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昭文以善于弹琴著称,“牙旷”指的是伯牙和师旷,二人精通音乐,这里是指观《琴语集》如同听到高雅的乐曲,姚世钰用了比喻的手法对程梦星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姚世钰的序跋文也有力图避开一般的布局模式,往往变换角度,或以时事、观点开篇,或以存在的现象作为评价人或物的引子,摆脱了形式单一的创作缘起,如《施竹田诗集序》:“《沧浪诗话》云:诗有别才,非关学也。然则不学博依,无害安诗哉。夫学不可已,三才万象得一以贯学则恶可已。”即以观点开篇,引用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观点,提出作诗的才华与学问无关,后一句出自《礼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指出要注重比喻的诗歌创作技法,同时还认为要多读书,当学问达到一定境界时,才不会看出雕琢诗歌的痕迹,只有发自肺腑、自然流露,这样的诗才能称为佳作。
    (二)表达丰富手法多样
    在序跋的创作上,姚世钰往往交错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比喻、对比、借典等多种表现手法,并且能够将他们融为一炉、信笔而成。
    姚世钰序跋文中的一些描写、记叙性的文字,或是描写人、景,或是记述事,笔墨虽不多,却能够写得文采斐然,如《湖船录序》中描写游览风光:“澄怀卧游,如身坐碧琉璃,湖光山渌,动摇窗棂,而阻风中酒之感,浮家汎宅之思,且将藉慰吾二人之同病相怜者矣。”寥寥数笔便呈现出西湖碧波荡漾、绿意深沉的
    ①(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98页。
    ②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6康熙朝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420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5 15: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旖旎美景,同时化用古语,“阻风中酒”典出杜牧《郑瓘协律》:“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①这首诗是杜牧写给郑瓘的赠别诗,郑瓘无意于仕,选择退居并追求田园山水的隐逸生活。“浮家泛宅”典出《新唐书》:“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②,即以船为家,漂泊自在,在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描绘出了厉鹗隐逸生活的动人情态,同时有感而发,寄情山水是慰藉彼此,二人境遇相当,均系贫病折磨,并且都寄寓小玲珑山馆,漂泊在外,依靠马氏兄弟的帮助得以存活。姚世钰于雍正己酉(1729)至扬,与厉鹗在此相会,好友以序相请。姚世钰本是出身吴兴名族,然而在入清之后灾祸不断,其曾祖姚延著被处死、族亲姚延启婿李礽焘及其父李令皙阖门覆灭,与之亲近的姊婿王豫、好友朱蔚因吕留良案入狱,尽管姚世钰未受姻亲牵累,但也如惊弓之鸟,如履薄冰。虽然厉鹗没有姚世钰如此遭遇,但早洞悉世情,无意于仕,在马氏兄弟馆中相交多位淡漠科场或是历经官场艰险而从中抽身的名士。雍正己酉冬,刚免于祸患的姚世钰来到扬州心绪难平,厉鹗与之相知颇深,因此姚序中称二人同病相怜。
    姚世钰序跋文的描写部分也很精彩,如《孔堂初集序》:
    戊午正月,病革,余入视卧内,立父命侍侧者出,一编床头谓余曰:“吾不能与子共竟斯道命也,惟子知我辱,厚于我区区者重以累,子视吴儿长能读吾书则授之,即不然,得不终弃掷,幸矣。”余时哽咽,不能出声,颔之而已。既视其含殓,退而封识藏箧中,不忍发也。③
    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动容地描述了王豫临终托付的的场景,生动地刻画了姚世钰哽咽不能语的形象,简练的叙述中能体会到作者的真情流露,具有感染力。
    除了简单的顺叙,在写作的过程中,他还会使用插叙,不流于平铺直叙的枯燥。如《书朱霞山小传后》:
    霞山嗜书,喜郊游,而爱余尤厚。癸丑六月归,自京师过余庄上留三日饮间,谓余曰:“我求友于天下,凡若而人然自始相识,迄今历久而不改其度者,独惟吾兄。”呜呼!今观余族舅沈君所述霞山临绝之言,所谓他人尚不忍闻者,况仆耶!犹记甲辰乙巳间,余与霞山、昆季斋中读书,霞山以悼亡,日近多居外,每呻吟交丙夜率储酒菓啖余。时同馆吴兄象西朴诚士也,性不善饮,然见余饮,亦复欣然举杯,作蝉聊,语倦,然后寝。而余姊婿王
    ①(唐)杜牧著,缪钺选注:《杜牧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96页。
    ②(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09页。
    ③(清)王豫撰:《孔堂初集》,《丛书集成续编》193,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5 15: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立父间从吾乡来,与三数人者高谈雄辨,意气横出,初不谓此乐之不可常也,十年巳来梦事千变矣。乃今春二月,余方视立父,舍殓于下若里越三日从哭霞山于桐乡。霞山诸弟,端叔辈既能坐致青云,或抟扶摇而上,即当时所从余与象西受书者,亦胥角立杰出,独霞山赍志入地象西,且墓有宿草,此优施所以歌苑枯平原,所以赋芝蕙也,忧患余生心气虚损俯仰存,殁,未能为文以抒余哀,而霞山平生梗㮣传既语焉而详聊复掇拾,丛脞附诸卷后以志,余之悼叹于无穷也,悲夫!①
    先叙述了五年前与朱霞山相见的情形,然后回到当下,不忍闻及好友临绝之言,接着笔锋一转,又回想起更久以前与朱霞山、昆季斋中读书以及欢聊共饮的场景,想起当时高谈雄辨、意气横出的三数人,由回忆起乐事又转而生悲,如今已世事千变。这样的叙述方式,新颖且引人入胜。
    姚世钰在创作时特别注重引经据典,几乎每篇都有涉及,如《道腴堂诗抄序》:
    中间数诗如江郎山,犹陟冈之瞻望也,瑟居即衡门之栖迟也,记事犹云汉之竞业也。论诗未觉国风,远黄太史,固当相视莫逆。②
    《江郎山》是白居易的诗,“犹陟冈之瞻望也”语出《诗·魏风·陟岵》:“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后因以“陟冈”为怀念兄弟之典,白居易《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中也写道:“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瑟居即衡门之栖迟也”,出自《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即喻贫者所居,极其简陋,“栖迟”系隐者安贫乐道之辞。“记事犹云汉之竞业也”,出自《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犹言谨慎不懈怠。“论诗未觉国风远”语出黄庭坚《老杜浣花溪图引》:“探道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③,这里称赞杜甫的治国理想与文学才能。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也提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指上承《诗经》的文学传统。《国风》,《诗经》中的民歌部分,自来被认为是古诗的经典之作,其评论诗歌,则使人觉得《国风》去人不远。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读起来兼具节奏感与音韵美,不失为一篇内容丰厚、事约理明、情辞兼胜的文论。再看《石川诗钞序》,姚世钰评价方觐:
    如此故其诗,质而不俚,丽而不淫,周流于亲爱伦理之间,缠绵悱恻,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55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6页。
    ③(宋)黄庭坚著:《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六,《黄庭坚诗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341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5 16: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犹有温柔敦厚之遗风焉。①
    《礼记·经解》篇载孔子语:“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疏“‘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②作者以古圣贤之言为证,说明先贤为学,重视诗教,这也正迎合乾嘉时期社会风气,正如陈衍在《近代诗钞序》中这样划分诗坛盟主的更替:“有清二百余载,以高位主持诗教者,在康熙曰王文简,在乾隆曰沈文慤,在道光、咸丰则祁文瑞,曾文正也。文简标举神韵,神韵未足以尽风雅之正变,风则《绿衣》、《燕燕》诸篇,雅则‘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穆如清风’诸章句耳。文慤言诗,必曰温柔敦厚。温柔敦厚,孔子之言也。然孔子删诗,《相鼠》、《鹑奔》、《北门》、《繁霜》、《谷风》、《大东》、《雨无正》、《何人斯》以迄《民劳》、《板》、《荡》、《瞻仰》、《召旻》,遽数不能终其物,亦不尽温柔敦厚,而皆勿删......夫文简、文慤生际承平,宜其诗为正风正雅,顾其才力为正风有余,为正雅则有不足。文端、文正时,丧乱云膴,迄于今变故相寻而未有届,其去小雅尽废而诗亡也不远矣。”③时代承平之际,温柔敦厚之诗风盛行,方觐亦如此,作者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与当时胜流不分先后。
    为了更好地对人物进行点评,姚世钰注意采用对照类比,他在《石贞石遗诗序》称:
    贞石诗寒似孟郊,怨恨悲愁似李贺,而其穷且夭亦如之。自昔称诗能穷人,岂更能死人耶?余平生亲故如王立甫、钱景泉、朱霞山,胥以坎廪失职死,其诗亦仅有存者......玉树土埋秋坟鬼唱若有人兮,吟啸于悲风白杨间者,焉知非贞石耶。试诵我文以招之。④
    称石文诗“寒似孟郊,怨恨悲愁似李贺”,犹似“秋坟鬼唱”、“吟啸于悲风白杨间者”,生动地勾勒出其诗悲怨的特点,正如杨钟义《雪桥诗话》称“同时上虞石贞石,诗格尤凄戾幽怨”⑤,钱仲联《清诗纪事》也称:“年三十二,卒无所遇,而佗傺幽忧以死......昔东坡语道士陆惟中:‘子神清而骨寒,其清可以仙,其寒亦足以死。今读贞石诗,如怨如慕,如听三峡猿啼,如日薄虞渊,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7页。
    ②(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09页。
    ③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22页。
    ④(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6页。
    ⑤(清)杨钟羲著:《雪桥诗话全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3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02:53 , Processed in 0.1171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