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2|回复: 1

『张明』唐《姚闢墓志》考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11-24 15: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姚闢墓志》考释
    张明
    原载唐史论丛第24辑

    唐代姚崇家族墓志历年来屡有出土,不仅可补正史籍记载之阙漏,而且更加清晰地还原了其家族繁衍兴盛的脉络。近年出版的《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1]中又收录了一篇姚崇孙姚闢的墓志。墓志极为简短,志文措辞也多隐晦,且墓主为非正常死亡,凸显了其特殊性。笔者多方收集资料,考释其文如下。


    一、基志录文
    故殿中侍御史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中书舍人李华叙
    燕唐之际,有仁义之士,危不忘本,死不逃法,曰吴兴姚公,讳闢,字闢。祖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梁文贞公元崇,文武之德,中兴贤相。父司膳少卿彝,长才促龄,天下悼惜。君为公卿子孙,而皎然贞白,躬无缺行,传经出身,历左司御率府胄曹、左卫冑曹、河南尉、河南丞,入燕为殿中侍御史。惟身与家,并陷于法,年才卅四,命矣夫,节矣夫。圣武二年有诏:原前后坐法者,仍许收葬。至其年四月廿日,君之故人、殿中侍御史彭城刘为斡等数人,哭而葬之于伊川万安之南原,夫人郑氏从祔,礼也。冥冥魂魄,或知或否,嗟嗟旧交,殁而不忘。铭曰:
    恋恋其心,明明其节。身与妻子,兰摧玉折。携手无期,斯人永绝。


    [1]毛阳光等编:《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392页


    二、姚闟家族关系及生平
        姚闢,字闢。姚闢祖为姚崇,父为姚彝,家族脉络清晰。《宰相世系表》记姚彝有五子:闓、閬、闉、閌、闢[1]。闢为第五子。
        姚闢兄长姚闉的墓志也已经出土。从其兄姚“闉”也是字闉来看,名和字相同似乎是家族这一代人的通用规定。其名通用“门”字旁则有明确记载。"初,文贞公置第慈惠里,名诸孙皆以‘门’字加之,良有以也。意百年之后,俾长戟不迁,繁枝附本。[2]姚崇在洛阳慈惠坊置业之时规定,其诸孙名皆加“门”字旁,取家族昌盛、源远流长之意。“长戟”,意为门庭列戟,为旌扬其家德行与功业之荣耀,表达了姚崇对自己家族期冀。
        姚闢“经传出身”,初任官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从八品下”[3]。姚闢曾撰写《唐故朝议大夫济州阳谷县令郑府君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4],落款为“左司御参军姚闢撰”,下葬时间为“开元廿口年七月卅日”,不过墓主曾于开元廿三年(735)秋七月加封“范阳太君”。从姚闢终年四十四岁回溯,其生于开元初年,由此大致可以推断姚闢撰写该志的时间就在其人仕之初,即开元后期。由于其初任官太子卫率,颇怀疑其人仕仍受到家族“门荫”特权的影响。
        之后,姚闢转任左卫胄曹参军,“正八品下”[5]。又转河南县尉,“正九品下”[6]。再转河南县丞,“正八品下”[7]。其兄《姚闉墓志》载“未几,丁太夫人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七四下《宰相世系四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2页。《姚闉墓志》墓志中称其为第二子,而不是第三子。赵君平、赵文成:《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北京:国家图书出版社,2011年,第728页。
    [2](唐)徐放:《唐故朝散郎前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姚公(侑)墓志铭并序》,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298~299页。
    [3](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二八《太子左右卫及诸率府》,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716页。
    [4]该志为私人所藏,仅见拓片。
    [5](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二四《诸卫》,第617页。
    [6][7](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三O《府都护州县官吏》,第751页。

    忧,去职,哀毁逾制,教同伤。服阕,授魏郡贵乡县令,未之官,遇疾终于东京慈惠里之私第”[1]。又载“公以天宝十一载四月二日终”[2]。姚闉为其母守孝完毕后被授予贵乡县令,还未上任就去世,可见其除服时间与去世时间相去不远。按照唐朝礼制,姚闉应为其母守孝三年,则其丁忧时间应该在天宝八载(749)左右。姚闢也应该此时同时丁忧。墓志末记“公之令弟河南丞闢才贤国器,孝友门风。哀哀以抚孤,纵纵而卜远”[3],可见姚闉的葬礼由姚闢主持,而其下葬日期在天宝十二载(753)四月十六日,此时姚闢官任河南县丞。可见,姚闢转任河南县丞应该在天宝十一载(752)至十二载之间。
        至此为止,姚闢的仕途经历大致脉络可以梳理如下:姚闢在开元末年入仕,初任于太子卫率,晋升左卫后外放河南县尉。天宝八载左右因母亲去世,丁忧解职。天宝十一载服阕后,至迟在天宝十二载四月间再授河南县丞。
        安史之乱时,姚闢身陷敌营,任职“殿中侍御史”。但不久就因“陷于法”而被杀。其侄《吴兴姚氏殇子(伾)墓志铭并序》对此事有记载,“从季父讳闢,陷法之坐”[4],即其与姚闢同时被杀。姚伾的死亡时间为“维圣武元年七月六日,唐魏郡贵乡县令姚府君讳闉长男伾,字天赞,卒”[5]。可见姚闢也是死于圣武元年(756)七月六日。至“圣武二年有诏:原前后坐法者,仍许收葬。至其年四月廿日,君之故人、殿中侍御史彭城刘为斡等数人,哭而葬之于伊川万安之南原”。姚闢为友人帮助,下葬在姚氏祖茔。
        史籍记载中,姚闢的官职截至“河南丞”。而其孙姚勖墓志载“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县丞,赠太常少卿”[6]。显然姚闢死后曾被唐朝廷追赠,但具体追赠时间不明。


    三、姚闢死因探讨
        姚闢墓志在已发现的姚氏成年族人墓志中显得与众不同,不仅奇短,且用语隐晦。这种现象可以用姚闢为非正常死亡来解释。但姚闢为何被杀又成为了一个谜团。
        从墓志的记载来看,姚闢的死亡有四个特殊之处。

    [1][2][3]赵君平、赵文成:《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第728页。
    [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5]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242页。
    [6]张应桥:《唐名相姚崇五世孙姚歇自撰墓志简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第11页。


        第一,姚闢从入燕为官至被杀间隔时间极短,其被杀应该是突发原因所致。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丁亥“安禄山自灵昌渡河”[1],丁酉日“禄山陷东京”[2],当月即攻至潼关,洛阳周边全部陷落。次年正月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3],开始自行组建朝廷。
        姚闢应该是在河南丞任上,因叛军行动迅速、来不及转移而处于安史政权控治之下。没有证据证明姚闢曾参与抵抗安禄山进攻河南,否则安禄山组建朝廷之后也不会将其征召。殿中侍御史为监察官员,既非处于紧要中枢,又非掌握地方行政,姚闢之任当只是优礼而已。且当时激战正酣,新朝廷的运转必然是不正常的。从圣武元年初安禄山组建新朝而被征召,到当年七月六日被杀,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姚闢也不可能因职务范围内的原因被杀。这些都凸显姚闢被杀应该另有突发原因。
        第二,姚闢被处死时牵连亲族,且不允许收葬。这显示姚闢所犯不是普通的罪行。牵连亲族和将被处死者的遗体长时间曝露于外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方式,其目的在于警示和震慑,也显示了被处死者的罪行之重大。姚闢被处以此种惩罚,显然是犯了对于大燕政权来说非常严重的罪行。
        第三,收葬姚闢之人为“故人”,而非亲族。前文所引《姚闉墓志》显示其终于洛阳慈惠坊,说明姚氏仍聚居于此。又从姚闢曾主持姚闉葬礼来看,其也不是自绝于家族之人,那为何无亲族来为姚闢收葬?很有可能是因为姚闢的死因特殊,导致当时在洛阳的亲族并不敢为之收葬。
    第四,姚闢墓志虽短,但有大量词语集中描述其“节”。如:
    “燕唐之际,有仁义之士,危不忘本,死不逃法。”
    “皎然贞白,躬无缺行。”
    “命矣夫,节矣夫。”
    “恋恋其心,明明其节”。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七,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二月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7056页。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七,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二月条,第7057页。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七,唐肃宗至德元载正月条,第7069页。


        志文在描述姚闢生平之时言语简练到极致,但却不吝笔墨反复强调其“节”。可以推测,“节”在其一生中一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前述姚闢生平经历中并不能证实此点,那就只能是姚闢之死关乎“节”。
        综上所述,姚闢是不得已身陷安禄山政权,且迅速被杀。被杀的原因足以牵连亲族和被处以不许收葬,而且其死关乎“节”。笔者推测姚闢可能是从事了反对安史政权的活动,只有此原因才能解释以上种种。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姚闢是因为张巡守睢阳之事牵连而被杀。另外一名姚氏族人姚訚“与张巡素相善,以守睢阳之功,至德二年春,加检校尚书侍郎”[1]。姚訚因与张巡关系密切,全程参与了坚守睢阳,且“城陷,巡与姚訚、南齐云、许远,皆为贼所执”[2]。不久之后姚訚同张巡等睢阳守城将领皆被安史叛军杀害。
        姚訚被杀虽然是在至德二载(757),但也有可能安禄山政权在其守城过程中就已侦知其参与了守城,而迁怒于其家族成员。姚闢及姚伾因此被杀。
        不论姚闢之死是由于以上哪种原因,几乎可以肯定姚闢是安史之乱的殉难者。从朝廷事后追赠其为太常少卿之举,亦可反映出其被杀是出于政治原因,即唐廷认为其是死于国难。其墓志措辞之所以含混不清,原因就在于其入葬之时,洛阳仍处在安史叛军控制之下,不敢明言其被杀的真实原因。

    四、李华与姚嗣的关系
        此墓志的叙述人是李华,此人在《旧唐书》和《全唐文》中都有记载。
        李华字遐叔,赵郡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年间为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礼、吏二部员外郎”[1]。安禄山陷京师时,“扈从不及,陷贼,伪署为凤


    [1](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卷一八七下《姚訚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902页。
    [2](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卷一八七下《张巡传》,第4901页。


    阁舍人”[2]。安史之乱平定后,被从轻处罚,贬官为“杭州司户参军”[3]。《旧唐书》载其“遂废于家,卒”[4]。而《全唐文》则说“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不拜。李峴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大历初卒”[5]。
        李华才华出众,“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6],其代表作有《祭古战场文》。《全唐文》有存其文八卷。
        墓志记其在安史政权中的官职为“中书舍人”,《旧唐书》记为“凤阁舍人”,名称虽异,官职实同。从李华在安史政权中任职的经历来看,他也是不得已而身陷敌营,且没有明显的反唐之举,否则也不会在清算中被从轻发落。因而李华与姚闢应该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之人,有相似的经历和心理体验。从李华为姚闢叙述墓志来看,二人关系应该相当密切。而且李华的叙述也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墓志中强调姚闢之“节”,又岂不是在强调其自己之“节”。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4 15: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4 20:58 , Processed in 0.1051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