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4|回复: 0

初论《药言》的德教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12-24 14: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论《药言》的德教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郭长华
    (洛阳师范学院马列部,河南洛阳471022)

    原载: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1月第14卷第1期
    姚波原文录出
    摘要:药言》是明代理学家姚舜牧专司家庭道德教化的著作,其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教子立德、教子重学、教子做人、教子睦亲等方面。这些思想中的许多有益因子,对于强化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和积极的启迪意义。
    收稿日期:2005-11-22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2003DZX004)
    作者简介:郭长华(1964-),女,河南南召人,洛阳师范学院马列部副教授。


        《药言》是明代理学家姚舜牧专司家庭道德教化的著作,它以劝人修身,教子重学、启迪做人、睦亲敦伦为主旨。在姚舜牧看来,人之贤愚﹑成败、荣辱皆系于心”,因为心”至而行随,行为的轨迹铸就了人之生存样态。姚舜牧正是深刻地洞察到产“心”之于人的极端重要性,才将自己教子、治家的著述名之曰《药言》,其用心可谓良苦。《药言》一书所蕴涵的道德教化思想中有许多有益因子,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能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很好地挖掘与整理。


    一、教子立德
        重德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更是儒家文化的主旨。姚舜牧不仅个人终生修德不辍,而且对家人尤其是子弟、晚辈要求更严,并明确提出了丁重德”“修德”等的具体规范。


    (一)德乃立身之本
        在论及立德之于立身的重要意义时,《药言》开篇之首句写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是八个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始克成人。[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孔子始就成为儒家学说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药言》在这里以“柱子”作喻,显得十分形象、生动,其伦理意蕴也更加凸显。若离开了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人生的大厦必将坍塌,将无以为“成人”。道德之于人的重要意义由是而可观。


        在教诚子弟、家人正确认识和处理“心地”与“田地”、“德产”与“房产”关系方面,《药言》深刻地指出:“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欲令子孙永享,其可得乎?”作为长辈,在对待子孙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高瞻远瞩,分清主次,辨明轻重,一定要做到首在专注于“心地”,而后才是“田地”,首在专注于“德产”,而后才是“房产”,唯此才能无损于“阴德”,确保家业永隆,“子孙永享”。


    (二)德乃修身之要
        既然德于人、于家、于族如此重要,那么,在进德修性方面,主要应该抓住哪些方面呢?


    1、仁德。“仁”是儒学的核心和灵魂。“仁”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本质只在于“爱人”二字:爱家人、爱族人、爱仆隶、爱众人……自家人始,终而至于爱众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药言》里所强调的爱人”,并非抽象而是非常具体的。首在爱家人、爱族人。次在爱邻里。《药言》强调道“睦族之次即在睦邻,邻与我相比日久,最宜亲好。”再次在恤民”。《药言》认为,行仁德还一定要做到勤政恤民。据载,姚舜牧明万历年间中举,曾任地方官吏,政声颇佳。在任新兴县令时,放仓赈灾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可仍有小人诬陷他贪赃枉法,“百姓不粘一粒,尽入私囊”。他并未就此急于申辩,而是书楹联于舍,以表心迹:“勤恤在我,知不知有天知;品骘由人,得不得皆自得。”[1]他还借此告诫后辈:勤政恤民,务求无愧于心,“或有出仕者,但求无愧于此心,勿因毁誉自为加损也”[1]。


    2、孝德。在姚舜牧看来,儒家的经典所有言孝者,都是为了教人立身,不辱没父母先辈:“《戴记》载小孝、中孝、大孝,《孝经》载孝之始、孝之中、孝之终,统是教人做人,无忝尔所生。”[1]在《药言》里,姚氏把’孝”德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加以强调,并以此为标准来教诫子孙:“一孝立,万善从,是为肖子,是为完人。”[1]在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中,家庭伦理成为社会伦理的基础,”孝”德的伦理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家庭,家族的范围,成为至高无上的普世伦理”,被视为“忠德”之基、万善之源。《药言》突出强调了孝德为肖子”之本“完人”之基,有着特殊的社会意义。


    3.勤德。《药言》反复教导子孙要“但务耕读本业”,“但就实地生理”[1],认为只有勤奋务本、劳作不辍才能立家兴业。“人须各务一职,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此外为工商,皆可以治生,可以定志,终身可免于祸患。”[1]在他看来,人的一生不论干什么,都要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只要在本职岗位上能踏实勤奋、努力劳作,就不仅可以避免饥寒之忧,而且还可以因心无旁顾而免遭其他祸端。这就比较清晰地揭示出“职业”对于立身、齐家的重要意义。


    4.俭德。“俭”德和“勤”德一样,也是儒学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并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药言》指出:“世称清白之家﹐匪苟焉而可承者,谓其行己唯事乎布素,教家克尚乎俭约,而交游一本乎道义。”[1]在《药言》所列符合“清白之家”的三个条件中,前两个都是“俭”德的具体体现,可见“俭”德之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尚俭履俭呢?《药言》所指出的修养俭德的路径是“息欲火”“绝妄求”:“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火;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绝妄求。”[1]姚氏不断告诫家人、后生,要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淡泊”之境界,拒绝“妄求”之念想。他说:“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1]


    二、教子重学
        中国重学传统可谓久长。《药言》更是强调了重学的重要性:“学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学,即好仁、好知、好信、好勇、好刚,亦皆有蔽也,况于他好乎?”[1]在这里,姚氏征引《论语·阳货》中的一段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2]虽然“仁”、“知”、“信”、“直”、“勇”、“刚”等都是美好品德的体现,但若心灵深处缺少“学”这轮红日的照耀,就不能很好地驾驭和利用它们。学习之重要意义在这里被阐发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学习是如此之重要,一向被他视为“第一品格”之要务,所以姚舜牧在《药言》一书中坚决要求其子孙后代要认真学习、努力不止、攀登不辍。在他看来,读书学习不仅可以修养德性、兴利除弊,还可以立身安命、兴家耀邦。他说道:“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1]在这里,他不仅提出了“品洁于学”、依“品”“过人”的理论命题,而且已触及了“终身学习”的可贵思想,着实令人赞叹。同时他还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要循序渐进
        《药言》指出:“不疾不徐,不使一时放过,一念走作,保完真纯,俾无损坏,则圣功在是矣。”[1]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过急则欲速则不达,过缓则可能因为缺乏紧迫感而白白浪费时间,最终也难有所成。


    (二)学习要量力而行
        《药言》指出,人生在世“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做不尽的事”,因此,遇事“总须量精力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1]。人们只能量力而行,切忌急功近利、贪大求多。


    (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是学习过程之须臾不可离开的两个环节。就实践之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药言》强调道:“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中,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1]一个人的才干、节操、思辨、毅力、涵养等优良品性都只有在严峻的环境中才能得到锻炼,都只有在艰苦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培植。


    三、教子做人
        《药言》教诫子弟、家人的做人之道集中体现在“以圣人为范”的人格追求之中。“圣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道德理想的化身,是人格最高境界的表征。这里的“以圣人为范”是指以圣人人格为表率和以圣人思想为圭臬的多层意蕴的有机统一。


    (一)要谨遵圣人之教诲
        “圣人教人一生谨慎,在非礼勿视四句;教人一生保养,在戒之在色三句;教人一生安闲,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一章;教人一生受用,在居天下之广居一节。”[1]在这里,《药言》从《论语》、《中庸》、《孟子》等先贤圣典中寻找到了教鉴人生的钥匙。一切唯“礼”是从,依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如此谨慎处世,当然不至于有祸患降临;如果能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就一定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里讲的“大丈夫”既是人生的指路航标,又是人们终生追求的崇高境界﹐故谓之“教人一生受用”。


    (二)要方圆中度,权变“时宜”
        姚氏明确告诫子孙、家人:“人要方得圆得。”[1]“方”是端方,指做人能够坚持原则:“圆”,是圆润融通,指处事能够随机应变。在姚舜牧看来,坚持原则与随机应变并非绝对矛盾,关键在于“时宜”,即客观存在着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说,就做人之道而言,“方”与“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切都要依不断变化着的客观情况而定。但“棱角峭厉非方也,和光同尘非圆也”[1]。意思是说,一味地偏激苛刻并不是端方,一味地随波逐流也不是圆融。


    (三)要明辨是非与利害
        “是非”问题是原则问题,“利害”问题是价值问题,“事到面前,须先论个是非,遂论个利害”[1]。在姚舜牧看来,在所有的事情面前,辨明是非是前提,分清利害是基础。只有懂得是非、利害,分清轻重缓急,行为才能有所遵循,“知是非则不屑妄为,知利害则不敢妄为”[1]。如果能做到言有所依,行有所循,必能“行无不得”[1],事事昌达。


    (四))要认真厚道,谨慎勤奋
        为人处世“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懒人”[1]。越是关键的时候,越要谨记诸德,“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意时,要越加谨慎”[1]。


    (五)要知恩图报,自立自守”
        《药言》视“念父母天高地厚之恩”为兴家立业之根本,“长久之计,不过如是”,只要能做到“一衣一食无不念及言及”,就必能“自立自守”[1]。兴家立业是人之所望,更是做子孙的应尽之责。《孝经》就明确强调把“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1]作为孝行的最高目标。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使子孝孙贤呢?《药言》强调,“长幼尊卑聚会时,又互相规诲,各求无忝于贤者之后”[1],男女老幼相互砥砺、相互鉴诫、共同进步,以免辱没先辈贤良之名声。这种教鉴方式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


    四、教子睦亲
    (一)在夫妇关系方面
        《药言》特别强调夫妇关系以“性合品同”为基础,即注重性情相合与品行相同。“凡议婚姻,当择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不可徒慕一时之富贵。盖婿妇性行良善,后来自有无限好处,不然,虽贵与富无益也。”[1]婚姻大事,以双方性情相合为要,以双方品行端方为先,这种见解可谓深刻。姚氏还大力提倡丈夫在家庭生活中应承担更多和更重要的义务与责任,坚决反对大男子主义。


    (二)在父子关系方面
        《药言》主张父慈子孝,但更强调父辈的义务和责任。其所反复强调的父辈的责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对晚辈、子女进行“,“圣人之教”,“教之孝悌,教之谨信,教之泛爱众而亲仁,看略有余暇时,又教之文学”[1]。其次要进行创业之教,要教育子女、晚辈懂得创业之艰难,学会一技之长,”自立自守”才是立家之根本。再则要既教男又教女,蒙养不专在男也,女亦须从幼教之,可令归正”[1],这一冲破重男轻女藩篱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极其可贵的。


    (三)在兄弟关系方面
        《药言》主要论证了兄弟和睦相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达到团结的基本方法。《药言》在引《诗经,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句后议论道:“未有不相好而相犹,能守其基业,克开其子孙者。”[1]避免兄弟相仇相争、做到和睦相亲,姚氏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兄弟间要加强沟通和不计仇隙。《药言》言道:“兄弟间偶有不相惬处,即宜明白说破,随时消释,无伤亲爱。”[1]学会忍让和宽容,就一定能及时消除隔阂,做到精诚团结,为光大祖业而共同努力。


    四《药言》德教思想的现实价值
    (一)《药言》教子立德的思想能启迪今人自觉加强家庭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道德素质。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是法治经济,但同时也是道德经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在肯定和利用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高度警惕和尽力避免其消极影响,比如个人主义泛滥、物欲恶性膨胀、道德观念扭曲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法治的健全,但更离不开道德的建设。《药言》以德立身的思想不仅可以启迪我们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而且对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特别是对于强化家庭道德教育功能,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当从传统的德教思想中汲取精华,不断加强家庭的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使之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药言》教子重学的思想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药言》中重学、好学、视求知学习为人生之“第一品格”的思想,既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有着积极的现实社会意义。诸如,做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践行思想都有着丰富的借鉴价值和积极的启迪意义。


    (三)《药言》教子睦亲的思想对于端正家风、和睦邻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有两种不良倾向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一是,孝”的错位,二是邻里关系的冷漠。家庭和睦和邻里团结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涉及整个社区,乃至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从《药言》贤孝睦亲思想中汲取有益因子,搞好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的团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敏霞,等·治家格言[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2 20:30 , Processed in 0.1038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