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1|回复: 8

『王珏丹』姚燮考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1-5 13: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7 20:30 编辑

    姚 燮 考 论


    王珏丹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姚燮[xiè],字梅伯,号复庄、野桥、大梅山民、小浃江老人等,浙江镇海人,近代学识广博、多才多艺、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在诗、文、词、曲、小说、经籍、史地、绘画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猎,著述闳富。本文在前人年谱、评传及各方面文学性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补正了一部分年谱资料,并列三个专题展开个案研究:一、姚燮著述考论(系统整理和介绍姚變的著述情况,);二、姚變女性创作题材述评(从女性题材的角度探掘姚燮对张扬与回归晚明“性灵情趣”的尝试及对理学、假道学束缚人性的反拨);三、姚燮与晚清狎妓风尚(从姚燮的个案及其与元末明初“文章大家”杨维祯的比较研究中,推及论述晚清衰世下士人的生存状态与心路历程)。全文通过“专题研究”与“年谱补正”,考论结合,以俟完善前人对其生平与著述成果的文献资料,深入探掘姚燮文学创作的价值所在,并试以分析晚清衰世这一大背景下的士人整体情绪。

    关键词:姚燮研究综述女性题材梅心雪狎技风尚杨维祯


    姚燮考论
        姚燮[xiè],字梅伯,号野桥,又号复庄、大梅山民,生于公元1805年,卒于1864年,是清末道光、咸丰年间活跃于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姚變的声名大噪于对古典名作《红楼梦》的研究与批评,同时,他在诗、文、词、曲各个领域亦有相当造诣,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著述闳博的文坛巨匠。《清史列传·文苑传》盛赞姚燮“所为诗苍凉抑塞,逼近少陵;骈体文亦沈博绝丽,与彭兆荪相近;尤工倚声,其《疏影楼词》读之者以为厉鹗复生”。后期山水纪游诗,特别是关于四明、普陀诸作,秀警镌刻,独具特色,钱仲联评为“在清代只有高心夔的匡庐诗、刘光第的峨嵋诗可以鼎足而三”(转引自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姚氏一生惨淡经营的《今乐府选》与《今乐考证》亦可谓中国戏曲史上规模空前的选本和剧目著录。他一生历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期,正值清帝国由表面全盛走向全面衰弱的时代,仕途蹭蹬,生活坎坷,又亲遘了鸦片战争的种种苦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在其创作过程中,姚燮还擅长绘画,雅好音乐,兼习经学与史地,兴趣宽广,交游广阔,在当时的东南一带——浙江,享有较高的声誉。洪克夷在《姚燮评传·前言》里这样评价道:“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镇海人姚變也许称不上一流大家,但是从清代文学史,特别是晚清文学史来看,他却是多才多艺、卓然自立的名家。”因而笔者相信,就姚燮个案的深入研究,对于文学史各个领域本身的发展与完善,如晚清社会思潮与文学气象之嬗变、“红学”的发展演进、戏曲辑佚的得失、江浙一带的文人习气与学术风貌等等,都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关于姚燮的研究,时至今日仍少有系统全面研究其生平、著述及成就的专著问世。究其原因,一则由于姚變主要成就在小说与戏曲,这两者在旧时代均难登大雅之堂,受到轻视,甚至几于淹没:二则因为姚燮家境贫寒,生活拮据,著书宏富,大多数作品都未能及时整理定稿,付诸刊印而亡佚或残缺;三则由于姚燮是较早致力于《红楼梦》研究的专家,其研究成果一而再地为后世红学家所称引,故其在诗、词、骈文等领域的成就反而为此所掩。
        民国时期,学术界对姚燮逐渐重视,虽篇幅不多,却小有规模。郑振铎的《姚梅伯的《今乐府选〉》①钱南扬的《姚复庄先生著述考〉②赵景深的《姚燮的〈红楼梦类索〉》③等先后问世,对姚燮的生平、著述都有相当研究和较高评价。郑振铎在文中赞扬其“能在举世不为之时独埋头于戏曲史探讨,无愧为一个伟大的先驱者”。之后,关于姚燮的生平与著述研究,有邓庆佑的《红学人物小传(中)—姚變》④吉木的《北仑近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姚燮》⑤等文章相继问世,对姚變的一生都有大略描述,对其著述情况及影响也具一定规模的考证与公允许评价。

    ①见《中国文学研究〉中册,转引自洪克夷《姚變评传》P4。
    ②见《北平图书馆刊〉六卷,六号。
    ③见《中国小说丛考》,转引自洪克夷《姚燮评传》P4。
    ④见《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4辑。
    ⑤见《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6月第15卷,第2期。

        原中华书局副编审周妙中先生之遗作《姚燮生平考略》被整理发表在《艺术百家》1997年第1期中,该文对姚燮部分遗稿进行了介绍,在其《梅心雪传奇》残卷上所下的功夫尤深,让我们得以机会窥览戏剧大家姚燮的传奇创作情况。
        在姚燮诗词作品研究方面,有洪克夷的<论晚清诗人姚燮》①、时志明的《魂系普陀梦归四明——晚清诗人姚燮的山水诗及爱国诗初探》②、王萱的《姚燮叙事诗艺术探析》③、莫立民的《清吟与哀唱一一论姚燮词两种心曲的认识价值》④和李亮伟的《论姚燮的山水词》⑤等文章,分别就姚氏诗词的内容、风格及艺术特征与流变展开专题性论述与研究。
        其中时志明一文,将姚燮的创作心路历程,即从早期清新隽永的山水诗到后期悲愤洋溢的爱国诗的风格嬗变过程,作了准确的分析与评述。而王萱则着眼于姚氏之叙事诗,将其分为故事性叙事诗、纪事性叙事诗、长篇叙事诗三种,并归纳出其艺术点为三:典型人事与戏剧化情节的统一;以主观的叙述方式结构纪实性情节;民歌传统与文人抒情诗风格的融合等,可谓是小处落墨而独具见解之论。至于姚氏的词作,莫立民认为《疏影楼词》及其续钞恰好为姚燮在鸦片战争前后两种不同心曲的真实写照,从前期的“闲放”、“闲冶”、“闲愁”,到后期的。“凄苦”、“悲凉”、“颓丧”,反映着中晚清社会承平与动荡的时代变迁。李亮伟则重点剖析了姚燮大量描写山水的词作,将之分为“居所园林”、“游观羁旅”、“题写画意”三大类,进行不同内容与风格问的赏析。
        另外,熊盛元在他的《〈清诗流派史〉述评》⑥中也曾颇有见地阐述了自己对于姚燮在诗歌发展史上地位与影响的看法,他认为刘世南先生的《清诗流派史》没有论及姚燮是略嫌疏漏的,应专门章节,重点对其加以介绍和评述,盖其。于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无不探究,其诗融杜甫、自居易、李贺、李商隐于一体,多纪事感时之作,有‘诗史’之称。他对后世的影响,虽不及龚自珍,但是谭献、沈曾植,以至马一浮等均受其沾溉”。王荣也盛赞姚燮的歌行体创作乃晚清诗歌“叙说时政,反映现实”这一特色的典型代表⑦。
        姚燮倾其毕生精力,惨淡经营,在小说、戏曲等时人不以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领域有不容忽视的巨大成就,因而也一直成为研究者关注和致力的焦点。
        郑建军的《“大某⑧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研究》、曹立波的《〈红楼梦〉东观阁本批语对姚燮的直接影响》⑨与《〈增评补图石头记>的传播盛况述评》⑩等文,对姚燮的“红学”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也对“红学”派系的传承进行了相当考证。苗怀明的《姚燮、陈其泰、刘履芬〈红楼梦〉批语关系辨》⑪“和《中国古典戏曲目录学的新进展——从近年几部戏曲目录著作的得失谈起》⑫两文,也分别论及其对“红学”研究和戏曲著录学发展的贡献。业师徐永明有《姚燮与〈复庄今乐府

    ①见《杭州大学学报》,1983年3月第13卷,第1期。
    ②见《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③见《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
    ④见《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⑤见《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1月第17卷第l期。
    ⑥见《晋阳学刊》,1998年第3期。
    ⑦见王荣《嬗变与转型:新文学运动前后的中国叙事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33卷第6期。
    ⑧古字“某”即“梅”。
    ⑨见《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1辑。
    ⑩见《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1辑。
    ⑪见《红橙梦学刊》,1998年第3辑。
    ⑫见《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

    一文见于《文学遗产》①,是较早将研究目光投射至姚燮这部大型古典戏曲选集的人,对其内容与价值有较详尽的介绍和评论,对姚燮现存其他著述之版本及收藏情况亦有广泛考查和著录。张增元、郭治凤在其《新发现的〈大梅山馆藏书目〉“鼓词目”》②一文中,对在姚燮《大梅山馆藏书目》中找到的被其戏曲目录学专著《今乐考证》所遗收的“鼓词目”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考辨,认为它“填补了清初至清中期鼓词文献的空白点,是研究鼓词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史料,尤其是对探讨小说、戏曲、曲艺与鼓词题材的互相渗透提供了证据。”并列其四十种鼓词目逐一分析、比较、考证、溯源。另外,还有苗怀明的《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辑佚的回顾与反思》③、汪龙麟的《清代戏曲目录学的建立》④等等,但却都仅限于篇章撰写,有些则一笔带过,简要提及了姚燮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这里,我想再提一位更早关注于姚燮并曾致力于其戏曲文献的整理传抄工作的重要前辈——张宗祥先生。
        张宗祥(1882—1965),字阆声,别号冷僧。浙江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精通医学、诗词、戏曲、绘画、书法、版本、目录之学.曾在其担任浙江图书馆馆长一职时,从头至尾对《复庄今乐府选》这部大型的戏曲选集进行认真校读和圈订,并为之编纂详目,以供检索,使之堪称“精善之本”。同时,张先生还整理了姚燮的《梅心雪传奇》残卷,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手稿本,誊录一过,使其“终有了可读之本”(关于此抄本成书过程及价值,详见附录2中张先生题识)。
        关于姚燮在骈散文等其他领域的创作及其在地方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很遗憾,据笔者查阅统计,时至今日,尚少有人涉猎。故本人在对姚氏年谱有较详尽整理的前提下,于下面的论述中,投入较多笔墨对其著述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价,俟方家达者指正,并企望有心人能继之。
        在此章研究综述中,还须重点提一提洪克夷的《姚燮评传》⑤和赵坚的《姚燮年谱》⑥,以示本文创作的出发点和创新点。
        素有“文物之邦”美称的浙江,自古迄今,学人辈出,本着发扬乡邦文化,推动和发展中国古典作家研究的宗旨,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浙江历代文学家评传丛书》,从汉晋至近代几百名浙籍文学家中选择三十余位成就卓著者,‘由第一手材料入手,逐一研究和评述,洪克夷之《姚燮评传》即列于其中。这是第一部全面研究姚燮的专著。投诸颇多精力,搜罗材料,专章列述,对姚燮的生平事迹、诗文创作、戏曲小说研究,作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资料翔实,考订精审,论说细密,对我们了解姚燮的生平经历和著述情况有重大意义。另外,复旦大学古籍所84级硕士生赵坚的硕士论文《姚燮年谱》,洋洋洒洒十余万字,在资料考证方面,可谓旁征博引,功力甚深。如今,时隔数十载,又有了不少新的文献资料问世,姚燮的研究更待拓展。同时,笔者仔细研读上述两位研究者的大作后,也发现了些许不足之处,前者重在论述生平,年谱资料不见详考;后者重在年谱资料之考,但少有综合评论,偶有精辟案语亦散落于谱间,不成体系,且在一些生平资料的定性和诗文作品的系年方面存在若干失误。
        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致力于姚燮的个案研究,多方收集原始资料,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近期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以及浙图与天一阁所收姚燮作品不同版本的一手资料间进行比较与考证,又有许多关于其生平事迹及交游情况的新发现和新补充。此外,又对姚燮女性创作题材进行了一定的探析和评述。以俟对姚燮的研究作出贡献。

    ①见《文学遗产》,2001年第6期。
    ②见《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③见《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
    ④见《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5年第1期。
    ⑤《姚燮评传》,洪克夷著,浙扛古籍出版社1987年4月版。
    ⑥《姚燮年谱》,赵坚,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7年3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15: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5 15:21 编辑

    上篇 专题研究

    一、姚燮著述考论
        姚燮一生著述闳富,其友人常常称赞他“著述日益多”、“著作等身”.可惜这些著述究竟“闳博”到何种程度,迄今还没有完整的记载。光绪初年,姚燮的弟子董沛作《姚复庄先生墓表》,言其总共有“百余卷”,实际上还远不止此。同治末,四明蔡鸿鉴为《复制骈俪文榷二编》作序,列出更多。民国时期,钱南扬先生又作《姚复庄先生著述考》①,列出姚燮著作三十种,其中已刊者六种,蔚为壮观。赵坚先生于1987年完成的《姚燮年谱》于篇首《姚燮传略》中简列出45种。到了洪克夷先生的《姚燮评传》,则又总考其数量为46种。大多可互见,亦有少数新增者。笔者在此基础上,又查阅了《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及《清人别集总目》等,对姚燮可知著述在数量和内容上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从洪克夷先生发现的46种增至59种,并对其版本、收藏、渊源、价值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证和论述,现分三类整理如下(洪先生未考者案于文末,与赵谱重复者说明之):


    (一)现存已刊类(20种)
    《复庄诗问》

        姚燮是杰出的诗人,平生作诗12000首,自选3488首,凡34卷,都3488首,附8l首,集成《复庄诗问》。其中道光十三年(1833)以前的作品存十分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以后的作品存十分之五,总目注明各卷写作年代,白癸巳(道光十三年)至丙午(道光二十六年,1846),此后未见续刻。


        据《清人别集总目》载,《诗问》有:《大梅山馆集》本,即道光26年刻本,鲁图、中科院、复旦、浙图、安徽师大、温州、旅大、青岛、常州、台大、日本东洋均有藏;道光28年孙廷璋刻本,南图(有清蒋敦复批并跋②)、辽图、南大、山大、台湾中图、史语有藏: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周劭校点本。近期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第1532册和第1533册中收有的,即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道光姚氏刻《大梅山馆集》本影印,浙大古代文学资料室有藏。


        另据《清人别集总目》载,宁波天一阁馆藏有:姚燮《复庄诗问》不分卷稿本,有清曹德馨、余文植、潘德舆等批校,已自然破损严重,被馆里封库保存;《诗问稿》l卷稿本藏于浙图,舍清傅濂、叶廷枚跋;《诗问稿》■卷稿本,藏于上图,存26至27两卷,有清吴超叶、丁耀③跋,孔继镕、孔继梁题诗。


        这些诗虽不是姚燮创作的全貌,却是精粹所在。尤其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作品,乃民族危在旦夕,人民水深火热,作者忧国优民心绪之深刻写照。前期游历大江南北所作的大量山水诗,自然流露着作者清新而浓郁的爱国之情。其诗歌内容与风格之流变,反映着诗人,也折射着晚清社会动荡下,文人的心路历程与心态变迁。


    ①载《北平图书馆刊》六卷六号。
    ②业师徐永明《姚燮与<复庄今乐府选〉》一文于此处还提及“清谭仪录”。
    ③同上,文中作“吴超、叶丁耀”。





    《西沪棹歌》
        据四明蔡鸿鉴序,此集为“八卷”。《镇海县志》言“一卷”,钱南扬先生考其说“一百首,抄本未刊,藏大酉山房”。“西沪”为象山县港湾,民国‘象山县志》卷三十二《文征·外编》载其一卷120首绝句,洪克夷认为当是其全部,笔者同意此观点。另据《清人别集总目》,《西沪棹歌》一卷之稿本藏于宁波天一阁,然笔者亲赴查阅,未果,据馆藏工作人员所言,可能已经亡佚或阁中并未曾收,实乃以讹传讹之误而已。


    《十洲春语》
        据赵谱所载,《十洲春语》中有姚燮《复庄诗问》未收诗100余首及词四首,分《品艳》(自“花之史”玉立词龛王素芳至“花之雏”疏筠馆楼凝香,凡二十六品,各有品题)、《选韵》(录唱酬题咏之什)、《捃余》(介绍当时风气及诸院本事)三卷,阮训、厉志、冯登府为作序跋(见年谱“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现有《香艳丛书》排印本(第十五集),和与蒋敦复《竹西花事小录》合刊本①。


        “十洲”乃宁波月湖胜景,姚燮此集所作均反映当地妓院生活,可窥甬中风气。姚燮自拟“灵均绮语”,非仅香艳之作。


    《红桥舫歌》
        范柳堂(寿金)所编之《蛟川诗系续编》卷六,录他的《红桥舫歌》一卷七绝46首,据洪克夷先生《评传》,乃姚燮早年游扬州时所作。


    《疏影楼词》及《疏影楼词续钞》
        据姚儒侠《〈疏影楼词〉序的记载,姚燮的第一部作品集——《疏影楼词》,于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由慈溪叶氏出资刊刻,有上湖草堂单刻本,包括《画边琴趣》二卷、《吴泾频唱》一卷、《剪灯夜语》一卷、《石云吟雅》一卷②收道光十三年以前创作的一千余阙词中选出的六分之一。可见梅伯对于自已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希望公诸于世的作品在精而不在多。这些词是作者29岁以前青年时代的作品,题材不外乎游宴、题赠、雅集、咏物、应酬等春愁秋怨、男女情愫的内容,风格据莫立民的《清吟与哀唱——论姚燮词两种心曲的认识价值》一文中分析为“闲放、闲冶、闲愁”为主。虽数量不多,却仍对了解姚燮青年时代的生活与情感经历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疏影楼词》结集雕版后,姚燮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淡出词坛,不再填词。而封笔十年后重返词坛时,早已物非人非.历经十载春秋,相对承平的国家屡遭外敌蹂躏,词人自己也命运多舛,几经仕途蹭蹬与生计坎坷,爱妻又不幸亡殒,满目凄凉。故而这一时期,即道光二十二年以后的词作转而以孤寂、凄苦、悲凉的基调为主,叙写故苑、坏城、败邸、冷署、荒关、绝塞、残村,颓楼、空闺、衰市等十数处意象与场景,是对我国近代历史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剧变和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心曲及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这些词均可在《疏影楼词续钞》中窥见一斑。该续集共分八卷,凡二百五十九阙,《续修四库全书》第1726册收其北图藏稿本影印本。除绝大部分画图的题词外,少数作品具有相当社会内容,就其思想意义来讲,比前期词作为高。虽为数不多,但却为姚燮的词增添了思想光辉,值得我们珍视。




    ①据洪克夷《姚燮评传》。光绪四年玉道生校订于弢园。
    ②据钱南扬《姚复庄先生著述考)(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六卷第六号p625)载。《疏影楼词》后附有孙家毅《种玉词)一卷。且有冯登府、姚儒侠二序及叶元增等题词。现《续修四库全书》本所收未见孙氏《种玉词)及冯氏序文。卷次目录为《吴泾苹唱)、《听雨词》、《剪灯夜语》,《画边词》,内容亦有出入,盖《续修四库)本所影印之天一阁本乃姥氏早年手稿(中有姚燮自己的批语),非整理刊刻后之正本《疏影楼词》,今《清名家词》中所收四种已整理为《画边琴趣》.《吴径苹唱》、《剪灯夜语》、《石云吟雅》,有姚儒侠及姚燮自序。但亦无冯氏序文及叶氏题词,非钱先生所见本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2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7 20:29 编辑

        关于姚燮的词学理论,在其《疏影楼词自序》中已有所申明①。赵坚在其‘姚燮年谱》中对该序所作案语即云:“于当日雄视坛坫之常州派词论,无所多取,亦不以浙派瓣香自承,而意在兼取两派之长,戒前者之过炼,纠后者之过疏,别辟蹊径。然姚词以清空灵动、徐婉绮旎见胜,于濒派为近。”姚燮自幼即沉浸于宋元以来诸名家词中。于李煜、晏几道、柳永、秦观、贺铸、辛弃疾、姜夔、吴文英、朱彝尊、陈维松、厉鹗等大家均有所汲取,并熔铸众长,自成面目。词风明丽委婉,意境清幽。阮元谓其“词似白石”,颇能道其特点。


    《复庄骈丽文榷》初编与二编
        姚燮很喜爱骈文这种形式,大概因为骈文在层叠的偶排铺陈中,很能表现出作者的气势、学问和才力,从而把客观事物描摹得详尽全面,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得淋漓酣畅。
        咸丰三、四年间,当姚燮客居西沪时,友人象山王莳兰将其所著之骈俪文编辑刊印成《复庄骈俪文榷》(初编),共八卷112篇。大多作于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三年间,稿本藏于浙图古籍部孤山分馆,有咸丰四年刻本,在天一阁、南图、川图、湘图、北师大、复旦、无锡、南通师专、台湾史语等处均有藏②。另有《复庄骈俪文榷》二编于咸丰六年开刻。咸丰十一年冬刻竣,旋即毁于火,同治十三年才由后人重刻。二编共八卷125篇,稿本藏于天一阁,有清蒋敦复批校、赵荣光跋③。现《续修四库全书》中收《大梅山馆集》本所收之《文榷》初编与二编,乃分别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咸丰四年刻六年增修本与六年刻本影印,共237篇,青岛图书馆、旅大、台大、浙大均有藏。
    “综观姚燮的骈俪文,其中有不少思想性、艺术性较佳的作品,如纪念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反映当时灾荒、疾疫等社会问题的作品,但也有缺乏现实意义的作品。除了那些淋漓挥洒的长篇外,还有若干清新隽永的小品”(见吉木《北仑近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姚燮》)。这些文章在当时影响较大,评价也见仁见智,徐时栋认为他骈文第一,诗次之,词又次之;董沛却认为他的词第一,诗次之,骈文又次之。


    《复庄骈文》
        据《清人别集总目》,姚氏有骈文8卷,道光26年刻本(中科院、复旦),应是其早年文集,于《文榷》之异同,尚不得而知。


    《玉钩斜哀隋宫人文》
        一卷。据《清人别集总目》,有宣统2年排印《香艳丛书》本第八集,现浙大西溪校区图书馆藏本《香艳丛书》④第八集卷二P2125和《中国香艳全书》⑤第二册P916均有收。
        甘泉玉钩斜,乃隋宫人丛葬之地。姚燮途径此地,突生感慨。作杂赋一篇,列历代所殒金粉佳人、后宫嫔妃数十人,或为之招魂谶悔,或为之颂歌瞑目。姚燮一生创作闳富,中有不少女性题材的作品,该赋即其典型代表之一,有凝重深沉、荡气回肠之历史感。


    ①见本文“道光十三年谱”。
    ②据《清人别集总目》P1696。
    ③据《清人别集总目》P1696载,业师徐永明《姚燮与〈复庄夸乐府选〉》同。
    ④虫天子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⑤清虫天子编,董乃斌等校点,团结出版社。


    《虎邱吊真娘墓文》
        一卷,据《中国丛书综录》载,收入《香艳丛书》第八集①。另据笔者查找,此文在《中国香艳全书》②第二册P915亦有收。
        真娘,原名胡瑞珍,乃唐代苏州名歌妓,出身京都长安一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为避安史之乱,随父母南逃,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山塘街“乐云楼”妓院。因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却始终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其时,苏城一富家子弟王荫祥欲娶之为妻却屡遭婉言拒绝,后真娘为保贞洁。悬梁自尽。王荫祥得知后,懊丧不已,悲痛至极,斥资厚葬真娘于名胜虎丘,并刻碑纪念,载花种树于墓上,人称“花冢”,并发誓永不再娶。文人雅士每过真娘墓,对绝代红颜不免怜香惜玉,纷纷题诗于墓上。姚燮与友人陈桂轩、郭季虎路过此地,亦附庸风雅以为文,并采掇众辞于后。


    《国朝骈体正宗》评语
        据洪克夷先生考,此书原书十二卷补编一卷,是清代曾燠所辑,该书光绪十年(1884)花雨楼刊本和民国上海文瑞楼石印本(后改名为《清朝骈体正宗》)载有姚燮评语若干,据卷首冯可镛、张寿荣序,乃张氏据他收藏的姚燮手批本参校而成。眉批为张氏所为,署“菊龄”,卷尾总评注明“某伯”.浙图等馆有藏。


    《皇朝骈文类苑》
        十四卷,有光绪九年刊本。卷首有郭传璞序、张寿荣《例言》和姚燮《叙录》。《叙录》一文收入《复庄骈丽文榷》卷六,有云:“燮谬不自揣,博运而类录之。始国初及近代,得百数十家,复承李氏之例(李兆洛《骈体文钞》),略变通之,为类者一十有五,……”再据洪克夷《姚燮评传》中已载录的郭序与张言,可大略推断出此书原稿凡一百二十五家,为文五百十二首,为类十五(典册制诰文类,颂扬奏进文类、书启类、序类、记类、杂颂赞铭类、论古文类、碑记类、墓碑志铭文类、哀诔祭文类、赋类、释难文类、牋牍类、寿文类、杂体文类),然并未经过姚燮最后的校订,选目亦不完整。待其去世后,郭、张等人先后搜辑整理付刊,故与《叙录》所述不尽相符。


    《增评加注全图红楼梦》
        据浙图古籍部孤山分馆藏书卡片目录。
        姚燮是《红楼梦》评点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因与“护花主人”王希廉和。“太平闲人”张新之的合评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而声名骤赫、家喻户晓。《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小说中登峰造极的一部巨著。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姚燮也不例外。他十分喜爱《红楼梦》,通读全书、逐匝批点,分卷首总评、回末回评和书眉夹评三种,长期以来有赖于同王希廉、张新之等的合评本得以传播,较著名的有光绪初年的《增评补图石头记》,流传之广,印次之多,十分可观。姚的评语前承东观阁本批语(这在曹立波的《〈红楼梦〉东观阁本批语对姚燮的直接影响》中有详细阐述),后启“索隐派”研究思路(见郑建军《“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研究》),为其在学术界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读红楼梦纲领》
        据洪克夷《姚燮评传》,此著今存抄本,另有民国二十九年(1940)上海珠林书店排印本(改题为《红楼梦类索》),乃魏友棐整理姚氏手稿后之校刻本。姚燮自序于“咸丰十年庚申秋七月”手抄完成,盖在他去象山之前,在“息游园”编写的。


    ①虫天子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本。
    ②清虫天子编,董乃斌等校点,团结出版社。


        姚燮倾心于《红楼梦》的研读,此文可称得上是较为系统的《红楼梦》研究成果的理论集成,对《红楼梦》做了全面考察。全书共三卷,分为“人索”、“事索”和“余索”,前两卷是小说中有关资料的辑集和统计,其中虽有一部分关系到小说的思想艺术,但大部分是钩稽小说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后一卷“余索”包括“丛说”、“纠疑”和“诸家撰述提要”,有作者自己对《红楼梦》的评论,也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故最为重要。该书“是红学史上最早的研究专著,作者姚燮是最早对曹雪芹作高度评价的人,又是较早提出《红楼梦》“总纲”这一命题的人,还是早期的《红楼梦》统计学家。”(郑建军《“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研究》)


    《今乐考证》
        姚燮博学多才,在戏曲方面的贡献尤大。主要著述有《今乐考证》和《复庄今乐府选》,尤以前者影响更大。
        《今乐考证》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著作,埋没多年,于1932年被马廉在宁波书肆发现,马氏死后,其兄裕藻依照马廉遗志,捐赠给北京大学,印行后才于1935年和读者见面。此书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校点排印本。全书共十二卷(原稿共五册,不分卷,也没有序跋、目录,涂改处倒有不少,眉端则有增补、校正性的文字,都是姚燮亲笔手迹,可见是其未完成的著作①),仿效元代马端临之《文献通考》体例,按年代排列戏曲作家,在每家后记载作品名目,后附诸家评论和作家生平,以及剧情提要和姚燮自己的考证,与王国维的《曲录》体制相差无几,但两书所引资料多不同。王著比姚著迟出60余年,且著录剧目王著也较姚著为少,说明王国维生前并未曾见到过《今乐考证》的稿本.但由此亦可见,在王氏之前,姚燮已致力于当时少有问津的戏曲之研究,惨淡经营,精神可嘉,正如马裕藻在《今乐考证跋》中所说道的那样:“姚氏在百年前,对于文学具此新见,视焦氏循、凌氏廷堪,殆又过之。二十世纪初年,亡友王君静安(国维)著《唐宋大曲考》、《戏曲考源》、《古剧脚色考》、《优语录》、《录曲余谈》、《曲录》及《宋元戏曲考》诸书,其考证之精。或过于姚氏;而距王君著书七十年前,姚氏已有此伟著,王君固未之知也。”(跋文内容详见年谱部分)
        《今乐考证》有《缘起》一卷,《宋剧》一卷,记载宋、金杂剧、院本名目;另有《著录》十卷,分别著录元、明、清杂剧以及金、元、明、清院本。前者分门别类地辑录前人有关戏曲、歌舞、音乐等的言论,是资料汇编。后者列举元、明、清三代戏曲目录,并略述作者生平事迹或有关剧本的考证。现《续修四库全书》第1759册有收,含马裕藻、赵万里跋文。


    《夏小正求是》
        四卷,载《四明从书》第七集第五十册,前有张寿镛序,为张氏约园刻本,浙图古籍孤山分馆等处有藏。该序言,此书手稿藏于冯氏伏跗室,乃姚氏咸丰十一年之作。
        《夏小正》是《大戴礼记》篇名,历来有多种校注、笺疏的著作,姚燮参详前人诸本(据笔者考其目次,统计为宋人4本,元人l本.明人8本,清人24本),亦对其作训诂,并以独到见解补正前人之说。


    《大梅山馆集)
        据洪克夷《姚燮评传》,此集收入姚氏《疏影楼词》、《复庄诗问》、《复庄骈丽文榷》、《复庄骈丽文榷二编》四种,刻于道光十三年(1833)至同治十三年(1874)。又据《清人别集总目》载,此合集之道光刻本在南开、韩国汉城大学有藏,内容尚不得知.据天一阁馆藏目录,阁中收有其咸丰刻本。


    ①见钱南扬的《姚复庄先生著述考》(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 第六卷 第六号P23】。及洪克夷的《姚燮评传》P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14: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7 20:29 编辑


    《复庄全集》
    42卷,据《清人别集总目》,为咸丰刻本,藏于南图。

    《玉枢经论
    二十四卷,据洪克夷先生《评传》,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暨阳洞梵阁刊木活字本、民国八年(1919)石印本、民国十一年铅印本。卷首有姚氏自序,陆玑、张培基、卢派、郭传璞、袁四香等序跋,赵谱详录(见P186),此不赘述。此书洋洋洒洒十三万余言,是姚燮养疴期间,为道藏《玉枢经》作的注释。

    《题任渭长人物》
    共十二幅画,友任熊作,姚燮题字。据钱南扬先生考,此画今藏蛟川周氏。又据洪克夷先生《评传》,有民国八年(1919)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蛟川诗系》(编纂类)
    姚燮还对地方诗歌文献做了大量搜集整理工作,编成《蛟川诗系》三十一卷,据赵谱,其稿本藏北图,另有民国二年(1913)刊本,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孤山分馆有藏,卷首载盛炳纬及范寿金序(二文见同治元年谱)。洪克夷《姚燮评传》案语云:“乾隆时有张懋建辑《蛟川耆旧诗》,是镇海历代诗作的选集,姚燮仿其例,加以扩充,并且补撰诗人小传。浙江图书馆藏姚燮《蛟川耆旧诗传》四册(不分卷),应是此书的底稿。”另有关于书名、卷帙之论,《墓表》称‘蛟川诗系》,蔡序及《镇海县志》称《蛟川耆旧诗系》,且均为三十二卷。笔者总结认为,《诗传》乃姚氏早年之底稿,四册,卷帙不详。《诗系》与《耆旧诗系》乃录名时详略之别,内容盖无大异。三十二卷者为成书后之稿本,刊行时则整理为三十一卷。另据笔者统计,此书载录唐诗二家(附一家)、南宋诗六家、元诗四家、明正嘉以前十三家(附一家)、嘉隆以前诗二十一家、薛氏兄弟尚书诗(附一家)、薛氏世风删续集补凡十七人、天愚山人集、明季志杰诸贤诗十四家(附节烈妇诗二家)、薛氏兄弟两布衣诗、邵尚书公子三高士诗、国初南安诸弟诗三人、梓山星椒杜同社诸公拾余诗九家、星椒社谢氏群从诗汇十九人、薛门弟子师十二家、熙正十子诗之四、南安诸孙五谢诗之三、国初三朝蒙硕录四十一人、宾王先生集(附邵氏诗四人)、南城傅氏诗十二人、清泉令裔五世诗十九人、上安坊祥符王氏诗十二人、九陈衙陈氏家学诗十二人、惺斋集、城中海晏前轜支胡氏诗十四人、芝山莲社集十六家、蓠云楼同学三子诗、小有居倡和昆友诗十三人、平江裔谢氏五世诗拾余四十一人、候涛山房集、乾隆七名家诗共337位名家,其选集、小传、评语对于镇海一带的区域性文献整理及文学发展脉络的追溯,尤其就诗歌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与贡献。惜目前尚未有人对其进行过深入的考究与钻研,笔者在此略论一二,以供有志者参详。
    案:此类笔者新增《复庄骈文》、《玉钩斜哀隋宫人文「、《虎邱吊真娘墓文》,《复庄全集》4种。
    (二)现存未刊类(12种)
    《复庄诗初稿》
    据《清人别集总目》载,宁波天一阁馆藏有姚燮《复庄诗初稿》不分卷稿本。内容如何,笔者于阁中因不可抗力的阻挠,无法查览,俟有志者继之。

    ①钱南扬先生本作。“注”。

    《苦海航乐府》
    姚燮曾填“沁园春”词一百零八首为《苦海航乐府》,写其在上海妓院所见所历的情景与感触。或谓姚氏有散曲集《复庄曲》。不详何据,周妙中先生疑即《苦海航乐府》,“因姚氏两种传奇都在书名上注明‘传奇’二字,《苦海航》不称‘传奇’而称‘乐府’。以‘苦海航’命名,可能是用此三字比喻他自已的生活状况。”
    据洪克夷《姚燮评传》所载,姚燮在《苦海航》自序里曾说:“复道人尝为狭邪游,今行年将五十,凡此中色声香味触法,殆尽阅矣……今来游沪,沪之堂名(据自注,指妓女),其蛊人尤甚于他方,阅岁阅月,终陷其中而不自拔,以至于而贫且贱,而病且死,不知几也。道人悯之,因著《沁园春》词。”但因其内容多猥亵描写,仅首尾几首较多贬斥讥刺,故历来评价不高,在后世亦不得流传。据赵谱,此书未刊,稿本藏北京图书馆。又据宁波天一阁馆藏目录,得知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有其抄本。

    《红犀馆诗课》
    《红犀馆诗课》八集①,据《清人别集总且》,其中5至7三卷稿本见于宁波天一阁,惜已虫蛀脱页得比较严重,不得览其全貌。笔者认为,此本乃象山王莳兰所倡“红木犀诗社”若干成员诗作之选集,作者并非一人。因集中有姚燮之作57首,故常有人列此集入姚氏著述之一,实不确。

    《复庄文稿)
    此稿本不分卷,藏于宁波天一阁之宝书楼,未得览。

    《复庄文录》
    此稿本六卷,藏于杭州市文管会,有清曹峋批②,高学沅明年(乙卯)立春题观款一则。乃姚氏之骈散合集,凡九十七篇,骈文四十八。入《文榷》四十一篇,《文榷》二编七篇:散文四十九,入《复庄文酌》四十一篇。

    《复庄文酌》
    不分卷,稿本藏上图,有清宗源翰③跋(据《清人别集总目》P1696)。收《复庄文录》散文中之四十一篇。

    《复庄今乐府选》
    《复庄今乐府选》只有稿本传世,共192册,浙江图书馆藏110册,宁波天一阁藏56册,北京图书馆藏2册,其余不详是否尚在人间。选集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估计全书字数多达五六百万,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了《群音类选》和《缀白裘》,一字字亲手校勘,楷书抄写,功力之勤令人钦佩!此集共收衢歌五种、弦索一种,元杂剧九十一种、明杂剧二十五种、清杂剧三十九种,元院本二种、明院本七十一种、清院本七十四种(按:院本指传奇)、元散曲八种、明散曲八种、清散曲八种。每种剧本选一折至三十二折不等。张宗祥先生曾将浙图所藏部分编了一本详目,就中《拟连厢词》,《梦花茵》、《北孝烈》等清人杂剧,《双缘舫》、《撮盒圆》、《百花舫》、《马上缘》等清院本,及清人颜孝嘉所撰散曲《渔鼓曲》都是极少见的珍本或孤本。作者编选此稿的用意盖不在精选折子戏,而在保存散佚戏曲,且价值诚然不菲。业师徐永明亦有《姚燮与(复庄今乐府选)》一文,对此著之文献价值作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分析,另就集中所选残本《凤雏圆》做过戏文圈点和内容概述。

    ①洪克夷《姚燮评传)P149载其不分卷,另附“丹山倡和诗”、“海山小集分韵诗”二集.有同治四年(1866)刻本,书首有董沛序(又见《正谊堂文集》卷一),说诗社创于“咸丰庚申”,但“遗乱不终”,“今所编者凡十集,为诗千有余篇”。盖此十集含所附二集。
    ②据《清人别集总目》P1696载,业师徐永明《姚燮与〈复庄今乐府选〉》同。
    ③业师徐永明《姚燮与〈复庄今乐府选〉)作“瀚”。

    笔者本祈饱览此著全貌,对其所收戏文作一内容摘要,惜学力有限,尚未得偿所愿。此暂转录上述业师之文中所做的关于《复庄今乐府选》之逸本,共计24册45种①之子目名称如下,以供有心者访求:
    玉块记、绣襦记(■■册)
    桃符记、钗钏记(■■册)
    琴心记(65册)
    白兔记下、杀狗记、霞笺记、飞丸记、玉环记、赠书记、寻亲记、金雀记(75—77册)
    玉合记下、四贤记一、二、三(80册)
    麒麟阁、清忠谱、风云会,万事足、女丈夫、双雄记、琥珀匙、九莲灯(89—92册)
    奈何天、凤求凰、巧团圆、满床笏、玉搔头上(129—131册)
    风筝误下、比目鱼、慎鸾交、蜃中楼、意中缘、怜香伴、富贵仙、双错卺、合欢锤、雁翎甲(133—137册)
    空谷香、临川梦上(139册)
    双报应下、文星榜、报恩缘上(145—146册)
    地行仙一二(149册)
    金钿盒(176册)
    另外,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华玮的助手赖惠娟女士所提供的信息,台湾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复庄今乐府选》十六册,经其与业师徐永明考证,此十六册浙图、天一阁均有收,内容稍有出入,考其版式、书体等情况,系别一抄本,所抄时代,尚待考证。

    《词学标准》
    据王韬《瀛擩杂志》,此著亦称《玉笛楼词学标准》,乃姚燮词学理论著作之一。有张寿镛约园抄本,藏浙江图书馆。又据天一阁馆藏目录,北图亦藏有此著抄本,不知先后。据书首自识,原稿为一册,未分卷。蔡序、董沛《四明清诗略》、《镇海县志》都说“八卷”,盖其后有整理成卷本,待刊,亡佚。

    《琼贻副墨》
    据赵谱。此集七种,都四十六卷(《兰如集》十四卷,《尺素集》二十四卷,《浮香阁本事》四卷,《二石花棂画梅题跋)一卷,《探某图题辞)一卷,《忏绮图题词》一卷,《吴门西山纪游图题辞》一卷),乃姚燮于同治元年春、夏在鄞县息游园家居,百无聊赖之余,整理四十年来师友酬赠之作,费时三月所成.琼贻者,师友题赠之嘉什也;副墨者,即副本也。稿本藏于北京图书馆,为研究姚燮生平事历、著述思想最足征信之资料来源。其中《兰如集》收各家文五十余篇,诗词数百首,《尺素集》收千余函札,弥足珍贵。惜笔者未能得见其貌,年谱中所引材料均转载赵坚本之二手资料。然据《诸暨县志》,此著作“琼贻付墨”,二十四卷,存目亡佚,不知何据。

    《浮香阁本事》
    四卷,据赵谱所引《琼贻副墨》之目次,稿本藏于北图,言姚燮及其友与妓女时湘云交往,作《倚梅图卷》题咏事。
    ①其中35种之全卷、10种之部分。

    《梅心雪传奇》
    传奇剧本,据蔡序、《诸暨县志》、王韬《瀛擩杂志》,都说有“八卷”。今存稿本一册,藏浙江图书馆,绿丝栏抄本。半叶十二行,每行字数不等,前有厉志作传,杨韫华作记,为冯氏伏跗室旧藏,1954年赠送给张宗祥先生。因原稿潦草且涂改多次,许多字已很难辩认,故张先生亲手抄录。极工整,并指出有的书著录姚氏著作《梅沁雪》是错误的,加断句,便于阅读。此抄本(别宥斋藏)今藏宁波天一阁,天一阁将它油印,但仍很少有人能看到。该剧本现存尚不足十一折(“仙①因家麻”、“酌春东同”、“雪怨真文”、“掉扇”、“望吴江阳”、“却画巢豪”、“信许歌弋”、“扫园家麻”、“亭②讶车遮”、“醉閧”、“留约③“),第十一折仅存开场两套曲子,作者盖以曲折的剧情和哀艳的笔调。创作了由于贫困造成的悲剧,倾吐出郁积胸中的愁闷,映射着自己与妓女时湘云之恋事。

    《大梅山馆藏书目》
    十六卷,据洪克夷先生《评传》,稿本藏浙江图书馆,又据张增元、郭治凤《新发现的〈大梅山馆藏书目〉“鼓词目”》言,有近人金大本誊抄本藏于天津市图书馆。其中录经部一卷,史部一卷,子部三卷,集部五卷。小说二卷,三藏一卷,道藏一卷,古今杂剧一卷,可知姚氏藏书之丰。
    案:此类笔者新增《浮香阁本事》、《琼贻副墨》、《复庄文酌》、《复庄文录》、《复庄文稿》,《复庄诗初稿》6种,其中《琼贻副墨》、《复庄文录》、《复庄文稿》见于赵谱《姚燮传略》。


    (三)存目亡佚类(27种)
    《瑶想集诗》与《蚶城游览倡和诗》
    另外,据四明蔡氏鸿鉴所作《文榷二编序》、《镇海县志》,姚燮还有《瑶想集诗》和《蚶城游览倡和诗》各一卷,惜未刻,稿本亦不见。

    《燕台本事录》与《迟忏集》
    据赵谱录《琼贻副墨·兰如集》卷一厉志《迟忏集题词》、冯登府《燕台本事录》题辞及姚燮《复庄骈丽文榷》卷四《燕台本事录序》等,知此二集乃姚燮歌楼舞馆生涯之写照,与《十洲春语》相似。

    《书荫楼诗》、《日记》
    据庄一拂先生考证,姚燮另有《书荫楼诗》,《日记》等稿本犹藏鄞县林氏,可能尚保留在天壤间。然笔者查《清人别集总目》,姚景夔著述有《姚少复诗文日记》(稿本,藏浙图)。景菱乃姚燮次子,故上述所言《日记》很有可能即此书名之简称,庄氏误认为梅伯作。

    《枕湖感旧诗》
    据《复庄骈丽文榷》卷七《枕湖感旧诗小引》载,可能是对青年时期枕湖吟社活动和狭邪冶游的回忆,。春时联袂,开樽选花,荡醉魄以浓芬,引清歌以雏燕”。

    《闲情诗》
    据同上卷七《自题闲情诗卷》一文云:“爰述往游,以寄宿感”,故亦是对早年冶游生活的追忆。

    ①业师徐永明《莱心雪》作。心”。
    ②同上作“高”。
    ③同上作“伯”。

    《咏史诗》
    据《复庄诗问》卷五《题鹤皋咏史图》自序,姚燮早年曾作“咏史诗”数百首,但未收入《诗问》中,已亡佚。

    《友声诗录》
    十二卷,据《诸暨县志》,内容不详。

    《姚门七子诗》
    七卷,同上。

    《句东三家诗合选》
    据《慈溪县志》卷四九所引吴德璇《听秋吟馆诗集序》言,此著乃姚燮为友人厉志、叶元堦、陈仅三人所刻之合集,惜未得见。

    《玉笛楼词》
    二卷,据蔡序、《镇海县志》、《诸暨县志》。洪克夷言,“玉笛楼”乃姚燮某寓室名,犹如“上湖草堂”、“疏影楼”等。

    《词律勘误》
    据王韬《瀛蠕杂志》卷四及蒋宝龄《墨林今话》卷十八,姚氏尚著有《词律刊误》一书,惜未刊,稿本亦不见。

    《散体文酌》
    十二卷,据蔡序、《镇海县志》,此著未刊,稿本亦不见。洪克夷《姚燮评传》录其散文零星存留或知篇名者如下:《送张亨甫还建宁序》、《菘高图记》、《图伯特氏孺人墓表》、《跋端木舍人周易指后》(见陈继聪《蛟川先生正文存》卷二十)、《修城记》(见《象山县志》卷三二)、《问己斋诗集序》(见张培基《问己斋诗集》卷首)、《赤堇遗稿题辞》(见叶元堦《赤堇遗稿》末附)、《珍琴馆寄生草序》、《鞠斋诗稿序》(入《文榷》二编)、《瓶室诗存序》、《慈北遗文序》(以上见光绪《慈溪县志》卷三三、四九)、《题王元章墨梅卷(据《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引《王元章梅花卷册》),不知是否收入《散体文酌》。另有学者认为《复庄文酌》即此《散体文酌》,尚不可考。

    《退红衫传奇》
    八卷,据蔡序及王韬《瀛壖杂志》,系传奇剧本。据《疏影楼词·剪灯夜语》中《小楼连苑・自题退红衫院本》词所言,该剧剧情与阮大铖《燕子笺》、孔尚任《桃花扇》相近。

    《香山愿传奇》
    传奇剧本,据阮亨《瀛舟笔谈》卷九,乃姚氏早年作品。

    《无名目传奇》
    据钱南扬先生考,藏于冯氏伏跗室,稿一册,仅三出,无名目。

    《息游园杂纂》
    八卷,据蔡序、《墓表》、《四明清诗略》,《镇海县志》,乃姚氏晚年居于“息游园”寓所所写。

    《课见四子书琐义》
    一卷,据蔡序,另《镇海县志》亦言《四予书琐义》一卷,稿本。

    《胡氏禹贡锥指勘补》
    十二卷,据蔡序、《墓表》等。乃姚氏对胡渭于康熙年问所编著的《禹贡锥指》的补正。
    ①《续修四库》本作。儿”。

    《汉书日扎》
    四卷,据蔡序等。

    《四明它山图经》
    十二卷,据蔡序、《四明清诗略》、《墓表》、《镇海县志》等记载,此书乃姚燮游四明诸山,探原索委后仿郦道元《水经注》体例纂成的地理类书籍,赵谱谓其“举凡山川人物、政典艺文、建置沿革、兴废异同、秩然称备”,有戈载、蒋敦复、董沛、伊乐尧等为此书序跋,然董氏对之颇有微辞,认为姚燮的考证工作“颇疏”,于早期旧志“均未一检”,于近人著述又多入“诞妄、伪造之事实”。

    《〈大藏多心经〉注》
    三卷,据《复庄诗问》卷二十六《注〈大藏多心经〉三卷成,简青湘道人》,乃姚氏病后所写,已不见。

    《琴谱雅音九奏》
    一卷,据蔡序、《镇海县志》。

    《茧拇录》
    一卷,据蔡序。《四明清诗略》等作《拇茧录》。洪克夷《评传》据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卷三五所引之汤鹏语,推此书内容盖对古代历史和传说的引证、考据。而赵谱对此著所下案语云“茧拇”疑当作“茧踇”,即流离奔窜,踵踇成茧也,故推其内容为述己之遘难历程。

    《洋烟述考》
    八卷,据蔡序、《镇海县志》。盖关于鸦片的研究著述。

    《狙史》
    八卷,据蔡序、《镇海县志》。
    案:此类笔者新增《书荫楼诗》、《燕台本事录》、《迟仟集》3种,其中《燕台本事录》、《迟仟集》见于赵谱《姚燮传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15: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7 20:51 编辑

    二、姚燮女性创作题材述评


        姚燮之声名大噪,盖源于对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的研究与批评。同时,他在诗歌、词曲、文赋、经籍、史地、音乐、绘画等诸多领域亦投诸不少精力和笔墨,创作之广泛,著述之闳富,令人喟叹。其中,收入《大梅山馆集》的《复庄诗问》收其诗作3488首,仅为姚氏一万二千多首诗中精选出的一部分;《疏影楼词》也只选入他29岁前所作一千余阙词中的六分之一;《复庄骈俪文榷》初编及二编共收文赋237篇,同样没能包含其全部文章的数量。
        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有姚燮早年游历大江南北,流连吴越美景所留下的“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或清空洒脱,或苍劲峭拔,或幽异回绝”(时志明《魂系普陀  梦归四明》)的山水诗,有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故国沉沦,生灵涂炭时,姚燮义愤填膺所创作出的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篇章;有描写下层人民颠沛流离的乐府歌行,也有褒扬抗敌英雄、批判腐吏懦士的颂歌贬词;有踌躇得意时把酒言欢的宴饮高调,亦有愤懑无奈时借酒浇愁的自斟心曲……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姚燮的创作过程中,对女性这一题材的关注和用心也是颇为深刻的。
        据笔者对其著述的初步浏览和统计,姚燮在女性题材方面的创作,并不是蜻蜒点水或惜墨似金的,而是以小规模、多角度、深致力的方式,不自觉地进行着默默的耕耘。就数量而言,这一题材在《复庄诗问》中有53首,在《疏影楼词》及其续钞中有28阙,在《复庄骈俪文榷》初编及二编中有2l篇,还有其他可考戏曲、文赋类若干,比如《十洲春语》、《枕湖感旧诗》、《闲情诗》; 《玉钩斜哀隋宫人文》、《虎邱吊真娘墓文》;《苦海航乐府》、《燕台本事录》、《迟忏集》;《浮香阁本事》、《梅心雪传奇》、‘退红衫传奇》等。
        在以上这些可考的女性题材作品中,就内容或描写对象而言,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历史传说中家喻户晓的德才烈女或现实生活中亲眼目睹的劳苦贫妇。前者是姚燮歌颂褒扬的对象,作者以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对那些贤良淑惠、深明大义、忠贞刚烈的恭人节妇、才女佳人深表敬佩和惋惜,诸如《孤山小青墓》里“挑灯夜读《牡丹亭》”后,为情所动,投水自尽的才女冯小青,《郑州集过王嫱湾》里那个巾帼不让须眉,为国家牺牲自我的王昭君,《陈孝女碑》里所赞扬的感天动地的孝女陈氏,《暗屋啼怪鹗行为郑文学(超)记其烈妇刘氏事》、《朱葆瑛女士学隶图跋》、《钦旌节烈吴雅氏母乌札库氏夫人碑》、《张广文妻项孺人补绽图序》、《诰赠恭人鲍母程太恭人墓表》、《冯母俞恭人七十寿序》、《钦旌节母邱母朱宜人六十寿序》、《高母王太宜人八十寿序》、《归安定妇氏张孺人诔》,《夏县丞既妇周孺人哀辞》、《明经王生妻谢孺人诔》、《史姬汝南君圹志铭》、《卖花声・题赵菽雪女士游鱼春涧图册》、《百字令・志云:吴女坟在阊门外,阖闾女也,因悦童子韩重不得而死,王舞鹤……以俟博洽君子》、《暗香・为陈心壶夫人题梅边待月图》、《洞仙歌・横波夫人画兰卷》等文章中所缅怀哀悼的德才兼备的节烈妇人们等等:后者则是社会下层的劳苦贫女,饱经沧桑、克勤克俭,姚燮对她们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和怜悯,这在《曾妇行》、《弃妇词》、《乌夜啼》、《北村妇》、《弃妾行》、《山女行》等乐府歌行体诗词中可见一斑,折射出作者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和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较有独到之处的长篇叙事诗《双鸠篇》,更代表了姚燮诗歌叙事艺术及思想内容的独特魅力和深度。全诗302句,1795字,比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还多30字,同样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家长的迫害下,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刻画了一个忠于爱情、敢于以生命同旧势力和金钱至上观念进行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并深刻反映了金钱这一要素在破坏男女幸福婚姻方面的强大力量。为了金钱,女方父母逼男主人公抛下爱妻出外赚钱,警告他“不得金钱弗还里”,又强迫女儿改嫁说:“东家西家郎,手中累累千金黄.”待男主人公颠沛流离,空囊而返后,竟不让自己的女儿与之同居,迫使他们双双饮鸠自杀.通过这一婚姻悲剧,作者着重控诉了金钱力量对爱情的破坏作用,可以说较《孔雀东南飞》着力揭露封建家长专制的罪恶来,更显示了作品的时代特色,即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后,拜金主义的不断滋生。同时,通过对男主人公的悲悯和对女主人公的赞许,也流露了诗人对自身坎坷经历和贫寒生活的无奈,对这个不平世道的申诉。
        第二类内容是常常出现在作者作品里的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妾老母和女儿姊妹。作品有《先大母八十忌辰》、《秋夜示病妇》、《悼亡女寿真诗七章》、《寄妇三章》、《弱魂梦亡女作》、《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乡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亡妇周年忌辰作》、《夏夜同姬人江岸步月即事五绝句》、《七夕倚蕙江楼吹箫为素姬度曲有怀江南时雪海东石迟》、《亡妇忌辰十八韵》、《简怀姬人四章》、《再简姬人叠前寄韵四章》、《凄凉犯・独宿含绿山庄,梦醒,凉月深山,寒雨在树,寄讯病妻》等等。其中《寄妇三章》,写得二、姚燮女性创作题材述评。
        姚燮之声名大噪,盖源于对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的研究与批评。同时,他在诗歌、词曲、文赋、经籍、史地、音乐、绘画等诸多领域亦投诸不少精力和笔墨,创作之广泛,著述之闳富,令人喟叹。其中,收入《大梅山馆集》的《复庄诗问》收其诗作3488首,仅为姚氏一万二千多首诗中精选出的一部分;《疏影楼词》也只选入他29岁前所作一千余阙词中的六分之一;《复庄骈俪文榷》初编及二编共收文赋237篇,同样没能包含其全部文章的数量。
        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有姚燮早年游历大江南北,流连吴越美景所留下的“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或清空洒脱,或苍劲峭拔,或幽异回绝”(时志明《魂系普陀  梦归四明》)的山水诗,有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故国沉沦,生灵涂炭时,姚燮义愤填膺所创作出的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篇章;有描写下层人民颠沛流离的乐府歌行,也有褒扬抗敌英雄、批判腐吏懦士的颂歌贬词;有踌躇得意时把酒言欢的宴饮高调,亦有愤懑无奈时借酒浇愁的自斟心曲……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姚燮的创作过程中,对女性这一题材的关注和用心也是颇为深刻的。
        据笔者对其著述的初步浏览和统计,姚燮在女性题材方面的创作,并不是蜻蜒点水或惜墨似金的,而是以小规模、多角度、深致力的方式,不自觉地进行着默默的耕耘。就数量而言,这一题材在《复庄诗问》中有53首,在《疏影楼词》及其续钞中有28阙,在《复庄骈俪文榷》初编及二编中有2l篇,还有其他可考戏曲、文赋类若干,比如《十洲春语》、《枕湖感旧诗》、《闲情诗》; 《玉钩斜哀隋宫人文》、《虎邱吊真娘墓文》;《苦海航乐府》、《燕台本事录》、《迟忏集》;《浮香阁本事》、《梅心雪传奇》、《退红衫传奇》等。

        在以上这些可考的女性题材作品中,就内容或描写对象而言,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历史传说中家喻户晓的德才烈女或现实生活中亲眼目睹的劳苦贫妇。前者是姚燮歌颂褒扬的对象,作者以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对那些贤良淑惠、深明大义、忠贞刚烈的恭人节妇、才女佳人深表敬佩和惋惜,诸如《孤山小青墓》里“挑灯夜读《牡丹亭》”后,为情所动,投水自尽的才女冯小青,《郑州集过王嫱湾》里那个巾帼不让须眉,为国家牺牲自我的王昭君,《陈孝女碑》里所赞扬的感天动地的孝女陈氏,《暗屋啼怪鹗行为郑文学(超)记其烈妇刘氏事》、《朱葆瑛女士学隶图跋》、《钦旌节烈吴雅氏母乌札库氏夫人碑》、《张广文妻项孺人补绽图序》、《诰赠恭人鲍母程太恭人墓表》、《冯母俞恭人七十寿序》、《钦旌节母邱母朱宜人六十寿序》、《高母王太宜人八十寿序》、《归安定妇氏张孺人诔》,《夏县丞既妇周孺人哀辞》、《明经王生妻谢孺人诔》、《史姬汝南君圹志铭》、《卖花声・题赵菽雪女士游鱼春涧图册》、《百字令・志云:吴女坟在阊门外,阖闾女也,因悦童子韩重不得而死,王舞鹤……以俟博洽君子》、《暗香・为陈心壶夫人题梅边待月图》、《洞仙歌・横波夫人画兰卷》等文章中所缅怀哀悼的德才兼备的节烈妇人们等等:后者则是社会下层的劳苦贫女,饱经沧桑、克勤克俭,姚燮对她们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和怜悯,这在《曾妇行》、《弃妇词》、《乌夜啼》、《北村妇》、《弃妾行》、《山女行》等乐府歌行体诗词中可见一斑,折射出作者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和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较有独到之处的长篇叙事诗《双鸠篇》,更代表了姚燮诗歌叙事艺术及思想内容的独特魅力和深度。全诗302句,1795字,比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还多30字,同样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家长的迫害下,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刻画了一个忠于爱情、敢于以生命同旧势力和金钱至上观念进行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并深刻反映了金钱这一要素在破坏男女幸福婚姻方面的强大力量。为了金钱,女方父母逼男主人公抛下爱妻出外赚钱,警告他“不得金钱弗还里”,又强迫女儿改嫁说:“东家西家郎,手中累累千金黄.”待男主人公颠沛流离,空囊而返后,竟不让自己的女儿与之同居,迫使他们双双饮鸠自杀.通过这一婚姻悲剧,作者着重控诉了金钱力量对爱情的破坏作用,可以说较《孔雀东南飞》着力揭露封建家长专制的罪恶来,更显示了作品的时代特色,即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后,拜金主义的不断滋生。同时,通过对男主人公的悲悯和对女主人公的赞许,也流露了诗人对自身坎坷经历和贫寒生活的无奈,对这个不平世道的申诉。

        第二类内容是常常出现在作者作品里的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妾老母和女儿姊妹。作品有《先大母八十忌辰》、《秋夜示病妇》、《悼亡女寿真诗七章》、《寄妇三章》、《弱魂梦亡女作》、《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乡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亡妇周年忌辰作》、《夏夜同姬人江岸步月即事五绝句》、《七夕倚蕙江楼吹箫为素姬度曲有怀江南时雪海东石迟》、《亡妇忌辰十八韵》、《简怀姬人四章》、《再简姬人叠前寄韵四章》、《凄凉犯・独宿含绿山庄,梦醒,凉月深山,寒雨在树,寄讯病妻》等等。其中《寄妇三章》,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浓,描写离别前妻子的嘱托与不舍,分别后彼此的思念与牵挂,极其细致入微:
    谁谓春可乐,翻令子心警。年年芳草生,去去结游靷。
    屡别行计熟,竹箧早安整。但言莫迟归,含义已无尽。
    梁燕不独飞,徘徊日夕影。念我知迢迢,灯寒梦凄紧。(《寄妇三章》之三)

        再如《弱魂梦亡女作》,也写得真挚悲楚,感人肺腑:“弱魂汝何来,不畏风雪翔。凄然欲我语,无语牵我裳。青红旧衣饰,整整三尺长。沈视好颜色,翻味久死亡。或我梦犹死,与汝魂徜徉。梦醒我魂在,汝去魂何方?”姚燮通过对她们的描写和悼念,抒发了自己的感恩与愧疚之情,也同时感慨着自身命运的多舛遭际与深沉隐痛。可以说,从第一类的宏观大我视角转换到这一类的微观小我处境,是姚燮创作角度的自然交替,从中,我们可以多方位而整体地了解作者及其身处的那个时代与社会的生存状态。

        三是出生青楼的歌妓舞女,卖唱街头的伶女艺人。这类描写对象在姚燮的女性题材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有姓名可考的就有19位之多,统计如下:

    姓名出    处
    绣儿《今乐府选/醉乡记》校语:“元月十日自曼华楼与绣几掷骰,还寓雨窗校”
    铃儿《同上/鸳鸯梦》校语:“二月十七日校春申城寓楼,铃儿侍砚”
    霞姬 《同上/乐府词余》校语:“壬子腊月初五夕,校于申城上彤管冰蚕阁,霞姬侍,是夕雪”
    紫樱
    (丁宝)
    《同上/墙头马上》校语:“六月初八嫩雨生凉,自紫樱处醉归灯下校”《复庄骈丽文榷二编》卷五《丁宝哀辞》:“小春兰名宝,字紫樱……生不幸隶乐籍,又不幸以服鸠死,死之年十八。其死也,死于徐氏子云。……盖为咸丰二年壬子三月二十有一日事也。……”
    眉娟  《疏影楼词续钞》之《高阳台》词,题云:“庚戊七夕,偕任湘浦,陈舵岩诣湘霞晚晴(手稿本作“晓情”,盖姚氏手迹潦草,后人误认所致)楼,并招紫樱,眉娟,艾珠诸女鬟小寓,湘浦作画,舵岩赋诗,余因倚玄填此解。”
    艾珠《疏影楼词续钞》之《高阳台》词,题云:“庚戊七夕,偕任湘浦、陈舵岩诣湘霞晚睛(手稿本作“晓情”,盖姚氏手迹潦草,后人误认所致)楼,并招紫樱、眉娟,艾珠诸女鬟小寓,湘浦作画,舵岩赋诗,余因倚玄填此解。”
    莺儿《疏影楼词·画边琴趣》之《齐天乐·八月七日夜集月湖揽碧庄。凤炉檀,羊灯围蜡,深红倚坐,浅翠上衣,愁乐交并,笑言相错,不知东方之既白也。集者陈渔珊(仅)、王秋楂(淑元)、孙东菁(楫)、孙幼连四大令,张铁峰孝廉(恕),陈艅仙(福熙)、王乃荪、郑耐生三明经,戴琴生(炳垣)佘花禅(梅),尹少桥(嘉年)、阮小严(训)诸文学,及白华厉骇谷,赤堇叶心水两山人,及钱塘王宝卿.吴门谢绣莺、绣芸三録事并余十八人,醉后倚梦窗〈与江湖诸友泛湖〉词韵,付莺儿歌之》
    赵玉卿 《十洲春语》题词《录十洲春语成,自题七律十六首并杂感旧游》之五注:“江都赵玉卿居凤梧阁,善吹箫。丙申(1836)之夏,友人招饮平山堂,邂逅席上,遂留作十日欢.越年重访,已无消息。”《霓裳中序第一:柳翠井巷访玉卿不遇,听馥郎歌四声猿》
    王润卿 《十洲春语・选韵》之《饮玉立词龛醉歌赠润卿》(据赵谱P145)
    王绣林 《十洲春语・捃余》之花解楼王绣林(据赵谱P145)
    王素芳 《十洲春语・品艳》之“花之史”玉立词龛王素芳(据赵谱P145)
    凝香 《十洲春语・品艳》之“花之雏”疏筠馆楼凝香(据赵谱P145)
    王双双《复庄诗问》卷七《秋夜席上听女伶王双双琵琶赠以长句》同上卷十八《诣女郎王双双殡词》
    钱伶 《复庄诗问》卷八《樱桃街沈氏垆醉后感歌赠钱伶》同上卷二十七《赠钱伶二章》
    吴倚笙   《复庄诗问》卷十一《王上舍(电章)乐愚轩席上听吴伶歌》
    《疏影楼词・吴泾苹唱》之《瑶华・桂香馆木犀盛开已沉,东雨乍迴西照香,深山远翠明乌啼,与倩笙坐酌其下,迟凤卿未来》
    《疏影楼词・剪灯夜语》之《金缕曲·湖上赠吴伶倩笙》
    《疏影楼词・石云吟雅》之《念奴娇・八月十九夕,宿辛夷山房,梦游西湖遇倩卿,倚扇乞词,醒记住字。叶十三言:挑灯续成双调以志梦境呼?时王匊坪倚笛谱之。起视碧天,疏星犹在树梢也》
    王双喜  《疏影楼词・石云吟雅》之《庆宫春・春日澹严邀同小谱饮度心香室水榭,听女郎王双喜琵琶,有感湖上旧游》
    绿萼  《疏影楼词・石云吟雅》之《问梅花・登楼眺两湖、五磊、大茗诸峰,玉龙蜿蜒,上绝飞鸟,白天晶千里一色,疑置入玉壶冰鉴中,清且冽也,自制此声倚浮碧馆,绿萼梅下歌之,节拍婉楚,颇合越音,因邀兰士锄笋。小谱擫笛》,
    徐目荷 《疏影楼词续钞》之《前调・月痕楼席上听徐目荷琵琶》
    时湘文《复庄诗问》卷十二《醉书浮香阁壁二章》
    同上卷十八《浮香阁雨夜听歌示万六》
    同上卷十九《惜湘奴》(案:湘奴为姚燮自制竹箫名,笔者认为乃暗指时湘文尔)
    《疏影楼词续钞》之《祝英台近・时湘文倚梅图照》
    同上之《祝英台近・辛亥秋抄客游吴下,过上塘浮香阁故址,追忆影事,记以中声。得二十有四解,春怀绮宴,秋怨哀蛩,聊存泥雪之痕,偿补水天之录》
    《浮香阁本事》(见于《琼贻副墨》)
    《梅心雪传奇》卷首厉志、杨韫华传记

    在这类作品中,多有庸俗之作,格调不高,间有色情描写,一些可反映下层女性的痛哭,一些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妓女生活进行了美化。这在下一专题中将有论及。
        由以上统计我们不难看出,在姚燮的一生中,出现过三位重要的女性:正妻吴氏、庶妾李氏和妓女时湘文。
        吴氏乃江苏延陵人,家境贫寒,却懂事贤惠,是具备中国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典型。姚燮20岁娶其过门,较姚氏年长一岁,估计是家长之命、媒妁之言促成的,虽谈不上甜蜜恩爱之理想眷侣,但始终相敬如宾、相处和睦.可惜的是,吴氏“禀素弱孱”,体虚多病,年仅38即遽然离世。姚燮曾为其作《秋夜示病妇》、《寄妇三章》、《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乡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夷警日急冒雨送妇柩暂厝江北张乾碶》、《亡妇周年忌辰作》、《亡妇忌辰十八韵》、《疏影楼词・石云吟雅》之《凄凉犯・独宿含绿山庄,梦醒,凉月深山,寒雨在树,寄讯病妻》等诗词以表慰藉和悼念,足见彼此间的深厚感情。
        李氏是姚燮在夷乱颠沛途中邂逅的一名身世可怜的女子,相互理解、同情并情系后生,相濡以沫。作者为其所作诗歌较吴氏为多,主要作品有《娭鸟篇赠李姬素代古定情篇》、《再叠前韵示李姬》、《夏夜同姬人江岸步月即事五绝句》、《七夕倚蕙江楼吹箫为素姬度曲有怀江南时雪海东石迟》、《姬人手植栀子云今春开二花索诗》、《雨窗四绝句示姬人李素》、《同姬人饮酒竟日得诗五章》、《简怀姬人四章》、《再简姬人叠前寄韵四章》等,这大概是由于二人因了解而结合的爱情基础较为扎实的缘故。
        歌妓时湘文则是姚燮于苏州冶游时相识的红颜知己,对其童年与家人失散而误入红尘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其高超才艺与倾城容貌的无限仰慕,对其痴情相许而自身又无法脱籍以报的遗恨愧疚等情愫,都纠纠缠缠地融化在了姚燮为她所创作的多种文学作品中,比如诗歌有《醉书浮香阁壁二章》(见《复庄诗问》卷十二,案:“浮香阁”乃姚燮与友人雅集宴饮,诗酒唱酬之处,并于此结识湘文)、《浮香阁雨夜听歌示万六》(同上卷十八)、《惜湘奴》(同上卷十九);词有《祝英台近・时湘文倚梅图照》(见《疏影楼词续钞》)、《祝英台近・辛亥秋杪客游吴下,过上塘浮香阁故址,追忆影事,记以中声,得二十有四解,春怀绮宴,秋怨哀蛩,聊存泥雪之痕,偿补水天之录》(同上);文章有《浮香阁本事》(见于《琼贻副墨》):传奇剧本有《梅心雪传奇》等。其中《梅心雪传奇》尤为称道。
        据卷首厉志及杨韫华的传记所载,《梅心雪》乃姚氏为时姬湘文而作.剧写海盐书生陈鼐卿,满腹经纶却半生落魄,长安落第后,侨寓姑苏桐桥,以笔代耕。一日在虎邱马家园访友,得识时姬素娟,并以落扇、取扇为由,一番通款。姬乃无锡人,因家不幸,流落吴门,堕入烟花。二人临别时,早已互生情愫,错将扇换,并一发不可收拾,双双萌发思念之情。姬母得知后,从中百般阻挠,却始终不敌陈、时二人坚定相许之意。此情此景,另陈氏二友姜子年、蔡远兰甚为钦佩,云其有冲破“假道学”之勇,故决意成人之美。时海盐人虞陛功因治政有声,由楚中州牧升为太守,赴京途中,路过姑苏,欲寻访友人姜子年、蔡远兰及内侄鼐卿一聚,一番查询后,终得相聚……
        可惜的是,此剧稿本仅存残卷,不足十一折,剧情发展到此,即嘎然而止。但就其前半部分的内容而言,作者已隐约通过剧中人的口对“假道学”进行了批判,可以说对当时流行的理学家、道学家的主张是持一定批判态度的,应该说是晚明倡导的人性解放的进一步张扬和拓展;就剧本风格来说,则情词温惋动人,情意缠绵优美,可谓清代戏曲史上的一部力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评论:姚燮对于女性题材的关注和用心是极其深刻而隽永的,他在这方面的文学作品,即同情下层妇女,关爱女性,谱写“情”史的不自觉尝试,也与他其他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我们还可初步挖掘到姚燮基于“性灵派”主张之余绪而挣扎其中,酝酿蜕变的思想心路历程与创作风格之嬗变。姚燮早年即识袁枚之孙祖德,并交好(见《复庄骈丽文榷二编》卷六《恤赠朝议大夫上海县知县袁君状》),受“性灵派”余绪的影响应该说是不小的,从其少时为诗作词均崇尚“性灵机趣”的宗旨也可说明一二。即使稍后风格渐变于兴寄,亦难免偶露少时习性之端倪,这在他女性创作题材的作品中亦隐隐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16: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8 16:02 编辑

    四、姚燮与晚清狎妓风尚

        在上一个专题中,我们探讨了姚燮女性题材方面的创作,并从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士人们惯有的“狎妓风尚”。姚燮及其交游的朋友间,雅集宴饮之风很甚,而觥筹交错中,总有许多莺莺燕燕相与作伴,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狎妓之风”相当流行。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外夷入侵,硝烟四起,文人们所处的是怎样一种尴尬境遇,他们内心深入又饱含着怎样一种艰涩情愁?关于这点,笔者在此章专题中试述一二。
        文人墨客游历山水,雅集宴饮,诗酒唱酬,抒发情怀,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在高朋满座,觥酬交错间,又往往少不了歌妓舞女们的助兴,其中那些琴棋书画皆善,又能吟诗作对的略富才气的女姬们,则更能独领风骚,艳压群芳。姚燮及其周围的一些文友雅士自然也不例外。在姚燮的文学创作中,艳情和宴游,占了相当部分内容:
        道光八年(1828)戊子八月七日,姚燮与陈仅、王淑元、孙楫、张恕、陈福熙等十八位友人夜集月湖揽碧庄,“凤炉燕檀,羊灯围蜡,深红倚坐,浅翠上衣,愁乐交并,笑言相错”,醉生梦死,乐不思蜀,并于席间作词调《与江湖诸友泛湖》,交于歌妓莺儿即兴演唱以助欢.(见《疏影楼词・画边琴趣》《齐天乐・八月七日夜集月湖揽碧庄,……付莺儿歌之》)。
        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夏,姚燮在江都冶游,友人招饮平山堂,于席间邂逅风梧阁赵玉卿,玉卿善吹箫,令燮称赏不绝,“遂留作十日欢”,别后仍念念不忘,重访“已无消息”。(见《十洲春语》题词《录十洲春语成,自题七律十六首并杂感旧游》之五注,据赵谱P89,其诗句有“空傍玉钩寻翠钿,已无璃树狎红箫”)。
        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六月,梅伯游上塘浮香阁,与友朋雅集宴饮,遇时姬湘文,一见倾心.八月,欲行,请钱塘画师冯箕等绘象补图,诸友题咏,姚燮另为作《梅心雪传奇》,厉志写传,杨韫华作记(见《复庄诗问》卷十二《醉书浮香阁壁二章》,另见《梅心雪传奇》卷首厉志《湘文小传》、杨韫华记)。
        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姚燮寓京,作《燕台本事录》,为其流连歌楼舞馆生涯之写照。后应鄞县令黄维同招,寓宁波月湖,其间出入青楼翠阁,与玉立词龛王润卿、花解楼王绣林等尤绸缪。(见《复庄骈丽文榷》卷四《燕台本事录序》,《琼贻副墨・兰如集》卷一《燕台本事录》冯登府题辞,《十洲春语・选韵》之《饮玉立词龛醉歌赠润卿》、《十洲春语・捃余》等)
        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姚燮寓宁波,撰成《十洲春语》。详绘青楼艳丽,歌窟驰逐之情状,自拟为“灵均绮语”,后又编《迟忏集》,内容盖与之相似。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冬,姚燮两度设妓筵饯别刘大镐、朱懋宁、曾廷炽等。(见《复庄诗闯》卷三十四《十一月八夕妓筵醉歌留别刘(大镐)朱(懋宁)曾(廷炽)诸文学暨钱(钧)金(学纯)两上舍》、《十三夕诸君重饯妓筵醉后再作长歌》)。
        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七夕,姚燮与紫樱、眉娟、艾珠诸女妓小寓湘霞晚晴楼,任熊作画,陈继揆赋诗,梅伯倚声填词并作记。(见《疏影楼词续钞》之《高阳台》词题注、《复庄骈丽文榷二编》卷四《晚晴楼七夕小宴记》)
    咸丰二年(1852)壬子,姚燮在沪城逗留。其时青楼大盛,十里珠薕,舞榭歌台,梅伯出入各堂,历览莺花,与曼花楼、彤管冰蚕阁交往尤密,遂作《沁园春》词一百八阙,取名曰《苦海航乐府》。
    ……
        由此,我们可窥甬中风气,从而推及晚清士人“狎妓靡情”之恶习。
        十八世纪末,清王朝开始由乾嘉盛世向嘉道衰世迅速滑落,白莲教、天理教和回、苗、黎等少数民族暴动遍及全国,西方边疆战争频仍,加之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造成“海警焱忽,军问沓到”的局面。这种格局,使以天下国家为念的志士仁人呼请人们注意当局“殆将有变”。与上个世纪的自信对照,此时期,“一种正在走下坡路的感情,代替了达到顶峰的骄傲感;一种失望和厌倦的感情,一种对将要来临的大灾难的预感,代替了对已取得的成就的自豪欢乐和对新的理想伟大事业的快乐希冀。”(陈居渊《清代诗歌与王学》)在这种整体社会情绪影响下,姚燮的思想转变与风格流变是不自觉而必然的。
        姚燮早年游历大江南北,流连吴越美景,写下了不少优秀的山水诗,在这些山水诗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山川秀丽风光的无限痴爱,也孕育着他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因而,当山河破碎,故国陆沉时,他的满腔爱国情怀和憎敌情绪得以喷薄而出,尤其在亲遘鸦片战争的苦难后,姚燮的大量作品,开始涉猎下层人民的疾苦与悲凉,抗敌英雄的无畏与忠勇,清军官吏的腐败与懦弱,“叙说时政,反映现实”,从而为其摘得“诗史”的美誉。
        但姚燮仅仅还只是刚从歌舞升平中惊醒过来,发现问题,暴露问题的策马先锋,尚未完全蜕变成一名诸如稍后的黄遵宪、粱启超等能够深刻认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之策的冲锋陷阵的黑甲精骑。在一个国难当头。人们经世意识日益萌发,逐步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即将到来时,大多数诸如姚燮这样的身处下僚的士大夫们的心境是矛盾而迷惘的。
        首先,他们才华横溢,满怀爱国热忱,在国家危难时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报国之志.然而,科举制度的弊端,高层官吏的腐败,令他们仕途蹭蹬,报国无门。本文主人公姚燮就曾五度应试而不得登第。其次,就其自身局限性而言,文人历来自视清高。又禀素孱弱,一经科坛失意,便气馁不振,牢骚满腹。选择投笔从戎,又往往因体弱多病而不得。于是乎,一腔雄心,只能化作柔媚,在轻歌艳舞。觥酬交错间,聊以抒怀,发泄愤懑之情;在觉醒与抗争的徘徊挣扎中游离、飘荡。作品中时时透露着感伤凄楚,欢少愁多的深沉基调,诸如“海样深情春样短,剩衫边、啼点灯边语。但说起,便凄楚。”(《乳燕飞・和浮碧山馆作》)、“旧欢那忍重提说,剩柳莺晓箔,桐风秋纨。黯到香魂,墙阴谁护情旙。西风明日钱塘路,散萍花,吹聚应难。悄无言,两道愁青,抹上眉弯.”(《高阳台・拭唾题裙》)此类的语短情长,随处可见。
        晚清士人这种乱世背景下两难矛盾、徒唤奈何的伤怀情绪,与元末明初同处动荡社会中,狷介张狂,隐身市井歌馆、寄情美人花酒,创作了大量女性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标举情性旗帜,反对礼法束缚的“文章巨公”——杨维祯的心路历程颇有相似之处。
        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又号铁笛道人,抱遗老人,元绍兴路诸暨州(今浙江省诸暨市)人。生于成宗贞元二年(1296),卒于洪武三年(1370)夏五月癸丑,经历了南北统一后的大元承平之世,又亲遘元朝由盛而衰,最终为朱氏所取代的整个过程。他出生仕宦之家,早年游学甬东,娴熟经史百氏,怀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远大志向一举而成二甲进士。出仕后,维祯汲汲于拯时救世,并卓有政绩,在同时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也写下了不少反映民族、阶级矛盾,描写社会现实,力主整治腐败等主题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古乐府诗歌,使“泰定文风为之一变”。但由于历史的演变无从更改,他又“志过矫激”,“狷直傲物”,仕途上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最终深感“补天无术”,弃官而去,或优游光景,或沉湎声色,“狎妓活动”频繁出现在其创作中。例如他的《铁笛清江引》二十四首,其中将近一半(第十二首至二十二首)都是直接表现其征歌狎妓生活的,其中反复出现的“铁笛”这一意象,实际就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在穿云裂石的铁笛声中,无不律动着他追求任性自适。企望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心灵”(黄仁生《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再如他晚年所作的艳词《续奁集》二十首,无不于绮艳秾丽中一展其“以情性为本原”的创作宗旨和态度。杨维祯在小说领域也有初步尝试,他所作的《哑娼志》,即通过生无啼声的钱塘娼家女“以哑病,亦以哑遇”的命运来批判元朝吏制的弊端,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从上述这些创作中,我们可以大致解读出作者从求仕到归隐,从励志到沉溺,貌似放浪而实际又始终挂心国事的心路历程与矛盾心态。而与杨维祯一样,身处晚清衰世的姚燮及其他士人也经历着同样的时事变迁,遭遇着相似的仕途蹭蹬,共鸣着报国无望、救民无术的沉郁心声,从而表现了共同的创作特征和生存状态。只是由于彼此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政策、性格秉性、家庭出身、仕宦经历等的若干差异,在表现程度上略有不同而已,前者更为张扬直白,后者则要温宛含蓄得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姚燮此类自谓“灵均绮语”的香艳之作。是精华与糟粕兼而并存的。一方面,它透露着晚清衰世的靡靡之音,令人堪忧和不屑;另一方面,它又是作者及其周遭的士人群体对整个动荡时代的悲鸣与隐痛,并通过这些文学创作,间接表现了自身追求个性解放,改变现存状态以俟力挽衰世之狂澜的理想与要求。不论绮艳放浪,张狂直白,亦或幽幽倾诉,抑抑道来,都可谓“诗史”之外,另一种形式的“黍离之悲”。仔细研读,不难从中分离出晚清士人生不逢时又无法力挽狂澜的尴尬心态。应该说,这是他们自身性格弱点所造成的偶然性,也是历史发展所赋予他们的必然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16: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9 16:45 编辑

    下篇  年谱补正

    一、引言


    关于姚燮年谱的研究,最早有洪克夷先生的《姚燮年表》附于《姚燮评传》后,然仅有简单的生平事迹描述而缺乏资料的佐证。前后相隔不久,赵坚先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姚燮年谱》,亦于一九八七年完成,以十多万字的篇幅,旁征博引,精审考订,对姚燮一生的活动轨迹作了较为清晰翔实的查考和叙述,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姚燮的生平、著述及文学成就垫下了一块厚重的基石。


    但是,二者也难免存在失误和不足的地方,例如姚燮诗文集中那些用“岁星纪年法”记录创作时间的作品,往往被赵坚先生的年谱所遗,而被洪克夷先生的年表误系,如《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卷二《息游园赋》与卷八《冯母俞恭人七十寿序》二文,分别言及“岁昭阳赤奋若杪秋,自郡城甘溪里移家小浃江北浒,……”、“粤惟柔兆执徐之岁,……盖适我冯太母俞太恭人坤毓凝麻,恒贞践祜,颓然昆姿,宜颂宜歌之日也。……”“昭阳赤奋若”和“柔兆执徐”乃岁星纪年法,分别对应六十甲子之“辛丑”和“丙辰”,故此二文所载姚燮事迹应分别系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岁和“咸丰六年(1856)丙辰”岁,而洪克夷先生将前者系于“咸丰三年癸丑(1853)”,赵谱中则不见后者载录。


    另外,姚氏《复庄骈俪文榷》初编与二编中收入了大量的墓志铭和诔文,这些文章里大都会出现墓主的卒年记载,洪克夷先生是粗泛地将这一卒年时间直接断定为作者创作此文的时间的,笔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古人于死者逝后作文缅怀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还有一些墓主为了能有一篇另自己满意的墓志铭,甚至会在生前就托那些较有知名度的文人雅士为之拟写好,以备自己事先过目批阅,因而,仅凭墓主的卒年记载就定性作文时间是很不妥当的。而赵坚先生的年谱对这些作品采取忽略不计的态度也过于草率,因为仔细阅读铭诔全文,有一部分作品是不难发现其中暗示的创作时间的,比如文中另有提及墓主后人为之延葬或改殓,那么将此文的创作活动系于改殓、延葬后请作表文的那个时间,则是更为科学的做法,而这些暗示性的信息,如果不甚加辨析,是很容易产生失误的。例如《复庄骈侮文榷二编》卷六中的《赠中宪大夫故吉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该文述墓主王君卒于“咸丰三年癸丑七月二十有六日己巳”,赵坚盖阅至此处即止,从而不慎将其系于该年年谱中,而若仔细阅读下文,便可知“越九月”后,即到了第二年(咸丰四年(1854)甲寅)四月,王君棺柩才得以归里下葬,其弟本棣曾师学于梅伯,故持君状,属为铭辞.再比如《文榷二编》卷七中的《向府君家传》,亦同样被洪克夷先生误系入墓主向泰棋的卒年——咸丰元年,而实际上,此文乃向氏后人“越八年戊午”岁请姚燮写作的,本文已经予以纠正,赵谱中未载此事。


    还有一些由于古人所用阴历于今人所用西历间的年代跨越问题导致的须谨慎系年的作品,在洪克夷先生的年表和赵坚先生的年谱中都没有被关注到。比如《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卷六中的《江中丞诔》和《谢铁卿孝廉诔》两文,所提及的年月分别为阴历的“咸丰三年癸丑冬十有二月丁亥(即阴历1853年12月17日)”和“咸丰六年丙辰十有二月癸巳(即阴历1856年12月12日)”,而仔细查考《二十史朔闰表》(陈垣著),此二者对应的西历年月实际已分别跨越至“1854年1月15日”和“1857年1月4日”,对此,笔者也在下面的年谱补正部分予以纠正和说明。


    本文所作的姚燮年谱,主要就是在洪克夷先生《姚燮评传》附《姚燮年表》和赵坚先生《姚燮年谱》这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展开的,对于洪先生年表和赵先生年谱不足或有误的地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纠正,尤其对那些可见于《姚燮年谱》的大量内容与材料都一并删除或省略,以免重复累赘,仅保留笔者自己新增的材料和叙述,若干与赵谱相同的地方也只是出于年谱须有一定连贯性和系统性的考虑。本《年谱补正》的资料来源除大量地方县志和姚燮本人的著述外,也参看了不少姚氏友人的诗文集,尤其以赵坚先生未读之作为主,因而基本是其谱中未见的材料,对于姚燮师友交游情况的介绍亦避开了赵先生年谱中已有的人物,并采用简要著录的方式,以供检索之用。


    二、姚燮年谱补正
    (1805-1864)
    姚燮,字梅伯,晚号复庄,别署野桥、大梅山民(大某山民)、疏影词史、复翁、老复、复道人、上湖生、二石生、浃江老人等,浙江镇海崇邱乡城关谢家塘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祖辈多寒士。甲午乡举,著述闳富,亦普绘花鸟。


    《(象山县志》(民国)卷二十六《附离贤》:“姚燮,字复庄,号梅伯,镇海举入,挑取国子监眷录,居京师,与其座主徐宝善及黄爵滋、汤鹏,端木国瑚.叶名澧、蒋湘南,潘德舆、曾莹,曾绶兄弟文字契最深,名满辇毂。仪征阮元宇以‘二石生’,谓其词似白石,画似煮石也.四上春官,不第,遂绝意进取,偏游齐鲁、燕赵,吴越间,船肩驴背,题咏无虚日.成丰改元,客象山王氏翠竹轩,为梓其《骈体文榷》初编行世.十年再至象山,倡红木犀诗社,从游者五十人,鄞县董沛、郭传璞及嘉兴沈云阁咸与焉。尝游石屋、海山诸胜,各纪以诗.同治三年卒。著书二十种,其已梓者仅诗词骈文。”


    稿本《疏影楼词》姚氏自署:“蛟门姚燮汝梅”、“疏影楼主人”、“野桥道人”、“湖生”。


    张培基《问己斋文钞》云:“复庄姚子,名燮,号某伯,镇海人,生有异禀。读书过人,性复沉毅,耐攻苦,以故学有根底,才名早著。甲午乡举,以五经文特赏于主司,名益盛。由是往来燕京,士大夫知名者爱其才,咸以为名下无虚也。能作人物、花鸟,或赠人以为酬酢。不知者薢茩求画,甚于求其诗文,故又以画著名。生平恂恂和易,不议论人长短。人益乐与之游,所与游者亦不以其人高下有所区视。然藏否自在腹中,以是知其得力于学者深也。浏览群书,著作皆有所据,又尝以学之所得者为诗古文辞。得意自喜,独与知己者商之,故不甚传于人。其传者应试著作,骈体文及词曲而已,于是人金谓复庄工骈体、词曲,未有盛称其诗古文辞者。然复庄尝与余论诗,谓诗必法古,风骚以降,汉魏六朝其选也。唐宋诗格递变,要皆各有其长,顾法古人而但蒙其面目,则性情亡矣。又自状其为诗:‘辗转求质,譬诸病者听于医,莽夫拘于法,始不胜其勉强,后乃相安于自然.’非尝甘苦者,孰能道此?夫有学力则才思厚,而阅历深者尤多见道之吉。宜其诗不可以一格名,惟变所适,莫知其所以然也。迹其诗,可以知其文已。比集所著诗,万二千章,自存其三千余,付梓人曰:‘吾所去者较多,其问亦自觉有可惊可喜者,顾吾不敢滥存之以失吾之真也。’年甫强仕,其所造乃若是。”


    世籍诸暨,清初高祖太嗣徙镇海。曾祖有纯,号禹文,例赠修职郎。祖姚昀,号丹峰,系诗人,著有诗集,惜未传世,例赠登仕郎。
    《复庄诗问》卷七有诗《过诸暨姚公步谒宗祠祖墓止族兄鲁斋先生(之琴)宅蒙族人次第招饮留十一日始行作诗记事兼留别得六章》,姚燮自注曰:“自高祖大嗣公迁居镇海,生曾祖禹文公兄弟二人。禹文公之逝,先大父丹峰公尚少。既长,欲编葺家乘。而大父兄弟行六人皆不知祖所自出。嗣是先大父,凡于同姓聚于之地,辄躬索谱乘考证之,竟得之暨阳之姚公步并族大坟金钩诸山,得翊二公以下遗墓无一失者,遂议归族人年例费,使永远祭扫之,至今犹然.”(见《续修四库》1532册P649)


    蒋敦复《姚君墓志铭》:“曾祖有纯,例赠修职郎.祖昀,例赠登仕郎。”


    父姚成。字惟青,号耐生,县学秀才,善吟咏,精于相宅之学,例封文林郎,曾供职于镇海乡勇局。母张氏,例封孺人。


    蒋敦复《姚君墓志铭》:“考成,字惟青,县学生,例封文林郎。母氏张,例封孺人。”


    《蛟川诗系》卷二十八:“小有居在上字湖登瀛桥北畔给谏第之东园也,先大父修职公丹峰先生赁居二十余年,先文学耐生先生产余于是宅。……先文学结文字社,往来巾屐具复,极盛一时。”


    弟二,一名坤,一名黼。


    《复庄诗问》卷二十二《八月二日遣仆之镇海迎母及妹与两儿,移居郡寓,暂避海警,得三章》自注:“家君以乡勇局事留镇,弟坤亦随侍守宅未来。”(见《续修四库》1533册P154)


    又《复庄文酌初编》目次识语。


    妹四人,适袁、张、谢、陈,最幼者与姚燮女相差无几。


    《复庄诗问》卷二有{【悼亡女寿真诗七章》之五,曰“诸姑玉笋立”,又曰“汝姑年八龄,与汝齐肩行”。卷二十四有《同六妹、李姬侍母自兰江放棹至茅山庙进香得诗三章》,《感示妹婿袁久堂三章》,《后倪村》诗题注:“村在镇城西二十里,诸父及妹氏张,谢多避乱就居者”。《诗问》卷首“复庄四十三岁小象”有“受业妹婿陈继揆”题辞等。(见《续修四库》1532册P590,1533册P186、P187、P191、1532册P563)


    妻,吴氏,多病早天。庶张氏。子三,长子姚景皋,号少复,曾为父《复庄诗问》校字,摘宋元人词句为士女册(任熊作画,姚燮为赋),吴出;次子姚景夔,字小复,善画梅,曾师从王元章,亦吴出:三子姚景旦,庶出。孙四:承宣、承开、承与、承祖。


    蒋敦复《姚君墓志铭》:“配吴氏,庶张氏.子三:景皋,太学生,景夔郡学生,吴出;景旦张出.孙四:承宣,承开、承与、承祖。”


    《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卷一《任不舍宋元词句画册赋》:“……儿子景皋摘宋元人词句,丐其为士女册。踰十日,得十六帧.沥脂膏黛绿之髓,极雕尘镂影之妙。谢赫之所品,邓椿之所评。于是册综括焉,暇日披览,系之以辞,并慨任君之不永年,而此调成《广陵散》也。”(见《续修四库》1533册P447)


    《清代画史增编·谈艺琐录》曰:“姚景夔字小复,镇海人,燮子,尽承家法,亦善画梅,疏影横斜,繁花密蕊,师王元章、万玉图而参以家法也。”(见《清代传记丛刊・艺林类(13)》)


    《清人别集总目》P1710载:“姚景夔,字拊仲,字小复,镇海人。姚燮次子。著有《姚少复诗文日记》。”
    世系
    1
    姚有纯
    2
    姚昀
    3
    姚成
    4
    姚坤
    姚燮
    姚黼
    5
    姚景皋
    姚景夔
    姚景旦
             ↓
    6
    姚承宣
    姚承开
    姚承与
    姚承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16: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10 14:04 编辑

    嘉庆十年乙丑(1805)一岁
    七月二十日,生于浙江宁波府镇海县(案:镇海,古称“蛟川”,附近有灵峰、大梅、天童山、大浃江、光溪等胜迹。西南与鄞县交界处,有大梅山麓,相传姚燮的别墅“大梅山馆”即建于此)上字湖北畔小有居.天资聪颖,周岁未言而识字二百余。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十二《咸丰八年三月二十日冯午卿并时得两孙喜而有作》:
    “君家僮来城西村,报我昨日生两孙。岁月日时悉无易,天然奇瑞锺一门。我方为君发狂喜,座客讶是孪生子。岂知同祖之弟昆,不先不后有如此。生人之数未易穷,干支有尽将雷同。顾我交游非寥落,似此但见姚与冯。”(案:此诗后,徐氏言“余所交友人,皆有亲书履历及生年月日,谓之《烟屿楼同人录》。其中惟大兴冯矩小槎、镇海姚燮梅伯两孝廉,并生于嘉庆十年七月二十日已时。……”)


    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七《姚梅伯传》云:“某伯姚氏,名燮,镇海人,生周岁未能言而识字二百余。坐大父膝头,手指无谬者。……”


    姚燮师友交游补录:


    师朱士彦(实乃游学之师,姚氏从其补县学弟子员)三十五岁
    《清史列传》卷三十七《大臣传续编二》载其传。另《清人别集总目》P416载:“朱士彦(1771—1823),字休承,号咏斋,宝应人。朱彬子。嘉庆7年探花,官至吏部尚书。谥文定。著有《朱文定公集》。”(以下凡该《总目》有载其人物小传的,均仅标页码以供检索,内容不再详录)


    师王升二十六岁
    《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卷六《槐园王府君墓志铭》:“府君山西代州五台县人,以乾隆四十有五年庚子七月二十有七日亥时生,享年七十有二岁,以咸丰元年辛亥闰八月初八日子时殇。系出前明忠烈公后,讳升,字上达,一字槐园,执斋先生之孙,丰年先生之子也。……燮之乡荐,出县公门下,有师生之谊焉。以铭辞下命,谨受简而次第之,铭曰……”(见《续修四库》1533册P519)


    友温训十八岁
    《广东历史人物词典》载:“乾隆五十二年(1787)~咸丰元年(1851),字伊初,号宗德,广东长乐人。”(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另《总目》P2284载其传。


    友温肇江二十七岁
    《(墨林今话》卷十八、《清代画史增编》卷九、《总目》P2287载其传。


    友叶绍本三十九岁(赵谱P22作“四十四岁”)
    《湖海诗人小传》卷四十二、《词林辑略》卷五、《总目》P313载。


    友黄琮七岁
    《清史稿》卷399,《词林辑略》卷六,《总目》P199载。


    友陈庆镛十一岁
    《清史稿》卷378,《词林辑略》卷六,《总目》P1282载。


    友汪喜孙二十岁
    《清史列传》卷六十八、《(总目》P1011载。


    友张恕十六岁
    《皇清书史》卷十五、《总目》P1091载。


    友韦光黻十七岁
    叶廷琯辑《蜕翁所见诗录感逝集》卷五载:“生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卒于咸丰三年(1853),字君绣,号涟怀、洞虚子,江苏长洲人。”(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另《总目》P193载其传。


    友杨铸二十八岁
    《丹徒县志》卷三十二、《总目》P696载。


    友俞汝本十三岁
    俞汝本《听秋声馆诗抄・寄内诗》注云:“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字秋农,浙江新昌人。”(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另《总目》P1644载。


    友王柏心七岁
    《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文苑传四》、《总目》P150载。


    友丁晏十二岁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八,《清史列传》卷六十九、《总目》P3载。


    友蒋宝龄七岁
    《昭代名人尺牍续集小传》卷十、《清代画史增编》卷二十八、《总目》P2198载。


    友黄钊十九岁
    《皇清书史》卷十七.《总目》P1991载。


    友黄爵滋十三岁
    《清史列传》卷四十一《大臣传续编六》,《总目》P2045载。


    友杜煦二十六岁(赵谱P22作十六岁)
    宗稷辰《躬耻斋文抄》卷十《杜煦墓志铭》有载。(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另《总目》P684载。


    友梅植之十二岁
    《清史稿》卷五百零三、《总目》P2058载。


    友梅曾亮二十岁
    《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文苑传四》、《总目》P2058载。


    友汤贻汾二十八岁
    《清史稿》卷三百九十九,《总目》P580载。


    友郭凤三十四岁
    《清代画史增编》卷三十五、《总目》P1933载。


    友汤金钊三十三岁
    《清史列传》卷四十一《大臣传续编六》、《萧山县志稿》卷十八《人物列传五》P19、《总目》P580载。


    友程庭鹭九岁
    《墨林今话》卷十八、《总目》P2232栽。


    友程恩泽(赵谱P21作“程思泽”)二十一岁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二、《总目》P2233载。


    友何绍基七岁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总目》P94载。


    友张金镛一岁
    《清代画史增编》卷十六、《总目》P1158载。


    友吴德璇三十九岁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总目》P923载。


    友苏悙元五岁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一、《清史列传》卷六十七,《总目》P681载。


    友张廷济三十八岁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总目》P1135载。


    友张振夔八岁
    《镇海县志》(光绪)卷十九有《张振夔传》、《总目》P1171载。


    友费丹旭四岁
    《清史稿》卷五百零四,《总目》P1686载。


    友曹貅坚二十岁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五,《词林辑略》卷六,《总目》P2076载。


    友孔继镕四岁
    孔继镕《心向往斋集》卷十三《白发叹》、卷首成孺《书孔宥函太守殉
    难事》载其生于嘉庆七年(1802),卒于咸丰八年(1858)。(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另《总目》P266载。


    友叶元墀八岁
    吴德璇《初月楼文续钞》载其《墓志铭》曰:“生于嘉庆三年(1798),卒于道光三年(1833),字绍兰,号午生,海药生,浙江慈溪人。”(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另杨修《慈溪县志》卷三十三《叶元墀传》:“字绍兰,生七岁能文,十三补弟子员,道光十二年举人,官刑部主事,有《海药轩词》。……”


    友朱文杏六岁
    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七《朱文杏传》:“字青石,号午桥,浙江鄞县人,生于嘉庆五年(1800),卒于咸丰七年(1857).”另《鄞县通志人物志・朱文杏传》:“字午桥,号青石。少孤贫,为慈溪巨家抄书,……卒年五十八,著述多不传,传者惟《菊影赋》而已。”又《象山县志》卷二十六《附寓贤・朱文杏》亦载其生平。


    友魏谦升九岁
    魏谦升《翠浮阁残诗・我生丁巳……》:“字雨人,号滋伯、无无居士,浙江仁和人,生于嘉庆二年(1797),卒于咸丰十一年(1861)。”(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又《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三、《总目》P2455载。


    友郑乔迁二十六岁
    郑乔迁《藏密庐文稿》卷三《郑氏续人物传・郑大节》附注:“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字仰高,号耐生,浙江慈溪人。”(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另《总目》P1498载。


    友陈墉九岁
    《道光十五年乙未科会试同年齿录》:“生于嘉庆二年(1797),字作甫,号卓庐,香伯,浙江钱塘人。”(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另《总目》P1249载。


    师卢棠(赵谱P35案语云:卢氏为姚父友朋,梅伯从学群经)生卒年不详


    友张培基生卒年不详
    《总目》P1176载。


    友吴葆晋生年不详
    《忠义纪闻录》卷二十三、《总目》P912载。


    友阮福瀚生卒年不详
    《慈溪县志》卷四十九《艺文四・国朝二》载:。阮福瀚,字,字鲲北,一字仲阮,号蒲禅诸生。著有《补兰轩诗草》,《听瓶笙馆骈文稿一卷》,《红豆吟簃倚声》。”另《总目》P620载。


    友叶元坊生卒年不详
    《慈溪县志》卷四十九《艺文四・国朝二》载: “叶元坊,字兰言,号磊杉(磊山甫),国子监生。著有《意云楼诗》一卷(复庄文榷)、《高青阁吟草》二卷。”


    友叶元壁(后改名元垓,号小谱,乃元堦从兄弟)生卒年不详


    友叶金铿生卒年不详
    《慈溪县志》卷四十九《艺文四・国朝二》:“叶金铿,号菊斋诸生,著《菊斋诗稿六卷》,姚燮序略曰:‘菊斋茂才,白湖先生之孙,博士苑香君之子,往作来述,世以诗名。……白湖先生蒙未及见,而苑香,故弱冠交也。菊斋弱龄,秀发已解,舒音强,年逾壮,涂轨别开盖居。然伯孙成人,斜川有集矣。’”又《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卷三《叶菊斋诗序》:“慈溪叶茂才,菊斋孝廉,白湖先生之孙,博士苑香君之予,往作来述,世以诗名。……白湖先生蒙未及见,而苑香,故弱冠交也。缘尹班之契,结魏裴之盟。……时菊斋弱龄,秀发已解舒音。司空之儿,取重于江夏,太守之子,见异于丹阳。而果负翔崇超邈之英,锐覆细研闳之学.髫女弄镜,展黛而媚,忽生幺凤,挂枝振羽。而采潜发强,年逾壮,涂轨别开盖居。然伯孙成人,斜川有集矣。……”(见《续修四库》1533册p477)


    友王蔚兰生卒年不详
    《象山县志》(民国修)卷二十六《先贤五补传・王莳兰传》:“字纫香,号渚山。弱冠入县学,代父服劳,孝养祖母。……镇海姚燮,初以避寇难主其家,莳兰为立红木犀诗社,一时多兴于诗者。……著有《渚山诗文集》各二卷。”又《总目》P159载其著述有《红犀馆诗课》。(案:此书系王莳兰所倡“红木犀诗社”成员之选集,作者非一人,而集中载有姚氏诗57首,多次转载叙及,终被误认为乃姚燮作品,实非也。详见本文。著述考论”部分)8卷。


    友王淑元生年不详
    王拯《龙璧山房文集》卷四《墓表》:“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字秋查,浙江鄞县人。”又《鄞县人物通志・忠烈》:“字是型,号秋楂。道光元年举顺天乡试,……(太平军俘虏之),淑元跃身赴水死。……时道光三十年八月七日事也。”(据赵谱P44)


    友周白山生年不详
    平步青《樵隐者寱[yì ]》卷十八《小传》:“卒于咸丰十一年(1861),字双庚,号四雪,晶庐,浙江余姚人。”(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又王韬《瀛壖杂志》卷四《周白山传》:“字双庚,号四雪,余姚人。……如双庚者,有才而不善用其才者欤?”(据赵谱P229,此略,有案语云:周氏后改名彭寿,见《文榷二编》卷首《及门诸子校订姓氏叙录》,然《续修四库》本不见。)


    友于源生卒年不详
    《总目》P18载。


    友曹德馨生卒年不详
    《总目》P2077载。


    友陆玑生卒年不详
    《总目》P1201载。


    友欧景辰生卒年不详
    《象山县志》(民国)卷二十六《先贤五补传・欧景岱传》:“景岱兄景辰,字星北,号荼仙,曾以附贡生署浦江教谕,调署乐清教谕,有政声。……”又《总目》P1384载。


    友邓克旬生卒年不详
    《象山县志》(民国)卷二十六有其传曰:“字谱庵,少入县学,从虞竣学,矩步绳趋,言行不苟。复入红木犀诗社,工为韵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10 14:06 编辑

    友汪全泰生年不详
    《江苏艺文志・扬州卷》:“汪金泰,字子纯,号铁孟居士,江苏仪征人。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又《重修仪征县志》卷三十一有其传。


    友杨星曜生平不详
    《总目》P722载。


    友王棠生卒年不详
    《总目》P70载。


    友唐寿萼生卒年不详
    《总目》P1959载。


    友陈佐钧生卒年不详
    《复庄骈侮文榷》卷八《陈处士诔》:“陈君香邻,名佐钧,一字桂轩,长洲人也。……”(见《续修四库》1533册P433)


    友高锡着生卒年不详
    《总日》P1932载。


    友余梅(字子占,号花禅,鄞人)事历不详


    友尹嘉年(号少桥)生平不详


    友阮训(号小岩)生平不详


    友孙漆(号东津,一作菁)生平不详


    友王梁厷(字乃荪)生平不详


    友陈福熙(号艅仙)生平不详


    友李作宾(号醉蕉)生平不详


    友沈肇熙、厉恩官、徐炽昌、徐志恭等事历不详


    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四岁


    友孔宪彝生。
    《溪山卧游录》卷四,《【总目》P264载。


    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七岁


    友李善兰生(案:赵谱P25载张鸣珂《疑年赓录》等考其生于嘉庆十五年(1810))。
    《清史稿》卷五百零七,《清史列传》卷六十九,《总目》P824载。


    友许宗衡生。
    《词林辑略》卷七、《总目》P605载。


    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十一岁


    友孙衣言生。
    《词林辑略》卷七,《总目》P641载。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十五岁


    友沈炳垣生。
    《清史稿》卷三百九十九、《总目》P1044载。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十六岁


    友周闲生。后姚燮《复庄诗闯》出,曾为其作诗评(见道光二十八年谱)。
    姚燮有《题周公子(闲)屠狗图》(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作,诗见《续修四库》1533册P325)、《范湖草堂十九景图讚》载其事迹与交游情况。
    《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卷一《范湖草堂十九景图赞》:“周君存伯卜筑秀州城东南范蠡湖之泮,即以范湖名其堂,列十九景绩为图,征题于能文者。兼轩爽寥朗,奥折幽邃之胜;罗水石花竹,风月鱼鸟之观。谓将奉亲读书,徜徉以终其世焉.爰仿郭闻喜《赞山海经图江醴陵》,《(颁闽中草木》之体而系以辞.”(见《续修四库》1533册P452)又《清代画史增编》卷二十三、《总目》P1436载。


    道光三年(1823)十九岁


    弟子郭传璞生。
    王莳蕙《抱泉山馆文集》卷一《郭晚香同年书》:“生于道光三年(1823),字恬士,号晚香,鄞之老民,浙江鄞县人。又《总目》P1941载。


    道光五年乙酉(1825)二十一岁
    五月二十六日,定海刘运坊卒,其子大镐为姚燮故交,请燮为之作《刘征君墓碑》。
    《复庄骈俪文榷》卷八《刘征君墓碑》:“道光五年乙酉五月二十有六日,浙江定海县刘征君卒,其子大镐大锡卜葬于邑东鄙之里蒲湾。既葬,立石墓表,第其行谊,属为文以旌之,以为后世子孙法。”(见《续修四库》1533册P422)


    道光六年丙戌(1826)二十二岁
    年初有湘湖(案:湘湖在萧山)之游。
    《疏影楼词・剪灯夜语》《庆宫春・湘湖之别,届三祀矣。戊子夏杪,园虎林之行,棹舟往溯,山澄气迴,流浚合素,不复作春时邃秀。制此示同侣,述旧感也,惜时无善歌者》。


    道光七年丁亥(1827)二十三岁
    友吴元镜生。
    《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卷七《仁和秀才吴生权厝志》:“……仲祥生道光七年丁亥五月丁丑,其终也为咸丰七年丁巳五月辛酉,阕春秋三十一周。……”(见《续修四库》1533册P534)另《历代名人生卒年表补》:“生于道光七年(1827),卒于成丰七年(1857)。字仲祥,江苏元和人。”又《总目》P868载。


    道光八年戊子(1828)二十四岁
    夏杪,重游萧山湘湖。
    《疏影楼词・剪灯夜语》《庆宫春・湘湖之别,届三祀矣。戊子夏杪,因虎林之行,棹舟往溯,山澄气迴,流渡合素。不复作春时邃秀,制此示同侣,述旧感也,惜时无善歌者》。
    八月秋,与叶元增、厉志等郡同人十五,集于月湖揽碧庄,结枕湖吟社,月三集。
    《疏影楼词・画边琴趣》有《齐天乐・八月七日夜集月湖揽碧庄,凤炉爇檀,羊灯围蜡,深红倚坐,浅翠上衣,愁乐交并,笑言相错,不知东方之既白也。集者陈渔珊(仅)、王秋楂(淑元)、孙东菁(楫)、孙幼连四大令,张铁峰孝廉(恕),陈艅仙(福熙)、王乃荪、郑耐生三明经,戴琴生(炳垣)佘花禅(梅)、尹少桥(嘉年),阮小严(训)诸文学,及白华厉骇谷,赤堇叶心水两山人,及钱塘王宝卿.吴门谢绣莺,绣芸三绿事并余十八人,醉后倚梦窗《与江湖诸友泛湖》词韵,付莺儿歌之》。


    《复庄诗问》卷三十三《过揽碧轩悼叶文学(元增)并吊孙明府(家榖),厉山人(志)两先生,即寄枕湖社同社诸公,得长歌六十句》:“……社中十五人同调,年二十四吾最少。一年三十六社集,各抱心机织天妙。……”(见《续修四库》1533册P303)


    《复庄诗问・诗评》阮训云:“枕湖吟社同辈十余人,惟某伯年独少,尔时诗文已自树一帜。今厉心甫,孙幼连.陈紫珊,孙东津、郑仰高,叶心水、尹少桥诸君,俱作古人;陈渔珊,王秋楂两君则犹远宦。二十余年来,胜游难续。读《复庄诗问》,不胜存亡聚散之感已。”(见《续修四库》1532册P571)


    《慈溪县志》卷四十九《补兰轩诗草》阮兰轩序曰:“小子兰轩偿读先君子舅氏《赤堇遗稿》云:‘余与心水当垂髫时,印喜吟咏唱和,殆无虚日.及心水交幼连孙君、白华厉君、梅伯姚君结社于月湖之揽碧轩,白湖之小隐山庄,听咏砥砺,互相搜讨.而心水诗学乃日益进,余则并力四六文。’读至此,则知公平日著作之勤,自癸己迄……”


    道光九年己丑(培29)二十五岁


    友陈寿祺生。
    《词林辑略》卷七,《总目》P1286载.
    二月,许徵三竹水先生逝世,二十一年后其子许夔央姚燮为之作《许竹水先生墓表》,见道光三十年谱。


    道光十年庚寅(1830)二十六岁


    友翁同稣生。
    《清史列传》卷六十三《已纂未进大臣传二》、《总目》P1910载。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二十八岁
    秋,识姚儒侠于吴山旅舍,逾年始订交。
    姚儒侠《疏影楼词序》曰:“《疏影楼词》凡二卷,余友姚子野桥作。……壬辰秋,余识君子吴山旅舍,逾年始订交。自惟相契之深而知之者素也,因嘅为之序。道光十三年癸巳花朝后三日,平湖姚儒侠书于武林行馆。”(见《续修四库》1726册P398)


    道光十三年癸已(1833)二十九岁
    夏,选编历年所作词为《疏影楼词》五卷四种(《画边琴趣》、《吴泾苹唱》、《剪灯夜语》、《石云吟雅》),慈溪叶氏为之出资刊刻。有上湖草堂单刻本,姚儒侠序之,叶元墀等题词,自序署此年五月。
    《复庄骈侮文榷二编》蔡鸿鉴序曰:“镇海姚复庄先生著作等身,弱冠后慈溪叶氏为刻所著《疏影楼词》,几于有井水处,无不知姜白石矣。”(见《续修四库》1532册P436)
    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2 07:47 , Processed in 0.1808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