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旭龙 于 2013-11-15 15:03 编辑
姚璇秋,出生于一九三五年,广东汕头澄海人,著名潮剧演员,工青衣。姚璇秋的名字,在潮汕可说是家喻户晓,并蜚声海外。她的出名,是因为她的艺术成就。她的艺术成就一是表演艺术,一是唱功艺术。而她的出名作有“两会”和“三娘”,即《扫窗会》《进办会》(简称两会),《荔镜记》中饰五娘、《苏六娘》,以及《辞郎洲,》饰陈壁娘(简称三娘)等。《荔镜记》《苏六娘》是她演得最久、影响最大的剧目。《苏六娘》《荔镜记》后来拍成电影。她成名的处女作是《扫窗会》。
姚璇秋出名后得到很多荣誉。1957年潮剧进京上演,又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她演了《扫窗会》。已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济深等都来观看。演出结束后,他们都登台和姚璇秋等演员见面。 1959年潮剧上京献礼,再次在怀仁堂演出。她主演《辞郎洲》。刘少奇、董必武、周恩来、宋庆龄等都来观看。后来国务院及文化部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招待献礼演出单位,出席宴会的有周恩来、彭真,贺龙、李先念、陈毅、罗瑞卿、陆定一等。姚璇秋和周恩来总理、李少春、梅兰芳等同席。1958年春,潮剧团到广东迎宾馆演出,演出后,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都先后邀请姚璇秋跳舞。姚璇秋前后见到周恩来总理6次之多。 多年来,姚璇秋随潮剧团先后出访柬埔寨、新加坡、泰国和香港、澳门。1982年1月4日泰国诗琳通公主观看潮剧后,接见姚璇秋及全体演员。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接见全体潮剧团成员,并与团领导及姚璇秋亲切交谈。泰国原外交部长差猜·春哈旺特地在家设宴招待全体成员。席间他向姚璇秋说:“你回中国去的时候,很多泰国女人都流泪啊!”
1960年10月潮剧团应柬埔寨政府邀请到柬埔寨作40天演出。潮剧团到柬埔寨王宫为王后演出。演出后,王后登台亲自把6枚柬埔寨“国家骑士”勋章分授予剧团正副团长、艺术指导及姚璇秋、郭石梅、范泽华6人。姚璇秋还进王宫学习柬埔寨宫廷舞蹈。王后非常高兴,与姚璇秋合影留念。 这些荣誉都鼓舞着姚璇秋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拼搏奋进。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姚璇秋还向京昆艺术名家学习。1957年和1959年潮剧两次上京演出,梅兰芳看《扫窗会》两次,又看了《苏六娘》《辩本》《闹钗》《辞郎洲》等戏,挥笔写下”雅歌妙舞动京华“7个字,赠给潮剧团。姚璇秋和剧团领导人到梅兰芳处请教,梅兰芳对姚璇秋说,他已看了《扫窗会》这个剧目的剧种前后有8个之多,但在人物表现上有不同性格和风格。潮剧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是较细腻的,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上还可以精益求精。他从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分析,再谈到如何去表演人物内心的性格,娓娓道来,给姚璇秋以很大的启发。 姚璇秋艺术上的成功,靠的是勤学苦练,但与老师对她的精心栽培也是分不开的。进潮汕正顺剧团后,杨其国教她唱曲,黄蜜教她身段基本功训练,陆金龙教她关目动作。 姚璇秋和剧团其他演员还向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先生求教。姚璇秋趁潮剧团两次赴杭州演出的机会,两次登门向盖老先生请教。盖老语重心长地说,学戏,师要严,徒要勤。演戏要讲戏德,演技要精益求精,演到老,学到老。他还特意为姚璇秋等作了示范表演。姚璇秋大开了眼界,一一默记心中。姚璇秋虚心求教;一有机会就抓住不放。她还向著名表演艺术家张传芳、马传青、袁雪芬、常香玉等名家学习,把各剧种、各流派的艺术精华熔于一炉。
姚璇秋从剧本的时代背景出发,在演唱风格上作了不同的处理。现代戏《江姐》的唱腔,她根据感情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像“盼亲人”唱段,姚漩秋突破了传统的唱法,唱腔上掺进歌剧的一些演唱技巧,展现了现代人物的气质和唱腔的时代感;“挺身迎风暴”和“绣红旗”等唱段,姚璇秋唱得凝重得体、抑扬妥贴、荡气回肠,抒发出江姐正气凛然。满腔激情的革命情怀;“城楼骤变”唱段,姚璇秋则以深情低回的声腔唱出江姐痛失革命伴侣压抑悲痛的心情,产生了撼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姚璇秋的《大海,你来猜》,开拓了新意境,唱得清新悦耳,充分表现出离家游子重归故土的喜悦与对特区建设的赞美,让人犹如品尝到一壶香气四溢的潮州工夫茶。
姚璇秋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把艺术视同生命,终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获得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田汉赋诗曰:“清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难忘落花波清夜,荡气回肠听《扫窗》。”
戏剧家胡小孩赠诗曰:“几番落泪哭三娘,一曲萦心忆《扫窗》。” 老舍也赋诗:“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 李少春著文说:“姚璇秋女士的王金真,翁銮先生的高文举,称得起功力悉敌,珠联壁合。” 著名戏曲专家张庚说:“潮剧演员中,《扫窗会》的姚璇秋演得最好,演员很有前途。” 香港《文汇报》登过一首诗,赞美姚琉秋醉人唱腔的诗:“璇秋韵,珠盘走玉”。“绕梁三日,击节共流连”,这正是姚璇秋演唱的潮曲让人百听不厌的奥秘所在! “盼亲人谁不想相见在眼前”、“曾把菱花来照”。“春风践约到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