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回复: 1

『戴松岳』慈城状元述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49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9-27 1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9-27 11:21 编辑

    慈城状元述略

    戴松岳
    (鄞州日报社、渐江宁波315040)

    摘要:人文鼎盛、科第绵廷的慈城不仅有400余名的进士和上千名的举人,而且还出了5位状元。这就是宋代的姚颖、方山京和明代的姚涞、杨守勤,以及宋代的武状元胡应时。


    关键词:科举;慈溪状元,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8-4479(2004)05-0090-03

    原载:宁波党校学报2004(5)宁波文史
    收稿日期:2004-05-10
    作者简介:戴松岳,男,宁波市鄞州日报社编辑。


    慈城的第一个状元是姚颖。姚家是慈城望族,其先祖世居吴兴(今湖州),后迁明州。姚颖,(1150-1183年),字洪卿,5岁时已能读书且过目不忘,10岁时能作文,在乡校考试时,每每名列前茅。明州府府学博士闻知后非常惊奇,特地出试卷考他,结果应手成章,文采可观。神童之名,不胫而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戊戌殿试时,姚颖洋洋千言,以《中庸》《大学》为切口、最终归结为宋金对峙,国防必备。此论分析透彻,议论纵横,为宋孝宗激赏,于是亲自选为该科状元。并吩咐有关部门不要刊发他的策文,免得其中策略被金国得知。并特地御书《旅獒篇》以赐。那一年他才29岁。中状元后,朝廷授他为承事郎,签书宁国军节制判官厅公事。他与知府郑伯能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知府治政以严,姚颖济之以宽,并乘知府平和之时劝知府治民宜宽。知府接受他的劝谏,从此"治民再无苛峻之政”。当地人民十分感激姚颖的恩德。后为秘书省校书郎。当时秘书省的办事人员往往在帐簿上随意填写数字,但姚颖一丝不苟,非常认真,不查出错误绝不下笔。由于秘书省接近权力中枢,时常有地方官员馈赠钱财。接到这些馈赠时,姚颖从不启封礼单,而是加以缄封而还,其清廉之名渐为所知。后又任平江府(今苏州市)通判。平江是南宋的一大都会,地大事多、民稠讼繁。其中有一案件经年未决。姚颖依法惩处,穷究党羽,一府人民为之敬服。淳熙十年(1183年)天大旱,姚颖积劳成悴,染病而逝,年才34岁,官止宣教郎。姚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元特,为饶州安仁县主簿;另一个名元哲,为福州连江县主簿,皆修谨嗜学,以文章修身养性。姚颖少年时即名闻甬上,因此被人误以为是府城鄞县人。其实姚氏一族,向为慈城望族,英才辈出。除姚颖外,南宋的省元、神童姚正子及其后裔明代的姚馍、姚涞都是名闻全国的名臣俊才。他们的坟墓也都在慈城周围的山中。鄞县姚姓大多在明代时迁入,宋以后的鄞县,也无姚姓名人。姚颖的后代、世居慈城永明寺前的明代著名方志学家姚宗文对他祖上姚颖被误为鄞县人的原因曾作过分析。认为是由于南宋鄞县人楼郁、袁燮行状、墓志等文中提及姚颖为鄞人,而楼、袁认为是鄞人的依据是因为姚颖少年时就号为神童,常至府城,后人据此以为姚颖也是鄞县人。为此,姚宗文在编纂天启《慈溪县志》时,郑重地将他祖先姚颖收入县志,以正其籍。


    值得一提的是,受慈城慈孝乡风的影响,姚颖对上辈非常孝顺,是著名的孝子。他少年时对上辈的丧事,已能悲慕尽礼。对他父亲的严格教育,也从无忤然之色。他的母亲身上生疮,姚颖日夜侍候,衣不解带,每次给母亲煎药,必定先尝后再给其母亲喝。



    慈城的第二位状元是方山京。方山京(1215-1265)字子高,号砚庵。其父方季仁,进士出身,官至南安军(今江西省大余县)教授。


    方季仁未出仕前就盛负文名,当时余姚县梁弄的一个孙姓大户慕名聘他为塾师,教授子弟。孙氏见他才貌双全,谈吐不凡,遂将女儿嫁给他。方山京也成了孙家外孙。


    方季仁中进士后,远赴江西任教,后又染病辞世,留下寡妇孤儿艰难度日,于是其母携子回娘家居住。少年方山京就在梁弄的外祖父家中苦学不缀。丙午(1246)年,方山京在原籍宁波府通过了地方的选拔考试。景定三年壬戌(1262)科力挫群俊、独占整头,为该科状元。他的制策言简意赅,但篇幅不长。当时状元等人的试策都要刊行发布,流传天下。主持刊印制策的官员认为制策宜长不宜短。便趁刊印之前,要方山京再加增润。但方山京不为所动,凛然正色回答说:“我平生所学在于诚信无自欺,如今策文已经被皇上看过并钦定为第一,再作增润,岂不是欺骗世人吗?"听者肃然起敬,再不提增改之事。中进士后,方山京被授于承事郎,签书平江军(今苏州市)节度判官。景定五年(1264)秋主持考试,适逢彗星出现,当时由于奸相贾似道当政,朝政混乱不堪。方山京在策题中借题发挥,极言内帑之私,公田之害。这一举搅了黄蜂窝,于是朝中小人气得暴跳如雷,连连上疏弹劾。一怒之下,方山京拂袖而归,回到家乡慈城,杜门教子,萧然自适。并游历周围山水,怡养性情。山清水秀的故乡使方山京的精神大为愉悦,而慈孝为本的氛围更为山京忆父思亲。在今慈城林家桥西的董孝子井前,方山京挥笔写道:“古井千年尚著名,只缘慈孝不胜情。碧烟自好浓霜白,何必溪流擅独清?”


    方山京回家乡后,住在上颜桥边(今民权路与中华路交叉处)家中,闭门谢客,教子自乐。但乡人却感动于方状元的清正情操,把上颜桥改名为大方桥,并在大方桥西树起了状元坊以志其荣。宋度宗即位后,方山京于1266年再起被用,被任命为吉安州通判,主管建昌军仙教观。后升秘书省正字兼靖惠王府教授,再升校书郎兼庄文府教授。不久病卒,时年50岁。



    姚涞字维东,号明山,是传说最多的状元。明正统年间,兵部尚书姚镆以清廉名世,《明史》称他“时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梁材与姚馍也"。姚镆即是姚涞的父亲。①


    少年姚涞不负众望,相貌奇伟,资识过人,议论时以天下为己任。正德十一年(1516)乡试便获得第七名。但此后连续两次未能及第。但姚涞更加致力于学,并说:“读书当与天下后世争雄,长一方不足为也。”嘉靖二年(1523)在礼部举行的会试中,获第二名,在殿试中,获状元,遂为天下魁。据《溪上遗闻集录》记载,姚涞夺魁前,慈城东门外的夹田桥忽涨一洲,如圆镜一样中间隆起。向录听到消息后说"沙洲涨夹田,慈溪出状元”。第二年姚涞果然以状元及第。宿儒袁景问何以预知,向录拿出《安吉志》说,凡洲起为魁元之兆。


    姚涞才识过人,但仕途却不顺达。中状元后第二年,嘉靖帝要封生父为帝,大议遂起,血气方刚的姚涞与杨慎、舒芬等人据理力争,触犯皇威,结果受廷杖,又被削职。过后才被复职。嘉靖九年(1530),任经筵讲官,进对得体,为嘉靖帝称赞,但他对礼制的进谏却未被采纳。后来嘉靖帝命他参与修撰《明伦大典》为其生父正名。姚涞当年因以理相争,而被廷杖削职,此时仍持旧见,坚决予以拒绝。嘉靖帝素知姚镆、姚涞父子刚直不曲,也就作罢,不予追究。十六年(1537)升姚涞为侍读学士。这一年姚涞为乡试主考,所取举子素质很高。一时名声大振。这届乡试的试题和答卷成为全国乡试的范式。嘉靖十七年(1538)姚镆逝世,姚涞辞职奔丧,因悲哀过度,随即死于家中,时年53岁。为纪念姚镆姚涞父子,慈城建了许多牌坊。如西南街的状元坊为姚涞而立,宫保坊为姚镆而立,县东的三元坊为姚涞、袁炜、王文等人考中状元、会元、解元而立。如今,姚镆故居已成省重点文保单位。


    姚涞生性以孝友闻名,幼年丧母,执礼已如成人。后事继母亦如亲母。对继母所生之子备加关怀,读书务求实用。对边防海运、关隘险阻尤为熟悉,著有《诸边图》。对经学、诗学、史学皆深究精研,时有“翰林三绝”之称。著作有《明山集》。不幸的是因父丧哀思过度,竟以盛年而逝。他死后,嘉靖帝见他久不上朝曾问:“美髯状元安在?”当官员答以已经逝世时,嘉靖帝深为惋惜,特赐祭物。姚涞的文学造诣很高。他的学生杨维杰论他的诗文成就时说:“漱文艺之芳润,猎百代之英华,发而为文,夸目惬心。峻如乔岳,浩如长江,融如春阳,烈如秋霜,明兴作者,如公几人?”



    杨守勤(1570-1630),字克之,号昆阜,家居慈城察院巷。②


    杨守勤的父亲杨世思是饮誉乡里的清贫教师,他把人生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取名为守勤。杨守勤不负父望,勤奋求学,并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宁淡斋”,以表明自己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志向。


    万历癸卯(1603)年的冬天,杨守勤赴京城参加第二年甲辰科的会试,来到江苏扬州,旅费告罄。困顿之际,杨守勤想到扬州下属的一个县令恰是他的同窗,于是来到县衙前求见。岂知这位县令,不但拒绝相见,还在杨守勤送上的名刺(如同今日名片)上批了“查名”两字退回。


    第二年春天,会试中考了第一,在廷试中又夺第一。这在明代历史上是很少的,只有明初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才有此殊荣。连中两元的邸报传到家乡慈城后,家乡的父老惊喜异常。在县衙前的丽泽桥上,建起了比状元坊更高大、雄伟的三元坊。以褒奖杨守勤在丁酉乡试夺得经元、甲辰会试夺得会元、殿试夺得状元的佳绩。


    经元虽不是解元,但也是五经魁之一,因此杨守勤可称三元及第。三元及第非可一般。那个同窗闻知后,懊悔不及,连忙备礼致歉。参透人情炎凉的杨守勤退回了礼物,并附上一诗:“萧萧行李上长安,此际谁怜范叔寒?寄语江南贤令尹,查名须向榜头看。”


    杨守勤状元及第后,按例被授于翰林院修撰。此时其母年老,孝顺的杨守勤告假回乡奉养老母。不久,其母病逝,按例又守丧三年。期满后迁中允,主持顺天乡试。再升为左谕德,专任太子朱常洛的老师。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太子对这位仪表非凡、生性豪放、学识渊博的状元老师非常尊重。每当杨守勤以历史上的事例作为治国戒鉴时,朱常洛(光宗)总是恭恭敬敬地“竦听”。不久,杨守勤奉命册封晋藩,事成后擢升为庶子侍读。但令人惋惜的是,正展才能的杨守勤因病医治无效而逝,时年不满60岁。崇祯皇帝因其是先帝旧臣,加赠少詹事衔。其墓在慈城上岙的杨家庵后。


    与前二位状元一样,杨守勤也是寄情于家乡慈城的诗人、文学家。他下笔千言立就,文采斐然。著作有《宁淡斋集》十卷。



    除了4位状元外,慈城在南宋时还出了一位武状元胡应时,这也是宁波府的第一位武状元。为此,南宋时的宁波地方志《宝庆四明志》在卷10中记载其事:“胡应时,以绝伦升第一名”。慈城人民也在县治前特地立了状元坊,并在县治东南的竺巷口也立了状元坊。一个状元有两个状元坊,可见胡应时的影响之大。直到景定(1260-1264)年间,因有两个状元坊,才把竺巷口的状元坊改建为攀桂坊。由于宋代重文轻武,在宋孝宗之前,武状元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武林旧事》记载了宋孝宗以后的武状元姓名,那里没有胡应时的姓名,因此胡应时应该是宋高宗时的武状元。有关武状元的材料很少。但我们知道宋代规定要考武举首先要通过拉弓和步射,又要策以军略。因此能获得武状元的胡应时应该是星含宝剑横、月笼兵书卷的儒将了。


    参考文献:
    1、光绪《慈溪县志》
    2、《溪上遗闻集录》
    3、《四明谈助》
    4、《宋代状元谱、宋代状元奇谈》
    5、《明代状元谱、明代状元奇谈》
    6、《咫闻录》
    7、《中国科举史话》
    8、《科举奇闻》
    9、《慈溪县志》
    10、《鄞县志》
    11、《中国历史大辞典》
    12、《宁波市志》
    13、《宁波市志外编》
    14、嘉靖《宁波府志》
    15、宝庆《四明志》
    16、《南宋史稿》
    17、《宁波古代史稿》
    18、《宁波名贤》
    19、《科举史话》
    20、雍正《慈溪县志》
    21、《浙江文物考古资料》1986年第4期、第5期
    22、《中国状元大观》
    23、雍正《浙江通志》


    注释:
    ①姚涞8岁那年,其父姚镆欠下巨债。到了腊月,债主都来逼债,有的人甚至带了铺盖住在他家、大有债不讨回决不撒手之势。姚镆束手无策。姚涞见父亲如此为难,就想出一个妙法,要父亲给他400文钱,他便能偿清债务。姚镆岂能相信?姚涞转向母亲求助,心软的母亲尽管不信、但仍劝丈夫把400文铜钱给了儿子。姚涞得了铜钱后、悄悄地来到一个演小花脸的演员家里,恩求演员说:“我只有400文钱,全给您,请您帮我一个忙,这几天晚上,您悄悄到我家楼上,扮作魁星(状元星),站在我座位后,只要三个晚上就行了。”小花脸接过钱后,满口答应。当天晚上,姚涞在楼上读书,读到三更为止,第二晚又读。一位讨债人见年关时节还有如此用功的孩子,不禁在晚上上楼窥视,只见小姚涞正聚精会神读书,背后站着魁星呵护。这一情景使他大为惊异。坚信这孩子将来必定前程非凡。那人下楼后便对各债主说道:“各位请回去过年吧,姚家所欠银两.都由鄙人代为清偿。只是现在身边没带钱,请各位在元宵节后到这里来兑现。”等了几天仍无结果的债主见有城中富户肯承担债务,自是放下心来各自散去。正月十六,那人果然一一代还了债务。姚镆感激不尽。不料那人又说:“让令郎做我的女婿吧!一定请名师指点他。”这更令姚镆惊异不已,忙说:“你肯跟我结亲家,实在是姚某之幸。”此后,姚涞被送到三才庄私塾读书。弘治六年(1493)的一天、左都御史王谟来到这里私访,问私垫先生:“你教的学生,才学如何?”先生回答:“好坏高低相差太远了。”王御使问:“能否当面一试?”先生当即说:“还望王大人赐教。”此时墙外正有一个牧童手拿柳条,骑着黄牛走过。王谟便以此为题,出了上联:“柳枝策指牛。”有个高个子的学生便脱口对道:“枣条戮赶狗。”先生听了大为气恼。王御使却笑道:“对是对上了,只是欠文雅些。”那个学生却不服气地说:“先生的上联俗,还想有一个不俗的下联吗?”王御使听了这话也不恼,便说那我出一个雅联让你对,好吗?于是又出了一个上联:“前殿走到后殿。”那学生思路敏捷,脱口便对:“东街跑到西街。”尽管对上,终无英气。王谟一笑对先生说:“此生贱才也。”先生见王御使很失望,便说此生生性浮躁,专喜在人前卖弄。私塾里还有一个高才生,大人不妨再出一联。王谟说:“也好,我再出最后一联,看有否有人能对?”他环顾四周,便说:“三字经、百家姓,茅草小屋一先生,童子七八个。”只见瘦长的姚涞起身说道:“大人在上,学生应对了。”接着便说出了下联:“八大臣、九公御,金銮宝殿一朝廷,天下十三省。”听到如此大气魄的对句,王御使非常高兴,拉着小姚涞的手连连夸奖:“对得好!对得很有志气。从现在起,你如果再加紧努力,将来必成大器!”姚涞状元及第后、被授于翰林院修撰。其父恰从延绥还京,两人同在朝廷谢恩,一时引为美谈。在及第回家省亲时,姚涞想起少年时求演员扮魁的相助之事,就到小花脸家相谢,谁知一到小花脸家,小花脸立即迎上前来,跪下求饶,说自己因忙于家事没去姚家粉过魁星,白拿了400文铜钱。至此姚涞方知弄假成真。晚上相伴的确是文曲星。(见《咫闻录》)


    ②关于杨守勤中状元,在慈城也有许多传说。主要有二个。一个是状元井。相传杨守勤小时候在井边玩,不小心翻落井中,恰逢一个从江西来的风水先生路过,把他救了上来。并告诉他的父母:此井通海底龙宫、他们的儿子已经拜见过龙王,将来一定有出息。当杨守勤状元及第后,慈城的老百姓称此井为状元井,每当孩子启蒙上学时,都要打一碗井水给孩子饮用,以寄望子成龙之意。另一个传说是杨守勤是魁星(文曲星)下凡,鬼神都让他。有一个晚上,杨守勤正在房中看书写字,只见后窗外的王同知房屋火光冲天,火光中有许多鬼神在屋檐上跳舞,一怒之下,杨守勤将桌上的砚台扔了过去。顿时,鬼神逃散了,火也熄了,但王同知的大屋也倒塌了。当第二天杨守勤把这事告诉母亲时,母亲大为惊奇。又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杨守勤闲来无事在慈湖边上乘凉,时月色中天,夜光如水。杨守勤不觉在岸边睡着。这时大庙菩萨正从城中回来,轿夫见了告诉大庙菩萨说有人挡道。大庙菩萨拉开轿帘一看,忙说,这是文曲星,不要惊动他,我们从湖堤上绕过去。朦胧中杨守勤听到有人叫他文曲星,又见夜色中有一轿子在走。他不敢断定是否听清,于是心生一计,赶忙爬起奔到师古亭中,当道睡着。这时轿子刚到亭前,见杨守勤又睡着,轿夫又禀告说:“文曲星又在亭中了,怎么办?”大庙菩萨知道杨守勤的用意,宽厚地说:“我们靠边走,不要惊动他。”不料,往边上一靠,大庙菩萨的脚滑入了態湖。这使小守勤非常内疚,但也不敢吭声、等菩萨过去后,连忙回家。第二天一早,他特意去大庙察看、只见菩萨的双脚颜色一深一浅,便断定昨夜所见皆实、愧疚之余杨守勤更加发奋读书,终于如愿考上状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49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1: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4 05:50 , Processed in 0.1061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