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回复: 1

【人物】 80后女科学家姚蕊:“中国天眼”守舱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0
  •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11-8 07: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1-8 07:42 编辑

    【人物】 80后女科学家姚蕊:“中国天眼”守舱人
    原创 张东亮 大国人才 2019-12-16 14:19 发表于北京


    如果把FAST(“中国天眼”)看作一个窥探神秘宇宙的“天眼”,那馈源舱就相当于这个眼睛的瞳孔。80后女科学家姚蕊成为天眼馈源舱系统负责人时,只有28岁。





    获“偶像”赏识,刚毕业当上“科研大工匠”

    1984年,姚蕊出生在北京一个工程师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这位品学兼优的女孩后来选择了与机械工程打交道。“有些专业在外行看起来很枯燥,其实一旦深入了解,也有很多令人着迷的地方。何况我的两大偶像,就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天文学家南仁东。”

    谈及与FAST的缘分,姚蕊不禁感叹:“感觉像是命运的安排,我读研时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做FAST馈源支撑研究。当时就感觉这个国家项目很特别,我对它充满好奇,于是便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参与这项工作。”

    2010年,26岁的姚蕊硕士刚毕业,就加入了南仁东的“中国天眼”科研团队。南教授的敬业精神和朴实的生活作风,令她感佩不已。

    在这位“中国天眼之父”的影响下,姚蕊也磨炼出了异乎常人的吃苦精神。

    有一次陪南仁东去贵州山区考察时,前方无路,七八十度的陡坡,人就像挂在山腰间,要是抓不住石头和树枝,一不留神就摔下去了。当时又恰逢瓢泼大雨,山洪裹着砂石一路狂泄,众人连扶带背,个个摔得满身泥泞,才总算为瘦弱的南教授保住了一条命……回到县城落脚处一看,姚蕊和一名师姐身上,都已经摔得伤痕累累。

    2012年,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姚蕊,被任命为FAST馈源舱的负责人,当时她只有28岁。馈源舱是“中国天眼”的最核心部件之一。馈源是指望远镜用来接收宇宙信号的装置系统,馈源舱就用于安放这个系统。

    面对一些人提出的“姚蕊太年轻”之类的异议,南仁东自信满满说:“小姚是科研大工匠的好苗子,她能吃苦,工作严谨,又敢于创新,放到普通岗位上倒是埋没了,我们应该给青年才俊大施拳脚的机会。”



    敢想敢干,为“中国天眼”解决两大难题

    升“官”后,姚蕊开始了她“双城狂奔”式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她背起电脑包出门,7点从北京西站坐上前往石家庄的火车,来到“中国天眼”馈源舱的科研中心——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所,开学术会议,做科研设计等;晚上9点回到北京的家,参照白天的会议记录列出修改清单……

    因为馈源舱的研发工作,是由中科院天文台与中科集团第五十四所合作完成,所以在2012年到2014年间,北京、石家庄两头跑成了姚蕊的日常。

    项目启动后,她对每一张图纸都仔细审核、反复计算,姚蕊是个完美主义者,什么都想做到最顶尖,甚至有连续4天不合眼在电脑前编程的记录!

    “项目最紧张的那年,整个馈源支撑系统团队仅记录在案的重要会议就多达140次,多位负责人甚至连去食堂吃饭都在一起,就是为了能争取更多时间讨论交流。”姚蕊说。

    馈源舱的设计工作开始后,数不清的问题向姚蕊扑来。其中,馈源舱限重问题最是“折磨人”。为保证安全性,按照设计规划,馈源舱限重为30吨。但技术人员发现,他们研发出的馈源舱重量达到了34吨!于是,姚蕊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队给馈源舱“减肥”。

    这场耗时近两年的“瘦身”着实不易。馈源舱里不仅有馈源装置,还有配套的其他辅助设备和设施,如六杆精调平台、电气系统等,这些设施关系到“瞳孔”是否看得清、看得准。

    馈源舱哪里的“赘肉”最多呢?姚蕊及其团队首先把目光投向了馈源舱的主体框架,经过一次次深夜会议的集思广益,以及反复的模拟实验,他们最终把其从“正圆形”变成了“近似三角形”,一下减重几千斤!

    成功率团队成员打赢攻坚战的姚蕊,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原本计划在“中国天眼”内放置9个不同类型的馈源装置,但随着馈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014年初FAST项目组与美国合作建设的一台超宽带馈源接收机,也要放入馈源舱。该馈源接收机性能先进,可代替原来的3个馈源装置。虽然总体上馈源装置的数量减少了,但问题是这位“新房客”的尺寸太大了,占了馈源舱内近一半的使用面积。“它一来,剩下6个馈源装置根本无法全部塞进去了。”姚蕊说。

    FAST所有子系统必须在2016年9月25日前完成调试,而在此之前,还要预留出大量的设备生产和打磨时间。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科研人员们心急如焚。姚蕊冥思苦想数日,很快整个人就瘦了一圈……

    苦心人,天不负。后来她最终冒出一个大胆而又合理的念头:设备分组运行!“天眼”观测宇宙星空时,通常情况下只会用到其中一个馈源装置,其他馈源装置在此期间是不工作的。那为何不把闲置的馈源装置“请”出馈源舱呢?探测时使用哪一个,就将它装进馈源舱里,这样不就解决了“放不下”的问题了吗!

    姚蕊为这个想法激动得彻夜未眠,次日天刚蒙蒙亮,她就急匆匆赶到研发中心,按照这一思路,和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改造工作……

    在不久后的馈源舱详细设计评审会上,这一方案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




    姚蕊在项目现场

    乐做世界最大“眼瞳”守护人

    2016年7月3日11时46分,平塘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现场,最后一块反射面板成功到达预定位置,顺利完成安装。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在“中国天眼”安装工程现场,姚蕊带领团队成员,钻到望远镜的底部,对馈源舱内的设备进行精心调试。

    从高处往“天眼”底部看去,馈源舱就像一个碉堡。姚蕊打了个比方:“如果把FAST看作一个天眼,那馈源舱就相当于这个眼睛的瞳孔,它起到聚焦的作用,我们能看得更清楚。”

    2017年12月,馈源舱验收工作圆满完成,FAST正式睁开了它探索宇宙的大眼睛……

    探索未知宇宙,搜寻和发现脉冲星是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从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落成,截至目前,它已经先后发现了43颗脉冲星,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如今,已经博士毕业的姚蕊,仍是这颗“眼瞳”守护人,中国天眼的正常运行,始终离不开她和团队在背后默默的技术支持。

    用姚蕊诗意的解释,FAST射电望远镜的作用,就是帮助人类从宇宙的白噪音中,更灵敏地分辨出有意义的声音。“它可以接收到1351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可以从雷声中听见蝉鸣”。因为南仁东老人和姚蕊等后辈的坚持付出,一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2019年1月21日,作为馈源舱控制技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姚蕊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名单!从榜单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创新科研力量的崛起。

    姚蕊表示,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未来,她会继续做好中国天眼的“守舱人”,完成馈源舱的后续优化任务。“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我们有精力、有干劲,应该为国家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人才》2019年第11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0
  •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07: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80后科研女神姚蕊:“中国天眼”守舱人
    原创 hxng 华夏女工杂志社 2019-08-30 07:37
    作者:张东亮


    获“偶像”赏识
    刚毕业当上“科研大工匠”
    1984年,姚蕊出生在北京一个工程师家庭,在父母的熏陶之下,这位品学兼优的女孩后来选择了与机械工程打交道。“有些专业在外行看起来很枯燥,其实一旦深入了解,也有很多令人着迷的地方。何况我的两大偶像,就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天文学家南仁东。”


    于是短短几年时间,“学霸” 姚蕊就在工学道路上从女学士蜕变成了女硕士,身影从北航辗转到了清华园。


    科研路上,她也有过迷茫和疑惑。读研时,看到以前的同学从事金融行业,风光无限,也曾让姚蕊多少有点受刺激。但导师说,如果你有能力搞科研,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那不仅很酷,更是意义远大!


    谈及与FAST的缘分,姚蕊不禁感叹:“感觉 像是命运的安排 ,我读研时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做 FAST馈源支撑研究。当时就感觉这个国家项目很特别,我对它充满好奇,于是 便 在 导 师 的 指 导 下 开 始 参与这项工作。”


    20多年前,就有人在一场聚集了世界顶尖无线电科学家的大会上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人类应该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 30米,南仁东却放出“狂”言:“将来我们要建造一个口径 500米,全球最大的太空望远镜!”有人嘲讽他痴人说梦。


    为了“建造中国自己的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理想,南仁东放弃了在国外天文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顶级科研条件和薪水的待遇,毅然回国,开始了论证、选址、立项……


    从 1994年到 2005年,南仁东带着 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走遍了贵州大山里 300多个备选点,有些荒山野岭连条小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最终,南教授选择了贵州省平塘县金科村的喀斯特洼坑地。这个洼地刚好能盛起相当于 30个足球场面积的 FAST巨型反射面!从洼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多方面看,都比较理想。


    2010年,26岁的姚蕊硕士刚毕业,有幸加入了偶像南仁东的“中国天眼”科研团队。南教授的敬业精神和朴实的生活作风,令她感佩不已。作为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南仁乐的衣着打扮竟像个老农民,待人随和的他也从没有一点架子。


    在这位“中国天眼之父”的影响下,姚蕊也磨炼出了异乎常人的吃苦意志。


    2012年,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姚蕊,被任命为 FAST馈源舱的负责人,当时她只有 28岁。馈源舱是“中国天眼”的最核心部件之一。馈源是指望远镜用来接收 宇 宙 信 号 的 装 置 系统,馈源舱就用于安放这个系统。


    面对一 些 人提出的“姚蕊太年轻”之类的异议,南仁东自信满满说:“小姚是科研大工匠的好苗子,她能吃苦,工作严谨,又敢于创新,放到普通岗位上倒是埋没了,我们应该给青年才俊大施拳脚的机会。”







    敢想敢干,
    为“中国天眼”解决两大难题
    升“官”后,姚蕊开始了她“双城狂奔”式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她背起电脑包出门,7点从北京西站坐上前往石家庄的火车,来到“中国天眼”馈源舱的科研中心———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所,开学术会议,做科研设计等;晚上9点回到北京的家,参照白天的会议记录列出修改清单……这就是时任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副研究员、FAST馈源舱系统研制负责人姚蕊的一天。


    因为馈源舱的研发工作,是由中科院天文台与中科集团第五十四所合作完成,所以在 2012年到 2014年间,北京、石家庄两头跑成了姚蕊的日常。


    项目启动后,她对每一张图纸都仔细审核、反复计算,姚蕊是个完美主义者,什么都想做到最顶尖,甚至有连续 4天不合眼在电脑前编程的记录!


    “项目最紧张的那年,整个馈源支撑系统团队仅记录在案的重要会议就多达 140次,多位负责人甚至连去食堂吃饭都在一起,就是为了能争取更多时间讨论交流。”姚蕊说。


    馈源舱的设计工作开始后,数不清的问题向姚蕊扑来。其中,馈源舱限重问题最是“折磨人”。为保证安全性,按照设计规划,馈源舱限重为 30吨。但技术人员发现,他们研发出的馈源舱重量达到了 34吨!于是,姚蕊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队给馈源舱“减肥”。


    这场耗时近两年的“瘦身” 着实不易。馈源舱里不仅有馈源装置,还有配套的其他辅助设备和设施,如六杆精调平台、电气系统等,这些设施关系到“瞳孔” 是否看得清、看得准。


    馈源舱哪里的“赘肉”最多呢?姚蕊及其团队首先把目光投向了馈源舱的主体框架,经过一次次深夜会议的集思广益,以及反复的模拟实验,他们最终把其从“正圆形”变成了“近似三角形”,一下减重几千斤!


    就这样,“中国天眼”的馈源舱,开始依照姚蕊提出的新方案,进行研发打造,安装调试。


    会工作也懂生活,
    乐做世界最大“眼瞳”守护人
    FAST位于黔南的群山环抱之中,建成后,不仅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同时,它接收宇宙电波的能力也是最出色的!事实上,这个世界之最的诞生,不仅要依靠 25万平方米的巨大反射面(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还依 赖 于 一 个 灵 敏 的 核 心 部件———馈源舱。


    馈源舱是承载馈源的舱体,而馈源其实就是天线,它用来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在“中国天眼”重达 30吨的馈源舱内,拥有7套馈源。


    2016年 7月 3日 11时 46分,平塘 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现场,最后一块反射面板成功到达预定位置,顺利完成安装。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天锅”已经成型!


    在“中国天眼”安装工程现场,姚蕊亲自带领团队成员,钻到望远镜的底部,对馈源舱内的设备进行精心调试。


    馈源舱位于整个“天眼”望远镜球面的中心位置,正式投用后,它会随着探测的需要沿球面中心轴做上下运动,而支持它运动的就是馈源塔。6座位于 FAST望远镜圈梁边山上的馈源塔,将通过钢缆拉动重达 30吨的馈源舱升起和降落。


    从高处往“天锅”底部看去,馈源舱就像一个碉堡。姚蕊打了个比方:“如果把 FAST看作一个天眼,那馈源舱就相当于这个眼睛的瞳孔,它起到聚焦的作用,我们能看得更清楚。”


    2017年 12月,馈源舱验收工作圆满完成,FAST正式睁开了它探索宇宙的大眼睛……


    在现代前沿科技领域,西方国家一向自视甚高,认为只有他们才掌握了科学的真相。但随 着 中 国 科 技 力 量 的 快 速 崛起,这一局面逐渐被打破。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天眼”的诞生在中西方科学界引发的震荡!


    南仁东等天文科学家,总共耗费了 22年的心血结晶,在贵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缔造出这座举世闻名的锅状建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后,很快就被美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评选为“本世纪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就凭这一成就,能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续领先世界 20年!


    遗憾的是,FAST射电望远镜刚建成不久 ,“中国天 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就因病情恶化逝世,享年 72岁。姚蕊为此哭肿了眼睛,并深深铭记住了这位 偶 像 和 导 师 生 前 的 一 句 名言:“用科学报国,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


    探索未知宇宙,搜寻和发现脉冲星是 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从 2016年 9月 25日中国天眼落成,截止到目前,它已经先后发现了 43颗脉冲星,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我国天文学家们正在破解“天眼” 获取的海量信息,而西方天文学家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情形,当真是扬眉吐气。


    2019年1月21日,作为馈源 舱 控 制 技 术 领域的代表人物,姚蕊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35位 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名单!从榜单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创新科研力量的崛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7 05:29 , Processed in 0.1071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