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0|回复: 5

『明』清塘姚氏族譜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57
  • 签到天数: 34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2-20 08: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11-3 07:45 编辑


    清塘姚氏族譜序

    明 羅倫


        外物不知其高深,反諸内焉,高深者在我矣,此保族之道也。顔子於聖人之道,仰之彌高。非高,而何鑽之彌堅?非深,而何王侯之門高視天而深視海?七十子之徒,達如子貢,勇如子路,藝如冉求,非不知聖道之高深也,外駕未能税焉。獨顔氏子頺然陋巷,以終其身。簞#飄(“飄”當爲“瓢”)世家,配開里於無窮,故曰高深在我者,保族之道也。昔夏侯玄、何晏之徒,妄作石字,自相標榜,以深與神,卒貞於曹爽之黨。陸淳、柳宗元、八司馬者,揚揚然自以伊吕復生,堯舜之理可致,卒辱於叔文,君子羞稱焉。之數子也,大者覆宗,小者衊祀,故曰:高深在我者,保族之道也。清塘姚氏,先世有諱堪者,宋紹聖丁丑,自峽江徙里之芳洲。又六世,卿大徙清塘。又十二世,兩岐柝,居戰平。世系清白,以右江鄉,君子有取焉。夫子之於顔氏,博之以文者,《大學》之“格物致知”也。約之以禮者,《大學》之“誠意正心”,修身也。是果高深而不可及哉?天下之保其族者,無過於顔氏、姚氏,欲保其族,如顔氏而已矣。天下之保其族者,果無過於顔氏?彼徒騖乎其外者,是舍大椿而暮朝菌也。姚、羅乃通家也,姚氏之偉者曰衮弁,曰節勵,帥族人修其譜,請予序之,予故樂爲之言。(明嘉靖刻本《一峰集》卷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57
  • 签到天数: 34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句读


    《清塘姚氏族谱序》
    [明] 罗伦 著


    外物不知其高深,反诸内焉,高深者在我矣。此保族之道也。颜子于圣人之道,仰之弥高,非高而何?钻之弥坚,非深而何?王侯之门,高视天而深视海。七十子之徒,达如子贡,勇如子路,艺如冉求,非不知圣道之高深也,外驾未能税焉。独颜氏子颓然陋巷,以终其身,箪瓢世家,配阙里于无穷。故曰:高深在我者,保族之道也。


    昔夏侯玄、何晏之徒,妄作名字,自相标榜,以深与神,卒陷于曹爽之党。陆淳、柳宗元、八司马者,扬扬然自以伊吕复生,尧舜之理可致,卒辱于叔文,君子羞称焉。之数子也,大者覆宗,小者蔑祀。故曰高深在我者,保族之道也。


    清塘姚氏先世有讳堪者,宋绍圣丁丑(公元1097年),自峡江徙里之阙芳洲。又六世,卿大徙清塘。又十二世,两岐析居战平,世系明白,以右江乡,君子有取焉。


    夫子之于颜氏,博之以文者,大学之格物致知也;约之以礼者,大学之诚意、正心、修身也。是果高深而不可及哉?天下之保其族者,无过于颜氏。姚氏欲保其族如颜氏而已矣。天下之保其族者,果无过于颜氏,彼徒骛乎其外者,是舍大椿而暮朝菌也。


    姚氏之伟者曰“衮弁”,曰“节励”,帅族人修其谱,请予序之,予故乐为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57
  • 签到天数: 34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外在事物的高深莫测并不重要,若能返求于自身内心,那么高深的境界就在于我们自己了。这才是保全宗族的根本之道。


    颜回对于圣人之道,仰望它愈发觉得高远,这难道不是“高”吗?钻研它愈发觉得坚实,这难道不是“深”吗?王侯将相的门第,看上去如天一般高,如海一般深。孔门七十二贤中,通达如子贡,勇猛如子路,多艺如冉求,他们并非不知道圣人之道的高深,只是无法摆脱对外在功名的追求。唯有颜回,安于贫贱,在陋巷中度过一生,一箪食一瓢饮,其家族(的精神)却能与孔子故乡(阙里)的荣耀一样流传无穷。所以说:高深的境界在于自身内在修养,这才是保全宗族的根本之道。


    从前夏侯玄、何晏之流,虚妄地为自己制造声名,互相标榜,自以为思想深邃、精神高超,最终却深陷于曹爽的党争之祸而身死族灭。陆淳、柳宗元等八司马,意气风发地自以为伊尹、吕尚再世,认为可以实现尧舜那样的太平治世,最终却因追随王叔文而受辱,被后世君子所不齿。这几类人,重的导致宗族覆灭,轻的也致使祭祀断绝。所以(我再次)强调:高深的境界在于自身内在修养,这才是保全宗族的根本之道。


    清塘姚氏的祖先中,有一位名叫姚堪的,在宋朝绍圣丁丑年(公元1097年),从峡江迁徙到本地的阙芳洲。又过了六代,姚卿大这一支迁居到了清塘。再传十二世,家族分支,迁到战平居住。姚氏家族世系源流清晰,以其德行被尊为江右乡里的表率,故而受到君子的赞许。


    孔子对于颜氏(颜回)的教育,用文献典籍来广博他的知识,这对应着《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用礼仪制度来约束他的行为,这对应着《大学》中的“诚意、正心、修身”。这(种修养)难道真的高深到无法企及吗?天下能保全宗族、绵延不绝的,没有能超过颜氏的了。姚氏想要保全自己的宗族,只需效法颜氏那样去做就行了。天下能保全宗族的,确实没有能超过颜氏的。那些只知追求外在功名利禄的人,就像是放弃了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树,而去羡慕朝生暮死的菌类一样愚蠢。


    姚氏家族中杰出的子弟,名叫“衮弁”、“节励”的,率领族人纂修了这本族谱,请我为之作序,我因此很乐意写下这些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57
  • 签到天数: 34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与透析


    1. 核心论点与哲学思想
    “保族之道,高深在我”: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不在于追求外在的高官厚禄、显赫门第,而在于构建内在的道德修养、家风传承。罗伦作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在此鲜明地体现了宋明理学 “向内求索” 的思想精髓。
    正反论证:
        正面典范:颜回。其“箪食瓢饮”的安贫乐道,反而成就了精神与宗族声誉的永恒,证明了内在德行的强大力量。
        反面教材:夏侯玄、何晏(魏晋玄学清谈家)和 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唐代永贞革新派)。他们虽有才华与抱负,但因卷入政治斗争(“骛乎其外”),最终导致身败名裂,甚至牵连宗族。这警示世人,脱离内在德性根基而追逐外物是危险的。


    2. 姚氏家族的历史脉络
    始迁祖:姚堪,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 迁至阙芳洲。
    关键节点:六世后 姚卿大 迁居清塘,奠定了“清塘姚氏”的基业。又十二世后分支至战平。
    家族特质:“世系明白”(传承清晰)、“以右江乡”(受乡人敬重),说明其家族是以德行与规范在当地立足的“君子”之家,与文中倡导的内在修养之道相呼应。


    3. 修谱的深层意义
    在罗伦看来,纂修族谱并非简单的记录血缘,而是一次践行 “保族之道” 的文化活动。通过追述先祖迁徙、分支的艰辛历程,以及表彰族中贤德(如衮弁、节励),其目的在于:
    强化家族的内聚力和身份认同。
    将“高深在我”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可传承的家规祖训。
    引导族人效法颜回,注重内在德性,而非一味追逐外在的浮华。


    4. 文献价值与来源
    核心文献:《一峰文集》卷三,[明]罗伦撰,钦定四库全书本。这是最权威的版本来源。
    补充文献:为更全面了解清塘姚氏,可参考《江西通志》、《吉安府志》及《安福县志》等地方志中的人物、氏族志部分,与序言记载相互印证。


    总结


    罗伦的这篇序文,不仅是一篇普通的族谱序言,更是一篇充满理学智慧的 “家训哲学论文” 。他将抽象的“内圣”之道,与具体的“保族”实践相结合,为姚氏乃至后世所有家族指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传承之路:真正的家族荣耀,源于代代相传的德行与修养,而非一时的权势与富贵。 此序作于明代(具体时间待考,罗伦主要活动于15世纪中后期),但其思想对于今天家族文化与个人修养的培养,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57
  • 签到天数: 34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句读标点  
    (注:依据《钦定四库全书》本及文意调整)


    清塘姚氏族譜序  
    外物不知其高深,反诸内焉,高深者在我矣。此保族之道也。颜子于圣人之道,仰之弥高,非高而何?钻之弥坚,非深而何?王侯之门,高视天而深视海。七十子之徒,达如子贡,勇如子路,艺如冉求,非不知圣道之高深也,外驾未能税焉。独颜氏子颓然陋巷以终其身,簟瓢世家,配阙里于无穷。故曰:高深在我者,保族之道也。昔夏侯玄、何晏之徒,妄作名字,自相标榜,以深与神,卒陷于曹爽之党。陆淳、柳宗元、八司马者,扬扬然自以伊吕复生,尧舜之理可致,卒辱于叔文,君子羞称焉。之数子也,大者覆宗,小者衊祀。故曰高深在我者,保族之道也。清塘姚氏先世有讳堪者,宋绍圣丁丑自峡江徙里之阙芳洲。又六世,卿大徙清塘。又十二世,两岐析居,战平,世系明白,以右江乡,君子有取焉。夫子之于颜氏,博之以文者,大学之格物致知也;约之以礼者,大学之诚意、正心、修身也。是果高深而不可及哉?天下之保其族者,无过于颜氏,姚氏欲保其族如颜氏而已矣。天下之保其族者,果无过于颜氏,彼徒骛乎其外者,是舍大椿而慕朝菌也。姚氏之伟者曰「衮弁」,曰「节励」,帅族人修其谱,请予序之,予故乐为之言。




    全篇译文  
    清塘姚氏族譜序  
    对于外在事物的高深,若能反观自身,高深便存于内心。这是保全家族的根本之道。颜回对于圣人之道,越仰望越觉得崇高,这难道不是真正的“高”吗?越钻研越觉得深邃,这难道不是真正的“深”吗?王侯之家虽高如天、深似海,但孔子的七十弟子中,如子贡通达、子路勇敢、冉求多才,并非不懂得圣道的高深,只是未能将外在的追求转化为内心的坚守。唯有颜回在简陋的巷中安然终老,以“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传家,与孔子的故里(阙里)一同不朽。因此说:高深存于内心,才是保全家族的根本。  
    从前,夏侯玄、何晏等人虚妄地自命不凡,互相标榜学识高深,最终卷入曹爽的党争而覆灭。陆淳、柳宗元等“八司马”,自夸如同伊尹、吕尚再生,能实现尧舜之治,却因王叔文事件而身败名裂,君子耻于提及他们。这些人,重则家族覆灭,轻则玷污祖先祭祀。因此说:高深存于内心,才是保全家族的根本。  
    清塘姚氏的先祖中有名为姚堪者,于宋绍圣丁丑年(1097年)从峡江迁居至阙芳洲。六代后,姚卿大迁至清塘。又过十二代,家族分支迁居战平,世系清晰,以清白传家闻名右江乡,为君子所称道。孔子教导颜回,以文献典籍广博其学识,这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以礼仪约束其言行,这是《大学》中的“诚意、正心、修身”。圣道难道真的高深不可及吗?天下保全家族者,没有能超过颜氏的。姚氏若想保全家族,只需效仿颜氏即可。那些只追求外在功名的人,如同舍弃千年大椿而羡慕朝生暮死的菌类。姚氏的杰出者如衮弁、节励,率领族人修订族谱,请我作序,我因此乐于写下这些话。




    解读透析  
    1. 核心思想:内修为本,家族永续  
       罗伦以颜回“箪瓢陋巷”的典故为核心,强调家族延续的根本在于内在德行的修养,而非外在权势或财富。他批评夏侯玄、何晏等人因党争覆灭,陆淳、柳宗元等因政治投机身败名裂,对比颜氏家族因坚守圣道而不朽,突出“高深在我”的保族之道。  
       文献依据: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出自《论语·雍也》,罗伦将其与《大学》的“格物致知”“修身”结合,构建儒家伦理框架。  
       历史对照:夏侯玄、何晏参与曹魏“浮华党”,因政治斗争被司马氏诛杀;柳宗元等“八司马”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家族蒙羞,均印证“外骛必危”的观点。


    2. 姚氏家族的历史与品德  
       迁徙脉络:姚氏先祖姚堪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从峡江迁居阙芳洲,六代后迁至清塘,十二代后分支战平,世系清晰,体现家族稳定性。  
       地域背景:“右江乡”可能指江西吉安一带(罗伦家乡),姚氏以“清白”闻名乡里,符合儒家“修身齐家”的理想。  
       人物关联:罗伦与姚氏为“通家”(世代交好),其《兰畹先生墓志铭》记载姚氏族人姚珏(号兰畹)的孝悌事迹,佐证姚氏重视内修的传统。


    3. 文化典故与文学手法  
       典故运用:  
         “大椿”与“朝菌”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永恒与短暂,批评追逐外在功名的短视。  
         “伊吕复生”指伊尹、吕尚(姜子牙),代指辅佐明君的贤臣,讽刺柳宗元等人的政治抱负脱离实际。  
       结构特点:  
         全文以“高深在我”为线索,通过正反对比(颜氏 vs 夏侯玄等人、姚氏 vs 外骛者)强化论点。  
         结尾点明作序缘由,体现明代族谱序文“敦宗睦族”的实用功能。


    4. 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明代社会:罗伦生活于成化年间,目睹官场腐败与党争,故强调“内修”以规避政治风险,反映士大夫对家族存续的深层思考。  
       现代启示:文章揭示“德行传家”的普世价值,对当代家族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时间标注与文献补充  
    1. 时间考订  
       宋绍圣丁丑:对应公元1097年(宋哲宗绍圣四年),为姚堪迁居阙芳洲的时间。  
       罗伦生平:罗伦(1431–1478)为明代著名理学家、状元,其《一峰文集》收录本文,体现其理学思想与家族观念。


    2. 文献互证  
       《兰畹先生墓志铭》:罗伦为姚氏族人姚珏所作墓志铭,详述姚氏家族“孝悌仁爱”的家风,与本文“清白传家”的记载一致。  
       《论语》与《大学》:文中多处引用儒家经典,如“颜子之学”“格物致知”等,体现罗伦对程朱理学的推崇。




    总结  
    罗伦的《清塘姚氏族譜序》以儒家伦理为核心,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对照,系统阐述了“内修德行以保族”的思想。文章不仅是姚氏家族的精神纲领,更是明代士大夫对家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其强调“内在超越外在”的价值观,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57
  • 签到天数: 34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联人物
    [明] 羅倫 撰 (江西永丰)蘭畹(姚珏)先生墓誌銘
    http://bbs.sjysz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009&fromuid=4
    (出处: 世界姚氏宗亲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11-5 00:04 , Processed in 0.1107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