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回复: 0

后秦教育制度和姚氏羌人崇儒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26
  • 签到天数: 29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3-11 07: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秦教育制度和姚氏羌人崇儒


    南安赤亭姚氏,世为羌酋,汉时内附,其后弋仲,少英毅。永嘉之乱,东徙榆眉,拥众数万,先后归顺前赵、后赵。后赵亡,附东晋,拜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曾弹劾豫州刺史祖约逼杀太后,不忠于主。以中原为大统,常戒诸子:“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15]子姚襄“好学博通,雅善谈论。”[16]白雀元年(384),姚苌建后秦,都长安。置百官,服色如汉氏承周故事。“立太学,礼先贤之后。”[17]在留台诸镇办官学,以考试优劣,选拔人才[18]。苌死,长子姚兴继位,常与“舍人梁喜、洗马范勖等讲论经籍。”[19]天水姜龛、东平淳于岐、冯翊郭高等耆儒硕德教授长安时,诸生自远至者万数千人。河西大儒凉州胡辩东徙洛阳,除弟子千余人外,关中后进亦赴之请业。立律学,召郡县散吏学习律法,学成后返还,“论决刑狱”,再无冤滞[20]。建立专门的律法学习与教育研究机构,可谓创举。告社稷宗庙,行仁孝治天下。姚泓,兴之长子。孝友宽和,博学善谈论,尚书王尚等以儒术侍讲。博士淳于岐病,泓亲诣省疾,“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焉”。[21]可见,姚氏一族久居北方,深受汉文化影响,特别是建立后秦后,不论大政方略还是典章制度、教育政策无不尊儒。后秦三代,皆传位长子,这是自西周确立的嫡长制,先嫡后庶、先长后幼的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的体现,也意味着后秦国家政治组织的发展与完善。虽然建国仅33年,但是民族的根基却在关中扎下根来,崇儒的教育思想代代相袭。


    西秦建弘五年(424)《炳灵寺169窟建弘题记》,刻于甘肃省永靖县炳灵寺,题名博士南安姚庆子[22]。博士,古代学官。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23]西汉太常博士省称,后专掌儒家经学教授。


    唐贞观十八年(644)《姚畅墓志》,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出土,现藏县商城博物馆。畅高祖蜀太常卿;曾祖光州长史;祖齐并州录事参军;父板授河间郡守。“君含五行而介秀,体三德以挺生。畅志词翰之间,放心琴酒之侧。”[24]


    永徽四年(653)《姚思忠墓志》,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出土,现藏千唐志斋。祖随营州司仓参军;父文林郎。文林郎,文散官名。隋置,唐文官第二十八阶,从九品上。思忠“孝友天然,诚信非则;学综经史,文华绮绚。”[25]


    开元二十年(732)《姚迁墓志》,河南省洛阳出土,现藏千唐志斋。祖著作佐郎;父夷州都上县主簿。迁幼而能言,先后任县主簿、县尉、县丞、户曹参军。可谓“门传礼乐,世袭衣冠。”[26]


    永泰二年(766)《姚贞谅墓志》,陕西省出土,现藏西安碑林。“公初敦儒学,早悟释门,遂于比德伽兰凤台之上,崇建金阁鴈塔之下,经行宝林,为彼岸舟航,超出世梁栋,西奉士女,囙趋道门。”[27]志主学儒悟释崇佛修道,与唐代奉行儒佛道于一体的主流文化一致。


    上述志主均南安姚氏,无论是建立自己的政权,还是政权灭亡后的继续生存,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儒家思想文化和儒家教育的重要。碑刻中反映出来的文职官阶,正是重视儒家教育、吸取儒家文化营养而获得的回报。


    三、西夏和党项羌崇儒重教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建立的政权,立国190年,效唐宋政治体制,施行文教改革,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各级蕃汉官学,实行科举考试,以科目取士。创制西夏文,以西夏文和汉文为官方语言和文字。翻译、刊刻大量儒家典籍及佛经,教育获得长足发展,文化繁荣空前。天佑民安五年(1094)《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原在凉州大云寺内,现藏武威西夏博物馆,刻西夏、汉文,是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碑刻。西夏亡国后,人们借助该碑得以重释西夏文。干佑七年(1176)《黑水河建桥敕碑》,刻汉、藏文,反映了党项羌尊佛的同时,依然固守着对山、水、树、土地等诸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是西夏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真实写照。


    其实,早在唐初党项羌崛起时就倾慕儒家文化。开元二十五年(737)《拓拔守寂墓志》,陕西省榆林横山县出土。父思泰文武通才。守寂“丕承遗训,嗣有令绪,造次必形于孝悌,成功不倦于诗书。”[28]后晋天福七年(942)《李仁福妻渎氏墓志》,内蒙古乌审旗无定河镇出土,现藏乌审旗文管所。志称渎氏“景曜垂祥,月华表瑞,效葛蕈之美称二南,标妇道之成樛木。”[29]葛蕈,语出《诗经·周南·葛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30]喻女子在家,志在女功,恪守妇道。渎氏遵女子之本,美名远播。志文虽有溢美之嫌,但儒家文化亦成为衡量此支党项羌女子道德、行为的标准。渎氏与李仁福育彝谨等五子。据后周广顺二年(952)《李彝谨墓志》:“祖讳思□,皇任京城四面都统教练使,累赠太师。”“考讳仁福,皇任定难军节度使,累赠韩王。妣渎氏,封吴国太夫人。”[31]《新唐书·西域上》:拓拔思恭“中和二年,诏为京城西面都统……,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32]传世典籍惟思恭任京城四面都统,累赠太师。可见,志文“思口”,即拓跋思恭,李仁福父、李彝谨祖。守寂一支,唐初从甘青川高原草地内迁至陇右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再迁银州以北、夏州以东的沙漠地带,经几百年发展壮大,终于在宋时建立西夏政权,成为与宋、辽、金等分庭抗争的重要势力。其崛起、壮大、建国,既是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崇儒敬佛、大兴文教的结果。


    西夏教育的成功为元初培养了大批人才。《元史·朵尔赤传》:“帝以西夏子弟多俊逸,欲试用之。”[33]这些党项遗民往往家学深厚,代代相承。大德五年(1301)《李世雄墓志》,撰文人张伯淳,宋进士,先后为儒学教授。供职翰林,认识世雄,知世雄亦儒学教授。子翰林待制屺[34]。世雄,李恒第二子,党项羌人。《元史·李恒传》:“李恒字德卿,其先姓于弥氏,唐末赐姓李,世为西夏国主。 ”[35]又,至正二年(1342)《立智理威忠惠公神道碑》。《元史·立智理威传》:“立智理威,为裕宗东宫必阇赤,典文书。”[36]“其先西夏之贵臣、唐兀之令族,乌密其氏也。 ”[37]《新元史·察罕传》:“乌密即嵬名之异译,西夏国族。”[38]党项羌人。嵬名氏是西夏皇室姓氏,威明、乌密、于弥为其不同译名。太祖兵至河西,得金紫公幼子察罕。金紫公,即曲也怯律,仕西夏,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39]。子曲也怯祖,察罕之兄,“夏国尝举进士第一人,”[40]孙亦力撒合,秀才[41];碑主立智理威,初为东宫执掌文书的官员,后在“所治郡新学校,谨教养,拔俊秀而用之。”[42]子买纳、韩嘉纳,“皆起家为监察御史”[43]。碑主家族五代,皆从文。


    至正十六年(1356)《唐兀公碑》,发现于河南濮阳县东柳屯镇杨什八郎村,现藏该村。碑述来自贺兰山下的唐兀氏随蒙古征战,定居河南濮阳的史实。碑主唐兀崇喜,又名杨崇喜,国子上舍生,“已豫会试,俟贡有期。”[44]会试,元代礼部一级的科举。国子生,又称国学生,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魏晋以降,历代设太学,或国子学、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崇喜编纂《述善集》,成为研究蒙元时期西夏遗民活动的珍贵文献[45]。其子理安,国子生,娶翰林待制伯颜宗道女。崇喜弟卜兰台,习儒书及蒙古文字,长女嫁国子生。整个家族“厚礼礼学师,以教子孙。”[46]今杨氏后裔3000余人,仍居杨什八郎等村。


    至正八年(1348)《莫高窟六体真言碑》,现藏敦煌莫高窟文物所,刻西夏、汉、藏、梵等六种文字。明弘治十五年(1502)《保定西夏文石经幢题名》,现藏保定市莲池公园,用西夏、汉文刻经并党项羌、汉人施主题名。足见明代仍有懂得西夏文、汉文的党项羌知识分子,在宣讲佛教教义的同时,也在传播西夏文明与汉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2 06:47 , Processed in 0.1225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