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回复: 1

新视野、新开掘与新成就——姚继荣著《清代历史笔记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3-19 08: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视野、新开掘与新成就——姚继荣著《清代历史笔记论丛》评介

    张廷银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通常,人们根据纂写者所表现的身份以及纂写的态度,把历史著作或史料分作正史与野史两大类j前者指那些由官方组织的或代表官方旨意的人,在一个相对比较严密的策划与安排下所完成的,像“廿四史”或“廿五史”;后者则大略是个人自发、自由地编纂的,像历代的野史和笔记即此。、由于此,正统历史学以及思想比较正统的史学工作者,一般即倾向于运用正史类著作,而对包括笔记在内的野史,则难免有所忽略乃至于鄙视,以致历代虽出现过数以千计的笔记作品,可具体有哪些、从何觅寻、如何准确使用等,至今仍成问题。这与史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及应有要求是很不符合的一因为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毕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二”(《华盖集・忽然想到》)正史固然有其严肃、秉实、公正的一面,可往往也有溢美、失实和不公允的一面,因此,就连王安石也曾痛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宋史・王安石传》),而且,即使不考虑正史的这些弊端,它也不可能全面、细致地记载历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细节,要使历史具有更多的现场性和过程化,就必须要依靠大量的野史和笔记。笔记所体现出来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正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还出现了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张舜徽《清代笔记条辨》、来新夏《清代笔记随录》等研究著作:不过,相对于丰富的历史笔记作品,目前的研究尚存在很大的空间和不足,迫切需要有人大量去做既宏观梳理又具体探究的工作。


    2014年,民族出版社推出的姚继荣《清代历史笔记论丛》一书,可以算作一个很好的努力和尝试二全书分五个部分:清代历史笔记及史料价值、顺治至雍正朝历史笔记、乾隆至嘉庆朝历史笔记、道光至同治朝历史笔记、光绪至宣统朝历史笔记。一方面,对清代学术思潮与发展大势,清代的笔记、史料笔记与历史笔记,清代历史笔记的史料价值与缺陷,清代历史笔记的出版、研究与利用做了系统介绍与阐释;另一方面,又对清代各个历史时段的历史笔记做了全面的开掘与展示,主要是偏重于说明这些历史笔记的文献与史料价值,揭示它们“补他书之阙、详他书之略、正他书之误”的作用。概略而言,该书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值得学界关注。


    一是对历史笔记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厘定。关于笔记及历史笔记,过去谈得比较笼统甚或还互相矛盾,给人们掌握和运用这类资料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清代历史笔记论丛》则通过对笔记的名称变化归述以及对笔记类著作的实体考察,归纳出了历史笔记的基本范畴,即历史琐闻类笔记、小说故事类笔记中之志人记事者和考据辨证类笔记中之考史笔记j这也许并不一定是最准确、最全面的历史笔记概念,而从史料学和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却又无疑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有了这种指引,阅读者和使用者就可以有目标、比较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具体笔记作品。因此,编著者在这里做的既是理论探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是对散于各处的历史笔记,特别是古今大中小型丛书收入中的历史笔记,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梳理。关于清代历史笔记的分布及具体作品,此前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张舜徽《清代笔记条辨》、来新夏《清代笔记随录》,做了大量的胪列和简介,大致描绘出了清代历史笔记的基本状况。然而,由于历史笔记比较分散,以往对历史笔记关注得又较少,为前述各书所遗漏的作品还有很多,能把散见各处的清代历史笔记汇总起来,既是全面了解此期历史笔记撰述情况的需要,同时也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爬梳工夫。《清代历史笔记论丛》一书,凡五十万字,计收清代历史笔记二百三十种,比《历代笔记概述》、《明清笔记谈丛》、《清代笔记条辨》和《清代笔记随录》所录要多出了很多在一定意义上说,《清代历史笔记论丛》即是一部清代历史笔记总目录:有了这样一邵总目录,对研读者来说,不仅能够对清代历史笔记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具体历史笔记作品。


    又《清代历史笔记论丛》毕竞是论丛,而不同于一般的总目录,它用大量的篇幅详尽介绍了每一邵笔记作品的作者、篇卷数、版本、编写情况以及基本内容和优劣点,所以,它就很好地发挥了引领和导读的作用,使读者一眼就能明白该读哪部作品,又该如何正确运用此作品。它的索引和引导作用是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是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积累工夫,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学术识见。从而使《清代历史笔记论丛》的实践意义,融入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可说是一部真正的论丛之作。


    三是作者很关注学术思潮与史学发展大势,以明学术思潮对史学发展的影响;同时,也重视各个历史时段的史学发展特征,以及历史笔记的成就面貌。作者把清代历史笔记的发展分为顺治至雍正朝、乾隆至嘉庆朝、道光至同治朝和光绪至宣统朝四个时段,又置“概说”于各个时段历史笔记介绍之首,从而比较清晰地展示出各个历史时段的史学总像,从而也显示出历史笔记在史学发展中的分量与地位、实际上,这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有益的导向和引领。


    四是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体现出的文献价值。作为一部介绍历史著作的书籍,《清代历史笔记论丛》的目的,无疑主要是介绍历史笔记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以往的许多历史研究类著作,包括几种涉及历史笔记的著作,也基本是围绕这样的目的来展开的.然而,《清代历史笔记论丛》的作者,确实不是为了单方面介绍各种笔记作品的内容及其意义,作者要真正使这部论丛具备可资参考的工具书品格。因此,该书就用了相当的笔墨,概括说明了各书的版本情况,并对各个版本之间的关系与承递进行了必要的揭示,从而从版本选择亦即文字遵从上提供了择善而从的可能。也就是说,它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是并行不废、相辅相成的。我们确实也看到,有些书籍本身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可假如我们了解不全、选择不精,就会反而选用一个刻印不善、讹误遍布的本子,那样就绝对得不到所需要的史料价值。要保证作品的学术价值,必得同时衡量其文献价值。刻印精良、文字讹误较少,是实现学术著作内在价值的“最后一公里”,必须严格把握。在这个问题上,《清代历史笔记论丛》的做法,虽然不是其首创,却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给撰写此类学术著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不过,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清代历史笔记论丛》尚有值得改善的地方。根据粗略的印象,其对各个笔记作品版本的介绍,大概主要依据相关的工具书以及点校整理的前言说明,这仍然属于由著录到著录、由转引到转引的过程,尚不能称作真正的版本探究。因为,虽然不能笼统地认为这些来自工具书以及出版说明的版本介绍就一定不准确,而实际中的确又存在着许多不清晰、不全面甚至错误的判断,如果简单地引用,则会出现以讹传讹的弊端、比较可靠的做法,当然是著录引用与实地目验相结合,通过这样的细致工作,实现是者承之,而误者则纠之或存疑。这样才能真正给人们提供一个完全可信的参考。自然,要彻底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花费更大的气力,也需要与作者的整体研究计划相适应。这里,仅仅是一个初步的阅读体会和不成熟的建议。


    总之,《清代历史笔记论丛》是一部有特点、有用处的史学著作。其不足并不能掩盖其贡献,也有理由相信,作者会在进一步的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再者,从该书后记中还可了解到,作者有一个宏大的撰写计划,即打造一个有关历史笔记的学术研究系列:《唐宋历史笔记论丛》、《元明历史笔记论丛》、《清代历史笔记论丛》和《中国历史笔记通论》、不难想见,有关唐宋、元明和清代历史笔记的论丛,应该是这个宏大撰写计划的坚实铺垫;而有关中国历史笔记的通论,则必定会在兴起之因、发展走向、时代特征、演变之由乃至于思想价值上,做出系统而深刻的理性说明。所以,一俟这个计划的完成,它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必定会更加凸显出来,足可嘉惠于学林。这也应该成为学界的一种期待。


    作者简介:张廷银(1965一),男、甘肃环县人、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献学研究。


    姚继荣,1960年9月生,四川剑阁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青海民族大学教授,从事中国地方史和中国史学史研究。近年来从事历史笔记研究,出版《中国历史笔记通论》(2021)、《清代历史笔记论丛》(2014)、《元明历史笔记论丛》(2015)、《唐宋历史笔记论丛》(2016)等多部著作。本文摘选自《清代历史笔记论丛》。


    引用本文格式: 张廷银 新视野、 新开掘与新成就——姚继荣著《清代历史笔记论丛》 评介[期刊论文]- 青海民族研究 2014(4)

    姚波收集录出,以原文为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08: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9 21:24 , Processed in 0.1026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