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9|回复: 0

“请神破案”的知县——姚令仪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5-8 07: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神破案”的知县——姚令仪

    ◎ 向传君


        犍为历史上曾经有一任知县,他在犍任职期间勤于政务,办案明察秋毫,留下了“请神破案”的故事。他辗转四川多地任职,最终官至四川布政使,成为四川历史上的一代名宦——他便是姚令仪。





    姚令仪书札


        一、初入仕途


        姚令仪(1754年~1809年),字一如,又字心嘉,江苏松江府娄县人。对其生平,四川各地的地方志有不少的记载,但都是只言片语。而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为其撰写的墓志铭《通奉大夫四川布政使姚公(令仪)墓志铭》(下文称“《墓志铭》”),让我们对他的生平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


        姚令仪年少时为松江府学生,“少能文,工为书”(《墓志铭》)。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选拔为贡生。次年,参加朝考,名列一等。陛见乾隆帝之后,随即获得以知县即用的资格,发往云南。这一年,他才25岁。


        姚令仪前往云南后,先是暂摄禄丰知县。因易门知县空缺,上官又令他并摄易门知县。初入仕途,便兼任两县知县,也算是一种难得的际遇。


        姚令仪虽然年轻,但却勤于政务,办事稳妥,因此很快得到上官的赏识,不久后就被调署任寻甸州知州。


        当时的云贵总督是福康安,他听闻了姚令仪的事迹,认为他有勇有谋,是贤明之人,因此有心重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福康安调任四川总督。正值四川有乱民为患,福康安于是向上奏请,将其调入其幕府。


    二、犍为任官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姚令仪初到犍为县为官,先任嘉定府分驻四望关通判。四十八年,调任犍为知县。此时正值犍为—乐山盐场的鼎盛时期,居四川四大盐场第一,该县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取得“金犍为”的雅号。据说省府里挂的各县牌子,犍为县和同样产盐的富顺县被摸得油光水滑,犍为知县可谓肥缺,众官汲汲以求的,而此时姚令仪才30岁,正是仕途得意。


        姚令仪任犍为知县前后只有2年多的时间,但却不乏可圈可点的事迹。


        首先,关注民生。他曾经在汊鱼滩修水神祠、建月波亭,设救生红船。嘉庆十九年版《犍为县志》(下文称“嘉庆《犍为县志》”)有以下记载:


        月波亭:待舟亭之右,乾隆五十一年,知县姚令仪建。(卷2《方舆志》)


        水神祠:县北十里汊鱼子,乾隆五十年,知县姚令仪建。(卷3《建置志》)


        乾隆四十九年,知县姚令仪捐修救生红船一只,招募水手五名,捐银二百六十五两,置买田地一分。地名锅底氹,册名“汊鱼滩红船”,载条银一钱,每年纳租谷市斗十石,以为水手工食之用。(卷4《食货志》)


        汊鱼滩是犍为县古代著名的险滩,船只经过此十分凶险。因此,人们乘船经过此地,为了安全,都要下船登岸,步行避开此处险滩,再重新乘船,经常在这里等待船只。前任知县宋锦曾经修建待舟亭,以便人们在此歇脚,遮阳避雨。


        到姚令仪任犍为知县时,待舟亭早已经破落不堪,无法使用。于是他在待舟亭的旁边修建了月波亭,不仅再次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歇脚之所,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山水胜景的好地方。为此,他还作有一篇文章《月波亭跋》——


        汊鱼子为犍邑险滩,冬春较甚。凡泝流而上者,莫不舍舟登岸。旧有待舟亭,久经倾圮。余涖兹土,就其地建水神祠,以答神庥而隆呵护。乃移待舟亭于东侧,复筑亭于其右以广之。建祠以来,水势渐平。每当清晨静夜,于役往来,经过其地,见夫水波不兴,月光上下,未尝不凭眺久之。因就所见,以名吾亭。若谓拟之黄冈月波楼,所谓“远吞山光,平挹江濑”者,庶几从同。顾彼则以风帆、沙鸟、烟云、竹树,悉为谪居之胜。而余则幸际升平,山川效灵,民登康阜,即景兴怀,又岂可同年语哉!是为跋。(嘉庆《犍为县志》卷9《艺文志》)


        汊鱼滩时有船毁人亡的事情发生,因此姚令仪又在此修建水神祠,时常祭祀,祈祷水神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同时,他还捐出自己的俸禄,重修了一只救生红船,册名为“汊鱼滩红船”,并招募5名水手,以便及时救援翻船溺水的人们。由此可以看出姚令仪对于民生的重视,真望“山川效灵,民登康阜”。


        其次,姚令仪还注重对人文遗迹的维护。比如重修张纲墓。张纲,字文纪,汉代犍为郡武阳(今眉山市彭山区)人,曾经任侍御史。犍为县古代有张纲墓(或为纪念性建筑),历代均有维护和祭祀。姚令仪任犍为知县后,看到张纲墓在荒烟蔓草之中,与其他墓冢杂处在一起。他为防止墓冢埋没,于是重修张纲墓,并作有文章《重修汉侍御大夫张公墓碑记》,表示了对先贤的尊重之意。


    三、“请神破案”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姚令仪在犍为留下了“请神破案”的故事。


        犍为有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从小寄养在夫家,俗称“童养媳”。夫家的婆母和小姑对她都非常不好,甚至百般虐待。有一天,童养媳和小姑发生口角。小姑非常气愤,为了报复,她将毒药放入食物中,企图毒死童养媳。谁知,婆母误吃食物而死。小姑闯下大祸后,却对外宣称童养媳因为记恨而毒死婆母。县衙接到报案后,也因不察实情而在严刑拷打之下定了童养媳的罪,并书写公文上报。


        姚令仪任犍为知县后,调阅到这起案件的卷宗,细细思索之后,总觉得这起案件有冤情,于是重新提审了当事人。数次升堂之后,仍然得不到实情。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计策。他先对外扬言:“我要请神鬼帮忙,审清此案。”然后,他让差役在夜里将童养媳和小姑绑在城隍庙的廊道上,而他自己却躲在神像背后,偷偷监听两人的对话。前两夜,两人争吵了很久,仍然没有说出实情。


        直到第三晚半夜,姚令仪让差役偷偷将神像推举起来。小姑受到惊吓,以为城隍显灵,连声喊道:“城隍爷不要惩罚我!我知道我错了!我下毒药其实是想毒死嫂子,谁知会被母亲误吃了?城隍爷,请您饶了我吧!”话音刚落,神像退回了原位。这时,姚令仪才走了出来。


       随即,姚令仪连夜审理此案。小姑见事情败露,只能讲出实情。童养媳的冤屈因此得以昭雪。此案平反之后,人们纷纷传颂。因为很多人不知实情,又缺乏科学知识,都说姚令仪是神明,能够驱使神鬼办案。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时人许仲元经过嘉定府时,曾经听闻此事,并将其收入笔记小说《三异笔谈》之《犍为冤妇》中。





    姚鼐作《姚令仪墓志铭》


        因此,乾隆五十二年版《犍为县志》卷7《名宦志》称其“莅政勤敏,钜细必察。邑人畏若神明。”而姚鼐撰写的《墓志铭》也称其“当为县令,善平狱讼”。犍人之所以对姚令仪“畏若神明”,或是因为上面这个案子。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姚令仪卸任犍为知县。离任之际,犍为士民在他修建的月波亭为他饯别。他为此创作了《勖斋周少府集同人饮饯于月波亭即席口占志别》四首诗歌,他在诗歌中写道:


    其一


    捧檄西行蜀道中,玉津两载布葵衷。


    劳形敢诩征三异,善政何曾著一同。


    静对山川留古意,相安耕凿乐民风。


    无缘逮养心徒切,有泪难禁洒碧空。


    其二


    敷政时容仔细商,丹心相共守官方。


    舟临巨壑人同济,忧为慈萱我未忘。


    此去吴头兼楚尾,应怀露白与葭苍。


    勋猷彪炳归公等,计日还期入对扬。


    其三


    化被文翁自昔年,犍人儒雅更翩翩。


    惟公乃至无私谒,以德成邻有夙缘。


    才藻浑如山韫玉,风尘所愧吏非仙。


    为余徧语穷经客,别后毋忘铁砚穿。


    其四


    聚散由来各有时,月波亭上数归期。


    黄花节近秋深矣,赤子诚求我念之。


    淼淼江流飞彩蠲,匆匆情绪写乌丝。


    凭君满贮邮筒酒,他日重经话别离。


        诗中提到的“玉津”、“月波亭”等,无不表达出姚令仪对犍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深情。


    四、宦海浮沉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姚令仪转任仁寿知县,后升任为石柱同知。不久,将军鄂辉进讨西藏廓尔喀,姚令仪跟随从军,即使兵至人迹罕至之地,他也能办好军粮储备事务。不久,升任雅州府知府,随后再调任成都府知府。


        其后,川东、湖广苗民起事,福康安奉命征讨,又奏请以姚令仪从军。


        姚令仪为人很正直,有一次,他看到福康安部下的一个吏卒在军营门口殴打一个都司,于是大声呵斥,想要制止他,但那个吏卒不听。姚令仪于是将他捉拿起来,杖打教训了他一顿。一夜之后,那个吏卒死了。福康安因此对姚令仪非常不满,有意压制他的功劳,不让他加官进爵。当时,福康安部下有一些横行不法之人,却在军中得到重用。姚令仪心里气愤,于是以疾病为由请假。不久后,福康安在军中去世。


        嘉庆二年(1797年),四川达州白莲教起事,勒保为总督,又征召姚令仪入幕府。直至次年,官军接连与白莲教作战,姚令仪都参与了出谋划策,官军也因此屡获大捷。


        嘉庆四年,姚令仪任四川盐茶道。当时,勒保因遭人弹劾而被捕。姚令仪没有就任盐茶道,而是护送勒保入京。五年,勒保被释放,并再次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姚令仪跟随他一起返回四川。


        嘉庆六年,姚令仪正式赴任四川盐茶道,并分巡成绵道。十一年,擢升为四川按察使。十二年,再次擢升为四川布政使。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一月,姚令仪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成都,享年56岁。


        姚令仪大多时间都在军中任职,治理地方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他在任知县时,善于平定讼案。孙士毅任四川总督时,朝廷禁止民间流通私铸小钱,几乎造成了市场罢市。姚令仪于是打开粮仓,让士民用小钱购买大米,从而达到回收私铸小钱的目的。孙士毅对此非常赞赏,于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回收四川各地的小钱。


        姚令仪任成都知府时,因为粮食歉收,百姓食不果腹。他请求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但上级不同意。最终在他的坚持下,每年冬月设立粥厂,给饥饿的人们提供食物。在任四川按察使时,姚令仪几个月就清理了积累的600多个案件。


        姚令仪一生多数时间在四川为官,官至四川布政使,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代名宦。他文武兼备,在地方任官时勤政清廉,治理有方,入幕府时智勇双全,运筹帷幄。姚鼐在为姚令仪撰写的墓志铭中,对姚令仪有这样的评价:


    愉愉有文,侃侃其武。


    不辞险艰,不惮强御。


    内靖外襄,不以功诩。


    柔抚劳民,作藩西圉。


    不竟厥绪,铭告来许。


        纵观姚令仪30多年的仕宦生涯,无论是入幕府,还是治地方,都卓有成效。“莅政勤敏,钜细必察”,是历史对他最中肯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清·姚鼐著:《惜抱轩全集》,清同治五年(1866年)省心阁刻本

    2. 清·沈念兹等修,犍为县地方志办 公室校勘:清·乾隆五十二年版《犍为县志》,2018年4月

    3. 清·王梦庚等修,张希珝等纂:《犍为县志》,清嘉庆十九年刻本

    4. 陆林主编,陈敏杰、丁晓昌选注:《清代笔记小说类编·案狱卷》,黄山书社,1994年6月第1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14:52 , Processed in 0.1059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