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8|回复: 16

李改萍|姚翼及《历朝文选》研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6-17 1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4-6-17 12:42 编辑

    姚翼及《历朝文选》研究

    李改萍

    山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2 0 2 1 年 5 月 2 5 日


    姚波收集录出,以原文为准


    中文摘要
    姚翼(1515-1583),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浙江湖州地区重要的文学家、藏书家。他生平遭际较为坎坷,早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就试或各地游学中度过,屡试不第,四十九岁及贡后,多担任儒学训导等教员一类的官职,官至广济县令,晚年隐居家乡,讲学编书。有《玩画斋杂著编》八卷、《历朝文选》五十卷流传于世。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历朝文选》是姚翼编选并参与评点的古文选本,目前所见版本为明万历十年(1582年)姚氏万卷楼刊本。明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政策,文学复古运动和评点之风、王学思想以及编者个人的创作实践的需要,都促进了该选本的诞生。该选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集评本,更能代表了姚翼个人学识的习得和对前人的继承吸收之实践。本文将姚翼和《历朝文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了解其人生平及其相关创作,并结合他的学源和评点实践,分析《历朝文选》在评点方式和评点内容方面的特点,探究姚翼的选文批评实践,呈现该论题之下的研究内容。全文主体部分将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阐发,将涉及姚翼的生平交友、著述思想及其在《历朝文选》当中的批评实践活动、该选本的不足与价值的综合分析等多个方面。


    第一章就姚翼的家世、生平、著述、思想,尽可能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详细地考察分析。第一节主要考证姚翼的家族相关,上溯至其祖父母,下至其姊姐后代生卒年和其人相关事迹,展现出其家族脉络。第二节重点论述姚翼的生平,在文学、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对其生卒年字号等问题进行考定。第三节略论姚翼的著述情况,讨论他的著述的存世、亡佚情况,并对传世的《玩画斋杂著编》进行了介绍。第四节简要论述他的生平交友,主要包括他的业师、好友和有史可考的与他有过交集的文人和文学活动,进一步了解他的人生遭际。第五节重点阐述了姚翼生平思想之构成,为下文研究《历朝文选》的选录和评点铺垫。


    第二章重点论述选本的编修背景及选录原则。第一节主要对《历朝文选》的编修背景进行阐述,涉及明代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政策、文学复古运动和评点之风、科举考试等的影响。第二节主要在交代《历朝文选》的版本信息及相关体例的基础上,结合选本的序文题辞和凡例明确了其选录的标准和原则,选本中并未有非常明确的选录原则的表述,未有明确的文体分类编排的体现,根据其参凭的对象分析得出其选文大多典雅醇厚,注重文章本色精神和给读者的阅读体验,与时代思潮结合紧密,同时更是姚翼个人偏好之所至。


    第三章主要进行《历朝文选》的选文实践研究。第一节就整体的选录情况做出分析。第二、三节结合上文大致的选录原则,分别从先秦至宋元和明代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先秦至宋元阶段的选录部分主要对比了《历朝文选》和唐顺之、茅坤二人的相关著述,得到其选录时参考了二人的专著并结合自己的标准重新进行了编排,体现出唐、茅二人对该选本编录过程中有重要的影响;明代部分姚翼按科举及第和年龄的顺序编排作者及其作品,可见其独特用心之处。


    第四章着眼《历朝文选》的在评点方面的实践,论述其评点方式及内容。第一节主要对评点的形式和符号意义进行了分析,具体到论述其评点中唐顺之、茅坤评点的部分,结合二人各自的评点之法在《历朝文选》中具体的呈现面貌进行对比总结,进一步概括出评点符号的指示作用;第二节针对具体的评点内容分析总评、眉批和夹批中内容的特点,得出对文章具体内容评点上与不同的侧重点和相同之处。


    第五章主要对《历朝文选》的价值有一个整体的评判。第一节点明《历朝文选》在编修上存在的不足及独特之处,以便能客观分析其影响。第二节就选本整体上的批评价值分别从对时代的反映、对编者、作者、读者四个方面概括其价值与影响,得出《历朝文选》是明代文学思潮的必然产物,对于了解时代文学发展,了解姚翼本人文学创作倾向和彰显作者之文名和作为科举教材,为当时文人学习提供了便利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其版本的存在在文献学意义上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为研究唐宋派尤其是唐顺之和茅坤二人作品在当时的流传习读和影响方面都提供了可资以证的参考文献。论文最后从选本本身局限和评点在后代的评价和家族的一些因素分析了选本在后世沉埋以至流传较少的客观事实,完善了论文分析结果。


    关键词:姚翼,生平,交友,历朝文选,选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2: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Ⅲ
    绪论        1
    研究现状        1
    研究意义和价值        1
    研究方法        3
    第一章姚翼生平交友及相关考述        5
    第一节姚翼家世考        5
    第二节姚翼生平考        9
    第三节姚翼著作考        13
    第四节姚翼交友考        14
    第五节姚翼思想形成及架构        25
    第二章《历朝文选》的编撰背景和编选原则        31
    第一节《历朝文选》编撰背景        31
    一、明中后期的整体环境的催生        31
    二、科举考试的影响        32
    三、选本发展及评点文化的影响        33
    第二节《历朝文选》的选文标准与原则        36
    一、《历朝文选》的版本特征        36
    二、《序文》反映的编选原则        37
    三、《题辞》反映的编选原则        39
    四、《凡例》中的选录标准        40
    第三章《历朝文选》在选文方面的具体实践        42
    第一节选录基本概况        43
    第二节先秦至宋元选录情况        45
    第三节明代部分选录情况        57
    第四章《历朝文选》在评点内容方面的批评实践        61
    第一节《历朝文选》的评点方式及具体实践        61
    一、唐茅二人评点在选本中的体现及实践        62
    二、评点符号及其指示作用        65
    第二节《历朝文选》的评语内容及特点        69
    一、总评部分的特点        69
    二、夹批和眉批等        73
    第三节姚翼评点的实践及内容分析        74
    一、对唐顺之评点方法的吸收        75
    二、对茅坤评点的借鉴        77
    三、姚翼个人评点所呈现的特点        81
    第五章《历朝文选》的价值        85
    第一节《历朝文选》在选评方面的不足与独特之处        85
    一、不足之处        85
    二、选评方面的独特之处        86
    第二节《历朝文选》整体的批评价值与流传等        86
    一、反映时代文学思潮        87
    二、通编者之志        87
    三、传作者之文名        87
    四、开览者之心        88
    结语        97
    参考文献        97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01
    附录        103
    致谢        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2: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4-6-17 13:05 编辑

    绪论




    研究现状


    1.关于姚翼其人:学界关注较少,目前未有专门研究。
    2.关于《历朝文选》五十卷:在《明史》、《浙江通志》、《两浙名贤录》、《千頃堂书目》及《茅鹿门文集》中《历朝文选序》等古籍中著录该书目信息;许鎏源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史湘云读的《历朝文选》是什么书?”中略论了姚翼编选的《历朝文选》和清人秦倬所编的《历朝文选》的编修时间。


    通过以上研究综述,发现姚翼其名、其文仅在一些专著中出现,姚翼的成就仅仅被简單地提及介绍。关于他的文学专著的研究和單篇论文都未出现。姚翼的生平、文学著述、思想等内容都没有得到深入地探讨,可以说存在着一定的研究空白现象。本篇论文旨在弥补这些不足,尽力论述清楚姚翼及《历朝文选》相关问题,呈现其人、其著述的真实面貌。




    研究意义和价值


    姚翼,明代湖州归安人。字子翀,更字翔卿,又号北溟,后号孺参,晚年更号海屋,人称海屋先生,从他字号的改变可知他一生的心绪變化。他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年,历嘉靖、隆庆朝,卒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早年因战乱随族亲四处輾转,最后定居归安。他是嘉靖癸亥年秋,也就是他四十九岁时及贡得官,结束了此前奔波赴試的趕考生涯,先后在新淦、黄州等地任学校训导,官至广济县令。后因厌倦官场,辞官罢归,隐居家乡讲学编书。他著有《玩画斋杂著编》八卷、编有《历朝文选》五十卷行于世,《玩画斋杂著编》是了解姚翼经历交友及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当中所述的关于用人选拔,教育读书的思想尤为肯切。《历朝文选》尤其反映姚翼为文之法的实践,选本中明代部分收录的一些文章对考证其家族亲人有参考作用,重要的是对姚翼古文观、批评思想及学源的观照。姚翼作为当时湖州地区较为有名的文人、藏书家,目前对他的研究尚缺,他的作品中有可以挖掘的价值,尽管资料有限,未有更多的后人对其相应的评价,但正因如此,才需要研究者去客观地分析其人、其文学成就。通过发掘姚翼著述中的潜在价值,从而深入了解他的文人特质,在文献资料的考据以及作品的阐释分析中,展现姚翼文学创作、文学活动的真实情况,补充当下文学研究中的空白区域。从其一生经历遭际也可反观明代中下层文人在这段历史沉浮中的面貌,窥见这段历史时期社会的文学生存状况。


    结合具体作品、史料分析姚翼的文学活动、写作境遇,从而发现他其实与当时很多的文人都有相同的历史心态。他少多奇气,天资聪颖,青年时期也有科考中举,一朝扬眉,报国为民的志向,在之后长达三十多年的奔波就试的生涯中,他逐渐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个性解放,他自身率性正派的品质也在其作品中显现。如同当时很多中下层文人一样,年纪渐长才有一官半职的经历也逐渐消解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也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纵然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才干,他也只能保持淡然的心态,从事教育事业,藏书讲学,晚年借助佛老之学排解身心痛苦。研究姚翼的生平、著述作品,挖掘有价值的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成长时代和他个性思想的养成过程。


    着重分析《历朝文选》这本古文评点选本的丰富性和所呈现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究他对于正德至万历文学思潮的顺应与接受。同时,通过了解其思想、创作的继承与发展,正确认识当时文学思潮对文人的影响。姚翼师从唐顺之,与茅坤为姻亲至交,因此他在学习为文的过程中,受二人影响颇多,也是复古运功的实践者和助力者。研究《历朝文选》的编选与唐、茅坤二人专著上的联系可以对姚翼对其人的继承吸收和他自身的实践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窥见选本的实际面貌和价值。


    以唐顺之、茅坤等为代表的唐宋派是当时文坛的主流,姚翼作为唐宋派的拥护者,其选文评点都受到当中文人中影响,《历朝文选》作为唐宋派主要是唐顺之和茅坤主张观念在传习过程中的接受一环,对于了解唐、茅二人评点法有一定价值,对研究唐宋派对当时文人影响程度有一定参考作用。


    明代江浙一带、湖州地区文人众多,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濡染,文学风气甚佳,也为当时周边文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营造了醇厚的文学氛围,促使文人作者们的创作编修活动。姚翼虽比之大家来说是为逊色,但作为湖州地区的文人贤士,为本地文学发展和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对他的著述进行研究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交流。


    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考证阐述姚翼生平交友、思想创作、著述批评等,补充丰富了与其他文人之间的交往,弥补姚翼研究的空白;补充茅坤其人与姚翼的交往;《历朝文选》研究的价值在于其版本应属稀见,有一定的版本价值;在文献学价值方面,是文人评点选本的一种,反映了时代文学思潮,丰富了文人评点和选本作品,补充唐顺之、茅坤的专著在明中后期接受的表现形式;选本表达了姚翼的个人思想倾向;当中评点符号的使用及评点内容便利了当时学子的阅读,为他们提供了可读的选本;对当中所选作者及作品的接受和流传做出一定的贡献。在丰富明代文学研究、古文选本评点和文人研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3: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对参考资料中的文本加以句读点校进行进一步的文本分析,利用当中的零散信息尽可能勾勒姚翼生平。本文所采用的《历朝文选》五十卷为普林斯顿大学东方葛思德文库藏本的影印本,考虑到当中的众多选文在现在已有翔实的点校,故不对该选本进行全部点校,只在涉及运用时在文中直接点读开来。对点校运用的文本进行仔细阅读分析。深入到文本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尽量做到客观,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进行整理研究。


    2.文史互证法。姚翼的生平仅在他的文集中见其行状、祭文等,当中文字对实际勾勒其人生轨迹的参考价值有限,对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通过搜集地方志,人物志、科举志等,尽可能整理归纳,将有明确线索的资料呈现出来,做到有证可查。


    3.表格统计法、比较归纳法,在分析《历朝文选》选录和评点的过程中,因数量较多,且需要与他人文集作对比以得出结论,所以需要借助表格的形式呈现,评点的部分针对评语的分析涉及列举归纳等,这样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其中的特点,进而实现本文研究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09: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姚翼生平交友及相关考述




    姚翼是明代中晚期湖州地区有名的藏书家,其玩画斋为时人所知,文采德行亦为时人称道。关于姚翼生平交游资料散乱,生卒年信息在今人著作中不详或有误,本章在搜集到的关于姚翼其人资料的基础上,对姚翼的生平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考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09: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姚翼家世考


    姚翼在《紫盖姚氏重修族谱序》一文中,“余家归安姚氏,世为匹夫,编户之氓,素无谱牒,纪载世系,近岁始即耳目所及,聊述高曾以来创为新谱,以待来世考氏族。《书》称舜生姚墟,子孙以地为姓,遂为姚氏之祖,凡海内姚姓者往往追而祖之。余独以文献不足,无从远稽,虽上嘉有虞之际,窃欣慕焉,而未敢附会其说云尔也。”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以姚为氏。姚氏流脉众多,湖州姚氏支流又繁杂,姚翼家族可考资料有限,只知其居湖州南北溪,皆名姚溪,姚翼家族即姚溪姚氏,本节略从其父辈上下追溯考证。对家族的考证有助于从家风传承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姚翼,他的成长过程中蕴含着父辈的期望,同时其各方面思想的形成也受其家族影响。


    祖父,姚玘。今人未有考证,现就搜集到的资料考证如下:
    据董份《明故处士悦闲姚君配徐硕人合葬墓志铭》一文记载称:“处士姚氏,故桐乡名族,元季有名秀者,始徙归安。归安之姚,自秀孙胜而益著,胜生亮,亮生处士。予尝闻姚所居南北之溪皆名姚溪,以姓显也。见处士家世能重其里云。处士名玘,字莹之,别号悦闲,配陆氏,徐硕人其继配也。陆有贤德,早殁。……处士生正统己巳十月八日,殁正德庚辰九月十三日,年七十有二。徐硕人生天顺癸未十二月十一日,殁嘉靖壬子三月三日,年九十。”根据董份的文章中的这一记述可以明确知道姚圮的字号、生卒年及配偶情况,是以姚玘生卒年为:正统十四年(1449年)—正德十年(1520年),其继配徐氏生卒年为:天顺七年(1463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徐氏德行端正,慎默简重,将陆氏的孩子视为己出,耐心教育,而不数见喜怒,姚玘因好施舍,后因赋税增长,家境中落以至抵押田产时,徐孺人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补贴家用,毫无私心,可见其品德。


    关于姚玘原配陆氏的记载在茅坤的《茅鹿门先生文集》中有《姚大母圹志铭》一文可资佐证。该文当中“姚大母者,余外父高邮州判官姚公旭之母也。母陆氏,年十九而归外大父悦闲公玘……年四十五而殁,殁而葬于称字圩祖阡之麓,不及志且铭,是为弘治六年癸丑也。又二十七年而悦闲公殁。”,据其文可知姚玘原配夫人陆氏弘治六年殁,卒年四十五岁,故可知姚玘原配陆氏生卒年为正统十四年(1449年)-弘治六年(1493年)。在她十九岁,也就是明成化三年(1467年)与姚玘结亲,膝下育三子,“生子三人,长即高邮公,次旻,次昊”此与董氏文中“子男四,旭高邮州判官,次旻、次昊,邑学生,陆出”的信息相吻合。董氏文中还记载有“次晨,侧出。女四,长适仰鸾,次适王朝臣,陆出。次适沈元祯,徐出。次适卞惟洪,侧出。孙男六,翼、珝、应年、应朝、应科、应翔”。孙男六人中仅知道姚翼是姚旭所生,其余未有资料可考。


    姚玘乐善好施,爱护贫苦百姓,其德善人品为乡里众人称道,邑长经常向他询问邑中大小事宜以得解决之法,乡里众人颇为赞赏,他不畏权贵,经常为有诉之里人伸张正义,因此有侠名。姚玘生性倬傥,好奇节,读书不喜从儒生受经,每见儒生即言说自己不能自降学章句文辞,他对于学子一生磨砺,积日累劳,拘文而牵墨不甚认同,他认为大丈夫应该偃仰天地,及时恣睢,玩世而自乐。“吾闻之服袨者志粗,则是燕赵无奇士也。绅趋者无非,则是邹鲁无褒行也,故吾愿布衣肆志而从吾好矣”。面对儒学者的问难,姚玘不改其志,他的言论在当时人看来有绝异卓诡之姿态。有这样一段对话:“……先儒者皆让曰:‘子不乐诗书,间以为劳,而乃算斗斛,提贯衡,出入官长侧奉趣,督较钱谷赢缩,间顾不劳而乐乎?夫儒者固自有乐,子不睹其深,而议其浅,今遂以自苦哉?处士复之曰:夫珍鼎庖脍,世之所染指也,而或荐以草菹,味固无定嗜也;丝竹鼓辇,人之所快耳也,而或间以瓮缶,声固无常节也;燕处堂序而鸿鹄卑之,然鹏抟扶摇,而莺鸠亦笑之,及有以自适其性,则大小一也。子知乐而又何诗书钱谷之殊乎,否则皆自苦耳’”。姚玘不像当时文人一样沉溺于文墨之中,为世俗官爵等名利所累,而是恣意率性而行,倒也快乐闲适。尽管姚玘没有科考入仕的打算,但他对儒生却都以礼相待,他的思想言论说到底也还是可以看出儒学观念的浸染,因此对其子辈也都以诗书教导,到姚翼的这一辈学益有名。古代士子始终是在传统文化熏染下成长起来的,祖父对姚翼的影响不仅是在德行上,也在对学问的追求上,姚溪姚氏一脉也是到姚翼这一辈在当时有了一定的名声。


    父亲,姚旭。姚玘长子,字景旸,号芦溪。郑明选的《郑侯升集》中有《文林郎广济县知县海屋姚公生状》一文,其中叙,“高皇帝时,其先自桐乡徙居湖州府归安县,遂为归安人,公高祖胜用农桑,起家累万。胜生某,某生玘,以义侠闻,玘生旭,公父也。”此处“某”也可在上文中得以证实为“亮”。从这一资料信息可知,姚翼的高祖为胜,曾祖为亮,祖父为玘。与董氏墓志铭中的信息相吻合。唐顺之的《高邮州判官姚君旭墓志铭》中“君讳旭,字景旸,姓姚氏。姚氏居湖之芦溪,至先生徙石门,而先生尝有意复芦溪故居矣,顾力不能,后稍买田芦溪之上,岁时上冢,辄徘徊不忍去,因自号曰芦溪叟,然姚氏故自石门徙芦溪,至先生五世,复徙石门,亦有数云。”由此知其字号、籍贯。墓志铭最后说“时茅坤举嘉靖戊戌(1538年)进士,先生送其女京师。明年,坤请书与先生,南还,道病,至家卒,年六十有五。”由此可知姚旭卒年为1539年,故其生年则为1475年。


    姚旭少治《尚书》,补邑弟子员,充贡为国学生,拜官高邮州州判时,已经五十四岁。姚翼的母亲为仰氏,吴鼎《姚母仰孺人墓志铭》一文中说“姚母仰氏,讳元贞,归安荻溪里人也,家故饶于财,曾祖麒,祖震,考黼,黻别号梅南处士,妣车氏,孺人生而循教,授之内则,颛颛奉以周旋,弗敢坠。年十九嫁为芦溪姚君旭之妻,逮事其舅悦闲翁”。文中还记载了其母的生卒年“卒之日为嘉靖二十年八月丁巳,距其生成化十二年八月乙未,春秋六十有六”,故姚翼母亲的生卒年为:成化十二年八月(1476年8月)至嘉靖二十年八月(1541年8月)。与姚旭膝下育有四女一子,独子即为姚翼,“男子一,翼也,归安县学生,女子四,一适潘尚书子密,一适钱县丞子汝周,一适孙千户子熙道,一适茅进士坤。”,与唐顺之文中记载的“先生子曰翼,女四,婿潘密、钱汝周、孙熙道、茅坤”相吻合。据茅坤撰写的《敕赠亡室姚孺人墓志铭》中说他的妻子从小受父母疼爱,少时,高邮公即姚旭就手授《孝经》、《列女传》及《论语》、《孟子》诸书。女子尚且如此,对于家中独子的教导自不必说。姚旭为人乐善好施,宽厚得众,族人推为长者。因为老而始仕,其官职又不高,所以在任高邮州州判时,其功绩并不显著,“既老而始仕,其仕又卑且不久罢去,故所设施者不显,然其在高邮亦多有利可纪”。姚旭在官仅三年,但他在高邮州治水深得人心,遇到溺水的人亲自匍匐水中相救,并妥善安置死者,州中人无不感激涕零。据其墓志铭中载,姚旭为官不惧权贵,施政重感念教化,同时对于恃强凌弱者皆严于律法,得众人倚重,也因此得罪显者,于是就此辞官罢归。


    茅坤才华出众,确是姚家最得意的女婿,茅坤本人也非常满意自己的这位妻子,在他八十岁时撰写的这篇《敕赠亡室姚孺人墓志铭》中叙:“当是时,闾里间又口画孺人之能且贤不置也,其年六十五而病弥留也。……呜呼!予尝私谓,孺人上之《关雎》、下之《鸡鸣》,及按其畅名理、解文义,当与古之辛宪英、徐淑略相似。予所共结发而床第者四十五年,未尝不师且友之,而为内助也。惜也!孺人先予偃然以逝,而予独留,至今且八十二,衰以耄矣。”茅坤在文章中深切感怀其亡妻,对姚氏的怀念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见夫妻之情深。同时从时间上推算来说,茅坤生于1512年,他八十岁时为1591年,姚氏卒于1575年。卒年六十有五,故其生于1511年。姚翼《玩画斋杂著编》卷八中有《祭季姊恭人茅母文》其中也说“维万历乙亥(1575年)夏四月三日壬申,恭人茅母姚氏讣至楚,则盖棺且逾七旬矣,弟某方令广济休衙而泣者三昼夜”与此吻合。至此知姚翼姊姐生卒之年。以上是对姚翼家族所涉之人的生卒年及相关考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09: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姚翼生平考


    关于姚翼家世生平、交游等的直接记载并不多,散见于他人文集,就相关资料考证其人生平。


    首先是关于姚翼字号的问题:据茅坤为其撰写的《广济令海屋姚君翼传》中言,“君故名应爵,已而改名翼”;据郑侯升《文林郎广济县知县海屋姚公生状》中言,“海屋姚公者,讳翼,字子翀,更字翔卿”;据门人沈位在《姚海屋先生文集序》中言:“先生讳翼,姓姚氏,字翔卿,始余从时号北溟。自京师归,既老矣,又更号海屋以自寿,为湖州之归安人云”,时人称其海屋先生。综上其字号问题得以明晰。古人给自己取号并非随意,别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人的个性所至,以号来表明自己的志趣所在。从姚翼别号的變化上可以看出其思想中蕴含着儒学及老庄之学,而对于海屋这一别号,姚翼自己说是晚年喜好易学,注重养生之法,有淡然世俗之意思,这与他的生平遭际相关。


    其次关于其生卒年。今人著作中未对这一信息进行考证,尽管相关著作中有所提及,但编有姚翼相关信息的著作中也有错讹。比如:杜产明、朱亚夫主编写的《中华名人书斋大观》一书中说:“玩画斋书斋主人姚翼(生卒年不详),清学者”;申畅、陈方平等编写的《中国目录学家辞典》著录有:“姚翼(约1520—1590)”,范凤书编著的《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中有:“姚翼(1540-1609):字翔卿,号孺参,浙江归安(今吴兴)人”,除此著录有姚翼相关信息的今人著作之外,诸如李玉安,陈传艺编著的《中国藏书家辞典》、瞿冕良编著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王克文、余方德主编,张西廷编写的《湖州人物志》、顾志兴著《浙江藏书家与藏书楼》,这些书中均未编写对姚翼的生卒年信息,更毋提有著录的书籍传递的错误信息,在此有必要对其生卒年进行定论。《郑侯升集》中的《文林郎广济县知县海屋姚公生状》称姚翼生于“正德乙亥三月十八日”,《两浙名贤录》又称其“卒年六十有九”。由此可知姚翼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年3月18日),卒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


    关于姚翼生平史料的记载不多且较为零散,本文仅就搜集到的资料略述其生平。茅坤在《广济令海屋姚君翼传》叙“君少多奇气,高邮公获君晚,故最爱君”。姚翼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尚书》《论语》《孟子》诸书,父亲对姚翼寄予厚望,“其父最爱公,而母仰孺人教公顾严,或小有过,辄跪母前,自谢,母解颐,命起,乃敢起”。家中长辈对姚翼寄予厚望,姚翼也努力研习为文之道,茅坤的另一篇文章《赠内弟姚海屋训新淦序》中也说到姚翼:“少负异才,年十岁,受《尚书》于父高邮公,辄通大旨”,“年十九为生员,以文章显吴越间”“弱冠始入邑庠,偶以雕虫末艺缪窃时誉”。此时的他是初露锋芒,稍显其才奇,那么在他拜师从游后,学艺渐有所成。他拜师的过程须提到与茅坤的结识。茅坤的《敕赠亡室姚孺人墓志铭》一文中说他与姚孺人“共结发而床第者四十五年”,姚孺人卒年六十有五,故茅坤与姚氏结亲当时是19岁。嘉靖庚寅九年即公元1530年,茅坤迎娶高邮芦溪公之季女,姚家与茅氏结亲,姚家的小女儿嫁与茅坤,自此姚翼与茅坤结识,茅坤生于1512年,年长姚翼三岁,且因世家联姻,二人以兄弟相称,“予于诸婿间以能文名,故亦爱予。属予两人为兄弟交,予与君,少共师事唐一庵先生,已而予释褐后力攻古文辞,间尝从武进唐荆川公游,君亦复改事武进公”。根据茅坤年谱中的“时唐一庵先生由建疏削籍。聚徒讲学山中。而公(董份)与钱君镇为高弟,数招予从游,予辄兄事两公,而进以师事唐先生。”此时茅坤16岁,那么姚翼19岁。姚翼自作《奉寿尊师一庵夫子七十序》一文中有“某游其门墙者,踚三十年”之句,从寿文中大致可以推断:因一庵先生生于1497年,70岁时也就是1566年,姚翼已经跟随其学习逾三十年,姚翼生于1515年,故姚翼在他21岁左右,也就是1537年时已经拜在一庵先生门下学习,这一时间点于上文姚翼生平考中言及他弱冠时入县学,后拜师游学之经历相衔接。彼时姚、茅二人拜在同一门下,交往甚密,其后两人又一同跟随唐顺之各地游历。“已而师事唐一庵先生,以其学褆身而劖行,再过毗陵,从荆川司谏游,於汉士以来百家之旨,揣摩而折衷之,稍稍得其深而归。间出群博士弟子,试之有司……已而省试,再摒不第,辄罢去”。姚翼师从两唐公,其二人尤其是唐荆川先生,对姚翼一生影响颇深,姚翼为文方面的积累深得荆川之教诲,作为入室弟子,姚翼在学问上的造诣渐渐显现。这之后姚翼上京科考,未能及第,此后又试,这期间他四处游历“奔走就试往反三衢之路,历数旬,度浙江,陟富春,访子陵之故迹。”然而还是未能中举,“君亦厌去,不复肄举子业。予官尚书郎,及按粤州,按河朔,时时来归,时时劝君赴公车,君不应。郡县大夫及他按节使君时时遣吏人招之,君且逃匿山谷间不出矣”。直到嘉靖癸亥秋(1563年),也就是在他四十九岁时以贡得官,担任授新淦县学训导,在新淦县期间,因其才学出众,“所为文章之腴者数十万言,流布江以西诸州郡间。江以西诸藩皋抚按使者交口君,故书君之最以闻天子者屡,且谓君当备侍从,不且为国子博士矣”,于是特徙为黄州任府学教授,然而当时县之上有州,州之上才为府,因越级未经有司直接提调为一府教授不合法度,于是其后又于“隆庆戊辰(1568年)秋奉部牒训士于新淦”,再次出任学训。未几,迁为广济县令,在任期间,姚翼说到:“万历启元之岁(1573年),余以新淦学训两徙官为济邑长。济虽小邑,数年来,长吏迁徙不常,多权摄,案牍丘积,逋负累数百千,余始至,昼则事征科,夜则治文书,未暇检阅邑事。”足见其勤勉为政,职守有方。“维万历乙亥夏四月三日壬申,恭人茅母姚氏讣至楚,则盖棺且逾七旬矣,弟某方令广济休衙而泣者三昼夜”可知,万历三年仍在任上,辞官归乡讲学在这之后。


    姚翼“娶通政东汇吕公希周女,实孙氏女而吕公姊子也,自襁褓为养女遂姓吕氏。子四,长一贯,崇德县庠生;次二南,俱早卒;次三才,归安县庠生;次四聪。孙女三,三才生者二,一字德清,县许某子;一未字。四聪生者一,亦未字”,董份写的姚玘墓志铭中写其”曾孙男六,一贯、二南、三才、四象,来章,五行”,由此知姚翼生有四子三女,在《姚母仰孺人墓志铭》中记载说姚翼的母亲有二个孙子,一个叫孟俊,一个叫仲贤。姚翼自作的《姚氏长殇子二南袝耋铭》中或可略得其子一贯初名孟俊。二南初名仲贤。其文中记载为:“况南虽如孺子能孝共父母,余尝有负薪之忧,历数月,南卧不解带,中夜数起烹药,视岁日以为常,且温雅醇谨,与物不争,其为人非耿然不足纪录者乎,故聊为之志曰:南,姚氏,世归安卢溪里人,余娶于孙,以己亥二月六日生南于桐乡之石门镇,初名仲孺,寻更二南,未冠于宝阶,师友以其有成人之实不可名也,豫字之曰圣化,其溺而死在夏五之十八日”。

    图1家族脉络简图
    (元末)姚秀(祖)→(孙)姚胜→(子)姚亮→(子)姚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姚翼著作考


    姚翼在《与刘节斋长科书》一文中自评说:“某江南下士也,职不过训士,爵不齿一命,固当世所贱简”。姚翼之文名为人所忽视,他是以藏书家的身份显名于后世的,其编刻书籍也来源于他有藏书可资。他参与编刻的书籍中有茅坤所著的《百华楼藏稿》十一卷、续稿十五卷、吟稿十卷。《历朝文选》五十卷是姚翼辞官后自辑的。茅坤在为其撰写的传中叙“君之家特以宦落也,然而君之家虽落,其所好读古先秦以来百氏之书不置,间手录《左氏春秋》《国语》,下逮汉魏晋宋,齐梁陈、周、隋唐五代、宋元,迄我朝之文而镌评之,凡若干卷而君之所自为文,间亦尾焉,署曰《历朝文选》”。此外还有《师友渊源录》佚失,仅存记载。“君又别录武进公曁予所为文,或稍中君旨者师友所自也,于是并君所著为一编,署曰《师友渊源录》。晚尤好易,故题其读书处曰‘玩画斋’”。《归安县志·卷三十五·儒林》中也记载了此信息说姚翼“‘尝并绵蕞古礼,著有《师友渊源录》,晚尤好《易》,题其读书处为‘玩画斋’”,后世不传。另其编有《玩画斋藏书目录》不传于世,仅存其序文。除上著述外,重点要提到的是为世所传的明隆庆万历间姚翼自刻的《玩画斋杂著编》八卷,该书在《四库全书》中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集部三十三别集类存目七中记载:“翼,字翔卿,归安人,由岁生官广济县知县。是集皆所著杂文,编年排次,翼为茅坤妇弟,其文格亦略相近,第八卷内附以瞿九思评语,前有其门人沈位序,作于隆庆丁卯。而所录文至万历乙亥,盖自三卷以下皆作序,后所续刻也。”


    如果说考证姚翼家族对其幼年思想之于家学传承等方面有一定了解的话,那么对其著作的研究即进一步了解其人具体的文章风格及其生平交友经历。《玩画斋杂著编》无论是从其编次信息还是具体的篇目上,对考察姚翼的交友经历有重要参考意义。该集编写于隆庆丁卯年(1567年),收录文章由嘉靖戊申(1548年)至万历乙亥(1575年),共145篇。文体包括文记、序、墓表、墓志铭、祭文、移等。该杂编成书的原因从其门人沈位的序文中可知,姚翼文章为时人所称道,然而其仕途坎坷,放弃科举之后感叹自己的人生遭际,可惜文章未传于人,未免叹惋,所以将所作文章编辑起来以求“在功名之列”。该文集在编次、校正、刊印上是集众人之力编刻而成。该集每卷都在该卷目次之后对该卷的编撰者及选校对者进行了说明,从这些编录信息可以了解到姚翼的交友情况。虽然当中的序记等文章未能具体到其人生的某一阶段,但对于大体的活动交往来说是有可资证之处的。该编当中有姚翼应贡前后的写作,也有游历讲学过程中的写作,有对业师的赠和之作,也有给友人的记、序。当中占比较多的代笔之作也可看出姚翼与当时的文人一样有过游幕经历。其代笔之作有为诸如总台、太史等官位较高之人所写,也有为当地乡绅县官代笔之作,也有为其友人代笔之作,比如李乐,二人都有同在新淦县任职的经历,交往密切,可见其作文能力为时人所认可。在其未应贡的前半生作为唐荆川的入室弟子跟随其四处游历讲学,适时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后应贡举教授讲学的经历使他又结识一批官场中志同道合的同僚好友,均能在这个集子中窥见一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0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姚翼交友考






    姚翼一生虽为仕途奔波辗转,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文人,交游也可算广泛,既有少年文学的业师,又有成年从学的门人弟子,既有以文为乐的文学之友,又有为官涉政的官场知己,从这些交往中,也折射出明嘉靖万历年间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吉光片羽。本节以《玩画斋杂著编》中的相关人物信息,结合具体篇目以及其他现存可考资料,对其交友进行简要整理。






    姚翼早年求学私塾后至县学,拜唐枢为师,后因茅坤又入唐顺之门下,随二人四处游历,晚年居家收藏编书,授业门人,其学业来源去脉由此彰显。






    1·姚翼有一位姓萧的老师,是他在县学的老师,未知其名号,生平无所考,仅能从姚翼所作的《叙春风送别绪册奉送石潭萧师往宰江浦》一文中得知二人的师徒关系以及些许个人资料。文中这样说到:






    吾师石潭先生以粤右名儒来教吾邑,以今之官行古之道,虽无瞽宗之尊重,而其教诸弟子也,必仿其德行道艺之规,而课书升散之末,为当世学师之所,庸心者一不之与,且直己守道,不以位卑而自抑,循抑首促步之故事,为守令者亦知之,而屈己与交欢。以故不惟移郊移遂之法,分所不行,虽于夏楚之威,亦泯然不露,而为弟子者,莫不悦其道义,心服而从其教。盖居甚难之职,而独优且易如此也。今且擢江浦宰以去,吾知其于甚难者既易,则以之为宰,居难易之间当裕如矣,他日考部最,由部使者而为卿相,居其甚易,其憅业何如哉,先生行矣。余于诸弟子中颇在与进之列,虽不能释然于离合之间,然区区之怀,惟愿先生既优于其难,尤无狃于其易,使憅业日隆,以兴起诸弟子于风闻之际,诸弟子亦各佩服先生之教,他日皆如宋范尧夫诸人,世指之为胡公弟子,以不愧于先生之门。斯古人赠处之义耳,南北千里,同此春风,踪迹之隔,何足以兴别绪哉。


    (《叙春风别绪册奉送石潭萧师往宰江浦》节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姚翼对他的这位邑学的老师颇为敬重,对于其师石潭先生的素养颇为认同,希望自己学有所成,不负先生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叙写时的真诚以及对老师的不舍和对其所处的境遇的担忧,希望老师能在新的职位上也能有好的光景。其业师有文字可考的是唐一庵先生与唐荆川先生。






    2·唐一庵,即唐枢(1497-1574),字惟中,号一庵,人称一庵先生,浙江归安人。明嘉靖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明史》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四中:“言官以李福达狱交劾郭勋,然不得狱辞要领……疏入,帝大怒,斥为民”。“少时学于湛若水,深造实践,留心经世略,九边及越、蜀、滇、黔险阻厄塞,无不亲历”。唐枢于隆庆初复官,以年老加秩致仕,后归湖州,讲学于东门,三吴之地有不少名人皆出于其门下。嘉靖四十一年,他在湖州城东北择地建吴兴唐一庵书院,作为会讲之所。《明儒学案·卷四十·甘泉学案四》中记载唐枢有“主政唐一庵先生枢”“嘉靖丙戌进士,除刑部主事,疏论李福达,罢归。讲学著书垂四十年。先生初举于乡,入南雍,师事甘泉。其后慕阳明先生之学而不及见也。故于甘泉之随处体认天理,阳明之致良知,两存而精究之。卒标”讨真心“三字为目的。”唐枢说:“儒者之学,只在感应。能将心性感处,研究事理的当以应,是为用世。”这个观念对姚翼的影响可在他的文学实践活动中察得。姚翼写有《奉寿尊师一庵夫子七十序》、《祭先师一庵夫子文》,这两篇文章中姚翼提及他求学一庵先生和他对老师的评价。






    吾师一庵夫子,少负希圣之志,壮年立朝,以议诏狱罢归,即倡明绝学,以讨真心为宗旨,接引后进,来者不拒,而以成就斯人为己责。某游其门墙者,踰三十年,窃窥其造诣日深,感孚日广。及今年满七十,虽以某之不敏,未闻性道之教,不知其学已臻于从心不踰之境与否,而要其惟日不足,不敢暇逸,则庶乎学《易》,以冀无过之心矣。匪特非世之虚生虚老者流,而亦岂遽伯玉学圣人,而得其近似者伦哉。然则夫子生今之世,而其年有可贵之实,盖有同于古人者,以今人为寿之礼行之,正情文之称也,顾乃深自逊谢,每履其始生之辰,辄远引避匿,虽其门墙之士,亦不得以伸一觞之敬,何其与今之人大相远哉虽然,假令仲尼之年而不止于七十,则其学之进又不知其何所底矣。今夫子年益高,而其神益固,貌若癯而其精益藏,知其大为天之所纵,而寿固未可量也。其所自造与造就吾侪于不穷者,皆不可以无庆,今虽不敢引觞浮白,效世人之祝,以重违夫子谦让之德,其可无一言之献,以继风人介寿之咏哉,聊书为序。(《奉寿尊师一庵夫子七十序》)






    嗟乎,凡以斯道而启迪斯人者,大而天下万世,小而一方,其功同也。吾湖僻在江南,仲尼游辙之所不经,节义文章往往有之,而性命精微之蕴、千圣相传之真决,则眇乎未之闻也。夫子特然振起,身游甘泉湛先生之门墙,而其心则领夫阳明王先生设教之精也,遂尔倡道於苕霅之间,不惟七邑之士从而归之,如云龙风虎然,而傍郡数百千里之远,亦莫不闻夫子之风,而勃然以兴也。夫子以讨真心为立教宗旨,不但与阳明先生所谓致良知者若符节之合,而溯流穷源,其即洙泗一贯之法程也。我湖人士虽不免习俗之牵,犹滞於节义文章之故,不能纯乎性命之学,然此心之明觉,不至终泯,而时一呈露者,则皆夫子之所提嘶而发明也。然则夫子之大造於吾侪,拟之仲尼之在东鲁,其分量之浅深,感孚之远近,虽或有间矣,而均之师道之一成也。昔仲尼之没,其门人弟子三年之后且有留墓宫之侧,以致其哀思仰慕之切者。某乃千里之外闻夫子之讣音,无由抚其棺而号且泣焉,其将何以为情也。(《祭先师一庵夫子文》)






    在给老师写的寿文中姚翼言及自己对古人贺寿的看法,进而转由对今人祝寿之阐发,恰逢一庵先生七十大寿,姚翼聊书以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序文中同时也可以看到姚翼对老师能够倡明绝学,将所学教授后人以成就一辈之行为的赞赏,一庵夫子也成为姚翼后来教书讲学时的榜样,从他的谦谨致学的态度也可见其师对他的影响。姚翼借寿文表仰慕感激之情,借祭文则是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缅怀之情,字里行间皆流露出姚翼的真情实感。






    3·茅坤生平最心折唐顺之,茅坤在其为姚翼撰写的传序文中也都提到了二人求学唐顺之门下,许为入室弟子。虽姚翼未能如茅坤一般身居显职,与唐顺之在很多的赠和来往之作,但无论是在仕途为官还是在文学观点上,唐顺之都给予姚翼以重要的影响,门人沈位言“先生之文,得之荆川、鹿门者为多,故其文逸发而可喜,非世俗所及,而尤长于书”,由此明了。唐顺之应姚翼之请,为姚翼的父亲撰写墓志铭即《高邮州判官姚君旭墓志铭》,姚翼参与编辑了茅坤《白华楼藏稿》,其首卷前两篇就是唐茅二人探讨文艺之作的往来信札,此也可谓姚翼之心思。姚翼称其师父为‘吾师荆川先生’,他的《历朝文选》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即参凭了唐顺之的著述,选录其人文章,并且将其评点之法运用到选文中,他自己的评点中也可见唐顺之对他产生的影响。






    两位老师对姚翼的影响很大,而姚翼也深得其所教并躬身践行。茅坤所说恰能充分说明:“嗟乎,君虽困厄不得志,而其孜孜好学,以求闻乎圣人之道者未衰也。豫章而南,于今邹鲁,宋陆氏兄弟鹅湖、白鹿之讲,与近代阳明先生投戈论学处,其嘉言善行,与帷中弟子之诵说,往往而在也;君得无移其所,以少事两先生者,而相与印可否乎?古志有之曰:‘惟教学半’。兹行也,君两得之矣。”






    4·再来说茅坤与姚翼之间的交往。除了在论述姚翼及其家族中提到的二人之关系交往,还有明确的文学活动和作品以证二人交往,茅坤可以算是可考资料中与姚翼相交至深的一位朋友。从茅坤为撰写的有关姚翼的文章来说,此二人之间的密切交往不言自明。现摘录如下:


    以我早垂翅,逢君初挂冠。


    年衰欲共惜,别久复为欢。


    客难不须答,宦贫何足叹。


    黄花落三径,岁晚许同餐。


    羞为折腰吏,甘作灌园人。


    但习嵇康懒,何辞陶令贫?


    卖文堪给税,叶酒可携宾。


    减产那从闾,一瓢苕水滨。


    (《内弟海屋致仕来归赋寄三首末并感悼亡内不能已尔》)






    他昔千里梦,此夕古人杯。


    髯捋摄余白,心怜别后灰。


    溪山人乡邑,剑珮改尘埃。


    痛饮无辞醉,百年能几回。


    (《海屋来归携酒逆之霅溪道中席间再赋》)






    不嫌数投辖,却惜共颓年,


    况属客离久,能无星聚怜。


    寒花邀座上,华月侑岩前,


    休指邻酤尽,苕川即酒泉。


    (《夜同姚海屋燕集》)






    半亩烟花曲,一椽圜匮间,


    暂移白玉尘,聊闲绿萝丝。


    孤槛窗水中,疏薕掌上山,


    月明清啸处,可许共谁攀。


    (《夜过海屋城南新居题壁》)






    海屋先生久宦游,忽闻海上夜添筹。


    九天露裹金光草,万里云间蜃气楼。


    且喜辞官投白社,绝胜移令访丹丘。


    请君手种花千树,岁岁还同插满头。


    (《海屋由广济令致仕归适逢初度》)






    海屋先生早罢官,经时卧雪似袁安。


    下帷萝影双龙剑,对客花阴一鶡冠。


    病起卖文轮社券,愁来叶酒强宵欢。


    风流何必寻仙诀,箇是长生不老丹。


    (《寿内弟海屋先生》)






    上面罗列的这些诗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得出茅坤深知姚翼。这些诗几乎是茅坤在姚翼罢官归乡后所作的,当中可见二人交往之密切,经常并坐,把酒言欢。而这闲聊的过程中势必也会提到姚翼在外做官,漂泊宦游的种种,对于姚翼“羞为折腰吏,甘作灌园人”的选择,尽管茅坤念及其仕宦生涯的贫苦,为之早早罢官感到惋惜,但见其归乡后澹泊闲适之状,倒也乐其人能得其所好,言之“月明清啸处,可许共谁攀”,这种选择也不见得是人人都能来做的。当中确实也提到其晚年靠卖文为计,追求养生之道。而其情状正如他在《赠姚海屋序》中说得:






    “海屋”者,养生家所放言。海,言泽;屋,言陆,自托以表长生不死之秘,而能以其身迟天地陵谷之变迁,为之计筹于其间者也。……虽不习养生家‘守中致虚’、‘外丹内砂’之说,而其谨服食,节情欲;于世所俯仰驰骛,终其身焉以耗其精、疲其神而不之止者,君一切摒之。而内不以锱乎其心,外不颓乎其形,客或语涉,则茀耳弗闻也。好读《易》,手腕间恒悬以象齿,画《损》、《颐》二卦于其上,虽寝食不忘左盼也。






    茅坤所写序文尽见姚翼澹泊遗世之状。勿论两人之间的姻亲关系之亲近,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文章交友方面,姚翼都离不开茅坤的提携帮助,他通过茅坤也接触到了更多的文人志士,丰富了自己的见闻。茅坤本人对于姚翼的才学也非常认可,认为其文学造诣颇深。在茅坤眼中,姚翼可谓超旷不群、既明且哲”,“少隽才而善文章,声满吴越间”,其文章在年少时即“大者万言,小者数千言,歘然云蒸而泉吐,类古之文章名家者之近,非特世之举子业而已也”。尤其在《祭姚海屋文》一文中更是对其人其文大加称赞,“呜呼!海屋先生山川之灵气既卓荦,韵亦铿宏,其文章则斧藻乎《诗》、《书》;其行谊,则幅尺于典刑。在汉世,则可擬之乎贤良掌故;于唐室,则可列之乎宏词明经。惜也少而省试,不幸数为有司所摒;及其晚而待次,始及贡之天子之庭。”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姚翼的赞赏,然而也对其屡次不第表示惋惜。对于姚翼的逝去,茅坤深感悲痛,连发数问:“呜呼!吾考古兮孰问?吾抱文兮孰问?吾放歌兮孰和?吾长啸兮孰听?呜呼!吾欲排帝阍而号诉之,嗟郁伊其无能。欲再起兮靡路,望重泉兮涕横,尚飨!”足见二人深为知音!






    5·郑明选,字侯升,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刑科给事中。他为姚翼撰写的《文林郎广济县知县海屋姚公生状》对考察姚翼生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郑氏说:“公性达不讳后事,在淦时,即自贾善木以归,又自卜地于山西麓奈字圩之原,将以癸未年某月日,预自营为圹宅,而恶世之行状及志传,类多虚奖者,欲自及其生时见之,选与公之子三才交,最欢三才,以状属选,选之状公也,第不为妄语,若托于文,以谋不朽,则有立言名公在。”可证二人交往。《寿钱文甫六十序》中有:“予垂发时偕钱君文甫交兄事之,君今年六十矣。有友徐君正公,姚君孺参及吾弟侯昌相与告我,请上一言”之句,《贺宪副鹿门茅先生九十序》中提及其与姚翼的交往对话:






    余燕居东溪之上,孺参姚子造焉,离坐,顷之,姚子避席而言曰:“三才将有请于子也。鹿门茅先生者,三才之姑之婿也,三才自为儿时先生过器重三才,而三才未有成也,以负先生,三才贫困,先生辄怜三才,而以钱谷遗三才,夫先生所为遇三才者优矣。今先生行年九十,诸宾客人人具羊酒为先生寿,三才则安能,愿请子之言,效之先生。余谢不能,姚子固以请,乃言曰:上古之时鸿蒙初剖,受先生于天地者,其含气也厚,其取精也浓,而其人亦淳厐不散,不自损耗,故多寿也。其后受生於天地者日薄,而又嗜欲横生,以夺其精气,寿乃不及古矣。然身者人之质也,质无不毁,虽至上寿,犹有穷日,故夫通人者不贵以身寿也,贵外其身以为寿,盖传称不朽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而世之人少不知学,长而无闻,目未瞬而老已至,生而泯泯,况身后乎?此其生也与不生何以异?茅先生以明经起家为县令,历迁监司,所至有政绩……”,姚子曰:“若子所言,先生既自寿矣,三才遂无所为先生寿乎。”余曰:“不然。先生善自寿,则外其身以为寿,子爱先生则欲先生之身寿是何伤乎?且夫尧舜周孔如可至今长生也,人岂有不愿者哉。子之往也,其为先生赋《南山有台》之首章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年无期。”姚子曰:“唯唯我遂以子之言效先生也,敬谢子矣。”


    (《贺宪副鹿门茅先生九十序》)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知道,郑侯升不仅与姚翼交好,还是姚翼子辈三才的老师,二人借茅坤寿辰,探讨了关于养生延寿方面的见解,姚翼是晚年的时候钻研养生之道,可见二人趣味相投。他的《郑侯升集》中也写了不少有关姚翼的诗作,诗歌如下所列:


    岁暮子当归,风吹驿马肥,


    此行知不免,后会恐还稀。


    潥水冰花裂,彰城木叶飞,


    家乡见儿辈,萧瑟问柴扉。


    (《送姚孺参归湖》)






    江风扫栎叶,日暮别江楼。


    不若秦淮月,随君到亳州。


    分散俱流客,苍茫各暮年。


    前途少相识,谁览孝廉船。


    结交从束发,临老更知音。


    珍重孤身去,他乡最苦心。


    桑落醍醐熟,床头不用钱。


    无如着意饮,醉裹发江船。


    (《送姚孺参之亳州》)






    嗟君时不利,久客武林城。


    气逐黄金尽,愁随白发生。


    莫愁羁旅地,垂老寄书情。


    归棹何时发,招魂泪满缨。


    (《寄姚孺参》)






    扶病杂溪送远行,风帆一挂去家轻。


    山中采药曾迷路,市上悬壶莫问名。


    半世结交垂老日,孤身作客暮秋情。


    云间小陆如相讯,为报柴门学养生。


    (《送孺参之松江兼呈同年陆伯达》)






    丹枫叶落一离群,白雪花飘不见君。


    何处孤身犹卖药,几回清梦共论文。


    山臊夜静窥虚壁,木客天寒啸朔云。


    传语归来莫留滞,高楼西望思纷纷。


    (《怀孺参》)






    从其诗作中“结交从束发,临老更知音”更进一步知道二人为儿时好友,相交甚早,引为至交好友。其诗作有别于茅坤的诗作,主要表达了对姚翼在外游历漂泊的羁旅生活的挂念关怀,其情感真挚,足见二人交往之密切。虽未有姚翼赠和诗作流传于世,但姚、郑二人一定是互相了解彼此的。






    6·李乐(1568-1655),字彦和,号临川,桐乡青镇(今乌镇)人。明隆庆二年进士,由江西新淦知县,擢升为礼部给事中,不久改吏部给事中。官至江西东河道参议,福建按察司佥事。著有《见闻杂记》、《乌青志》。他与姚翼同为唐一庵先生的门人弟子,李乐编有《唐一庵先生年谱》,二人同在新淦县任过职。茅坤为姚翼写的传文中有“适予乡李进士乐出为新淦令,雅知君,君复以师道抗颜,其间两人深相结纳,声籍甚”之句,可证二人交往。姚翼《玩画斋杂著编》卷六中有:“归安姚翼著,友人李乐、黄约、黄鼎重选校”之语。杂著中还有《赠临川李侯入觐见》、《赠临川李君赴召序》。






    7·范应期,即范屏麓。据《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登科录》中载:贯浙江湖州乌程县民籍,国子生,治《书经》。字伯桢,行一,年三十九,十月初七日生。曾祖缙。祖完。父萱。母陆氏。慈待下,弟应明,监生;应光;辉;嘉;朝。娶沈氏。顺天府乡试第七十名,会试第一百九十三名。《玩画斋杂著编》中有多篇代范氏之作,相比其他代作来说数量可观,姚翼的代作中说到他经常与范氏论文至慨然,且在其他的代范屏麓作中姚翼熟悉范氏与他人交往时的交谈内容,推测当时他也在场,因此对谈话内容能够复述出来,在《奉寿陈太夫人序》一文中,姚翼对范应期与友人就对陈太夫人的寿辰有一番交谈,姚翼具述其谈话:






    适值太夫人寿届五十,九月四日乃其始生之辰,李子过范子而谋曰:“世人之引寿也多以言,况陈母在江右,去京师万里,吾两人系官于朝,不能离去,捧觞进履之仪既缺,然不及举行,是言尤不容己也,吾两人犹子之分既同,则其言不必各异,而子于余为长,盍图之。”范子曰:“言奚足以寿陈母哉,是在陈子耳”。……李子跃然而悟,两人就陈子而诵之,陈子起谢曰:“命之矣,愿即此以寿吾母,俾栋得假为座之右铭,以不忘希孟之志,或能遗母令名则遗之在栋,而所以遗之者在二君矣,曾谓言之不足以寿吾母乎。”范子遂书为序。(《奉寿陈太夫人序》节选)






    姚翼《玩画斋杂著编》卷七中有:“归安姚翼著,友人范应期、陈以忠,门人陈王道选校。”之语。该编中有6篇姚翼的代作,如:《明故郭室张氏墓志铭代范屏麓太史作》、《送进士石华盛君奉使江右序代范屏麓太史作》等。






    8·沈位,字道立,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一名。隆庆二年戊辰科登进士。沈位是姚翼的门人,也是友人。他为姚翼的《玩画斋杂著编》写序,《玩画斋杂著编》卷一、卷二编次信息中有沈位之名,即他参与了编修。姚翼为沈位的妻子写葬铭《沈妇顾氏葬铭》说到:“吴江庠友沈生位丧其妇,顾若翁惟承君主葬事,以生从余游也,枉问铭焉”。






    9·瞿九思。《明史》中记载:“字睿夫,黄梅人。父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任广平知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得田数十万亩。卒于官。九思十岁从父宦吉安,事罗洪先,十五岁作《定志论》。后从同郡耿定向游,学益进。举万历元年乡试。”他与姚翼的最直接的交往证明主要是通过《玩画斋杂著编》得以体现。《玩画斋杂著编》卷八内附有其对姚翼所作文章的评语。






    10·耿定向(1524-1596)明代著名理学家。字在伦,又字子衡,号楚侗,人称天台先生。《明史》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九中载:“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行人,擢御史,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历刑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其与姚翼的交往仅有姚翼所写《赠耿楚侗先生进秩还朝序》一文可资以证。






    11·项思尧。姚翼《玩画斋杂著编》卷二《亦与堂漫录序》一文中有:“友人永嘉项君思尧,方弱冠,即自喜为诗文,援笔立就,盖余曩所谓灵明之质,天所独纵者也。君为大参瓯东公伯子,诗礼之训得于过庭者已深,而一时名贤如泾野吕公、念庵罗公,及吾师荆川唐公,君皆为其入室第子,又尝遨游天下,眺武夷,登黄鹤,跻日观,汎彭蠡,驱驰齐鲁,徘徊两都之间,非止一再。然则君于天地间文章之助两太史之所不能兼于畴昔者,而独两得之矣。嘉靖乙丑秋,余与君会于京师,问无恙外,即以其生平所著序记诸体一编曰《亦与堂漫录》者示余,展而阅之,古雅超特。”之语。除此之外,未得相关史料记载。






    12·陈鹤(?—1560),浙江山阴人,嘉靖四年举人。“字鸣野,又字鸣轩,一字九皋,号海樵。嘉靖间为云南参政梅守德客”。其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颇深,徐渭曾拜他为师。他与姚翼的交往在姚翼《玩画斋记》中有:“有越人陈海樵鹤者与余善,善大书,颇怪伟,遂索题三字,扁于斋壁,于是玩画斋之称颇传于远近同志。”可资以证。所称赞的那样:“大抵诸藩优游文史,黼黻太平。修学好古,则河间比肩;巾箱写经,则衡阳接席。”如此一来,藩王府邸也就成了众多游幕文士的理想去处,并且在彼此间建立起良好的宾主关系。姚翼杂著中有不少“代作”即是奉命代笔,游幕文人在幕中时往往因幕主之命而作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09: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姚翼思想形成及架构


    姚翼的文学观念受到明中后期张扬个性,追求思想解放的文化潮流的影响,他借编选古文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提高文人的精神境界。另外,从《历朝文选》的选文可窥见姚翼的古文观,评点倾向,其评点有猎奇心理,多是从心而发,阐述个人感受,看似率性,实则蕴含着姚翼对古文发展的认识,亦是他在文章创作方面的实践。姚翼的思维形成与他所受的教育、后期漂泊江湖过程的经历遭际和结交的文人志士的影响有关。


    余尝览传记百家之言,上下数千万年,以吏治循良而光昭载籍者多矣。


    尝读两汉儒林传……余少读书,学为书义,以应有司,私心独谓说书之文非阐析精微,以窃述乎典谟训诰之旨,则其藻丽声韵虽烨如春英,响若金革,无足观也。其才謭陋无以自雠,间以语,人不嗤而迁之者,鲜矣。


    余生平寡嗜好于世之珠玉珍怪,花石虫鱼,声色歌舞,六博樗蒲,一切可喜可玩之事为游间之客所,昼夜沉酣而不厌者,非惟力不能致,而曾不以缁乎其心,独私喜叩文人之旨,食且咀而寝且梦焉。六籍而外庄骚、左史、秦汉六朝以还,下逮唐宋胡元近世诸名家之述作,思欲穷研极讨,以慊余志。


    从上述文段中可以知道姚翼对儒家学问深为认同,在读书方面也有自己的思考,认为应该读反映典谟训诰之旨的古文,而非辞藻华丽无所可取的文章,习读了不少经典古文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姚翼从小是在不容易接触学问的情况下成长的,他经常说自己所居之地僻远闭塞,加之少时因动乱跟随家中长辈辗转往返,不甚安定,幸得两唐公之教,学问渐深,在唐一庵和唐荆川处,姚翼逐渐对作文有了自己的见解,开始探索学问的真正意义。尤其与茅坤的相交,为其在创作及游历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门人沈位说其文风与茅坤相近,也是基于两人之间的密切交往,所以说姚翼前期的思想是倾向于儒家的。这体现在他的选本中,主要是在于对历代文章的选择皆是士子所习的经典之文,在学问渐成之际,姚翼满怀期待去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志向远大,他曾在文章中论述士子登科,提及自己愿当宰辅之臣,对考取功名,信心满满。然而在经历了多次考试依旧不第后,姚翼放弃了科考,这种行动就是强调个性的文人在时代潮流影响下做出的,而后来在新淦县从事的也是学训一类的小官。在辗转游历,参加科考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阳明心学,并且对其后来的思想都产生了影响。到晚年他归隐不出,有人推荐也以自己愚笨为文不才为借口推辞不就,在家乡授业,以藏书为好,晚年尤其喜欢研究易经,喜论养生之道。所以他后期的思想个性与传统社会教育之间出现了冲突,更偏向于对自我的解放,实现思想言论上的自由,不为功名利禄所困。这一点体现在其选本中则表现为对文章的评点以及评点中较多涉及的个人阅读感受。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一个文人如何发出个人的不和谐之音,在这种情况下,批评这一文学活动就成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姚翼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此看来,姚翼批评活动的动机并不仅仅是对所选文章纯粹的批评意识,而是为了从失意的不能适应的传统社会解放一种自我意识、同时做出努力探求而做出的选择,他选文第一条原则就说所选文章都是欣然愿学之文,而不是为了科考所学的枯燥的四书五经。本质上来说姚翼虽然对科举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影响他是个忠实的儒学爱好者的判定。他毕竟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传统文人,从他的学习经历来说,这个观点无可非议。他对儒学的态度是决定他对古文认识的重要因素,他所选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是历代文人在学习中不能略过的文章,其选文中能够体现其偏向经典的意味,通过这样的选文形态,把自己观念中形成的经典及认为有趣的写的好的文章提示给读者。姚翼古文选本的意义可以说在于他观念中所肯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古文之反映,同时也对前代古文在明代的流传和经典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科举僵硬保守的学习下,大多数士子其实是在被迫的学习,而真正谈及自己真正觉得有意思的愿意主动去学的文章,这本身就是一件张扬个性的事情。


    《明史》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中记载说:“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其径由学校通籍者,亦科目之亚也,外此则杂流矣。然进士、举贡、杂流三途并用,虽有畸重,无偏废也。”姚翼本人对于当时的科考颇多思考,他说:


    国家网罗人才,以列庶位,其途甚广,仿佛古者立贤无方之意。然而将仕之初,天子亲临轩而试之者,则惟甲科诸贤及吾党之士耳,岂非求才虽广,而所重固自有在邪?以故宣德以前,以明经入贡者,往往位列卿佐,而在外或为方伯连率,为天子独当一面之权,其所委而任之者,去甲科无几矣,中世以来,诸由此途进者虽间出老成之士,而其以迈年废职者,亦不可胜计。(《金门同试录后序》节选)


    在这段文字中,姚翼实际上认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不尽合理,尽管是按选举制度层层选拔,但并不是所有及第的官员都能被委以正职,实际上是有所偏颇的。任何一种制度一旦披上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外衣,就很难做到公正,明代宦官专权就是例子。姚翼说古人当官有做到宰相却想要担任一个县职的,虽然每个士子都想要通过科考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但一个好官却想要贴近百姓,而情愿担任一个不那么高的官职,而作此选择的原因就是他所做的事情能够荫蔽百姓,而不是只是令下而不行。下层官员更能了解百姓疾苦,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百姓也可在众人口耳中得到肯定,这样他为官的目的就达到了。由此可以看出姚翼的为官思想,他崇尚廉洁,关心百姓疾苦,尽管这当中有他自我安慰的嫌疑,但这确实是一个为官者该施之以行动的。


    明朝统治者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三司,造成地方政权高度集中到中央,行中书省的的职能为三司掌握,三司之下又设置了分司,直接到地方府、县协诸工作,从而将地方的行政、军事大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那么在这种专制主义高度集中的情况势必会造成管理的混乱也导致了显而易见的不公。正如他在《叙春风别绪册奉送石潭萧师往宰江浦》中分析的那样:


    今之百官莫难于邑宰,尤其难于邑师,何者?宰相六卿,入则揖让于天子之庭,君臣相可否天下事;出以一言令于僚属,莫不奉令承旨,以供百职。事成,则宰相六卿者复为元功,而百执事不与。外之部使者及监司,虽其名位等级,视内稍劣然,以其远于君而易逞,故专决一方之政,亦犹宰相六卿之在朝廷,而其威势赫奕,奔走俯伏人于下风,则视内之尊官为益甚,成则专功,败则分谤,下之有司,亦习而安之,不为怪也。


    除了政治思想外,姚翼对于教育读书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样在上面这篇文章中,姚翼谈及自己对一邑之师的见解,这也是他在后来担任学训即老师这一职位时的思想。


    邑宰分符百里,百里之内父老子弟莫不藉以生养居息,莞库之寄、囹吾之司、刀笔筐箧之任以及田畴户口、贡赋徭役、狱讼盗贼诸务,节错丝棼,不可胜纪,而皆取辨于宰之一身,间欲典革利病以益于民,往往为监临诸大吏之所裁,抑而不能自主,民之求即利而远病者,稍稍不远,则又莫之能察,而直曰:此吾宰之过也,岂不难哉?虽宰之难,视宰相六卿部使者及监司则然矣,较之邑师则犹为易也,盖宰虽上制于部使监司,而下亦得以颐指气使乎,其邑之父老子第旌善别恶,锄强扶弱,运弄百里之内,若操一如意于其手中,而伸缩可以自由,至于为师则又异矣。盖古之为教夏楚,不足以行威而且至于移之郊、移之遂,屏之远方而终身不齿,然犹未能以使人皆入于善也。乃今邑师之爵,不在九列,既无瞽宗之尊重,使天子馈酱酭爵于其前,以兴起四方学者敬事之心,又无赏罚进退之权,如移郊移遂之遗制以肃诸弟子,而使之不敢不从其教,不过日食升合之禄以位乎诸弟子之上。


    姚翼屡试不第的仕途经历必然会给他的生存造成困难,年轻时因为倭寇作乱跟随父亲几经流转,嘉靖以来的倭患给当地百姓的生命与财产所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倭寇所至荡然,靡有孑遗……百姓逃死,稍稍复还,则屋庐皆已焚毁,资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间,哭声相闻”,由此,明朝中叶,形成了不少的抗倭幕府,其中胡宗宪幕府最具有声势,当是时,被招致入幕的文人数量颇为可观,可谓集一时人才之胜。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动乱中不免受到影响,中年仕途不顺,外出游历,正如郑侯升的赠诗中所说的那样,“孤身做客”,辗转他乡,漂泊渡日。后来及贡,又身居卑职,其后罢归,彼时家里“萧然四壁”。纵容如此姚翼酷爱收藏,尤其喜欢研究金石书画等,按其自述:“生平嗜好寡淡,唯有书诗歌画金石……夜沉酣而不厌者,食且咀而寝且梦焉”。他少时跟随家里辗转多地居住,其后因流寇动乱迁徙逃亡。即使是在动乱中,姚翼仍然不改其好,尽力保存其藏,这也是其成为著名藏书家的原因,纵然家徒四壁,对于诗文书画的钻研热情不减分毫。他在《玩画斋藏书目录序》中就表明其对于收藏诗文的态度。在自序中他认为世人对于金玉珠玑等物质财富都趋之若鹜,一旦聚敛,垂涎者愈多;而且如果终生所学所好只是为了聚敛财富,则会贪得无厌,永无止境,后代子孙势必沉溺于此,极易沦为纨绔子弟,而孜孜于财富,无心读书,才智精神必然匮乏。如此一来,在丰实的家境也必然会败落而不能自给。所以他以为聚财不如藏书。


    乃若书之好,千万人无二三焉。方吾之好而聚之也,人将群嗤之不暇焉,能更有同好者睥睨其旁哉?而况为其子若孙者,纵非皆能读父书,而目染耳濡之余,或稍稍习俭素以自保。且非甚狂病不肖,当不忍死其亲而损其所甚好;虽欲捐之,又或苦于售之不易而中沮。然则吾之好书,虽限于力而不能多致,使汗牛充栋,窃独喜其可久据以为吾有也。故特斋而藏之,又籍而录之,赏而玩之,使由吾之子若孙,以传于世世,不特贤能而能读吾书者之所宝爱,而或附益之,虽中材以下,苟非甚病狂不肖者,因以知我所好之甚,虽不幸而不免于饥寒,或姑存之而不强售于非所同好云耳。


    姚翼的这篇自序,其主旨不出历来文士的“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的明训,但也反映了他不满当时的社会风气,有意力矫弊俗,同时也说明他对书文金石的热爱,故其情真,其辞切。从他的《玩画斋杂著编》中也可见其文气之不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13:42 , Processed in 0.1442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