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回复: 9

姚氏粤东世系·四卷·四册·清姚国栋辑·清道光抄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2-13 11: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2-19 07:50 编辑

    姚氏粤东世系·四卷·四册·清姚国栋辑·清道光抄本(绍兴康熙年间迁出)

    姚波整理



    概要
    卷一:凡例、封典门、覃恩诰命、旌表节孝、乡试题名录、院考题名录、世系门上、世系谱、姚氏宗派纪略;
    谱纪名世系不居家谱之名,我族裔出浙绍,十二世始寄籍羊城,世系既冠以粤东,应以十二世为始,其十二世以前有可稽者仍有备载。
    道光癸卯秋九月,椿亭大哥因家谱残缺失次,但议重修。述齐七伯名谱曰《姚氏粤东世系》,以国栋为长房嫡孙命司其事,奈协理乏人,疲于奔走,中间国栋又谋食于大埔饶平兴宁,幕中者三年。丁未省旋始获检前未竟之稿都而辑之,沿门谘访,挨宅採求。计因原谱十之四,增添者十之六录呈。


    世系谱人以序行所以序世系也,稽之典册由来舊矣。予家世籍鑑湖,中叶以幕遊粤东,遂徒居焉。今复归于越,亦勿忘水木本源意耳,抚兹中露嗣续为怀。爰擬三十二字以期世世子孙,继承弗替俾昌熾而振家声,此予之厚望也夫。


    自十四世起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奕世宜绳令望孔嘉盛德大业富有日新克光永裕式用丕承


    祠堂次序惟存敬孝光先德 自有诗书裕后昆


    姚氏宗派纪略山会姚氏有三大支,余家係横街一支,(姚舜明五世分支诸暨第八世师曾分支郡城横街,即横街第一世,改为“剡水姚氏第五世舜明分支诸暨;第八世师曾分支郡城横街,即横街第一世。粤东姚氏迁自绍兴横街姚氏,其横街为绍兴府府署、府山、又名龙山、兴龙山,东西向的一条街,即为绍兴古代最繁华的街,为古代绍兴最核心地段”——桐乡姚国强云)宗祠在富民坊,堂名永思。高高祖泰来公,胞弟宁远公,进士,官监察御史,嫡姪长仁公,康熙丁巳举人;于熙止(姚启圣 号熙止)公为兄弟行与熙止公嫡弟号云從者,(云从,即姚启圣之胞弟姚起凤,又名姚启凤、姚梦龙)最称莫逆。长仁公之孙讳云滮者,号済时,于余祖仲文公为兄弟行,熙止公係乡间姚家埭一支,其孙讳述祖,(姚述祖(1709-1764年),初名慤,字诗诚,亦作思诚、思乘。姚启圣孙,姚陶三子。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山东济阳历城知县,胶州知州。乾隆二十九年卒(1764年),年五十六。配龚氏;继吴氏,子一:樾。——桐乡姚国强云)号诗城者,丙辰进士,官州尹。于济时为兄弟行。城中又有南街一支,有一房讳仕琳,官广东惠州潮道,迁居苏州伊。孙讳兴讷者,与济时亦为兄弟行。三支各有宗祠,有称呼,无服制,係联宗非嫡族也。


    皇始祖以下世系表
    辉中 (皇始祖)事知(始祖)→子彰→文美→信中→简庵→允庵→纯义→东居→省愚→泰来→(长 元震)、元萃、(元晋、元升、元履、元恒、元临)→(崇洙→德树→继子文煇、崇濂、崇洵→德柄)、崇澜(入粤始祖;更名世光、字宾王;顺治甲午正月初一辰时生;雍正丁未年九月廿二日亥时卒。葬广东省城大北门外土名沙涌,山粮户名姚晋玉)、(崇汉)


    注意:辉中 (皇始祖)(宋代)姚勔,字辉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仁宗嘉祐四年(一0五九)进士,授永康令。哲宗元祐初,召为秘书丞、太常丞。六年(一0九一),拜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四),改左正言。累迁中书舍人,宝文阁诗制、国子祭酒,以本职知明州。绍圣初,言者论其阿附吕大防、范纯仁,谪知信州,又落职以奉议郎主管杭州洞霄宫,再贬水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嘉泰会稽志》卷一五有传。——武康姚建国提示


    卷二 世系门中十六世十七世
    卷三 世系门下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事跡门祖祠苞茂堂跋姚氏家法序轮祭章程事三公遗嘱绍兴各坟地藏菴墓碑各坟契址
    卷四(后有文字录出 )艺文门寿序制艺试帖古今体律赋碑文扁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08: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08: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08: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18: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18: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2-16 18:33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18: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粤东世系·四卷·四册·清姚国栋辑·清道光抄本 (卷四文字录出版)  https://mp.weixin.qq.com/s/nBTt6 ... 1952&lang=zh_CN


    本文是一系列关于姚氏家族文化和历史的文献记录,包括多个不同的文章、序言、诗词和碑文。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清朝时期,涉及姚氏家族成员的生活、成就、品德以及家族文化的传承。内容涵盖了家族世系、个人传记、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
    《姚氏粤东世系》的介绍及其文化意义
    《姚氏粤东世系》是一部记录姚姓家族历史的文献,共有四卷四册,由清代姚国栋编辑,为清道光时期的抄本。
    该书展示了姚氏家族的辉煌历史,旨在激励后代继承和发扬家族传统。
    书籍的内容涉及艺文门,包括寿序、制艺、试帖等多种文体,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尚。
    姚君虑庵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德
    姚君虑庵先生,名文燿,字翼周,号慮菴,是山阴人士,因其才学和品德受到作者及其他官员的尊敬。
    先生年轻时家道中落,但与兄弟一起努力谋生,后因母亲年迈和家庭责任留在外地多年。
    在闽期间,先生处理政务公正无私,深受民众爱戴,即使面对困难也不改其志。
    先生的妻子陶孺人贤惠勤劳,共同支撑家庭,使得先生能够专心于公务和游历。
    先生晚年归隐,致力于教育后代,体现了其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对道德的坚持。
    姚君虑庵先生的政绩和人品
    姚君虑庵先生在担任观察使期间,与作者一同前往台湾平叛,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
    先生审理案件公平公正,不追求严苛,而是注重实质正义,因此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在三秦地区游览时,先生发现当地民风淳朴,政务简单,显示了他的治理能力和对地方事务的深刻理解。
    先生认为人生贵在知足,不愿为了名利而耗费精力,最终决定回家乡养老。
    先生的品德和行为得到了作者的高度赞扬,认为他是真正的君子,值得人们学习。
    姚君虑庵先生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理念
    姚君虑庵先生的家庭生活和谐美满,妻子陶孺人贤惠能干,共同经营家庭,使得先生在外能够无后顾之忧。
    先生重视家庭教育,尽管长期在外任职,但仍关心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业,成为有用之才。
    先生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上,他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
    先生的子女和孙辈在他的教育下,个个才华横溢,展现了良好的家风和教育成果。
    先生的教育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的后代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为家族增添了荣耀。
    姚君慮菴先生的文学贡献和个人修养
    姚君慮菴先生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其作品被收录在《姚氏粤东世系》中。
    先生的作品包括寿序、制艺、試帖等多种文体,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广泛兴趣和深厚造诣。
    先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人文关怀。
    先生的个人修养极高,为人谦逊有礼,待人接物真诚坦荡,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先生的文学贡献和个人修养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文学成就。
    姚氏家族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影响
    姚氏家族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撰写寿序、参与科举考试等,展示了家族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地位。
    姚氏家族成员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成为了家族荣誉的象征。
    姚氏家族的文化活动不仅促进了家族内部的团结,也加强了与其他家族和社群的联系。
    姚氏家族的社会影响力体现在他们在地方治理、教育推广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姚氏家族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影响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2-19 07:46 编辑
    姚波 发表于 2025-2-19 07:35
    姚氏粤东世系·四卷·四册·清姚国栋辑·清道光抄本 (卷四文字录出版)  https://mp.weixin.qq.com/s/nBTt ...

    姚氏粤东世系·四卷·四册·清姚国栋辑·清道光抄本 (卷四 文字录出版)


    文章断句深奥,仅供参考


    藝文門


    壽序


    制藝


    試帖


    古今體


    律賦


    碑文


    扁跋




    翼周公暨  陶太孺人六十雙壽序
    係妻舅陶望亭代少傅余大司馬文儀著
    予通籍,後出守外郡,自巡徼以及撫綏,宦轍多在三山九曲之中。維吾越人之槖筆懷鏨於是邦者,鹹物色之相與道桑梓、溯晨夕,遂得交於山陰。姚君慮庵先生君寓閩,先我而至,羔雁屬於道未獲,禮致幕中,第往來投贈間,時有商確,動中機宜實劻予不逮,恨相見晚。蓋君自弱冠,尊人仲文捐館,家道中落,昆季鼎峙,長闇齋,君其仲也,季為抑廠。時,季尚年少,君與長、孟棄舉業,挾冊遨遊,謀稻梁以博堂上歡,當事之名公、钜卿,靡不籍以為重。君世家粵,恐負籍氏亡祖譏,俾季抑廠君奉大母暨顧太孺人歸蠡城理舊業,已與長、孟留粵,不幸長、孟早世,㷀㷀孑立,所恃以肩,俯仰之任者,惟君在耳。由粵嶠抵閩垣,曆汀、漳渡台海,前後居閩者十有七年。其閩間,沙鳴海立,鳥走猿啼,駭目而怵心者視為常,坦不以幾微攖其志慮,蓋母老後起者方幼,徲非己優遊居息之日,故容偃蹇於外,不欲歸休,即間以定省。旋逾時,遂去其素所蓄積,然也,非忍力有大過人者,而能之歟。聞其   淑配陶孺人為丁卯孝廉劬園公長女,自閨閣中已嫻女誡,年十八歸君,逮事姑嫜任,為人婦井臼操作不辭勞勩,有桓少君風。迨後,以勤節起家,稍饒裕,而食指浩繁,運籌一己,其于先人窀穸、祀事,為外侮所撓者,皆親為抵禦,毋使得逞。至宗黨中有貧不能讀者,給以膏火,俾有成立,尤能為人所難。即君在外有年,克適其遊歷之願,不以內顧為憂,亦孺人健持門戶,摒擋家政而然。易曰:“地道無成而有終。”孺人有焉,謂之內助不虛雲。君為人修髯、玉貌喜樸遫,有道之氣,溢於眉宇,與人交,不設城府,推誠相與泊如也。猶憶在閩時,台之小丑跳樑,予以觀察使奉命赴彼,與君朝夕見,掘手道故甚歡。凡探逆巢、殲巨魁及協從發機、掩獲之略,皆從君指畫、口授,歎為不易材。其理簿書,不務刻覈,所讞獄俱平允得判,帖者無不帖首服,人以是多君,而君夷然不屑也。繼遊三秦,縱觀關中形勝,民質事簡,君既遊刃有餘,至是亦倦而思還矣。嘗曰:“人生貴知足,是戔戔者,曾何足戀,而必老我於毛錐乎?”決意歸,將為二嗣柝箸,營莬裘,與人終老。君於是年蓋六袠矣,視聽不衰,如四十許人。孺人少君一歲,懸弧設帨俱夷,則月相間惟四日,親串以予為知君者,丐一言為壽。予老矣,不獲隨諸公,後登堂祝釐,而有一日之,雅君之行誼,知之最稔,安敢以不文法捼,謹攄其梗概若此,至撫恤、(婺)分財、讓產,特君剩事耳,何以多為?則賢嗣克紹箕裘,猶子英英玉立,諸孫輩嶄然頭角,坦腹宅相,皆積厚流光之所致。行見賁綸音、膺紫誥,直屈指事,顧君子以德為國,華善乃家,慶瑣瑣者又奚,為君與孺人 頌也。請以予言複於君,必首肯而心許者,色然樂之,可偕孺人並進一觴矣。是為序。
    君名文燿字翼周,一字慮菴,籍山陰,予女兄倩也。君少長粵東,維時先孝廉亦占粵鹽籍,得締姻焉。君尊人仲文公,以䢟幕起家,生君昆季有雋才,令就舉業。無何,仲文公棄世,家道中落,昆季仍理幕學,方出硎,即驚其長行有聲。盤紵間,自粵之閩,留居者十有七載,複偕其居停赴陝右,喬寓者又六七年,翻然曰:“駒隙逾矣,不謀莬裘,伊於胡底?”急歸蠡城,以先人客壟在粵,度嶺南來,得複相見,計別去已逾二十載。嗟乎,予自中歲喪亢宗之子,即無意人間,孀媳相隨,蠶停蝸寄,瀕於亡者屢矣。徒以先孝廉、先孺人兩柩空懸,力不能負骸骨,又是嗣孫未立,魚菽之祭闕如,故不即化去。君見而傷之,為予肩任扶櫬君為半子之誼,而予差讀書明禮,竟以大事委君,貧固足傷,顏其孔厚,寸心可剖,當片肉著地以謝君。適君與女兄六十雙壽誕辰,季甥事三,設步帳為壽不及,寓書余大司馬,予遂捉刀焉,運柩為粵事,餘公所未周知,不敢入序,特跋於後,以存君德雲。  內弟拙園陶曉識。
    謹案藝文門內,舊有圈點者,即照加圈點,舊無圈點者,即不加圈點。現係查照載入,並非國棟所評,理合聲明。國棟敬識。




    翼周公七十壽序
    係署保昌縣姚秉哲代郭撫軍大中丞世勳著
    匹夫而負當世之名,際亨通之運者,吾間其語矣,吾見其人矣。顧老於風塵,役於仕宦,少盡其力,久憊其神,慶集而不克,自有名附而反以為累,終其身求一日之從容,優養以自適其天者,不可多得。即得矣,而耳目聰明,康強逢吉,能昌其世而厚集於廼躬者,蓋亦鮮矣。此洪範所以致美於富壽康寧而津津有味乎。其言之也,若山陰慮菴先生豈其人耶,其在於今其信而有徵者耶。公幼負不羈之才,博覽淹通於書,無所不究思,以功名自奮而艱於遇,已迺槖筆走南北,寄跡紅蕖碧沼之間,令聞日起,遠近士大夫爭延致之。其在閩也,後先十有七年,遊歷最久,而能事特著。少傅余大司馬撫軍入閩與之遊,往來贈答無虛日,既而台氛不靖,偕之渡海,一切勦捕釐剔之言,鹹與公謀,相倚如左右手,嘗謂公所商確動中機宜,實深器之。嘗為壽其六十併其孺人雙壽而齊眉者,欣喜而道之矣。是時予自郎署出剌龍岩,尋守興化,猶及公與公遊,少予數歲,偉幹玉立,于思豐下,坦懷無物我。其治獄以愷惻為心,不以刀筆鉤钜為能,肫然誠篤,尤與予有臭味相投也,遂定交焉。厥後予洊曆黔楚,以至於粤,聞公亦去閩之秦。
    旋受業王謙齊老夫子評。手揮目送饒有風神。


    仁之利器也,姑作居是邦觀可乎?選舉廢而大夫半屬鬥筲,學校衰而士誰分瑉玉,此亦猶工之甘用鈍器焉。而矻矻終日耳,邦不一邦,慎擇之。即磨勵,吾仁之具夫,一己無借助之懷,則雖矩矱當前,而其神不悚。寸心切糾虔之素,則雖遊覽偶及而其益堪資,試從類聚之中別而出之,曰賢者、仁者是何啻離婁之明,公輸之巧也。交遊也,而性命通之;為仁者,當知先務之亟矣。大夫則賢矣,有金而不斷,利安在;士則仁矣,玉而不琢器弗成。此殆如工之空抱利器焉,亦鬱鬱茲土耳。居不徒居,廣收之皆考鏡,吾仁之籍夫。神明莫患於無所攝,故外生其玩肆,即內啟其偏私,言動甚賴於有所遵,故顯奉其楷模。即隱消其偽妄,試從交惕之下分而注之,豈不爾思室是遠,而思甚紆,室亦甚紆,而思苟未紆,何知室之紆也,詩則早會其微也。若以遼闊者,其途而爾未憧憧,我先戚戚如怨、如慕情之感,退聽於心之官,思甚廣,室亦甚廣,而思苟未廣,何喻室之廣也,詩則明窺其隱也。若以修長者,其境而爾雖藐藐,我尚諄諄或哭或歌,情之孚受制於心之宰,是詩固未嘗不思,思固未嘗不遠也。顧愈思愈遠者,思之情愈遠愈思者,思之,理而猥曰所思偽託也,又何為而見信於吾子也。蓋在詩人以相求之氣,通相睽之程,緣情而理若變通焉。且天下惟言情者堪酬知己耳,豈不思其門庭遠歧乎道路,豈不思其幾席而遠隔乎關河。思之,思之獨抑鬱而誰語也,此情之託於遙深也,而在夫子以無息之誠證無邪之旨,據理而情可周括焉。且天下惟言理者許索解人耳,未之思,其形骸何遠通乎夢寐;未之思,其笑貌何遠挹乎儀容。思之,思之將委婉而自如也,此理之歸於近易也。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子非責其因遠廢思,正辨其由思得遠也。而艱於思者,可勉矣;而易於思者,可懲矣。謂思無扞格,目擊斯存,人將有易視,其思者,讀是詩而思致纏綿,敢滋假借乎?不然,豈不爾思,子不我即獨非思也歟哉。胡至今不剛也,子若曰遠也,吾思之不遠也,吾亦思之,一皆思之結而成也,夫何日忘之也。謂思可感孚心凝斯聚人。又有艱阻其思者,讀是詩而懷宛轉,敢涉飾詞乎?不然,豈不爾思遠莫致之,彼非思也歟哉。胡迄今猶存也,子若曰思也,吾遠言之誠,則全體不昏,明亦立體於無昏,誠則大用不駁,明亦遠用於無駁,顧有體而自適用者,誠達用能立體者。明也,則合之,似無可更分者。功也,則且原其天分之獨優,上溯夫至精至神之極,而睪然曰誠,誠則無思無為。而天下之思為自不得以撓之,誠則不二、不雜,而天下之二雜自不得以洧之。是誠不期於明,而明悉即其誠性,所以無不率也,而無俟推暨也。蓋天定胜人。其明也,有不待學而能者矣,則明矣,則且推其人功之極致,遞指夫希聖希賢之詣,而目之曰明,明则辨疑燭偽,而一心之疑偽,早有以靜之。明則真知篤行,而一巳之知行,自有以實之,是明可企於誠,而诚不遠於明道。所以無不修也,而又非捷獲也,蓋人盡合天。其誠也,有必相因而至者矣,則誠矣,之二者其分非懸殊,其功有遞至。謂誠無異於明,恐至誠之如神,難數覯於天壤;謂明無異誠,恐知明之詣,力難遽語於性。安是欲混誠與明而一之,而分之殊者,反不明,不若析誠與明而按之,而分非懸者可自勉也。一則獨全其天,篤實自著輝光之盛;一則勤修其學,窮理用希盡性之精。極誠者明之,盡積明者亦誠之通,蓋誠則無明之不至矣,而明則有誠之可通矣,此其分豈有懸殊歟。謂誠大異於明,恐至誠之品詣終絕人以攀躋,謂明大異於誠,恐求明之功,修徒阻人之嚮往,是欲離誠與明而二之,而功之至者無可通,不若合誠與明而論之,而功可遞者,用自奮也。一則成之者性,無妄本賅道濟功;一則繼懷才之彥,或謝過而不前而湯。則本寬仁之中立之,迪簡在於帝心,故汝鳩汝言不以嫌疑而競進,澄官言以巳德,故誼伯仲伯咸挟制作以俱来,盖其本中以立賢,而心无偏见者,即其设中於乃心,而贤可共諒者也。又豈獨五就者,惟一德之阿衡作誥者,惟解慙之仲虺,且湯時之立賢無言者,正宜亟矣。際簡賢之昏暴,則後彥之遠或自懼於非辜,當附勢之有徒,則單寒之英或自安於不振而湯,則本禮義之中以立之,矢彰信於佑輔,故伊陟臣扈賢以累世報其功,期愛於忠良,故負石沈淵不賢,則當代掃其跡,蓋其無方以立賢而為中之見端者,即其執中以為體,而於立賢得其大概也。又不獨俾輔者明啟迪於伊訓,迪後者發夢帝於傅嚴,此執中之證也,幾希之統不端,賴以相得也哉。
    靠實執中,詮發擺脫陳言,獨標真諦,至後幅愈唱愈高,直欲去天三尺。




    蓮舫公戊戍歲考取進番禺學第七名附正場首篇

    隱者也使至逸民

    姚詩彥

    隱士有終潔之身,逸民無可崇之號焉。夫使隱者而果可見,難因其所明而喻以所眛乎,乃至則行焉。維彼逸民,不尤可類誌歟,且自天地閉,賢人隱,古今來匿跡田疇而混跡凡伍者,大都有同慨矣。乃若有定評而無定跡,宛以辟言堅辟世之蹤,亦有定跡而無定評,遂以出眾儕庸眾之列,有心斯世竊共疑之。豈俱以肥遯自甘歟,抑何後先之如出一轍也。如子路以遇丈夫之事為夫子告,子何振振有詞哉,誠以自來隱逸之流,其大不得志於君臣之際,而潔身引去者所在多有,茲乃抱可行之道,懷不仕之操而复。


    蔡雲士大宗師原評
    整睱自如,熒繞無跡次,藝亦心靈手敏詩穩。



    致堂公癸卯科鄉試備中場首篇

    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至夫何遠之有
    劍字㭍拾玖號姚詩雅
    詩人欲以遠諉思,能思者自無慮乎遠矣,蓋人惟遠而後思,奈何以室遠為詞耶。夫子特反其言以正之旨深哉。且夫發之至邇而达之甚远者,其惟思乎?發之邇而不遺,故能盡天下之人與吾心相為感通,而未用其心者不知也。達之遠而莫禦,故能窮天下之境與吾意無所隔閡,而能用其心者自知也惟然。而世之廢思者可返矣,而世之真思者乃出矣。彼棠棣之偏反是詩也,為思遠而作也。今夫情之摯者,雖百世而上,無異同堂;意之誠者,雖萬里而遙,儼如覿面。奈何詩以爾思自明,而又以室遠自諉耶?思之為緒無窮,而不能無所推而自出,推而出之,遐邇莫能限其跡,高深莫能盡其藏。而曷以聲氣難通天涯,而不聯幾席思之,為機至變而不能無所引而自伸,引而伸之,境內雖幽而必通,事雖微而必達。而曷以會心莫得異地而相隔形骸,洵如詩言是思不能及乎?遠而達,幾可廢思矣。夫子曰:“天下事遠與不遠亦在乎人之思與不思。”兩間彜倫理皆可盡道於一心,忠君者,至感風雷;孝親者,遙陟岵屺。雖當身世未經之地,遠而難稽,皆得恃精神為貫注,千古性道淵源,皆由考徵於一己。仰羹牆者,儀型若接;懷琴夢者,謦欬如親。雖當意境遙隔之時,遠而莫致,皆能籍誠意以相通,是思之為用大矣,特難為未思者道也。人情於放懷高寄之時,其意欲追于千古,而撫心自問所謂鉤深,致遠者果何以剖其蘊而破其疑;人情於形格勢阻之際,其情若不終朝,而當境自證所為窮高,極遠者又何以竭其誠而臻其妙詩。特未之思也,思則何遠之有哉!宇宙遼闊之區探索安盡,而自有心者之感觸,則雲山縹緲恍在於目前,誠不覺其遠者若何也。對景興懷之士亦嘗高瞻遠矚,悵伊人之巳遙,而秋水蒹葭倏遇名賢於中沚,則深情若揭,思與未思之實可一叩而皆得其平。今昔懸絕之境,擬議幾窮,而自篤志者之圖維,則元會變遷可揆諸心理,誠不知其遠者雲何也。冥心獨往之徒,非不遐索旁搜悵名理之難晰,而陳編晤對能通先聖於古。




    秉齋公庚子恩科鄉試中式五十八名舉人試帖

    賦得江色鮮明海氣涼   

    得涼字五言八韻  

    姚國成


    入望連江海,波澄萬頃長。

    鮮明空即色,料峭氣偏涼。

    露白涵秋影,天青接水光。

    尾閭通浩渺,眼界接微茫。

    疋練纔飛雪,千林欲釀霜。

    雲霞蒸異彩,星斗逼寒芒。

    放棹晨煙碧,推蓬暮靄蒼。

    安瀾欣底績,帝澤被遐方。

    陸海潘江方斯妙境




    蓮舫公癸卯科鄉試中式第八名舉人試帖

    賦得橘柚玲瓏透夕陽

    得秋字五言八韻

    姚詩彥


    別浦蒹葭老,平林橘柚稠。

    玲瓏衘夕照,綴點寫高秋。

    虛白煙痕護,昏黃野色浮。

    累累千顆結,隱隱一輪留。

    香送風前熟,光穿樹杪幽。

    餘霞隨鶩落,淡影逐鴉流。

    望遠雲歸岫,題詩客倚樓。

    柳州佳句在,好付錦囊收。

    本房加批
    清麗芊綿



    致堂公癸卯科鄉試備中試帖

    賦得橘柚玲瓏透夕陽

    得秋字五言八韻

    劍字㭍拾玖號姚詩雅


    橘柚黃初透,新詩話柳侯。

    玲瓏疎樹晚,搖曳夕陽秋。

    園實年來熟,庭柯日未收。

    人煙環四面,仙露結千頭。

    生意三分老,殘痕一抺留。

    紅穿林影薄,綠掛果香浮。

    好景殷勤記,寒光淡蕩流。

    梯航葵向切,包貢達皇州。

    本房加批
    錦囊佳句畫苑新裁



    補之公

    舟次佛山步余芰香原韻

    無限韶華眼底新,整裝此際逐征塵。

    同舟喜獲知心侶,仕路慙為學步人。

    未免有情兒女別,最難消遣客途春。

    珠江煙樹堪回首,親舍連宵入夢頻。

    傳來水驛認程程,篷底風聲又雨聲。

    遠道自憐隨去雁,上林應許聽啼鶯。

    筆耕詎有三年蓄,官守惟憑一字貞。

    好把祖生鞭共著,康衢攜手任遊行。

    右二詩從謁遠赴都沿日記內錄出   公以道光戊子年二月十二日由粵起程謁選,四月廿六日抵都,凡途中見聞、遊眺、言談、瑣事著為日記一卷,篇繁不能備,謹錄詩二首  國棟敬識



    郴州昭德侯廟落成詩以紀之

    符分典郡牧郴陽,夏澤衍期預救荒。

    念切民瘼難報政,感通神力不為殃。

    家舒積粟人從善,雨慶隨車歲自康。

    共仰深恩酬萬一,合將頂禮告馨香。

    移來章水壯威靈,棟宇巍峨表至誠。

    地近仙關垂法蔭,門迎古柏帶秋聲。

    分余鶴俸原唱始,幸籍鳩工已落成 。

    從此豐享占歲歲,一方霖雨慰蒼生。

    庚寅春   公篆湖南郴州,夏抉雨,迎宜章昭德侯像祈禱,雨沛如注,因捐廉建廟於橘井觀旁。事載步嘉弟《秋心集》國棟存《紅蕉館集錄》中,茲謹輯入。國棟敬識



    述齋公
    四十初度自壽

    蓬天桑弧憶故廬,年來塵路感蕭踈。

    關山閱歷乖儒術,書劍消磨滯客車。

    入幕有賓誰白眼,繞帷生豔見紅蕖。

    髩絲覽鏡憐初改,自撚吟髭問太虛

    強仕光陰等置郵,幾生能與古梅修。

    謀生堪笈營三窟,傳食無妨托五侯。

    自羨風塵爭結納,何須酒國問春秋。

    啣杯日對鶯花老,檢點煙霞豁醉眸。

    游蹤常與歲華更,隨處江山作送迎。

    雁齒年來傷碩果,鯉庭春寂感陔笙。

    騁懷莫負花時去,問世誰無月旦評。

    留得一經兒輩讀,窗前燈火聽分明。

    客路紅塵過白駒,昔年所好喜從吾。

    深慮見惡滋時誚,孰道依劉不丈夫。

    知己天涯應有感,散人行跡究何殊。

    瀛洲十載無他物,留得蠃餘在酒廚。



    子峻公
    四十初度自壽

    賦閑日久,心緒惡劣。韶華虛度忽四十年,尚不能供菽水之歡,實為焦灼,率成四韻,不計工拙,聊寄悶懷耳。
    自計韶華又自慙,慙將強仕誦遺篇。
    養兒有用因防老,愧我無能虛度年。
    菽水不知何日奉,糟糠先斷此生緣。
    北堂萱作桑榆景,顧影堪嗟誰為憐。



    玉墀公

    重陽賞菊賦

    以菊花須插滿頭歸為韻

    原夫秋之為氣也,拂草木以凋蘦,拓川原而清肅。
    起征鴻於中洲,感亂蛬於平陸。
    睹峰嵐之擁翠,萬竅為虛;驚楓葉之流丹,千林盡禿。
    山川蕭瑟易傷騷客之懷;天地清蒼足展詩人之目。
    況值悲秋老去,更致於重陽罷令歸來;
    雅寄懷於樷菊,是以賦稱飆館眺紀龍沙。
    杜牧之達人韻事,王維之遊子天涯。
    不敢題糕詩慙,夢得偶嘲落帽;
    豪擬孟嘉戲馬台空誰接,六朝綺麗曲江宴後空思。
    一代英華終不若:劉伶之脫略形骸,陶情清醴;
    淵明之蕭然世累,致意黃花。
    若夫菊之為花也,神清而逸,態野而癯。
    香到西風漸無蝶影;開當殘照宛足秋圖。
    草木之仙種,合宜雪宜風之地;花中之隱栽,從半山半郭之區。
    傍怪石之嶙峋,恰形其瘦;映菜花之淡薄,適助其腴。
    餐向小籬,願從屈子;學慚老圃,請事樊須。
    維時令序辰佳遊人興洽,偕素侶之青袊,與良朋之白袷。
    扶筇客至,飛巒凝碧而茅店初開沽酒人來,落葉堆紅而板橋乍狹籬根遙望。
    香飄一徑,徐來屐齒纔停;霜冷數樷欲壓。
    紛紛滿握,觥船載以輕浮;采采盈扠,席帽欹而羞插。
    爾乃泛鴟夷之壺,傾琉璃之盌。長歌秋色,放乾坤曠達之觀;把酒西風,弔今古林泉之伴。
    縱懷俯仰,詩情與酒興俱濃;極目登臨,飛鳥與遠山共斷。
    不虛此日,足使軼事群推;莫問明朝,應報落英吹滿。
    總之花與酒逢而成嘉會;天與人合而成勝遊。
    自古登高莫不有詩文之讌;從來重九亦常遭風雨之秋。
    一片夕陽休問王孫歸路;上分秋色幾經名士登樓。
    勝事何常,雅興催成客句;青尊不醉,冷香飛上人頭。
    乃為之歌曰:
    盛集年年景轉非,風高木落雁初飛。
    相逢半是悲秋客,採得黃花插帽歸。
    如聽清泉,如霏玉屑,雅人吐屬,自能不染纖塵。汪鳴廉拜讀



    叔嘉公

    小姑墳碑文
    蘅蕪香殘夢尋何處,枇杷花發淚灑無端。歎命薄之如絲,鶯花啼謝,悵心堅之匪石,風雨摧殘,未免有情,誰能遣此?若小姑者,香檀作屋,家藏五嶺之春;雲母為溪,身是九仙之後。少而知律能舞柘枝;長以多愁頻傷錢樹。何幸爱由崔氏,已寄丹青;癡有柳郎,願輸錦帳。方謂鴛鴦夢穩,永偕白夜之歡;鸚鵡籠開,飛出青樓之厄。谁料無知牧竖欲壑難填,祗顧貪婪漏巵,無當以致傷心無主;悲命不由竊藥嫦娥仙去,竟從枕上經霜,蒲柳凋零翻在春先。此固對風景而情難自己,感意念而末如何者矣。爰為劇金麗澤替卜牛眠,樹碣荒城以貞羽化。蓋撰薛家之墓誌,既賴文昌弔東氏之綺文,更多竇鞏巳。呜呼!蘼蕪山下紅淚飄零;松柏陵前碧雲散亂。白楊颯颯天銷才士之魂;衰草淒淒人上真娘之墓。待到春風樹柳(樹),應傷他日重來;值此落日煙蘿,能不同聲一哭。乃歌而招之曰:
    紅粉凋殘事事哀,青山終古長莓苔。

    卿身合和梅花葬,明月多情上塜來。

    又歌曰:
    竹影蕭蕭西竺西,一杯黃土草淒迷。

    棠梨開後最惆悵,寒食年年認墓題。

    叔嘉弟學問淹博,著述宏通,手輯《秋心集》一卷,厚幾二寸,夙昔行役,恒以自隨。辛丑孟秋,自鄂歸帆,悉為洞庭波臣取去。現重修世系,遺稿罕存,幸小姑墳碑一篇,先經國棟載存《紅蕉館集錄》中獲留片羽,事既慷慨,文複纏綿,輯入以賞一臠。國棟謹識。




    樂園公
    易安軒     扁跋

    樂園十二兄先生新搆書室,署名易安,蓋取陶淵明容膝語意,足徵性甘恬憺,不尚浮華,誠雅人高致也。先生學粹品端,為名法巨擘,餘所心折者。尤在每辦一案,必詳慎再三,求安於心而後巳,由是政得其平,事雖繁而易理,此乃真實本領,為“易安”二字更進一解。數年以來,深資教益,爰承囑題,為陳其梗概云。
    道光甲申嘉平月愚弟恒山拜題



    退一步想     扁跋
    境無終窮,願難常足。惟貪生妄,惟謙受福。知止不殆,持盈以虛,眼前地退步,退則有餘。

    嘉慶八年歲在癸卯亥小春朔日樂園自識


    薇軒公

    倦還    扁跋
    陶元亮不為五鬥折腰,而賦《歸去來辭》。五鬥雖微,猶君祿也。若夫上不能叨一命之榮,下不能無負生平所學,徒操不律,寄人籬下,心竊恥之。余饑驅三十餘載,故我依然,今老矣,衰翎鈍羽,不敢更作奮飛之想。而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也,因以倦還名軒,亦竊幸松菊之猶存耳。

    嘉慶二十四年歲在屠維單閼登高後二日薇軒自識



    事三公

    未軒         扁跋
    釋名未味也,口之所未嘗,不知其味也,抑名未味也。目之所未睹,不悟其味也。予少不自量,輙以意度自忖,今而知其未也,爰以“未名軒”因以自砭焉。   

    省齋自識



    曠如     扁跋
    “靈台清湛,萬象了澈,奧如之中,具曠如之勝。”柳州此語當是悟後境界

    未軒主人以為如何       裡甫謝蘭生
    謹案:此二扁久燬,現重修世系得自。子峻公口授理合注明。      國棟敬識



    石夫公

    靜觀    扁跋

    無欲以觀其竅;有欲以觀其妙。皆從靜中領取,善學者靜而後觀,觀而益靜,庶乎其近道矣。
    石夫同學囑題      裡甫謝蘭生


    補之公
    留下餘書室         扁跋
    餘少未讀書,弱冠未得一第,迯棄書讀律以名法,為他人贊治。嗣服官南楚,曆篆道府牧令。自愧未曾學問,何足臨民,惟此區區忠厚之誠毋敢稍懈。今年五十有五旬,日之內連舉曾孫二人,或以此獲報。汝曹讀書、讀律各有其人,他日學問功名俱未可限,惟願忠厚存心,凡事留有餘地步,以承餘志,勉益加勉焉,是為額。

    道光歲次巳亥嘉平月補之自識。


    述齋公
    述齋      扁跋

    蓋作者謂之聖,述者謂之明,聖則生而已然,明則可學而至。昔人謂善作不如善述,述之益人大矣。

    先生囑題其額,用誌數語於後     燕堂張孝詩



    椿亭公

    勵餘亝     扁跋

    家大人以“留余書室”為額,蓋取“忠厚留有餘地步”之語,所以訓勉者,深矣。敢不群相加勵焉,因以名齋。   時


    道光己亥嘉平椿亭國齡謹識




    四川姚波供稿

    閩南姚慶禮錄出,斷句

    2025年2月1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5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12: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粵東世系卷之四(校对版)

    姚氏粵東世系卷之四
    藝文門
    壽序
    制藝
    試帖
    古今體
    律賦
    碑文
    扁跋
    翼周公暨陶太孺人六十雙壽序
    係妻舅陶望亭代少傅余大司馬文儀著
    予通籍,後出守外郡,自巡徼以及撫綏,宦轍多在三山九曲之中。維吾越人之槖筆懷鏨於是邦者,咸物色之相與道桑梓、溯晨夕,遂得交於山陰姚君。慮庵先生君寓閩,先我而至,羔雁屬於道未獲,禮致幕中,第往來投贈間,時有商確,動中機宜實劻予不逮,恨相見晚。蓋君自弱冠,尊人仲文捐館,家道中落,昆季鼎峙,長闇齋,君其仲也,季為抑厂。時,季尚年少,君與長、孟棄舉業,挾冊遨遊,謀稻梁以博堂上歡,當事之名公、钜卿,靡不籍以為重。君世家粵,恐負籍氏亡祖譏,俾季抑厂君奉    大母暨顧太孺人歸蠡城理舊業,已與長、孟留粵,不幸長、孟早世,㷀㷀孑立,所恃以肩,俯仰之任者,惟君在耳。由粵嶠抵閩垣,曆汀、漳渡台海,前後居閩者十有七年。其閩間,沙鳴海立,鳥走猿啼,駭目而怵心者視為常坦不以,幾微攖其志慮,蓋母老後起者方幼徲,非己優遊居息之日,故容偃蹇於外,不欲歸休,即間以定省。旋逾時,遂去其素所蓄積,然也,非忍力有大過人者,而能之歟。聞其   淑配陶孺人為丁卯孝廉劬園公長女,自閨閣中已嫻女誡,年十八歸君,逮事姑嫜任,為人婦井臼操作不辭勞勩,有桓少君風。迨後,以勤節起家,稍饒裕,而食指浩繁,運籌一己,其于先人窀穸、祀事,為外侮所撓者,皆親為抵禦,毋使得逞。至宗黨中有貧不能讀者,給以膏火,俾有成立,尤能為人所難。即君在外有年,克適其遊歷之願,不以內顧為憂,亦孺人健持門戶,摒擋家政而然。易曰:“地道無成而有終。”孺人有焉,謂之內助不虛云。君為人修髯、玉貌喜樸遫,有道之氣,溢於眉宇,與人交,不設城府,推誠相與泊如也。猶憶在閩時,台之小丑跳樑,予以觀察使奉
    命赴彼,與君朝夕見,掘手道故甚歡。凡探逆巢、殲巨魁及協從發機、掩獲之略,皆從君指畫、口授,歎為不易材。其理簿書,不務刻覈,所讞獄俱平允得判,帖者無不帖首服,人以是多君,而君夷然不屑也。繼遊三秦,縱觀關中形勝,民質事簡,君既遊刃有餘,至是亦倦而思還矣。嘗曰:“人生貴知足,是戔戔者,曾何足戀,而必老我於毛錐乎?”決意歸,將為二嗣柝箸,營莬裘,與人終老。君於是年蓋六袠矣,視聽不衰,如四十許人。孺人少君一歲,懸弧設帨俱夷,則月相間惟四日,親串以予為知君者,丐一言為壽。予老矣,不獲隨諸公,後登堂祝釐,而有一日之雅,君之行誼,知之最稔,安敢以不文捼,謹攄其梗概若此,至撫孤、恤(婺)、分財、讓產,特君剩事耳,何以多為?則賢嗣克紹箕裘,猶子英英玉立,諸孫輩嶄然頭角,坦腹宅相,皆積厚流光之所致。行見賁
    綸音、膺
    紫誥,直屈指事,顧君子以德為國,華善乃家,慶瑣瑣者又奚為君與孺人頌也。請以予言於君,必首肯而心許者,色然樂之,可偕孺人並進一觴矣。是為序。
    君名文燿字翼周,一字慮菴,籍山陰,予女兄倩也。君少長粵東,維時先孝廉亦占粵鹽籍,得締姻焉。君尊人仲文公,以䢟幕起家,生君昆季有雋才,令就舉業。無何,仲文公棄世,家道中落,昆季仍理幕學,方出硎,即驚其長行有聲。盤紵間,自粵之閩,留居者十有七載,復偕其居停赴陝右,喬寓者又六七年,翻然曰:“駒隙逾矣,不謀莬裘,伊於胡底?”急歸蠡城,以先人客壟在粵,度嶺南來,得復相見,計別去已逾二十載。嗟乎,予自中歲喪亢宗之子,即無意人間,孀媳相隨,蠶停蝸寄,瀕於亡者屢矣。徒以先孝廉、先孺人兩柩空懸,力不能負骸骨,又嗣孫未立,魚菽之祭闕如,故不即化去。君見而傷之,為予肩任扶櫬君為半子之誼,而予差讀書明禮,竟以大事委君,貧固足傷,顏其孔厚,寸心可剖,當片肉着地以謝君。適君與女兄六十雙壽誕辰,季甥事三設步帳為壽不及,寓書余大司馬,予遂捉刀焉,運柩為粵事,餘公所未周知,不敢入序,特跋於後,以存君德云。  內弟拙園陶曉識。
    謹案藝文門內,舊有圈點者,即照加圈點,舊無圈點者,即不加圈點。現係查照載入,並非國棟所評,理合聲明。國棟敬識。
    翼周公七十壽序
    係署保昌縣姚秉哲代郭撫軍大中丞世勳著
    匹夫而負當世之名,際亨通之運者,吾聞其語矣,吾見其人矣。顧老於風塵,役於仕宦,少盡其力,久憊其神,慶集而不克,自有名附而反以為累,終其身求一日之從容,優養以自適其天者,不可多得。即得矣,而耳目聰明,康強逢吉,能昌其世而厚集於廼躬者,蓋亦鮮矣。此洪範所以致美於富壽康寧而津津有味乎。其言之也,若山陰慮菴先生豈其人耶,其在於今其信而有徵者耶。公幼負不羈之才,博覽淹通於書,無所不究思,以功名自奮而艱於遇,已迺槖筆走南北,寄跡紅蕖碧沼之間,令聞日起,遠近士大夫爭延致之。其在閩也,後先十有七年,遊歷最久,而能事特著。少傅余大司馬撫軍入閩與之遊,往來贈答無虛日,既而台氛不靖,偕之渡海,一切勦捕釐剔之言,咸與公謀,相倚如左右手,嘗謂公所商確動中機宜,實深器之。嘗為壽其六十併其孺人雙壽而齊眉者,欣喜而道之矣。是時予自郎署出剌龍岩,尋守興化,猶及公與公遊,少予數歲,偉幹玉立,于思豐下,坦懷無物我。其治獄以愷惻為心,不以刀筆鉤钜為能,肫然誠篤,尤與予有臭味相投也,遂定交焉。厥後予洊曆黔楚,以至於粤,聞公亦去閩之秦。
    旋受業王謙齊老夫子評。手揮目送饒有風神。
    仁之利器也,姑作居是邦觀可乎?選舉廢而大夫半屬鬥筲,學校衰而士誰分瑉玉,此亦猶工之甘用鈍器焉。而矻矻終日耳,邦不一邦,慎擇之。即磨勵,吾仁之具夫,一己無借助之懷,則雖矩矱當前,而其神不悚。寸心切糾虔之素,則雖遊覽偶及而其益堪資,試從類聚之中別而出之,曰賢者、仁者是何啻離婁之明,公輸之巧也。交遊也,而性命通之;為仁者,當知先務之亟矣。大夫則賢矣,有金而不斷,利安在;士則仁矣,玉而不琢器弗成。此殆如工之空抱利器焉,亦鬱鬱茲土耳。居不徒居,廣收之皆考鏡,吾仁之籍夫。神明莫患於無所攝,故外生其玩肆,即內啟其偏私,言動甚賴於有所遵,故顯奉其楷模。即隱消其偽妄,試從交惕之下分而注之,豈不爾思室是遠,而思甚紆,室亦甚紆,而思苟未紆,何知室之紆也,詩則早會其微也。若以遼闊者,其途而爾未憧憧,我先戚戚如怨、如慕情之感,退聽於心之官,思甚廣,室亦甚廣,而思苟未廣,何喻室之廣也,詩則明窺其隱也。若以修長者,其境而爾雖藐藐,我尚諄諄或哭或歌,情之孚受制於心之宰,是詩固未嘗不思,思固未嘗不遠也。顧愈思愈遠者,思之情愈遠愈思者。思之,理而猥曰所思偽託也,又何為而見信於吾子也。蓋在詩人以相求之氣,通相睽之程,緣情而理若變通焉。且天下惟言情者堪酬知己耳,豈不思其門庭遠歧乎道路,豈不思其幾席而遠隔乎關河。思之,思之獨抑鬱而誰語也,此情之託於遙深也,而在夫子以無息之誠證無邪之旨,據理而情可周括焉。且天下惟言理者許索解人耳,未之思,其形骸何遠通乎夢寐;未之思,其笑貌何遠挹乎儀容。思之,思之將委婉而自如也,此理之歸於近易也。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子非責其因遠廢思,正辨其由思得遠也。而艱於思者,可勉矣;而易於思者,可懲矣。謂思無扞格,目擊斯存,人將有易視,其思者,讀是詩而思致纏綿,敢滋假借乎?不然,豈不爾思,子不我即獨非思也歟哉。胡至今不剛也,子若曰遠也,吾思之不遠也,吾亦思之,一皆思之結而成也,夫何日忘之也。謂思可感孚心凝斯聚人。又有艱阻其思者,讀是詩而懷宛轉,敢涉飾詞乎?不然,豈不爾思遠莫致之,彼非思也歟哉。胡迄今猶存也,子若曰思也,吾遠言之誠,則全體不昏,明亦立體於無昏,誠則大用不駁,明亦遠用於無駁,顧有體而自適用者,誠達用能立體者。明也,則合之,似無可更分者。功也,則且原其天分之獨優,上溯夫至精至神之極,而睪然曰誠,誠則無思無為。而天下之思為自不得以撓之,誠則不二、不雜,而天下之二雜自不得以洧之。是誠不期於明,而明悉即其誠性,所以無不率也,而無俟推暨也。蓋天定胜人。其明也,有不待學而能者矣,則明矣,則且推其人功之極致,遞指夫希聖希賢之詣,而目之曰明,明则辨疑燭偽,而一心之疑偽,早有以靜之。明則真知篤行,而一巳之知行,自有以實之,是明可企於誠,而诚不遠於明道。所以無不修也,而又非捷獲也,蓋人盡合天。其誠也,有必相因而至者矣,則誠矣,之二者其分非懸殊,其功有遞至。謂誠無異於明,恐至誠之如神,難數覯於天壤;謂明無異誠,恐知明之詣,力難遽語於性。安是欲混誠與明而一之,而分之殊者,反不明,不若析誠與明而按之,而分非懸者可自勉也。一則獨全其天,篤實自著輝光之盛;一則勤修其學,窮理用希盡性之精。極誠者明之,盡積明者亦誠之通,蓋誠則無明之不至矣,而明則有誠之可通矣,此其分豈有懸殊歟。謂誠大異於明,恐至誠之品詣終絕人以攀躋,謂明大異於誠,恐求明之功,修徒阻人之嚮往,是欲離誠與明而二之,而功之至者無可通,不若合誠與明而論之,而功可遞者,用自奮也。一則成之者性,無妄本賅道濟功;一則繼懷才之彥,或謝過而不前而湯。則本寬仁之中立之,迪簡在於帝心,故汝鳩汝言不以嫌疑而競進,澄官言以巳德,故誼伯仲伯咸挟制作以俱来,盖其本中以立賢,而心无偏见者,即其设中於乃心,而贤可共諒者也。又豈獨五就者,惟一德之阿衡作誥者,惟解慙之仲虺,且湯時之立賢無言者,正宜亟矣。際簡賢之昏暴,則後彥之遠或自懼於非辜,當附勢之有徒,則單寒之英或自安於不振而湯,則本禮義之中以立之,矢彰信於佑輔,故伊陟臣扈賢以累世報其功,期愛於忠良,故負石沈淵不賢,則當代掃其跡,蓋其無方以立賢而為中之見端者,即其執中以為體,而於立賢得其大概也。又不獨俾輔者明啟迪於伊訓,迪後者發夢帝於傅嚴,此執中之證也,幾希之統不端,賴以相得也哉。
    靠實執中詮發擺脫陳言獨標真諦至後幅愈唱愈高直欲去天三尺。
    蓮舫公戊戍歲考取進番禺學第七名附正場首篇隱者也使至逸民姚詩彥
    隱士有終潔之身,逸民無可崇之號焉。夫使隱者而果可見,難因其所明而喻以所眛乎,乃至則行焉。維彼逸民,不尤可類誌歟,且自天地閉,賢人隱,古今來匿跡田疇而混跡凡伍者,大都有同慨矣。乃若有定評而無定跡,宛以辟言堅辟世之蹤,亦有定跡而無定評,遂以出眾儕庸眾之列,有心斯世竊共疑之。豈俱以肥遯自甘歟,抑何後先之如出一轍也。如子路以遇丈夫之事為夫子告,子何振振有詞哉,誠以自來隱逸之流,其大不得志於君臣之際,而潔身引去者所在多有,茲乃抱可行之道,懷不仕之操而复。
    蔡雲士大宗師原評
    整睱自如,熒繞無跡次,藝亦心靈手敏詩穩。
    致堂公癸卯科鄉試備中場首篇
    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至夫何遠之有
    劍字㭍拾玖號姚詩雅
    詩人欲以遠諉思,能思者自無慮乎遠矣,蓋人惟遠而後思,奈何以室遠為詞耶。夫子特反其言以正之旨深哉。且夫發之至邇而达之甚远者,其惟思乎?發之邇而不遺,故能盡天下之人與吾心相為感通,而未用其心者不知也。達之遠而莫禦,故能窮天下之境與吾意無所隔閡,而能用其心者自知也惟然。而世之廢思者可返矣,而世之真思者乃出矣。彼棠棣之偏反是詩也,為思遠而作也。今夫情之摯者,雖百世而上,無異同堂;意之誠者,雖萬里而遙,儼如覿面。奈何詩以爾思自明,而又以室遠自諉耶?思之為緒無窮,而不能無所推而自出,推而出之,遐邇莫能限其跡,高深莫能盡其藏。而曷以聲氣難通天涯,而不聯幾席思之,為機至變而不能無所引而自伸,引而伸之,境雖幽而必通,事雖微而必達。而曷以會心莫得異地而相隔形骸,洵如詩言是思不能及乎?遠而達,幾可廢思矣。夫子曰:“天下事遠與不遠亦在乎人之思與不思。”兩間彜倫理皆可盡道於一心,忠君者,至感風雷;孝親者,遙陟岵屺。雖當身世未經之地,遠而難稽,皆得恃精神為貫注,千古性道淵源,皆由考徵於一己。仰羹牆者,儀型若接;懷琴夢者,謦欬如親。雖當意境遙隔之時,遠而莫致,皆能籍誠意以相通,是思之為用大矣,特難為未思者道也。人情於放懷高寄之時,其意欲追于千古,而撫心自問所謂鉤深,致遠者果何以剖其蘊而破其疑;人情於形格勢阻之際,其情若不終朝,而當境自證所為窮高,極遠者又何以竭其誠而臻其妙詩。特未之思也,思則何遠之有哉!宇宙遼闊之區探索安盡,而自有心者之感觸,則雲山縹緲恍在於目前,誠不覺其遠者若何也。對景興懷之士亦嘗高瞻遠矚,悵伊人之巳遙,而秋水蒹葭倏遇名賢於中沚,則深情若揭,思與未思之實可一叩而皆得其平。今昔懸絕之境,擬議幾窮,而自篤志者之圖維,則元會變遷可揆諸心理,誠不知其遠者云何也。冥心獨往之徒,非不遐索旁搜悵名理之難晰,而陳編晤對能通先聖於古。
    秉齋公庚子恩科鄉試中式五十八名舉人試帖
    賦得江色鮮明海氣涼得涼字五言八韻姚國成
    入望連江海,波澄萬頃長。鮮明空即色,料峭氣偏涼。
    露白涵秋影,天青接水光。尾閭通浩渺,眼界接微茫。
    疋練纔飛雪,千林欲釀霜。雲霞蒸異彩,星斗逼寒芒。
    放棹晨煙碧,推蓬暮靄蒼。安瀾欣底績,帝澤被遐方。
    陸海潘江方斯妙境
    蓮舫公癸卯科鄉試中式第八名舉人試帖
    賦得橘柚玲瓏透夕陽得秋字五言八韻姚詩彥
    別浦蒹葭老,平林橘柚稠。玲瓏衘夕照,綴點寫高秋。
    虛白煙痕護,昏黃野色浮。累累千顆結,隱隱一輪留。
    香送風前熟,光穿樹杪幽。餘霞隨鶩落,淡影逐鴉流。
    望遠雲歸岫,題詩客倚樓。柳州佳句在,好付錦囊收。
    本房加批
    清麗芊綿
    致堂公癸卯科鄉試備中試帖
    賦得橘柚玲瓏透夕陽得秋字五言八韻
    劍字㭍拾玖號姚詩雅
    橘柚黃初透,新詩話柳侯。玲瓏疎樹晚,搖曳夕陽秋。
    園實年來熟,庭柯日未收。人煙環四面,仙露結千頭。
    生意三分老,殘痕一抺留。紅穿林影薄,綠掛果香浮。
    好景殷勤記,寒光淡蕩流。梯航葵向切,包貢達皇州。
    本房加批
    錦囊佳句畫苑新裁
    補之公
    舟次佛山步余芰香原韻
    無限韶華眼底新,整裝此際逐征塵。
    同舟喜獲知心侶,仕路慙為學步人。
    未免有情兒女別,最難消遣客途春。
    珠江煙樹堪回首,親舍連宵入夢頻。
    傳來水驛認程程,篷底風聲又雨聲。
    遠道自憐隨去雁,上林應許聽啼鶯。
    筆耕詎有三年蓄,官守惟憑一字貞。
    好把祖生鞭共著,康衢攜手任遊行。
    右二詩從謁遠赴都沿日記內錄出   公以道光戊子年二月十二日由粵起程謁選,四月廿六日抵都,凡途中見聞、遊眺、言談、瑣事著為日記一卷,篇繁不能備,謹錄詩二首  國棟敬識
    郴州昭德侯廟落成詩以紀之
    符分典郡牧郴陽,夏澤衍期預救荒。
    念切民瘼難報政,感通神力不為殃。
    家舒積粟人從善,雨慶隨車歲自康。
    共仰深恩酬萬一,合將頂禮告馨香。
    移來章水壯威靈,棟宇巍峨表至誠。
    地近仙關垂法蔭,門迎古柏帶秋聲。
    分余鶴俸原唱始,幸籍鳩工已落成 。
    從此豐享占歲歲,一方霖雨慰蒼生。
    庚寅春   公篆湖南郴州,夏抉雨,迎宜章昭德侯像祈禱,雨沛如注,因捐廉建廟於橘井觀旁。事載步嘉弟《秋心集》國棟存《紅蕉館集錄》中,茲謹輯入。國棟敬識
    述齋公
    四十初度自壽
    蓬天桑弧憶故廬,年來塵路感蕭踈。
    關山閱歷乖儒術,書劍消磨滯客車。
    入幕有賓誰白眼,繞帷生豔見紅蕖。
    髩絲覽鏡憐初改,自撚吟髭問太虛
    強仕光陰等置郵,幾生能與古梅修。
    謀生堪笈營三窟,傳食無妨托五侯。
    自羨風塵爭結納,何須酒國問春秋。
    啣杯日對鶯花老,檢點煙霞豁醉眸。
    游蹤常與歲華更,隨處江山作送迎。
    雁齒年來傷碩果,鯉庭春寂感陔笙。
    騁懷莫負花時去,問世誰無月旦評。
    留得一經兒輩讀,窗前燈火聽分明。
    客路紅塵過白駒,昔年所好喜從吾。
    深慮見惡滋時誚,孰道依劉不丈夫。
    知己天涯應有感,散人行跡究何殊。
    瀛洲十載無他物,留得蠃餘在酒廚。
    子峻公
    四十初度自壽
    賦閑日久,心緒惡劣。韶華虛度忽四十年,尚不能供菽水之歡,實為焦灼,率成四韻,不計工拙,聊寄悶懷耳。
    自計韶華又自慙,慙將強仕誦遺篇。
    養兒有用因防老,愧我無能虛度年。
    菽水不知何日奉,糟糠先斷此生緣。
    北堂萱作桑榆景,顧影堪嗟誰為憐。
    玉墀公
    重陽賞菊賦以菊花須插滿頭歸為韻
    原夫秋之為氣也,拂草木以凋蘦,拓川原而清肅。
    起征鴻於中洲,感亂蛬於平陸。
    睹峰嵐之擁翠,萬竅為虛;驚楓葉之流丹,千林盡禿。
    山川蕭瑟易傷騷客之懷;天地清蒼足展詩人之目。
    況值悲秋老去,更致於重陽罷令歸來;雅寄懷於樷菊,是以賦稱飆館眺紀龍沙。
    杜牧之達人韻事,王維之遊子天涯。
    不敢題糕詩,慙夢得偶嘲落帽,豪擬孟嘉戲馬台。
    空誰接,六朝綺麗曲江宴;後空思,一代英華終不若:劉伶之脫略形骸,陶情清醴;淵明之蕭然世累,致意黃花。
    若夫菊之為花也,神清而逸,態野而癯。
    香到西風漸無蝶影;開當殘照宛足秋圖。
    草木之仙種,合宜雪宜風之地;花中之隱栽,從半山半郭之區。
    傍怪石之嶙峋,恰形其瘦;映菜花之淡薄,適助其腴。
    餐向小籬,願從屈子;學慚老圃,請事樊須。
    維時令序辰佳遊人興洽,偕素侶之青袊,與良朋之白袷。
    扶筇客至,飛巒凝碧而茅店初開沽酒人來,落葉堆紅而板橋乍狹籬根遙望。
    香飄一徑,徐來屐齒纔停;霜冷數樷欲壓。
    紛紛滿握,觥船載以輕浮;采采盈扠,席帽欹而羞插。
    爾乃泛鴟夷之壺,傾琉璃之盌。
    長歌秋色,放乾坤曠達之觀;把酒西風,弔今古林泉之伴。
    縱懷俯仰,詩情與酒興俱濃;極目登臨,飛鳥與遠山共斷。
    不虛此日,足使軼事群推; 莫問明朝,應報落英吹滿。
    總之花與酒逢而成嘉會;天與人合而成勝遊。
    自古登高莫不有詩文之讌;從來重九亦常遭風雨之秋。
    一片夕陽休問王孫歸路;上分秋色幾經名士登樓。
    勝事何常,雅興催成客句;青尊不醉,冷香飛上人頭。
    乃為之歌曰:
    盛集年年景轉非,風高木落雁初飛。
    相逢半是悲秋客,採得黃花插帽歸。
    如聽清泉如霏玉屑雅人吐屬自能不染纖塵。汪鳴廉拜讀
    叔嘉公
    小姑墳碑文
    蘅蕪香殘夢尋何處,枇杷花發淚灑無端。歎命薄之如絲,鶯花啼謝,悵心堅之匪石,風雨摧殘,未免有情,誰能遣此?若小姑者,香檀作屋,家藏五嶺之春;雲母為溪,身是九仙之後。少而知律能舞柘枝;長以多愁頻傷錢樹。何幸爱由崔氏,已寄丹青;癡有柳郎,願輸錦帳。方謂鴛鴦夢穩,永偕白夜之歡;鸚鵡籠開,飛出青樓之厄。谁料無知牧竖欲壑難填,祗顧貪婪漏巵,無當以致傷心無主;悲命不由竊藥嫦娥仙去,竟從枕上經霜,蒲柳凋零翻在春先。此固對風景而情難自己,感意念而末如何者矣。爰為劇金麗澤替卜牛眠,樹碣荒城以貞羽化。蓋撰薛家之墓誌,既賴文昌弔東氏之綺文,更多竇鞏巳。呜呼!蘼蕪山下紅淚飄零;松柏陵前碧雲散亂。白楊颯颯天銷才士之魂;衰草淒淒人上真娘之墓。待到春風樹柳(樹),應傷他日重來;值此落日煙蘿,能不同聲一哭。乃歌而招之曰:
    紅粉凋殘事事哀,青山終古長莓苔。
    卿身合和梅花葬,明月多情上塜來。
    又歌曰:
    竹影蕭蕭西竺西,一杯黃土草淒迷。
    棠梨開後最惆悵,寒食年年認墓題。
    叔嘉弟學問淹博,著述宏通,手輯《秋心集》一卷,厚幾二寸,夙昔行役,恒以自隨。辛丑孟秋,自鄂歸帆,悉為洞庭波臣取去。現重修世系,遺稿罕存,幸小姑墳碑一篇,先經國棟載存《紅蕉館集錄》中獲留片羽,事既慷慨,文複纏綿,輯入以賞一臠。國棟謹識。
    樂園公
    易安軒扁跋
    樂園十二兄先生新搆書室,署名易安,蓋取陶淵明容膝語意,足徵性甘恬憺,不尚浮華,誠雅人高致也。先生學粹品端,為名法巨擘,餘所心折者。尤在每辦一案,必詳慎再三,求安於心而後巳,由是政得其平,事雖繁而易理,此乃真實本領,為“易安”二字更進一解。數年以來,深資教益,爰承囑題,為陳其梗概云。
    道光甲申嘉平月愚弟恒山拜題
    退一步想扁跋
    境無終窮,願難常足。惟貪生妄,惟謙受福。知止不殆,持盈以虛,眼前地退步,退則有餘。
    嘉慶八年歲在癸卯亥小春朔日樂園自識
    薇軒公
    倦還扁跋
    陶元亮不為五鬥折腰,而賦《歸去來辭》。五鬥雖微,猶君祿也。若夫上不能叨一命之榮,下不能無負生平所學,徒操不律,寄人籬下,心竊恥之。余饑驅三十餘載,故我依然,今老矣,衰翎鈍羽,不敢更作奮飛之想。而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也,因以“倦還”名軒,亦竊幸松菊之猶存耳。
    嘉慶二十四年歲在屠維單閼登高後二日薇軒自識
    事三公
    未軒扁跋
    釋名未味也,口之所未嘗,不知其味也,抑名未味也。目之所未睹,不悟其味也。予少不自量,輙以意度自忖,今而知其未也,爰以“未名軒”因以自砭焉。   省齋自識
    曠如扁跋
    “靈台清湛,萬象了澈,奧如之中,具曠如之勝。”柳州此語當是悟後境界
    未軒主人以為如何       裡甫謝蘭生
    謹案:此二扁久燬,現重修世系得自。      子峻公口
    授理合注明。      國棟敬識
    石夫公
    靜觀扁跋
    無欲以觀其竅;有欲以觀其妙。皆從靜中領取,善學者靜而後觀,觀而益靜,庶乎其近道矣。
    石夫同學囑題      裡甫謝蘭生
    補之公
    留下餘書室扁跋
    餘少未讀書,弱冠未得一第,迯棄書讀律以名法,為他人贊治。嗣服官南楚,曆篆道府牧令。自愧未曾學問,何足臨民,惟此區區忠厚之誠毋敢稍懈。今年五十有五旬,日之內連舉曾孫二人,或以此獲報。汝曹讀書、讀律各有其人,他日學問功名俱未可限,惟願忠厚存心,凡事留有餘地步,以承餘志,勉益加勉焉,是為額。
    道光歲次巳亥嘉平月補之自識。
    述齋公
    述齋扁跋
    蓋作者謂之聖,述者謂之明,聖則生而已然,明則可學而至。昔人謂善作不如善述,述之益人大矣。
    先生囑題其額,用誌數語於後     燕堂張孝詩
    椿亭公
    勵餘亝扁跋
    家大人以“留余書室”為額,蓋取“忠厚留有餘地步”之語,所以訓勉者,深矣。敢不群相加勵焉,因以名齋。   時
    道光己亥嘉平椿亭國齡謹識
              四川姚波供稿
    閩南姚慶禮錄出,斷句
    2025年2月1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8 02:30 , Processed in 0.1369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