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回复: 4

明名臣言行錄|知府姚忠惠公(姚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5-10 08:21 编辑

    明名臣言行錄六_徐鹹輯 卷十二
    知府姚忠惠公善
    姚波收集

    知府姚忠惠公善
    字克一,湖廣安陸人。洪武中舉於鄉,仕至蘇州知府。建文四年(壬午1402年)七月,殉難南都,補諡忠惠。
    公志行淳實,學識高遠,為諸生時扁(匾)讀書所曰“待旦軒”,會稽唐之淳為之銘。善工詩,為唐相倡和。洪武中鄉舉,曆祁門丞,同知廬州、重慶,所至有能聲。
    三十一年(戊寅1389年),擢知蘇州府。初,上以吳民染夷俗,僭靡违式,繩以重法,嚚訟者更持短長,訟蜂起,難治。公洞達政體,周悉人情,張弛寬密,允協時宜。數造請郡賢,考求治道,商略民生休戚,俗尚淳漓,稍因俗救正,吏民迴響,轉稱大治,為列郡最。
    隱士王賓居陋巷,公往候,舍車詣門,賓問為誰,曰:“姚善”,賓乃開門延語。及賓報謁,面府門再拜而返,公自邀還,辭,非公事不敢入。又將候韩奕奕避入太湖,善唉曰:“韓先生可謂名可聞,而面不可见者。”錢芹自守甚高,公願見不可得,有俞貞木者,以明經見重於公,月朔望,必延致學宮講經書訓士。一日,饋菜於貞木,誤送芹所,芹受之,吏覺其誤,詣貞木以告,贞木曰:“钱先生不苟取與,今受不辭,必仰府公之賢耳。”公聞之欲往候,乃使人先道意,芹對使者曰:“芹誠願見公,然芹民也,禮不可往見于庭,若明公弘下士之風,請俟月朔相會于學宮。”公如期至,迎芹置上坐,請質經義,芹曰:“此士子之業,公今有官守,何不詢時務耶?”公益起敬,請問今日急務,芹出授一簡,竟不交言而去。視之,皆戰守制勝之策也,公心嘉之。時靖難兵已出北平,公於是密結鎮、常、嘉、松四郡守訓練民兵,相約勤王,而薦芹為行軍司馬。
    建文(己卯1399年)元年,公至京師畫策防禦,又從大將軍北行,尋還京。建文帝用漢破七國策,貶齊、黃於外。公於朝曰:“人有文武才略可扶顛濟危者,反置散地不用,今事已狼狽須急召之。”詢其姓名不對,再三詢之,曰:“今人才豈有過於黃大卿者。”遂復召還二人。四年(壬午1402),詔公兼督蘇、松、嘉、常、鎮五郡兵勤王,未及戰,文皇即位,索子澄甚急,子澄避公所,約共航海,公謝曰:“公可去,善不可去,公朝臣可四往號召圖興復,公職守土,義當與城存亡。”子澄遂去。公為麾下許千戶等縛見,文皇詰公曰:“若一郡守,乃敢舉兵抗我邪。”公厲聲不遜,死之,時年四十三。子節謫戍賀縣千戶所,幼子、繼兒蘇州坐配保兒習匠。後有沈魯者,以詩弔曰:“倉卒勤王五郡兵,南風無力北風鳴。清忠自托巴湖月,穢史何曾說杲卿。”聞者悲。正德中,巡撫秦金祀之鄉賢祠。
    閩南姚慶禮錄出斷句
    2025年5月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善生平概要
    基本信息
    姓名:姚善,字克一,谥号「忠惠」


    籍贯:湖广安陆(今湖北安陆)


    官职:苏州知府(明建文年间)


    结局: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殉难,后追谥忠惠


    核心事迹
    早年经历


    青年时勤学,书斋名「待旦轩」,得名士唐之淳题铭。


    善诗文,与当朝宰辅唱和。


    洪武年间中举,历任祁门县丞、庐州及重庆同知,政绩斐然。


    治理苏州(1389-1399)


    背景:苏州奢靡僭越成风,严法致诉讼激增。


    举措:


    宽严并济,体察民情,政策张弛有度。


    定期问策地方贤士,改良民生风俗。


    因俗施治,三年成全国治理典范。


    成效:吏民响应,苏州为「列郡最」。


    礼贤下士


    王宾:徒步拜访隐士,获「非公事不扰」之约。


    韩奕:避而不见,姚善叹「名可闻而面不可见」。


    钱芹:


    因误送菜篮结缘,钱芹破例收礼,称「敬姚公之贤」。


    学宫会谈时献《战守方略》,直言「当问时务」。


    俞贞木:延请讲学,推动教育。


    靖难之役(1399-1402)


    备战:密结镇江、常州、嘉兴、松江四府,练兵五万,荐钱芹为军师。


    谏言:力劝建文帝召回能臣黄子澄,直言「闲置贤才乃自毁长城」。


    勤王:建文四年统五郡兵援南京,未及战而城破。


    殉国与身后


    拒逃亡:黄子澄邀其出海,姚善拒曰:「守土官当与城共存亡。」


    就义:被叛将缚献朱棣,厉声抗辩「食君禄,忠君事」,终年43岁。


    家族:长子戍边,幼子流放,幼弟为匠。


    纪念:


    沈鲁悼诗:「清忠自托巴湖月,秽史何曾说杲卿!」


    正德年间入祀苏州乡贤祠。


    历史评价
    能力:洞达政体,善调宽严,治绩卓著。


    品格:清忠刚直,礼贤下士,守节殉国。


    影响:明代地方官典范,后世誉其「忠惠」之名。


    (总结说明:以时间线梳理核心事件,突出治理才能、士林交往及忠烈气节,兼顾历史细节与人物特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府姚忠惠公善


    知府姚忠惠公善,字克一,湖廣安陸人。洪武中舉於鄉,仕至蘇州知府。建文四年(壬午,1402年)七月殉難南都,補諡忠惠。


    公志行淳實,學識高遠。為諸生時,扁(匾)讀書所曰「待旦軒」,會稽唐之淳為之銘。善工詩,為唐相倡和。洪武中鄉舉,曆祁門丞、同知廬州、重慶,所至有能聲。


    三十一年(戊寅,1389年)擢知蘇州府。初,上以吳民染夷俗僭靡违式,繩以重法,嚚訟者更持短長,訟蜂起難治。公洞達政體,周悉人情,張弛寬密,允協時宜。數造請郡賢,考求治道,商略民生休戚、俗尚淳漓,稍因俗救正,吏民迴響,轉稱大治,為列郡最。


    隱士王賓居陋巷,公往候,舍車詣門。賓問為誰,曰:「姚善。」賓乃開門延語。及賓報謁,面府門再拜而返。公自邀還,辭非公事不敢入。又將候韓奕,奕避入太湖。善嘆曰:「韓先生可謂名可聞而面不可見者。」錢芹自守甚高,公願見不可得。有俞貞木者,以明經見重於公,月朔望必延致學宮,講經書訓士。一日饋菜於貞木,誤送芹所,芹受之。吏覺其誤,詣貞木以告。貞木曰:「錢先生不苟取與,今受不辭,必仰府公之賢耳。」公聞之欲往候,乃使人先道意。芹對使者曰:「芹誠願見公,然芹民也,禮不可往見于庭。若明公弘下士之風,請俟月朔相會于學宮。」公如期至,迎芹置上坐,請質經義。芹曰:「此士子之業,公今有官守,何不詢時務耶?」公益起敬,請問今日急務。芹出授一簡,竟不交言而去,視之皆戰守制勝之策也。公心嘉之。


    時靖難兵已出北平,公於是密結鎮、常、嘉、松四郡守,訓練民兵,相約勤王,而薦芹為行軍司馬。


    建文(己卯,1399年)元年,公至京師畫策防禦,又從大將軍北行,尋還京。建文帝用漢破七國策,貶齊、黃於外。公於朝曰:「人有文武才略可扶顛濟危者,反置散地不用。今事已狼狽,須急召之。」詢其姓名,不對。再三詢之,曰:「今人才豈有過於黃大卿者?」遂復召還二人。


    四年(壬午,1402)詔公兼督蘇、松、嘉、常、鎮五郡兵勤王,未及戰。文皇即位,索子澄甚急。子澄避公所,約共航海。公謝曰:「公可去,善不可去。公朝臣可四往號召圖興復,公職守土,義當與城存亡。」子澄遂去。公為麾下許千戶等縛見文皇,詰公曰:「若一郡守,乃敢舉兵抗我邪?」公厲聲不遜,死之,時年四十三。子節謫戍賀縣千戶所,幼子繼兒蘇州坐配,保兒習匠。後有沈魯者以詩弔曰:「倉卒勤王五郡兵,南風無力北風鳴。清忠自托巴湖月,穢史何曾說杲卿!」聞者悲。正德中,巡撫秦金祀之鄉賢祠。


    閩南姚慶禮錄出,姚波试斷句、仅供参考
    2025年5月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知府姚善传(直译白话版)
    一、基本信息
    姚善,谥号忠惠,字克一,湖北安陆人。明朝洪武年间考中举人,官至苏州知府。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在南京殉难,后来追加谥号"忠惠"。


    二、个人品行与早期经历
    姚善为人敦厚朴实,学问渊博。年轻时给自己的书房挂了一块"待旦轩"的匾额(意思是天不亮就起来读书),浙江名士唐之淳为他写了铭文。他擅长写诗,常与当朝宰相唱和诗词。洪武年间中举后,先后担任过祁门县丞、庐州同知、重庆同知等职,每到一处都很有政绩。


    三、治理苏州(1389年上任)
    当时皇帝因为苏州百姓沾染异族奢靡风气,违反礼制,就用严刑峻法来整治,结果刁民们反而抓住法律漏洞,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很难治理。姚善深谙为官之道,了解民情,施政宽严得当,很合时宜。他经常拜访当地贤士,探讨治国之道,研究民生疾苦和风俗好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官民都很响应,很快就治理得很好,成为全国最好的州府。


    四、与隐士交往
    隐士王宾住在陋巷里,姚善去拜访时,特意下车走到门前。王宾问是谁,回答:"姚善。"王宾这才开门接待。后来王宾回访时,只是在知府衙门前行礼就回去了。姚善再邀请他,他推辞说没有公事不敢进衙门。


    姚善又想拜访韩奕,韩奕却躲到太湖去了。姚善感叹道:"韩先生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啊。"


    钱芹为人清高,姚善一直想见却见不到。有个叫俞贞木的经学大师很受姚善敬重,每月初一十五都会请到学宫讲学。有次给俞贞木送的菜误送到钱芹那里,钱芹居然收下了。差役发现送错了,告诉俞贞木。俞贞木说:"钱先生从不随便收礼,这次破例收下,必定是敬重姚知府的人品。"


    姚善听说后想亲自拜访,先派人去说明来意。钱芹对来人说:"我确实想见姚大人,但我只是个平民,按礼制不能去衙门。如果大人真有礼贤下士之心,请等到下月初一在学宫相见。"


    姚善如期赴约,请钱芹上座,向他请教经书。钱芹却说:"读经是学子的事,大人现在身为官员,为什么不问问时政要务呢?"姚善更加敬重,请教当前急务。钱芹拿出一卷文书给他,一句话不说就走了,打开一看都是作战防守的计策。姚善心里很赞赏。


    五、靖难之役时期
    这时燕王朱棣的军队已经从北平出发(史称"靖难之役"),姚善就秘密联络镇江、常州、嘉兴、松江四府的知府,训练民兵,约定共同勤王,并推荐钱芹担任行军司马。


    建文元年(1399年),姚善到京城参与防御谋划,又随大将军北上,不久回京。建文帝采用汉代平定七国之乱的策略,把齐泰、黄子澄贬到外地。姚善在朝堂上说:"现在有人才可以匡扶社稷,反而闲置不用。局势已经很危急了,应该赶快召回他们。"问他指的是谁,他不说。再三追问,才说:"当今人才有谁能超过黄子澄?"于是建文帝又把二人召回。


    建文四年(1402年),朝廷命姚善统领苏州、松江、嘉兴、常州、镇江五府的兵马勤王,还没交战,燕王就即位了(即明成祖)。新皇帝急于捉拿黄子澄,黄子澄躲到姚善那里,约他一起出海避难。姚善推辞说:"您可以走,我不能走。您是朝臣可以四处号召义军,我是地方官理应与城池共存亡。"黄子澄走后,姚善被部下许千户等人绑去见新皇帝。皇帝质问:"你一个知府,竟敢起兵反抗我?"姚善厉声顶撞,不肯屈服,最终被杀,时年四十三岁。他的儿子姚节被发配到广西贺县千户所戍边,小儿子继儿被流放苏州,幼子保儿被罚做工匠。


    后来有个叫沈鲁的人写诗悼念他:"仓促召集五府兵,南风不敌北风鸣。忠心可比巴湖月,污史何曾记忠名!"听的人都感到悲伤。正德年间(1506-1521年),巡抚秦金把他供奉在乡贤祠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知府姚善生平纪略
    身世与仕途
    姚善,字克一,湖北安陆人氏。明太祖洪武年间考取举人,官至苏州知府。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后被追封"忠惠"谥号。


    早年经历
    求学时期
    年轻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待旦轩"(寓意黎明即起勤学不辍),浙江名士唐之淳特为其题写匾额。擅长诗词创作,常与当朝宰相以诗会友。


    初入仕途
    从安徽祁门县丞做起,历任庐州(今合肥)、重庆同知(相当于副市长),每到一地都政绩斐然。


    治理苏州(1389-1399年)
    施政背景
    洪武三十一年(1389年)上任时,苏州面临两大难题:


    受异族文化影响,民间奢侈僭越之风盛行


    朝廷严刑峻法导致诉讼案件激增


    施政举措
    ① 刚柔相济:既严格执行法令,又体恤民情
    ② 问计于民:每月定期邀请地方贤达共商民生大计
    ③ 移风易俗:循序渐进改良社会风气


    治理成效
    三年间使苏州成为全国治理典范,百姓安居乐业。


    与隐士交往
    三请贤士
    徒步拜访隐士王宾,获得"非公事不扰"的君子之约;欲见隐士韩奕却被婉拒,感叹:"真是闻名难见面"


    一篮菜的机缘
    误将送给经学大师俞贞木的菜篮送至隐士钱芹处:


    钱芹破例收礼:"这是敬重姚大人的为人"


    学宫会面时直言:"大人应该关注军国大事!"留下兵法策略后飘然离去


    靖难之役(1399-1402年)
    战前准备
    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后,姚善暗中:


    联合周边四府组建五万民兵


    破格启用钱芹为军事参谋


    朝堂谏言


    当庭劝谏建文帝:"贬黜能臣齐泰、黄子澄,无异于自毁长城!"


    力荐:"当今天下大才,首推黄子澄!"助其官复原职


    最后时刻(1402年)
    ⚠️ 生死对话
    黄子澄:"随我出海召集勤王义军吧!"
    姚善:"您该去号召天下义士,我身为地方官誓与苏州共存亡!"


    ⚠️ 壮烈殉国
    被叛将许千户绑至朱棣面前,面对"小小知府敢抗旨"的质问,昂然应答:"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终年43岁


    身后事
    家族遭遇
    长子发配广西戍边,幼子流放苏州,弟弟被贬为工匠


    后世纪念
    1519年,巡抚秦金将其奉入苏州乡贤祠,至今香火不绝


    历史评价
    后人沈鲁赋诗追念:
    "五府义师勤王迟,燕军已破金陵时。
    忠魂永耀洞庭月,青史长留正气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5 23:36 , Processed in 0.1094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