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回复: 4

張九齡勸姚崇遠謟躁進純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2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昨天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5-18 08:10 编辑

    涉史隨筆_(宋)葛洪撰_明弘治間(1488-1505)刊本●張九齡勸姚元之遠謟躁進純厚


    張九齡勸姚崇遠謟躁進純厚
    左拾遺張九齡,以姚元之重望,為上所信任,奏記勸其遠謟躁、進純厚,其略曰 :“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塗。而卿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鑒,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又曰:“自君(侯)職相國之重,持用人之權,而淺中弱植之徒,已延頚企踵而至。謟親戚以求譽,媚賓客以取容,其間豈有不才,所失在於無恥。”元之嘉納其言。
    周公《立政》一書,反復於君子、小人之際,詳矣。一則曰:其惟吉士,二則曰:其惟吉士。一則曰:勿以憸人。二則曰:勿以憸人。至於終篇,則又曰:其惟克用。常人且慨歎而深(至支)致意焉,常人者,吉士之通稱,其於國也,猶食之穀粟,衣之布帛,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不可一日而無者也。然多純厚質實類,不能與謟諛憸躁者爭長於頰古(舌)之間,故上之人易惑於取舍,取舍一惑,政之治亂,於此焉分,此周公所以尤拳拳,而不能自己也。九齡之所以勸崇者,意其有得於此乎?大抵純厚有常之人,進則天下之君子欣慕,而願立於朝,以直道輔其上,行其所學而致太平矣。謟諛憸躁之人,進則天下小人皆動其心,欲立於朝,以邪謟事其上,竊取富貴而專權利矣。用純厚之人則治,用謟躁之人則亂,為政大體無出此塗。九齡之賢,能為崇言之,而崇之賢,又能嘉納之,開元之政,安得而不治哉!
    闽南姚庆礼录出断句
    2025年5月1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2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九龄劝姚崇远谄躁进纯厚


    左拾遺張九齡以姚元之重望為上所信任,奏記勸其遠謟躁、進純厚,其略曰:
    「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塗。而卿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鑒,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又曰:
    「自君侠職相國之重,持用人之權,而淺中弱植之徒已延頚企踵而至——謟親戚以求譽,媚賓客以取容。其間豈有不才?所失在於無恥。」
    元之嘉納其言。


    周公立政一書,反復於君子小人之際,詳矣:
    一則曰「其惟吉士」,二則曰「其惟吉士」;
    一則曰「勿以憸人」,二則曰「勿以憸人」。
    至於終篇,則又曰「其惟克用常人」,且慨歎而深臻意焉。


    常人者,吉士之通稱。其於國也,猶食之穀粟、衣之布帛,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不可一日而無者也。然多純厚質實,類不能與謟諛憸躁者爭長於頰古之間,故上之人易惑於取舍。取舍一惑,政之治亂於此焉分,此周公所以尤拳拳而不能自己也。


    九齡之所以勸崇者,意其有得於此乎?大抵純厚有常之人進,則天下之君子欣慕而願立於朝,以直道輔其上,行其所學而致太平矣;謟諛憸躁之人進,則天下小人皆動其心,欲立於朝以邪謟事其上,竊取富貴而專權利矣。用純厚之人則治,用謟躁之人則亂,為政大體無出此塗。九齡之賢能為崇言之,而崇之賢又能嘉納之,開元之政安得而不治哉!


    闽南姚庆礼录出,姚波试断句
    2025年5月17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2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5-18 09:41 编辑

    综合整理


    涉史隨筆 (宋)葛洪撰 明刊本《張九齡勸姚元之遠謟躁進純厚》  https://mp.weixin.qq.com/s/vepBN ... zThWB6FISnUaWB71yA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2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逐句直译


    张九龄劝谏姚崇远离谄媚浮躁者、提拔忠厚贤良者


    担任左拾遗的张九龄,因姚元之(即姚崇)的崇高声望被皇帝信任,上奏文书劝说他疏远谄媚浮躁之人、进用忠厚之士,奏文大略说:
    "任用人才应当依据才能,这是处理政事的根本原则。与人才共同治理国家,没有超出这条道路的。然而您任用人才,并非没有识别人的眼光,之所以出现失误,在于掺杂了个人情感的举荐。"


    又写道:
    "自从您担任宰相要职,掌握用人的权力后,那些内心浅薄、根基不牢的人已经伸长脖子踮起脚跟争先恐后地前来——巴结权贵亲戚来求取名声,讨好门客幕僚来获取宽容。这些人难道没有才能吗?他们的缺陷在于毫无羞耻之心。"
    姚元之(姚崇)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周公所著《立政》一书,在辨别君子与小人方面反复论述,非常详尽:
    第一次说"要任用贤良之士",第二次又说"要任用贤良之士";
    第一次说"不要任用奸邪之徒",第二次再说"不要任用奸邪之徒"。
    到了全书结尾,则进一步说"必须要能任用德行恒常之人",并且充满感慨地深刻表达了这个意思。


    所谓"常人",是对贤良之士的统称。他们对于国家而言,就像人需要吃的粮食、穿的衣服布匹,得到就能生存,得不到就会死亡,是一天都不能缺少的。然而这类人大多朴实忠厚,往往不擅长与阿谀奉承、奸诈浮躁之人在朝廷上争抢表现,所以执政者容易在人才取舍上迷惑。一旦取舍出现迷惑,政治的清明与混乱就此分界,这正是周公特别恳切而不能克制自己反复强调的原因。


    张九龄之所以劝谏姚崇,想来是领悟了这个道理吧?大体而言,忠厚守常之人得到提拔,天下的正人君子就会心生向往,愿意在朝廷立足,用正道辅佐君主,实践所学来实现太平盛世;阿谀奸诈之人得到重用,天下的小人就会萌生妄念,企图立足朝廷用邪道侍奉君主,窃取富贵独占权利。任用忠厚者国家就安定,任用谄媚浮躁者国家就混乱,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没有超出这条道路。张九龄的贤明能向姚崇进谏,而姚崇的贤明又能采纳谏言,开元时期的政事怎么可能不昌盛呢!


    闽南姚庆礼录出,姚波试断句译文 仅供参考


    2025年5月1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2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总结


    概述:
    《涉史隨筆》是宋代葛洪所撰的一部历史随笔集,其内容主要围绕古代政治、用人之道及历史教训展开。本文节选了其中关于张九龄劝谏姚崇远离谄媚浮躁之徒、提拔忠厚贤良之士的篇章,并结合《尚书·立政》等经典文献,深入探讨了治国理政中的人才选用原则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文章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任用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平衡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取舍。张九龄以姚崇为对象,提出用人应注重德行和才干,避免因个人情感或利益关系而误用无耻之徒。同时,文章引用周公《立政》篇的内容,反复强调“用贤良之士”与“勿用奸邪之徒”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取决于执政者是否能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通过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分析,本文揭示了开元盛世得以实现的原因之一,即姚崇和张九龄在用人上的智慧与远见。


    第一部分 张九龄劝谏姚崇的背景与内容


    背景:
    唐玄宗时期,姚崇担任宰相,因其德高望重且深受皇帝信任,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他的用人政策可能掺杂了个人情感,导致一些浅薄浮躁之人投机取巧,谋求高位。这种现象引起了张九龄的关注,他作为左拾遗,决定上书劝谏。


    劝谏内容:
    张九龄在奏记中明确指出:“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塗。”意思是选拔官员应当依据才能,这是治国的根本原则。他还批评姚崇在用人时虽然有识人之明,但失误在于“缘情之举”,即因私情而偏袒某些人。此外,张九龄提醒姚崇注意那些“謟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的投机分子,尽管他们可能具备一定才能,但缺乏廉耻之心,最终会危害国家。


    时间点:
    该事件发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正值唐朝的鼎盛时期。张九龄的劝谏不仅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政治清明的追求,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经验。


    第二部分 周公《立政》篇的思想启示


    核心理念:
    周公在《立政》篇中多次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主张“其惟吉士”“勿以憸人”。他认为,所谓“常人”即德才兼备之人,对于国家而言如同粮食和布匹一样不可或缺。一旦用人失当,国家的治乱兴衰便由此分界。


    对比分析:
    文章将张九龄的观点与周公的思想相结合,指出两者都强调忠厚质实之人在治国中的重要性。这类人虽不擅长争宠夺利,却能以正道辅佐君主,推动国家走向太平;反之,如果任用阿谀奉承之徒,则会导致小人得志,国家陷入混乱。


    论据支撑:
    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兴衰都印证了这一观点。例如,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就是任用奸佞之徒的结果,而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则得益于魏征等忠臣的直言进谏。


    第三部分 开元盛世的成功原因


    张九龄与姚崇的合作:
    张九龄能够提出如此深刻的见解,显示出他卓越的政治智慧;而姚崇则表现出宽广的胸襟,他并未因被批评而恼怒,反而欣然接受建议并加以改进。这种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数据支持:
    根据史料记载,开元年间(713-741年)唐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这些成就与良好的用人政策密不可分。


    总结评价:
    文章最后总结道:“用纯厚之人则治,用謟躁之人则乱,为政大体无出此塗。”这不仅是对开元盛世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后世执政者的警示。


    第四部分 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领导力:
    当代企业管理同样需要重视人才选拔。企业领导者应像姚崇那样虚心接受下属的意见,不断优化团队结构。


    组织文化:
    张九龄提倡的“远謟躁、进纯厚”理念,可以作为构建健康企业文化的重要参考。只有鼓励员工保持诚实守信、脚踏实地的态度,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关键词:


    人才选拔
    领导力提升
    组织文化建设
    第五部分 结语


    价值总结:
    《涉史隨筆》通过张九龄劝谏姚崇的故事,深刻阐述了治国理政中正确用人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还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未来展望: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展古代先贤的智慧,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是我们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以上精读报告全面剖析了《涉史隨筆》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闽南姚庆礼录出,姚波整理 仅供参考
    2025年5月1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9 06:50 , Processed in 0.1075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