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回复: 2

《姚鹄修老君殿验》云笈七签[北宋] 张君房 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1
  • 签到天数: 3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昨天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笈七签[北宋] 张君房 著卷118


    姚鹄修老君殿验


    台州剌史姚鹄,因游天台山天台观,命于讲堂后凿崖伐木,创老君殿焉。将平基址,于巨石下得石函,方可三尺。发之,中有小石函,得丹砂三两,玉简一枚,长九寸,阔二寸,厚五六分,上有文曰:“海水竭,台山缺,皇家宝祚无休歇。”具以上闻,勅曰:“上天降祉,厚地呈祥。爰有白简之灵书,出于玄元之宝殿。告国祚延洪之兆,示坤珍启迪之符。惟此休征,实为上瑞。宣付史馆,颁示万方。”乃咸通十三年壬辰之岁也。


    鹄塑老君像,而山中土石相浑,求访极难。梦青童告之曰:“殿东丈余所,有土如垩,可以用之。求而果得,塑太上之容,侍卫凡八九身,土无余矣。既成,天仪粲然,睟容伊穆。月玄日角,若载诞于涡川;双柱三门,疑表灵于相野。洎洁斋以赞之,则景气融空,奇光炜烁,似间笙磬丝竹之音,咸以为休瑞。昔桐柏初构天尊之堂,有云五色,浮霭其上,三井有异云气入堂复出者三。书于国史,以纪符应,清河崔尚碑文详焉。”此圣祖殿亦自有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1
  • 签到天数: 3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


    《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八:姚鹄修建老君殿的灵验事迹
    北宋 张君房 辑录


    台州刺史姚鹄,因游览天台山的天台观,下令在讲堂后面的山崖上开凿伐木,创建一座老君殿。在平整地基时,于一块巨石下发现一个石函,约三尺见方。打开后,里面有一个小石函,从中得到三两丹砂和一枚玉简。玉简长九寸,宽二寸,厚五六分,上面刻有文字:“海水竭,台山缺,皇家宝祚无休歇。”(海水枯竭,台山崩缺,皇家的福祚永不停歇。)姚鹄将此事详细上报朝廷。皇帝下诏书说:“上天降下福祉,大地呈现祥瑞。于是有白玉简册的灵验文字,出现在玄元皇帝的宝殿(指老君殿)。它昭告着国家福祚绵延长久的征兆,展示着大地珍宝启示的符命。这样的美好征兆,实为至高祥瑞。应交付史馆记录,并向天下颁布展示。”这是咸通十三年(壬辰年,公元872年)的事。


    姚鹄要塑造老君像,但山中的泥土和石块混杂,寻找合适的塑像泥土极其困难。(某日)他梦见一位青衣仙童告诉他说:“大殿东边一丈多远的地方,有像白垩土一样的泥土,可以用它来塑像。”姚鹄按指示去寻找,果然找到了。用这土塑造了太上老君(老子)的圣像以及八九个侍从像,泥土正好用完,一点不剩。塑像完成后,老君仪容光灿庄严,面容慈祥肃穆。那如月般饱满的额头和如日角般隆起的骨相(帝王之相),仿佛重现了他在涡水之滨降生的景象;那塑像背靠的双柱和面对的三门,又仿佛彰显着他在苦县相地(老子出生地)显灵的标志。等到姚鹄斋戒沐浴后礼拜赞颂时,只见祥瑞之气融于空中,奇异光芒闪耀,似乎还能听到笙、磬、丝、竹等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众人都认为这是吉祥的瑞兆。昔日桐柏观初建天尊殿时,曾有五色祥云飘浮笼罩其上,三井(地名)有奇异的云气三次进入殿堂又复出。此事记录在国史中,以记载符瑞应验之事,清河人崔尚的碑文对此有详细记述。”这座圣祖殿(指姚鹄修建的老君殿)本身也自有其灵验的记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1
  • 签到天数: 33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


    这段文字记载了唐代台州刺史姚鹄修建老君殿时经历的一系列“灵验”事件,旨在宣扬道教(尤其是老子崇拜)的神圣性以及其对李唐王朝的护佑。其核心内容和象征意义如下:


    1.  祥瑞的发现(石函与玉简):
    地点: 在建造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太上老君)的殿宇地基时发现。地点本身就具有神圣性。
    物品: 石函套小石函,内含 丹砂(道教炼丹、长生的核心象征物)和 玉简(承载天启、符命的圣物)。
    谶语: 玉简上的文字“海水竭,台山缺,皇家宝祚无休歇”是核心祥瑞。
        象征意义: 这是上天(或太上老君)对李唐王朝的明确祝福和护佑承诺。它宣称李唐的统治(“皇家宝祚”)将像海水枯竭、高山崩毁一样不可能发生,即永世长存。这直接迎合了唐朝统治者尊老子为圣祖(唐皇室姓李,攀附老子李耳为祖先)的政治需求,将道教神权与皇权紧密结合。
        官方认证: 皇帝下诏(“勅”)确认这是“上天降祉,厚地呈祥”,是“上瑞”(最高等级的祥瑞),并命令史馆记录(进入官方正史)和颁示天下,赋予其极高的政治和宗教合法性。


    2.  塑像的困难与神助(青童托梦):
    困难: 找不到合适的泥土塑造老君像,暗示了塑造神圣形象并非易事。
    神启: 青衣仙童(常代表仙界使者或低级仙官)托梦指点确切地点。
    精准: 找到的泥土“如垩”(像白垩土,纯净细腻),且分量恰好够塑造老君及所有侍从像,“土无余矣”。这体现了神意的精确安排和恩赐。


    3.  塑像的神圣与灵验:
    庄严法相: 塑像完成后,老君形象被描述得极其神圣庄严(“天仪粲然,睟容伊穆”),并直接联系到老子降生的传说(“月玄日角,若载诞于涡川”)和显圣之地(“双柱三门,疑表灵于相野”)。这强化了塑像作为圣祖化身的地位。
    显圣异象: 斋戒礼拜时,出现“景气融空,奇光炜烁”的光气祥瑞,并伴有“笙磬丝竹之音”。这是对虔诚修建和礼拜行为的直接回应和嘉奖,是“灵验”的直观体现,令在场众人信服(“咸以为休瑞”)。


    4.  历史印证与权威性:
    类比前例: 作者特意提到天台山另一著名道观桐柏观(也属天台山道教系统)初建天尊殿时的祥瑞(五色云、异云三入三出),并说明此事已载入国史且有著名碑文(崔尚碑)为证。
    目的: 通过类比前朝官方认证的著名祥瑞事件,来证明姚鹄修建老君殿所发生的灵验事件同样真实可信、意义重大,且“此圣祖殿亦自有记”,暗示其灵验事迹也值得被同样记录和传颂。


    总结:


    这段记载是一个典型的道教“灵验记”,其核心目的是:


    神化老子(太上老君): 通过发现天降符命(玉简谶语)、获得神助(青童指土)、塑造完美圣像以及礼拜时显现祥瑞异象,层层递进地展现老子的神圣力量和对其殿宇的护佑。
    宣扬道教护国: 玉简谶语直接宣称李唐国祚永存,将道教的兴衰与王朝的命运紧密绑定,为道教争取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和崇信提供了神圣依据。
    证明修建功德: 姚鹄作为修建者,因虔诚而获得神启和祥瑞,其行为被描述为顺应天意、功德无量。
    增强信仰说服力: 通过描绘具体的神奇事件、官方认证以及与前朝著名祥瑞的类比,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吸引信众崇奉老子,支持道教宫观建设。


    这个故事反映了唐宋时期道教与皇室关系密切,以及道教通过制造和宣扬祥瑞、灵验事迹来巩固自身地位、传播信仰的常见方式。张君房将其辑录在《云笈七签》这部道教类书中,也是为了保存和传播这类彰显道教神圣性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14 02:13 , Processed in 0.1056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