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回复: 2

贈姚自明擢大興知縣序|重編瓊臺稿[明] 丘濬 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7-23 08:27 编辑

    重編瓊臺稿[明] 丘濬 撰   ·   [明] 丘爾穀 編 卷13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贈姚自明擢大興知縣序


    國朝赤縣令之制,視他縣令秩高一等,朝夕得預朝參,他令則覲見有時也。三年考滿,得給敕命,他令則必待九載也。善政著聞,則不俟終考而不次超擢,他令則必循資格也。有所按問,必待上請,他令則不待報而徑逮置對也。均是令也,而朝廷待之獨優,優之所以重之,重之所以難其選也。選之難也如此,則居是任也,夫豈易哉?蓋以天子輦轂之下,百責萃焉,百需出焉,五方之民聚焉。上有文法之繩,旁有掣肘之拘,下有摘紙尾之抗,甚至有近貴之矯虔,法比之擿觖,知識之請求,而必欲一如其志以行,難矣哉!自非材行之卓、持守之堅者,不足以當兹任也。求其足以當兹任者,於今吾得一人焉,姚君自明是已。君廬陵人,其先以旁累謫戍朔方,因家焉。發身戎行,奮志經史,一旦㧞等夷而出,以與天下豪儁士相頡頏,非材行之卓不能也。登名天府,四至禮部,得校官輒不就,卒業太學幾十年,斷斷乎其必得所志而後已。然而弗偶,卒亦末如之何。今不得已,始就舍選以出,非持守之堅不能也。古人有言:「窮之所養,則達之所施。」以是占之,則君之於是任,優爲之無難者矣。嗟乎!天下事本無難者,顧在我者有不足耳。以我之不足,故見事之有難。非事之難,無諸己也。使在我者恢恢乎常有容地,綽綽乎常有餘才,灼灼乎常有定見,卓卓乎常有固志,則事之未來也,有以炳其幾先;其既至也,有以中其肯綮;其已過也,有以得其歸宿。則雖天下之大,幾務之繁,尚優爲之,况一赤縣令乎?此予所以斷焉,知君足以當兹任而無難也。天官卿承上命而以君膺是選,真誠知人,而君亦真無負所用也哉!君之同學某某謂予與君有一日之雅,需言以贈,於是乎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赠姚自明擢升大兴知县序


    本朝(明朝)对于京城直辖县(赤县)县令的制度,相较于其他县的县令,官秩要高出一等。他们早晚都能参与朝会觐见皇帝,而其他县令觐见则有固定的时间限制。任职三年考核期满,就能获得朝廷的敕命(升迁或封赠),而其他县令则必须等到九年考满才行。如果政绩卓著闻名,那么不必等到考核期满就可以破格越级提拔,而其他县令则必须按资历资格逐步晋升。如果遇到需要审查讯问的案件,必须先行请示上级,而其他县令则不必等待批复就可以直接逮捕审问。


    同样是县令,但朝廷对待(赤县令)却特别优厚。优厚,正是因为重视这个职位;重视,正是因为选拔合适的人选非常困难。选拔既然如此之难,那么担任这个职务,难道容易吗?因为在天子脚下的京城,各种责任都汇聚于此,各种需求都由此产生,五湖四海的民众都聚集在这里。上有法律规章的约束,旁有同僚掣肘的牵制,下有胥吏玩弄文书、阳奉阴违的对抗(“摘纸尾之抗”),甚至还有靠近权贵的欺诈豪夺(“近贵之矫虔”),法律条例的挑剔指责(“法比之擿觖”),以及亲友故交的请托求情(“知识之请求”)。想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太难了!


    除非是才能品行卓越、操守意志坚定的人,是不足以担当此重任的。寻找足以担当此任的人选,在当今,我找到了一个,那就是姚自明君了。姚君是庐陵人,他的祖先因受旁系亲属牵连获罪被贬谪戍守北方边疆,于是就在那里安了家。他从军旅出身,发奋攻读经史典籍,一旦从同辈中脱颖而出,得以与天下才智出众之士相抗衡,若非才能品行卓越,是不可能做到的。他的名字登录于京畿地区的官府(指有资格),四次来到礼部(参加会试),但得到地方学官(如教谕、训导)的任命却都不接受,在太学完成学业近十年,意志坚定,必定要实现(进士及第)的志向才肯罢休。然而命运不济,最终也无可奈何。如今不得已,才通过吏部的铨选(舍选)出仕为官,若非操守意志坚定,也是做不到的。古人说:“在困顿失意时(‘穷’)所修养的(品德能力),正是显达时(‘达’)所要施展的。”据此来推断,那么姚君对于这个职位,是能够胜任愉快,毫无困难的。


    唉!天下的事情本来没有难做的,只在于我们自身有所不足罢了。因为自身不足,所以才会觉得事情艰难。不是事情本身难,而是自身不具备应有的条件啊。假使在自身方面,心胸恢弘豁达,常有容纳的余地;才力宽裕从容,常有富余的能力;见解明晰透彻,常有坚定的主张;志向高远坚定,常有稳固的意志。那么,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能洞察其征兆;在事情到来之时,就能切中要害、解决问题;在事情过去之后,就能把握其结局和影响。这样的话,即使是天下那么大的事,政务那么繁杂,尚且能从容应对,何况只是一个京城县令的职责呢?这就是我之所以断定,知道姚君足以担当此任而毫无困难的原因。


    吏部尚书(天官卿)秉承上命而选择姚君来承担此选任,真是知人善任!而姚君也真不会辜负朝廷的任用啊!姚君的几位同学某某,认为我与姚君有些交情(“一日之雅”),需要我写几句话赠别,于是我就写了这篇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这篇序文是明代著名学者、政治家丘濬为其同僚(或后辈)姚自明升任大兴县(明代京县之一,隶属顺天府)知县而写的赠序。文章主旨在于赞美姚自明的品德才能,祝贺其荣升,并表达对他胜任此重要职位的信心。其核心内容和特点如下:


    1.   强调京县(赤县)令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丘濬开篇即详细对比了京县令与普通县令在 官秩、朝参、考绩、司法权限 四方面的显著特权。这并非单纯炫耀,而是为了突出京畿重地县令职责的 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 。天子脚下,责任重大(“百责萃焉”)、需求繁多(“百需出焉”)、人口复杂(“五方之民聚焉”),且面临来自上层(法律约束、权贵干扰)、同僚(掣肘)、下层(胥吏舞弊)、外部(法律挑剔、人情请托)的 多重压力和复杂挑战 。丘濬明确指出,非“材行之卓、持守之坚者”不能胜任。


    2.   盛赞姚自明的“材行之卓”与“持守之坚”:
         材行之卓:  姚自明出身军户(“发身戎行”),但能刻苦攻读经史(“奋志经史”),最终在同辈中脱颖而出(“㧞等夷而出”),具备与天下才俊竞争的能力(“与天下豪儁士相頡頏”)。这显示其 卓越的才智和学习能力 ,能从较低的起点攀升高位。
    持守之坚:  重点描写了姚自明 坚韧的意志和操守 :
    屡试不第,志存高远:  他多次参加会试(“四至礼部”),渴望进士及第,宁可放弃地方学官职位(“得校官辄不就”),在太学坚持近十年(“卒业太学几十年”),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断断乎其必得所志而後已”)。这体现了其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轻易妥协的品格 。
    面对现实,接受铨选:  当科举理想因“弗偶”(命运不济)而未能实现时,他最终能调整心态,通过吏部的铨选(“舍选”)出仕。这显示了其 务实的态度和在逆境中的韧性 。


    3.   阐释“穷达”之理与为官之道:
    丘濬引用古语“穷之所养,则达之所施”,将姚自明在困顿(科举不顺)中磨练出的 卓越才能和坚定意志(“材行之卓”、“持守之坚”) ,视为其未来在显达(担任京县令)时能够施展抱负、克服困难的内在资本。
    他进一步升华,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天下事本无难易,关键在于为官者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素养(“顾在我者有不足耳”)。真正的困难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自身的不足(“非事之难,无诸己也”)。一个理想的官员应具备:
             恢恢乎常有容地:  心胸开阔,能包容。
             绰绰乎常有馀才:  才力充沛,游刃有余。
             灼灼乎常有定见:  见解明晰,判断准确。
             卓卓乎常有固志:  志向坚定,意志顽强。
    具备这些素养,就能在事前洞察先机(“炳其幾先”)、事中切中要害(“中其肯綮”)、事后把握结果(“得其歸宿”),从而从容应对任何复杂局面(“雖天下之大,幾務之繁,尚優爲之”)。丘濬认为姚自明正是这样的人,因此断定他担任大兴知县“优为之无难”。


    4.   肯定朝廷任命,表达期许:
    结尾称赞吏部尚书(天官卿)选择姚自明是“真誠知人”,并相信姚自明定能“无负所用”,既是对朝廷用人得当的肯定,也是对姚自明的再次勉励和高度期许。


    5.   写作背景与目的:
    文末点明是应姚自明同学之请而作,因与姚有“一日之雅”(一些交情)。赠序是古代常见的文体,用于送别、勉励、祝贺。丘濬此文不仅履行了应酬之责,更借机阐述了重要的为官理念,对姚自明寄予厚望,也体现了前辈对后进的关怀与提携。


    总结:


    丘濬的这篇《赠姚自明擢大兴知县序》是一篇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的赠序。它:
    详细说明了 明代京县令的特殊地位、权力及面临的巨大挑战。
    生动刻画了 姚自明从军户子弟奋斗至京官的历程,突出其才能卓越(材行之卓)和在科举逆境中展现的坚韧意志(持守之坚)。
    深刻阐述了 丘濬的为官哲学:困难源于自身不足,理想的官员需具备宽广胸襟、充足才力、明澈见解和坚定意志(恢恢、绰绰、灼灼、卓卓),方能洞察先机、解决问题、把握结果。姚自明在“穷”时所养成的品质,正是其“达”时施政的保障。
    表达了对 朝廷任命(知人)和姚自明履职(无负所用)的双重信心。
    体现了 丘濬作为前辈学者和政治家对后辈的关怀、勉励和期许,以及他对治国理政所需人才素养的深刻思考。


    该文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明代官制和一位官员的晋升,更是一篇蕴含深刻政治智慧和人生哲理的文章,对理解明代政治生态和士人精神世界颇有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30 07:24 , Processed in 0.1160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