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回复: 2

解读经典|《太常仙蝶歌(有序)》定盦文集[清] 龔自珍 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前天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7-28 07:48 编辑

    太常仙蝶歌 有序
    太常仙蝶,士大夫知之稔矣,曷爲而歌之?蝶數數飛入姚公家,吾歌爲姚公也。姚公者,太常少卿仁和姚公祖同。也。公爲大吏,歷五省,易事難説,見排擠不安其位。公嶽立不改,雖投閒,人忌之者尚衆。異哉!蝶能識當代正人,不惟故實之流傳而已。吾歌以紀之,且招蝶也。恭聞故實:太常寺,蝶壽三百猶有加。銜玉皇之明詔,視臺閣猶煙霞。不聞願見不許見,矧聞飛入太常家。本朝太常五百輩,意者公其飛仙之身耶?仙人正人事一貫,天上豈有仙奸衺?所以公立朝,人不識仙靈,識公非誣夸。慰此蹇蹇,其來衙衙。感德輝而下上,助靈思之紛挐。我聞此事,就公求茶。道��(焰)十丈,不敵童心一車。鸞漂鳳泊咄咄發空喟,雲情煙想寸寸凌幽遐。人生吉祥,縹渺罕并有,何必中秋兒女睹璧月之流華。玉皇使者識我否?寓園亦在城之涯。幽夏靈氣怒百倍,相思遲汝五出紅梨花。予寓齋紅梨一樹,京師無其雙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龚自珍(号定庵)《定庵文集》中的《太常仙蝶歌(有序)》。这首诗作于道光七年(丁亥年,1827年)。


    ---


    原文:


    太常仙蝶歌(有序)


    太常仙蝶,士大夫知之稔矣,曷爲而歌之?蝶數數飛入姚公家,吾歌爲姚公也。姚公者,太常少卿仁和姚公祖同也。公爲大吏,歷五省,易事難説,見排擠不安其位。公嶽立不改,雖投閒,人忌之者尚衆。異哉!蝶能識當代正人,不惟故實之流傳而已。吾歌以紀之,且招蝶也。


    恭聞故實:太常寺,蝶壽三百猶有加。銜玉皇之明詔,視臺閣猶煙霞。不聞願見不許見,矧聞飛入太常家。本朝太常五百輩,意者公其飛仙之身耶?仙人正人事一貫,天上豈有仙奸衺?所以公立朝,人不識仙靈,識公非誣夸。慰此蹇蹇,其來衙衙。感德輝而下上,助靈思之紛挐。我聞此事,就公求茶。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3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这首《太常仙蝶歌》是龚自珍借“太常仙蝶”的传说,为友人姚祖同所作的一首饱含深情的赞歌和自抒怀抱的佳作。其核心内涵如下:


    1.  歌为姚公,赞其刚正:
    写作动机: 序言开宗明义,点明写歌的直接原因是仙蝶多次飞入姚祖同(时任太常寺少卿)家。龚自珍认为这并非偶然,而是仙蝶能识别“当代正人”。
    姚公品格: 诗中描绘姚祖同是位正直能干的大臣(“为大吏,历五省”,“易事”),但因性格刚直、不阿谀奉承(“难说”),屡遭排挤(“见排挤不安其位”)。尽管如此,他依然如泰山般屹立不倒(“公嶽立不改”),即使赋闲,也仍遭人忌恨(“虽投閒,人忌之者尚众”)。龚自珍对此充满敬佩与同情。
    仙蝶识正人: “蝶能识当代正人”是全诗主旨。龚自珍将古老的仙蝶传说(“故实”)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将仙蝶的降临视为对姚祖同高尚品格和忠直命运(“蹇蹇”)的肯定与慰藉(“慰此蹇蹇”)。仙蝶成了“天道”或“正气”的象征,它能超越尘俗眼光,识别真正的贤良(“所以公立朝,人不识仙灵,识公非诬夸”)。


    2.  借仙讽世,批判现实:
    仙凡对比: 诗中描绘仙蝶超然物外(“视台阁犹烟霞”),自由公正(“不闻愿见不许见”),这与人间官场的倾轧排挤、贤愚不辨形成鲜明对比。
    天上无奸仙: “天上岂有仙奸衺”一句,既是赞美姚公如仙人般高洁(暗示他是“飞仙之身”),更是对现实官场充斥“奸邪”的辛辣讽刺——天上容不下奸邪成仙,人间却让正人难以立足。
    “鸾漂凤泊”之叹: “鸾漂凤泊咄咄发空喟”是龚自珍对包括姚祖同和自己在内的贤才失意、漂泊无依的深沉慨叹,也是对整个时代人才压抑状况的控诉。


    3.  童心高洁,超脱俗情:
    童心可贵: “道焰十丈,不敌童心一车”是全诗思想精华之一。龚自珍认为,外在的权势煊赫(“道焰十丈”,可能指当权者或世俗功名)远不及内心保持赤子般的纯真与真诚(“童心一车”)可贵。这是他崇尚真性情的浪漫主义精神体现。
    追求高远: “云情烟想寸寸凌幽遐”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世俗享乐(“何必中秋儿女睹璧月之流华”),而向往高远的精神境界和深邃的思想探索。


    4.  寓园招蝶,寄托情怀:
    自荐仙蝶: 诗歌结尾,龚自珍由姚公家的仙蝶,联想到自己。他自问“玉皇使者识我否?”,并热情邀请仙蝶也来自己城边的寓园(“寓园亦在城之涯”)。他夸耀园中夏日灵气充盈(“幽夏灵气怒百倍”),尤其提到那株独一无二、开出五瓣红花的珍稀梨树(“五出红梨花”,“京师无其双也”),以此作为吸引仙蝶的资本。
    双重寄托:
    对仙蝶/同道/理想的渴求: 招蝶,象征着诗人渴望得到仙蝶(象征天道、正气、知音)的眷顾与认可,希望自己的高洁情操和济世之志也能被理解、被欣赏。
    对自身价值的自信: 描绘“五出红梨花”的珍稀,正是诗人对自己独特才华、高洁品性以及所处幽园(象征其精神世界)的自豪与自信。他相信这里同样值得仙蝶降临。


    总结:


    《太常仙蝶歌》是一首熔铸了现实关怀、浪漫想象和深刻哲思的佳作:
    表层: 借“太常仙蝶”降临姚祖同家的异事,热情歌颂了姚公刚直不阿、虽遭排挤而岿然不动的正人君子品格,对现实官场的倾轧黑暗进行了含蓄而深刻的批判。
    深层:
    表达了“天道酬正”、“仙凡一理”的信念,认为真正的正人君子其精神境界可与仙人相通。
    抒发了诗人对“童心”(真性情、赤子之心)的极度推崇,视之为超越世俗权势的最高价值。
    寄托了龚自珍自己作为“鸾漂凤泊”的贤才,渴望被理解、被认可(如仙蝶识姚公般)的情怀,以及对自己精神世界(寓园、红梨花)的自珍与自信。
    “五出红梨花”作为全诗收束的意象,既是诗人独特个性的象征,也寄托了他对超尘脱俗、得遇知音(仙蝶)的美好期盼,余韵悠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30 07:31 , Processed in 0.0998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