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回复: 1

解读经典|《省齋銘·義烏姚獻可爲其友周慤求銘省齋》[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水心先生文集[南宋] 葉適 撰卷26 前集


    省齋銘

      義烏姚獻可爲其友周慤求銘省齋,凡五年,始克銘之。


    昔者曽子,一日三省;今子五載,以省爲請。子悟何晚,我言已遲;相彼四体,惻焉必知。既有念慮,胡爲昏迷?苟非忠信,奚以學爲?震霆洪鍾,有待而發;綿綿增陰,見此日月。勿安陋習,勿隨俚説;區區利心,毋自溺没;專己忘人,人道㡬絶。推已盡人,已則多闕;斧柯可用,毫釐可别。咨爾周生,念念勿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叶适《省斋铭》解读:
    原文:
    省齋銘
    義烏姚獻可爲其友周慤求銘省齋,凡五年,始克銘之。
    昔者曽子,一日三省;今子五載,以省爲請。子悟何晚,我言已遲;相彼四体,惻焉必知。既有念慮,胡爲昏迷?苟非忠信,奚以學爲?震霆洪鍾,有待而發;綿綿增陰,見此日月。勿安陋習,勿隨俚説;區區利心,毋自溺没;專己忘人,人道㡬絶。推已盡人,已則多闕;斧柯可用,毫釐可别。咨爾周生,念念勿越!
    ---




    译文:
    省斋铭
    义乌的姚献可为其朋友周慤请求我为他的书斋“省斋”写一篇铭文,(前后)总共五年,(我)才终于写成了这篇铭。
    古时候的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身;如今你(周慤)用了五年时间,才来请求(关于)“反省”的箴言。你的觉悟为何如此之晚?我说的话(对你来说)也已经迟了;看看那(构成人的)四肢百体,(人本应)怀着恻隐之心必定能感知(是非)。既然已经有了思想意识,为何还会陷于昏昧迷惑?如果没有忠诚信实的品德,那还学习做什么呢?(警醒之言)如同雷霆巨响、洪钟大音,需要等待时机才能发出;(蒙蔽心性的)阴云层层积聚,(终需)见到这(指引的)日月光明。不要安于鄙陋的旧习,不要盲从世俗的流言;那点微不足道的功利之心,切莫让它把自己淹没沉溺;只顾自己而忘却他人,做人的道德几乎就要断绝了。(若)以自己(的标准)去苛求他人,那么自己(的缺点)反而很多;(自我反省的)斧柄就在手边(可用),(对是非善恶)毫厘之差也能分辨清楚。周生啊!你要时时警惕,每一个念头都不要逾越(正道)!
    ---




    解读:
    这篇《省斋铭》是叶适应友人之请,为其书斋“省斋”所作的铭文。铭文的核心围绕着“省”(自我反省)这一儒家修身的重要功夫展开,对求铭者周慤提出了深刻的劝诫和期望。
    1.  开篇叙事与对比:
      首先交代写作缘由:友人姚献可替周慤求铭,历时五年才完成。这本身就暗示了求铭者对“省”的重视不足或行动迟缓。
      紧接着进行强烈对比:曾子“一日三省”是儒家勤于自省的典范;而周慤“五载以省为请”,则显得觉悟太晚,行动太迟。开篇即点出主旨,并带有批评意味。
    2.  批评与质问:
      “子悟何晚,我言已迟”:直接点明对方觉悟太晚,自己的箴言可能已错过最佳时机。
      “相彼四体,恻焉必知”:人具备身体感官和恻隐之心(孟子“四端说”),本应能感知是非善恶。这是反省能力的基础。
      “既有念虑,胡为昏迷?苟非忠信,奚以学为?”:这是核心质问:既然有思想意识,为何还会迷惑昏昧?如果内心不忠不信(缺乏根本的道德品质),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叶适强调“省”必须以内在的“忠信”品德为基础,否则学习是空洞的。
    3.  反省的必要性与障碍:
      “震霆洪钟,有待而发”:警醒之言(如这篇铭)如同雷霆洪钟,需要合适的时机(这里指求铭者真正需要并愿意接受时)才能发挥作用。
      “绵绵增阴,见此日月”:人心容易被各种蒙蔽(“增阴”)层层覆盖,需要通过反省(“省”)这面镜子,才能见到真理的光明(“日月”)。点明反省是驱散心灵迷雾、认识真理的关键。
    4.  具体的省察内容与修身要求: 叶适具体指出了需要反省和克服的几种不良倾向:
      “勿安陋习”:不要安于现状,满足于不好的旧习惯。
      “勿随俚说”:不要盲从、随波逐流于世俗浅薄甚至错误的言论。
      “区区利心,毋自溺没”:警惕和克制那点微小的利己之心,不要让它将自己淹没沉沦。强调要超越个人私利。
      “专己忘人,人道几绝”:严厉批评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行为,认为这几乎使做人的道德(人道)断绝。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核心思想。
      “推己尽人,已则多阙”:进一步指出,如果反过来,用严苛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推己尽人”),那么自己身上的缺点反而会更多(“已则多阙”)。这既是对“专己忘人”的补充批判,也暗含了反省应首先指向自身的要求。
    5.  反省的方法与工具:
      “斧柯可用,毫厘可别”:这是一个精妙的比喻。“斧柯”(斧柄)代指自我反省的能力和方法(如同工具就在手边)。“毫厘可别”强调反省的作用在于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即使是极其细微的差别(毫厘)也能分辨清楚。说明反省是精细的功夫,需要时时运用。
    6.  结尾呼告与期望:
      “咨尔周生,念念勿越!”:最后以强烈的呼告语气(“咨尔”)点名对象(“周生”),提出核心期望:在每一个念头生起的当下(“念念”),都要保持警惕,不要逾越正道(“勿越”)。这是对“省”的最高要求——将反省贯穿于每一个心念之中,时刻保持警觉和自律。
    核心思想总结:
      强调“省”的紧迫性与基础: 反省是儒家修身之本,应像曾子一样勤勉及时。反省的根基在于内在的“忠信”品德。
      揭示反省的目的: 驱散心灵迷雾(“增阴”),认识真理(“日月”),明辨是非善恶(“毫厘可别”)。
      指明反省的具体内容: 重点在于克服“安陋习”、“随俚说”、“溺利心”、“专己忘人”以及“推己尽人”等不良习性和错误心态。
      阐明反省的实践性: 反省如同手边的工具(“斧柯可用”),需要时时运用,且是精细的功夫(“毫厘可别”)。
      提出最高要求: 反省应内化于心,做到“念念勿越”,即在每一个念头生起时都保持警醒,不偏离正道。
    叶适这篇铭文,语言犀利恳切,对比鲜明,善用比喻(震霆洪钟、增阴日月、斧柯),层层递进,既是对友人周慤的严厉鞭策和深切期望,也是对儒家“自省”功夫精辟而深刻的阐释。它强调了内在道德(忠信)是修身的根本,反省是明辨是非、克服私欲、实践仁道的必要手段,并且必须持之以恒、贯穿始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8-11 21:12 , Processed in 0.0994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