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回复: 2

解读经典|《跋姚编礼(辟)敕牒》攻媿集[南宋] 樓鑰 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3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8-16 07:24 编辑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攻媿集(樓鑰集)[南宋] 樓鑰 撰 卷71 题跋


    跋姚編禮()敕牒
    議禮之家,名爲聚訟,彼惟不得卓然名儒,而雜進異議故爾。嘉祐治平間,朝廷清明,元老大臣欲修因革禮,而于下位拔用姚、蘇二人,書成而人無異詞。爲官擇人,要當如此,而後可以服天下、成事功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3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楼钥《攻媿集》卷71中的这篇题跋《跋姚编礼敕牒》。


    原文:


    跋姚編禮敕牒


    議禮之家,名爲聚訟,彼惟不得卓然名儒,而雜進異議故爾。嘉祐治平間,朝廷清明,元老大臣欲修因革禮,而于下位拔用姚、蘇二人,書成而人無異詞。爲官擇人,要當如此,而後可以服天下、成事功矣。


    译文:

    题跋姚编(所藏)礼部敕牒


    那些研究礼制的学者们,常常被称为“聚讼纷纭”(争论不休)。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能请到真正卓越的大儒,反而混杂进许多不同意见的缘故罢了。


    (回想)宋仁宗嘉祐至宋英宗治平年间(1056-1067),朝廷政治清明。当时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们想要修订适应时代变化的礼制(因革礼),于是从较低的官职中提拔任用了姚辟、苏洵二人(参与编修)。礼书修成之后,人们都没有异议。


    为国家选拔任用人才(为官择人),关键就应当像这样(选贤任能,专委其责),然后才能够使天下人心悦诚服(服天下),成就一番事业功绩(成事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3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1.  核心议题:人才选拔与事业成功的关系。 楼钥通过这篇题跋,借评价北宋嘉祐、治平年间修订礼书一事,着重阐述了“为官择人”的重要性及其关键原则——选贤任能、专委其责。


    2.  对比论证:
    反面现象(议礼之家): 开头指出研究礼制常陷入无休止争论(“聚讼”)。楼钥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主持者“不得卓然名儒”,未能选用真正权威、有真才实学的顶尖学者(卓然名儒),反而让各种不同意见混杂其中(“杂进异议”),导致意见难以统一,效率低下。
    正面典范(嘉祐治平间): 接着举出北宋仁宗、英宗时期的成功案例。当时朝廷由贤明的“元老大臣”(如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主政,他们立意修订礼法(“因革礼”,即因循旧制又有所变革以适应时代)。关键举措在于“于下位拔用姚、苏二人”:
        姚、苏: 指姚辟(字子张)和苏洵(字明允,苏轼、苏辙之父)。他们当时官职并不高(“下位”),但被元老大臣慧眼识才,破格提拔任用。
        专委其责: 虽然原文没明说,但从“书成而人无异议”的结果来看,姚、苏二人被赋予了主导或核心编撰的职责,且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充分信任和授权,避免了“杂进异议”的干扰。
        成功结果: 礼书修成后“人无异议”,说明工作高效、成果权威,获得了广泛认可。


    3.  核心论点(为官择人): 在对比之后,楼钥直接点明主旨:“为官择人,要当如此”。这里的“如此”指的就是嘉祐治平年间元老大臣的做法:
    精准选才(择人): 不唯资历、职位,而是看重真才实学(“卓然名儒”的实质),从“下位”中选拔有能力的人(姚、苏)。
    专任授权: 任用之后,应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职责,使其能专心致志地工作,避免无关意见干扰(不“杂进异议”)。
    目标导向(成事功):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高效、优质地完成国家大事(“成事功”),并使结果具有公信力,让天下人心服口服(“服天下”)。


    4.  题跋对象(姚编礼敕牒)的意义:
    “姚编”可能指姚辟的后人或收藏者(“编”有编纂、编辑之意,也可能指姚氏家族成员)。
    “礼敕牒”指当年朝廷为编修礼书而下达给姚辟(可能也包括苏洵)的任命文书(敕牒)。
    楼钥为这份文书题跋,不仅是在赞赏这份历史文件,更是借题发挥,通过回顾这段历史佳话,来阐述他心目中理想的人才任用之道。这份敕牒正是“为官择人”成功实践的实物见证。


    5.  反映的思想:
    务实的人才观: 强调能力(“卓然”)重于资历(“下位”)。
    高效的行政理念: 反对无谓争论和冗员干扰(“聚讼”、“杂进异议”),主张集中授权、责权统一。
    对“治世”的追慕: 嘉祐、治平年间被视为北宋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期(“朝廷清明”),楼钥在此表达了对这种政治生态下能人得以施展、大事得以成就的向往。
    对当世的讽喻: 题跋开头对“聚讼”的批评,可能也隐含着对楼钥所处时代(南宋)某些领域(可能包括礼制讨论或官场用人)存在类似弊病的委婉批评。


    总结:


    楼钥的这篇《跋姚编礼敕牒》,以北宋嘉祐、治平年间成功修订礼书为范例,精辟地阐述了他的核心政治主张之一:“为官择人”是成就事业的根本。 其关键在于精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贤能之士(即使位卑),并给予其充分的信任和专责,排除无关干扰。 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国家大计(成事功),并使结果具有公信力(服天下)。这篇短小的题跋,既是历史评论,也是人才管理的箴言,体现了楼钥务实、高效的政治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8-20 01:47 , Processed in 0.1035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