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回复: 2

元贈奉政大夫高唐知州驍騎尉封鄆城縣子姚府君(顯)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3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昨天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8-19 10:20 编辑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草廬吳文正公集[元] 吳澄 撰 卷37 墓志铭

    元贈奉政大夫高唐知州驍騎尉封鄆城縣子姚府君(顯)墓碣銘


    姚姓之著者,梁國文獻公相唐少師文獻公仕皇元,少師之從子翰林承旨燧,以文章名。承旨嘗與今朝散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都事居敬言:吾姓蓋同所自出。朝散由臺察省部發身,初仕承務郎、工部主事,遷承真郎、江浙行省都事,陞奉議大夫、兩淮轉運副使。丁内艱,服闋,除江西行省理問,改除奉政大夫、僉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蒙恩贈考妣官,封鄆城。府君諱顯,其先太寧人,金南遷,府君之父忠,以右班扈從至汴,家雎陽。金亡,徙家濟寧之钜野。府君以材武應募,行省府檄長百夫。平南之役,師次楊州,與宋軍遇,冒矢石,力戰以死,年四十二。娶龐氏,亦大姓也,其兄弟皆勇土。中原未定,時東土攽攘,矯處者��(虫+夅,同蜂)起,府君率姚、龐二族保有邑聚,寇不敢犯,全活甚衆。
    亂定,甫爲時用,才志未展一二而終,䦔者惜之。延祐四年,贈奉政大夫、高唐州知州、驍騎尉,追封鄆城縣子。夫人龐氏追封鄆城縣君。男四人:長朝散也,自浙西佐行臺,次思譲,次居安,次居禮。府君終至元乙亥,夫人終至大辛亥,歸葬鉅野金垞山之祖塋。將碣于墓,徵臨川吳澄文,乃爲叙而銘焉。
    銘曰:
    桓桓鄆城,勇冠千丘。前茅摧鋒,英毅留聲。
    主不食報,維後之博。嗣興有人,克慎厥操。
    皇汝予嘉,龐被幽遐。五命爵勳,百世光華。
    金垞之封,有石崇崇。皇澤之隆,維以勸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3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8-19 10:20 编辑

    译文:


    (出自)草庐吴文正公集 [元] 吴澄 撰 卷三十七 墓志铭
    元代追赠奉政大夫、高唐州知州、骁骑尉,追封为郓城县子的姚府君(名显)墓碣铭


    姚姓中显赫的人物,(有)梁国文献(贞)公(姚崇)在唐朝为相,(其裔(侄)孙)少师文献公(姚枢)在皇元(元朝)为官。少师(姚枢)的侄子、翰林承旨(姚燧),以文章闻名于世。承旨(姚燧)曾对现任朝散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都事(姚)居敬说:我们(姚燧与姚居敬)的姓氏大概源于同一祖先。朝散大夫(姚居敬)从御史台监察系统、中书省和六部开始仕途,最初担任承务郎、工部主事,升迁为承直郎、江浙行省都事,晋升为奉议大夫、两淮转运副使。遭遇母亲去世(丁内艰),服丧期满(服阕),被任命为江西行省理问,后改任奉政大夫、佥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蒙受皇恩,追赠其父母官职,封(其父)为郓城县子。府君名讳显,他的祖先是太宁(今内蒙古宁城一带)人,金朝南迁(至汴京)时,府君的父亲姚忠,以右班(侍卫)身份扈从皇帝到达汴京,在雎阳(今河南商丘)安家。金朝灭亡后,迁徙到济宁路的钜野县(今山东巨野)定居。府君(姚显)凭借才能和武勇应募从军,行省府(地方军政机构)发文任命他为百夫长。在平定南方(南宋)的战役中,军队驻扎在扬州,与宋军遭遇,他冒着箭矢和石块(矢石),奋力作战而死,时年四十二岁。(姚显)娶庞氏为妻,也是大姓人家,她的兄弟都是勇士。中原尚未平定之时,当时东部地区混乱纷扰(攽攘),作乱之徒蜂拥而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3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8-19 10:22 编辑

    解读:


    这篇墓碣铭是元代大儒吴澄为姚显(姚居敬之父)撰写的。墓碣铭是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颂扬其功德的文体,比墓志铭稍简略。解读要点如下:


    1.  墓主身份与追赠:
    墓主姚显,生前官职不高(百夫长),战死沙场(1275年)。
    因其子姚居敬显贵(官至奉政大夫、佥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朝廷在延祐四年(1317年)追赠他一系列荣誉官职和爵位:奉政大夫(文散官,正五品)、高唐州知州(职事官)、骁骑尉(勋官,正五品)、郓城县子(爵位,五等爵中的第四等)。其妻庞氏也被追封为郓城县君(对应子爵夫人的封号)。这体现了元代“封赠”制度,子孙显贵可光宗耀祖,追赠父祖。


    2.  家族背景:
    姚显出身官宦世家,祖籍太宁(辽金时地名,今内蒙古宁城一带)。
    其父姚忠是金朝侍卫(右班),随金宣宗南迁至汴京(开封),后定居雎阳(商丘)。金亡后迁居山东钜野。
    文中提到姚姓显赫人物:唐代名相姚崇(追封梁国文献公)、元代名臣姚枢(追赠少师、文献公)、著名文学家姚燧(姚枢侄,翰林承旨)。姚燧曾对姚居敬说他们同姓同源,暗示姚显一族可能也是这个显赫姚氏的分支,提升了家族声望。姚居敬的仕途成功也延续了家族的荣光。


    3.  姚显生平事迹:
    主要功绩在乱世: 金元之际,中原板荡,山东东部(东土)尤其混乱(攽攘),盗匪蜂起。姚显凭借个人威望和能力,联合妻族庞氏(也是地方豪强,兄弟皆勇士),组织宗族武装(姚、庞二族),保护乡里(保有邑聚),使寇贼不敢侵犯,保全了大量乡民(全活甚众)。这展现了他作为地方豪强的领导力和保境安民的贡献。
    军事生涯与牺牲: 元初,姚显“以材武应募”加入元军(很可能是汉军),被任命为百夫长(低级军官)。在元灭南宋的关键战役“平南之役”中(当指1275年元军渡江后的一系列战役),他的部队在扬州附近遭遇宋军。他身先士卒,“冒矢石,力战以死”,壮烈牺牲,年仅42岁。这体现了他个人的武勇和忠诚(为元朝效力)。
    英年早逝的遗憾: 作者吴澄感叹他“甫为时用,才志未展一二而终”,认为他刚刚有机会在太平年代施展抱负就牺牲了,才华未能充分展现,深为惋惜(䦔者惜之)。


    4.  后代情况:
    姚显有四子:长子姚居敬(即文中多次出现的“朝散大夫”),仕途顺利,官至奉政大夫、佥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正五品,负责监察),正是他的显贵带来了父亲的追赠。次子思让,三子居安,四子居礼(名中带“居”字,可能与其兄居敬排行相关)。铭文中“嗣兴有人,克慎厥操”赞扬了子孙有出息且能谨慎持守。


    5.  归葬与立碣:
    姚显1275年战死,其妻庞氏1311年去世。最终夫妻合葬于山东钜野金垞山的祖坟。
    在归葬祖茔后,其子(主要是姚居敬)请当时的大儒、临川人吴澄撰写这篇墓碣铭文,刻石立于墓前,以彰其德,显其荣。


    6.  铭文(赞颂部分):
    高度赞扬姚显的勇武(桓桓鄆城,勇冠千丘;前茅摧鋒)和英烈(英毅留聲)。
    强调他虽未享厚报(主不食報),但福泽深厚,荫及子孙(維後之博)。
    称赞子孙有出息且守德(嗣興有人,克慎厥操)。
    歌颂皇恩浩荡,多次追赠(五命爵勳),使家族荣耀百世(百世光華)。
    点明立碑(有石崇崇)之地(金垞之封),并归结皇恩追赠的目的在于勉励忠义(皇澤之隆,維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8-20 01:47 , Processed in 0.1075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