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回复: 3

解读|桐城《姚珠树公传》文端集[清] 张英 撰 卷四十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8-22 08: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姚珠树公传《文端集[清] 张英 撰 卷四十三》


    姚珠树公传



    明之季年,吾桐冠盖煊奕,王谢子弟以才俊闻于一时。其中文章、经济、丰采、言论、气谊、识量,皆光明骏伟,卓然为诸君之冠者,则姚珠树公也。英为珠树公幼婿,公捐馆舍时,英年十有五,犹及侍公左右。见其仪范,巍然岳峙,渊然海涵,吐纳宗风,神采四映,英虽幼,犹能识之。工举子业,最为华赡博大,而一一根据理要,伸纸疾书,千言立就。古文词无不兼擅其美。诗宗少陵,而命意选词,机杼仍由己出。书法朗润高秀,入晋人之室。此皆邑人之所矜式,海内之所流傅,而英得于耳目之濡染者最多也。公为廉吏后,幼而食贫。当时公卿雅重公才望,折节缔交,所以资奉之者甚厚。公性豪迈不羁,初不治家人生产,悉推所有以供宾客觞咏之需,然亦未尝有所匮乏也。事项太夫人,孝养纯笃,至老不衰。当明末造,知天下将乱,士大夫习于太平久,皆讳言兵。公留心当时事,与老弁知兵者游,讲求防御贼寇之策,火器火药,省与邑令谋而预备之。崇祯甲戌,流寇攻桐城,以有备而获免。乙亥,贼张献忠聚数万众,围桐者三次,蕞尔孤城,与贼相拒数旬,卒以无恙,则公与守令同心守御之有道也。公不遇于时,无由为封疆谋画,而克全梓里,其效彰彰如是,使设施展布,其所就宁不伟哉!国朝定鼎后,以明经署浙江龙游县学博,训士有方,多所成就,至今称之。教子至严肃,既壮犹督课如少时,以故皆为名士,掇巍科。少与方宫詹公八人为友,称「八俊」,以文章道义相切劘,胶膝如古人,邑人至今为美谈。卒年五十有一。以公之才,而年与位皆不称,其所积而未享者,今之子若孙承之,俾昌俾炽,有以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8-22 08: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文端集》[清] 张英 撰 卷四十三  
    《姚珠树公传》


    明朝末年,吾乡桐城冠盖云集,显赫一时,王谢子弟以才华俊秀闻名于世。其中以文章、经世之才、风度仪态、言论见识、气节道义与识见器量,皆光明磊落、卓越超群,堪称众人之首者,便是姚珠树公。我作为珠树公的幼年女婿,在公逝世时年仅十五,犹能侍奉其左右。亲见其仪容风范,如山岳巍然屹立,如渊海深邃包容,言谈举止皆宗法风范,神采照人,我虽年幼,仍能铭记于心。公精通科举之业,文章华美博大,且一一契合理法要义,铺纸疾书,千言立就。古文诗词无不兼擅其美。诗学杜甫,而立意选词皆自出机杼。书法朗润高秀,深得晋人风骨。此皆为乡人所敬仰效法,海内广为流传,而我耳濡目染所得尤多。公出身廉吏之后,幼年家贫。当时公卿雅重公之才望,屈尊结交,资助馈赠甚厚。公性豪迈不羁,从不治理家产,尽数推以供给宾客宴饮吟咏之需,然亦未曾有所匮乏。侍奉项太夫人至孝,纯笃恳切,至老不衰。值明末衰世,知天下将乱,士大夫久习太平,皆讳言兵事。公独留心时务,与老兵知兵者交游,讲求防御贼寇之策,筹备火器火药,常与县令谋划预备。崇祯甲戌年(1634),流寇攻桐城,因有备而免于灾祸。乙亥年(1635),贼张献忠聚数万众,三次围困桐城,弹丸孤城与贼相拒数十日,终得无恙,实赖公与守令同心守御之有道。公生不逢时,无缘为疆土谋划,然能保全乡里,其功绩昭彰若此,若得施展抱负,其成就岂不更为伟哉!清朝定鼎后,以明经身份代理浙江龙游县学博,训导士子有方,成就多人,至今为人称道。教子极严,虽已成年仍如少时般督课,故诸子皆成名士,高中科第。少时与方宫詹公等八人结为友,称“八俊”,以文章道义相互切磋,情谊如胶似漆,堪比古人,乡人至今传为美谈。公卒年五十一。以公之才,而年寿与官位皆不相称,其所积福德未及享者,今予子孙承袭,家族昌盛兴旺,实有缘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8-22 08: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本文是清代名臣张英为其岳父姚珠树所作的传记,以典雅凝练的桐城派文风,勾勒出一位明末桐城名士的立体形象。文章从四个维度展现姚珠树的人格魅力:  
    1. 才学渊博:科举文章“华赡博大”却根植理要,诗文书法皆追摹古人而自出机杼,体现明清之际学者“融通古今”的学术追求。  
    2. 性情豪迈:虽出身廉吏之后家贫,却不以治产为意,倾资供养宾客宴饮吟咏,折射明末士大夫“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3. 经世之才:在明末动荡中突破士大夫“讳言兵事”的桎梏,主动研究防御策略,助桐城三次抵御张献忠军围困,展现其实干能力与乡土责任感。  
    4. 家教传承:严苛教子促成后代“皆成名士”,与方宫詹等结“八俊”之谊,暗示桐城文化圈层通过姻亲、师友关系形成的文脉网络。  


    张英作为清初重臣,借传记暗含两层深意:  
    通过岳父“年与位皆不称”的遗憾,隐喻明末贤才未能尽用的时代悲剧;  
    以“子孙承之,俾昌俾炽”呼应桐城姚氏、张氏家族在清代的显赫(如子姚文然、婿张廷玉皆位列卿相),揭示文化世族通过积累学问、德行与乡望,最终实现跨代际的崛起。全文既是私人记忆的书写,亦成为观察明清之际士大夫阶层转型的珍贵文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8-22 08: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本文是清代名臣张英为其岳父姚珠树所作的传记,以典雅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一位明末桐城名士的立体形象。文章从才华、德行、事功三个维度展开:  
    1. 才学渊博:姚公不仅科举文章宏博有理据,更兼善诗文书法,深得晋唐风骨,体现明清士大夫“通才”理想。  
    2. 性情与德行:其豪迈不羁却孝亲笃厚,轻财好客而能周济宾客,展现传统文人“达则兼济”的胸襟。  
    3. 经世之能:在明末乱局中,他突破士大夫讳言兵事的习气,主动研究军事、筹备城防,成功守护乡里,凸显其实干精神与远见。  
    张英以亲历者视角,通过“巍然岳峙,渊然海涵”等比喻,赋予人物鲜活气韵;结尾“年与位皆不称”的慨叹,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惋惜,亦暗含对明末乱世的批判。而“子孙昌炽”的结语,则呼应传统传记“积善余庆”的价值观,使文章兼具历史厚重与人文温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9-3 06:50 , Processed in 0.1098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