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回复: 3

解读|《忠庵解先生暨配姚夫人墓志铭》李文定公贻安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解读经典|《忠庵解先生暨配姚夫人墓志铭》李文定公贻安堂集[明] 李春芳 撰 卷之七
    【句读】
    忠庵解先生暨配姚夫人墓志铭
    忠庵先生者,少参君宋之父也。配陆氏夫人,继即姚夫人。陆先公而逝者四十有六年,公先姚夫人而逝者二十有三年。往少参君闻先生讣于京邸,持同年友丁少宰状,蒲服来谒予曰:“知家大人者莫公若,且辱世缔姻好,愿徇惠于大君子,得铭墓一言,为不朽计。”时余方鞅掌机务,未遑也。比解组归,夫人业巳称九十寿,方矫矫强饭,忽一夕终以天年。少参君追述懿行,且泣且请如初,余则安所诿哉?


    先生姓解,讳文,字德夫,忠庵其别号云。世为吴之姑苏人。自始祖松岩道人,以避乱迁兴化,遂占籍焉。传至曾祖宗信而生思政,思政生珙,称一壑翁,即先生考,俱隐德弗耀,笃生先生。先生少即颖敏警异,一壑翁心奇之。时海陵柴墟储公、北屏徐公,雅负人伦藻鉴,固素善一壑翁,每过访,先生侍焉,辄相顾拔识,谓非凡品,当立致云霄也。


    先生虽聪慧夙成,而性寔嗜学,又得姚夫人代理内政,专力事文,博闻强识,尽通经史百氏,发为博士家语,辄锋锷横发,见者靡不击节加赏。蚤岁补邑弟子员,益折节砥砺,负笈从海陵佥宪平野储公游,自是学日以进,闻日以起。台试辄先多士,一第直可芥视。顾扼于遇弗售,乃念堂上尊人老矣,安用日呻吟占毕为?遂一意侍一壑翁,与妣王养,曲尽孝道。而姚夫人尤能先意承志,相与汤药必躬,晨夕不敢去侧,随所指使,靡不得欢心者。自是宗鄙闾里咸推解有子有妇如此。


    而遇介弟恕庵公,友爱笃至,举凡出纳,一惟恕庵公是听,曾不一问羡缗,亦不忍私一缗。自是宗党闾里又咸推解有兄有嫂如此。而孝友声誉藉藉人口,即乡之耆硕,往往推让先生。郡守豫章吴公,雅闻先生贤,以儒官冠服礼先生。邑令泰和会公、武陵胡公又心服先生高谊,每遇蜡祭上宾,辄曰:“孰愈解先生者?”有不至,虚席待之。其见重如此。


    而先生则退然自下,与人处,油油然可亲。居常煮茗剪蔬,与二三朋好相为觞咏笑傲,遗脱世外,即田父野叟,亦时共驩洽。盖其中本坦夷乐易,匪强也,下逮臧获,亦不轻为呵让。而姚夫人者,慈惠和煦,视先生无两,其御下更为有恩,而乐施好予,固其天植云。及䈕而归,先生日黾勉有亡,不惮勤劬以相先生。而先生家计始以裕,中以啬,稍不为不蒂者,则彼此相成之力居多。诗所称鸡鸣夫妇非耶?


    惟是教子过严,先生躬为课业,暮则燃藜程读,夫人事衽织伴之,必丙夜乃罢,寒暑罔间焉。稍不喻指,笞挞随之,不少贷。而闾里称善教者,又曰解父解母云。仲子宋果,壬子举于乡,已未成进士第,授行人,衔命晋藩,便道省觐,称觞为寿,乡人士啧啧荣之。而先生与夫人不之荣也,犹然自安于故吾,若忘其子之贵者。乡人士又私相叹服。


    比行人使事告成,将奉二尊人就养,而先生以倦游不果。一夕,忽搆微疾捐馆。遗命勉大行以忠君报国,语不及它。比大行迁给事禁中,则姚夫人偕焉。既参楚藩,顾以艰步惮行,少参君勉强就道。至则饰法振纪,监司剡荐方腾,顾时时白云系念,窃自叹曰:“报刘之日短矣,独不思先大人更欲一日养,得乎?”遂抗疏陈情,优诏报可。归,而蚤暮色养,母子相依,怡怡孺慕,不复知有簪绂遗荣焉。


    夫人雅尚澹泊,身不曳文绣,口不茹肥甘,日闭户焚诵,安享荣养者余三十年,盖人生所罕觏者。而少参君伯兄固襁褓遗孤也,夫人抚之鞠之,卒俾成立,一如巳出然,即伯氏亦忘其母之为继,可不称难之难欤?


    先生生于弘治庚戍(1490年)九月二十六日,而夫人则以弘治乙卯(1495年)正月二日生。先生卒于嘉靖辛酉(1561年)二月十八日,而夫人则以万历癸未(1583年)四月念日卒。盖先生寿七十有二,夫人则寿九十矣。有丈夫子二:长栗,陆夫人出,娶顾氏,继娶戚氏;次即少参君宋,娶益府纪善丁公女。女三:适某、某。孙男三:汝霖,邑庠生,娶陆氏;汝楫,国子生,娶余女;汝成,邑庠生,娶襄阳郡贰守袁君应祺女。孙女一:适某。会孙男六:曰学诗、曰学礼、曰学易、曰学曾、曰学夔、曰学龙。会孙女四:许聘某、某。葬在邑西长安之阜,从祖阡也。


    嗟夫,事亲则孝,处弟则友,恤孤则慈,逮下则惠,是当于古人中求俪匹焉。晚近世风俗日靡,隔形骸,分尔我者,比比而是,安望其公财以全义,抚幼以全恩,若先生与夫人者乎?是宜有子若少参君,而少参君行且无复内顾。明天子搜岩壑而庙廊之,则所以显扬庭训者益无量也。是宜铭。


    铭曰:有艺斯获,惟君子谷。以贻孙子,月旦推服。其谷伊何?外内一德。孝友令闻,慈惠遍覆。弗食厥躬,哲嗣桢国。斯人斯藏,过者其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忠庵解先生是少参君解宋的父亲。原配陆夫人,继室为姚夫人。陆夫人比先生早四十六年去世,先生比姚夫人早二十三年去世。昔日少参君在京城官邸听闻父亲讣告,持同年好友丁少宰所作行状,匍匐前来拜谒我说:"了解家父者无人能及您,且承蒙世代联姻,愿请大君子惠赐墓志铭文,以求不朽。"当时我正忙于机要政务,无暇顾及。等到辞官归乡,姚夫人已享九十高寿,尚且健饭,忽一夜寿终正寝。少参君追述父母美德,边泣边请如初,我怎能再推辞?
    先生姓解,名文,字德夫,忠庵是其别号。世代为苏州人。自始祖松岩道人避乱迁居兴化,遂入籍当地。传至曾祖宗信生思政,思政生珙,称一壑翁,即先生之父,皆隐居不仕,厚德载物,诞育先生。先生少时聪颖异常,一壑翁心奇之。当时海陵储柴墟公、徐北屏公素有人伦鉴识,与一壑翁交好,每次来访,先生侍立一旁,二公相顾赏识,谓非寻常之才,当直上青云。
    先生虽聪慧天成,而性实好学,又得姚夫人代理家务,遂专心文墨,博闻强记,通晓经史百家,所作文章锋芒毕露,见者无不击节赞赏。早年补邑秀才,愈加砥砺,负笈从海陵佥宪储平野公游学,学问日进,声名日起。科试常列前茅,视功名如拾芥。然困于时运不第,念及双亲年迈,何必终日吟诵?遂专心侍奉一壑翁与母王氏,极尽孝道。而姚夫人尤能先意承志,亲侍汤药,朝夕不离左右,随所指使,无不得欢心。自此宗族乡里都推许解家有此贤子贤妇。
    对待弟弟恕庵公,友爱至笃,凡财务出纳,悉听弟弟主张,从不过问余财,也不私取分文。自此宗族乡里又推许解家有此贤兄贤嫂。孝友声誉广传人口,乡中耆老硕德,往往推让先生。郡守豫章吴公素闻先生贤德,以儒官冠服礼敬先生。县令泰和会公、武陵胡公心服先生高义,每逢蜡祭宴宾,辄问:"谁能比得上解先生?"若先生未至,则虚席以待。其受推重如此。
    而先生谦退自抑,与人相处,和蔼可亲。平日煮茶备蔬,与二三好友饮酒咏诗,笑傲风月,超脱尘世,即使田夫野老,亦时常共欢。因其本性坦荡平易,非勉强为之,下至仆役,也不轻易呵斥。而姚夫人慈惠温和,与先生相得益彰,待下更有恩德,乐善好施,实乃天性。及至理家,先生每日勤勉经营,不辞劳苦以助先生。家计始则充裕,中则俭省,能保不坠,多赖夫妇同心之力。岂非《诗经》所称"鸡鸣戒旦"的贤夫妇吗?
    惟教子极严,先生亲授课业,夜晚燃藜督促读书,夫人织布相伴,必至夜半方休,寒暑不辍。稍不解意,鞭笞随之,毫不宽贷。乡里称善教者,皆言"解父解母"。次子解宋果于壬子年(1552年)乡试中举,己未年(1559年)成进士,授行人职,奉命出使晋藩,便道省亲,举杯祝寿,乡人啧啧称荣。而先生与夫人不以为荣,依然安之若素,宛若忘记儿子显贵。乡人又私下叹服。
    待行人使命完成,欲迎二老就养,先生因倦游未果。一夜,忽染微疾逝世。遗命勉励儿子忠君报国,不及他语。及解宋升任给事中,姚夫人随任。既而参议楚藩,因步履艰难畏行,少参君勉强就道。到任后整饬法纪,监司荐章方起,却常思念母亲,暗自叹息:"报养母亲之日短矣,岂不想父亲若在更欲一日奉养?"遂上疏陈情,得诏准归。朝夕奉养,母子相依,怡怡然慕如幼童,不复知有官爵荣华。
    夫人素尚淡泊,不衣锦绣,不食肥甘,每日闭户焚香诵经,安享荣养三十余年,实人生罕见。而少参君长兄本是襁褓遗孤,夫人抚养教育,终使成立,一如己出,即伯氏亦忘其为继母,岂非难上加难?
    先生生于弘治庚戌年(1490年)九月二十六日,夫人生于弘治乙卯年(1495年)正月初二日。先生卒于嘉靖辛酉年(1561年)二月十八日,夫人卒于万历癸未年(1583年)四月二十日。先生寿七十二,夫人寿九十。有子二人:长解栗(陆夫人出),娶顾氏,继娶戚氏;次即少参君解宋,娶益府纪善丁公女。女三人:适某氏、某氏。孙男三人:汝霖(邑秀才,娶陆氏)、汝楫(国子生,娶我女)、汝成(邑秀才,娶襄阳府同知袁应祺女)。孙女一人:适某氏。曾孙男六人:学诗、学礼、学易、学曾、学夔、学龙。曾孙女四人:许聘某氏、某氏。葬于城西长安岗祖茔。
    呜呼!事亲则孝,处弟则友,恤孤则慈,待下则惠,当求之于古人中方可匹配。近世风俗日衰,形骸相隔,尔我相分者比比皆是,岂能期望如先生夫妇般公财全义、抚幼全恩?故宜有少参君这般贤子,而少参君行将无忧内顾。明天子搜求岩穴之士而登庙堂,则显扬家训者更不可限量。宜为之铭。
    铭曰:有耕耘必有收获,惟君子善养其德。遗泽子孙,众口推服。其德为何?内外一致。孝友美名,慈惠广被。不享其身,贤嗣固国。斯人斯墓,过者效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这篇墓志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 时间跨度与历史坐标
    - 记载了解氏家族自明代中期(弘治年间)至晚期(万历年间)近百年的家族史
    - 准确标注了主要人物的生卒年份(1490-1583年),为研究明代士大夫生命周期提供具体案例


    2. 继室家庭的特殊典范
    - 姚夫人作为继室展现了超越常情的慈爱:抚育前室遗孤"一如己出",甚至"伯氏亦忘其母之为继"
    - 打破"继母刻薄"的刻板印象,提供明代家庭关系的珍贵个案


    3. 严苛教育观的成功实践
    - "燃藜程读,必丙夜乃罢"的极端教育方式
    - "笞挞随之,不少贷"的严厉惩戒手段
    - 最终培养出进士及第的成果,反映明代科举文化下的教育理念


    4. 士大夫的价值观矛盾
    - 解先生虽通经史却放弃科举侍亲,体现"孝先于仕"的伦理选择
    - 子贵而不荣的淡泊态度,展现传统士人"重德轻位"的价值取向
    - 解宋辞官养母的抉择,揭示"忠孝难两全"的现实困境


    5. 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义
    - 姚夫人不仅"代理内政",更参与家庭教育"事衽织伴之"
    - "乐施好予"的社会活动超越传统闺范
    - 九十高寿与三十年荣养,体现明代上层女性生命周期特征


    6. 墓志铭的史学价值
    - 详细记录了解氏四代的婚姻网络(与丁、袁、陆等士族联姻)
    - 折射明代兴化地区文化生态(海陵学派的交流影响)
    - 反映地方权力结构(郡守、县令与士绅的互动关系)


    这篇墓志铭不仅记录个人生平,更展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家庭的教育理念、伦理抉择和生存策略,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史的重要个案。李春芳作为同期重臣所作的铭文,既具史料真实性,也蕴含明显的教化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大学士李春芳撰写的《忠庵解先生暨配姚夫人墓志铭》进行详细的解读和透析。


    ---


    一、全文解读


    1. 背景与撰铭缘由
    - 作者:李春芳,明代嘉靖年间状元,官至内阁首辅,谥“文定”。
    - 墓主:解文(号忠庵)及其继配姚夫人。其子解宋(号少参)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参议(故称“少参君”)。
    - 关系:解宋与李春芳是“同年”(同科进士),且有“世缔姻好”(李家孙女嫁于解家孙子),故解宋恳请李春芳为其父母撰写墓志铭。


    2. 墓主家世与早年
    - 解文:字德夫,号忠庵。祖籍苏州,始祖迁至兴化。曾祖、祖父(一壑翁)、父三代均为有德行的隐士。
    - 天资与赏识:解文自幼聪颖,得到当时名士泰州储巏(柴墟)、徐蕃(北屏)的赏识,被认为前程远大。


    3. 学业、仕途与孝行
    - 学业:解文博闻强识,精通经史,文章出众,早年为秀才。
    - 弃举业尽孝:虽学业优异,但屡试不第。因父母年迈,毅然放弃科举仕途,专心侍奉双亲。其妻姚夫人亦尽心协助,“曲尽孝道”,夫妇孝名远播乡里。


    4. 品德与为人
    - 友爱兄弟:与弟弟(恕庵公)极其友爱,家中财务完全信任弟弟管理,从不计较私利,被推为“友悌”典范。
    - 谦和亲民:虽德高望重,但待人谦和,与朋友诗酒唱和,与农夫野老也能融洽相处,性情坦易。
    - 受人敬重:地方官员(郡守、邑令)深知其贤,常以礼相待,尊为乡宾。


    5. 夫妇同心与教子有成
    - 内助之贤:姚夫人慈惠和蔼,善于持家,乐于施舍,与解文感情深厚,同心协力(“彼此相成”)。
    - 严苛教子:夫妇教子极其严格,父亲亲自课业,母亲织布陪伴,督促至深夜,“稍不喻指,笞挞随之”。其教育成功成为乡里美谈(“解父解母云”)。
    - 子嗣成就:次子解宋中进士,官至给事中、参议,印证了严格教育的成果。


    6. 晚年与身后
    - 解文之逝:在儿子解宋出使归来前去世,遗言勉励儿子“忠君报国”。
    - 解宋辞官尽孝:解宋升官后,因思念母亲,上疏陈情,辞官归乡奉养母亲,践行孝道。
    - 姚夫人之寿:姚夫人淡泊宁静,安享荣养,高寿九十而终。


    7. 家族谱系
    - 详细记载了解氏子孙的婚配、功名情况,彰显家族昌盛。特别提到姚夫人抚育解文前妻(陆氏)所遗襁褓中的长子“一如己出”,被视为难能可贵的德行。


    8. 铭文总结
    - 以韵文概括夫妇美德:孝、友、慈、惠,内外一心。赞誉他们积下善行(“君子谷”),福泽子孙,后代成为国家栋梁(“哲嗣桢国”),并希望后人以其为楷模(“过者其式”)。


    ---


    二、总体透析


    这篇墓志铭不仅是个人生平的记录,更是一幅明代中期士绅家庭文化的全景图,反映了当时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运作模式。


    1. 核心价值的彰显:孝、悌、忠、义
    - 孝为百善先:解文为奉养父母而放弃科举,是“孝”高于“功名”的极端体现。解宋辞官养母,是同一价值观的延续。
    - 悌(友爱):解文与弟弟的财产关系,被塑造为理想化的、超越利益的兄弟情谊典范。
    - 忠:解文遗言“忠君报国”,将家庭价值最终导向对国家的忠诚。
    - 义:姚夫人的乐施好予、抚育孤侄,体现了“义”的延伸。


    2. 士绅阶层的理想形象
    - 解文代表了一种 “非官身份”的地方精英(乡绅)。他虽无官职,但通过品德(孝、悌)、学问(通经史)和社交(与名士、官员交往) 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成为连接民间与官府的枢纽人物。


    3. 家庭与教育哲学
    - “严父慈母”的共治:本文展现了“严”与“慈”的完美配合。解文夫妇的“严苛教育”被视为成功的根本原因,反映了明代士大夫家庭对科举功名的极致追求和投入。
    - 夫妇关系:强调“夫妇同心,彼此相成”。姚夫人不仅是贤内助,更是家庭经济管理和品德涵养的重要参与者。


    4. 女性的角色与美德
    - 姚夫人的形象集中体现了明代理想女性的美德:孝顺公婆、辅佐丈夫、严格教子、慈爱晚辈(包括非亲生子女)、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她是家庭稳定与繁荣的关键基石。


    5. 墓志铭的文体功能与社会意义
    - 颂扬与教化:此文旨在颂扬死者,更是为了教化生者,为家族树立道德标杆,光耀门楣。
    - 构建社会网络:文中提及的储巏、徐蕃、各级官员以及撰写者李春芳,共同勾勒出一个士大夫的交际网络,婚姻(世缔姻好)和同年(同科进士) 是维系这个强大网络的核心纽带。


    结论:
    这篇墓志铭通过解文夫妇的一生,生动刻画了明代士绅阶层所推崇的 “完美人生模板”:个人(修身、求学)、家庭(孝悌、慈严、夫妇同心)、社会(睦邻、恤孤、与官员互动)三个层面的和谐统一。其最终极的成就,则体现在培养出成功的儿子(解宋),实现阶层的巩固与提升。它是一份研究明代社会史、家庭史和教育史的珍贵文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8-29 23:38 , Processed in 0.1125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