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回复: 4

解读|《中丞姚公(姚镆)平蛮颂》 文简集[明] 孙承恩 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0
  • 签到天数: 34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9-4 06: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9-4 07:15 编辑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原文句读

    《文简集》[明] 孙承恩 撰 卷三十七

    中丞姚公平蛮颂

    大中丞东泉先生姚公之督抚两广,放黜贪墨,诛鉏奸凶,修厥武事,远近震慑。昔之负固弗率者,皆思格心向化。惟是田州守土酋岑猛,负恃桀骜,狃恶弗悛,连结党与,攻劫旁邑,占据要隘,煽动群蛮,渐以不逞。谓两广之地,可拱手而得。乃嘉靖五年夏六月癸丑,公决策进讨,既连破其数十砦,遂以长驱,捣其窟穴。猛贼溃败,穷蹙走死。于是积年之寇,一旦剿灭。某昔尝以使事至岭表,稔知猛贼凶恶,而窃叹疆圉之无人,乃今荡除于公之手,戡定之功,于兹为大。某忝以文字为职业,辄敢序次其事,作颂一通,庶使后世知我皇明有文武兼资之臣,骏功伟烈,不媿诗书所称有如公者。其辞曰:
    神圣御极,化洽八夤。有物孽牙,戕梗帝仁。五岭之南,百粤之奥。风犷而顽,俗轻以僄。重山密林,邃谷幽崖。鬼䰥睢盱,杀人如麻。厥有田阳,俗尤悍嚚。有妖据之,恃其阻深。厥妖伊何,王官之伍。绾厥铜章,以食斯土。跋扈自雄,历有岁年。灭义负恩,谓为当然。喧呶叫,呼徒啸侣。蔑有宪典,以肆违拒。剽劫邻壤,虐杀不辜。吮吻磨牙,惟其吞屠。抚臣颛颛,姑息是事。纵奸长凶,莫敢鉏治。
    显允姚公,如古方叔。奉命帝廷,往镇南服。铲剔蠹弊,攘除凶顽。旌旗易色,江山改观。恩威流行,震动遐迩。跼踖岩穴,罔不顺俟。惟是田妖,始卒稔恶。狃其故常,谓莫己虐。乃连奸邻,乃据城雉。攘我符章,逐我守吏。诱集丑类,汝来助予。吾帅汝行,汝利不赀。狼跳而吼,鸱张而翥。谓此全粤,可以尽取。余虐所煽,毒流所漂。薰灼浸淫,五岭动摇。公曰嗟哉,其尚可恕。厥罪已盈,天速其毙。凡彼蠢蠢,视为向趋。此弗殄灭,曷惩其余。
    驰厥封章,星言速发。臣有区画,幸莫臣夺。臣欲调集,湖湘之兵,馘此小丑,南方以宁。帝曰俞哉,惟汝予度。岭南之事,予悉汝付。羽书四驰,风霆迅奔。有万貔貅,萃于辕门。于牙于祃,于社于誓。班声如雷,山动海沸。杀气腾凌,威武振扬。欃枪无辉,太白耀芒。维时徂暑,有厉方酷。寇迫于垣,我是用速。爰授方略,爰整部伍。鼓行长驱,深入其阻。
    厥有砦巢,壁垒相望。恃以自固,谓如金汤。踊跃而入,若蹈旷野。蹂蹴而空,无有留者。有名工尧,贼之要塞。抽厥精锐,来与我敌。我军冲突,勇气益振。或斩或俘,遂以大奔。贼退平马,意欲复逞。一鼓乘之,崩败俄顷。父子啼呼,首鼠窜逃。望而奔溃,颠崖堕坳。阴谍厥谋,潜绝其路。厥有姻娅,意所恃怙。谕之祸福,责以自图。彼何人斯,敢干天诛。有伏于莽,有的其矢。贯睛及颅,若毙狐豕。爰就擒执,碪斧是施。腰膂异处,烂其成糜。
    公曰嗟哉,未可解旅。彼有余孽,尚尔潜据。各整尔众,合以长围。绝其飞走,无俾或遗。士卒笑嘻,妖雄既馘。蠢彼雏,能脱罝罻。旌旗飘飘,马鸣萧萧。日飨士卒,肃而不嚣。粤有商贾,市肆歌舞。尔行我居,无有患苦。粤有耕农,笑忭畎疆。尔耨我耘,无有祸殃。妖雄一方,盘据深固。翦除一朝,易若脱距。
    粤人稽首,是惟中丞。事殊厥初,绩乃用成。昔也上官,威以贿亵。教令所加,而视之蔑。凛凛姚公,正己率人。凡是百司,濯磨自新。昔也上官,操御无术。惠不足怀,威不足怵。渊渊如公,有为有猷。惠行如春,威行如秋。惟是弗动,动罔弗率。惟是弗谋,谋罔弗获。粤人有言,昔玩实愚。今公严明,后时则诛。锻乃矛刃,砺乃矢石。从公于征,各效尔力。粤人有言,彼恶实蠢。螳臂攘车,曾不自忖。汝作汝孽,汝无浼予。孰饵孰诱。亦蹈汝非,我有干止。自今其初,敢弗顺轨。
    稂莠既去,嘉榖以蕃。各保性命,皆公之恩。田人弗靖,公诛戮之。有克率从,公鞠育之。禁汝厉汝,非汝戕害。欲与汝生,并此覆载。妖氛以清,反侧以平。五岭之南,王化以行。王化以行,天子是思。还公庙堂,坐镇四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0
  • 签到天数: 34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06: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9-4 07:16 编辑

    译文
    《中丞姚公平定蛮族颂》
    大中丞东泉先生姚公,总督巡抚两广地区,罢黜贪官污吏,诛灭奸诈凶顽之徒,整饬武备,远近之地都为之震慑。过去那些凭借险固而不肯归顺的人,都开始思考归附、心向教化。唯有这田州的本土酋长岑猛,仗着桀骜不驯的性情,习惯于作恶而不思悔改,勾结党羽,攻掠邻近州县,占据险要关隘,煽动众多蛮族,逐渐图谋不轨。认为两广之地,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于是在嘉靖五年夏季六月癸丑日,姚公决策发兵征讨,在接连攻破其数十座寨堡后,便长驱直入,直捣其巢穴。贼首岑猛溃败,窘迫逃亡而死。于是这为患多年的寇贼,一朝之间被剿灭。我(孙承恩自称)昔日曾因公事出使岭南,熟知岑猛贼众的凶恶,私下曾叹息边疆缺乏能臣良将,如今(此贼)终被姚公亲手扫除,平定叛乱的功绩,以此最为巨大。我愧以文字写作为职业,便冒昧地按次序记述此事,作颂文一篇,希望让后世知道我皇明有文武双全的臣子,其丰功伟业,无愧于《诗经》、《尚书》中所赞颂的那些先贤,就如同姚公这样的人。颂文说:
    神圣的皇帝登临帝位,教化遍及八方极远之地。但有妖孽滋生,伤害阻塞皇帝的仁德。五岭以南,百越(岭南地区)的深处。民风粗犷而愚顽,习俗轻浮而剽悍。重山密林,深谷幽崖。鬼怪横行(比喻凶恶之人),杀人如麻。其中有个田州(田阳),风俗尤其凶悍奸诈。有妖人(指岑猛)盘踞于此,倚仗其地势险阻深邃。这妖人是谁?本是朝廷命官之列。手握朝廷的铜印(指官印),在此地为官食禄。却骄横跋扈,妄自称雄,已有多年。泯灭道义,辜负皇恩,还认为是理所当然。喧哗叫嚣,呼朋引伴。蔑视国家法典,肆意违抗抗拒。抢劫掠夺邻近地区,虐待杀害无辜之人。如同磨牙吮血,只想吞并屠戮。以往的巡抚怯懦无能,一味姑息迁就。纵容奸恶,助长凶焰,不敢诛杀惩治。
    英明信实的姚公,如同古代的方叔(周宣王时贤臣,曾平定荆蛮)。奉皇帝朝廷之命,前去镇守南方。铲除积弊,清除凶顽。旌旗(指代景象)为之变色,江山为之改观。恩德与威势流传播散,震动远近。那些(躲藏在)岩穴(中的不法之徒),无不恭敬顺从地等候(处置)。唯有这田州妖贼,自始至终恶贯满盈。习惯于他往常的(恶行),认为没人能奈何他。于是勾结奸恶的邻邦,于是占据城墙。抢夺我的官符印信,驱逐我的守土官吏。诱集乌合之众,说:“你们来帮助我,我率领你们行动,你们将获利无穷。”像狼一样跳跃吼叫,像鸱枭一样张狂飞翔。声称这整个广东广西,可以全部夺取。其余党所煽动,毒害所蔓延,如火焰熏灼,如水流浸湿,使五岭之地为之动摇。姚公慨叹:“这难道还能宽恕吗?他的罪行已经满盈,上天也要加速其灭亡。”所有那些蠢动的(人),都看着他的动向。此贼若不灭绝,如何惩戒其他人?
    (姚公)迅速呈上奏章,星夜兼程快速发出。“臣有筹划安排,望陛下不要否决臣的请求。臣欲调集湖广(湖南湖北)的军队,斩灭此等小丑,使南方得以安宁。”皇帝说:“好吧!一切由你斟酌决定。岭南之事,我全权交付于你。”军事文书四处飞驰,如风雷般迅疾。上万勇猛军队,汇聚于元帅辕门。举行牙祭(出师祭旗)、祃祭(军中祭礼)、社祭(祭土地神)、誓师(出征前宣誓)。军队的呼喊声如雷,山摇海沸。杀气腾空,军威振奋。(象征灾祸的)彗星失去光芒,(象征主战的)太白星闪耀锋芒。其时正值盛暑,酷热难当。寇贼迫近疆域,我因此要速战速决。于是授予作战方略,于是整顿部队。击鼓进军,长驱直入,深入其险阻之地。
    贼寇有寨巢,堡垒相互望。倚仗这些自以为坚固,说是如同金城汤池。(我军)奋勇冲入,如踏入空旷原野。践踏蹂躏一空,没有遗留任何(抵抗者)。有个叫工尧的地方,是贼寇的要塞。贼寇抽调其精锐,来与我军对抗。我军发起冲锋,勇气更加振奋。有的被斩首,有的被俘虏,贼寇于是大败奔逃。贼寇退到平马,意图再次得逞。我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贼寇)顷刻间崩溃败亡。父子哭喊呼号,如鼠首般窜逃。望风而溃败,跌落山崖深谷。(姚公)暗中侦知其阴谋,秘密断绝其退路。贼寇有姻亲盟友,是其心中所倚仗的。(姚公)向其晓谕祸福利害,责令他们自我谋划(出路)。他们是些什么人,敢冒犯天朝的诛罚。有(贼寇)埋伏在草莽中,有(我军)瞄准的箭矢。箭矢贯穿眼睛和头颅,如同击毙狐狸野猪。于是将其擒获,施以砧板斧钺之刑。腰背身躯分离,烂碎如同肉糜。
    姚公慨叹:“还不可解散军队。他们还有残余孽党,尚且潜藏据守。各部整顿你们的队伍,合围进行长期包围。断绝他们飞走逃窜之路,不使一人遗漏。”士兵们欢笑,贼首既已被杀。那些愚蠢的余孽(像幼鸟),怎能逃脱罗网。旌旗飘扬,战马萧萧嘶鸣。每日犒劳士卒,军容整肃而不喧哗。广东广西的商贾,在街市店铺中歌舞。(人们)出行居处,没有忧患痛苦。广东广西的耕农,在田埂上欢笑。你锄草我耕耘,没有灾祸殃及。那称雄一方的妖贼,盘踞得如此深入牢固。剪除却在一朝之间,容易得如同拔掉鸡距(鸡爪后突出部分)。
    两广百姓叩首,说这全靠中丞姚公。事情与当初(姑息时)截然不同,功绩于是得以成就。过去的上级官员,威严因受贿而亵渎。政令所到之处,却被(百姓)轻视蔑视。威严的姚公,端正自己以表率他人。所有官员,都洗涤磨砺以求自新。过去的上级官员,统御无方。恩惠不足以使人感怀,威严不足以使人恐惧。深谋远虑如姚公,有作为有谋略。施行恩惠如春天般温暖,施行威严如秋天般肃杀。只要他不行动便罢,一旦行动无人敢不遵从。只要他不谋划便罢,一旦谋划无不成功。两广百姓有言:过去玩忽(法令)实在是愚蠢。如今姚公严明,过后(再犯)则必遭诛罚。锻造你的矛刃,磨砺你的箭石。跟随姚公出征,各自效力。两广百姓有言:那些恶人实在愚蠢。如同螳臂挡车,竟不自量力。你造你的孽,你不要玷污我们。谁引诱(我们),(我们)也不会重蹈你的覆辙。我们有(姚公)作为依靠。从今开始,谁敢不遵循法度。
    害草既已除去,好谷因此繁茂。各人保全性命,都是姚公的恩德。田州人若不安定,姚公便诛杀他们。有能遵循服从的,姚公便抚育他们。约束你们、惩戒你们,并非要残害你们。是想让你们生存,共同生活在这天地之间。妖氛因此澄清,怀有二心者因此平定。五岭以南,王朝的教化得以推行。王朝的教化得以推行,天子思念(姚公)。将姚公召回朝廷(庙堂),(让他)坐镇(中央)安抚四方夷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0
  • 签到天数: 34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06: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透析】  
    1. 文体与背景:  
    本文是孙承恩为嘉靖年间两广总督姚镆(号东泉)平定田州土酋岑猛叛乱所作的颂文,属“颂”体,用于歌颂功勋、刻石纪德。此事发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是明代中期西南边疆治理的重要事件。


    2. 核心主题:  
    王化与边治:通过“五岭之南,王化以行”的叙事,强调中央对边疆的文明教化使命。  
    文臣武功:突出姚镆作为文臣“文武兼资”的特质,契合明代以文统武的治理模式。  
    恩威并施:既详述军事镇压的残酷(“腰膂异处”),也强调招抚教化(“有克率从,公鞠育之”),体现明代“剿抚并用”的边疆策略。


    3. 艺术特色:  
    经典化修辞:以“如古方叔”(周代名将)类比姚镆,将其纳入历史名臣谱系;用“貔貅”“太白”等传统意象渲染军威。  
    对比结构:反复对比前任官员“姑息纵奸”与姚公“凛凛严明”,强化功业的独创性。  
    多声部叙事:插入“粤人有言”的民间评价,使颂文兼具官方立场与民间视角。


    4. 历史价值:  
    岑猛事件细节:补充了《明史》中岑猛“走死”后的细节(如工尧寨之战、平马溃败),具史料价值。  
    明代边疆治理困境:反映土司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及“流官-土官”双轨制的治理难题。  
    嘉靖初年军事文化:对湖湘兵调集、牙祃之祭等记载,可窥见明代中期军事动员机制。


    5. 思想内涵:  
    天命观与合法性:“天速其毙”“敢干天诛”等表述,将军事行动阐释为替天行道。  
    儒家边疆观:“欲与汝生,并此覆载”体现“王者无外”的天下观念,与军事镇压形成张力。  
    功成身退理想:结尾“还公庙堂”呼应了士大夫“出将入相”的人生理想。


    此文不仅是纪功颂德之作,更成为观察16世纪明代边疆治理、军事文化与士大夫心态的复合文本。其骈散结合的文风、事理相融的叙事,典型体现了明代中期颂文“典重宏肆”的审美特征与“文以载道”的实用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0
  • 签到天数: 34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06: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9-4 07:17 编辑

    解读

    1.  文体与主旨:这是一篇“颂”体文,用于歌颂功绩德行。主旨是歌颂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姚镆(号东泉)平定广西田州土司岑猛叛乱的功绩,强调其文武兼资、恩威并施的治国方略,以及此举对稳定边疆、推行王化的重要意义。

    2.  历史背景:嘉靖初年,广西田州土知府岑猛叛乱,两广震动。明政府派姚镆率军讨伐,最终平定叛乱。此文即为此而作。文中也反映了明代中期西南土司制度的矛盾以及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策略。

    3.  内容层次:
        序言:简述姚公总督两广的政绩,引出岑猛叛乱及姚公平定之功,并说明作颂缘由。
        颂辞第一部分:描绘岭南地区(特别是田州)险恶的地理环境和剽悍的民风,突出岑猛作为朝廷命官却负恩叛乱、凶残暴虐的行径,并批评前任官员的姑息养奸。
        颂辞第二部分:重点歌颂姚公受命南征。先写其整肃纲纪、初显威名,使周边顺服,唯独岑猛顽抗。再写姚公上奏请兵、获皇帝支持、调兵遣将、誓师出征的经过,渲染军容之盛和士气之旺。
        颂辞第三部分:详细描写战斗过程。写官军势如破竹,连破贼寨要塞,击溃贼军主力,最终迫使岑猛败死,并肃清余孽。运用了对比和夸张手法,突出官军的勇猛和叛军的溃败。
        颂辞第四部分:写平叛后的景象。社会恢复安定,商业农耕重现繁荣,百姓讴歌姚公的恩德。通过与前任官员的对比,极力赞扬姚公清廉正直、有勇有谋、恩威并施的为官之道和卓越的治理能力。
        颂辞结尾:总结平叛的意义(去除稂莠、推行王化),并表达对姚公回朝任职、辅佐天子、安定四方的期望。

    4.  艺术特色:
        铺陈渲染:大量运用铺排句式,如“铲剔蠹弊,攘除凶顽”、“旌旗易色,江山改观”等,增强气势。
        对比手法:将岑猛的凶顽与姚公的英明、前任的姑息与姚公的果决、战前的动荡与战后的安宁进行对比,突出姚公功绩。
        用典比喻:引用“方叔”等古贤比喻姚公;使用“貔貅”、“狼跳鸱张”、“螳臂当车”、“金汤”、“狐豕”等比喻,形象生动。
        语言风格: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充满对功业的赞美之情,符合“颂”体的特点。

    5.  思想价值:
        体现了明代士大夫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边疆的政治理想。
        强调了官员个人品德(清正廉洁)、能力(文武兼资)和执政方略(恩威并施)对于有效治理的重要性。
        反映了明代中央政权与地方少数民族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王化”思想的推行。

    总之,这篇《中丞姚公平蛮颂》不仅是一篇记录明代中期一次重要军事行动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颂扬文章,充分展现了明代台阁重臣的文风和价值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0
  • 签到天数: 34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07: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概述:
    明代两广总督姚镆平定田州土酋岑猛叛乱,通过军事镇压与恩威并施策略,稳定边疆、推行王化,展现文武兼资的儒将风范。


    主要内容:
    1. 历史背景与事件起因
    叛乱背景:嘉靖五年(1526年),广西田州土知府岑猛凭借地势险要,勾结党羽攻掠邻县,煽动蛮族,妄图占据两广。其行为被描述为“跋扈自雄,灭义负恩”,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治理困境:前任官员“姑息养奸”,导致“纵奸长凶,莫敢鉏治”。岑猛的叛乱不仅破坏地方秩序,还动摇了五岭以南的统治基础。
    2. 军事行动的决策与实施
    决策过程:姚公于嘉靖五年夏六月癸丑日决计进讨,迅速呈上奏章请求调集湖湘之兵,并获皇帝支持,“岭南之事,予悉汝付”。
    战术部署:姚公采取“鼓行长驱,深入其阻”的策略,连破数十寨后直捣贼巢。文中详细描述了工尧寨之战:“踊跃而入,若蹈旷野。蹂蹴而空,无有留者。”最终岑猛溃败,“穷蹙走死”。
    3. 战斗细节与胜利成果
    具体战役:
    工尧寨作为贼寇要塞,抽调精锐对抗官军,但“我军冲突,勇气益振”,最终大败敌军。
    平马追击战中,“一鼓乘之,崩败俄顷”,彻底瓦解叛军主力。
    肃清余孽:姚公在主战场胜利后,仍强调“未可解旅”,命令各部合围长困,“绝其飞走,无俾或遗”,确保斩草除根。
    4. 社会恢复与治理成效
    安定民生:战后粤地商贾“市肆歌舞”,农夫“笑忭畎疆”,百姓生活恢复正常。文中提到“妖氛以清,反侧以平”,体现了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
    教化推行:姚公不仅依靠武力平叛,还注重教化,“禁汝厉汝,非汝戕害。欲与汝生,并此覆载”,试图通过恩威并施实现“王化以行”。
    5. 对比手法与人物塑造
    前任官员的失职:文中多次批评前任官员“威以贿亵”“操御无术”,形成鲜明对比。例如,“昔也上官,惠不足怀,威不足怵”,凸显姚公的正己率人。
    姚公形象塑造:作者用“显允姚公,如古方叔”比喻姚公的贤能,并通过“铲剔蠹弊,攘除凶顽”等句式铺陈其功绩,塑造了一位兼具文韬武略的儒将形象。
    6. 艺术特色与修辞手法
    经典化修辞:文章大量引用历史典故和神话意象,如“欃枪无辉,太白耀芒”,赋予战争天命色彩;又如“貔貅”象征勇猛军队,增强气势。
    多重对比:通过前后治理效果的对比(“昔之杀人如麻”与“今之市肆歌舞”)、人物性格的对比(“喧呶叫讙”与“凛凛严明”)等,强化叙事张力。
    语言风格:采用四言句式,骈散结合,既具史诗般的庄重感,又不失流畅性。例如,“旌旗飘飘,马鸣萧萧”描绘出凯旋场景的壮丽。
    7. 思想内涵与历史价值
    儒家边疆观:文中反复强调“王化以行”,体现明代“以夏变夷”的政治伦理。姚公的行为被视为替天行道,“敢干天诛”成为合法性的依据。
    吏治反思:通过对前任官员腐败现象的批判(“威以贿亵”),揭示嘉靖时期边疆治理中的问题,同时表达对清廉正直官员的期待。
    民族关系认知:文中存在歧视性表述,如“蠢彼鷇雏”,反映了汉文化中心观对少数民族的认知局限。
    8. 结尾升华与理想寄托
    功成身退:文章结尾提出“还公庙堂,坐镇四夷”,呼应士大夫“出将入相”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姚公继续辅佐天子、安定四方的期望。
    文化记忆建构:通过颂文形式记录此次事件,将其提升为国家叙事,强化中央对边疆的历史话语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10-26 18:49 , Processed in 0.1096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