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回复: 1

解读经典|少保姚文敏公 事 裕陵 景帝 茂陵[明] 程敏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6
  • 签到天数: 3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句读(含现代标注)

    皇明文衡[明] 程敏政 辑 卷之七十九
    神道碑


    少保姚文敏公事 裕陵(明英宗朱祁镇陵寝)、景帝(明代宗朱祁钰)、茂陵(明宪宗朱祁镇陵寝)


    公名夔,字大章,桐庐(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明年,为吏科给事中。内艰阕,复入科。会虏变,景帝监国,议即真,公豫议有力。景泰元年(1450年),超升南京刑部侍郎。三年,改南京礼部侍郎,敕考察云南诸吏。四年,还朝,留礼部。上不豫,群情汹汹。自礼部,方具议上,皇巳复辟(指天顺元年,1457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调南京刑部。未几,召还礼部。天顺二年(1458年),南阳荐,改吏部。七年(天顺七年,1463年),代石瑁为尚书礼部。上顾公仪度奏对都雅,大喜。成化四年(1468年),睿皇后(孝庄钱皇后)崩,议合葬祔庙礼。上以孝肃太后(宪宗生母周太后)故,辄报闻。公疏言:"先帝治命,钱后与我合葬,内阁无忘眹言。"率百官伏文华殿门哭谏。泰陵(此处指宪宗,或系对先帝敬称)尝见公及彭时疏,谓刘健曰:"先朝大臣忠厚为国如此。"五年(成化五年,1469年),李秉去。商辂欲荐公,彭时欲荐王槩,而尹旻又欲得尚书。相持久之,乃以崔恭为尚书。是年六月,公代崔。七年(成化七年,1471年),满九载,加太子少保。未几,卒,赠少保,谥文敏。成化初,公言:"少保黄福得谥忠宣,土木之事(指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大臣尚书王佐、邝埜虽赠少保,未得易名。佐操存正大,经略弘远;埜心术端介,处事严恪,没于王事。乞谥如福例。"制曰:"可。"谥佐忠简,埜忠肃。尹旻,字同仁,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景泰间,历户、吏二科给事中。天顺初,迁通政司参议。六年(天顺六年,1462年),督饷陕西。成化二年(1466年),升吏部右侍郎。五年(成化五年,1469年),转左,历佐王(翱)、李(秉)、崔(恭)、姚(夔)四公。九年(成化九年,1473年),代姚公尚书。累进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二十二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致仕。弘治十六年(1503年),卒,赠太保,谥恭简。公选法通敏,贤愚皆说。端简论曰:"九皋(王翱)执中相继在吏部,南人不喜,谓二公右北人也。时内阁南人,各欲用南人,吏部以故执中,仅一年去。北人纷然诋南党善倾人,内阁不得已用克让,南人又不喜克让,数月去。而大章(姚夔)入吏部,出入五年,北人为之语曰:'斩却姚夔头,去祭王翱墓。'同仁(尹旻)代大章,凡十三年。内阁又指同仁为北党,父子夺官去。甚矣,铨曹之难任也!"


    译文


    此文记述了少保姚文敏公(姚夔)侍奉明英宗(裕陵)、明代宗(景帝)、明宪宗(茂陵)时期的事迹。


    姚夔公,字大章,浙江桐庐人。他是正统七年(1442年)的进士。第二年,被任命为吏科给事中。为母亲守丧期满后,他回到吏科。恰逢蒙古入侵的变乱(土木堡之变),景帝(朱祁钰)监国,并商议正式即位,姚公参与了决策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景泰元年(1450年),他被破格提升为南京刑部右侍郎。景泰三年(1452年),改任南京礼部侍郎,奉命考察云南的官吏。景泰四年(1453年),他回到朝廷,留在礼部任职。景泰皇帝病重,群臣情绪激动,人心惶惶。当礼部正在草拟奏议时,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已经复位(天顺元年,1457年)。姚公被调任南京刑部。但不久之后,又被召回京城,在礼部任职。天顺二年(1458年),经南阳推荐,他改任吏部侍郎。天顺七年(1463年),他接替石瑁担任礼部尚书。英宗皇帝见姚公仪态端庄,奏对从容文雅,非常高兴。


    成化四年(1468年),睿皇后(孝庄钱皇后)去世,朝廷商议她与英宗合葬并神位附祭于太庙的礼仪。皇上(明宪宗)因为孝肃太后(宪宗生母周太后)的缘故,对此事多次搁置。姚公上疏说:"先帝(明英宗)有遗命,钱皇后应与他合葬,内阁大臣们不应忘记先帝的遗诏。"他率领百官跪伏在文华殿门前哭泣劝谏。宪宗皇帝后来看到姚夔和彭时的奏疏,曾对刘健说:"先朝的大臣真是如此忠厚为国啊!"


    成化五年(1469年),吏部尚书李秉去职。内阁首辅商辂想推荐姚夔接任,彭时想推荐王概,而尹旻也想得到吏部尚书一职。僵持了很久,最终先任命崔恭为吏部尚书。同年六月,姚公接替崔恭担任吏部尚书。成化七年(1471年),姚公任期累计满九年,加封太子少保。不久后去世,被追赠为少保,谥号"文敏"。


    成化初年,姚公曾进言:"少保黄福得以被赐谥号'忠宣'。土木堡之变中殉难的大臣、尚书王佐和邝埜,虽然被追赠为少保,但尚未得到谥号。王佐操守纯正,胸襟博大,谋划长远;邝埜心地正直,处事严谨恭敬,为国事而死。请求陛下按照赐予黄福谥号的先例,也赐予他们谥号。"皇帝下诏说:"可以。"于是赐王佐谥号"忠简",邝埜谥号"忠肃"。


    (下文转为记述尹旻生平)尹旻,字同仁,山东历城人。他是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景泰年间,历任户科、吏科给事中。天顺初年,升任通政司参议。天顺六年(1462年),督管陕西军饷。成化二年(1466年),升任吏部右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转任吏部左侍郎,先后辅佐王翱、李秉、崔恭、姚夔四位尚书。成化九年(1473年),接替姚夔公担任吏部尚书。累积升官至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退休。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追赠太保,谥号"恭简"。他在选拔官员上通达敏锐,贤能者和普通人都对他感到满意。


    端简先生(推测为某位史家或学者的别号)评论说:王翱(九皋)秉持中庸之道相继在吏部任职,南方官员不喜欢他,说王翱和另一位大臣偏向北方人。当时内阁成员多是南方人,各想任用南方人,吏部因此坚持己见,导致王翱仅在任一年就去职了。北方官员纷纷指责南方结党善于排挤人,内阁不得已起用了克让(待考,或为某人字),南方官员又不喜欢克让,克让几个月也去职了。而姚夔(大章)掌管吏部,前后五年,北方官员因此编了顺口溜说:"砍下姚夔的头,去祭奠王翱的墓。"尹旻(同仁)接替姚夔,共任职十三年。内阁又指责尹旻是北党,导致尹旻父子被削去官职。吏部官员真是难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6
  • 签到天数: 3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经典|《姚公(姚伯华)姚夔祖父》《姚文敏公神道碑》《少保姚文敏公事》皇明文衡[明] 程敏政  https://mp.weixin.qq.com/s/_EeqF8TJcCjJgAiji-B0v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10-14 01:49 , Processed in 0.0971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