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回复: 2

解读经典|《答姚承庵(舜牧)书》骆先生文集[明] 骆日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6
  • 签到天数: 3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前天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句读


    骆先生文集[明] 骆日升 撰 卷七




    答姚承庵(舜牧)书


    某曩在粤西,谬从后尘。时方锐意讨论,而属在久疢,岑寂无侣。幸遇门下,直揭根宗,朝夕发覆,大觉难逢,宿疑若洗。此一时也。

    既而阅历三星,东西分携。窃叨豫章,仍觏茂宰。庖硎再发,神剑复合。职事有程,无繇信宿。而声气非遥,壮人肝胆。又一时也。

    自归蓬蒿,倏被矰徼。岭海孤踪,烟波为伍。门下犹复染翰驰使,殷勤慰劳,跫然若空谷之音,闵我以离居之感。又一时也。

    年来悄而自拘,逡巡下里。每闻贤子翩跹炳蔚,僊班贞风亮节,坛坫周行,何尝不喜动弹冠,寤寐辗转。而鳞羽差池,无缘自致。江东暮云,徒勤引领而已。

    日接瑶章,备悉清福。园林钟鼓之乐,兰茝孙枝之秀,劈麟脯以称觞,集翠华而作采,啸吟皆适,述作有晖,其乐何如!

    某昔犹将母,今则畸人。埋首荒村,料理井鼋,食指渐烦,捉衿见肘。室人交谪,谓为亡能。贫而能乐,徒虚语耳。近况卑卑,知巳者得无笑其历落乎?

    景仰侍御君山斗,未敢唐突。眷言高雅,深以萦怀。临启不既欲云。



    译文

    答姚承庵(舜牧)书


    我昔日身在粤西,曾谬随于您的车尘之后(意为有幸成为您的下属或追随者)。当时正一心想要探讨学问,却因长期患病,处境孤寂,没有伴侣。幸而遇到了您,您直接为我揭示学问的根本,早晚启发,使我如大梦初醒,往日的疑惑仿佛被洗涤一空。这是第一个难忘的时期。

    之后经历了三年,我们各奔东西。我侥幸在豫章任职,又能与您这位贤能的县令相见。犹如庖丁的解牛刀再次展现锋芒,离散的干将莫邪宝剑重新复合。只因公务有程期限制,无法连宿两夜深入交谈。然而我们意气相投,声息相通,并不遥远,足以振奋我的心魄。这又是第二个时期。

    自从我归隐乡野,忽然又受到官务征召,奔走于岭海之间,形单影只,与烟波为伴。您却仍然挥毫写信,派使者送来,情意恳切地慰问我,这脚步声如同空谷中的回音,怜惜我离群索居的孤寂之感。这又是第三个时期。

    近年来我默默自我拘束,徘徊在乡里之间。每每听闻您的儿子风度翩翩、文采华美,身列清贵的官班,有坚贞的风骨和廉洁的节操,在文坛政界施展才能,我何尝不为之欣喜,激动地想整理衣冠去道贺,日夜辗转思念。然而因书信阻隔,无缘亲自前往致意。只能像遥望江东的暮云,空自翘首期盼罢了。

    近日接到您华美的信函,详尽地得知您清闲幸福的生活:享受园林中的钟鼓之乐,有似兰似芷的孙辈聪慧秀美,切开麟脯(珍馐)来举杯畅饮,聚集翠羽华彩以成文采,长啸吟咏无不惬意,著述文章焕发光辉。这是何等的快乐啊!

    我过去尚且能奉养母亲,如今却已成畸零于世之人。埋首于荒村,操持着田园生计(井鼋),家中吃饭的人口日渐增多,生活拮据、捉襟见肘。家中的妻子儿女交相责备,说我没本事。“安贫乐道”这种话,不过是空谈罢了。近况如此卑微琐碎,作为知己,您恐怕要笑话我坎坷失意了吧?

    我景仰您如泰山北斗,不敢冒昧打扰。但心中眷念您高雅的品格,深深地萦绕于怀。临到写这封信时,心中所想难以尽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6
  • 签到天数: 3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透析】


    1.  结构与情感脉络:此信结构清晰,以“三时也”为骨架,铺陈了与姚舜牧交往的三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都充满了对姚氏的感激与知遇之情。随后笔锋一转,详细描述自己“埋首荒村”的困顿现状,与对方“园林钟鼓”的优游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在自嘲与感慨中,将一位失意文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也反衬出对知己倾诉的信任。


    2.  关键细节辨析:
    “料理井鼋”:“鼋”是大鳖,此处与“井”连用,代指田园、水池中的生计劳作,比泛泛而谈“田园”更为具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乡间亲自操劳的情景。
    “侍御君”:此称谓结合收信人姓名“姚舜牧”,明确了姚氏曾担任过监察御史之类的官职,这与信中表达的极高敬意(“山斗”)相符。


    3.  核心思想与心境:
    知遇之恩:信中反复强调姚承庵在学问(“直揭根宗”)、仕途(“壮人肝胆”)、精神(“空谷之音”)上给予的指引与慰藉,这份知遇之情是全文的情感基石。
    现实之困:作者毫不掩饰地描绘了自己的贫困潦倒(“捉衿见肘”、“室人交谪”),并对士大夫常挂在嘴边的“贫而能乐”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徒虚语耳”),这种直抒胸臆的坦白,使得文章情感格外真实动人。
    谦抑与孤愤:在向身居高位、生活优渥的知己陈述窘境时,作者用了“畸人”、“历落”、“卑卑”等词自况,语气谦卑,但在这谦抑的背后,实则蕴含了怀才不遇、沉沦下僚的深沉孤愤。


    4.  艺术特色:
    用典精当:“庖硎”(庖丁解牛)、“神剑”(干将莫邪)、“空谷之音”、“江东暮云”(杜甫诗)等典故的运用,贴切地表达了重逢之喜、慰藉之珍和思念之切,增强了文章的内涵与表现力。
    对比强烈:对方生活的“乐”与自己生活的“苦”形成鲜明对比,不仅突出了个人命运的坎坷,也映射出明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


    总结:
    这封《答姚承庵书》是明代文人书信中的精品。骆日升通过追忆知交、自述近况,不仅展现了与姚舜牧深厚的个人情谊,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学养、有抱负的士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与无奈。文章情感真挚跌宕,文辞典雅凝练,在尺幅之间尽显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认识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6
  • 签到天数: 3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经典|明代文人书信精品《答姚承庵(舜牧)书》骆先生文集[明] 骆日升 撰 卷七  https://mp.weixin.qq.com/s/xpiNhoXq8rsm5QF8EEmiV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10-14 02:04 , Processed in 0.1030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