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5|回复: 2

姚莹与蓬州玉环书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11-17 1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莹与蓬州玉环书院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7-30


        这张照片摄于1930年代,是当时四川省蓬安中学全体教师的合影。上世纪70年代,笔者曾在蓬安中学度过5年寒窗,异常熟悉的背景,让我回忆起当年的班主任和历史老师曾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以前的“蓬州玉环书院”。
    1932年1月蓬安县立中学全体教师在蓬州玉环书院旧址合影
    提到玉环书院,人们自然会想到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 桐城派的参与作家之多、辐射地域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其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因其均为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蓬州玉环书院的创始人姚莹就是大名鼎鼎的姚鼐的侄孙。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展和。清嘉庆13年(1808)考中进士,授福建平和县知县,不久调任龙溪县县令。嘉庆24年(1819),调任台湾知县。道光元年(1821),署海防同知、噶玛兰通判。道光10年(1831)调往江苏,任金坛、元和、武进知县。50岁时,经林则徐等保荐,升为高邮知州。不久擢为两淮盐运使。姚莹在任上锐意改革,深受上司赏识。道光18年(1838)又调任台湾兵备道,加授按察使衔。在台期间,他积极促进汉族与高山族人民的民族团结,因而深得民心,政声大震。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姚莹同总兵达洪阿一道组织筹措粮饷,训练水师,率军奋力抵抗侵台英军,多次成功伏击英国舰船,并俘获100多名英军官兵,取得了台湾保卫战的胜利,受到朝廷晋二品衔的奖赏。
    后来,由于清王朝向侵略者屈辱议和,卖国者与投降派当道,诬陷姚莹冒功领赏。道光帝听信谗言,将姚莹革职入狱。为此,“台人大失望,群走道府乞留”。最后,道光帝因“追念其在台有年,尚有微劳足录”,所以才免治其罪。这样,姚莹便于道光23年(1843)以同知直隶州知州贬官到四川。到川后,又遭四川总督宝兴迫害,道光26年(1846)被发往川北蓬州(今蓬安)任职。1848年,姚莹因病回桐城原籍。1851年咸丰继位后再次起用姚莹,被授予湖北武昌盐法道,广西、湖南按察使。1853年,姚莹在广西病故,时年68岁。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能吏,姚莹深知民众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在论治台之术时说:“为政在乎得民,而得民者必与民同其好恶。”在论及盐课征收时,他认为:“自古善谋国者必固其本,故保民而后有赋,保商而后有税。世安有民穷商困而赋税能长盈者乎!”因此他较为顾惜民力。姚莹为官近30载,当过十多个地方的县官。在任期间,他鼓励生产,兴利除弊;无论贫富,秉公断狱。“所至鸡犬不惊,民无扰攘,风俗一变。”最后官至按察史,均以廉洁著名。
    姚莹在川期间,曾经先后两次被派以“藏差”,赴藏途中,他不畏高原缺氧,写下了《康鞧纪行》一书。记叙了西藏的地理风物,边界及民俗,同时论述了英俄印等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他在西藏成功解决了多年困扰朝廷的内讧,实现了民族和解。
    姚莹出生于桐城县内北后街姚氏望族之中。其母亲张氏也系桐城名门,为清初名臣大学士张英的曾孙女,她特别注重教育后辈读书向上。姚莹后来在《复李观察书》中称:“自束发读书,则有志慕古,以为人生天地间,当图尺寸之益于斯人斯世,乃为此生不虚。”姚莹博览群书,深知知书达理、提高民智对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从1846-1848年,姚莹虽然在蓬州任知州只有3个年头。但他却非常重视兴办学堂、教学养士,到任的第二年,就在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客居为政之地——蓬州古城(今蓬安县锦屏镇)的玉环山下,创办了玉环书院。
    戊申(1847年)3月,玉环书院落成当天,蓬州人士杨式如学博、吴淮楼孝廉、伍谨斋秀才纷纷以诗致贺。饱读诗书的姚莹也诗兴大发,连续吟诵绝句6首奉酬。其中一首为:
    “二蓬东挹云中秀,五马西来江上青。十日玉环书院住,凤凰相对展长屏。”
    诗中赞美了蓬州八景的“双蓬叠翠”和“五马排空”,记述了他在书院留住十日期间与学究们共商书院发展大计的概况。另一首是:
    “何人到处说逢迎,两载相看别有情。我是谪仙非傲吏,休将法曲误弹筝。”
    这首诗体现了姚莹到任两年来对蓬州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亲民爱民的为政理念。而姚莹在同年秋天所作的《秋日即事》四首诗,则更充分表现了玉环书院的学习风气和中国传统文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其中一首这样写到:
    “检点诗书馀几架,校雠文字值千缣。腐儒风味休嫌澹,时有飞红坠屋檐。”
    泉水潺潺的玉环溪像一条玉带环绕着古木参天、清幽静谧的玉环山。玉环山麓的玉环书院远离红尘,成为蓬州一块读书育人的圣地。
    (图片来源:南充市档案局馆藏档案)
    原载《志苑》2008年第6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2: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3-11-17 12:34 编辑

    “腐儒知州”姚莹:破“官场风水”而建玉环书院
                                           新闻来源:四川新闻网          


      我本谪仙非傲吏 蓬州过后是桐城
      在蓬安相如故城,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它的名字叫玉环书院。
      提到玉环书院,人们就会想到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的“桐城派”。而蓬安玉环书院的创始人姚莹,就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的侄孙。
      据史料记载,姚莹生于1785年,1808年中进士,授福建平和县知县。50岁时,经林则徐等保荐,升为高邮知州。1838年调任台湾兵备道。1843年,姚莹被贬谪到四川,1846年到蓬州任知州。1848年,他因病回桐城原籍。
      虽然在蓬州的时间不长,但他在州城所在地(相如故城锦屏)主持修建了玉环书院、龙神祠,在金溪镇修建了厌火池(即消防池)等。
      这里单说至今保存完好的玉环书院。其实,蓬安原有一个书院,但因多年失修,一派破败萧条的景象。姚莹一到任,就到该书院视察,见此境况,心情沉重。
      当他了解到蓬州士绅早有修建书院的想法,只是因为选定的地方在州署之后,怕修建书院会破坏官场风水时,当即反驳这一观点。他说,官与民是一体的,只要对民有利的事情,岂有对官不利的道理?
      于是,姚莹当机立断,将其列为头等大事来做,并请曾当过知县、赋闲在家的蓬州士绅伍联芳主办其事,设立机构,筹集银钱。
      1847年阳春三月,耗时一年的书院全部竣工。因建成后的书院背靠古木参天的玉环山,前绕玉环溪,故名“玉环书院”。
      玉环书院落成的当天,蓬州人士杨式如、吴淮楼、伍谨斋纷纷写诗致贺。姚莹也诗兴大发,以绝句6首唱和。
      其中一首诗曰:“二蓬东挹云中秀,五马西来江上青。十日玉环书院住,凤凰相对展长屏。”
      诗中赞美了蓬州八景中的“双蓬叠翠”和“五马排空”。
      另一首诗曰:“何人到处说逢迎,两载相看别有情。我本谪仙非傲吏,休将法曲误弹筝。”
      同年秋天,姚莹写下《秋日记事》诗四首,其中一首诗曰:“检点诗书余几架,校雠文字值千缣。腐儒风味休嫌澹,时有飞红坠屋檐。”
      玉环书院的建立,对蓬州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后,蓬安县出了一批学者,这都与姚氏的影响有关。(南充日报:郭安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7 14:24 , Processed in 0.1034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