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4|回复: 0

苏州评弹的流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11-18 11: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州评弹的流派
     来源: 盘古知识产权网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苏州弹词流派      陈调     〔陈调〕创始人陈遇乾,苏州人,清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弹词艺人。早年演唱苏州昆曲,后改习弹词,用嗓与昆曲相近。他以大嗓演唱为主,音色宽厚,苍劲,间或杂以小嗓,增加曲折、悲怆之感。一些有造诣的艺人在演唱〔陈调〕时都带有自己的风格。如刘天韵所唱的《林冲踏雪》便是脍炙人口的保留曲目。又如杨振雄唱的《武松打虎》也别具一格。现在〔陈调〕多作为书目中老年角色的唱调。
       姚调     姚荫梅《1907-),江苏苏州人、其唱腔人称'姚调'。姚荫梅早年师从唐芝云、朱耀祥,弹唱《描金凤》、《大红炮》、《玉连环》等长篇弹词,后来又编说《啼笑因缘》。姚氏擅说表,尤长文丑,创造了独特的说书风格。以刻画人物,描摹世态细腻生动及语言诙谐为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单档说书的风格,形成了重在语调语意、语气的表达的朴质、自由的唱腔--一姚调。
        姚调以普通的书调为基础,受了小阳调的一定影响,以本嗓为主、偶也交入用假嗓的小腔。其弹唱注重语言因素,吐字清楚,行腔自由,充分显示了弹调音乐的说书性,其唱词一般不受七字句格律的限制,接近白话,通俗易懂、因此其唱腔也灵活自如,力求对内容表达均贴切和透切。

        他唱的《啼笑因缘》中的《旧货摊》唱篇。运用'乱鸡啼'曲牌,将旧货摊上各种货物。列举。中间有大段急口令式的白口,生动风趣。
        《一定等把淮河修好》中的《杨广林转变》,运用为是'费家调'曲牌,将民工杨广林面对治淮工地为艰苦生活时的思想活动和情绪变化,曲折传出,细减贴切《双按院·炼印》中杨传的唱篇,充分发挥了姚调说唱性的特色,刻画假按院杨传、李乙在炼印之前的焦急、紧张心情,层次分明,感染力较强。这些都是姚调的代表作。再加《王孝和》中赵班斧的唱段,能刻画出人物的阴险恶毒、《林冲》中高衙内的唱腔。吸收蒋调行腔。又是姚调风格。既顾及整个中篇在曲调上的统一,仍显出人物个性的不同、这些都体现了老一辈弹词艺人对唱腔,要求紧密结合书情和人物的认真严肃的艺术态度。
        姚荫梅还擅唱白话开篇,早期的代表作有《跳舞厅》、《饭粥》等,均以描绘世态,缕析人情见长,又以诙谐 噱到胜地。这些也都得利于他唱腔的自由灵活,平易近人。
        杨调     杨调是弹词世人杨振雄(1920年生,江苏苏州人)所创的唱腔流派。因杨振雄小名阿龙,故又称龙调。
        杨振雄幼年随其父杨斌奎学艺,九岁登台,充当其父下手,说唱《描金凤》、《大红袍》二书,以唱俞调为主。二十岁后,改放单档,致力于编说根据洪升原著改编的长篇弹词《长生殿》。起初弹唱一般书调及夏(荷生)调。后来,根据书情要求,在夏调基础上,发展唱腔,缍终于在演唱《长生殿·埋玉》时,使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唱腔杨调,脱颖而出。  
     杨调发挥了弹词唱腔的吟诵体特色,适当融入抒情成分。他不务旋律的花俏华丽,着重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并吸收昆曲的发声、润腔方法,唱时,真假嗓并用,转换自如,音域宽广。常根据感情需要自由行腔,并以跌宕起伏的散板形式和句末顿挫分明的长拖腔,同时,加上速度快、跳跃性强的戏剧效果。其唱腔雄健、豪放、声闳气贯,间有凄切苍凉之处,激情撼荡,感染力较强。除了《长生殿》书中唱篇外,代表性唱段有开篇《剑阁闻玲》、《昭君出塞》、《紫鹃夜叹》及《武松·打虎》、《晴雯·夜探》等选曲。
        杨调保持了弹词单档说书,说和唱紧密结合的特点。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包括口中八技,如《剑阁闻铃》前面的马蹄声,《昭君出塞》中的鸦噪风啸,《打票车》前的气笛车轮声,《武松打虎》中人物的说白等等,对设造意境,强化气氛,表达感情都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杨振雄有时将弹词牌子曲,吸收进自己的唱腔,如《武松打虎》中的海曲,《打票车》中的滚绣球等,以加强表现力,并使之与杨调风格相统一,融为一体。杨调在演唱现代题材的书目《白求恩大夫》、《丹心谱》等时,又有新发展。
        杨振雄具有深厚的俞调功底。他所唱的开篇《宫怨》和弹词《西厢记》中莺莺、张生的唱篇,所用俞调都带有浓烈的风格特色,能细致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委婉动听,声情并茂。其真假嗓的运用,拖腔的深沉下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人称杨派俞调。
        俞调     〔俞调〕是俞秀山(生卒年、出身、籍贯不详。为清嘉庆、道光时人)吸收江南民间音乐,丰富了唱腔旋律而形成的流派。〔俞调〕音域宽,唱腔包涵了高亢与低沉,委婉与平直,刚劲与柔和,曲调十分优美动听。如开篇《宫怨》为其代表性唱段。    周调     周调创始人为弹词名家周玉泉(1897-1974)江苏苏州人。他擅长说唱长篇弹词《玉蜻蜒》及《文武香球》,周玉泉说书造诣甚高,说表稳健温文,冷隽幽默,以'阴功'见长。他喜爱京剧,从而吸取养料,丰富书艺。并结合及本人说功特点,在张洪涛、张福田、吴升泉等所唱书调的基础上,形成本嗓演唱的弹词唱腔流派,世称周调。
        周调以亲切含蓄 、温文舒缓为特色,结构严谨、节奏平稳、板眼分明、咬字清晰。叙事、表达内容明白晓畅,既充分发挥说唱音乐的的吟诵行腔特点,又注重唱腔的音乐性,婉约多姿,稍带鼻腔共鸣,饶有韵味。三弦伴奏,亦显雅逸。
        《玉蜻蜒》中的'云房产子'、'智贞描容'、'文宣哭观音'等皆为其代表作品。在过去的一些弹词唱腔中,用本嗓演唱而形成流派的,主要是平直而少余韵的马(如飞)调。至周玉泉而另辟蹊径,独创了本嗓演唱的委婉抒情的弹唱腔,成为与马调并行的另一系统。为后来影响深广的音乐性、抒情性兼备的蒋(月泉)调,乃至近年来崛起来的(徐)丽(仙)调、张(鉴庭)调的形成和发展、开了先河,提供了基础,对弹词唱腔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夏调     〔夏调〕是夏荷生继承〔俞调〕所创的流派唱腔。夏荷生(1899-1946),浙江嘉善人。少年时从伯父夏吟道学唱俞调,后从演唱《描金凤》、《三笑》名家钱幼卿学艺,出师后声誉胜过乃师。他定音较高,以响弹响唱为特色。演唱时,上半句用假嗓,下半句用真嗓,真假嗓结合十分贴切自然。他演唱的《描金凤》有很多创造,人称'描王'。    沈薛调     弹词艺人沈俭安(1900-1964,江苏苏州人)与薜薛卿(1901-1980.江苏苏州人)于1924年拼为双档,演唱《珍珠塔》长篇,一举成名、是三十年代弹词界的大响档之一。《珍珠塔》唱篇较多,以弹唱为主,沈、薜二人以马调、魏(钰卿)调为基础,对弹唱作了丰富、发展,两人既有统一风格,又各具自己的特色。听众称沈俭安的唱腔为沈调,薜筱卿的为薜调,又将两种唱腔合称为沈薜调。三十年代,收音机留声机等新兴的音响器材在上海渐趋普及,各唱片公司竟相灌制沈薜档的唱片,并且在电台中经常播放、在群众中留下了较大的影响。
        沈、薜调共同的特点是吐字清晰、明快流畅,但由于二人的个性、秉赋及在书中担任的角色不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沈俭安嗓音哑糯,行腔委婉,韵味醇厚,而薜筱卿嗓音清脆,吐字锉锵,口角爽利、两种唱腔正好互相映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演唱长篇弹词《珍珠塔》中、两人各有其代表性的唱段。薜调以陈翠娥痛责方卿、方卿着灯等擅场,沈调则以方太太寻子。方卿哭诉等见胜。而方卿见娘、婆媳相会等又是二人互相担配合的代表作。《珍珠塔》唱篇虽多,但每一唱段,他们都能唱出不同的味道,尤其是二人的对唱,熨贴自然,和谐默契、悦耳动听。  
        沈薜二人都工于乐器。在长期合作中,他们发展了马调系统的伴奏音乐、沈调以想薛筱卿的琵琶伴奏而音乐性更强、所谓薛调琵琶,其实是薜筱卿的沈薜调琵琶、因为薜筱卿自弹自唱总有所限制,而沈俭安唱时,薛筱卿创造了灵活多变的技场复调琵琶伴奏、后来薜筱卿翻为上手时,别人(郭彬卿、薛惠君等)又以这种琵琶来为其伴奏。沈薜调的三弦、琵琶伴奏配合紧凑,滚旋跳跃,如珠走玉盘,飞泉泻水,圆润悦耳。后来,马调系统的其他流派唱腔的伴奏音乐。都是在薜筱卿创造的基础上加以以发展的。
        沈薜还擅于叠句连唱,一气呵成。后期,受业于沈俭安的周云瑞曾与薜筱卿拼档灌制《珍珠塔》的录音,发扬了沈薛调的特色

        薜调以其明快爽利,也种适宜于演唱现代题材的唱词及白话开篇。流传的节目有《螳螂做亲》、《一双军鞋重三斤》、《找为人民守海岛》等。
        徐调     〔徐调〕是徐云志所创的流派唱腔。徐云志(1901-1978)原名徐燮贤,又名韵芝,苏州人。14岁从夏莲生学艺,16岁登台演唱。他早期学唱〔俞调〕、〔小阳调〕,后从民间小调、戏曲音乐中吸收素材,博采众长。他音域宽广,音色明亮,采用真假嗓结合的唱法,创出了'长腔'、'短腔'、'长短腔'、'长长腔'、'变腔'、'新腔'等9种唱腔,丰富了苏州评弹唱腔的表现力。形成了唱腔委婉、节奏舒缓的'徐调',人称'糯米腔'、'迷魂腔'。他的看家书为《三笑》。     祁调     祁调的创始人是祁莲芳(1910-1986·苏州人)。祁调渊源于俞调,唱时真假嗓并用,以假嗓为主,但在发声方法上,俞调放而亮,祁调收而抑。润腔亦有很大不同,自有其独特的韵味。
        祁莲芳先后说过《文武香球》、《双珠凤》、《小金钱》、《绣香囊》等长篇弹词。早年擅唱俞调,因喜爱江南丝竹,将其中哀怨的旋律吸收进自己的唱腔同时,又受京剧程(砚秋)派唱腔的影响,形成特殊风格。祁调幽雅娴静,委婉缠绵,以表现闺阁女子悱恻凄切的感情为主,琵琶伴奏,加上上手陈莲卿以三弦打节拍的衬托,颇具特色。在三四十年代时,通过电台播唱,在听众中较有影响,以《双珠凤·霍定金私吊》为主要代表节目。
        祁调一度演唱的人较少。五十年代时,发扬艺术流派,并经周云瑞的演唱推广,演唱者渐多。如徐文萍、严燕君、刘韵君、徐淑娟等,常在演出中弹唱祁调,都有一定的成就。
        1961年左右,周云瑞用祁调谱唱开篇《秋思》,不仅能得祁调神髓,且在唱腔及过门上都有发展、提高、新创琵琶过门,与唱腔自然衔接,衬托紧溱,十分优美动听,也有称周云瑞所创曲调为新祁调的。
        邢晏芝在演唱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时,将祁调与俞调揉合在一起演唱。由于两种流派唱腔比较接近,能够和谐协调,对表现哀愁幽怨的感情较为合适,也有称之为祁俞调的。
        徐文萍在1963年,患血管瘤,引起下肢瘫痪,离开书台。但卧病二十余年来,坚持弹唱,于八十年代后期,以极大毅力谱唱祁调新作,为发展祁调作进一步努力。盒带中所收开篇《宫怨》,即是其为丰富祁调节目,力疾于1990年完成并强支病体录制的。
    马调     〔马调〕这是评弹艺术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流派。它为马如飞所创。马如飞,苏州人,清咸丰、同治年间苏州弹词艺人。原名时霏,字吉卿,一署沧海钓徒。其父马春航,以弹唱《珍珠塔》著名。他幼读诗书,稍长充书吏。后从表兄桂秋荣学唱《珍珠塔》,得承父业。〔马调〕以吟诵为主,音乐性不强,但节奏明快、流畅。经其后辈师承的发展,〔马调〕已初步形成体系。如有魏玉卿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而成的〔魏调〕,魏玉卿又传子魏含英,他又对〔魏调〕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加强了音乐性。马如飞以擅唱《珍珠塔》而闻名,人称'塔王'。
        此外,还有〔严调〕、〔沈调〕、〔姚调〕、〔丽调〕等等,流派纷呈,人材辈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一片百花争妍的繁盛局面。苏州评弹不仅在江、浙、沪一带深受人们喜爱,徐丽仙演唱的开篇《喋恋花·答李淑一》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喜爱,成为音乐会的保留节目。杨乃珍演唱的开篇《大九连环》也曾风靡一时。
        80年代以来,苏州评弹演员经常赴港、澳地区演出,他们还将这棵江南明珠介绍到日本、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各国。
    小阳调     小阳调是弹词艺人杨筱亭所创、杨筱亭(约1885-lq46)江苏苏州人.擅说长篇弹词《白蛇传》、《双珠球》。对《白蛇传》曾在演出中进行加工,尤其对后段《白蛇传》,作了很多丰富提高.《后白蛇》中书回,如《上金山》、《断桥》、《合钵》、《哭塔》等,都重抒情,唱篇较多,这促使他对唱腔有所创造发展。在当时普遍弹唱的'书调'基础上,根据说唱内容及个人嗓音特点,形成自己的流派唱腔。称'小杨调'。一说,其唱腔不全用真嗓,且其假嗓高腔比较突出。内行称真嗓为'阳面',假噪为'阴面'。因其阳面中夹用阴面,故称'小阳调'。
        小阳调的特点是起句多用本嗓,抒情处转用小嗓,落调时常用高音小腔。曲调清丽,韵味隽水、与俞调相比较,俞调偏于委婉软和,小阳调偏于劲健刚烈,并多短腔、此戏是因为它形成于刻画白娘性格,需要集中有刚的缘故。
        杨筱亭传养子杨仁麟,杨仁麟(1906-1983)以单档说《白蛇传》及《双珠球》闻名、天赋嗓音清亮。对小阳调作了较多发展、现在传唱的小阳调的代表性节目大多是杨仁麟的作品。著名的有《白蛇传 梦以哭塔》、《白蛇传 合钵》开篇《请宴》等。
        小阳调与说表衔接自然,适合弹词单档演唱、故弹词单档演员唱小阳调的较多.有一些弹词单档的流派唱腔加严调、姚调等,在形成中都曾受小阳调的影响。

      
    (责任编辑: 黄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3 18:29 , Processed in 0.1001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